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心得體會

《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爲導向課堂教學》心得體會(精選16篇)

本文已影響 1.8W人 

有了一些收穫以後,寫心得體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那麼問題來了,應該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爲導向課堂教學》心得體會,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爲導向課堂教學》心得體會(精選16篇)

《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爲導向課堂教學》心得體會 篇1

7月2日上午,我校全體老師到金盤實驗學校參加由龍華區教育局教研室舉辦的“20xx年暑期中小學教師全員培訓”。金盤實驗學校的階梯教室裏座無虛席,老師們認真聆聽廣東省深圳市福田區教育科學研究院教研員張玉彬老師的講座《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爲導向的課堂教學》。張老師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列舉了國內外教師的教育方式及生活中許多事例,深入淺出地進行講授,我邊聽邊做筆記,受益匪淺。講座中一些精闢的語言,引起大家的共鳴。例如:我們改變不了教育,但可以改變對教育的理解。我們改變不了別人,但可以改變自己的課堂。教學不是教師在表演,而是學生在交流與合作。教學不再過於注重知識的傳遞,而注重指導學生學會學習等。

聽了張老師的精彩講座,靜下心來反思自己多年來的教學,我認爲要做一名好教師,不僅應掌握一定的專業知識,懂得教育的規律,具有教學和教育的各種能力,而且必須有較高的職業道德修養。教育應當是個人一生中連續不斷的學習過程,終身學習將成爲一種不可阻擋的趨勢。而作爲爲社會、爲國家培養合格人才的教師,更應要求以終身教育爲目標,將終身學習貫穿於一生。我想,今後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努力:

一、爲學生的全面發展着想

受應試教育作崇,某些學校部分教師仍然把分數的高低作爲衡量教學質量的標準。於是,很多人陷入圍繞“分數”而教的怪圈,忽視了人的本性發展。通過學習,我更加堅信了自己強調學生全面發展,學有所長的做法是對的。我的教育準則是:我培養的學生將來是對社會有用的人,我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平時,我千方百計地尋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一旦發現便給予表揚,並引導他們努力發揚。我清楚的知道智力、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同時還注重教學中德育、智育、體育等“五育”滲透交織。我從不佔用音、體、美等課程,也不把剝奪學生上這些課的權利作爲懲罰教育的手段,只有學生在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全面進步了,教師纔有成功後的喜悅。時下少年兒童的心理問題尤顯突出,在健康人格中,自信心是必不可少的。通過學習,我會更加關心學生的心理健康。

當聽到有學生說“我不行”、“我不敢”的話語時,我總是鼓勵他們:“去試試”、“你挺不錯的”。在全體學生面前,我從不揭個別學生的短,讓學生覺得老師尊重他,沒有失去自尊心,慢慢地對自己也開始有了一點信心,這時候,我再給他們更多的機會展現自己,以證實自己的能力。特別是得到老師、同學的無私關懷後,他們肯定了自己在集體中的作用,從而樹立了很強的自信心。

二、對學生信任和寬容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應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在探索之中享受成功。在以後的教學中應給予學生更多的寬容,相信學生的能力並想方設法鍛鍊提高學生的能力。我經常對學生說:想一想,你應該怎麼做,而不是你必須這樣做。在人品上給學生以充分的信任,哪怕是學生有過失的時候,同樣相信學生有改正過失重新開始的能力。我不僅關注學生的現在,更關注學生的將來,利用現在爲學生將來的發展打基礎,讓學生做未來發展的設計師。

三、學生纔是學習和發展的真正主人

原來我們搞的“填鴨式”教學,得到的結果是學生被動“換聽”,課堂氣氛沉悶,壓抑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收到的效果可想而知。通過學習,我着重在優化課堂教學結構上下功夫,改革課堂教學設計,根據兒童的心理、年齡、生理特點,設計兒童樂於接受的趣教,在課堂中做到少講精練,着力體現訓練過程,提問問在重點上,問在難點上,問在語言文字上。教師“少講”、“少問”便節約出時間進行多種形式的練習,把練習有機地結合在講問之中,訓練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在訓練中,面向全體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有說、讀、問、寫的機會,引導學生“樂學”、“學會”,讓學生在生動活潑愉悅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中學會知識,提高能力。

四、經常反思,不斷提高

反思是教師得以成長和不斷進步的必備條件。素質教育和新教育已悄然來到了我們身邊,教育工作既要有實幹精神,又善於開動腦筋,善於在反思中運用新技術、新理念解決教育教學存在問題。反思是教師成長的必經途徑,反思是教師進步的一大階梯。我們要在反思中揚長避短,在新形勢下以自己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爲目標。當然,反思不僅僅是停留在腦海中,更重要的是撰寫教育和教學反思。就像今天我們聽了張玉彬老師的課,就與自己的日常行爲進行對比,反思自己的不足。這樣在反思中積累成功的經驗,才能不斷進入教育教學新境地的鑰匙,不斷提高自己對教師道德的認識,規範自身的教師道德行爲。良好的道德品質,在潛移默化中淨化心靈,完善人格、激勵意志,並對學生給信任和寬容,讓學生充分挖掘自己的潛力。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學會反思和積累,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並積極改進。通過自己的努力將良好道德作用於學生的心靈,塑造有創造力的學生,並能在新教育的路上不斷成長。

以上所述,僅是我學習後的一點淺顯體會,我相信每個參加學習培訓的教師都有許多寶貴的經驗。“只有學習,才能不斷進步”。我堅信自己以後會學習學習再學習,以求更快、更大、更高的進步。

《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爲導向課堂教學》心得體會 篇2

去年暑假,參加鄭州市骨幹教師培訓,“核心素養”一詞貫穿整個培訓的過程,讓我對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有了深刻的認識。拜讀了余文森教授的《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一書,讓我對學科教學的核心素養有了深刻的思考。

本書共分爲三個篇章,分別從“核心素養的意義”、“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觀重建”、“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基本策略”三個部分對教師進行了專業理論及實際操作上的指導,是一本非常有使用價值的書籍。

在《學科教學是立德樹人的主要途徑》一文講道:“就沒個學科不僅具有自己的符號表達、知識體系和思維方式,也都有自己內含的價值性和道德意義。這同樣是學科知識的一種內在屬性,是與學科知識相伴隨的內在特徵,是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構成性因素。所以,學科教學最大的道德教育資源就是學科知識本身。”對此,我有深切體會,不管是哪一學科的教師,吃透教材,因材施教,都可以時時踐行“立德樹人”。

從教學實踐的角度,又強調了幾點:一、要充分挖掘學科知識特有的道德教育資源;二、學科教學要進入學生的生活和行爲;三、學科教學要進入學生的道德和心靈世界;四、要結合學科教學有機地進行價值引導。於此,作爲一名德育工作者,我受到很大啓發:每門學科都蘊藏着豐富的道德教育資源,教師要對學科教學內容中具有道德教育價值的素材進行發掘,把德育滲透融合在課程教與學的活動中。課堂教學要轉化爲學生課外的成長行爲,延伸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並逐步變成他們的成長自覺。真正的自由教育意味着對學生的整個生活發生重大的影響,他所學的東西將會影響他的行爲、興趣與選擇;意味着他過去的一切都收到審視和重新估價。心靈是人之根本,更是教育教學之根本。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技巧的特點就在於使教育的整個過程成爲教師過問人的精神生活的整個過程。”

唯有進入學生情感、生命、靈魂深處的教學,才能內化爲學生高尚的道德生活和豐富的人生體驗,這樣,學科知識增長的過程也就成爲人格健全與發展的過程。把隨着學科知識的獲得,學生將變得越來越有愛心,越來越有同情心,越來越有責任感,越來越有教養。

德國教育哲學家雅思貝爾斯說:“教育是人的靈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識和認識的堆集。在學習中,只有被靈魂接受的東西纔會成爲精神的瑰寶,二其它含混晦澀的東西則根本不能進入靈魂中而被理解。”

教育是及其嚴肅的偉大事業,通過培養,不斷地將新的一代帶入人類優秀文化精神之中,讓他們在完整的精神中生活、工作和交往。對終極價值和絕對真理的虔誠是一切教育的本質,缺少對絕對的熱情,人就不能生存,或者說人就不像人,一切就變得沒有意義。

聚焦課堂變革,深度挖掘教材,致力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是新時期每一位教育教學工作者的重要工作。

《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爲導向課堂教學》心得體會 篇3

核心素養是現在教育最熱門的話題,近期閱讀了余文森教授的《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這本書。讓我對素養教育又多了更深的認識。

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的提出,明確了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有力地迴應了新時代的呼喚,也爲深化課程改革和教學改革提供了方向。學生髮展核心素養,主要是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全書共分爲三篇內容,分別論述了核心素養的意義、核心素養導向教學觀怎樣建立,以及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基本策略。

核心素養究竟如何落地?課堂教學怎樣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本書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角度入手,從一線教師最爲關注的內容出發,系統迴應了這些問題,並重點對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進行了深入闡述,並提出核心素養導向的六大教學基本策略:整體化策略、情境化策略、深度化策略、活動化策略、自主化策略、意義化策略。

因爲基於核心素養的課堂追求有效,而有效教學是爲了學而教的,是爲了學生學會學習的,真正做到“教是爲了不教”。爲了發展學生爲適應社會變化終身學習而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對學生髮展核心素養的基本訴求,也是引導學生學會學習的關鍵。

在覈心素養與三維目標關係的論述中,作者提到,核心素養相比三維目標,更加能夠體現以人爲本的教育思想,也就是說,核心素養更關注教育的內在性、人本性和終極性等方面。另外,核心素養是來源於三維目標又高於三維目標的,是學科教育在高度、深度和內涵上的進一步提升。因此,核心素養更多意味着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的又一次根本性轉變。

那麼怎樣在我們教學工作中體現出核心素養呢?

通過學習,知道在教學培過程中,注重文化對學生的薰陶,還得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以及道德修養、審美情趣的得到提升。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得到培養。可從以下方面在在教學工作中體現出來:

第一、結合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第二、在課堂內充分體現出“情感課堂”。一個沒有激情的教師,是不可能調動學生的情感,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學習。

第三、傳授方法,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給學生一個交流,開放式的課堂。課堂以學生爲主題,那就儘量給學生求知、創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平臺。讓學生真正實現“學會學習”這個目標,需要讓學生儘快轉變學習方式,可以通過自主學習、探究學習與合作學習三種方式,指導學生自己先獨立思考,並在小組合作中解決問題,牢固掌握知識。學生在自主探究式學習中,可以實現能力的發展,增強情感體驗,培養學生髮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四、注重積累,海量閱讀經典書籍。通過大量、廣泛的閱讀,積累優美、新鮮的語言材料,並培養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中華傳統經典作爲我國文學寶庫的瑰寶,不僅內容源遠流長,同時也有精闢的語言和深邃的思想,每篇文章都如同一面鏡子,能夠將社會生活反映出來,映照着學生的心靈,並啓迪學生的心智。

總之,課堂教學變革是核心素養落地的切入點,突破點和成長點,只有聚焦課堂,才能真正讓核心素養落地,促進學生智慧地成長。關於核心素養教學觀的重建,我還有許多需要學習的地方,這本書我還需要細細品閱,豐富自己的理論知識,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

《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爲導向課堂教學》心得體會 篇4

在假期的第一天,選定了余文森老師的《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作爲寒假閱讀的開端,余文森老師是教育學博士,也是教育部福建師範大學基礎教育課程研究中心主任,深耕課程改課領域,著有《有效教學十講》等多部專著。

核心素養是近幾年的非常熱門的教育詞彙,一線的教育工作者們幾乎耳熟能詳,多少能講出一些關於核心素養的內容來,但也僅僅只是些碎片化的認知和理解。余文森老師的這本書則詳盡地闡述了核心素養的概念、基本原理和形成機制,以及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觀、六大教學基本策略,從“是什麼”、“爲什麼”、“怎麼做”,多方位、深層次地剖析核心素養,一定程度上幫助了我構建起對“核心素養”的認知框架,受益匪淺。

筆者剛入職教師時,就時常在一些美術類講座上聽到“美術課堂要以培養學生的美術核心素養爲目標展開教學”,後來通過查詢資料得知,美術的核心素養主要爲圖像識讀、美術表現、審美判斷、創意實踐、文化理解。當時初爲人師的我,知所云,卻不知其所以雲。美術課上,紀律管理就已經是一件讓我頭疼的事情,更不要說圍繞核心素養的培養開展教學活動了。現今,不知不覺工作6年多,已經不再擔心曾經擔心的課堂紀律的問題,但每次看到高段的孩子對美術課的喜愛僅僅是因爲美術課沒有做不完的練習、不像主科那樣有壓力時,我還是有點遺憾,在我心裏,我希望他們愛上美術課,是因爲美術本身的魅力。從這個側面也反映出,我這個美術老師沒有將富有美感的、極具吸引力的美術帶給他們。因此,閱讀《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正適時,讓我重新反思美術課堂。

觀念是行動的指南,任何改革都是從觀念開始的,以核心素養爲導向的教學改革也不例外。當我們真正理解了核心素養是什麼,爲什麼要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那離指向核心素養的課堂就成功七八成了。余文森老師說,素養是一個人的“精神長相”,是一個人的“人格”,是一個人的“行爲習慣”,是一個人的“思維方式”,一經習得,便與個體生活、生命不可剝離,具有較高的穩定性,有可能伴隨一生。愛因斯坦說:“當知識遺忘的時候,留下來的就是素養。”而核心素養,則是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指個體在面對複雜的、不確定的現實生活情景時,能夠綜合運用特定的學習方式所孕育出來的(跨)學科觀念、思維模式和探究技能,結構化的(跨)學科知識和技能,以及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內的動力系統,進行分析情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交流結果的綜合性品質。不同的學科,培養不同的學科核心素養。學科核心素養是核心素養在特定學科或學習領域的具體化,是學生學習一門學科或學習領域之後所形成的、具有學科特點的成就,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

核心素養和學科核心素養兩者是上位與下位,整體與部分,抽象與具體的關係,是目的、方向與手段、途徑的關係,是相互包含、融合和有機轉化、相互促進的關心,不是簡單機械的總和。學生的核心素養的培育也不是單靠學科教育就能完成的,還要依託很多非學科的教育和活動來共同完成,例如德育活動。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科特性和教育內涵的有機融合。從三維目標到核心素養,是學科教育在高度、深度和內涵上的提升,是學科教育對人的真正的迴歸。學科核心素養形成,要以學科知識爲載體、以學科活動爲路徑、以學科教師爲條件、以學科考評爲保障。

本書的第二篇章闡述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觀重建,首先要確定人是教學的對象和目的,人是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點,學科教學要體現和重視學科知識的特點、遵循學科發展的規律,但是,一定要以人的發展爲本,服從和服務於人的個性自由和全面健康發展。語文教師不是教語文,而是用語文教人,數學教師也不是教數學,而是用數學教人,美術教師不是教美術,而是用美術教人。對教師而言,至關重要的是學會尊重和寬容。每個學生的潛能和素質不一樣,個性和興趣不一樣,知識和能力的基礎不一樣,追求和理想也不一樣,教師在鼓勵或要求每個學生都學好學科內容的同時,一定要尊重和寬容那些學得慢的,甚至根本學不好的、沒有興趣學的學生。教育是培養人的活動,知識、技能的傳授固然重要,但教育本質的內在性是養成學生強烈的價值感,讓他們成爲有意義、有價值的人;要讓學生對未來充滿希望,要讓學生變成快樂人,具備尋找快樂的能力,成爲富有生活情趣的快樂人。其次,教師應樹立基於核心素養的課程觀,真正落實以學定教,實現少教多學、教是爲了不教、教學相長、先學後教,“先學”立足解決學生現有發展區問題,“後教”旨在解決學生最近發展區問題,讓學生帶着教材走向教師。以數學學科爲例,基於數學本質的課程觀絕不只是要求學生掌握系統的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形成數學思想和數學思維,達到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的學習目的。

第三篇章闡述了核心素養導向的六大基本策略:整體化策略、情景化策略、深度化策略、活動化策略、自主化策略、意義化策略。在這些具體而生動的策略中,我們看到了許多熟悉的做法:搭建結構圖、繪製思維導圖、進行項目學習、情景化教學、問題導向教學、對分課堂等,每一種嘗試或應用都是課程改革在一線教學中的有力推動,引領風向標的同時,也總結了寶貴的經驗,值得我借鑑。學生的學習與發展是一個漸進生長和動態生成的過程,教學過程也應該是一個包含多種層次的活動系統,運用多種教學策略,讓枯燥乏味的知識產生豐富的附着點和切實的生長點,讓學生在理論知識與應用實踐的交互碰撞中真正理解知識、提升能力、養成核心素養。

假期的第一本書,是偏理論類的,平時這類書看得少,“缺什麼,補什麼”,因此特地將它作爲寒假讀書會的首本書目,希望在質樸的教育理念的引領下,放平心態,始終保持初心,始終保持對課堂的敬畏,“任重而道遠,吾將上下而求索”。

《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爲導向課堂教學》心得體會 篇5

近半年來我讀了林崇德教授的《21世紀學生髮展核心素養研究》一書後,發現該研究提出了各學段學生髮展核心素養體系,明確了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突出強調個人修養、社會關愛、家國情懷,更加註重自主發展、合作參與、創新實踐。核心素養也是知識、技能和態度等的綜合表現。它是知識、能力、態度或價值觀等方面的融合,既包括問題解決、探究能力、批判性思維等“認知性素養”,又包括自我管理、組織能力、人際交往等“非認知性素養”。

No.1 “核心素養”的概念

作者給出的“核心素養概念的定義”是:“核心素養是學生在接受相應學段的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終生髮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它是關於學生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多方面要求的結合體;它指向過程,關注學生在其培養過程中的體悟,而非結果導向;同時,核心素養兼具穩定性與開放性、發展性,是一個伴隨終身可持續發展、與時俱進動態優化過程,是個體能夠適應未來社會、促進終身學習、實現全面發展的基本保障。核心素養不僅能夠促進個體發展,同時也有助於形成良好的社會。”(p29-30)在這個基礎上,作者從“目標”(培養什麼人)、“性質”(共同的最基本素養)、“內容”(知識技能態度等等的綜合表現)、“功能”(超越升學與就業)、“培養”(先天遺傳基礎上的後天環境影響)、“評估”(定性與定量、顯性與隱性的結合)、“架構”(涵蓋文化學習、自我發展、社會參與三大領域)、“發展”(終生髮展與階段目標的結合)、“作用發揮”(整合各個方面)等九個方面對“核心素養”的定義作了解釋。作者又從宏觀(國家教育目標和方針政策)、微觀(指導課程建設和教學考試等)。從作者引述的國際組織的有關文件看,一般把這個“核心素養”分爲“能互動的使用工具”“能在異質社羣中進行互動”“能自律自主地行動”三個方面。

No.2 “素質”與“素養”的區別

作者在“序”有一段文字作了闡述,要點是:“素質”的主體是“教育”,主要是指“身心特徵和基本品質結構”;而“素養”的主體則是“人”或“學生”,主要是指“教育過程中形成的知識、能力、態度等方面的綜合表現”。由此,是否可以這樣考慮:提出“素養”,主要是要回答“培養出來的人究竟是什麼樣”,而“素質”則側重於“學校提供什麼來塑造人”,兩者的立足點、出發點不一樣。這裏蘊含的深層意思,可以用“哥白尼式的革命”來描繪。受教育後的“人”的表現,成爲關鍵所在。應該關注的是:“受教育後學生能表現什麼”,而不再是“我能給他們什麼”,這裏面的細微但深刻的差別,需要引起關注。

No.3 “核心素養”的演變

作者介紹了比較典型的“德性論”(代表傳統的理論)、“能力論”(以四個學會爲核心的工業時代的認識)、“素養論”(上個世紀90年代後,世界各國關注和研究,代表後工業時代的認識),結論是:核心素養“受到當代世界的普遍重視”、“對它的界定總體上一致但也略有差異,體現了民族特色”、“這是一個多維度的概念”、“在實際生活中可以發揮多方面的作用”、“其形成是個人與社會協同作用下的漸進過程”、“是全體社會成員共有的素養”、“核心素養的架構應兼顧個體與符號(工具)使用、自我發展,基於社會之間的關係”。

No.4國際視角下的“核心素養”

整個第二章共有78頁,分別介紹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經合組織、歐盟三個國際組織,美國、法國、英國、日本四個國家,對“核心素養”的研究。基本框架都是:背景或緣起、基本框架、啓示。從提供的有關標準來看,各有千秋。最後一節,作者從內容、具體指標、命名方式、內涵界定方式等作比較,可供參考。

No.5從傳統文化中發掘“核心素養”

作者將“傳統文化”的核心素養用“修身成德”概括,包括“仁民愛物”“孝親愛國”“重義輕利”“誠信自律”“禮敬謙和”五個方面概括。爲了比較,作者用從“倫理道德”“求學治學方法”“生活禮儀與日常行爲習慣”“人文歷史知識”“文字表達能力”“自然科學技術”“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等方面,按朝代的重視程度作了分析。整體來講,按照第一章“演變”的討論,不管怎麼美化,中國傳統文化,在“核心素養演化”的視角,屬於“美德論”,是“美德論”的最高表現。

No.6從現實需求中歸納“核心素養”

這一部分最有參考意義的是它的研究方法——自上而下、自下而上、整合型——這三種方法的綜合運用所獲得的“現實需求”對“核心素養”的影響。儘管新意不多,但是所使用的方法很有參考意義。

No.7從現行課程標準中反思“核心素養”

作者運用大數據對“課程標準”的利弊得失進行分析,篇幅達55頁,在本書中僅次於“國際視野下的核心素養”。不過,這一章真正有意義的,不是它提出了什麼新的觀點,有什麼新的補充。而是一份對“課程標準”的利弊得失,以及由此對我們現在的課程和教學存在問題的進行深入剖析找出路,是很有參考意義的。

No.8對“核心素養”推進的實踐探索

作者談了幾個問題:從質量評估入手推進核心素養;從核心素養着手進行教學改革。前一章已經詳談,這裏提到的“直接指導型”“互補融通型”值得一提;從核心素養出發進行教師專業發展,這一部分提到了“教師的核心素養”,比較新穎,應該深入研究。

總之,作者提出的“素養”一詞的含義比“知識”和“技能”更廣。“技能”更多地從能力角度講,我們所提“素養”不僅僅包括能力,更多考慮人的綜合素養,特別是品德上的要求,這也符合我們的國情。用核心素養來梳理培養目標,可以矯正過去“重知識、輕能力、忽略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偏失”。

學生的核心素養的獲得是後天的、可教可學的,具有發展連續性,也存在發展階段的敏感性。核心素養的形成具有關鍵期的特點,錯過了關鍵期就很難彌補。核心素養是最基礎、最具生長性的關鍵素養,就像房屋的地基,它決定房屋的高度。

《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爲導向課堂教學》心得體會 篇6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有人說:“一本好書,也是一所學校,有先進的教育理念,有切實、具體的可以給讀者以啓迪的教育案例,有高水平的服務……”而《21世紀學生髮展核心素養研究》恰恰如此,它的內容實在,在推動教學改革、傳遞教學信息方面都有獨到之處。該書主要從基礎理論研究、國際比較研究、傳統文化研究、實證調查研究、現行課標研究、教育實踐探索等角度系統化地展開對核心素養的探索與分析,對於全方位理解和把握中國學生核心素養的內涵具有重要參考價值。讀完這本書,讓我茅塞頓開,收穫頗多。

首先,讓我明白“教育要立什麼德、樹什麼人”或者說“教育要培養什麼樣的人”。核心素養是學生在接受相應學段的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所有學生應具有的最關鍵、最必要的共同素養,是知識、能力和態度等的綜合表現,是一個全面發展的人,應具備自主發展意識、社會參與能力及文化修養,學會學習、自我管控、解決問題、創新發展屬於個人自主發展應具備的能力。是每一名學生獲得成功生活,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養,是對教育方針中所確定的教育培養目標的具體化和細化,與我們以前所倡導的素質教育有着內在的一致性,是對素質教育在新時期的深化。

站在物理教師角度,深深地感受到物理學科教育對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性。物理學是最早建立起來的一門自然科學,它是以縝密的實驗爲基礎,以數學爲手段的理論思維的嚴格科學。正因爲物理學的這種特點,它在各門自然科學課程中,在培養學生科學素養方面肩負着無可替代的作用。核心素養在高中每門課標中的分佈中,物理學科位於首位,其中物理學科對信息技術素養、問題解決能力素養、主動探究素養、科學素養、實踐素養的培養都是位列第一,遙遙領先於其它學科;在各學科課標中關於“核心素養”出現位置的彙總中,高中物理學科在課標內容上實現核心素養也遙遙領先其它學科。因此看出,做好物理學科教育對學生髮展核心素養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一名合格的物理老師要清晰瞭解教材呈現的知識結構。至少要對所有的基礎物理知識以及每一年級學生要達到怎樣的水平有清晰的瞭解。只有這樣,自己對於教材才能系統的把握。才能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看待自己的教學。才能換位思考,設身處地地用學生的眼光看待教材,使自己的教學真正切合學生的實際需要,促進學生的發展。

作爲高中物理教師,更加有責任,有義務,努力地做好物理教學,研究物理課堂教學,爲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我認爲需要轉變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當前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存在的突出問題是,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相對單一,不利於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以及探究能力的提升,不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影響學生的全面發展、個性發展、主動發展與可持續發展。因此,培養中學生科學素養的基本策略就是要重視對學生的終身學習願望、科學探究能力、創新意識以及科學精神的培養。

一、教師採用探究式教學模式,使學生積極探究情感,全面提高整體素質。

物理探究式教學是利用探究的形式進行科學內容的教學,從而使學生更好地理解科學過程的探究特徵。傳統教學主要是把對學生的“雙基”教育看做是教學工作的頭等大事,從而忽視了對學生科學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忽視了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科學探究能力,沒有能夠全面地培養。

二、注重科學思想的教學,培養學生的科學品質和科學精神,增強學生的科學觀。

科學是人類認識世界的`手段之一。中學生頭腦中應當建立真實的科學研究圖景,而不是“科學是完全客觀的、科學探究的答案是唯一確定的”這樣的印象。真實的社會和生活充滿着複雜性和多樣性,就像真實的科學,沒有預先知道的確定答案。如果學校教育沒有教給學生這一課,不僅學生在未來難以勝任科學研究,而且在學生從學校進入到社會的莊邊過程中也會非常困難。

三、我們要尊重學生,關心學生的人生和命運。

尊重學生則是基本的教育價值觀和職業要求。尊重學生不僅是不打罵生,還要以禮貌的、有修養的方式對待學生。每個班的學生成績都有好壞之分,我們不能因爲某個學生學習不好就挖苦他、諷刺他,說不定他學習不好其他方面好。我們要尊重每一位學生,這是作爲老師的基本素養。當前中國的學生面臨巨大的升學壓力,獲得一個好的分數,考出一個好成績對學生很重要。不可否認,對大多數學生來說,上大學還是最好的出路。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要考慮學生的感受,考慮他們付出了多少,是不是付出了太多的代價,分數和升學不應該是教育教學的唯一目標。

四、我們要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保護學生的獨特性。

世界上沒有一樣的人,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特點,我國當前大學畢業生面臨着很大的就業壓力,這是爲什麼呢?因爲他們太相似了。天生我材必有用。很多情況下學生沒有特長是我們沒有給他們機會。如果學生只是坐在教室理想木頭一樣聽課、做作業,他們怎麼會展現出自己與衆不同的才華,我們應該給他們機會去展示自己。應該診視和保護他們的個體差異和獨特性,給予他們更多的支持和鼓勵,不要讓我們的學生像生產線上的產品,一模一樣。

當然,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不僅僅侷限於學校範圍內,一些關鍵性素養(如行爲規範、態度、價值觀等)的養成也離不開家庭環境和社會環境的支持,因此,有必要通過整合全部社會力量來共同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落實和推行。無論是作爲一個教師,還是一個家長,一個社會人,我將持續努力,爲了孩子,爲了我們的未來盡一份微薄之力。

《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爲導向課堂教學》心得體會 篇7

在讀這本書之前,我對於這個題目就產生了深深的疑惑。這本書名字叫做核心素養下的中國表達,什麼是核心素養?什麼是中國表達?本書對於我們教育孩子有什麼深遠的影響……帶着對於這本書的疑問和思考,進入了閱讀與學習,在閱讀時也一直牢記自己是一名教師,將自己從書中所學用於今後的教育事業中。下面我將從幾個方面談一談我的收穫和體會。

一、智慧方式培養核心素養,核心素養促智慧之光

“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儒家文化中,“知”與“仁”是評判人格完善的兩個重要的維度。這就提示我們應該從智慧的角度來闡釋核心素養。智慧指的是在複雜的情景中,或在面對突發情景中,表現爲從容、沉着、機智的態度和品格,以及面對問題的綜合能力。這與核心素養的特徵是吻合的。用智慧來解讀核心素養必定會使核心素養的表達有中國的風格。但是我們在用智慧的方式進行思考時要始終牢記:智慧的靈魂是道德。歷史與現在都告訴我們高智商只有與道德同行,才能培養出一名真正的智者。讀到此處,我腦海中浮現出很多有才無德危害社會的案例。2006至2007年期間,一款名爲“熊貓燒香”的病毒讓中國的大半電腦陷入癱瘓。而這個病毒的研發者僅是一名24歲的青年人李俊,後因此獲罪入獄改造4年進入了金山裏靠着自己的才華做到了高管的位置,本來人生已算圓滿。卻又因開設賭場再次入獄。不得不說這是一位計算結天才,因沒有受到良好的教育,多次危害社會。從古至今,這樣的實例屢見不鮮,我認爲作爲一名教師,尤其是小學教師更應該肩負起學生道德培養的重任。我們常說要將學生培養成國家的棟樑之才,何爲棟樑之才這本書給了非常好的詮釋,那就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核心素養背景下培養學生。教師是智慧的引路人,這就告訴我們在覈心素養的背景下,爲學生打開一扇又一扇窗戶,把整個世界當作課程來學習。情境中的學習,學生的視野更廣,學生的格局更大,會生成學生的大智慧,用智慧催生智慧,用智慧的方式培育、發展學生核心素養,讓過程明亮起來、溫暖起來、智慧起來。

二、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

本書提出了在覈心素養的召喚下,我們應該做“活教育”。這是偉大的教育家創立了“活教育”的理論體系和實踐體系。那麼什麼是活教育?可以用一個反向概況來解釋,活教育不是舊教育,而是新教育——舊教育是死的,新教育是活的。活教育不是隨意的教育,而是通過試驗的科學的教育——活的教育有理論的支撐,有科學的設計,還有嚴格的實驗論證。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應該植根於中華文化和教育理論的土壤中,活教育可以激活學生的潛能,發展和培育學生核心素養。活教育有一個力點,既是着力點,又是一個支點。這個力點就是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在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就像我們現在實行的教學改革——對分課堂,這也是在覈心素養下的我們在做活的教育。爲了探究最適合學生的學習方式,我們也一直在行動中教學,在行動中學習提升自我。因此,在覈心素養的指導下,教師是幸福的,因爲它爲我們指明瞭前進的方向。

《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爲導向課堂教學》心得體會 篇8

我國提倡實行核心素養爲導向的教學,不僅是想要改變注重知識傳播的課堂教學,更是想改變我國教育的以“分數”爲中心的現狀。核心素養的提出是讓我們關注學生本身的發展需要、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在未來能更好的適應社會生活,甚至是成爲國家的棟樑之材。

《核心素養怎麼看怎麼辦》這本書,不僅把國家爲什麼實行核心素養爲導向的教育用一些科學理論解釋的明明白白,還爲如何實行核心素養教學提供了許多理論依據,甚至對不同學科核心素養進行了分析,雖然沒有我們藝術類的學科。

書中把核心素養的要素分成核心基礎和核心技術。核心基礎包括核心知識、核心能力及核心素養。在分析什麼是核心知識這節文章內,我對一個關鍵詞印象非常深刻,就是“淨化”,文中講到“要培養核心素養,就要淨化知識”,知識是重要的,但是我們現在的教材學生要學的內容實在是太多了,特別是高中生有十幾門課,有些知識點也不是必考項目,因爲可能會在選擇題裏出現導致學生不得不去學習理解,所以說要實行學科核心素養,教材也應該要作出極大改變,下學期我們將使用新教材,不知道新的美術教材如何,但是我也明白凡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時間的經驗後不斷改進。

書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提到了關於教師的核心素養,確實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想要發展學生核心素養,教師卻沒有這方面的能力,哪核心素養就只能淪爲空談。教師的核心素養包括:執着的教育情懷、過硬的專業素養、良好的學習素養及不息的發展素養。要如何提升教師的核心素養能力,書中給了四條建議:培養自己積極的信念、不斷前行提升自己、用於溝通不斷反思、樂於挑戰絕不姑息。

總的來說這本書很實用,發展學生核心素養剛開始推行時,對於我來說就好像只是改變了一些教育的側重點,讀了這本書以後才知道,核心素養的推行是對老的教育體制的一次深入改革,不僅是學生要改變,教師更要改變。我將在未來不斷學習提升自己的教師素養能力,將所學知識投入到教育教學的實踐中去,努力成爲一名符合社會需求的人民教師。

《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爲導向課堂教學》心得體會 篇9

“核心素養”一詞在我步入了基礎教育工作後便頻頻出現在耳邊。那麼究竟什麼才核心素養,作爲一名數學老師又該如何去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是我作爲一名新老師需要去積極學習與體會尋味的。有幸在學校的引領下讀了這本《核心素養的中國表達》,讓我在加深對核心素養理解的同時,更加了解具有中國風格的學生髮展方向。

一、品格與能力相互支撐發展

首先,我國核心素養是指學生應該具備,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意味着品格與能力同時成爲核心素養的內涵。在人的發展中,能力固然重要,但人的發展不僅需要能力還需要品格,品格與能力需要相互支撐發展,即有個人發展取向又有社會發展取向,來增強社會責任感等。“立德樹人”,其實德才是最高層次的智慧啊。正所謂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這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傳統,中國學生髮展的核心素養應根植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土壤之中。

二、勤于思考、敢於表達

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要求學科內容的選擇、目標的設立以

及所展開的教學過程,一定要以核心素養爲目標爲依據,有目的、有計劃地落實核心素養,要從學科特質出發。在數學的學科中,以學生爲主體,當注重學生的數感、符號意識、空間觀念、幾何直觀、數據分析觀念、運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在教學中,陶行知先生強調了解放兒童,因爲解放他們才能讓他們發展。這也和我校正在實施的“對分課堂”的教育模式十分契合:把課堂還給學生,給予他們更多的思考空間,並且通過亮考幫的形式,鼓勵他們在思考的同時,敢於表達,敢於質疑,敢於繼續探索。使學生成爲一個有獨立思想、有解決問題能力的人。

三、中國根、民族魂、世界眼

素養,也許比較抽象,但它並不是虛無縹緲的,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更像是一種習慣是需要長期積澱的。如同我們的數學學科,不僅是教授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在學習之中教會孩子種種思想方法與理性精神,以此可以引用到更多的地方,邁向更廣闊和深遠的地方。

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以科學性、時代性和民族性爲基本原則,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爲核心。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具有中國文化底蘊、時代特點。學習並不僅僅是爲了考試,而是爲了成就更好的自己,有對社會做出貢獻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未來且長,但每個學生的成長過程是不可逆的,作爲教師我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能力,不斷在實踐中思考與總結,關注落實學生的核心素養的培養,讓中國大地上遍佈核心素養的果實。讓我們每個教育工作者和孩子們一樣,能夠不忘初心,不甘平庸。

《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爲導向課堂教學》心得體會 篇10

《核心素養怎麼看怎麼辦》讀書心得 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爲核心,分爲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綜合表現爲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六大素養,具體細化爲國家認同等十八個基本要點。其發展是一個持續終身的過程,可教可學,最初在家庭和學校中培養,隨後在一生中不斷完善。 核心素養是學生在接受相應學段的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所有學生應具有的最關鍵、最必要的共同素養,是知識、能力和“教書育人”是教師的職業特徵。課堂教學要四“本”:學生爲本、能力爲本、道德爲本、評價爲本。

“素養爲重”下的課程與教學,教師必須轉變觀念和角色,迴歸職業素養,人性和道德將成爲課堂自覺。人性關懷和道德示範將成爲課程建設和教學實踐的前提和基礎。

人的“核心素養”下的課程統整,每個學科的教學首先考慮的不再是本學科知識,而是學生作爲“人”的發展的核心素養。每個學科都有作業,對於“核心素養”來講,作業裏的責任、抗挫、時間觀、效率觀,比作業本身更重要,而這些“素養”,可以統整所有的學科;課堂、集會中的自控和自律,討論、合作中的秩序和包容,可以統整所有的學科;學校運動會上的拼搏、包容、團結、意志,也可以統整所有學科。關鍵是教師的職業素養要回歸,回到“育人教書”,先“育人”再“教書”。

因此提升教師專業能力重要,支撐教師專業能力的非專業素養——即人性與道德、熱情與堅持——更重要。

《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爲導向課堂教學》心得體會 篇11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告訴我們:“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提倡啓發式、討論式教學”。要求學生“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並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在新課程理念下,進行“討論式”教學,恰好體現了“新課標”的要求。討論式教學是以啓發式教學思想爲基礎的,是以“合作學習”、“合作探索”、“研究式教學”爲具體形式。回顧人類教育史,啓發式、討論式教學古已有之,我國古代傑出的教育家孔子首先提倡啓發式教學,主張“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的學思結合策略;“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的時習溫故策略;“不憤不啓,不悱不發”的啓發思維策略等。然而在課堂教學中如何才能使“討論”效果達到最佳狀態呢?筆者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深有體會,認爲應注意三個環節。

一、精心準備,課前準備環節是“討論”的前提

討論式教學課堂模式是以問題爲主線的。在這一課堂教學模式中,主要涉及教師、學生和問題系統三大要素。

1、就教師而言,主要是選擇與設計問題,選擇什麼樣的問題,在什麼時候,以什麼方式呈現出來,這既是進行教學設計和教學任務分析時必須考慮的重要任務,又是教師教學思維設計必須重視的。所以教師在上課前必須“吃透”教材,該討論的、可以用來討論的問題就拿出來討論,不該討論的問題不討論,做到“寧缺毋濫”。例如,《草船借箭》課文中,討論哪些地方反映諸葛亮的神機妙算?這種問題在文中起到統領全文的作用,而且學生只要經過獨立學習,就能不同程度的把握一些信息,小組討論往往都可以達到預期的目標。而《懷念母親》這類思想性、情感性豐富的課文,則應少安排甚至不安排討論。

2、就學生而言,在討論式課堂教學模式中,其學習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的尊重和實現。教師把求知的主動權交還到學生手中,讓他們充分融入到集體學習中,發揮他們的集體智慧,激發他們的思維能力,從而促進個體發展。這時教師就要要求每位學生做到課前有預習課文,初步感知課文的信息。爲以後的討論做鋪墊,也爲教師順利推進課堂教學作準備。

3、就問題而言,它是教師和學生共同認知的對象,他們是教學的具體材料和內容。偉大的科學家愛恩斯坦說得好:“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而提出問題,從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去看問題,都需要有創造的想象力。”因此,教師不但要提出問題,還要鼓勵學生打破舊的思維定勢,勇於創新。教師在設計問題時應注意以下幾個特點:第一,其難度要略高於全班平均水平,這樣討論纔有意義;第二,教材的重點、難點內容往往是值得討論的,任何一節課起碼有重點內容,重點、難點問題討論清楚了,其他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第三,問題的難點關鍵處就是討論點,解決一個問題往往有些突破口,這些突破口就是解決問題的關鍵;第四,易錯易混處也是最好的討論點,我們都有過這樣的體會:有些知識儘管反覆強調,但是學生在理解或運用時仍然免不了會出錯,對於這些知識,如果組織討論,加深學生的印象,則可減少或避免出錯。

二、精巧佈置,氛圍創設環節是“討論”的重點

心理學家羅傑斯提出:“有利於創造活動的一般條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因此,在討論式的課堂中,教師要特別注意:

1、變教導者爲服務者,真摯、坦率地與學生平等相處,用愛心爲學生創造一種心靈放鬆、敢於質疑的氛圍;例如,課文《詹天佑》,教師可先對詹天佑做簡單的介紹,然後抓住課文第一句話“詹天佑是傑出的愛國工程師”創設討論氛圍。師導:“同學們,你們知道課文從哪些方面表現詹天佑的傑出嗎?現在讓我們分成幾個小組一起來讀課文,一起來討論好嗎?”這樣一來,由於學生已經從教師的信息中瞭解了詹天佑,對詹天佑從心裏產生由衷的敬佩,他們很急切的想了解具體情況,那麼就會在這種寬鬆的氛圍中很快進入角色。

2、留足學生敢想、敢說的空間。如果時間倉促,就會有“走過場”之嫌,不如不安排討論。我在教學《詹天佑》一文時,儘量做到精講,然後引導學生:“帝國主義國家是怎麼阻撓和要挾的?請同學們讀課文後說說你們的感受,先小組討論,然後形成小組意見指定一名成員發表感受。”之後。留出時間讓學生思考、討論、彙報他們的見解。由於留給學生有充裕的時間,讓他們充分思考、組織語言,他們幾乎個個情緒激昂,言辭精彩紛呈,表達了對帝國主義國家的狂妄自大而義憤填膺。發表的雖然是小組的討論成果,但卻讓他們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進一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三、精確調控,過程把握環節是“討論”的關鍵

常言道:機不可失,時不再來。討論式教學也不是什麼問題都討論,從學生角度想主要是當學生產生疑慮的心理狀態時或主動提出有探討價值的問題時,要及時討論。

要使討論活動取得實效,教師要進行必要的提示、點撥、設疑答疑等。首先,是調控學生的情緒。在出示討論的問題前需對相關內容作詳細講解,以充分調動學生的求知慾望。

例如,教學《窮人》一課時,利用學生在充分預習的基礎上引導討論:“同學們,這篇課文老師讀了很多遍,除了題目外,文中一個‘窮’字也沒有,你們能找一找哪些地方寫出了主人公家境‘窮’的特點嗎?”這樣一來,學生急於瞭解窮人有多窮,就引起了他們討論的興趣,進而激發了學生的思維。

其次,是調控進程,保證討論活動爲提高課堂效益服務,教師要考慮學生差異,關注小組討論,對最先討論結束的小組,要進行引導,及時補充差異的語言和思維訓練的討論題,一般情況下討論小組有一半以上完成就可以進入下一個環節。

三是發現問題,尋找典型,以便在反饋討論情況時以“典型範例”起到“一石激起千層浪”之作用。

當然,討論式的'課堂教學並非簡單地把問題拋給學生,而是要求教師要有更豐富的知識儲備和更高的駕馭課堂能力。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爲重點的素質教育中,尤其值得研究。它既是一種教學方法,更是一門教學藝術。如何使這門藝術臻於完善,還須不斷探索。

《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爲導向課堂教學》心得體會 篇12

業餘期間,我讀了鄭鈺全教授的《教師怎樣提升課堂教學技能》一書,頗有體會。

教學技能是教師最基本的職業技能,對於教師提高教學質量、完成教學任務、增強教學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對於我們這些年輕教師來說,沒有什麼教學技能,也缺乏教學經驗。該書從各個不同的層面詳細解讀教師的教學技能,並結合新課程下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與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指導教師瞭解並掌握新課程下的新技能,爲新課程下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有效幫助,通過閱讀這本書在課堂教學方面給予了我很多的幫助和指導。

上課,是教學設計的中心環節,是教師通過具體的操作,引導學生達到教學目標的活動。而如何準備才能達到預期的目標,就要考驗教師的素質了,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首先,情趣教學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喚起內在的需求,明確學習目的;激勵主動參與,開發學習潛能‘增強學習信心,促進人格發展;提高學習效率,保證學習質量。學習需要是學習積極性的源泉。導入新課程的技能,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採用各種教學媒體和教學方式,吸引學生注意、喚起學習動機、明確學習方向和建立知識練習的一類教學行爲方式。導入的要素包含:語言、信息、活動。導入的方式多種多樣,而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吸引學生注意喚起學生學習的濃厚興趣。教師呈現教材的技能,是使教師在教學情境中,將課程內容展示在學生面前,組織學生有效的掌握教材內容的一系列教學行爲方式。呈現教材的方式不能死板,可以聯繫生活]實際,設置一些問題,事先準備相關的材料,充實自己的課堂容量。在課堂教學中師生交互是必不可少的。通過信息傳遞、師生相互作用等活動方式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好的課堂教學結尾應當從教材實際和教學目的出發,不但對改課有加深主旨的作用,而且對學生以後的學習也具有發微燭遠的好處。其主要功能是:

1、對教學內容進行梳理、歸納、總結、加深鞏固學生所學知識並使之系統化。

2、促進知識的拓展、延伸和遷移,爲新知識的學習預作準備。

3、激發並維持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主動精神和創造能力。

每一堂課都是一個新的舞臺,教師和學生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每一堂課教師都應精心準備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情景導入,在教學過程中搜集相關的材料。這也需要教師平時注意蒐集,注意留意,教師想要交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必須擁有一桶水。

所以我們不能停止學習的腳步,學習是永無止境。我們只有不斷的學習才能不斷的提升自己。

《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爲導向課堂教學》心得體會 篇13

一、分析現狀:

孩子不 悅讀 的原因。課外閱讀是孩子們求知、啓智、奠定良好素質的重要平臺,但是廣大學生面對課外閱讀不是笑逐顏開,積極歡迎,而是愁眉苦臉,消極應對,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缺乏對課外閱讀意義的認識。閱讀分爲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兩種,但是由於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很多學生和家長對 閱讀 這個概念的理解存在着誤區。他們認爲,閱讀就是指讀好語文書,只要鑽透那薄薄的一本語文書,認真上好那短短的一節語文課,做對那無數的練習題,那就算是高枕無憂了。有着這樣錯誤的認識,他們自然對課外閱讀是不屑一顧,認爲看課外書是不務正業。

2、缺乏閱讀的時間和精力。小學生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而在 考試猛於虎 的今天,孩子們的時間表被安排得滿滿當當的,幾乎沒有一絲兒的閒暇空餘:早上至下午都是坐在課堂裏上課,中午和晚上的休息時間則是在題海中苦苦掙扎,雙休日還有名目繁多的各種培訓班在等着他們。孩子不是超人,海綿裏的水再擠也是有限的。在這樣情況下,試問他們還有多餘的時間和精力來輕鬆地 享受 課外閱讀的樂趣嗎?

3、缺乏讀物選擇的權利和自由。孩子的課外閱讀是關係着孩子文化積累和心靈成長的大問題,但總有一些家長和教師以 影響功課和考試 爲藉口,認爲課外讀物是 閒書 ,有意無意的限制着孩子們閱讀的自由。筆者的鄰居有個上二年級的小男孩,在父母的要求下,幾乎每天早晚都會聽到他琅琅的讀書聲,但是翻來覆去總是語文書上的那幾篇。但是再經典的好文章就如同再美味的佳餚一樣,若是天天都吃,也會膩味的。薄薄的一冊語文書在家長的眼裏就是 聖經 、 寶典 ,聽着那有氣無力的聲音,我不禁心生同情。如果打開他們書包,你會發現裏面充斥着各種教輔用書或是《快速作文》等作文書。面對考試,面對家長所擔心的未來競爭,孩子們沒有自由選擇的閱讀權,極具功利性的 課內閱讀 正敗壞着孩子們的閱讀胃口,消耗着他們的閱讀熱情。

4、缺乏閱讀的檢測與評價。 書海無涯,舟楫安在? 對於小學生的課外閱讀而言,什麼東西最應該被重視和保護起來?那就是興趣!而孩子的興趣又主要依賴於家長和教師的評價。但是目前語文教學的評價中,恰恰就是缺乏對孩子課外閱讀情況的評價機制。一學期終結僅有的一張試卷上,基本上都是語文書上的內容,教輔書上的題型,有多少是檢查和評價課外閱讀的情況的了?單一的測評方式就是對學生一學期語文知識和素養的唯一評定標準和評價依據。這種評價機制忽視了學生的動態發展,嚴重挫傷了學生課外閱讀的積極性。

二、解決問題:

讓孩子真正 悅讀 起來那麼如何才能讓我們的孩子在課外閱讀中真正的 悅讀 起來了?針對問題產生的原因,結合在教學中的實踐經驗和思考,我總結出以下幾點方法:

雙管齊下——消除主客障礙,明確課外閱讀的意義。要想讓孩子明白課外閱讀的意義,從內心裏真正愛上課外閱讀,筆者認爲,需要具備內外兩方面的的條件。所謂內部條件,就是指學生自身在主觀思想上要了解課外閱讀對於自己的語文學習和一生髮展的重要性。教師可先利用時間向學生宣傳和介紹古往今來衆多偉人因愛讀書而最終有所成就的軼事,如陳毅吃 墨水 ,毛澤東鬧市讀書等故事,利用榜樣的力量,激發學生向他們學習的志向;教師還可利用班會課、文體課等時間給學生講各種有趣的故事或者組織好書推介會,讓學生感受到課外知識的奇妙與有趣,從而愛上課外閱讀。所謂外部條件,就是學生所處的客觀環境。只有外部客觀環境對學生起着良性的促進作用,學生的課外閱讀纔會得持續的發展。這裏的外部條件又分成兩種:一種教師自身要提高對於課外閱讀的意義和作用的認識,第二種是指孩子的家庭要充分理解和支持進行課外閱讀。父母要對孩子的課外閱讀持鼓勵、支持的態度。目前絕大多數家長限制甚至於反對孩子進行課外閱讀,他們的理由是:影響功課和考試。他們認爲孩子的年齡還小,自控能力差,而在升學和就業壓力都如此之大的今天,作爲家長有責任監督他們在最重要的階段做最重要的事。對於家長們的擔心以及對課外閱讀的誤解,教師可採取多種手段與之溝通和引導:

1、如以 告家長書 的形式或者是召開家長會的方式與其進交流,介紹課外閱讀的好處,列舉世界上的一些偉人、名人,無不是從童年大量的閱讀引起閱讀的興趣,遷移爲強烈的學習興趣、求知慾而走向成功的,讓他們明白課外閱讀對孩子終身發展的重大作用,消除家長將 閱讀 和 考試 相互對立起來的錯誤觀點,充分認識到考試只是孩子一個階段性的人生體驗,而課外閱讀則會伴隨他們一生的發展;

2、如開展 親子閱讀 等家庭閱讀活動,創造濃郁的閱讀氛圍。事實證明,家長愛讀書的家庭,孩子基本上也愛好讀書。號召家長們在家多讀書,給孩子以良好的薰陶和感染,甚至和孩子共讀同一本書,讀後共同交流讀後的感受和體會。這種方式不僅會讓家長們也感受到書的魅力,而且能增強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感情。

《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爲導向課堂教學》心得體會 篇14

藝術來源於生活,藝術感展現於課堂。教師在課堂上猶如藝術家,把最真實的知識藝術性地教給學生,使課堂教學充滿藝術感。

無論上什麼課,如果讓學生時刻繃緊腦筋、毫無輕鬆之時,絕不會有好的教學效果;相反,在課堂上,如果能讓學生輕鬆愉快、貼近學生實際,以學生的需要爲第一齣發點,結合文本進行教學,就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著名教育家蘇格拉底的產婆術是一種高超的教學藝術,他注重引導人們發現自己認識中的矛盾,意識到自己思想的混亂,迫使自己積極探索,尋找問題的答案。同時引導人們走上正確認識的道路,逐步獲得真理和知識。

人們普遍認爲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是教師在課堂上採用優美的語言,和諧的動作,高尚的情操,給學生以美的享受。欲使課堂顯示出強大的魅力,讓學生和教師都沉浸在藝術的境界之中,就必須要求教師努力追求各個教學環節中的藝術,尤其是教師那循循善誘,獨具一格的評價語言。數學教學亦是如此,數學課堂教學中,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個有豐富情感和個性的學生,教師的個性化、靈活化、多樣化的教學風格,是激發學生個體潛能的重要因素。要讓課堂教學呈現出強大的生命力和活力,要能讓學生在愉快的環境中學習,以學生爲本,把邏輯性強、理論性強的問題轉化爲直觀的、形象的、學生易於接受的方法呈現,把課堂教學延伸到學生的整個生活中去。

《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爲導向課堂教學》心得體會 篇15

打開書櫃,抽出一本幾年前買下的書《課堂教學藝術》,想着今天的教育形勢比那書所寫的時候有了很大的變化,打算扔掉,我卻及時被《序》裏前蘇聯教育家加裏寧所說的話給吸引住了。

具有知識的人不一定就勝任教學,這只是掌握了材料。材料多固然好,但還要求有極大的技藝來合理地利用這些材料,以便把知識傳授給別人。

於是我再次看了這本書,它是教育工作者湛蓊才前輩所寫,他獨特的方法、精練的語言,對我們今天的教育工作者來說,絲毫不顯過時,它仍像一場及時雨,滋潤着一顆顆一干渴的靈魂。它像與教師面對面一樣針對着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遇到的苦惱與困惑娓娓道來,再次閱讀也有新的收穫與體會。

就如我們在課堂上容易出現沉悶的氣氛,或者學生愛講話,搗亂課堂紀律都會把教師折騰得心浮氣躁、筋疲力盡,於是接下來的就是開口大罵,結果學生受責心情欠佳,當然換不起興趣,同時,教師自身也更加苦惱,噪子又受傷了。因此,此書介紹在這個時候應當作出適當的藝術調節,促使學生把注意力轉移到學習上來,這種方法的使用被稱之爲調節的藝術。當講授理論性較強的內容時可以用故事調節;爲了加強雙邊活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可適當運用練習來調節;有時新概念、新內容較多,學生容易應接不暇,力有從心,可以先複習舊知,以調節緊張的思維,使講授能進行下去;每當講到一定時候,有些學生難免會注意力分散,教師及時提出問題,便能使分散的注意力重新集中起來;另外,幽默在教學中能創造活躍的氣氛,啓迪學生的智慧,也可適當運用

調節的方式多種多樣,如果教師僅是爲了追求生動,講課時只知把格言、故事等一個勁地往學生那裏塞,爲調節而調節,結果不僅使學生有畫蛇添足、重複囉嗦之感,而且往往喧賓奪主,沖淡主題。因此,運用之秒,存乎一心,調節要以說明原理、變換氣氛、平衡心理爲度,只有把握了這個度,纔可以說是真正掌握了調節的藝術。

課堂教學藝術除了調節的藝術,還有應急的藝術、表揚的藝術、批評的藝術、樂學術、超人術

言之有理,道之於行。這本書裏介紹的各種課堂教學藝術都各具特色,各有道理,然而,能否真正成效還得靠我們自己去實踐與運用;能否把我們的教育事業推上新的臺階,還得靠我們不懈的努力與進取了。

《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爲導向課堂教學》心得體會 篇16

爲了從理論層次研究如何提高小組合作的有效性,我認真研讀了《合作學習與課堂教學》結合我市我校正在進行的學講方式,我從中發現了提高小組合作有效性的諸多理論支持與實踐模型,進一步提高了我對於學講計劃的認識,對於小組合作有效性提高的可操作性的信心。

學講方式在我校的進行之中,首先呈現出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小組合作的低效、無效。曾幾何時,我一直從教師的設計目標與小組組員的行爲方面去考慮,拜讀了《合作學習與課堂教學》之後,才發現小組合作學習低效性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而解決的方式需要我們用綜合的思維去考慮問題,從教師與學生雙角度運用系統優化的方面去解決問題。

作爲教師,需要對學講方式課堂深入理解,“小組合作學習”絕不是教師一時說說,而需要教心認真思考、精心設計,充分準備。明確分組方法、課前準備、課堂實施、課後評價各個階段的方法與細節,從各個環節提高小組合作的有效性。

1、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性的提高,並不只是對於教材知識的掌握,恰當的社會技能是纔是合作學習的前提。學生一生中需要用到很多社會技能,從而建立正常的人際關係,小組合作中團隊間的交流、合作、展示、質疑、傾聽、學習等,都需要一定的社會技能。社會技能目標,學業目標的達成需要評價,社會技能目標實現程度也需要評價,對於教師需要確定孩子們需要學習的社會技能目標,並加以教授、培訓、鼓勵、觀察、評價。

2、自我反思可以使我們發現以前教學過程中存在的經驗及教訓,教師需要積累事實材料,加強自我評估,並多與同仁們交流。俗話說當事者迷,我們在學講方式下的小組合作學習,一定會存在許多問題,很多問題的發現與解決並不是教師一個人閉門造車就可以解決的。教師可以積極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並就這些問題和同行交流,從討論與實踐中深挖問題與解決問題。備課組內可以相互聽課、評課,以便從一些全新的視角去審視自己的課堂,通過集備備課式的反思,去發現個人課堂上存在的一些小問題。

3、《合作學習與課堂教學》中提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理論,最近發展區理論的概念是由維果茨基提出的,即現在還夠不到但是近期最有可能夠的到的區域。即是讓學生有希望完成任務,從而激發其信心與動力,而非是設定一個過高或過低的目標。目標過低則學生形不成合作,不需要合作,不需要思考,形不成學生能力的提高,而能力過高,則讓部分學生妄自菲薄失去進取的信心。要對學生的學情有充分的發解,目標的設定要符合學生的學習規律,合適的目標,應該是讓學生看得見、夠不到,而稍加努力就可以夠得到,這樣的目標既尊重了學生學習的客觀規律,又需要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從而實現認識的在深度與廣度上的發展。孩子們在教師的幫助下跨越了最近發展區,將潛在發展水平變成了現實發展水平。

這要求我們在目標設定、任務選擇、材料準備上要考慮到每組孩子們的最近發展區,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尊重學習的規律性,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點,引發他們高昂的學習熱情。

4、我們現在運用的學講方式小組合作學習,主要是基於STDA,綜合TGT、拼圖法、TAI、CIRC,大多采用小組討論與三步採訪法、內-外圈等方法相結合,爲了保證STAD的有效實施,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STAD的基本環節還是必不可少的,諸如作業單、答案單、測試題、觀察紙、記分紙,對於這些基本環節可能存在的細節問題,要及時的想到、做到、解決到。

5、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合作任務的設計無疑是提高小組合作有效性的核心內容,教師在設計合作任務時,需要充分了解學情、教情,瞭解每一個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充分研讀教材,並分析學生實際生活中的興趣點與教材知識的契合之處,要做到有的放矢。

(1)認真研究教材,尋找學習內容中的重點、難點與學生生活的契合之處,從而確認突破口,將學習內容中的重難點設計爲小組合作學習的問題及任務;

(2)深入瞭解學生,尋找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域,學生感興趣的點,從而設計出高質量的學習任務。同時要使各個子任務之間要有一定內在聯繫,並能構成梯度難易度。使學習內容形成由易而難的認知規律。

6、小組合作學習要本着“以個體化努力爲基礎,以合作學習爲核心,以適度競爭促發展”,故而無論對於小組的學習目標,還是社會技能目標,其評測標準應該運用標準能照評價,偶爾佐以常模參照評價,要使小組內的成功機會人人均等,要更多的體現合作以致共同進步,減少競爭的因素,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意識到自己的優點,都能看到自己的發展方向,進來最大可能的提高學生學習及合作的積極性!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