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中心勵志教育

怎樣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本文已影響 1.73W人 

多年的教學實踐使我深刻體會到,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習知識、培養能力、發展智力的重要條件。學習習慣不僅直接影響學生當前的學習,而且對今後的學習乃至工作都會產生重大影響。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教師、家長的一項重要任務。

怎樣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小學階段,有許多學生存在着以下不良的學習習慣:

1、邊寫作業,邊吃東西,邊看電視,一心多用。

2、寫作業時不認真,不專心,審題不嚴,書寫不工整。

3、沒有記錄作業題目習慣。

4、缺乏自己整理書包的習慣,丟書落本的事常有發生。

5、依賴性強,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總希望家長告訴怎麼做。

6、家庭沒有嚴格制定出作息時間表,導致學習效率低下。

只要老師、家長平時嚴格要求,耐心引導,我想學生會克服這些不良習慣的。

在同樣的教材、同樣的老師授課的情況下,影響學生學習成績的因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智商,二是習慣。智商的高低,先天的稟賦是關鍵;而良好的學習習慣,卻完全取決於後天的培養。對於一個學校的幾個平行班來說,學生在天賦方面總體的平均水平是基本一致的,那麼,決定這個班級學生學習成績的關鍵因素,就只有學習習慣了。那些學習成績突出的班集體,學生普遍具有主動預習、認真聽講、勤于思考、敢於質疑、按時完成作業等良好的學習習慣。那麼怎樣才能使孩子養成好習慣呢?根據我多年的教學經驗,覺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一、課前預習

預習的目的在於對將要學習的知識有個總體的瞭解,以便上課時有目的的聽講,集中精力解決好新課的重點和難點。所以,學習新課前必須預習。預習時要逐詞逐句閱讀相關學習內容,聯繫以前所學過的相關知識,深刻理解本節課知識的重點和難點,畫出哪些地方不會,並及時做好記錄,爲下一節上課做好充分的思想基礎。良好的預習習慣的養成,並不是一朝一夕的努力就行了,需要每天堅持預習。同時,在預習的時候應做到看、做、思相結合,做到眼到、手到、心到,不能把預習當作任務來完成,而要將它看作是學習新知識的一個重要環節來看待。正所謂“不動筆墨不讀書”,邊看書邊做記號“圈、點、勾、畫、批”。圈點的過程就是提煉重點的過程,就是品味、加深理解的過程,就是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

二、上課認真聽講

上課的時候,課前要準備好所需用的課本、筆記本、作業本、工具書等,課上要認真專注地聽老師的講解和同學們的發言,要積極和老師配合,隨時跟上老師的思路和節奏,積極回答老師提出的每一個問題,對分組討論的問題要積極踊躍,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和見解。同時,要養成一個善於記錄課堂筆記的習慣,要記錄學習的要點、學習新得、以及老師對教材的補充和延伸,以便逐步加深和更正自己對新知識的理解,不斷提高自己的自學能力。

三、課後複習

課後一定要進行及時鞏固複習,就像牛吃草後要“反芻”一樣,對課上所學習的重點、難點知識進行反思、總結,哪個地方會了,哪個地方還不會。課後複習一般分爲三種:平時複習、階段複習、總複習,不同的複習階段有不同的目的和要求。

平時複習:主要是鞏固課堂所學的新知識,因此平時複習必須做到及時整理、修改、補充課堂筆記,深化和鞏固對新知識的理解、記憶,對重要的知識要經常複習,牢固掌握。只有這樣,才能“溫故而知新”。

階段複習:主要是使知識條理化、結構化、系統化。對單元、章節知識進行復習鞏固,複習時要進行知識的歸類,把握重點,弄清新舊知識的聯繫,做到融會貫通,在階段複習時要注意養成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習能力上一個臺階。

總複習:主要就是對一個學期、一個學年所學的知識全面複習鞏固。因此複習時要對照大綱和教材的要求,根據複習時間制定切實可行的複習計劃。對已學的知識進行系統梳理,查缺補漏,解決疑難問題,特別複習一下前面學習中的錯題記錄,達到全面掌握。此外,需要注意的是,複習不僅僅是知識的複習,還應包括學習方法的回顧和總結。通過學習方法的不斷總結和完善,就可以不斷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

四、培養學生做作業時獨立思考的解題能力

培養學生獨立的學習能力,我個人認爲是件特別重要的事情,應該有意識的從小抓起,從學生的日常活動中做起,讓學生在生活、學習中,對父母不依不靠,學生能做好的事,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做。例如:在學習方面,就遵循古人說的一句話:“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意思是給人魚吃,不如告訴人打魚的技術。培養學生也是這個道理。學習時,不要坐在學生一旁監督,也不陪學生看書,做作業。學生自己的作業要做到按時獨立

地完成。至於碰到實在不會做的題目,我只是給學生理清思路,啓發孩子多思考幾種可能性,但從不告訴學生答案,迫使學生自己養成獨立思考的好習慣。

五、培養孩子做完作業,自己檢查的習慣

學生在做作業時,我從來不打擾學生,讓他一個人靜下心來做題。學生做完作業後,我的具體做法是:

數學,要求孩子看一看計算是否準確,單位換算是否搞錯,應用題的算式列得可對,訓練孩子自己去發現問題,然後去訂正過來。語文,要求孩子看看字是否寫錯,作文寫好後主要是自己去讀,看語句是否通順,讓別人看了文章後得到了什麼啓迪和感想。

六、要求學生養成每天記錄作業題的好習慣

一個學生如果每天能養成記下老師佈置的作業並持之以恆地堅持下去,意味着這位學生學會了對自己的行爲負責,學生的人生也就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學生的學習成績優良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例如:我朋友孩子上小學一年級起就給孩子買好記事本,告訴孩子記事本是用來專門記錄老師交待的事情和老師佈置的當天作業題的,要求孩子每天的記事本都有記載,不能有空隙,一開始我每天都會檢查孩子記事本的記錄情況,看孩子記得是否認真,還是沒有記,堅持一段時間後,就改爲不不定期地抽查一下。假如發現孩子沒有記錄的話,就取消孩子玩的時間,讓孩子學會對自己的行爲負責。

七、 教學生會改錯題,養成自我評價的習慣

能對自己的學習作出評價,是一種高水平的學習。善於從錯誤中學習也是一種能力。因此在教學中要培養學生判斷正誤,自我檢驗自我評價的習慣和能力。

要求學生做題時認真仔細,獨立完成,不依賴別人,不弄虛作假,做錯了也要錯個明白,學會真本事。但老師批改後,找錯題原因,改錯時可以互相研究,這樣促使同學們課下互相研究,養成求甚解和對自己工作負責任的習慣。再做題時就細心多了,錯題率大大降低。

八、培養孩子做完作業後,整理桌上學習用品並收拾好自己書包的習慣

要求孩子每次做完作業後,自己養成整理書桌並收拾好學習用品的習慣,從小讓孩子面對生活,學會對自己的所作所爲負責。

九、給孩子制定嚴格的作息時間表,從小注重習慣養成

作息時間表,其實就是給學生制訂生活、學習規矩,即什麼時候學習,什麼時候玩,什麼時候休息。因爲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我們不能剝奪孩子玩的權利。孩子不玩痛快,學習時就不會很好集中思想,也不會精力充沛。

  女孩

上午

早上 6:30-6:40起牀,洗臉刷牙

6:50吃飯

7:20出門上學(步行10-15分鐘)

晨 會 8:00---8:10

第一節課 8:15---8:55

第二節課 9:05---9:45

大課間體育活動 9:45---10:10

第三節課 10:10---10:50

眼保健操 11:00---11:05

第四節課 11:05---11:45

中午 午 餐、午 休

中午接孩子回家 11:45---11:55

中午吃飯 12:00---12:30

午休 12:35---13:20

下午

下午上學 13:30出門上學(步行10-15分鐘)

第五節課 14:00---14:40

眼保健操 14:50---14:55

第六節課 14:55---15:35

大課間體育活動 15:35---16:00

16:30 去學校接孩子

16:30-16:40 到家,餓了會吃點東西,不餓就寫作業

17:30 吃晚飯,有時候不餓,等我下班18:00到家一起吃

19:30-20:00 結束作業,根據作業多少時間不一樣,偶爾也有超級多的時候,超過20點

寫完作業如果不是很晚,練30-40分鐘琴

如果還有時間練20分鐘舞蹈

20:40洗漱準備睡覺,泡腳的時間看20分鐘課外書

21:00睡覺,入睡比較快,第二天沒啥特殊興奮的活動,基本上牀一會就睡着。

  男孩

6:20起牀

6:25至6:40出去運動

6:40至7:00洗漱

7:00至7:15吃早飯

7:20上學

7:30到校

晨 會 8:00---8:10

第一節課 8:15---8:55

第二節課 9:05---9:45

大課間體育活動 9:45---10:10

第三節課 10:10---10:

50

眼保健操 11:00---11:05

第四節課 11:05---11:45

中午 午 餐、午 休

中午接孩子回家 11:45---11:55

中午吃飯 12:00---12:30

午休 12:35---13:20

下午

下午上學 13:30出門上學(步行10-15分鐘)

第五節課 14:00---14:40

眼保健操 14:50---14:55

第六節課 14:55---15:35

大課間體育活動 15:35---16:00

16:30放學

16:30至17:00到家

17:00至18:00開始寫作業

18:00晚飯

18:00至19:00是否寫作業,看作業多少,如果無作業就出去玩了

19:00至20:00複習及看課外書

20:00至20:30自由活動,週末會看電視

20:35至20:55洗澡

21:00正式睡覺

  十、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

1、良好的閱讀習慣

我國著名語言學家呂叔湘在談到自己語文能力的獲得時,說課內學習、課外閱讀應是“三七開”。在信息化時代,閱讀將是人們蒐集、處理信息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光讀幾冊教材是遠遠不夠的。要增加學生的知識,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必須重視課外閱讀。《語文課程標準》也明確規定: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我們要不斷推薦各種適合學生閱讀的書刊,引導學生認真閱讀,養成廣泛閱讀的習慣。同時,我們也要加強閱讀方法的指導,教給學生精讀、略讀、瀏覽等方法,指導學生學會做讀書筆記,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

2、傾聽、交流的習慣

雖然“滿堂灌”教學不可取,但培養學生們學會傾聽的習慣卻是必要的。學生們要想參與課堂討論或交流,就需要他們靜心聽取別人的發言,纔可能達到充分理解,互動協作,互相提高的目的。與人交流是現代人必備的素質。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創設生動、活潑、有趣的交際環境,營造民主、和諧、融洽的交際氣氛,讓學生產生強烈的交流慾望,使學生在這種氛圍中無拘無束地進行口語交流,從而有效地提高口語交際的能力。在平時的交談和學習中,還應讓學生養成用普通話發言與交流的習慣。

3、廣泛蒐集、吸收信息的習慣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要培養學生的四種能力,其中第一就是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因此我們要提倡培養學生廣泛蒐集、吸收信息的習慣,教育學生除了在課堂上吸收知識信息外,還要能利用報刊、雜誌、書籍、電視、廣播、電腦網絡等手段來蒐集信息,爲學生終身學習做好充分的準備。

4、質疑問難的習慣

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說的就是質疑問難的重要性。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創造的過程更是從發現疑點問題開始,沒有疑點問題就談不上創造。古人把學習稱之爲做“學問”,強調了學習必須一邊學,一邊問,要學好語文,就必須養成質疑問難的習慣,做到孔子說的“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凡是不懂的,有疑惑的、把握不準的,都應當勇於向別人請教,問老師,問同學,問家長,問一切可能瞭解情況的人。

5、留心觀察、勤於動筆的習慣

觀察是啓迪學生思維的最基本的途徑。讓學生留心自己的生活,仔細觀察周圍的人、事和景物,把看到的、聽到的隨時記下來,這對語文素養的形成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要教育學生從小養成寫日記的習慣,寫日記不僅是小學生練筆的好形式,而且也是加強品德修養、鍛鍊思維能力的有效途徑。大凡作家、名人都有寫日記的習慣。日記不但形式十分靈活,可長可短,可敘可議,可描寫,可抒情,可說明,而且內容也非常廣泛,可以海闊天空,無所不談。但要注意從這些瑣事中表達出自己的思想感受,反映出自己的觀點、看法,而且要堅持寫真事,說真話,抒真情,真正做到“我手寫我心”。

6、良好的寫字、識字習慣

俗話說:字如其人。寫字,不僅是一項重要的語文基本功,而且是一個人文化素養的體現。要從小讓學生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力求做到姿勢端正,字跡美觀大方。在識字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識字方法,逐步培養獨立識字的能力。當在生活中,或是閱讀和寫作時遇到一些自己不認識或難以理解的字詞時,能勤查工具書,讓工具書成爲學生的良師益友,進而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

  十一、培養學生學習數學

的良好習慣

1、培養學生認真閱讀數學課本的習慣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注意訓練學生閱讀數學課本的習慣,使學生具備閱讀課本的能力。在數學課中,應使學生把“看、讀、思、練”結合起來。從兒童一入學就應該帶領學生逐步學會看懂圖、式、文,再引導學生弄清術語,理解關鍵詞語,引發學生思考。隨着學生年齡的增長和抽象能力的不斷提高,對課本內容提出更明確而具體的要求,讓學生養成先閱讀後做作業的習慣。

2、培養學生養成課前預習的習慣

當前,有的老師沒有注意培養學生的預習習慣,新課上完後,學生才知道學習了什麼,這樣無準備的學習,是不可能取得最佳效果的。預習好比火力偵察,是讓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瞭解重難點在哪裏,而後帶着疑問上課,從而達到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預習的方法:明天要學習什麼內容,是否能用今天學習的知識去解決它;在不懂的地方畫上記號;嘗試做一、二道題,看哪裏有困難……上課伊始,教師先檢查學生預習情況,並把上面的預習方法經常交代給學生。學生預習後就可帶着問題投入新課的學習,上課時就更有目的性和針對性。這樣做對於提高課堂學習的效果,養成學生的自學習慣,提高自學能力都有積極作用。指導預習,要根據教材內容,選擇不同的方法。有的教材內容,學生不易看出重點,可由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帶着問題看書,尋找答案,弄清算理,掌握法則。

3、培養學生勤於動腦,善於思考的習慣

學生學習數學這一活動,歸根到底是思維的活動,只有勤於動腦,肯于思考,才能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形成各種數學能力。教師首先要注意激發學生的思考慾望,善於提出啓發學生思考的問題,形成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良好品質;其次要注意提供適量的思考依據,培養學生有根據、有條理、有序地進行思考的習慣;第三,要留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充分發揮個人的見解,主動探索新知,多渠道、多角度地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促使思維水平的逐步提高。一般情況下,學生想出比較新穎獨特的解題思路,大多是在整個思考過程的後半段時間內形成的,如果教師過早的作出評價往往會挫傷學生思維的積極性,不利於學生思維的進一步拓展。如在教學分數乘法的意義時,要求學生用數學語言準確的表達3/5*4所表達的意義,學生一般表達爲4個3/5的和是多少,但如果我們老師留給學生充分思考的時間,啓發學生從乘法的運算名稱、意義等多角度進行思考,就會促使學生積極動腦,踊躍發言。(1)一個因數是3/5,另一個因數是4,積是多少?(2)3/5的4倍是多少?所以課堂上教師要善於觀察,多方引導,恰當把握時機,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4、培養學生養成專心聽講的習慣

學生課前要作好上課準備,書本、文具放在指定位置,靜候老師來上課;上課時,坐得穩,靜心聽老師講課,聽同學發言,聽得入耳、入心,邊聽邊思考,這都是聽課習慣,應該從學生入學開始培養,聽課的習慣不是學生一朝一夕就能形成,需要老師反覆練習,及時提醒和評判。同時要不斷優化課堂教學過程,激發學生聽課的興趣和主動參與意識,以建立起良好的聽課習慣。

5、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的習慣

審題是進行正確解題不可缺少的環節。通過審題訓練,可以養成學生認真嚴謹的習慣,引導學生靈活的選擇正確合理的解題方法,能提高解題的質量和速度。

(一)解題時,學生首先應讀懂題目要求,正確理解題意。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在平時注意培養學生讀題、理解題意的能力,明確題目中究竟要我們做什麼、怎麼做,然後再進行計算。

(二)教會學生觀察題型,正確運用定律、性質,使計算簡便。

(三)審題要始終貫穿整個解題過程,既要看全題,又要看運算過程出現的新數字、新情況,做到方法得當。正確的審題能夠保證正確、迅速的解題。所以培養迅速養成良好的審題習慣是非常重要的。

6、培養學生認真獨的完成作業和自覺檢查的習慣

學生的作業反映了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良好的作業習慣包括:態度認真、及時檢查驗算、書寫工整、獨立完成、富有創建等。從學生剛一入校的那天起,就要培養正確的書寫姿勢,要求書寫工整、格式規範。從數字至數的書寫、從一位數到多位數、從整數到小數、分數的書寫,都要嚴格要求。獨立完成作業時充分運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識與技能,要求學生盡力把作業完成的最好,要經常表揚那些能夠克服困難並認真作業的學生,防止和糾正抄襲別人作業的壞習慣。

十二、教學生會聽課,養成積極動腦的習慣

每接一個新班,首先要着手培養學生積極動腦,認真聽講的習慣。教學生四會:會聽、會看、會想、會說。

1、會聽

聽要入耳,如果聽而不聞,等於沒聽。學生聽講時要邊聽邊想邊記憶,抓住要點。不

僅要認真聽老師的講解,還要認真聽同學們的發言,並能聽出別人發言中的問題。爲了考查和訓練學生“聽”的能力,可以組織如下練習:

(1)教師口述題目,學生直接寫出答案;

(2)教師口述應用題,學生寫出或說出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等。

這類練習,可以訓練學生集中注意力,邊聽邊想邊記,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和有意識記憶能力。

2、會看

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觀察習慣。會看,首先是肯注意看,教學中要提供充分的觀察材料吸引學生看。教師的板書、演示等要準確,鮮明,能引起學生觀察的興趣。由教師帶領觀察到只給“觀察提示”的半獨立觀察,到完全獨立觀察,使學生逐步掌握通過觀察比較,做出判斷,發現規律的觀察方法。

3、會想

會想,首先要肯想。課堂上要學生肯動腦子想問題,除了靠教師教學的啓發性外,還要靠“促”,促使他動腦子。要求學生,老師每發一問,人人都要立即思考,準備回答。如果不會答,也要把問題重述一遍並說出自己是怎麼想的,想到哪兒不會了。告訴學生這也是一種回答。

堅持這樣做,可以提高提問的教學效率。因爲全班學生毫無例外人人都得積極動腦思考,會與不會都有的可想。提問時可讓可能不會答的優先做答,再請會答的針對前者的疑問做答。這樣,教師既可以瞭解後進生是不是在思考,思維的障礙是什麼,又可提高一般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其思維的靈活性,深刻性得到鍛鍊。提問後教師要及時評價,對回答好的,敢於發言的要給予鼓勵。

4、會說

聽、看、想,要通過“說”這一點來突破。語言是思維的結果,要說就得去想。課堂上抓住要學生儘量多說這一環,就能促進學生多想;要會想,想得出,想得好,就得認真聽,細心看。抓了會說,就能促進其它三會。因此要十分重視學生口答能力的培養和訓練。

十三、教師在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中的作用

1、教師樹立形象。

學生在學習中接觸最多的是老師,學生模仿能力是驚人的。教師的行爲習慣經常成爲學生的模仿對象,家長經常會從學生的口裏聽到一句話:“我們的老師是這樣說的。”在這裏,我要提出的是教師在要求學生養成良好習慣的同時,自己也要養成良好的教學習慣。有的老師要求學生做作業時要用直尺畫直線,自己在講課時卻徒手在黑板上畫直線;有的老師要求學生正確規範地寫字,自己卻在黑板上龍飛鳳舞。試問,老師不能以身作則,學生什麼時候才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呢?所以,教師在教學中也應養成良好的習慣,使學生在學習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2、要從細節開始,持之以恆。

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必須從細節開始。在教學中,有許多的“細節”,諸如坐的姿勢、讀書的姿勢、回答問題的聲音等等,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這些細節,幫助學生養成好的習慣。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必須有一個過程,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需要不斷強化,需要持之以恆地滲透。久而久之,學生的習慣就自然形成了。

3、校內外雙軌並行。

除了學校,學生停留最多的就是家庭了,因此,教師在教學工作中,除了在學校處處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外,還要與家長密切聯繫,請求家長配合老師的工作。在家庭中,家長也要督促學生學習,時刻提醒學生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工作中,教師要經常進行家訪,及時瞭解學生在家的學習行爲,及時獲取反饋信息,及時矯正學生的不良習慣。

4、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力。

自覺是一種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它能使“要我學”,變爲“我要學”。一旦有了自覺性,學生就會心甘情願地、積極主動地去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樣,教師的工作就能事半功倍了。

總之,行爲養成習慣,習慣造就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多一個好習慣,心中就將多一份自信;多一個好習慣,人生中就多一份成功的機會和機遇。作爲教育者,就要努力地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乘着良好習慣這艘帆船,乘風破浪,順利地到達成功的彼岸!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