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演講稿

關於好記者講好故事演講稿

本文已影響 8.74K人 

“擔當職責、履行承諾、心懷感恩。”無私的情懷讓感動留存心底,溫暖的雙手讓關愛灑滿大地。下面是語文迷小編收集的關於好記者講好故事演講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好記者講好故事演講稿

  【關於好記者講好故事演講稿1】

作爲記者,職責神聖,使命光榮。在廣播電臺的工作中,聽衆看不到我們,但記者的職責在電波中傳遞。這樣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着:通過電波,我們爲不計其數的家庭找回走失的家人;通過電波,我們讓不計其數的財物完璧歸趙;通過電波,我們對被劫持的的哥發動全城搜索;通過電波,我們爲大面積燒傷的孩子在行車高峯開闢出一條生命的通道。

履行職責是幸福的,而我們也用行動詮釋着新聞工作者對於履行職責的義無反顧。2014年2月11號晚上,一個抽泣的女聲的熱線進入直播間。女孩說她遭遇情感挫折,吃了50多片安眠藥。情急之下,主持人讓同事帶班,衝出直播間。經過一番周折,我們終於找到了女孩所在的酒店,並陪她一起坐上急救車到醫院洗胃。凌晨3:16,我們在微博上發出了這樣一條信息:累,卻安心。姑娘,以後就要看你自己的了!

這樣的危急時刻,熱線變成了生命線,這樣的事情在我們節目當中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生。在此之前,也曾有一位男子打進電話說自己在工作上遇到了巨大困難,現在已經爬上了40多米高的信號塔想要輕生,並表示自己只想和主持人傾訴,並且拒絕接受任何救援。我們在和110報警信息覈實之後,決定暫停直播趕往現場勸說這名男子,經過推心置腹的交流,這名男子最終決定接受救援,在當天凌晨平安到達地面。

詩人艾青說:爲什麼我的眼裏常含淚水,因爲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爲什麼我們對自己的職責這樣的執着,我想是我們希望這片土地上的人們能夠一直保持着善良、正直,永遠懂得互相關懷。

2014年6月24日,我們的早間節目《交通互聯網》接到一位汪女士的緊急求助電話,病人在車上發病,病情危急!我們立即發動聽衆尋找汪女士所描述的這輛車。汪女士只知道車型和車牌號,尋找難度非常大,但是節目一經播出,馬上有聽衆反饋發現了這輛車。

汪女士當時距離現場有十多公里,主持人詢問老人所需藥品名字後,馬上在節目中呼籲附近的聽衆給老人送去藥品“硝酸甘油”。 僅僅兩分鐘之後,藥品被順利送到。病人服藥之後當即有了明顯好轉,後來我們來到現場採訪,附近藥店老闆說,那一刻先後有近20多人來買藥,藥品的名字就是“硝酸甘油”。

二十分鐘後,我們又接到了汪女士的感謝電話。陽光灑在臉上,溫暖留在我們心裏。這種溫暖來自於你我中間的每一個人。

在我們中間,正是有着這些盡到本分的人、擔當職責的人、履行承諾的人、心懷愛與感恩的人,才能在困難中,有人站在你背後;在風雨後,有美麗的彩虹;在生死之間,有向你伸出的那雙手。我們願意用自己的肩膀架一座橋,讓人們有關懷,不麻木,懂珍惜。

馬丁·路德 金的那句話“我有一個夢”傳遍了全世界,今天的中國,有大大的夢想。作爲一名記者,我們也用自己的腳步丈量着自己微小卻堅定的夢想,這是一份用甘苦和汗水寫出的關於“愛”的夢想,在追逐這份夢想的路上,我們永不止步。

  【關於好記者講好故事演講稿2】

今年8月底,我從太平洋一艘名叫“海洋六號”的科考船出海歸來。這艘船上的中國地質人,常年在國際公海進行資源調查,爲國家探尋海底礦藏。

起航沒幾天,大海就變得喜怒無常。七八級風,浪高4米,我感覺頭暈目眩。船長藍明華搖搖晃晃在四處排查隱患,他叮囑我最好回屋躺着。層層巨浪瘋狂地拍打着窗戶,凌晨1點多,船要翻了似的發出坍塌般轟鳴,瞬間就把我從牀上狠狠地甩了下來。藍明華衝進駕駛臺發出一連串指令:“艄向過左30度!船速降3節……”他跟我說,“海洋六號”搖到30度就可能翻船,一個橫浪過來,船搖到了20多度,好險!就這樣,“海洋六號”帶着深海找礦的國家使命,與一個個颱風擦肩而過。

海況一好轉,大家就得忙着把上百件高精尖設備送到海底去採樣。科考隊員王俊珠拿給我一件救生衣穿,他說,甲板溼滑,設備多繩索。如果不小心套住腳或被搖晃的儀器撞到,都會容易落水。果然,就在送設備下水時,他一轉身不小心碰傷了腿,但只是咧了咧嘴,就跳上1米多高的取樣箱去掛鉤了。還有一次,一臺操作機器突然失靈,千米長的鋼纜緊貼船尾,一旦卡住螺旋槳,整條船的人員和物資都有危險。搶修小組一頭扎進40多度的機艙連續5小時排險,電機員說,這已經是今年第20次了,時間最長的一次是連續9小時搶險。就在這種壓力下,科考隊員們24小時不間斷地測深海、採樣品、做實驗。

“海洋六號”也有鮮爲人知的傳奇經歷。7月中旬,“蛟龍”號來到附近海域準備下潛,希望“海洋六號”協助測量深海數據,首席科學家劉方蘭當即安排並全程跟蹤測量。他告訴我,當年“蛟龍”號下潛7000米刷新世界紀錄讓全國振奮,但很少有人知道是“海洋六號”連續兩年提供技術支撐。那時,“海洋六號”連續4個晚上穿越地球最深處馬裏亞納海溝,最終測出地球最深點應該是10923米。我問他,爲什麼不用國外最新數據,還要反覆去測4遍?他說:“這就是科學,追求精準,我們要發出中國自己的聲音。”

如今“海洋六號”再次協助“蛟龍”下潛,劉方蘭把數據傳送過去,收到對方的郵件說:“‘海六’爲‘蛟龍’保駕護航,默默奉獻,深潛英雄沒有你們的名字,勞動獎章找不見你們的身影。即便這樣,相信共和國不會忘記,人民不會忘記……”對此,劉方蘭說,恰如“海洋六號”常年開展的大洋資源環境科考,其實都是最基礎的幕後工作,爲的是在國際海底圈定中國自己的礦區,在大洋深處烙下“中國印”。

40多天很快過去了,我每天都認真寫隨船手記,把他們勇於擔當、團結進取、科學務實和無私奉獻的故事傳播出去,也渴望能更深入地瞭解這些人、這份事業。於是我申請了一個崗位 ,請求輪換凌晨1點到7點的大夜班。那一夜,海上疾風驟雨,我和隊員們拼命拉住止蕩繩,把1.2噸重的設備送到海底,把雙手插進冰涼的海底淤泥去採樣……我頭一次知道,原來戴着厚厚的手套,粗糙的繩索在手裏翻滾也會鑽心地疼,原來熱帶太平洋的夜晚也會讓人感到刺骨的冷!我體會到,即便睏乏到極點,鞋子和衣褲灌滿了雨水,依然要頂着溼冷的海風堅守崗位的艱辛。

現在,這艘船已經在深海連續奮戰了大半年。在實現海洋強國夢的航程中,他們“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忍耐,特別能奉獻”的精神在我心裏打下了永恆的烙印,讓我的新聞理想在一線揚帆遠航!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