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演講稿

謙虛是一種美德演講稿大綱

本文已影響 1.12W人 

“滿招損,謙受益”這句話用在現實生活中,常常用來說明驕傲的人往往最終會失敗;謙虛的人往往最終會成功。下面是謙虛是一種美德演講稿,歡迎閱讀。

謙虛是一種美德演講稿

  謙虛是一種美德演講稿一

自信是現代人應當具有的一種生活態度,反過來說就是信自,即相信自己。我們應當相信自己,假使你連自己都不相信,這個世界上還有什麼值得你信任的呢?只有相信自己,纔會建立起成功的信心,纔會取得成功。很多人不自信是因爲自卑心理,自己認爲自己不行,自己都放棄了希望,那麼又能期望從別人那兒獲得希望嗎?所以我認爲相信自己是取得成功的基石。但這並不代表我們可以拒絕聽取別人的意見。

“走你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聽起來固然十分瀟灑,但並不沒有人能夠真正做到。誠然,我們應當堅持自己的信念,不爲外人所幹擾。但當別人是真誠地向你提出建議時,我以爲我們應當虛心接受。“滿招損,謙受益”指的就是過度的自信會招致損失,而虛心地接受他人的意見則會得當好處,這就要求我們要學會正確處理相信自己與聽取別人意見的關係。

相信自己而不盲目自信,謙虛地接受別人意見而不盲目聽從,要充分地瞭解和認識自己,知道自己的能力和善長的方面,在能夠自信並且善長的方面充分地相信自己,而在不太瞭解的領域或是不太懂得的時候適當地聽取他人的意見,結合自己的想法做出正確的判斷。

人生的道路十分漫長,前進中佈滿了荊棘。我們總是面臨着一次又一次的轉折。如何邁進每一步都要我們自己做出抉擇。沒有人能夠幫助我們,我們必須依靠自己,必須相信自己踏出的每一步都是正確的,無悔地走下去。“常問路的人不會迷失方向”,我們不能依靠他人,但我們可以徵求他人的意見,尋找最好的方法。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已經逐漸明白如何相信自己,正如聽取別人善意的建議那樣,我們走着自己的道路,接受別人理性的指正,道路似乎不再崎嶇,我們彷彿可以看到彼岸的希望。

“相信一切人和懷疑一切人,其錯誤是一樣的。”我們反對極端的想法,我們也擁有辯別是非的能力。正確地認知自己的位置和想法,仔細地思考他人的意見,將相信自己與聽取別人的意見結合起來,作到謹言慎行,堅實地邁出你人生的每一步,在不遠處一定會看見彩虹。

  謙虛是一種美德演講稿二

“枝橫雲夢,葉拍蒼天,及凌雲處尚虛心。”我國古代詩人曾以竹子來歌頌謙遜的品格。謙虛也是一種求實的。它能使人比較清醒地認識自己所取得的成績和存在的問題,比較清醒地認識主觀與客觀、個人與集體的關係。孩子也必須明白,驕傲是謙虛的對立面,是前進的大敵,是失敗的陰影。一個人的成績都是在他謙虛好學撲下身子實幹的時候取得的,當他什麼時候驕傲了,自滿自足了,那麼他就必然會停止前迸的腳步。而驕傲自滿、固步自封不但是個人成長進步的障礙,而且還會造成夥伴關係的緊張。對於一個人來說,具備了謙虛的美德,就等於是有了好名聲,有了好人緣,有了更多知心朋友,被更多人接受和喜歡。

一個人學會了謙虛,具備了此種美德,在事業等各方面都會不斷進步,遇到困難虛心請假也能得到更多人幫助。人生有涯而學海無涯,一個人不管怎樣聰明博學,他的知識與人類整體的知識相比只不過是滄海一粟。大凡才識越高的人,越是明白這個道理,因而越是虛心好學,嚴以律己,持之以恆,也越能成就大事業。謙虛的人言談舉止謙恭有禮,面對陌生人也能不專斷、不傲慢、不自以爲是,並容易得到忠告、幫助和真誠的合作。想當然,一個處處得到好感的人,他的事業之船等於懸掛了順風之帆,其成功也就不言而喻。

相反,驕傲的人最喜歡自吹自擂,往往做語言的巨人,行動的侏儒。這類人喜歡依附於他或諂媚於他,見面就對他說盡好話,拍他馬屁的人,而不喜歡對他提出忠告和批評的人。對於比自己強的人心懷忌恨,並處處排擠他人,打壓打人,這樣的人怎麼會有真心的朋友,又怎麼能得到幫助呢?驕傲的人總是會低估對手的能力而麻痹輕敵,“驕兵必敗”的成語故事人們耳熟能詳,這個悲劇也在不斷重演。

自古以來,我國人民就有謙虛的美德,人們有許多這方面的格言警句啓迪後人。如“謙受益,滿招損”,“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虛心竹有低頭葉,傲骨梅無仰面花”,“百尺竿頭,還要更進一步!”事實上也是如此,沒有一個人能夠有驕傲的資本,因爲任何一個人,即使他在某一方面的.造詣很深,也不能夠說他已經徹底精通,徹底研究全了。“生命有限,知識無窮”,任何一門學問都是無窮無盡的海洋,都是無邊無際的天空……。所以,誰也不能夠認爲自己已經達到了最高境界而停步不前、而趾高氣揚。如果是那樣的話,則必將很快被同行趕上、很快被後人超過。

老子說:“江海所以能成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爲百谷王。”百川之所以彙集江海,因爲它善處下游位置,所以能成爲百川之王。這正是老子對謙虛作用的寫照。這個社會上真正成功的人士往往都是懂得謙虛待人的。因爲他們才真正理解世事的艱難,行爲處事的重要。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謙虛不僅是一種美德,更重要的,它還有助於你成功的待人方式。謙虛是在一個人取得成就,獲成功的時候,他還能真正的看到自己的不足,然後,進一步自我完善;是能夠正視自我的一種表現。謙虛是美德,古人曰:“謙受益,滿照損。”

一個人只有真正的具有謙虛的這種品德,才能虛心求教與人,取得更大的進步!

  謙虛是一種美德演講稿三

中國素稱“禮儀之邦”。“禮”作爲一種具體的行爲來講,就是指人們在待人接物時的文明舉止,也就是現在所說的禮貌。而禮貌的本質是表示對別人的尊重和友善,這種心理需求,是超越時代的,是永存的。然而,一個人如果只懂得禮貌的形式,卻沒有謙讓之心,那麼,他不會真正懂得禮貌。謙讓也是謙虛、平等的表現,是禮貌的重要內涵。

謙虛、禮貌包含着我們的祖先對自然文化的驕傲和自豪,是中國人之所以成爲中國人的根本特徵之一。自古以來,人們有許多這方面的格言警句啓迪後人,如“謙受益,滿招損”,“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虛心竹有低頭葉,傲骨梅無仰面花”,“百尺竿頭,還要更進一步”。

春秋時期,孔子和他的學生們周遊列國,宣傳他們的政治主張。一天,他們駕車去晉國,一個孩子在路當中堆碎石瓦片玩,擋住了他們的去路。孔子說:“你不該在路當中玩,擋住我們的車!”孩子指着地上說:“老人家,您看這是什麼?”孔子一看,是用碎石瓦片擺的一座城。孩子又說:“您說,應該是城給車讓路,還是車給城讓路呢?”孔子被問住了。孔子覺得這孩子很懂得禮貌,便問:“你叫什麼?幾歲啦?”孩子說:“我叫項橐,7歲!”孔子對學生們說:“項橐7歲懂禮,他可以做我的老師啊!”

事實上也是如此,沒有一個人能夠有驕傲的資本,因爲任何一個人,即使他在某一方面的造詣很深,也不能夠說明他已經徹底精通,徹底研究全了。“生命有限,知識無窮”,任何一門學問都是無窮無盡的海洋,都是無邊無際的天空。所以,誰也不能夠認爲自己已經達到了最高境界就停步不前、趾高氣揚,如果是那樣的話,必將很快被同行趕上,很快被後人超過。

愛因斯坦是二十世紀世界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然而,就是像他這樣的偉人,還是在有生之年中不斷地學習、研究,活到老,學到老。有人去問愛因斯坦,說:“您可謂是物理學界空前絕後的人物了,何必還要孜孜不倦地學習呢?何不舒舒服服地休息呢?”愛因斯坦並沒有立即回答他這個問題,而是找來一支筆一張紙,在紙上畫上一個大圓和一個小圓,對那位年輕人說:“在目前的情況下,在物理學這個領域裏可能是我比你懂得略多一些。正如你所知的是這個小圓,我所知的是這個大圓,然而整個物理學知識是無邊無際的,對於小圓,它的周長小,即與不知領域的接觸面小,它感受到自己未知的東西少;而大圓與外界接觸的這一週長大,所以更感到自己未知的東西多,會更加努力地去探索。”

20世紀中國作家和文化先驅之一蔡元培先生曾有過這樣一件軼事:一次倫敦舉行中國名畫展,組委會派人去南京和上海監督選取博物院的名畫,蔡先生與林語堂都參與其事。法國漢學家伯系和自認是中國通,在巡行觀覽時滔滔不絕,不能自已。林語堂注意觀察蔡先生的表情,他不表示贊同或反對意見,只是客氣地低聲說:“是的,是的。”一臉平淡冷靜的樣子。後來伯希和若有所悟,閉口不言,面有懼色。林語堂後來在談到蔡元培先生時還就伯希和一事感嘆說:“這是中國人的涵養反映外國人賣弄的一幅絕妙圖畫。”

謙虛,不僅應成爲一種學習,更應該成爲一種做人原則,所謂“謙謙君子,溫潤如玉”是也。在《易經》六十四卦裏,再吉的卦也有不吉的爻,唯有“謙”卦六爻皆吉,這是爲什麼呢?《易傳·謙·彖》對此有一個精妙的闡釋:“謙,尊而光,卑而不可逾。”把“卑而不可逾”譯成一句白話,那就是:謙虛,是不可戰勝的。

我們每個人都要塑造一種“虛懷若谷”的品質,都要有一種“謙虛謹慎、戒驕戒躁”的精神。用我們有限的生命時間去探求更多的知識空間吧!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