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件中心三年級課件

小學三年級上冊第二十課《山市》課件大綱

本文已影響 2.35W人 

《山市》蒲松齡的作品,講述奐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數年恆不一見。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推薦《山市》課件的內容,希望能夠幫助到你,歡迎大家的閱讀參考。

小學三年級上冊第二十課《山市》課件

  一、教學目標

1、學習積累一些文言詞語,理解課文大意。2、體會“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壯麗的幻景。3、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學原理,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的科學精神。

  二、教學重點

反覆誦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體會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壯麗的幻景,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聯想及想像能力。

  三、課前準備

教師可蒐集有關資料做成多媒體課件。導人中或結束時能講清“山市”形成的原理。學生藉助工具書認識生字詞,反覆閱讀。愛好美術的同學可用繪畫展示“山市”的美景。

  四、整體說明

1、《山市》是清代文學家蒲松齡所寫的一篇文言文,描繪的是山中蜃景,與“海市蜃樓”相似。文中描繪了從山市開始出現到最後消失的變化過程,給人以神奇而又壯麗的感覺。文章語言精煉生動,可以引導學生展開想像,去揣摩、理解。通過研讀對這一現象進行適當探究。

2、作者:蒲松齡(1640~1715)字留仙,別號柳泉,山東淄川人,清代文學家。《聊齋志異》是他用幾十年的時間寫成的,他稱這是他的“狐憤之書”(取義孤獨、悲憤)。《聊齋志異》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說集,共491篇,多數故事通過描寫妖狐神鬼來反映社會現實生活。是蒲松齡文學創作的最高成就。“聊齋”是他的書屋名稱。“志”是記述的意思,“異”指奇異的故事。

(白居易在香山/歐陽修六一歡/李清照號易安/王安石住半山/蘇軾爬東坡/李白採青蓮 記住這些號)

  五、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總第48課時)

教學目標:1、導入新課,簡介有關海市蜃樓的概況,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2、整體感知課文,疏通文義。

(1)能讀會寫:蜃景(shn jǐng,指海市蜃樓的景色。)、高垣睥睨(gāo yun p n,高高低低的城牆。高垣,高牆。睥睨,指女牆,即城牆上呈凹凸型的矮牆。原意是:眼睛斜着向旁邊看,形容傲慢的樣子,如“睥睥一切”。)、逾時(y sh,過時。成語:賞不逾時;及時獎賞的意思。)、倏忽(shūhū,很快地;忽然。)、連亙(lin gn,多指山脈等接連不斷。山嶺~,長城~萬里。亙,連綿不斷。)、窗扉(窗,窗扇)

(2)理解、積累:孤塔聳起(孤零零的一座塔聳立起來。)、高插青冥(gāo chā qīng mng,高高地直插天空。)、碧瓦飛甍(b wǎ fēi mng,青色的瓦和翹起的屋檐。甍,翹起的屋檐。)、歷歷在目(l l zi m,歷歷:清楚,分明的樣子。清晰地出現在眼前。 指遠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過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現在眼前。)、風定天清(fēng dng tiān qīng,大風停止,天空晴朗。)、一切烏有(什麼都沒有。烏,同“無”。 本文中指:先前的景象全都消失了。)、直接霄漢(直直的插入青天,比喻山高景色美。)、黯然縹緲(àn rán piāo miǎo,昏暗得看不分明。縹緲,隱隱約約,若有若無。縹,同“飄”。) 相顧驚疑(形容人們因驚懼或無可奈何而互相望着,都不說話。同:面面相覷。qù)、居然城郭(居然這樣的城池,然,這樣。)、恆不一見(經常不出現,常常不見面。)、人煙市肆(人家、集市和店鋪。市,集市。肆,店鋪。)

教學內容和步驟:恰當導入

1、可以由“海市蜃樓”的畫面或圖片導人,也可以播放有關的錄像,渲染氣氛,引導學生進入狀態。

2、也可以講傳說、講故事,創設情景,引起學生的興趣。許多人都聽說過海市蜃樓,卻無緣目睹這種神奇。有道是“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飄渺間”(白居易的《長恨歌》),清代文學家蒲松齡爲我們寫下的《山市》,描繪了山中蜃景,與我們所說的海市蜃樓略有不同。山市是一種科學現象,它到底有怎樣的奇觀呢?讓我們走進這山市,去感受這山市的奇妙吧!

出示目標並板書課題。

課題:山市

學習目標:a.學習積累文言詞語,理解課文大意。b.體會“山市”的形成及神奇批麗的幻景。c.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學道理,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科學精神。

整體感知

統觀山市出現的全過程,可分三個階段。

1.初生階段:從孤塔高聳到宮殿出現。

這是目擊者眼中的畫面。文章還描寫了目擊者的心理變化:見孤塔時,彼此“相顧驚疑”,表明它是突然出現的,而且跟實景差不多,使人不得不“驚”,但一想到“近中無此禪院”,又不得不“疑”。待到宮殿出現,才悟出原來這是“山市”。這樣寫就把讀者帶到目擊者所在的地方了。

以下所寫仍是目擊者所見畫面,但讀者在感覺上發生了變化:一切都如同親見。

2.發展階段:城郭的出現。

先總寫一筆:“高垣睥睨,連亙六七裏。”頗有恢宏的氣象。然後分寫:“中有樓若者,堂若者,坊若者,歷歷在目,以億萬計。”雖然寥寥數語,卻可以誘發讀者想像出一幅跟《清明上河圖》相似的畫卷來。這幅畫卷最後在風中消失,又不禁使人感到悵然。

3.高潮階段:危樓的出現。

因“風定天清,一切烏有”,只剩下一座高接霄漢的危樓,所以樓的形狀看得格外清楚,連樓外天空也顯現了出來,給人的感覺是距離比先前的城郭縮短了一些。更爲特殊的是,樓上還有來來往往的人,或憑或立,與人世無異,這又給人以親切感,增強了觀賞的興趣。最後寫幻景的消失,跟影視中的漸隱鏡頭頗爲相似,又使人感到餘味無窮。

結尾一段寫山上的“鬼市”,這是補筆,有照應開頭的作用,說明奐山這個地方確實能看到這種奇異的現象。

教師引導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學習文言文,“研討與練習”所列字詞:

孤塔聳起插青冥碧瓦飛甍歷歷在目風定天清一切烏有直接霄漢黯然縹緲

注意以下字的讀音:奐huan 邑yi 冥mng 甍mng 垣yun睥p 睨 n亙gn 莽mang 霄xiao扉fei 縹piao 緲miao 逾yu 倏shū

解釋加粗的字詞:邑八景之一也;數年恆不一見;高插青冥;念近中無此禪院;無何,碧瓦飛甍;未幾,高垣睥睨;連亙六七裏;塵氣莽莽然;裁如星點;又其上則黯然縹緲,倏忽如拳如豆

古文多誦讀:引導學生“初讀通語句,再讀明大意,三讀有感悟,四讀品內涵,五讀得啓迪”,在誦讀中展開聯想和想像。

小結本課,並佈置作業:初步背誦課文。

  第二課時 (總第49課時)

一、教學目標:

1、熟悉課文,在上節課的基礎上開展多種形式的朗讀。2、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並分析課文結構,積累文言詞語,體會山市的形成及神奇壯麗的幻景,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聯想及想像能力。

教學內容和步驟:

二、自主學習:

1、學生在自由誦讀和教師的學法指導下,自由地進行初讀、再讀、三讀後開展競讀。每小組推薦同學進行朗讀比賽,各組對每組參讀的同學進行評價。教師參與學習過程。

2、學生看註釋講內容,直譯即可。各小組互相幫助,理解句子的含義。

3、學生講述內容後,各組之間相互質疑,相互解答。教師適時點撥,並加以補充。

4、文中四字結構頗多,有的獨立成句,如“相顧驚疑”“高垣睥睨”等;有的帶有關聯詞或語末助詞,如“(既而)風定天清”“居然城郭(矣)”;有的在句中,如“(然數年)恆不一見”“(見山上)人煙市肆”等。讀好這些四字結構是關鍵。

探究想像:學生討論後可自講

1、山市出現的全過程可分爲幾個階段?(初現孤塔宮殿,再展城郭恢宏,又看危樓出現。)

2、結尾的作用是什麼?(文章的結尾如同附記,有照應開頭的作用,對主要內容有補充說明的作用。山市又名“鬼市”,增加了這種幻景的神祕感。)

3、怎樣欣賞感受這神奇的山市,能否用科學解釋其中的道理?(海市蜃樓、山市蜃樓:大氣光學現象。光線經過不同密度的空氣層後發生顯著折射,使遠處景物顯示在半空中或地面上的奇異幻景。常發生在海上或沙漠地區。)

4、想像一下,山市是怎樣一幅神奇的畫面。

學生相互研究討論後,教師可幫助明確。

縱觀山市的出現分三個階段:初現孤塔宮殿,再展城郭恢宏,又看危樓出現。結尾照應開頭,這裏說的“山市”跟“海市”一樣,是一種因折光反射而形成的自然景象,它美麗而又奇特,多少年也難得出現,少數人偶遇,多數人難得一見。此是作者根據目擊者的敘述所寫,令人回味無窮。

讓學生想像一下,山市到底會是一幅什麼美景呢?可以讓繪畫好的同學畫出,在班裏展示欣賞。然後總結補充:其實,美的東西也許留在想像中會更美,想有多美有多美,正是:此時無畫勝有畫。

拓展練習

1、請用自己的話向家長描繪一下美麗神奇的山市。

2、繼續收集有關山市或海市蜃樓的故事。

3、可以讀讀蒲松齡的其他文章,瞭解其創作風格

課後記:絕大部分學生缺乏想象力,發散思維的能力較差。以後應着重培養學生的想象思維能力。

《山市》譯文

奐山的“山市”,是淄川縣八景中的一景,但經常好幾年也不出現一次。(有一天)孫禹年公子跟他的同業朋友在樓上喝酒,忽然看見山頭有一座孤零零的寶塔聳立起來,高高地直插青天,(大家)你看我,我看你,又驚奇又疑惑,心想這附近並沒有佛寺啊。不多久,(又)看見幾十座宮殿,瓦是碧綠的`,屋脊高高翹起,這才省悟到原來是(出現)“山市”了。沒多久,(又出現了)高高的城牆,(頂上是)呈凹凸形的短牆,連綿六七裏,竟然是一座城了。城中有像樓閣的,有像廳堂的,有像街坊的,都清晰地呈現在眼前,數也數不過來。忽然颳起大風,煙塵瀰漫,全城的景象變得模糊不清了。過一陣子,大風停止,天空晴明,先前的景象全都消失了,只有一座高樓,上與天接,(每層)有五間房,窗戶都敞開着,都有五處明亮的地方,那是樓外的天空。一層一層地指着數上去,房間越高,亮點越小;數到第八層,亮點只有星星那麼小;再往上就變得暗淡了,似有若無,看不清它的層次。(低層)樓上的人們來來往往,各幹各的事情,有靠着(欄杆)的,有站着的,姿態各不相同。過了一段時間,樓漸漸低矮下來,可以看見樓頂了;漸漸地,又變得跟平常的樓房一樣;漸漸地,又變成了高高的平房;突然又縮成拳頭一般大小,(再縮)成爲豆粒一般大小,終於完全消失。

我又聽說,有早起趕路的人,看到山上有人家、集市和店鋪,跟塵世上的情形沒有什麼區別,所以人們又管它叫“鬼市”。

第二十課 《山市》訓練

一、基礎知識

1、《山市》選自《聊齋志異》,作者蒲松齡,字留仙,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清代代文學家。

2、給下列加點的詞選擇正確的解釋。

(1)相顧驚疑。(B ) A.照顧 B.看 C.拜訪

(2)中有樓若者,堂若者,坊若者。(A) A.像 B.若干 C.如果

(3)而樓上人往來屑屑。(C) A.細小 B.值得 C.匆匆

(4)惟危樓一座。(C) A.危險 B.危害 C.高

3、下列句子朗讀節奏正確的一項是(A)A.念/近中/無此禪院B.然/數年恆/不一見C.一行有五點/明處D.則/黯然縹緲,不可計其/層次矣

4、句中加點詞解釋全部正確的一項是(A)

A.恆(經常)不一見,相顧(看)驚疑。B.始悟爲(成爲)山市。以(用)億萬計。

C.惟(只有)危樓一座,則明(明顯)漸少。D.或憑(憑藉)或立。與世無別(差別)。

5、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項是(C)A.數至八層,裁如星點。 B.昂首觀之,項爲之強。

C.連亙六七裏,居然城郭矣。 D.既而,風定天清,一切烏有。

6、判斷下列句子用了什麼修辭手法。(1)惟危樓一座,直接霄漢。(誇張)(2)數至八層,裁如星點。(比喻)(3)中有樓若者,堂若者,坊若者。(排比)

7、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青冥(mng) 飛甍(mng)高垣(yun)禪院(chn)逾時(y)連亙(gn) 倏忽(shū)窗扉(fēi)

8、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字詞A、然數年恆不一見(然而)塵氣莽莽然 (…的樣子)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這樣)B、始悟爲山市 (是) 可以爲師矣(成爲)項爲之強(因爲)C、見宮殿數十所(幾)數至八層,裁如星點(計算)D、 又聞有早行者(的人)中有樓若者,堂若者(的)

9、用現代漢語寫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奐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數年恆不一見。(奐山的“山市”,是淄川縣八景中的一景,但經常好幾年也不出現一次。)

②忽見山頭有孤塔聳起,高插青冥,相顧驚疑,念近中無此禪院。(忽然看見山頭有一座孤零零的寶塔聳立起來,高高地直插青天,(大家)你看我,我看你,又驚奇又疑惑,心想這附近並沒有佛寺啊。)

③無何,見宮殿數十所,碧瓦飛甍,始悟爲山市。(不多久,(又)看見幾十座宮殿,瓦是碧綠的,屋脊高高翹起,這才省悟到原來是(出現)“山市”了。)

④未幾,高垣睥睨,連亙六七裏,居然城郭矣。[沒多久,(又出現了)高高的城牆,(頂上是)呈凹凸形的短牆,連綿六七裏,竟然是一座城了。]

⑤中有樓若者,堂若者,坊若者,歷歷在目,以億萬計。(城中有像樓閣的,有像廳堂的,有像街坊的,都清晰地呈現在眼前,數也數不過來。)

⑥忽大風起,塵氣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忽然颳起大風,煙塵瀰漫,全城的景象變得模糊不清了。)

⑦既而風定天清,一切烏有,惟危樓一座,直接霄漢。(過一陣子,大風停止,天空晴明,先前的景象全都消失了,只有一座高樓,上與天接。)

⑧又其上,則黯然縹緲,不可計其層次矣。(再往上就變得暗淡了,似有若無,看不清它的層次。)

⑨而樓上人往來屑屑,或憑或立,不一狀。[(低層)樓上的人們來來往往,各幹各的事情,有靠着(欄杆)的,有站着的,姿態各不相同。]

⑩逾時,樓漸低,可見其頂;又漸如常樓;又漸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見。(過了一段時間,樓漸漸低矮下來,可以看見樓頂了;漸漸地,又變得跟平常的樓房一樣;漸漸地,又變成了高高的平房;突然又縮成拳頭一般大小,(再縮)成爲豆粒一般大小,終於完全消失。)

10、文中“惟危樓一座”中的“危樓”兩字,我們不由地聯想到李白在《夜宿山寺》中的“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兩句詩。

11、問題探究(1)用簡潔的語言概括課文的內容。(記述了山市由生成到消失的過程。)

(2)課文是按什麼順序寫的?找出表示這一順序的詞語。(時間。無何,未幾,既而,逾時,倏忽。)

(3)文中山市蜃景的變化可分爲幾個階段?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①形成階段:孤塔、宮殿的出現;②發展階段:城市的出現;③高潮階段:危樓的出現、消失。)

(4)課文最後一句在文中起什麼作用?(照應開頭,說明淄川的地方確實可以看到山市這種自然現象。)

(5)爲什麼那時候的人把“山市”稱爲“鬼市”?(當時科學不發達,人們不能用科學道理解釋這自然現象。

(6)用科學知識,請對“山市”作出解釋?(“山市”與“海市”一樣,是因折光反射形成的一種自然現象。)

二、拓展閱讀7、閱讀古文,回答問題。 以葉隱形

楚人貧居,讀《淮南方》①:“得螳螂伺②蟬自障葉,可以隱形。”遂於樹下仰取葉——螳螂執葉伺蟬——以摘之。葉落樹下,樹下先有落葉,不能復分別,掃取數鬥歸。一一以葉自障,問其妻曰:“汝見我不?”妻始時恆③答言“見。”經日乃厭倦不堪,紿④雲:“不見。”嘿然大喜,齎⑤葉入市,對面取人物,吏遂縛詣⑥縣。

(註釋:①《淮南方》:書名,即《淮南子》,漢淮南王劉安及其門人編撰。②伺(s):觀察,守侯。障:遮蔽。③恆:常,總是。④紿(di):欺騙。⑤齎(jī):攜帶。⑥詣(y):到……去。

譯文:楚國有個人非常貧苦,讀了《淮南方》,知道螳螂捕捉蟬時用一片樹葉把自己遮蔽起來,就可以隱形。於是,他便站在樹下仰面朝上,摘取樹葉。當他看見螳螂攀着樹葉偵察蟬的時候,他便把這片樹葉摘了下來。結果樹葉掉落在地上,而樹下原先有許多樹葉,再也分不清哪一片樹葉是他想用來隱形的。於是他掃了好幾鬥樹葉回去,一片一片地拿來遮蔽自己,還不時地問妻子:“你看得見我嗎?” 妻子開頭總是說:“看得見。”被他打擾了一整天,已經厭煩極了,丈夫仍然糾纏不休,妻子就乾脆哄騙他說:“看不見了。”這個人嘿嘿地笑了起來,他帶着這片樹葉跑到集市上去,當着別人的面偷東西,給官吏抓着送到縣衙門去了。)

(1)下列各項中加點詞解釋有錯誤的一項是(C)A.螳螂伺蟬自鄣葉可以隱形。(遮蔽)B.不能復分別。(分辨)C.妻始時恆答言“見”。(永恆)D.紿雲“不見”。(哄騙)

(2)翻譯句子:①遂於樹下仰取葉——螳螂執葉伺蟬,以摘之。(於是在樹下仰面摘取樹葉——螳螂偵察等候捕蟬用的那片遮蔽自己的樹葉,而摘取它。)②齎葉入市,對面取人物。(攜帶樹葉來到市場上,當面拿別人的東西。)(3)楚人的妻子是在什麼情況下說“不見”的?“默然大喜”表現了楚人怎樣的心態?(被楚人問得不耐煩的時候哄騙了他。“默然大喜”表現了楚人自以爲找到了一種不勞而獲的途徑而沾沾自喜的心態。)(4)楚人真的能隱形嗎?他是個什麼樣的人?(不能。他是妄圖掩蓋自己的罪行,貪婪而愚蠢的人。)

(5)解釋加粗的字詞:①汝見我不?(通假字,通否。)②嘿然大喜 (通假字,通默,暗中)③可以隱形 (可以用來……。)④對面取人物 (別人的物品)⑤不能復分別 (副詞,又,再)

(6)由此文我們可以聯想到的一個成語是 (掩耳盜鈴)

8、改正不當的詞語:(1)紙上的字跡很含糊,看不清楚。(2)大家採用課餘時間去參加社會實踐活動。(3)知錯就改的態度是準確的。(4)小明做了好事,他媽媽逢人便誇耀他。

[(1)句中“含糊”的意思是表達不清,應該用“模糊”。(2)句中“採用”應該改爲“利用”。(3)句中“準確”應該改爲“正確”。(4)“誇耀”應該改爲“誇獎”。]

  【學習預報】

1.自主探究。

(1)這篇散文回憶的是什麼事情?你讀了有哪些感受?劃出你不理解的語句,在課堂上向老師提問。

(2)魯迅對待自己錯誤的態度與一般人有什麼不同?對於魯迅,你還了解什麼,同過請教師長,去圖書館查資料或者上網搜索的方式,更全面地瞭解魯迅。

(3)這個單元的主題是“親情”,讀完《風箏》,你覺得這篇散文的主題還有沒有其他的解讀?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