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心得體會

語文聽課評課心得體會(精選24篇)

本文已影響 2.87W人 

我們有一些啓發後,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這樣就可以通過不斷總結,豐富我們的思想。那麼要如何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聽課評課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語文聽課評課心得體會(精選24篇)

語文聽課評課心得體會 篇1

《放飛蜻蜓》評課5月13日,聽了沈玉芬老師的《放飛蜻蜓》第二課時。

這一課敘述了陶行知先生髮現一羣孩子在捉蜻蜓,他沒有呵斥,沒有批評,而是因勢利導,跟學生講起了蜻蜓的有關知識,教育孩子懂得蜻蜓是人類的好朋友,讓學生自覺自願地放飛了蜻蜓的一個小故事。

在課上,沈老師跟孩子們一同探究着,感悟着先生的親切的態度,啓發引導的巧妙。學生們喜歡上了這位離他們原先較遙遠的先生。可親可敬的陶先生就這樣走進了學生們心間。沈老師在學生的座位間穿梭着,傾聽着,啓發着,點撥着。課上,學生們眉飛色舞地介紹着蜻蜓,那些數字,那些小故事在他們的.脣間動情地傾吐着。

爲了讓學生充分了解陶先生對學生充滿愛心、循循善誘的這一特點,在教學中沈老師突出了“慈愛”、“小心”、“商量”、“撫摸”等詞語,同時也突出了“七嘴八舌”、“入神”、“放了它”等詞語。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結合課文中的重點詞句展開討論。學生進入角色,邊讀文、邊體悟,因此學生能獨立思考,體悟得較深,討論時也是有話可講。

在學完整篇課文以後,沈老師出示了圖片,讓大家欣賞,目的是引導學生想象,重回藍天的小蜻蜓會說什麼,並讓他們自由表達:你們有什麼想對小蜻蜓說嗎?孩子們爭先恐後地表達自己的想法。臨下課時,沈老師問孩子們學完了這一課有什麼收穫,學生們談了許多,有說關於蜻蜓的,有說關於陶行知的,有說要保護動物的等等,看來他們的收穫還真不少。

興趣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最爲重要的內部動力。作爲一名教師,要設法去調動他們的興趣,不斷讓他們感受學習的樂趣。只有這樣“寓教於樂”,才能讓學生感受到學習語文不是負擔,而是享受,從而提高語文課的教學效果。

語文聽課評課心得體會 篇2

近期,我參加了學校組織的小學語文教學公開課活動,首先感謝各位老師對我的幫助,他們給了我很多有價值的建議。我捧着沉甸甸的收穫,心情也被感動着。每逢講評課,附小的老師們都毫不敷衍,有什麼說什麼,真誠的指出你的不足,意見中肯實在,這種嚴謹求實的教風一直延續傳承着,激勵着一批批年輕教師的`成長。

這次通過自己講課,聆聽不同年級語文老師講課以及評課,收穫良多,同時我也深深感受到自己需要學習的東西還很多,今天我把自己的心得體會寫下來,與大家一起交流。

1.要準確的把握教學目標,吃透教材,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生活經驗,認知規律和心理特徵設計教學,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利用學生熟悉的生活實例來創設情境,把學生不易理解的字詞,放在熟悉的課文中去理解;遇到重點詞句要讓學生用不同記號標明,比如:動詞用點標記、中心詞用三角標記中心句用雙橫線標記,以方便學生課下記憶。

2.課堂上要以學生爲主體,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帶着問題去讀課文、找答案,使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感悟課文所蘊含的感情、道理,讀的形式要多樣化,讓讀課文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在課堂上學生出現的錯誤要及時的予以糾正。

3.教師的語言要具有藝術魅力。教學是一種藝術,教學語言更是一種藝術,誰能將他演繹好,誰就能抓住學生的心。課堂上要用課文中所蘊含的感情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課堂的語言也要簡潔、準確,避免一個問題多個問法;在授課過程中,還要善於運用多種鼓勵性的語言及時進行評價,比如:“你真會讀課文,”老師還想聽、“你們肯定比老師讀的好” 、“你真棒!理解的真深刻!”等,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讀書的興趣;另外,板書不易太多,要瓜熟蒂落,寫孩子的語言。

這次講課、聽課及評課活動豐富了我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給我的教學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幫助。我也反思到在我的教學中存在很多的不足,還需要繼續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和教育教學水平。

語文聽課評課心得體會 篇3

自以爲有着二十餘年初中語文教學經驗的我,對語文教學一直自信滿滿,可是,這兩天參加了學校組織的一年級語文教師集體聽課活動後,頓感自己的淺薄。耿老師的拼音複習、馬老師的課文新授、楊老師的韻母學習讓我眼界大開,三位老師靈活的教學方式、變化多端的多媒體課件,溫柔親和的教學語言、氣氛熱烈的課堂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啓迪。實實在在的語文課堂讓我對小學語文教學有了更深的瞭解,在有所收穫讚歎之餘,更多的是深深地沉思,也更深刻地體會到了自身學習的重要性與緊迫感。

聽課後,郭主任及時組織老師們進行評課教研活動,結合幾位老師的講課,大家暢所欲言,認真研討,深入點評,提出了誠懇地建議和應注意的問題,氣氛極其熱烈,每位老師都認真做好了筆記。郭老師結合自己的聽課感受對老師們的發言進行了總結,並在教學環節設計、教師課堂評價、課堂的調控、課堂的預設和生成等方面爲老師們做出了具體的教學指導。可以說此次聽評課,讓在小學語文教學路上摸索的我來說,收穫頗多。下面我具體談談感受最深的幾點收穫。

一、要注重靈活多樣的朗讀方法。

縱觀耿、馬、楊三位老師的課時,就會發現這個共同點,多種形式的朗讀,多層次朗讀,是個好辦法,也正是彰顯了語文的`特點。如耿老師在複習拼音時,讓學生齊讀、領讀、指讀,打亂讀、老師的範讀,形式多樣,通過逐層深入反覆讀,學生自然會加深對聲母、韻母及整體認讀音節的認識。馬老師在講《在家裏》這篇課文時,用 “開小火車”這種有趣的方式讀,符合兒童身心發展特點,集中了孩子們的注意力,激發了孩子們讀的熱情。楊老師在教授“我會讀”這一環節時採用輪流競讀挑戰方式,“誰能挑戰第一個?”激起了競爭意識,孩子們爭先恐後,積極參與,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可見,一堂好的語文課,起於文本,更在教師對學生以讀代悟的靈活引領,而不是機械的、無趣的朗讀。

二、要講究課堂上的評價技巧。

不論哪個學生提出問題或回答問題後,總是希望得到老師的讚揚與肯定,因此,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三位老師上課時都認真做到了這一點。學生回答對了,全班同學伸出雙手、高挑大拇指,大聲喊出“你棒你棒你真棒”,這是多大的鼓勵呀!同學們的鼓勵遠比老師的一句簡單的“好或不錯”好得多。對於基礎差的同學,他們在學習中常常處於不參與或被動參與學習的狀態,他們能問解答,那本身就是一種進步。馬x老師就做得很好,她總是善於激勵學生,對不同孩子的表現給予不同的鼓勵。如“你真會聽講!”“你說的真完整!”“你觀察得多仔細!”等。這些樸實,自然的語言,對我感觸很深。在以後的課堂上,我也試着讓我的學生感受這些美麗的評價語言。

三、要注重學習習慣的養成。

很多老師會在課堂上穿插着一些學習方法,讓學生收穫這些學習的方法,當他以後遇到類似的問題時才能夠用自己的力量解決。例如 楊老師就要求學生在朗讀字母聲調時,伸出小手指比劃聲調,這樣做便於學生們迅速找到所讀的聲調,並很快集中精力去讀。還有播放椰樹畫面時問:“你看到了什麼”,學生回答“椰子樹”後楊老師強調“我看到了椰子樹”,這就是潛移默化的教導學生說話要完整的習慣。好習慣的養成需要一個由易到難、由少到多、由簡單到複雜的循序漸進的過程,我在以後教學中也要注意多指導培養學生良好習慣,不斷積累,不斷強化。

總的來說,通過這次聽評課學習,我深切地感受到自己要學習的地方太多了,在以後的教學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學生,提升自身素質方面去努力,不斷學習,博採衆長,充分利用學習機會提高教學素養,不斷地提升自己,努力探索,讓自己能擁有足夠的知識和能力去勝任小學語文教學。

語文聽課評課心得體會 篇4

10月15至19日,在xx 進修學校的組織下,我們分別前往xx民族小學和xx縣小聽課。在這期間我們有幸聽到了很多優秀教師的課,不同老師的講課風格和特色深深地吸引了我。從他們身上,我學到了許多新的教學方法,每堂課都體現了新課標的精神和理念。課後我們在小組內展開激烈的評課議課,這使我進一步反思了自己的教學過程和教學方法。下面我就談談在這次活動中的心得體會:

一、教師吃透教材,明確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就能得心應手。讓我印象最深的是民小的李xx老師和縣xx老師,他們在備課時對課文內容熟讀成誦,能記住課文裏的每一句話。因此她們在教學中不看教材,而是更好地全面關注學生,還把教學目標層層落實。

二、實現了師生角色的轉化。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轉變爲學生學習的夥伴,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學生由被動的接受者,轉變爲學習的主人,在老師的組織下進行個性化地學習。這些課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學習的方式,這是引導學生學會學習的關鍵。在課堂教學中,把學生的自主學習貫穿於教學的全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有效地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勇於創新的精神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學生是否有學習語文的興趣,直接關係到教學質量。那麼教師在備課時應充分考慮學生的積極性,創設情景,培養興趣。結合課文內容可展開豐富多彩的活動,如分組討論、比賽朗讀、講小故事,說與課本有分角色表演等。使學生的好奇心、興趣、愛好、求知慾得到充分的體現,大大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使他們願意學,主動地獲取一些知識,教師再善於因勢利導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愉快地學習。

四、要講究課堂上的評價技巧。不論哪個學生提出問題或回答問題後,總是希望得到老師的讚揚與肯定。因此,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老師還要注意課堂上的評價,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善於發展學生自身的閃光點,以鼓勵爲主進行評價。如當學生的回答遠離標準完全不對,或根本無價值時,就可以從他發言的聲音、說話的口齒、站立的姿勢等其他的方面去鼓勵。對於基礎差的同學,他們在學習中常常處於不參與或被動參與學習的狀態,他們能問解答,那本身就是一種進步。民小的程燕錦老師就做得很好,她總是善於激勵學生,對不同孩子的表現給予不同的鼓勵。如“你真會聽講!”“你真會分析!”“你觀察得多仔細!”等。

通過學習,我深切地感受到了語文教學的魅力所在,要學習的地方太多了,在以後的學習中,需要我不斷地提升自己,努力探索,讓自己能擁有足夠的知識和能力去勝任小學語文教學。

語文聽課評課心得體會 篇5

近期,我參加了學校組織的小學語文教學公開課活動,首先感謝各位老師對我的幫助,他們給了我很多有價值的建議。我捧着沉甸甸的收穫,心情也被感動着。每逢講評課,附小的老師們都毫不敷衍,有什麼說什麼,真誠的指出你的不足,意見中肯實在,這種嚴謹求實的教風一直延續傳承着,激勵着一批批年輕教師的成長。

這次通過自己講課,聆聽不同年級語文老師講課以及評課,收穫良多,同時我也深深感受到自己需要學習的東西還很多,今天我把自己的心得體會寫下來,與大家一起交流。

1.要準確的把握教學目標,吃透教材,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生活經驗,認知規律和心理特徵設計教學,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利用學生熟悉的生活實例來創設情境,把學生不易理解的字詞,放在熟悉的'課文中去理解;遇到重點詞句要讓學生用不同記號標明,比如:動詞用點標記、中心詞用三角標記中心句用雙橫線標記,以方便學生課下記憶。

2.課堂上要以學生爲主體,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帶着問題去讀課文、找答案,使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感悟課文所蘊含的感情、道理,讀的形式要多樣化,讓讀課文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在課堂上學生出現的錯誤要及時的予以糾正。

3.教師的語言要具有藝術魅力。教學是一種藝術,教學語言更是一種藝術,誰能將他演繹好,誰就能抓住學生的心。課堂上要用課文中所蘊含的感情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課堂的語言也要簡潔、準確,避免一個問題多個問法;在授課過程中,還要善於運用多種鼓勵性的語言及時進行評價,比如:“你真會讀課文,”老師還想聽、“你們肯定比老師讀的好” 、“你真棒!理解的真深刻!”等,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讀書的興趣;另外,板書不易太多,要瓜熟蒂落,寫孩子的語言。

這次講課、聽課及評課活動豐富了我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給我的教學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幫助。我也反思到在我的教學中存在很多的不足,還需要繼續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和教育教學水平。

語文聽課評課心得體會 篇6

今天聽了一節市級語文研究課,是一節一年級新課標教材的閱讀課,《四季》第二課時,感覺老師教的輕鬆,學生學的愉快。

一、教師注意情境的創設

這節課老師始終注意創設情境,在情境中引起引起學生學習慾望,開課創設一個童話故事情境:這節課我們要到秋伯伯和冬爺爺去做客,想去嗎?學生的興趣一下就被調動起來了,在接下來的過生字關時,也是那麼主動積極。

學習秋天和冬天的兒歌時,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說一說,看到什麼就知道秋天來了,冬天來了,然後放剪輯的典型的秋天、冬天特點的錄象。孩子們完全進入了情境,跟着錄象一會兒讚歎,好美啊,一會兒自發讀兒歌:紅葉舞,黃葉飄……師生邊看錄象,邊自然地抒發感受,其樂融融。學生對秋天、冬天有了更多的認識,學生的語言表達和想象能力在回顧生活經驗中,在看錄象中,在說畫面中也得到了發展。

讀書指導很巧妙,讓學生身臨其境,如指名讀“穀穗彎彎”這一部分時,老師很自然地一問:小穀穗在哪兒呀?我們班有沒有小穀穗?能不能邊做動作邊讀。學生讀後,老師評價。小稻子成熟了,多自豪啊,誰還是?既是表揚又暗含朗讀指導。

讀“小雪人把肚子一挺那一部分”時,老師說:“那小雪人在哪兒呢?我們下位找找小夥伴,把雪人的樣子讀出來吧。”學生投入地讀着,彷彿自己就是那彎彎的穀穗,那頑皮的小雪人,在讀中,在表演中,還自然而然地理解了“彎彎、挺、鞠躬‘等詞語的意思。

二、在合作中進行互動

這節課注意學生之間的合作互動,合作的形式很多,如,四人小組商量怎麼識字,同位合作表演讀,下位找小夥伴讀,分組比賽讀等等,但是沒有流於形式,合作中形成了真正的互動,比如四人小組交流識字方法,在後來的反饋中看出來效果很好,學生用了熟字加偏旁,遍兒歌,比較等方法識字。比如你怎麼知道冬天來了,學生的回答一個一個都很精彩:看到窗戶上結了冰。小兔子找食物找不到了。河面結了一層薄薄的'冰,越結越厚,釣魚的時候就要鑿一個洞……思維的相互啓迪,這纔是真正的互動。

也有幾點想法,閱讀課文是一個整體,不能把兩課時決然斷開,這節課雖然學的是秋冬兩季,與前面兩段的界限太分明沒有一個整體的感覺。關於四季學生的生活經驗是很豐富的,引導學生回憶和多媒體錄象都是不錯的。但是課前應該給學生更廣闊的收集空間,收集有關的圖片,兒歌,親自去感受秋天,課堂上學生的學習展示會更積極,學生的視野會更開闊,我們的課堂會更開放,更有活力。

語文聽課評課心得體會 篇7

《七顆鑽石》是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一篇童話。這篇課文情節比較簡單,但內涵比較深,從水罐的一次次變化中體會愛心的神奇力量是本課的重點,同時引導學生感知童話豐富的想象力,體會愛心對別人乃至對社會的意義,懂得關心別人,用愛心對待生活是本文的意圖所在。這堂課的教學較好的抓住課文的主線,引導學生走進文本,進行朗讀、想象與感悟,確保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抓住主線,走進文本

老師在一開始就拋出了:這個水罐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神奇)從哪些地方發現它的神奇?這樣兩個問題,雖然簡單,可是卻成爲後來學生學習課文的主要線索。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畫出水罐發生神奇變化的句子。

教師歸納:

(1)裝滿水

(2)水沒有灑

(3)變成銀罐。

(4)變成金罐。

(5)跳出七顆鑽石

(6)變成七顆星星。這是本文的明線,接着作者圍繞這條主線展開教學:爲什麼水罐會產生這些神奇的變化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童話故事,去了解水罐變化的真正原因。課堂上,無論是朗讀還是想象,都圍繞教學的主線展開,爲教學重點(暨隨着故事情節發展體會逐漸升華的愛心)服務。而文中愛的情感的逐漸升華則是本文的又一條線索,兩條線一明一暗,相輔相成,可見教師設計之精心。

二、注重方法,閱讀文本

在指導學生了解了文本的基礎上,讓學生進一步走進文本,探尋文本的主題,挖掘文本的內涵。這是由文字表層的故事進入文字豐富內涵的主體環節。《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教師要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爲基礎展開教學,通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在經歷感知、思考、質疑、探究、發現、交流等多種學習活動中,從而讓他們在積極的思維活動中加強理解和體驗,進而有所感悟和生成。本課也體現了以上思想的運用。在這個環節中,教師特別注重了閱讀方法的滲透與指導。

三、拓展延伸,超越文本

這篇文章篇幅短小,情節簡單,但“愛”的主題非常鮮明。學生在感知課文“愛”的同時,可以讓學生以課本爲引子,感悟生活,關注社會。本課的教學的難點也是讓學生感受生活中的關愛,樹立正確的“愛心”觀。在課堂的結尾,老師有感情地誦讀愛的名言:愛是雨露,――――爲下一步學生的.討論做了無言的指點。接着總結:愛不僅在童話的世界裏,也發生在我們的身邊,請同學們說說身邊的愛心小故事。全班同學交流描述自己感受到的生活中“愛”的點點滴滴。

這一環節讓學生由課堂走向生活,由他人的感受引發自己對生活的思考,進行心靈的交流,爲學生課後的行動作無聲的提示。作爲課堂的延續和補充,又設計了以下兩個題目作爲課後作業:複述故事給爸爸媽媽聽。四人小組,演一演這一課本劇。讓學生的課堂思考延續到課外,讓學生的課堂激情成爲課後的行動。

語文聽課評課心得體會 篇8

朱老師在執教該課過程有以下幾點值得我學習。

首先,朱老師設計的複習鞏固部分有一定的梯度又實在。這個環節的每個詞語都是經過老師深思後選擇的。它們中既有“着急”和“焦急”這對近義詞,又有“一定”、“一閃一閃”中“一”的不同讀法的設計。

其次,朱老師在上課過程中積極構建和諧的'課堂氣氛,點燃學生心中的火焰。她盡力結合小學生愛鳥的實際,藉助課件爲學生創設情景,盡力營造師生之間的“平等、民主、和諧”的氛圍。讓學生入情入境積極學習,讓每個學生都能大膽想象,各抒已見,暢所欲言。從而最大程度的激發學生興趣。

再次,朱老師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着力訓練學生的思維與語言。如:小鳥看見鳥媽媽時會說些什麼?你對小鳥有什麼美好的祝願?看看大哥哥大姐姐的在愛鳥行動中,你們想對身邊的小夥伴說些什麼?等多出的說話訓練設計都對學生的思維與語言提高有很大的幫助。

最後,在指導學生學習生字時,朱老師從身邊入手,讓學生跟着電腦老師學一學生字的筆順,學生模仿着描一描,寫一寫。用這樣方法學習生字有利於學生對生字鞏固,也容易操作。

語文聽課評課心得體會 篇9

在來公開課現場的路上,我的腦子裏就已經在勾畫,想象一堂公開課的樣式。多媒體的使用,與學生生活貼近的教學內容,熱情活躍的學生……可當我步入現場後,就立刻將這些想法全部打亂。臨時停電,教學內容:《爲人民服務》第二課時,寂靜的課堂……還有沉着的教師。

演講詞對於八年級的'學生來說是陌生的,學習起來比較困難,不易接受。可郭老師卻將演講詞本身的論證嚴密與自己的課堂設計相結合,滲透於課堂教學之中。從內容入手,既是回顧複習,又是爲下文分析論證的嚴密性作鋪墊。教師從典型段落入手,設題,引導學生分析論證嚴密性。問題之間,層層深入,沿着作者的思維軌跡將學生帶入其中去感受。學生似乎已經學會了釣“如何分析演講詞論證嚴密”這條“魚”的方法。教師進而讓學生小組合作分析句與句關係如何論證嚴密,一起來試釣,從中加深學生的學習體驗。

教師並未到此爲止,她還想讓學生吃到自己釣到的這條“魚”,進一步深入到句中,分析分句與分句的論證嚴密。首先,她把“柴草”堆好,給出例句,設題,讓學生意識到關聯詞在論證中的作用。因而學生從中找到更多的柴草——關聯詞,體驗燒“魚”之樂趣。如果說學生正沉浸在成功之中時,魚熟的香味已經讓他們自己開始思考讓魚的味道更鮮美——品味語言的嚴密。同學們想到很多方法——一些使語言更生動形象、富於表現力的修辭方法和增強感情的特殊句式,使語言更準確的修飾限制詞。

最後,一道師生共同烹製的鮮美大餐即將呈現之前,檢驗水準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廚師”學生自談做“魚”之體會。

在課堂之上,教師不僅應該是一位釣魚高手,也應該是一位“漁”生高手。在寂靜、光線稍顯暗淡的教室中,教師原生態的內在功力纔是課改成果的真正展示。

語文聽課評課心得體會 篇10

課堂回顧

一、板書課題,質疑激趣

齊讀課題《畫楊桃》說說你想知道些什麼?生質穎(誰畫楊桃,怎麼畫的?畫得怎麼樣?)

二、學生讀課文、思考

(1)課文一共多少自然段?

(2)課文哪些段落是寫畫楊桃的?

(3)你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些什麼?

學生讀課文,簡要作答,教師適時引導,理清了課文共19自然段,其中2——18自然段講畫楊桃,學生初步瞭解“我”畫楊桃的態度是認認真真,老老實實。

三、析讀課文

1、課文重點寫什麼?

課文主要的並不是寫“我”如何畫楊桃,更多的部分是寫教師同學對“我”畫的楊桃的看法。

(1)同學們是怎麼的情況?(嘲笑)

(2)老師看了“我”的楊桃怎麼做的?(審視——讓同學們到我的座位上看)

教師引導學生注意了教師的表情動作,引發思考:教師審視後明白了什麼?如果你是教師,你想怎麼做?

2、分角色朗讀課文

課後思考

1、縱觀整堂課教者有一定的目標意識,採取了較爲恰當的教學方法。

從課堂教學而言可看出教者課前認真地解讀了教材,在課堂教學中力求以學生爲中心,順學而導,重視語文基礎知識(標點、詞語)關注讀的訓練,有意識地進行了概括能力的培養,教者基本功紮實,教學中善於適時引導。

2、課文教學目標解析

《畫楊桃》一課系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內容,這一組課文是圍繞思想方法的專題來組元的,核心是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

課文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對文本的學習,初步懂得要敢於相信自己,講究實際;明白同一事物從不同的角度看,結果不完全相同;不要輕易的否定別人。(當然要達到這樣的教學目標,不是一節課就行的,但作爲教師要有這樣的教學意識)。

3、教師要認真讀教材,分析教材、設計教法。

從表面而言,課文講的是圖畫課上,“我”如實地畫出了自己所看到的楊桃,卻遭到了同學們的嘲笑,老師藉此巧妙地對同學們進行了教育,讓同學明白了“不要輕易的否定別人”的道理。

如果我們通過教學僅僅只讓學生達到上述認識,那麼教學只能說是完成了一小部分,因這我們若對文章加以分析,我們會發現一些問題:

①作爲主人公的“我”,在畫楊桃之前其實已經發現楊桃不是平時所看到的那樣,可爲什麼還要那樣畫呢?(——緣於父親的嚴格要求經常叮囑);

②文中教師的.表情有哪些變化?爲什麼先是嚴肅,後來卻又和顏悅色?(——緣於學生知錯能改);

③同學們到“我”的座位上看了楊桃後說話變得“吞吞吐吐”這是爲什麼?(——標點的妙用,標點後面還有什麼意思?)

④文末提到老師的話與父親的話那麼“相似”,那相似之處是什麼?

……

諸如此類的問題,是學生不太明白的,也是用作訓練學生思維、引發學生感悟的“切入點”,教者應予以關注。

學生學習文本就必須切實瞭解文本大意,這就需要學生認真地反覆地讀,但只是“讀通”、“讀順”,瞭解文章大意還遠遠的不夠,教者還得認真引導思考,也就是說要求教者設計好精當的牽一髮而動全文的問題。教學設計宜整體把握細處入手,問題的設計要注意充分地與本文的教學目標結合起來,讓學生思有所悟,學有所得。

語文聽課評課心得體會 篇11

近期,我參加了學校組織的小學語文教學公開課活動,首先感謝各位老師對我的幫助,他們給了我很多有價值的建議。我捧着沉甸甸的收穫,心情也被感動着。每逢講評課,附小的老師們都毫不敷衍,有什麼說什麼,真誠的指出你的不足,意見中肯實在,這種嚴謹求實的教風一直延續傳承着,激勵着一批批年輕教師的成長。

這次通過自己講課,聆聽不同年級語文老師講課以及評課,收穫良多,同時我也深深感受到自己需要學習的東西還很多,今天我把自己的心得體會寫下來,與大家一起交流。

1. 要準確的把握教學目標,吃透教材,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生活經驗,認知規律和心理特徵設計教學,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利用學生熟悉的生活實例來創設情境,把學生不易理解的字詞,放在熟悉的課文中去理解;遇到重點詞句要讓學生用不同記號標明,比如:動詞用點標記、中心詞用三角標記中心句用雙橫線標記,以方便學生課下記憶。

2. 課堂上要以學生爲主體,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帶着問題去讀課文、找答案,使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感悟課文所蘊含的'感情、道理,讀的形式要多樣化,讓讀課文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在課堂上學生出現的錯誤要及時的予以糾正。

3. 教師的語言要具有藝術魅力。教學是一種藝術,教學語言更是一種藝術,誰能將他演繹好,誰就能抓住學生的心。課堂上要用課文中所蘊含的感情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課堂的語言也要簡潔、準確,避免一個問題多個問法;在授課過程中,還要善於運用多種鼓勵性的語言及時進行評價,比如:“你真會讀課文,”老師還想聽、“你們肯定比老師讀的好” 、“你真棒!理解的真深刻!”等,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讀書的興趣;另外,板書不易太多,要瓜熟蒂落,寫孩子的語言。

這次講課、聽課及評課活動豐富了我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給我的教學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幫助。我也反思到在我的教學中存在很多的不足,還需要繼續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和教育教學水平。

語文聽課評課心得體會 篇12

聽課是當老師的開始,是老師走上講臺的開始;聽課是教師的基本功,是教師走上專業成長的一條重要途徑。聽課,是教師與智者及時交流、分享智慧的過程。好的聽課能夠把別人的經驗變成自己的財富,把別人的智慧變成自己的智慧。然而,我非常慶幸參加了這次優質課的聽課評課活動,這次活動,可以說使我受益匪淺。

幾個老師,講課各有特色。他們在備課的過程中認真仔細地準備。理清了文章的思路,突出了教學重、難點。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另外他們還具備了一名老師基本的素質,自然地教態,流利精煉的語言,並能恰到好處地調控課堂。同時,又展示了各自的特色。

其中我感受最深的幾點:尤其幾個新老師的那份從容,那份自信。我總覺得這一點對於剛站上講臺的老師來說,是非常關鍵的。我們沒有豐富的經驗,也談不上有博學的知識,我們有的是青春的朝氣,初生牛犢不怕虎的銳氣,我們就應該用我們的那份激情感染學生,活躍課堂氣氛。這一點幾位新老師都做得非常好。另外一點是老師在們課下備課非常認真。對我印象最深的`是袁老師的課,她對課文內容做了精準的理解,語言非常簡練,準確,最好的一點是對文本的挖掘非常深刻,到位。對文本有這樣的理解,足見她有着豐富的文化內涵。其他老師的課,也都各有所長,各有千秋。他們能精準地把握課堂進程,教學能突出重難點,授課的語調抑揚頓挫,很有吸引力,用詞準確、形象。

經過這次聽課活動,我同時也產生了很多疑惑,第一,我們上課,尤其是語文課,是不是就課文上課文。在教每篇課文之前,我們是否想過,通過這節課想讓學生學到那些知識。我們是否仔細斟酌過每篇課文實際的教學目標。那麼,怎樣才能把教和學結合起來?第二,要想讓學生變成課堂的主體,應採用什麼樣的方式方法?一提到互動,我們想到的只是分組討論,除了這個之外,難道沒有別的辦法可採用?難道每節課的互動只能用這單一的方法?時間長了,學生會產生審美疲勞,失去興趣。我們在教學中,應豐富教學方式,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第三,我覺得我們老師把問題提出來以後,沒有給足學生思考問題的時間,我們作爲老師,應該把主動權教給學生,讓學生學會學習,主動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最後,我總感覺,我們的語文課堂的容量太單一,就只是講課本上的東西,很多知識不能擴張開來,讓語文和生活脫離了關係。其實文學創作來源於生活,而我們卻把它變成了固定的文字標本,不能活化。這一點對老師的要求非常高。但我們首先應該有這樣的意識,然後不斷地學習,充實自己。

總之,這次聽課評課學習,使我更深刻地體會到了學習的重要性與緊迫感。

在此,我要感謝領導們給了我這次學習的機會。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要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學生,提升自身素質去努力,不斷學習,博採衆長,充分利用一切學習機會,學習百家而頓悟,積澱教學素養。雖不能成爲名師名家,但也會亮麗自己的教學生涯。

語文聽課評課心得體會 篇13

近期,我們學校組織了小學語文教師集體聽評課活動,收穫很多。置身於課堂教學中,看到各位老師氣定神閒,信手拈來,不時激起一個個教學的浪花,他們或淺唱低呤,或手舞足蹈,或激昂文字,不僅令學生陶醉、癡迷,更讓我連聲讚歎,這樣的功底豈是一日可爲?安xx老師教學的思路明晰,崔xx老師幽默的語言,郭xx老師課堂中的娓娓道來,都讓我學到了很多,讚歎之餘,更多是深深的沉思,爲什麼會有如此的魅力?爲什麼在課堂上學生樂此不疲?從中我更深刻地體會到了學習的重要性與緊迫感。下面我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 教師語言要具有藝術的魅力

當我聽着這幾位教師的課時,我想教師的語言竟有如此之魅力,它能深入學生的心靈深處……郭xx老師在教學《搭石》這一課時,她讓學生一邊觀看圖景,一邊聽老師的介紹,聲情並茂的語言喚起了學生的思緒。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學語言更是一門藝術,誰能將它演繹得好,就能抓住學生的心。安xx老師和藹可親的語言,爲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奠定了基礎。崔xx老師課堂語言簡潔,準確,他用自己的揮灑自如的語言引領着學生

二、自讀感悟、開放引導的課堂讓人耳目一新

新課標中說到:學生的自讀感悟是第一位的,教師的引導調控是第二位的。着眼於學生自主發展的閱讀教學,應該是一個“先學後教、先讀後導、先練後訓、先放後扶”的過程。”我想,安老師所執教的《少年閏土》一文的教學過程就是這種教學模式的一個充分展現吧。

本課教學有這樣三個層次

1、初步綜合閱讀階段的自讀感悟。

2、局部分析閱讀階段的自讀感悟。

3、深入綜合閱讀階段的自讀感悟。安老師讓學生邊讀邊想,將少年閏土的形象完整地展現給大家。而在開放引導這一環節,安老師採用了“三多”,即多元反饋、多維評價、多向調控。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她的多維評價:“雖然你說得不完全正確,但老師還是要感謝你的勇氣和膽量”。“

你說的觀點很有創見,非常可貴,老師想請你再響亮地說一遍”。“這個地方你再讀上一遍,老師相信你一定會有新的感受和發現”。以上這些評價,我認爲既是對學生感悟結果的評價,也指向了學生的感悟態度,指導了感悟的方法,同時,其激勵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呀!在課堂上用我們欣賞的眼光、讚賞的話語去激勵學生,只要我們用心去做我們是能辦到的。

三、處理、把握教材的方法十分獨到

一句教育名言說得好:“什麼是教育,那就是學生把在學校所學的東西都忘記以後剩下的東西。”我想,我們每一位教師在上完一堂課後,該問問自己:當學生把這堂課所學的知識點忘記以後,還剩下些什麼?十年,幾十年以後,當學生把所學的知識全忘掉以後,我們給他們留下些什麼?我們的教育,能否給孩子們留下正確的思維方式,留下解決問題的'能力,留下他們真正需要的種種?幾位教師對教材的處理和把握有其獨到之處。其中我更喜歡安老師的教學——嚴謹、科學。

安老師的課嚴謹到“環環相套,絲絲入扣,行雲流水,滴水不漏”。情景導入,教學設計是那麼合理,流暢。 “把問題拋給學生,讓學生自己思索,經歷,從而解答疑惑”讓他們充分體驗思考所帶來得成功,樹立起學生我能行,我一定行的理念。看似平常的提問,卻把學生的思路引向了更高層次的探究世界。安老師的課親切、自然,看似平淡,卻彰顯出多麼精湛的功底和高超的教學智慧。

榜樣就在身邊,我們需要更加努力!在今後的教學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學生,提升自身素質去努力,不斷學習,博採衆長,充分利用一切學習機會,學習百家而頓悟,積澱教學素養,我們雖不能成爲名師名家,但也會亮麗自己的教學生涯。

語文聽課評課心得體會 篇14

我認真讀了實錄,發現四個板塊,果然都指向寫作,沒有一個板塊是湊數。更加值得學習的是,在這樣一篇並不高明的說明性文章裏,管建剛準確地拎出了這篇文章寫作能力的點,一個都沒浪費,每一個都練得那麼到位。

從學生最後的總結看,四個板塊至少學到了:

一,“關於克隆的知識”。

二,“作文前,要把想到的羅列下來,再整理,分類”。

三,“什麼地方詳寫、略寫,心裏要有一個寫作的目的”。

四,“分號的用法”。

我佩服管建剛對教學內容的這種選擇。

1. 第一個板塊讓學生學習“關於克隆的知識”,是非教不可的。畢竟這是一篇傳遞知識的文章。有效提取信息也是一種頗爲重要的能力。何況,管建剛後面還要用這些信息(知識)訓練寫作內在的那條“線”。

2. 這篇文章,看起來就像一篇學生範文,好像沒有多少可取之處;從說明手法運用上看也沒多少亮點,只是一味平鋪直敘;從傳遞的信息看,是十幾年前的舊新聞、舊知識、舊信息,不能有效刺激學生閱讀慾望。

那麼,最有價值的是什麼?就是文章寫作內在的“線”。

這條“線”有邏輯,有層次,有條理,對學生自己寫作文有用。多練上幾篇這樣的文章,自己寫作文內在也就有條線,而不至於東扯葫蘆西扯瓢了。

因此,第二個板塊的學習,是抓住了這篇課文含金量最高的東西。

3. 第三個板塊,是學習“什麼地方詳寫、略寫,心裏要有一個寫作的目的”。這是管建剛有感於學生作文存在這樣的問題,因而特意訓練的。

4. 相信“分號的用法”不少老師也教過,但不知道有沒有管建剛教的這樣透徹。“幾個句子,內容並列,只要其中一個用過逗號,那麼,句子之間就要用分號。”——我打賭很多人並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老師昏昏,學生勢必昏昏。

總的`看,管建剛教的這四個板塊各有其用意。前一個,是在學文體——讓學生吸收了這篇課文作爲說明性文章的精華。中間兩個,是在學文章——“什麼地方詳細、略寫,心裏要有一個寫作的目的。”最後一個“分號的用法”是學標點的正確運用。

無論哪一個板塊,都是因爲學生作文存在這些問題,所以要借這篇課文,來矯正這些問題;這就是“課文只是個例子”,這就是“有效訓練”,這就是“高效課堂”,這就是指向表達,這就是從寫作的角度教閱讀。

這些就是管建剛這課的意義所在。

語文聽課評課心得體會 篇15

這篇略讀課文記敘了父親在一片荒涼貧瘠的山坡上開墾一塊土地,使它成爲“我家”菜園的事,表現了父親勤勞、堅毅的品質。課文是按事情發展順序寫的,依次寫了“失去菜園、決定開墾、開墾荒地、壘上石牆、種上豌豆、豌豆肥田、拾糞肥田、菜園豐收”這幾個方面的內容。通過對父親言行的具體描寫來表現父親的優秀品質是本文表達上的一個特點。

本文的'執教者徐老師準確地抓住了本文的教學重難點,以“開闢難”爲主線展開了對文本的教學。重點結合父親在 “開荒、填土”中所表現出的堅定不移的態度和百折不撓的付出,引導學生來體會父親開闢菜園的“難”。

一、由菜園引出。抓住“直到現在,那一塊坡地,仍是我家的菜園。春有菠菜、萵筍,夏有黃瓜、茄子,秋有辣椒、南瓜,冬有蘿蔔、白菜。一年四季,都是一片誘人的翠綠。”“遠遠望去,父親的菜園就像一塊碧綠的翡翠,嵌在荒涼的山坡上。”深入學習課文。

二、讓句子說話。學生通過研讀“那天,父親正在吃午飯,把碗一丟,抓起鐵杴就衝進了暴雨中……”“父親沒有氣餒,他在坡地的邊緣砌了一道矮牆,再從山腳下把土一筐一筐挑上去,蓋住了那可怖的岩石。父親的雙肩紅腫,腳板也磨起了泡。看着新菜園終於被開出來了,父親笑了。”“每天天還沒亮,父親就扛着鋤頭、挑起箢箕上山去,直到傍晚,才挑着一擔柴草回家來。”這些句子感受父親的形象。

三、寫話補充形象。如教學“那天,父親正在吃午飯,把碗一丟,抓起鐵杴就衝進了暴雨中……”父親衝進暴雨中幹什麼,他是如何保護家園的?體會父親的勇敢。

語文聽課評課心得體會 篇16

早上,劉彬主任找我:“你今天上新課吧。聽你課。”

“好”。

和劉彬太熟,所以被她聽,不緊張,也沒壓力。平時怎麼上,就怎麼上。上完,好的大力讚揚,差的毫不留情,覺得意見不同,也爭起來,兩人絮絮叨叨講了一個大課間,直到下面一節課的老師進教室,才作罷,上的和聽的,都挺愉快,她說下次還聽,嘴上說:“別來了。”其實,心裏還是很歡迎的。原生態的課,才能反映出真正的教學,好的和不好的,兩人討論才明白,才更清楚。只是一上公開課,就會自覺不自覺地“化化妝”,不以完全的真面目示人。

今天上的是《快樂的節日》第一課時。

被表揚的地方:

1、送詞。

雖然是第一課時,但沒采取帶讀,幫教的過程。把所有的生字都直接板書在黑板上,讓學生在自學、熟悉的基礎上,採取兩人小組合作的方式,一個把所有的生字讀出來,另一個直接給生字組詞。檢查的時候,先問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什麼地方打頓了,施改明之說:“我不知道健康的康組什麼詞語?”我說:“哈哈,其實你知道呀!就是健康呀。這樣,王老師再送你幾個詞,安康,小康之家,康莊大道,康復。”孩子聽得很認真,嘴裏還默唸着。

其實,如果換一個人來聽,學習生字詞的流程,我應該不會這麼上,這樣一上來,就直接檢查,沒有標註拼音就讀,拔高了。但我平時上課,就這麼上,覺得學生也能接受下去,作業的反饋也沒什麼問題。這樣省事,時間用得也少。

2、畫詞。

進入課文的學習,我問學生願意自己讀,還是聽我讀?孩子的意見不統一,我說:“那我讀,願意聽的人,豎起耳朵,願意讀的人,跟着我小聲讀。”

讀完了,我說:“這裏有個詞用得多好呀,鮮豔的紅領巾,紅領巾的顏色這麼漂亮,戴上它,多自豪呀!我要拿筆畫下來。”我從孩子的桌上拿了一支筆畫下了來後,接着說:“這課裏還有很多的好詞,快找找,畫下來吧。”

劉彬說,她觀察到學生在看我畫詞的時候,很多孩子就拿起了筆,後來在畫的時候,也很投入,這樣用做的方式來引導孩子,他們的興趣濃厚。

3、彙報詞語

每個小組活動地兒不一樣,有的在教室前面,有的在後面,分小組彙報的時候,大家都站着,好幾個孩子聽得不認真,跳來跳去的.,我說:“在聽的過程中,我注意觀察了同學們,都馮弋珂、彭澤文、韓蕊,她們一邊聽,一邊看着書,找到對應的詞語,特別要表揚張靜娟,她聽到有的同學找的好詞,是自己沒畫的,就隨即拿筆畫出來。”劉彬說,我說了這段話後,那些小調皮們,很快就約束了自己,知道改怎麼做了,效果比批評他們還好。嘻嘻,其實我看到他們的那個樣子,也想批的,但畢竟有人聽課嘛,只能換個方式了,看來這個方式得常用。

寫到這兒,我使勁想了想,這節課,哪兒上的有問題來着?沒前面記得清楚,被表揚的記得牢些,被批評的,轉過身我就忘了,和俺們班的學生一樣,哈哈。

挨批的:

最後的五分鐘,我安排了學生查字典,完成課後的第四題。學生對“希”的偏旁認識模糊。劉彬說,這就是我在前面的生字教學中,遺漏的地方,應該在學字的時候,順帶就把字的部首提出來,不花多少時間,學生記得還牢。結果,我在學生產生了問題後,再講,又浪費時間,還容易混淆。其實,這反映了一個問題,說向課堂要效益,課堂就那麼多的時間,老師把課堂的前後知識點聯繫起來,多思考,合理佈局,才能去談“效益”。課前,多想想,比課中,課後,去補,要有效的多。

語文聽課評課心得體會 篇17

《回聲》一課是用科學童話的形式,生動形象地解釋了回聲這一自然現象。教學這一課,要讓學生在識字,讀文的基礎上,弄懂課文的主要內容,獲得一定的自然知識,同時加強語言文字的訓練,引導學生通過感情朗讀欣賞課文中精美的句段,提高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激發學生的審美情趣。

王教師執教的二年級第三冊《回聲》一課的教案,具有鮮明的特色。在以下幾個方面做得比較突出:

1、讀的訓練紮實有效,達到了以讀促悟的目的。

以讀爲本,這是自古以來代代相傳的學習方法。新課標也特別強調閱讀教學要重視“讀”的訓練,引導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在低年級的教學中,我們就更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加強讀的訓練,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對課文內容逐步感知、感悟、內化、延伸,

這節課王老師在以讀爲本,以讀促悟(悟情、悟理)上作文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首先,王老師根據課文的內容,教學的過程中選擇了多種方式的朗讀,激發了學生的朗讀興趣。如初讀時,以學生的自由讀爲主,學第二段時採用教師範讀,對青蛙的`兩次說話和它的回聲採用男女生分角色讀,師生分角色讀、教師的引讀來理解。學第三段時讓學生帶着動作讀,親身感悟到“撿”“扔”等詞語的用法。

由於教師重視了讀的訓練,所以學生對回聲的理解水到渠成,也能根據小青蛙對回聲的認識的變化,讀出讚美、奇怪、歡樂等不同的語氣,讀出青蛙媽媽耐心、親切的語氣,收到了較好的朗讀效果。

2、注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學貴有疑。在一節課當中,學生沒有問題纔是最大的問題。課堂教學中就應點燃學生求索的火花,鼓勵學生在質疑問難中主動探究,主動發展。黃老師引導學生從題目入手進行質疑:看了題目,你最想知道什麼?從學生最想解決的問題當中梳理這節課要達到教學目標,這樣就爲理解和探究作好鋪墊,使探究確定了方向。

3、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動筆墨不讀書”,這既是一種良好的習慣,又是一種良好的閱讀品質,同時也是一種非常有用的學習方法。而現在的孩子在讀書過程中往往浮光掠影,不求甚解。所以王教師引導學生“不讀筆墨不讀書”。朗讀課文時,要求學生邊讀邊想,讓學生在書本上圈圈劃劃,標註重點的句段和詞語。

4、多媒體教學手段的運用對突破難點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這一課中,學生對回聲的理解是難點。現在大多數孩子對回聲的瞭解只留在感性認識的層面,甚至有的同學根本沒有這方面的經驗,要讓學生對回聲由感性的認識上升到理性的認識,王老師在教學中除了引導學生充分閱讀課文,聯繫生活經驗外,還運用圖片和聲音等多媒體課件幫助學生揭開回聲的奧祕。比如對青蛙媽媽投石擊水和小青蛙在橋洞下面的叫聲的演示和課堂結束時對山谷、禮堂等不同場景回聲的演示,都加深了學生對回聲的理解。

語文聽課評課心得體會 篇18

朱老師在執教該課過程有以下幾點值得我學習。

首先,朱老師設計的複習鞏固部分有一定的梯度又實在。這個環節的每個詞語都是經過老師深思後選擇的。它們中既有“着急”和“焦急”這對近義詞,又有“一定”、“一閃一閃”中“一”的不同讀法的設計。

其次,朱老師在上課過程中積極構建和諧的`課堂氣氛,點燃學生心中的火焰。她盡力結合小學生愛鳥的實際,藉助課件爲學生創設情景,盡力營造師生之間的“平等、民主、和諧”的氛圍。讓學生入情入境積極學習,讓每個學生都能大膽想象,各抒已見,暢所欲言。從而最大程度的激發學生興趣。

再次,朱老師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着力訓練學生的思維與語言。如:小鳥看見鳥媽媽時會說些什麼?你對小鳥有什麼美好的祝願?看看大哥哥大姐姐的在愛鳥行動中,你們想對身邊的小夥伴說些什麼?等多出的說話訓練設計都對學生的思維與語言提高有很大的幫助。

最後,在指導學生學習生字時,朱老師從身邊入手,讓學生跟着電腦老師學一學生字的筆順,學生模仿着描一描,寫一寫。用這樣方法學習生字有利於學生對生字鞏固,也容易操作。

語文聽課評課心得體會 篇19

我有幸參加進修學校組織的小學語文科目聽課活動,聆聽不同學校不同年級的語文老師的課,收穫很多。下面就談談我個人的一些心得體會吧。

一、常態長效

各位老師的課堂教學呈現,可以用一個形象的詞語來概括:樸實無華、課如其人,這也正是對各位老師人品與課堂作品的概括和總結。樸實更顯典雅和莊重,無華更增添了教學藝術返樸歸真的魅力。他們的課堂教學形式就是一堂常態課、家常課,沒有更多的修飾和虛華的成分,沒有臨場作秀的氛圍,自然、得體、和諧,這是我應該努力去學習的。

二、教師語言具有藝術的魅力

當我聽着老師們的課時,老師的語言竟有如此之魅力,它能帶領學生重溫校園生活片段,引出狹小的課堂,深入人的心靈深處。孫靈梅老師在教學《īe üe er》這一課時,讓學生一邊觀看圖片,一邊聽老師的介紹,激情的配樂詩朗讀,聲情並茂的語言勾起了學生思緒,激發了他們的學習慾望。

三、自學感悟、開放引導的課堂讓人耳目一新。

楊成金老師在教學《聽聽秋的聲音》這一課時,精心的課前準備爲本節課做了很好的鋪墊。整節課教師能圍繞學生身邊的`秋天進行學習加上教師聲形並茂的激勵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學生在輕鬆愉快中掌握知識在課堂上用我們欣賞的眼光、讚賞的話語去激勵學生,我們是能辦到的。

四、實現了師生角色的轉變。

幾位教師由教學的主宰、中心,轉變爲學生學習的夥伴,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學生由被動的接受者,轉變爲學習的主人,他們不僅有老師的組織下進行共同學習的義務,而且有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學習夥伴、學習方式進行個性化學習的權利。方應萍老師的《新型玻璃》整節課學生在看、說、做中進行自主學習,教師只是起到引領作用,學生在歡快中進行設計,這就是我們所需要的教學效果。

五、這些課教育學生做真人。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爲素質教育之首。這些課能關注學生的生活,教育學生做真人。一句教育名言說得好:“什麼是教育,那就是學生把在學校所學的東西都忘記以後剩下的東西。”我想,我們每一位教師在上完一堂課後,該問問自己:當學生把這堂課所學的知識點忘記以後,還剩下些什麼?十年,幾十年以後,當學生把所學的知識全忘掉以後,我們給他們留下些什麼?我們的教育,能否給孩子們留下正確的思維方式,留下解決問題的能力,留下他們真正需要的 。

聽了以上老師的精品課,我反思自己,何不放手讓孩子當課堂的主人。

以後教學中我會更加認真鑽研教材,細化每一節課。

語文聽課評課心得體會 篇20

10月30日下午,在中心校的組織下,我鎮三位市級骨幹教師在我校進行了“同課異構”教學活動。對於《我要的是葫蘆》這篇二年級的小寓言故事,她們上出了自己的風格和特色。這真是三節異彩紛呈的課,使我受益匪淺。正所謂教一遍有教一遍的收穫,聽一遍有聽一遍的心得,下面我就談談我的聽課心得。

我們首先聽的是陶z老師的課,陶老師在教學中很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在識字教學中,她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識字方法,記憶字形,培養學生自我識字能力;其次引導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理解詞義,造句,培養學生說話能力;並通過朗讀體會句子的不同語氣和仿寫句子的練習,使學生對不同句子但表達相同的意思有所體會,我想這就是對以後學習句式轉換的滲透。

接下來,我們聆聽了xxz老師的課。xx老師在教學中,充分抓住了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特點,直觀、形象的教學形式貫穿整個課堂。無論是播放課文動畫,出示多幅課文插圖指導學生看圖說話,還是運用簡筆畫和貼畫再現課文內容,無不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引領學生認知、理解課文。在xx老師的課堂中,還體現了她的階梯式教學形式,即以填空式完成講故事(複述課文內容),既鍛鍊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又教給了學生說話的方法,還複習了課文內容,真是一舉數得。從xx老師的整個教學中,特別是課外延伸中,我依稀看到了她的大語文教學觀。

最後,我們聽的是xx老師的課。她的'課,讓我知道了什麼叫樸實無華,什麼叫紮實有效。在課堂上,xx老師注重以對學生的積極評價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在讀書時,xx老師不僅交代目標,讓學生帶着目標去讀書,還教給正確的讀書方法:不加字,不減字,並引導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去識字,並通過說詞串,寫形近字,把識字教學落到實處。而在學習課文時,又注重引導學生找重點詞語,理解句子,理解課文,並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的閱讀感悟,十分注重學生個性化閱讀。

三位老師的教學各有精彩,但也有殊途同歸的時xx。如她們在教學中都注重朗讀,做到了以讀品文,有道是:書讀百遍,其義自現。

本次聽課,收穫多多,但也有遺憾,如沒能看到三位老師對學生寫字的指導,在二年級的課堂教學中,這也是重要的一個環節啊!

最後,感謝中心校和學校領導,給我們創造學習的機會。希望今後能多舉行類似活動,讓我們更多的去向身邊的名師學習、請教,爲那些求知若渴的學生奉獻出更精彩的課堂!

語文聽課評課心得體會 篇21

在課堂上,袁老師親切的話語,親切的笑容讓學生不再拘束,一節課上,學生都融入在學習中,此時的學習對於學生來說已經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我想要做到這一點,跟老師自身的素質是分不開的。

其次,袁老師在課堂上採用多種方法讓學生識字,寫字。把本身枯燥的東西變得有趣了。如在教學:“揉、撫、扭”這三個生字時,袁老師讓學生邊表演邊體會,在情境中去認識這些字,並讓學生自己去發現“提手旁”這一識字規律。以此,學生舉一反三,用這一巧妙的識字方法學習了其他生字。在學習“扭動”這個詞語時,讓學生做一做“扭動”的動作。在教學“撒嬌”一詞時,讓學生說說自己向誰撒過嬌,並模仿自己當時撒嬌的樣子和語氣。這又將識字與口語訓練結合在一起。袁老師讓孩子在讀中去感悟,讓孩子在識字過程中得到了很多快樂。學生識記、鞏固生字最好的方法是復現。課堂中教師採用多種形式復現生字,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活動,提高了自主識字的質量。我想這是她這堂課的最大亮點,也是最吸引人的地方。

文中有這樣一個重點段:“筍芽兒扭動着身子,一個勁兒地向上鑽。”這一段集中表現了筍芽奮發向上,頑強奮鬥的精神。爲了幫助學生理解筍芽的這種精神,我採用了反覆誦讀感悟的策略。我在第一教時是這樣設計的:

師:儘管泥土很堅硬,但筍芽依然——生齊讀“筍芽兒扭動着身子,一個勁兒地向上鑽。”

師:儘管堅硬地石頭刺疼了小筍芽,但筍芽依然——生齊讀“筍芽兒扭動着身子,一個勁兒地向上鑽。”

師:筍芽想到馬上要見到明媚的春光了,於是——生齊讀“筍芽兒扭動着身子,一個勁兒地向上鑽。”

在評議中蔣校長指出學生的誦讀沒有建立在對重點詞句的理解之上,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浮於表面。反覆誦讀的方式不符合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

袁老師在這一段教學中是這樣設計的:

師:你們就是可愛的小筍芽,你們會遇到什麼困難?

生:石頭擋住了去路。

生:雨水的澆灌。(此時,老師如果及時地告訴學生,雨水不是他遇到的困難,如果有了雨水的滋潤小筍芽會鑽得更歡的。就更好了)。

生:扭動着身子向上鑽。

師:小筍芽們,扭動起你們的身子一個勁兒的向上鑽吧!

生做扭、鑽的動作。

師:扭呀扭,鑽呀鑽,儘管泥土很堅硬,但筍芽依然一個勁兒的向上鑽;儘管堅硬地石頭刺疼了小筍芽,但筍芽依然一個勁兒的向上鑽。(生做使勁鑽的動作。)筍芽想到馬上要見到明媚的春光了,於是筍芽兒一個勁兒地向上鑽。”

袁老師創設情境反覆誦讀的策略運用導語幫助學生理解筍芽奮發向上的精神。學生在誦讀中積累了語言。袁老師主要抓住:扭動、鑽、一個勁兒這三個重點詞,運用創設情景、做動作、比較辨析詞語等方法,加深了學生對重點詞語的理解與感悟,昇華了學生對文本的解讀。讓文本中看似平常的詞語活了起來、動了起來。學生品詞品得有滋有味,既品出了“一個勁兒”的表面詞義、又品出了詞的語境義和詞語內涵的深意。乾癟枯燥的詞語在學生心中鮮活了起來、豐滿了起來。但是在這裏老師如果隨機問一生:小筍芽,你累不累?

生:累。

師:你想停下來嗎?

生:不想停下來。

師:你爲什麼不想停下來,要一個勁的向上鑽?

生:……

師:咱們來一起讀一讀這個句子“筍芽兒扭動着身子,一個勁兒地向上鑽。”我想這段的學習效果會更好。

在今天的整堂課中,袁老師採取了兩種方式讓學生個性的情感體驗達到更豐富、更具體、更深刻:一是讓學生將自己當作課文中的人物筍芽兒去感受、體驗、思考、傳情。二則是讓學生通過體態實踐,做做筍芽兒的揉揉眼睛、伸伸懶腰、扭一扭、一個勁兒地向上鑽,撒嬌地說話、起立朗讀來使學生領悟筍芽兒的精神品質。這兩種方式使學生的情感體驗實現的更爲有效,也體現教師不可缺少的引導作用。在這兩種方式的引導下,學生的體會從筍芽兒的嬌氣,到筍芽兒的勇敢頑強、堅持不懈、努力向上,堅持不懈、勇敢頑強的精神,學生再帶着這種豐富的情感投入到個性體驗的表達中,有高興地讀、驚訝地讀、新鮮地讀、迷迷糊糊地讀、嬌氣地讀。不難看出學生個性的情感體驗豐富到位,有些甚至超越了文本本身。

語文聽課評課心得體會 篇22

20xx年9月18日,我有幸參加了在鄂爾多斯市組織的“全國名師精品課展示”活動。觀摩了四位名師帶來的五節精彩課堂。同樣是語文教學,但各有特色。對於正在語文教學的路途上摸索前進的我來說,這次觀摩使我產生了很大的思想震動,當然收穫也很多。

第一、浮華退去,盡顯本色。

這次聽課最大的感受就是,名師執教的精品課都很樸實,注重學生的學習效率,從而淡化了課件等的輔助作用。華麗惹眼的課件被幾張簡單的.幻燈片代替;五花八門的活動被紮實的讀書練習所代替,真正彰顯了課堂本色。

第二、高效成爲衡量標準。

名師教學設計的每一個環節都圍繞着“高效”,注意提高課堂效率,尤其是學生的學習效率。每節課都非常注重對基礎知識的落實。就拿王文麗老師講的《二泉映月》一課來說,有結合語境解詞,有看圖寫話,有朗讀指導,還有寫作訓練,基礎知識落實到位。上課直接導入,沒有拖沓。導學目標明確,如吳琳老師在教學《生命生命》一課導入時,直接出示一段有關杏林子對生命的理解,引起同學們對生命的思考。這樣有利於學生真正成爲課堂的主人,在深入品讀文本時有的同學就能夠談得深刻、全面甚至語出驚人。所以,這也提醒我們切切實實把課前預習落實好,逐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抓住導學目標的好習慣,上起課來一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三、注重指導學生朗讀,恰當點評學生的發言。

大部分老師都非常注重指導學生朗讀,但決不是爲了讀而讀,而是在體會情感的基礎上去讀,對讀的要求也不盡相同,並且從讀中發現問題。如蔣晶軍老師教學《祖父的園子》一文時,反覆的讀“我”在園子裏的生活,體會快樂,如讀“祖父幹什麼,我也幹什麼”時,蔣老師有意的說“祖父勞動”,同學們接着說“我也勞動”,老師接着問“我這是勞動嗎?”由朗讀自然引入下一環節的教學。對學生的發言點評很恰當,不是一個簡單的對或錯,而是注重指導和引導。第四、教給學生好的學習方法,注重學習習慣培養。

很多老師會在課堂上注重學法指導,讓學生收穫一種學習的方法,當他以後遇到類似的問題時才能夠用自己的力量解決。多數名師很注重對學生語文學習習慣的培養,一直強調“不動筆墨不讀書”,有利於培養學生集中精力的好習慣。

語文到底是教什麼?這是值得思考的問題,語文應該是品語言,習得優秀語言的寫法,學會運用;語文應該是修養性情,體悟人生,所以語文應是教學生動情去讀去感受。語文應是培養一種語文思維習慣,培養學生去有意識的修辭煉句,善於感動,善於反省和領悟人生。這些能力的習得需要語文老師去教,去想方設法的教,採用多種形式去教,但要求實效。

這一次外出學習對於我是一種反思和激勵,聽了這些精彩紛呈的課堂,我想我是應該閱讀更多的書,更努力地鑽研教學這門學問了。

語文聽課評課心得體會 篇23

月30號下午,我在xx小學參加了中心校舉行的市級骨幹教師同課異構聽課活動。分別聽了xxx、xxx、xxx三位老師的示範課《我要的是葫蘆》。他們對課文的解讀角度不盡相同,駕馭課堂的技巧各有千秋,對新課程理念的落實也各有側重。讓我這位缺乏教學經驗的老師受益匪淺。

首先是xxx老師的示範課,xxx老師的教態自然親切,舉止大方。看到這位和藹可親的陶老師,同學們緊張的心情一下子放鬆了很多,並且很快融入課堂教學中去。xxx老師用PPT向同學們展示葫蘆的圖片,一下子激發了大家的學習興趣。在課堂教學中,注重二年級同學們的朗讀,鼓勵同學站起來多讀。xxx老師對文本的把握到位,教學環節的絲絲入扣,使本篇課文重難點上的突破水到渠成。這是對教材的有效解讀。其次,課堂上孩子們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是高效的。從論點出發,通過自主探究,梳理出三個事例,瞭解了它們之間的共同點。不着痕跡地突破了本課的重難點。本課中,陶老師巧妙地穿行於文本與學生之間,起着非常好的連接引導的作用。

xx老師的課也非常精彩,xx老師精心備課,動手剪出了一個個生動的小葫蘆,是本課的一個亮點。xx老師也十分注重同學們的閱讀並且能抓住:雪白、細長、滿等詞語,隨機出示所要學習的句子,使學生在課程與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得到了真正的確認和尊重。

xx老師的示範課也讓我學習了很多東西,課文內容的把握上詳略得當,重點突出,能選擇重點詞句段啓發學生的思考與分析,突出了文章主旨。如關鍵詞句:“有幾個蟲子怕什麼?”“葉子上的蟲還用治?”“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啊!長得賽過大南瓜纔好呢!”通過品讀、評讀、個人讀、分角色讀、齊讀、選擇讀,引讀等不同方式的閱讀,從多個角度引導孩子們體會種葫蘆的人的心態,能更好地理解課文。

這三位老師都是在和學生相互討論交流的基礎上完成一節課的共同學習,整個課堂氣氛活躍,在這種樂學的.過程中,同學們更容易接受課堂上的教學內容。每位老師都使用了多媒體,大大的激發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提高了教學效率。真正的體現了寓教於樂。這次的聽課學習,讓我更深刻的體會到了學習的重要性和緊迫感,找到了與骨幹教師之間的差距,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不斷的提高自己,充分的利用每次學習的機會。

語文聽課評課心得體會 篇24

近期,學校組織班主任參加市特級教師教學觀摩活動,聆聽了孫雙金老師、丁雪飛老師等名師名家的課,收穫良多。

名師不愧爲名師,聽他們的課就是一種享受。置身於課堂教學中,他們氣定神閒,信手拈來,不時激起一個個教學的浪花,他們或淺唱低呤,或手舞足蹈,或激昂文字,不僅令學生陶醉、癡迷,更讓聽課的教師們連聲讚歎,這樣的功底豈是一日可爲?這樣的境界怎能短日速成?

孫雙金老師的《清平樂》,師生互動是一大亮點,她握着學生的手,摸着的學生的頭,扶着學生的肩,引領學生在詩詞中暢遊,一首詩在孫老師的精心設計下,一曲千轉百回。學生呤誦,學生配樂,學生舞蹈,學生歌唱,學生彷彿就是那翁,那媼,那大兒、中兒、小兒。在如此形式多樣的引人入勝的氛圍中,學生怎能不情不自禁的手舞足蹈?學生怎能領會不了詩情詩意?

丁雪飛老師的《兩小兒辯日》、孫雙金老師《清平樂》,教師紮實的語文功底,廣博的語文知識,遊刃有餘的課堂駕馭能力,無不讓聽課的'老師歎服。看似枯燥的文言文、古詩詞,在他們的精心設計下,成了學生髮展延伸的地方,學生不僅對古代文學有了一定的瞭解,而且自身的語言能力、思維能力都有了提升,當課結束時,學生戀戀不捨的神情給在場的老師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讚歎、稱頌之餘,更多是深深的沉思,爲什麼會有如此的魅力?爲什麼學生樂此不疲?

①吃透教材是最根本的。這些老師的語文功底非常紮實,語文素養很高,深入研讀教材,瞭解詩詞背景是非常重要的。

②駕馭課堂教學能力很高。巧用心思,精心設計,從學生出發備課是必不可少的。他們都根據自身特點,根據教材設計教法,學法,形成自已穩定的教學風格。

③活潑的課堂氣氛。傳統教學只注重老師的“講”,而輕視學生的“說”,這樣導致課堂死氣沉沉,教學是昏昏欲睡,而在名師的課上,互動的成分比較多,學生不再是聽衆,而是整節課的重要參與者,老師和學生是在相互討論和交流的基礎上完成整節課的,整個課堂氣氛活躍,在這種樂學的過程中,學生更容易接受課堂上的內容。名師們的課真正體現了寓教於樂的教學理念。

總之,這次外出聽課學習,使我更深刻地體會到了學習的重要性與緊迫感。在以後的教學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學生,提升自身素質去努力,不斷學習,博採衆長,充分利用一切學習機會,學習百家而頓悟,積澱教學素養,。雖不能成爲名師名家,但也會亮麗自己的教學生涯。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