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徵文

感恩敬業責任爭當學習型職工優秀徵文大綱

本文已影響 3.03W人 

窗外明月高懸,窗內青燈一盞,在如此寧靜而安詳的初春夜晚,我坐在書桌旁,悠然誦讀着一本藍色仿線裝的薄薄小書——論語,先生一字一句一行盡入眼眸,咀嚼回味,口齒留香……

感恩敬業責任爭當學習型職工優秀徵文

作爲教師,在空閒時,我特別喜歡拜讀《論語》,因爲《論語》中有很多教育道理,值得我們去思考、去借鑑、去感悟,先生的思想對今天的教育依然有着深遠影響。

我愈來愈深切地感覺到,再也沒有哪本經典能像《論語》那樣,生動細膩地刻畫出教師的喜怒哀樂,再也沒有林林總總的教學場景,讓人開懷大笑,讓人豁然開朗,甚至讓人覺得,一名富有魅力的教師所能擁有的一切生命體驗與心靈祕密都被《論語》中字字精彩地點透、句句完美地演繹。

向孔子學習,做一名有魅力的老師,這是我多次拜讀《論語》之後的一個感悟。

1988年1月,全世界諾貝爾獎獲得者集會巴黎,向全世界莊嚴宣告:“如果人類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必須回首兩千五百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做一名有魅力的老師,那要向孔子學習什麼呢?

首先,學習孔子的奮鬥精神。

縱觀孔子從懵懂到爲人師的這段人生,我們無不能夠發現,他雖身處困頓卻並未自暴自棄,對自己所做致事哪怕再卑微,也能認真地做出閃亮成績。《論語·子罕》篇中,太宰問子貢:“老師是聖人嗎?爲什麼如此多才多藝?”子貢說:“老天本來就要他成爲聖人,又要他多才多藝。”孔子聽說後,說:“太宰瞭解我嗎?我小時候生活艱難,所以會幹一些粗活。貴族會有這麼多技藝嗎?不會有的。”“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這些語言無不道出了一個事實,孔子的知識與智慧不是天生的,而是他努力奮鬥的結果。

孔子在爲人師之後依然認真求學。“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由此可以看出,孔子求學是無比虔誠,他更沒有固步自封,主張“君子不器”。晚年,孔子依然好學,《史記·孔子世家》中說:“孔子晚而喜《周易》……讀《周易》,韋編三絕。”現在我們提倡“終身教育”,其實孔子早就以身垂範。

其次,學習孔子的教學思想。

一個是因材施教。孔子教育學生時,始終貫穿着因人施教的原則,這在《論語》中體現得淋漓盡致。學生之間存在有很大的差異,孔子在教學中的施教不是千篇一律,沒有“一刀切”,更沒有讓學生“齊步走”,而是因人而異,靈活多變。他的學生年齡不一,背景不一,已有知識不一,造成了學情的複雜和多樣。可是孔子卻能夠尊重個性、包容個性、肯定個性,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

《論語》中,許多學生提問什麼是“仁”,孔老師根據樊遲示知仁的基本思想、顏回未知仁與禮的關係、仲弓與子貢不知實行仁的方法、司馬牛爲人多言而躁、子張爲人較爲偏激等情況,作了不同的回答。孔子教人,各因其材,其結果是培養出了不同方面的人才。

我們需要借鑑和學習的是,在教學中應當通過談話、或個別觀察瞭解學生,在瞭解學生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

一個是誨人不倦。孔子是誨人不倦的楷模,在教學中對學生從來是有問必思、有問必啓、有問必答。面對不同的學生時,我們真做到誨人不倦、不厭其煩了嗎?當我們對學生付諸真情、給予溫暖時,即便是你眼中的“差生”,也會感受到一個溫情的世界、一個美好的空間、一個高尚的`靈魂,他們會在潛移默化中慢慢有所改變,就像種子一般慢慢生根、發芽、成長,終有一天會綻放出絢爛的花朵,結果豐碩的果實。

當有了這樣一種境界,你會覺得眼中的學生無不成了天使,教育原來是這般美好,學生是如此可愛!如此,你還會覺得,而教育自然不會讓人厭煩、令人疲倦了。

最後,學習孔子對理想的執著。

“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夫”,“道不行,乘桴浮於海”。孔子也曾感嘆,也曾質疑,也曾有逃避的念頭,但他從未放棄對理想的追求。

我很喜歡孔子,我不明白爲什麼有那麼多人奚落而揶揄他,我覺得這是因爲我們沒有走進他的世界,對他有太多的偏見。說實在的,我不喜歡漢武帝“獨尊儒術”之後的儒家,因爲那完全是爲政治服務的工具,那裏充滿了讓人窒息的枷鎖。所以,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講,將後世儒家將一些糟粕輕易地歸咎於孔子,顯然是不公平的。

讀《論語》,我看到了一個奮鬥、博學、誨人不倦、有理想追求、敢於改變社會的人,而絕對不是讓我虔誠地跪在他面前去膜拜去盲從的神。孔子如此平凡而偉大,確實值得我們去結識、去學習、去追隨。

對我們教師來說,孔子是至聖先師,是萬世師表,是具有高尚師德的一代宗師,他給我們留下了最本初而又最寶貴的教育案例。《論語》是我們的教育寶典,孔子更是我們的教育導師。他教誨我們如何爲師、如何治班;他教誨我們如何學習、如何做人;他指導我們如何雕琢個性學生、創建特色班級。有《論語》這樣的法寶指點迷津,有孔子這樣的導師傾力相助,我相信我們都會成爲一名有魅力的智慧型教師。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