勵志中心勵志教育

做好這5件事,再也不怕沒時間陪孩子了

本文已影響 3.29W人 

高質量陪伴——它不一定需要很長時間,卻能最大限度讓父母和子女建立美好的親密關係,幫孩子建立起自尊、自信和強大的安全感。

做好這5件事,再也不怕沒時間陪孩子了

  1

高質量陪伴,是爲孩子創造一段專屬時間,在這段時間裏,你完全屬於他。

根據自己的工作情況和孩子的作息時間,找個相對固定的 時間段,可以是清晨醒來賴在牀上的30分鐘,也可以是晚上睡前的1個小時,在這段時間裏,你和孩子親密無間,能夠走進彼此的心裏。

“相對固定”意味着一種規律。在孩子的世界裏,規律意味着穩定和安全。如果他確定爸爸媽媽會在某個時間來陪伴自己,就會很安心地期待那個時間段,那段時間的溫暖,足夠孩子情緒平和地度過一整天。

 2

高質量陪伴,是在和孩子的互動中,保持穩定的好情緒。

孩子對環境氣場的敏感度驚人,我們所流露出的任何一點積極或消極情緒都會對孩子產生重要影響。

所以,如果你希望孩子快樂,那就用積極的態度去影響和帶動他。當你感覺到自己的“壞情緒”時,避開孩子,先安撫好自己。

當孩子發脾氣時,記得告訴自己,孩子不是我們的敵人,不是故意要和大人作對,他只是不知該怎樣處理當下的情緒。我們必須接受一個現實——小朋友通常都會把媽媽當作情緒發泄對象,因爲媽媽是他們最可信賴的人。

 3

高質量陪伴,是放下其他事情,視線只追隨孩子。

父母在陪伴孩子時,有種普遍現象——“隱性失陪”。指大人有足夠的時間陪伴孩子,但因爲缺乏有效溝通,造成精神上的失陪。

長期“隱性失陪”的孩子,容易出現性格孤僻、暴躁易怒、交流障礙等問題。

作爲一枚“公號狗”,我絕對有手機依賴症。曾經和大家分享心得——陪着和陪伴,一字之差,天壤之別。陪着,只是指你人在,但心不在;而陪伴,“半”的旁邊,多了一個“人”,身心都在此刻、此時。

只要給予孩子全身心的陪伴,孩子就會有信心放開你的手獨自去奔跑。

 4

高質量陪伴,是放棄教育和改造的想法,同孩子在一起時不帶功利心。

很多父母喜歡在陪伴孩子時,抓緊時間“教孩子一些東西”:你要這樣拿筆纔對、你要畫這個顏色才漂亮、你要這樣擺積木纔不會塌……

我曾寫過一篇文章裏面提到孩子與生俱來的學習能力:我們的大腦是通過“感受”來學習的,每一次感受,都會在大腦中形成一個畫面,新的畫面與之前儲存的畫面不斷進行比較,整合出另一副全新的畫面,腦細胞在這種比較與擴展中變得越來越活躍。很多父母喜歡在陪伴孩子時,抓緊時間“教孩子一些東西”:你要這樣拿筆纔對、你要畫這個顏色才漂亮、你要這樣擺積木纔不會塌……

即孩子要通過親自動手,在親身體驗中去學習,他們往往需要通過一次次重複體驗,才能徹底瞭解某件事物。也只有那些他們通過親身體驗所理解的事,纔會伴隨他們終生。

當我們發出口頭指令時,無論出發點多麼好,道理多麼正確,孩子首先感受到的都是:媽媽不喜歡我現在的樣子,我應該變成另外一個樣子。不被接納的孩子,無法構建強大的安全感,情緒更容易焦慮。

大人們看到孩子做的事情不符合預期,特別習慣去糾正,往往就是這些“糾正”,讓我們和孩子漸行漸遠。

比糾正更好的辦法,是坐下來,也拿起一根筆去畫一幅畫,塗上喜歡的顏色,用更科學的方法搭積木……把正確的事情一次次做出來,孩子會看見,然後模仿、實踐,最終在自己的體驗中完成學習。

  5

高質量陪伴,可以從日常點滴做起。

“一起做遊戲”是互動程度最高的陪伴方式。

當孩子還是小寶寶,你每次給他做撫觸、唱歌謠,在他視線所及處晃動搖鈴,都是在和他做遊戲。

當孩子大一些,能坐在你懷裏了,你每次給他讀繪本,指着色彩明亮的畫面講故事、回答他稚嫩的問題,都是在和他做遊戲。

當孩子能跑會跳,你每次跟他拆裝玩具、玩過家家,都是在和他做遊戲。

做遊戲,玩什麼不是重點,孩子專注其中、樂在其中就是最好的狀態。

每週或者每個月,都安排一個特別的日子,用新鮮事物讓孩子感受與平日不同的陪伴氛圍。

堅持每天睡前都給孩子講一個故事。

做家務時鼓勵孩子一起。參與,能帶來成就感。

能步行就不坐車。一起步行,邊走邊玩邊聊,會有許多新發現。

與孩子一起做他喜歡的事,分享他的情緒。

全心全意聽孩子講話,重複孩子所描述的事,幫孩子說出他當時的感受。

寫在最後——

比起“你沒時間陪孩子長大,孩子便沒時間陪你終老”,我更喜歡在有限的時間裏,相信孩子,看見孩子,在他做不到的時候接納他,既陪伴他享受成功,也陪伴他面對失敗,讓他在跌倒時也一樣有尊嚴,在墜入低谷時依然有勇氣提燈前行。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