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心得體會

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心得體會(通用14篇)

本文已影響 3.28W人 

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啓發後,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它可以幫助我們瞭解自己的這段時間的學習、工作生活狀態。那麼心得體會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分享。

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心得體會(通用14篇)

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心得體會 1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這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思想基礎,體現了更爲全面的價值取向和更爲深刻的生態倫理。

綜觀人類文明發展史,人與自然的關係經歷了人類依賴自然、畏懼自然再到征服自然的變化。在原始文明時期,人類本身是自然長期進化的結果,始終依存於自然。在農業文明時期,人們敬畏自然,主張順天應時。到了工業文明時期,人們在改造自然的能力迅速增強的同時,走向了自然的對立面,宣稱要戰勝和征服自然。這種觀念導致對自然無窮無盡的掠奪,可利用資源日益枯竭,生態環境日趨惡化。建設生態文明,則爲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指明瞭路徑。

在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對於生態文明建設,我從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方面談談自己的心得體會。

一、尊重自然,就是強調自然與人出於對等狀態

在我們日常生活、工作中,處理人與自然的關係時,不能絕對化人的主體性,也不無限誇大人對自然的超越性。人是大自然的'一分子,我們日常的生活、工作都應該限制在保證自然界生態系統穩定平衡的限度之內,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協調發展。

二、順應自然,強調人類在日常活動中要認識和正確運用自然規律

自然規律具有客觀必然性,我們日常生活、工作都應該遵循自然規律。要尊重自然規律,按自然規律和經濟規律辦事。經濟建設則立足實際,根據自身的區位、資源等特點,選擇合適的產業戰略。推進產業生態化,培育天藍、地綠、水清、景美的生態景觀,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在按自然規律辦事的前提下充分發揮我們人類的能動性和創造性,合理有效地利用自然。

三、保護自然,強調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從保護的角 度處理人與自然的關係

我們的日常生活、工作需要在一定範圍內改造和利用自然,但是絕不能把自然當做隨意改造的對象。自然的某些部分可以通過改造爲我們所用,但另一些部分只能保持原貌,

我們不能對其加以改造和破壞。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生態文明理念的核心思想,也是現階段生態文明建設必須奉行的原則。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形勢尚未得到根本性扭轉、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我們必須重新審視和協調人與自然的關係,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全局的戰略地位。只有樹立起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新理念,才能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的現代化。

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心得體會 2

生態文明是一種千古傳承的優秀文化。它體現了人們尊重自然、合理利用自然、保護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文明形態。建設生態經濟區就是以保護自然環境和維護生態安全爲基本理念,以循環經濟、綠色發展爲核心價值,以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和諧發展的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態文明爲載體,就是要在全社會牢固樹立生態文明觀念。

目前我國面臨的日益嚴峻的生態狀況告訴我們:必須擺正人類在自然界中的位置,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的關係。人與自然萬物是脣齒相依,息息相關的。人不是大自然的`“主宰者”或“統治者”,而是大自然家庭中的一員。爲了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我們必須走出天人對立的誤區,迴歸和諧。

我們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不僅不能違背經濟規律,同樣也不能違背自然規律、生態規律。規律都是客觀的,是不以人們的意志爲轉移的,不管你對它承認與否、認識與否,違背了規律都必然要受到規律的懲罰。因此,在建設中,我們必須正確處理以下幾層關係:

一、正確處理生態文明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關係。

生態文明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是互爲依存、互爲促進的。社會的發展必須依賴於自然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同時要注意保護好環境,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實現可持續發展。但在現實社會生活中,只講發展而忽視合理的開發和充分利用資源,不重視對環境的保護,不重視生態建設的問題還比較突出,這樣的發展必將導致嚴重的後果。要做到既在合理開發和利用資源中求發展,又在發展中保護環境,實現人與自然的高度和諧,實現人與自然的共榮共存。

二、正確處理生態文明建設與發展現代農業的關係。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發展農業的前提和基礎,而發展農業必須符合生態文明的基本要求,使農業在良好的生態中發展,生態環境在發展農業中得到保護和優化。我們要結合新農村建設,以發展綠色農業、生態農業、有機農業、特色農業、現代農業爲主攻方向,從人、自然、經濟的高層循環出發,突出產業化經營,大力發展生態綠色循環農業,使全縣農業發展逐步走上生態化、有機化、規模化的良性軌道。

三、正確處理生態文明建設與發展工業的關係。

生態文明建設與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是內在統一的關係。發展循環經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必然要求,也是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具體體現。因此,在發展工業經濟上,必須堅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必須注重保護生態環境和社會環境,使之科學發展、和諧發展。

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心得體會 3

生態文明低碳生活在我們周圍環繞,大自然給予了我們秀麗的環境,而我們並沒有很好地去保護這篇大自然,而在無畏地浪費。

人類的發展史越來越快,而我們提倡的“低碳生活”卻幾乎沒有人理睬,而在一向破壞它的本質。人類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而大自然的綠色又在哪兒呢

我們就應明白地球是唯一一個適合人居住的地方,但隨着人類的破壞,再過幾百年後我們就應去哪兒生存呢所以我們就應從小做起,從身邊的一點一滴做起,來保護我們的家園。

我們就應少用一次性物品;出門不用塑料袋,自備環保袋;把洗拖把的水能夠用來衝馬桶;洗米、洗菜之類的水能夠用來澆花澆菜;不隨意扔垃圾,要把來及進行分類。少開汽車,多騎自行車;家裏儘量備用無磷產品……其實我們能爲環保做的事情有許多,只是看你平常在不在意。讓我們做好環保,爲環保貢獻出我們的一份力量。環保就在我們身邊,讓我們共同爲環保出一份力,你出一些,我出一些,她出一些,相信吧,我們的環境會越來越好,讓我們擁有這樣的`環境而自豪吧!讓我們爲這大自然共創完美的明天,一起來爲大自然母親貢獻力量吧!

我們爲這大自然也許字獻出了單薄之力,但全世界都能這樣做的話,我們的明天將會跟完美!相信吧,完美的明天將會來到!讓我們手拉着手一起迎接嶄新的一天吧!加油!一起來吧!

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心得體會 4

我國已經擁有五千年的歷史了,但真正能穿越歷史的就只有生態文明瞭。

如今,黨的十八大生態文明建設又進行全面的開展。從原來的四體變成了現在的五體:“生態文明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與經濟建設"而其中的生態文明建設又是最重要,這不就又給予我們更深的忠告。

生態文明是一種形態,是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和諧共存的成果。人與自然是生態系統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們應當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觀點,讓我們尊重和愛護自然,進行“綠色發展,低碳發展,循環發展”的活動。讓自然遠離破壞,遠離威脅。曾經有人說過:“熱愛自然,親近自然,融入自然爲最大快樂,是人類追求的志趣。”對待自然就應該公平,友好。

與生態相聯繫的就是文明,現在,人類對文明的瞭解有很多,文明從遠古到現在一共有三個階段,一:原始文明,是石器時代;二:農業文明,有大量農耕技術;三:工業文明,也就是現在,利用資源生活。文明是人類文化發展的成果,是人類改造世界的物質和精神成果的總和,是人類社會進步的象徵。

可是,文明講究的.是節約能源,生態講究的是保護壞境,對於人類社會的一步步改革,地球上局部的資源已經接近尾聲,一些不再生資源也可能將消失在地球上,僅僅是局部受破壞,但也對人類造成了巨大的影響。地球上的沙漠化越來越廣泛,植物越來越少。人均淡水資源佔有量僅爲世界的14%,是少之又少。可別讓我們的眼淚成爲地球上的最後一滴水,全球氣候變暖,天然氣。石油。煤礦物質等資源急速枯竭,這些都是需要救援的,我們應該儘量少開發,多循環;要節約,少浪費,用生態理性代經濟理性,建設制度,制定標準。一棵樹好栽,一片森林卻難養,我們要同舟共濟建立小康社會,不能等到地球上的資源都枯竭了,你才知道後悔,世上是沒有後悔藥的,等到那個時候,河水乾涸,樹木枯萎,大片大片的沙漠就在眼前,但那是人們的自作自受。要想走的更久。更遠,就得從這一分一秒做起,一起保護環境。

每一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夢想可大可小,可遠可近,都取決於你自己。在我的心中一直有個願望,就是人類生活在地球上的時間還能比現在久幾千幾萬倍,不讓人類變成下個滅絕的生物!

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心得體會 5

小到一個家大到一個國,再怎麼重視生態文明都不爲過,從十七大的“四位一體”到十八大的“五位一體”,生態文明建設被提到越來越重要的位置。我們要走可持續的發展道路;我們要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社會;我們要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到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中去;我們要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生態文明的建設關乎人民大衆的幸福,關乎中國發展的未來,關乎我們的子孫後代,因此我們必須認識到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爲我國的生態文明建設奉獻自己的力量。

生態文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們要建設生態文明首先要處理好生態環境與經濟建設的關係。衆所周知,經濟建設是社會建設的中心,對於處在發展中國家的中國,經濟建設是重中之重,說到經濟建設與生態文明建設不得不提到“五位一體”總體佈局思想,它是一種辯證的思想,五大建設之間是有普遍聯繫的。在“五位一體”總體佈局中,經濟建設是根本,政治建設是保障,文化建設是靈魂,社會建設是條件,生態文明建設是基礎,這五個方面是相互影響的。生態文明建設是基礎,爲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建設提供和諧的生態環境。經濟的發展不單單只是經濟的增長,簡單的追求經濟增長而忽視對資源、環境的保護,忽視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這是對經濟發展的片面理解,我們必須轉變傳統的發展模式,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十八大以來,我國的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仍存在着諸多方面的問題,比如說:霧霾、土地沙塵化、水土流失嚴重、空氣污染嚴重、湖泊面積縮減巨大、森林銳減、土地退化等等,這些都是出現在我們身邊的逆生態文明建設的現象,並且已經明顯直接的影響到了我們的日常生活。由於利益的驅使,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往往疏忽了經濟建設與生態文明建設之間的平衡,在資源的利用和開發中不注重對環境的愛護,這樣的發展下去的後果會很嚴重的,我們不能把生態文明建設從經濟建設中隔離出來,我們需要做到合理開發和利用資源,又在經濟建設中保護好生態環境,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只有樹立全面的、科學的、正確的發展觀,才能更好地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和經濟社會的發展,使自然資源得以長期有效地運用和愛護,從而推動經濟的發展。

生態文明的建設要合規律性合目的性,必須做到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和保護自然。我國的能源各種各樣非常的豐富,但我們也不能只注重當下的經濟利益,肆意揮霍各種能源,破壞自然環境來換取暫時的發展,國家的繁榮富強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高速的`發展讓環境的承載能力到達極限,我們不能先發展後治理,不能讓我們的下一代一出生就處在各種各樣的環境問題中,生態環境問題不像經濟危機那樣週期性爆發,它是一個長期累積的結果,一旦出現就很難恢復到原來的樣子,所以我們更應該像珍惜生命那樣去愛護去關心我們的生態文明。

究竟怎樣才能更好的建設生態文明,我們首先要了解什麼是生態文明。生態文明是以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和諧共生、良性循環、全面發展、持續繁榮爲基本宗旨的社會形態。生態文明的構成是:生態經濟、生態環境、生態文化、生態制度。在生態經濟方面,要調整產業結構、減少污染物排放、合理利用資源與節約資源等;在生態環境方面,要提高空氣質量、水環境質量、土壤質量,擴大綠化和環境基礎設施等;在生態文化方面,普及環保知識、宣傳生態文明知識、提高生態素質、開展生態創建活動等。在生態制度方面,應該投入保障、科學執政、信息公開。

作爲新時代的研究生,我們更應該作爲生態文明建設的先驅者,我們在學校裏學習了生態文明的先進理念,我們要深刻認識到生態文明在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中所起的作用,主動把先進的生態文明理念運用到實際的學習和生活中。我們不僅要要認真學習生態文明的理論知識,還要在實際的生活中積極參與到生態文明建設的宣傳活動中去。平時要學會垃圾分類並且養成垃圾分類的好習慣,實現資源的回收和循環利用,真正地做到珍惜資源。平時生活中也要節約用水,如關緊水龍頭。再着就是要節約用電,離開教室,宿舍的時候要隨手關燈,及時切斷電源等。這些事情看起來貌似很小也很瑣碎,但是如果每一個人都能夠認真做到的話,對生態文明的建設真的能夠起到很大的作用。同時,平時在學校還可以多做一些環保的宣傳工作,增強同學們的環保意識。其實,建設生態文明,只要我們每一個人用心並且堅持去做,一定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做起,養成保護生態環境的好習慣,讓藍天、綠水、青山重新出現在我們的視野裏。

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心得體會 6

如今,“綠色”成爲時尚,綠色食品、綠色發展…。我們須意識到,全球惡化的生態環境形勢已不是單純的科學技術就可挽救的,要靠政策、靠政治,更要靠全社會覺悟的生態道德文化觀。否則,如何拯救“瀕臨失衡的地球”。通過對十八大報告生態文明建設,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建設美麗中國的深入學習,結合保護區工作,就生態文明中的生態道德教育談點體會。加強生態道德教育,作爲一名老師,我認爲認爲要以“綠色通道”中特殊先行的“綠”來爲生態道德教育開道。

一、生態道德教育意識的“綠”

人類對社會的依賴性與其對自然的依賴性,構成了自己生存與發展的兩個相輔相成的方面。生態的破壞、環境的污染、沙塵暴、霧霾天氣、經濟發展中的透支等現象,並非主要出自科學上的無知或技術上的缺失,而是與人們的道德水平直接相關。確立新型的人與自然的和諧關係,是生態道德這一觸及人類的道德規範的必然要求。然而長期以來,我國的德育教育特別是學校德育教育的內容,主要是圍繞如何處理自己與他人、集體、社會、國家的`關係而展開,相對忽略瞭如何處理人與自然,包括人類與其他生命之間關係的教育,沒有把生態道德教育作爲其中的重點來進行。針對目前我國生態道德教育的現狀,提高全民對生態道德教育重要性的認識很是必要。

二、生態道德教育制度的“綠”

學校在“生態教育”的統領下,用生態教育思想關注每一位孩子,關注孩子的每一個方面。學校通過建立並完善相關的制度將生態道德教育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及管理結爲一體,利用制度來約束學生的行爲,促進學生形成節約資源、愛護環境的意識,從外部環境促進學生把接受的生態教育內化爲自己所認可的價值觀,再外化爲學生的生態行爲。

三、生態道德教育目標的“綠”

生態道德建設是一個複雜的社會系統工程,要使其目標得以實現,就必須選擇和運用與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要求相適應的方法和途徑。生態道德意識教育的目的,在於使生態道德思想轉化爲人們的生態道德實踐,並且使其真正成爲公民的一種素質,其中,開展自然價值和生態美意識的教育,進行綠色消費和適度消費意識的教育,以及實施生態保護和生態創造意識的教育,是相輔相成的幾個方面。從生態道德規範教育的作用來看,主要在於使人們尊重生命、尊重生態系統和生態過程,正確處理控制人口與合理消費、適度發展與維護生態平衡、消除貧困與反對奢侈之間的相互關係。只有持續、有效地提高人的生態道德素質,才能使人擁有保護自然和生命的道德意識、道德能力與道德習慣,才能自覺遵循保護生態環境的行爲準則和道德規範。

四、生態教育行動的“綠”

生態道德教育最根本的是幫助人們樹立綠色的消費理念,倡導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可持續的消費方式。學校要讓同學們從利用身邊的廢物做起,從而提高資源的使用率。在手工製作中,要引導同學利用廢棄物製作精緻的小作品。

五、生態道德教育心靈的“綠”

在進行生態道德教育時,要通過繼承傳統美德教育的合理內核,通過創設情景、誘發道德體驗、引導反思等方式,以心理體驗的形式促進德行的生成和發展,比單純的說教或灌輸要更有效。學校的“環境愛護,從我做起”活動讓學生走進大自然,感悟大自然,欣賞大自然,培養對大自然的敬畏之感與欣賞之情,來消除人與自然對抗的情緒,從而積極地恢復和改善生態環境,努力營造一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環境,培養起人與自然積極健康的生態道德情感。學校通過各種途徑:如環保講座、知識競賽、徵文等來傳授生態和環保知識,並注重校園的綠色環境和綠色文化建設,營造良好的接受綠色環保教育的氛圍。還要通過組織學生野外實地參觀考察及在“地球日”“愛鳥周”“世界環境日”等特殊日子裏參加校內外環保宣傳和環保行動等方式開展環境教育。

六、國家生態安全教育中的“綠”

要把國家生態安全作爲生態道德教育的重點。全球環境的變化,國民生產、生活方式的狀況,跨越國境的污染,生物的入侵以及軍事衝突等,都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到國家的生態安全。如今我國面臨着比以往任何時代都更爲嚴峻的生態安全問題,如果對國家生態安全不及時予以高度重視並採取相應的嚴厲措施,就會給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帶來難以預料的負面影響。因此,我們一方面要積極建立國家生態安全預警與防範體系,改變經濟增長和資源利用方式,開展國家生態安全的國際合作,形成區域性和全球性的生態補償機制,實施環境戰略影響的評價等;另一方面,要把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相關舉措作爲全民生態道德教育的重點,並且通過各種現代傳媒對有關案例適時加以披露,使人們更加清醒地認識到保障國家生態安全的極端重要性,對一切導致生態惡化現象的危害性引起高度警覺,進而把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化爲全體國民的自覺行動。

保護區應充分發揮生態科普教育基地的作用,以學校爲主陣地;積極有效地開展生態道德教育,引導人們運用科學理性和道德規範來指導、約束自己的需要,提升公民的綠色發展理念,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統一、協調發展。

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心得體會 7

生態文明,這個耳熟能詳的詞,想必大家心裏都懂,但又有多少人去做過呢? 環境是一個人類生存最基本的條件,如果我們破壞了環境,這等於破壞了我們生存的條件。

目前,生態環境日益惡劣,對我們影響最大的`就是水資源。據有關資料報道:排水系統的鋪設和清潔劑的使用有增無減,消耗水中的氧,使魚類死亡,生態系統惡化。人類的活動會使大量的工業、農業污染物排入水中,使水受到污染。全世界每年約有4200多億的污水排入河中,污染了5.5萬億的淡水。

這是多麼讓人觸目驚心的事實啊,保護生態環境是人人有責的,爲什麼要破壞呢?

一木,自覺抵制破壞生態環境的不良行爲,爲營造綠色、生態、和諧、文明的環境奉獻一份力量!

“一木不成林,百花方爲春”,讓我們攜起手來,每位同學都爲城市、國家增添一份綠,描繪一筆彩,用我們的自覺行動,共同承擔歷史賦予我們的責任和使命,弘揚北大荒精神,構建生態文明,美麗中國!

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心得體會 8

美麗中國的關鍵是“美”,是讓人民看到自然之美、社會之美、人心之美。建設美麗中國,我們既要“金山、銀山、幸福山”,又要“山美、水美、人更美”。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建設美麗中國,爲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爲全球生態安全作出貢獻。對生態文明建設提出了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這些重要論述爲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規劃了藍圖,也爲建設美麗中國提供了根本遵循。

提高公民生態意識,樹立生態紅線觀念。生態意識是生態理論體系的重要內容,在生態文明建設過程中,如果缺乏生態意識的支撐,人們的生態文明觀念淡薄,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就不能從根本上得到遏止。可以說,公民生態意識的缺乏是現代生態悲劇的一個深層次的根源。因此,生態文明建設要求我們必須大力培育公民的`生態意識。一方面要通過公益廣告或者組織志願者進行宣傳科學生態知識,另一方面要營造科普氛圍。鼓勵公民要積極參與生態文明建設,在日常生活中要有環保意識,提高個人修養。

正確處理經濟與環保關係,推進綠色發展。經濟產業良好發展是國家興旺發達的原動力。在當前背景下,要實現產業轉型升級,加強節能減排。一方面要依靠科技進步,提高資源利用率。另一方面要發展循環經濟,做好垃圾處理和再利用。循環經濟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環境友好型社會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循環經濟的本質是生態經濟,把“資源—產品—廢物排放”的單向模式轉化爲“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閉環式模式。這種模式既可以減少廢物的排放,又實現了循環利用,將我國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思想融會貫通。

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心得體會 9

今年,省政府確定在全國領先開展創建文明生態村活動,重點解決鄉村建設髒亂差、人無廁、畜無圈、飲食不衛生等問題。

爲了加快建設生態文明村,全省投資10億多元。隨着這項建設的開展,越來越多的生態文明村得以建成,很多農夫的居住環境也因此發生了巨大的改變。 懷着想要深化了解身邊生態文明村建設的心情,我來到了位於海口演豐鎮的曲口生態文明村。從海口驅車20公里左右,沿途就可以看到去演豐鎮的路標。演豐曲口片區,包括環東寨港的演東、山尾、演中、演海、邊海5個村委會、92個自然村、1841戶、6163人,在文明生態村的創建中,發生了天翻地覆的改變。步入這裏,就像進了鄉村公園,連路邊的路牌都花費了一番心思,木頭做成的各種路牌不僅美觀、大方,其造型更有味道,採納的是犁、船舵等造型,將海邊農村的特色呈現了出來。

最終到達目的地了,在當地一位村民的帶領下,我參觀了他們的居處。假如不是親眼目睹,我真的不信任該地村民們的生活條件和居住環境盡然這樣好,甚至可以與城市相比較。紅白磚瓦所砌的兩層小樓,樓前種植的綠樹,二者交相輝映,顯得特別協調。進入樓內細細觀看,可以看到幾乎每家每戶都配有電視、音響、dvd等全套的家用電器設備。茶餘飯後,三兩人坐在一起看電視便成了他們的消遣方式之一。閒逛於村中,我看到有的孩子在盡情遊戲,有的人在織漁網,而有的人則出海捕魚。從村民的口中得知,出海捕魚是他們主要的收入來源。一年下來,村民們每戶年收入約爲3~5萬。如此而來,每個村民都成了小富翁。對比於過去,這裏的確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在過去,缺水、缺電、出入交通不便成了始終困擾人們的問題,但現在,這些問題都得到解決。村民們可以正常用水,可以觀賞到精彩的電視畫面,可以通過筆直的馬路來往於城鄉之間。

在演豐鎮,無人不知紅樹林。當我來到紅樹林時,我立即就被紅樹林的自然美所震撼。一叢叢濃密的樹葉覆蓋在水面上,每當微風吹拂,樹冠的那一抹翠綠便隨波盪漾。當地人親暱地稱其爲“海底森林”。據介紹,紅樹林是奇妙的.植物景觀,是生長在海南熱帶海邊灘塗的一種特有的植物羣落。紅樹林是熱帶海岸的重要生態環境,能防浪護航,又是魚蝦繁衍棲息的志向場所。由於該地紅樹林生長曆史悠久,至今仍保持着原始的狀態,所以不少遊人聽說紅樹林後都慕名前來觀看。演豐鎮就抓住這個契機結合當地因地震而形成的“海底村莊”等獨特歷史、自然、文化資源進行挖掘、整合爲旅遊資源。巡遊紅樹林、吃着海鮮,看着鄉村美景,城裏人樂了,村裏人腰包鼓了。我不得不佩服演豐鎮人的商業頭腦。

曲口盛產膏蟹、蝦、剪刀貝、泥蚶、石斑魚、牡蠣和黃蟮等多種名優海鮮,“曲口海鮮”成爲賓宴上的佳餚,名聲遠播。經過查閱相關資料後,我瞭解到演豐鎮在開展生態遊後,海口市演豐鎮接待客人在30萬人左右,海外客人1.5萬人次。旅遊全收入3050萬元,農家樂和漁家樂收入200萬元,旅行社收入500萬元,政府第三產業稅收達586萬元,農夫人均純收入3868元,比開發前淨增收達500多元。解決了農村的富餘勞動力500人以上就業,從事旅遊項目經營的農戶達300戶,全鎮乾脆參與旅遊就業的人數200人。 經過此次巡遊曲口生態文明村,我受益匪淺!

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心得體會 10

作爲中組部組織編寫的科學發展主題案例教材之一,《生態文明建設與可持續發展》案例教材格外引人注目。它是黨的十七大第一次明確提出建設生態文明的戰略任務後,國內第一本有關生態文明建設與可持續發展內容的正式幹部學習培訓教材,對於提高各級領導幹部建設生態文明、堅持可持續發展的自覺性,進一步加強我國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推動經濟社。我長期關注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和生態文明建設,併力所能及地作一些研究和完美WORD格式

促進工作。建設生態文明與實現可持續發展,是一個新課題新挑戰,社會各界和廣大人民羣衆普遍關注。堅持發展爲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這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人民羣衆的溫飽問題基本解決以後,對在良好的生態環境中生產生活的願望明顯增強。十七屆五中全會做出提高生態文明水平的新部署,標誌着我們黨和國家對人類文明結構、文明進程認識的拓展,進一步深化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認識,對於我國實現科學發展、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破解日趨強化的資源環境約束、保障和改善民生、搶佔未來國際競爭制高點,必將產生重大而深遠影響。以科學發展主題,以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爲主線,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高生態文明水平,不是權宜之計,而是百年大計;不是一般工作任務,而是時代賦予我們每個人尤其是各級領導幹部的當代歷史使命。我們欣喜地看到,近年來,我國生態文明事業蓬勃發展,一大批領導幹部、專家學者和實際工作者都投入到生態文明建設的研究和實踐中來。20XX年底,在國務院領導的關心和支持下,經國家有關部門批准成立了中國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也是希望能夠組織、協調、動員有關方面的`人員和社會資源,共同參與生態文明建設的研究,共同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和可持續發展。 思想決定行動,行動要有成效。各級領導幹部對生態文明建設與可持續發展的理解和認識,很大程度上,將決定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廣度、深度和歷史進程。我們相信,隨着《生態文明建設與可持續發展》案例教材的普及和宣傳,必將對推動我國生態文明建設與可持續發展發揮積極作用。

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心得體會 11

創新理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黨的十七大報告將“建設生態文明”定義爲中國在2020年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新要求之一,並明確提出“必須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放在工業化、現代化發展戰略的突出位置,落實到每個單位、每個家庭”。近段時間通過認真學習黨的十七大報告,我對生態文明建設有了幾點更深的認識。

一、建設生態文明要轉變重物輕人的發展機制建設生態文明,必須摒棄傳統觀念。要辯證地認識人與自然的關係,轉變單純利用和征服自然的觀念;要辯證地認識物質財富的增長和人的全面發展的關係,轉變重物輕人的發展觀念。發展應該始終把提高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作爲出發點和歸宿。符合科學發展觀的生態文明建設,是速度與結構、質量與效益相統一的;符合科學發展觀的.生態文明建設,是以有利於而不是有損於人的全面發展爲最高標準的。在發展過程中不僅要尊重經濟規律,更要加倍尊重自然規律,充分考慮資源和完美生態環境的承載能力。要全面把握科學發展觀的內涵和要求,切實把建設和發展生態文明貫穿於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過程,並落實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環節。

二、建設生態文明要改革幹部政績考覈體制要建立新的發展觀與政績觀,把生態文明建設列入幹部政績考覈體系,綜合考覈投入和產出、速度和效益、經濟和社會、發展和環境等方面的指標,力求將經濟增長、環境保護、資源節約使用三者結合起來,作爲地方政績的考覈指標,不斷完善幹部考覈和選拔任用制度。

三、建設生態文明要建立反映資源稀缺程度的價格機制和環保稅收制度要建設生態文明,建立節地、節能、節水、節材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必須積極推進生產要素和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政府要逐步培育形成對土地、礦產資源的市場價格形成機制,使價格能夠反映資源的稀缺程度。建設生態文明,環保要加強徵稅的力度。

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心得體會 12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必需樹立敬重自然、順應自然、愛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這是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思想基礎,體現了更爲全面的價值取向和更爲深刻的生態倫理。 綜觀人類文明發展史,人與自然的關係經驗了人類依靠自然、畏懼自然再到折服自然的改變。在原始文明時期,人類本身是自然長期進化的結果,始終依存於自然。在農業文明時期,人們敬畏自然,主見順天應時。到了工業文明時期,人們在改造自然的實力快速增加的同時,走向了自然的對立面,宣稱要戰勝和折服自然。這種觀念導致對自然無窮無盡的掠奪,可利用資源日益枯竭,生態環境日趨惡化。建設生態文明,則爲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指明白路徑。 在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對於生態文明建設,我從敬重自然、順應自然、愛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方面談談自己的心得體會。

一、敬重自然,就是強調自然與人出於對等狀態

在我們日常生活、工作中,處理人與自然的關係時,不能肯定化人的主體性,也不無限誇大人對自然的超越性。人是大自然的一分子,我們日常的生活、工作都應當限制在保證自然界生態系統穩定平衡的限度之內,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協調發展。

二、順應自然,強調人類在日常活動中要相識和正確運用自然規律

自然規律具有客觀必定性,我們日常生活、工作都應當遵循自然規律。要敬重自然規律,按自然規律和經濟規律辦事。經濟建設則立足實際,依據自身的區位、資源等特點,選擇合適的產業戰略。推動產業生態化,培育天藍、地綠、水清、景美的生態景觀,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在按自然規律辦事的前提下充分發揮我們人類的能動性和創建性,合理有效地利用自然。

三、愛護自然,強調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從愛護的角度處理人與自然的關係

我們的日常生活、工作須要在肯定範圍內改造和利用自然,但是絕不能把自然當做隨意改造的對象。自然的某些部分可以通過改造爲我們所用,但另一些部分只能保持原貌, 我們不能對其加以改造和破壞。敬重自然、順應自然、愛護自然,是生態文明理念的核心思想,也是現階段生態文明建設必需奉行的原則。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形勢尚未得到根本性扭轉、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我們必需重新諦視和協調人與自然的關係,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全局的戰略地位。只有樹立起敬重自然、順應自然、愛護自然的生態文明新理念,才能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的現代化。

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心得體會 13

中國,一個偉大的國家,華夏,一個強大的民族,五千年的歷史,五千年的文明。中華民族偉大的文化歷史推進了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每個中華兒女都會爲這個偉大的民族感到自豪。

是什麼讓你有如此強大的生命力?是夢想,是每一個華夏兒女匯聚的中國夢,彙集的生生不息美麗的中國夢……中國,是大自然的傑作,那大好江山,迷住了我們,迷住了我。當我們隨父母一起踏足祖國的每一寸土地,領略美好風光,我們無不爲之陶醉、激動和讚揚……

中國的美不僅僅是秀麗的風景,更涌現出體現中國人民善良心靈和崇高良知的美麗中國人。他們有助人爲樂的,有孝順父母的,更有捨己救人的,爲國捐軀的……他們是活雷鋒,是我們的榜樣,他們就是最美的中國人,是我們中國的點亮人類心靈的另一道閃亮的風景線。作爲新世紀的中國人,我們應當自覺提高文化素質,增強節約意識、環保意識,並提升精神境界,爲建設美麗中國盡一份心,出一份力,做一個美麗的中國人。歷經三十年的改革開放,中國大地掀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我們的家鄉也在日新月異的變化着:如今的武嶺公園,春天百花齊放,夏天綠樹成陰,秋天金黃燦燦,冬天白雪皚皚,男女老少都喜歡在這裏休閒散步、鶯歌燕舞,成爲人們心中的“御花園”。遠望去,儼然一幅溪口人民安居樂業的`美縮圖。

而正在修建中的銀鳳廣場又將給我們帶來很多意想不到的驚喜,相信這又將是一個風景如畫的公園。生活在美麗的中國的人們,都會有一個個美麗的中國夢。而我的夢想是當一名優秀的醫生。在我的心理,醫生是一個純潔、高尚的職業,醫生救人小到門診,大到手術,他們的一舉一動都會危及生命。而醫生總是用他們高尚的醫德和高超的技術挽救一條條生命,給更多的家庭送去平安和幸福!而我就希望成爲這樣的醫者,用一顆熱忱的心,一雙靈巧的手救助、醫治需要幫助的人們,讓所有的病人都成爲一個健康的人,讓所有的病魔都在這個世界上消失。就猶如仙人之手,玉手輕彈,普降甘露,驅逐病痛,幸福人間!讓所有的中華兒女都健康快樂地生活在這片土地上。我正在爲這個夢想努力着,正在放飛着我的夢想。而當前我就需要腳踏實地用實際行動來實現這個夢想。努力學習,積極鍛鍊,就是這樣做的。我相信夢想和汗水是連在一起的,只有不斷努力,堅持不懈才能成功。用夢想點亮成功,開啓我最純真的童年之路。

我會在最率真的童年累積一顆愛國之心,用最純真的笑臉迎接每一天x,用最努力的行動去打造我的夢想,我的中國夢!!!

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心得體會 14

地球孕育了人類,是人類的母親,她供應了人類生存、生產和發展的最基本的前提條件——良好的生態環境。然而人類在不斷的發展中卻漸漸遺忘了地球的恩惠,肆無忌憚的破壞生態環境,作爲地球的一員,人類的一員,湖南的一員,我們可曾想過從前的地球草木蔥鬱、鳥語花香的樣子呢?

弘揚生態文明,共建綠色家園,就要認清恣意破壞環境的危害,地球雖有“水球”之稱,但是可供人類利用的'淡水僅佔總量的2.47%。

就在前幾天,我們全家去郊遊;當我們路過長沙的一家化工廠時,看到了工業廢水正順道往前流,那原來澄澈的河水變得特別髒,一些死魚浮在水面上。再看河兩邊,草都枯萎了,小花也低下了頭。這些情景令我特別難受。弘揚生態文明,共建綠色湖南的班團活動。共建綠色湖南的重要重性爲主。

世界上最美的顏色是什麼,毫無疑問,是綠色。綠色是大自然贈與我們人類的珍貴財寶,綠色是人類文明的搖籃。綠,環保的顏色。有了綠色,便有了清爽的空氣;有了綠色,便有了沁鼻的花香;有了綠色,便有了健康的生命、有了希望。同學們,我們是二十一世紀的新主子,國家的將來要靠我們建設,環境也要靠我們愛護,我們要勇於擔當起愛護環境的責任,共同維護地球母親的平安,共同創建和諧美妙的綠色校內。

而且綠色,又不僅僅是物質、顏色上的,共是精神上的。明東林黨領袖顧憲成所撰《明聯談趣》中談到一句“風聲雨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事事關切。”這說明新時代主子的我們不能滿意於物質的須要,更要是精神的追求,做到物質與精神與精神有機的結合起來,讓我們綠色校內更美妙。讓我們撿起一張紙,節約一滴水,珍惜一朵花,愛惜一棵草……用實際行動來履行我們的承諾,弘揚生態文明,共建綠色家園。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