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中心勵志教育

大學生勵志教育

本文已影響 1.71W人 

大學生是一個獨特羣體, 他們具有強烈的自我自強意識、成功成才意識和創新創業意識, 是所謂的天之驕子,但是, 在世界政治經濟的全球化、我國經濟轉軌和社會轉型的大背景下, 大學生多少表現出信仰喪失、人生迷惑、精神空虛、責任缺失等不良社會現象。這主要歸因於大學生對自我認同、人生意義、價值目標缺乏明確認識。因此, 激勵他們的內在動力, 引導他們成功成才, 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重大課題。

大學生勵志教育

一、大學生勵志教育的現狀

大學生是一個獨特的羣體, 他們有着強烈的成功成才願望; 但隨着東西方價值觀的激烈衝突以及我國市場經濟的進一步深化, 傳統價值觀受到挑戰, 整個社會處於一種浮躁狀態, 身處象牙塔的當代大學生也未能免俗。當前, 整個社會進入一種適者生存、優勝劣汰的競爭漩渦, 在校大學生同樣面臨着繁重的學習壓力和就業壓力, 很多大學生對未來沒有信心。面對種種壓力, 大學生沒有切實可行的應對方法, 陷入一種沒目標、沒志向、沒激情的惡性循環之中, 感到茫然和無助。有人認爲, 大學生這種無目標的狀態, 主要歸咎於大學生缺乏科學系統的自我認識和自我認同。

1、人生方向迷失和價值信念缺失

一個人人生方向的確立, 取決於他對自己有着科學系統的自我認識和自我定位, 知道自己適合什麼, 也知道什麼適合自己。自我的認識能力和自我的規劃能力直接影響着個人人生方向的確立。當代大學生, 在校學習時缺乏自我評估, 在社會打拼缺乏自我定位, 這顯然說明他們自我認識能力的欠缺。他們找不到自己的閃光點, 喪失了發展自我和實現自我的機會, 很多大學生經常把鬱悶無聊等掛在嘴上,這透露出大學生自我認識和自我規劃的危機, 反應出他們對人生的迷惑。迷戀網絡、是非價值衰退、功利之心盛行, 也直接暗示着大學生價值信念的衰退和隕落。

2、道德選擇的矛盾和角色期待的困境

剛涉足社會的大學生, 在對殘酷的現實和多元道德選擇時, 往往表現出道德認識上的動搖和迷惑。當代大學生在道德選擇時, 主要表現在對自己已有的傳統道德的懷疑和對社會上存在的多元道德選擇的困惑和迷離。在道德行爲上, 大學生憑藉自己所受的高等教育, 具有較高層次的善惡觀、是非觀, 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一方面他們鄙視社會上的許多不良現象, 具有強烈的社會道德感; 另一方面, 他們自己做出不良行爲時, 卻對自己過分寬容, 表現出強烈的矛盾和不協調。隨着我國高等教育的擴招, 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向大衆教育的轉型, 大學生和社會的相互關係發生重大變化, 大學生的角色類別在我國社會的功能逐漸式微, 大學生逃逸大學生社會角色的現象屢見不鮮。當今中國正處於或將長期處於一個社會價值混亂、行爲失範、利益至上、世道浮躁的社會轉型期, 大學生既沒有工作經驗和社會閱歷, 又沒有過硬的生存能力和適應能力; 無疑, 他們面臨着更多的挑戰、競爭和考驗, 他們會體現到更多的挫敗感和無助感。在這種大背景下, 大學生對自己在社會角色的定位往往缺乏明確的認識和規劃, 很容易迷失, 導致自暴自棄。

二、勵志教育的內涵

1、勵志教育的含義

勵志,這一詞源自我國古代, 勵同礪是振奮、勸勉之意。志有志氣、志向、意志之意, 追求上進的決心和勇氣, 要求做成某事的氣概, 表達要做什麼樣的人的意願和決心, 決定達到某種目的而產生的心理狀態。勵志意爲振作精神, 奮發志氣, 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 去實現遠大目標。學生的勵志教育,在通俗意義上講就是指勉勵學生樹立志向, 並積極創造條件實現志向的教育。勵志教育近些年在不同的行業都有提法, 尤其在學校教育中。 志是一種精神因素, 是理想目標的感召力和實現目標的意志力的統一, 對人的行爲有重要推動作用。 志是學習的強大動力, 立志是成才的先決條件。只有遠大的理想和堅強的意志, 才能激發人的學習動力, 發展人的智力, 促進人的成長, 因而確立什麼樣的志向在學生教育過程中就顯得十分重要, 不同的理想目標會產生不同的結果。

2、概念分解

( 1)勵志教育是什麼。心理學上認爲: 勵志教育是關注人類心靈世界的一個複雜系統, 是關心人類勵志生活的一種現代理念, 是關照人類現代人性的一種新型教育, 是關懷人類精神生命的一種崇高事業。心理學上也指出, 勵志教育的特點表現在: 以心理教育學體系爲框架, 研究的視野較爲寬闊, 涵蓋面廣, 把勵志教育與心理教育的各個方面、各個環節結合起來, 解決學生心理髮展過程中的勵志教育問題, 主張勵志教育的過程與目的是要挖掘心理潛能、培養心理素質、發展個性、提升人格, 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發展。有教育專家指出: 現代社會的勵志教育主要是成功地運用了心理學、成功學和自我效能理論, 最終通過系統的科學教育, 激發學生的自主意識和自主動機以及成功慾望, 培養自我規劃和管理能力, 並全面激發學生的潛能以培養學生的成功品質。有關專家還指出: 勵志教育是人生觀教育, 即培養積極人生的理想信念, 完整意義上的勵志教育應該包括幫助大學生立志和後續的長效激勵, 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個重要內容。

( 2)勵志教育不是什麼。 勵志教育不等於吃苦教育。在教育界有一種誤讀, 很多老師、家長都單純地把勵志教育等同於吃苦教育。然而, 勵志教育不應該也不能夠等同於吃苦教育, 家喻戶曉的勾踐 臥薪嚐膽的故事就是一個近乎殘忍的勵志, 勾踐固然是復國成功了, 但這是以扭曲人性、變態人格爲代價的。不可否認, 在極端艱苦的環境, 勵志能夠使人改變現狀。但是, 過於艱苦的環境, 又容易使人產生自卑心理, 損害人的人格健康, 造成嚴重的心理問題。 勵志教育不等於挫折教。衆所周知, 無論是勵志教育還是挫折教育, 都是爲了激發學生成功的志向和成功的潛能, 全面地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兩者相輔相成。但是, 這不是兩者相等的原因。學生的勵志教育,在通俗意義上講就是指勉勵學生樹立志向, 並積極創造條件實現志向的教育。而挫折教育的基本任務是提高青少年的挫折認知能力, 學會正確使用心理防衛機制和心理調節機制, 增強對挫折的排解能力。所以, 挫折教育是勵志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抗挫折能力的增強有利於提高勵志教育的質量。勵志教育不等於空談教育。勵志教育不僅僅是口頭上的勵志, 也不是口頭上的鼓勵, 他應該表現出實實在在的勵志行爲。勵志的首要前提是自知, 有了自知之明之後就是設立最適合自己的奮鬥目標, 有了奮鬥目標就必須得有一套切實可行的方案。把人生的終極目標切割成成若干小目標, 要明瞭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的道理, 必須落實在一點一滴的行爲上。只有踏踏實實的行動, 才能達到勵志的效果, 走向人生的輝煌。

三、大學生勵志教育的主要內容

在教育界, 勵志教育由來已久, 但到現在爲止, 勵志教育還沒有形成一套兼具科學性和系統性的體系, 也就不存在被世人所公認的勵志教育的主要內容。那麼以下有關勵志教育的內容只是筆者的一孔之見。

1、三觀教育

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價值觀的建立是一個人立身處世、成就事業、完滿人生的擎天柱。大學生應該立大志立長志, 應該立有利於國家有利於社會有利於人民的志向, 這都必須以三觀教育爲指導。只有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符合社會利益, 大學生的勵志教育才會具有特別的意義。

2、賞識教育

賞識教育是以賞識爲先導, 通過鼓勵表揚, 肯定優點, 激勵不斷追求成功, 是教育者與被教育者相互激發與鼓勵的過程。這就要求教育者具有較高的素養, 發現受教育者的閃光點與實施教育的突破口, 創造教育情景。勵志教育中, 教育者必須學會尋找閃光點, 堅持賞識教育。在賞識教育的過程中, 起關鍵作用的是教育者本身所具有的優良品質。

3、激勵教育

有了明確的志向, 如何激勵就變得重要起來。傳統的激勵和獎勵普遍屬於外在激勵, 它們表現爲控制反饋模式, 並不喚醒人們的內在激勵, 它們是通過控制進行激勵的, 而不是通過喚醒自我和激發自控意識。勵志教育的核心是積極導向。也就是說, 要引導學生每天說好的、聽好的、看好的、學好的, 引導他們挖掘優點、發現優點, 對任何事情都要從積極的方面去思考, 把解決學生感興趣的實際問題作爲提升學生內動力的重要途徑。

4、挫折教育

當代大學生面臨各種壓力, 高校要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 加強挫折教育, 積極引導大學生化壓力爲動力。首先, 教育大學生確立合理的期望目標。其次, 運用良好的心理防禦機制, 如補償法、精神宣泄法,善於自我調節。再次, 培養 壓彈能力。 壓彈原是物理學上的概念, 泛指物體受壓時的反彈, 在心理學上, 則指個人面對生活逆境、創傷、威脅以及其他重大壓力的良好適應。

四、大學生勵志教育的實踐途徑

1、在堅持主流價值觀的前提下進行勵志教育經濟全球化的持續發展, 我國的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 東西方價值觀的激烈摩擦, 導致社會價值觀出現多元化的趨勢。大學生正處於價值觀的完善期和成型期, 高校教育者有必要教導大學生什麼樣的價值觀纔是我國現階段的主導價值觀, 從而弘揚社會主導價值觀。堅持主流價值觀的教育原則, 在市場經濟建設的新時期黨中央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即馬克思主義指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爲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爲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這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保證和根本指針,必將對學校的勵志教育工作發揮重要的指導作用。

2、勵志教育與人格教育相結合

人格的培養是人成長過程中重中之重的一環, 一個健康的人格, 必定是具有崇高德行、樂於創新、與人爲善的。很多心理學家認爲: 人本質的成功, 就是做人的成功。而做人的成功, 取決於人格的健康程度;所以換句話講, 人本質的成功就是人格教育的成功。大學生涯是大學生人格完善和定型最最關鍵的時期, 也是一個人你最關注自己人格的時期。有人說, 大學生涯是一個人的第二次生命, 就是從選擇和確立自己人格的角度講的。所以勵志教育必須是以人格教育爲基礎的。

3、勵志教育與社團活動相結合

高校學生社團是培養大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的重要平臺, 把勵志教育的思想和精神落實到社會活動中, 可以充分發揮社團育人功能。2005 年1月13日, 共青團中央、教育部聯合出臺的關於加強和改進大學生社團工作的意見中指出, 高校學生社團活動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和有效方式, 在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引導學生適應社會、促進學生成才就業等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 是新形勢下有效凝聚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織動員方式, 是以班級年級爲主開展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補充。勵志教育是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德育的一個重要環節, 如果把勵志教育與社團活動滲透在一起, 可相互補充併發揮出相得益彰的作用。

4、勵志教育與職業生涯發展教育相結合

勵志教育, 它不是空談教育, 不是適時教育, 更不是短期教育; 勵志教育, 它是行爲教育, 是長期教育, 更是終身教育。目前, 很多大學生都存在着這樣的困惑, 上小學是爲了中考, 上高中是爲了高考, 考上大學了, 突然沒有人生追求和人生目標了, 終而放鬆了對自己的要求, 變得頹廢迷茫。針對這些普遍情況, 應該把大學生的勵志教育與大學生的職業生涯教育相結合。勵志教育不僅應幫助大學生立志, 樹立大學期間的奮鬥目標, 而且更應該着眼於大學生今後的職業發展, 讓大學生保持自我激勵的長效性和連續性。對於當代大學生的勵志教育, 怎樣更好地符合時代的發展和需要,緊扣時代的脈搏和氣息, 還需要有志者在理論和實踐中不斷地探討和摸索。根據當代大學生所處的時代背景, 以及大學生成長、成才心理髮展的普遍規律, 更堅定地普及勵志教育, 使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民族精神成爲當代大學生的內在品質和發展動力。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