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演講稿

2018年喜迎中秋節國旗下講話稿

本文已影響 1.25W人 

中秋的月最圓,中秋的月最明,中秋的月最美,所以又被稱爲“團圓節”。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喜迎中秋節的演講稿,一起來看看吧。

2018年喜迎中秋節國旗下講話稿

  喜迎中秋節國旗下講話稿1: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大家好,我是初二[9]班的李佳輝。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主題是<<傳統節日>>。

同學們,你能列舉出我國的傳統節日嗎?也許,你能早已經習慣了聖誕節的狂歡,習慣了在“父親節”送給爸爸小禮物,習慣了在“母親節”向媽媽表達感激之情。其實,一年365天,還有許多印有“中國”標籤的傳統節日,如春節、端午節、中秋節等。這些傳統節日折射着古老的中國文化,象徵着豐富的華夏文明,閃耀着龍的傳人無窮的智慧

農曆八月十五,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間,故謂之中秋節。

中秋節是個古老的節日,祭月賞月是節日的重要習俗。中秋賞月的風俗在唐代極盛,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如“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等都是流傳至今的佳話。我國各地至今遺存着許多“拜月壇”“拜月亭”“望月樓”的古蹟。每當皓月當空時,於露天設案,將月餅、石榴、棗子等瓜果供於桌案上,拜月後,全家人圍桌而坐,邊吃邊談,共賞明月。每一項中秋習俗背後都蘊含着深厚的文化內涵,留存着獨特的文化記憶。傳統節日是一個民族的身份證和文化標籤。然而今天,當我們的生活被高科技元素充斥時,人們也多多少少冷落了傳統節日,丟失了對文化傳統的記憶。

當我們的鄰邦韓國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端午節爲他國的文化遺產,並已將其列入國家遺產名錄。我們真的被震動了,這難道僅僅是一個傳統節日的得失嗎?這是中國文化豐富內涵的得失,因爲每一個傳統節日,都留存着華夏民族獨特的文化記憶,每過一次傳統節日,就是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次加強和洗禮,就是和諧社會親情與友愛的主旋律的高湊與倡導。

在繼承傳統文化方面,我們守着“聚寶盆”卻不善於保護和挖掘。比如文字,當代青年有幾個熟識並能運用繁體字?連文字都不認識又如何瞭解古代文化?有句話說的好:只有民族的纔是世界的。在面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該如何保護與繼承我們的傳統文化,顯然已是一個不容迴避的'問題。而現時的洋節興盛與傳統節日衰弱間的反差,更凸顯了這個問題的迫切性。

其實,不光是傳統節日,整個中國民族民間文化的生存環境如今都面臨着經濟全球化和現代化的挑戰。一些西方發達國家憑藉強大的綜合國力,先進的科技手段和發達的文化傳播手段,積極傳播西方的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對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的民族民間傳統文化生態造成了一定的衝擊。中國的傳統節日五彩繽紛,文化內涵豐厚,留存着人類獨特的文化記憶,對祖先創造的歷史文化遺存,必須懷有敬畏之心,必須高度重視。我們是中華民族的棟樑之才,中華文明需要我們共同傳承。同學們,不要冷落了中國自己的傳統節日,讓華夏文明在中國徹徹底底的紅火起來吧!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同學們,我們不僅要了解傳統節日的形式,更要有所瞭解和探究傳統節日背後的文化價值。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在這團聚的日子裏,讓我們將感恩與幸福傳遞下去。

  喜迎中秋節國旗下講話稿2:

小朋友們大家好!

再過兩天,也就是農曆八月十五是我們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中秋節。因爲這一天是在秋季的正中,所以被稱爲中秋節。在這一天裏,我們可以吃月餅、賞月亮。

中秋節和新年一樣,是一個家人團圓的節日。中秋的夜晚,月亮最圓、最亮,我們的小朋友在家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欣賞最圓最亮的月亮。在欣賞月亮的同時可以請爸爸媽媽給我們說一說關於中秋節的傳說故事比如嫦娥奔月。

在這裏教小朋友一首關於中秋節的古詩:《靜夜思》 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提前祝所有的老師、小朋友們闔家團圓,節日快樂!

  喜迎中秋節國旗下講話稿3: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涼爽的秋風,泛黃的樹葉,成熟的果實,飄香的金桂,都在向我們傳遞着一個信息:秋天,已經悄悄地來到了我們身邊,而我們最喜愛的傳統節日之一——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正在不遠處向我們招手!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中秋節團圓節》。

爲傳承民族文化,增強民族凝聚力,中秋節從2008年起被國務院列爲國家法定節假日,也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所以,我們也有必要了解這一重要節日。八月十五恰好在秋季的中間,所以被稱爲中秋節。這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與春節、清明節、端午節被稱爲中國漢族的四大傳統節日。團圓是中秋節最重要的思想內涵。中秋之夜,月色皎潔,古人把圓月視爲團圓的象徵。因此,又稱八月十五爲團圓節。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圓月缺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鄉的遊子,更是以月來寄託深情。唐代詩人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等詩句,都是表達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的千古絕唱。

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 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間也有中秋祭月的習慣,後來慢慢演變成輕鬆的賞月。中秋賞月的風俗在唐代極盛,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如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等都是流傳至今的佳話。各地還遺存着許多拜月壇拜月亭望月樓的古蹟。每當八月十五皓月當空時,在露天,把月餅、石榴、棗子等瓜果供在桌案上,拜月後,全家人圍桌而坐,邊吃邊談,共賞明月。

吃月餅是中秋節的另一個習俗,月餅象徵着團圓。它的起源有多種說法。一說元代末年,江蘇泰州的反元起義領袖張士誠(或說是朱元璋的謀士劉伯溫)利用中秋民衆互贈圓餅之際,在餅中夾帶字條,上面寫着八月十五夜殺韃子的字樣,大家見了餅中字條,一傳十,十傳百,如約在這天夜裏一起殺無惡不作的韃子(元兵),過後家家吃餅慶祝起義勝利,並正式稱中秋節的圓餅爲月餅。另有一種說法爲,明洪武初年,大將徐達攻下元朝的大都北京,捷報傳到首都南京,正在下棋的明太祖朱元璋欣喜若狂,就傳諭中秋節普天同慶,並將當初反元大起義時傳遞信息的月餅賞賜給臣民。月餅從此就成爲中秋節法定的食品,是必須要吃的了。

同學們,再過幾天就是中秋節了,大家不妨走出房門,在月光下,一邊與家人分享切好的月餅,一邊吟詩誦詞,讚美大自然的奇觀,那該是多麼快樂的事啊!

最後,預祝大家中秋快樂,閤家團圓!謝謝大家。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