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心得體會

幼兒園小班教育心得14篇

本文已影響 3.64W人 

在平日裏,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可以通過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麼做可以讓我們不斷思考不斷進步。那麼心得體會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小班教育心得,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小班教育心得14篇

幼兒園小班教育心得 篇1

我國著名的教育家、兒童心理和兒童教育專家陳鶴琴提出:“生活即教育”。這是我國現代兒童教育中有價值的思想,爲此,我們抓住各種生活機會,大膽嘗試,充分教育幼兒,鼓勵幼兒。

案例一:

點心前孩子們在廁所內洗手,不一會傳來了哭聲,尋聲一看只見樂樂摔在地上,正在哭泣。原來昊昊洗手推了她,只聽昊昊理直氣壯地說:“我應該排在前面,我個子高。”王月馬上反對說:“不對,洗手時應該大家一起洗。”我就問:“那我們應該怎麼洗手呢?”班級中一下子又開始炸開了鍋,三三兩兩地議論起來,阮依陽說:“一組一組去洗。”而樂樂不願意了,說:“排好隊,一個接一個去洗手的辦法。”“我們要相互謙讓着洗手,等其他小朋友洗好再去洗。”這時我一邊洗手一邊哼着兒歌“你不推,我不擠,一個挨着一個,大家都是好朋友……”孩子們聽了非常的新奇,一下子亂哄哄的教室內安靜了。

案例二:

之後在一次角色遊戲中,幾個小女孩正在排隊打電話,可是昊昊卻要插隊打電話,這時一旁的阮依陽說:“你應該排隊。”“對呀,可以等其他小朋友打好電話,你再打。”小龍女說,“要謙讓。”洋洋在一旁說着,不一會傳來了兒歌聲:“你不推,我不擠……。”教室一陣歡聲笑語。

分析:

對於小班幼兒來說爭吵是一個司空見慣的問題無論,結合於陳鶴琴“生活即教育。”教育來源於生活,但是由於小班幼兒年齡特點,大多以自我爲中心,喜歡與同伴爭搶,同時喜歡模仿,不能用簡單的說教。所以在案例中,當孩子們發生爭吵時,對於孩子們爭吵的行爲我並沒有一味的阻止,對他們進行說教。而是用小班孩子特別喜歡的兒歌來打動孩子,進行教育,同時兒歌便於小班孩子模仿,兒歌朗朗上口,一方面穩定孩子們的情緒,另一方面,又可以用來提示孩子,效果非常好。所以我一邊洗手一邊念兒歌,孩子們一下子非常地新奇,都模仿起來了,慢慢行爲控制情緒的'影響漸漸降低了。而我另一成功之處又在於,在角色遊戲中,當排隊打電話發生了“插隊”現象,孩子們懂得解決生活問題,大家唱起了兒歌,一件小事一下子就迎刃而解了,從中我們不難發現孩子們漸漸懂得解決生活的方式。

陳鶴琴的“生活即教育”,在實際工作中,我們應着重於孩子生活的體驗,同時運用孩子喜聞樂見的教育方式教育孩子,使孩子在實際生活中學會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這就是我們的教育目的之所在。

幼兒園小班教育心得 篇2

1、巧妙引導,培養幼兒良好習慣

因爲小班孩子小,做事又缺乏耐心,收拾玩具對於小班幼兒來說是有一定難度的,往往是收拾了一部分就又想去玩了,那些掉在桌子底下、板凳底下的不太顯眼的玩具,就更無人問津了。爲了讓幼兒養成一個良好的行爲習慣?我利用遊戲的方法組織幼兒整理玩具。我說孩子們你們喜歡玩具嗎?想和玩具成爲好朋友嗎?孩子們都點點頭說“想!”藉機對孩子進行教育:玩具寶寶也喜歡很多小朋友在一塊玩,不喜歡自己躺在地上玩,會感到很冷……。孩子們聽了都趕快把玩具收回玩具櫥!例如:玩插片時,幼兒掉的滿地都是,孩子收起來困難大,我就讓幼兒以“幫小插片找家的遊戲”,看哪個幼兒能儘快的幫小插片找到家。並獎勵那些先幫小插片找到家的小朋友,幼兒的積極性很高,不一會兒,地上的小插片就被幼兒送回了家,我及時表揚了幼兒。這樣一來,玩具收拾的又快又好。孩子們的動手能力得到了鍛鍊,孩子的良好習慣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了培養。

2、正確引導,培養幼兒自理能力

小班孩子年齡小,基本的日常生活都不能自理,如果一味幫他們做,就會使孩子養成依賴心理,使他們失去鍛鍊機會,要是讓孩子們都自己做,孩子們又實在做不了。爲此,在日常生活中我採取了從“留一半給孩子”的做法,逐步培養他們的生活自理能力。比如在午睡起牀時,大部分孩子不會穿鞋,都嚷嚷着讓我幫他穿,我就幫每個孩子穿上一隻鞋子,並要求他仔細看老師是怎樣穿的,留下另一隻讓他自己學着穿,看誰先學會穿鞋子,孩子們的興趣一下就有了,都搶着自己穿另一隻鞋子,我一邊幫助指導,一邊及時鼓勵和表揚每個孩子,不長時間,孩子們就會自己穿鞋子了。

生活方面不管做什麼事情都發揮幼兒的主體作用,教師正確引導,留一半讓孩子自己做,讓每個幼兒都得到充分的發展,促進了孩子們的成長,培養了孩子的自理能力。

3、創造性及時的培養才能發展起來

美國學者史蒂芬、利漢斯曾指出:“2——6歲是創造性發展的關鍵期,如果不能及時加以培養,那麼創造性在以後的生活中很難在激發出來。“如:張衡數星星、曹衝稱象、駱賓王作詩、愛迪生孵蛋、牛頓自制小風車等這些古今中外的傑出人才,都是在童年時期表現出了獨特的創造性。然而,沒有培養創造性的環境和教育,富有創造性的“小神童”不能成爲偉大的發明家。創造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它的起點也必然是創造性的萌芽,我們幼教工作者必須擔負起培養幼兒創造性的使命。

教師要正確對待孩子們在各種活動中體現出來的創新思想,要報有寬容之心,如果一味死板的要求幼兒去“創新”,勢必會把孩子引導上另外一條模式化的道路,是他們在教師引導下出現同樣的“創新”思維,其實這根本不是“創新”,而是另外一種因襲。在引導孩子們活動時,不要對他們過多的干預,不要提過多的不合實際的要求,更不能以自己的思路去引導孩子按照既定的模式去“創新”,這樣反倒會阻礙幼兒創造力的發展。尊重幼兒,尊重他們創造力的自然發展,尊重發展的過程和規律,這是我們教師在面對幼兒創造時最重要的任務。

在對孩子進行教育活動的過程中,要注重孩子創造性活動發展的過程,而不過分關注創造的結果,要使幼兒在創造過程中充滿興趣,積極主動發展。比如:孩子畫了綠色的太陽,藍色的大樹,怪物一樣的人都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我們要讓孩子敢於去嘗試,保護孩子的創造的興趣,尊重他們創造的過程,孩子要經歷不同的發展階段,他們雜亂無章的塗抹,正是他們感知色彩、形體的階段,也是孩子不同與成人的可愛之處。幼兒階段我們要做的不是如何讓他們畫得像,而是如何讓他們大膽的畫,要好好珍惜和培育他們的創造力,而不是用成人的所謂正確觀念去扼殺他們的創造本能。

總之,孩子們改變了以往的學習模式,而是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創新,開發了他們的創造力,從單向思維向多向思維發展,改變了孩子的思維方式,給孩子插上了一雙想象的翅膀,讓他們在思維的天空中自由翱翔。

4、給孩子創設一個寬鬆和諧自主學習的空間

寬鬆和諧的學習氛圍,有利於孩子大膽的表達自己的見解,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因此,教師要能夠寬容地對待孩子的想法和創作,逐步的引導他們豐富和完善自己的創作,在評價孩子們的作品時不能用成人的眼光來評價,不能單純地說“好不好”“像不像”“對不對”,而應該考慮幼兒融入其中的創作思維和情感,不能傷害孩子的積極性和自尊心。

幼兒對很多東西都充滿好奇,想嘗試一下,因此幼兒啓蒙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好玩的工作,在玩中激發靈感,在玩中自主創作,在玩中增長知識,如:我們在開展主題活動《風箏》時:在“欣賞風箏——收住風箏——畫風箏——製作風箏——放風箏”一系列活動中,孩子們無時無刻的沉浸在興奮中,對收集到的`各種信息、運用語言、圖像加以梳理,使腦海中的形象更加清晰,豐富的感性材料,激發了他們的創作慾望。於是,他們畫出了自己心目中最漂亮地風箏,形態各異,惟妙惟肖,但毫無造作之感,這纔是真正的兒童畫。在製作風箏時,他們剪、粘、折、捆樂此不疲、奇思妙想,製作出不同風格的燕子風箏、悟空風箏、金魚風箏、奧特曼風箏等。在風箏展示會上,孩子們一邊欣賞着自己的傑作,一邊讚歎他人的成果。同時不斷思考如何改進自己的風箏,激發了他們不斷的進取心。

5、培養孩子的創造力和創新精神

我國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是我國兒童創造教育的開拓者,他首先喊出了兒童創造教育的宣言,創立了兒童創造教育的理論和實踐體系。他指出:創造是祖先歷代相傳的寶貴財富,是人類的才能的精華,人一降生下來就秉承了人類的創造潛能,在適合創造才能發展的環境裏,他們的創造性就能萌芽、開花、結果。那麼,如何培養孩子的創造力和創造精神呢?兒童的每一步成長都離不開創造,包括對父母、老師、同伴及周圍的親朋好友的交往,對家庭、校園、社會的認識和熟悉掌握各種日常工具的使用等,兒童的創造潛能從出生就開始萌芽,他的成長已不完全依賴本能。如:三個月大的嬰兒會看懂大人因逗他笑,和他說話,雖然還不會講話,但能發出信號讓大人理解,並且幫他做一些事情。週歲以後,孩子就學會使用語言簡單的交流。在遊戲中孩子都能表現出他的創造性。比如:一塊泥巴、一堆沙、一盆水等就成了孩子們最喜歡的材料,他們會盡情的玩耍、盡情的擺弄,不一會兒功夫,在孩子們的手裏會變成有有樣的飛機、大炮、大山、丘陵。幼兒的創造性還表現在其他方面,如:他們根據兒歌進行續編;根據圖卡編出各種不同的新奇的故事;根據歌曲內容編出優美的舞蹈動作……幼兒的創造性稚嫩的,卻有着無限的發展價值。

6、培養孩子的創造力和創新精神

我國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是我國兒童創造教育的開拓者,他首先喊出了兒童創造教育的宣言,創立了兒童創造教育的理論和實踐體系。他指出:創造是祖先歷代相傳的寶貴財富,是人類的才能的精華,人一降生下來就秉承了人類的創造潛能,在適合創造才能發展的環境裏,他們的創造性就能萌芽、開花、結果。那麼,如何培養孩子的創造力和創造精神呢?兒童的每一步成長都離不開創造,包括對父母、老師、同伴及周圍的親朋好友的交往,對家庭、校園、社會的認識和熟悉掌握各種日常工具的使用等,兒童的創造潛能從出生就開始萌芽,他的成長已不完全依賴本能。如:三個月大的嬰兒會看懂大人因逗他笑,和他說話,雖然還不會講話,但能發出信號讓大人理解,並且幫他做一些事情。週歲以後,孩子就學會使用語言簡單的交流。在遊戲中孩子都能表現出他的創造性。比如:一塊泥巴、一堆沙、一盆水等就成了孩子們最喜歡的材料,他們會盡情的玩耍、盡情的擺弄,不一會兒功夫,在孩子們的手裏會變成有有樣的飛機、大炮、大山、丘陵。幼兒的創造性還表現在其他方面,如:他們根據兒歌進行續編;根據圖卡編出各種不同的新奇的故事;根據歌曲內容編出優美的舞蹈動作……幼兒的創造性稚嫩的,卻有着無限的發展價值。

7、閱讀圖書,能夠培養幼兒的觀察、想象及口語表達能力。當孩子拿到一本喜愛的圖書,他就會愛不釋手,很投入地去欣賞,並情不自禁地開始講述。他們邊看邊講,雖然他們不認識圖書上的文字,但他們能夠根據看到的書中畫面進行講述活動。這已經是幼兒在幼兒園不可缺少的一項遊戲活動。很多孩子在閱讀圖書時都自然地加進了自己的想象,並講的有模有樣、有聲有色,充滿情趣。這樣,便不知不覺地發展了孩子的觀察、想象和口語表達能力。班上有一個男孩叫楊冕新,才3歲多,剛入園時說話特別不清楚,有時我們老師真爲他着急,不知道他想表達什麼。後來我才發現他特別愛看圖書,尤其是《西遊記》他最愛看了,特別喜歡裏邊的孫悟空。於是我就引導他閱讀講述這類圖書,鼓勵他邊看邊指邊想象,邊放慢速度講出其中的故事情節來。這樣堅持下來,他的口語表達清楚多了。另外,本身口語表達能力強的幼兒,通過閱讀圖書、觀察及想象,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會更強,如呂堯小朋友,她講的〈白雪公主〉的故事,引人入勝!

8、環境教育滲透在繪畫主題活動中

我進行繪畫教育不僅僅只是通過繪畫課、各種的繪畫主題活動也能達到教育目的,而且加之環境教育的滲透,更能使繪畫主題活動變的豐富多彩。例如,開展環保主題畫展“美麗的春天”“小鳥的樂園”等通過幼兒的想象、創造,採用剪、貼、畫等不同的表現手法、內容表現人物、風景、花鳥的不同,使主題畫展表現形式多樣,在描繪春天萬物、紅花綠草、藍天白天,表現大自然美麗風景,鳥兒歡快、自由飛翔、茂密森林、鳥雀共鳴的同時,環境教育就滲透在了其中,並且使畫面變的更加生動、多彩,充滿生機。

9、利用繪畫表現環境教育

幼兒的學習是非常情緒化的,與興趣有極大的關係。要使幼兒對學習保持穩定的興趣,不僅教材必須新穎,教學形式也要不斷的變新。爲了使幼兒不對環境教育產生厭煩,仍有足夠的新鮮感,願意主動去獲取新的知識經驗,使學生情緒進入狀態。我利用繪畫的多種表現形式進行環境教育。

例如,我設計剪貼畫“美麗的花園”讓幼兒通過動手動腦想,把美麗的花園,美好的環境表現出來,並教育幼兒怎樣去保護環境,去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環境;摺紙“貓頭鷹”“大象”“青蛙”等活動,滲透進愛護動物,不捕獵野生動物,不食用野生動物和使用野生動物毛皮製作的商品,自覺保護鳥類、青蛙等有益動物的環保知識;手工製作“果皮箱”“小鼓”,讓幼兒懂得不亂扔果殼、垃圾,講話輕聲不吵鬧。從自身做起、從自己身邊的小事做起,來保護環境,爲創設良好環境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10、讓區角教育可持續發展

教師充分利用室內邊角設置各種適合於幼兒遊戲活動與動手操作的區角,滿足孩子們動手操作的願望和興趣。可設置娃娃家、操作區、科學實驗區、美工區、紙工區、玩線區等。使孩子們在各個區角中通過動手實驗並操作美化室內環境。如:小班在老師的引導下剪剪貼貼;中班老師啓發孩子設計選型並完成作品;大班則完全放手讓孩子自己獨立構思,創作完成作品。看:在孩子們一雙雙小手的裝飾下,水果娃娃不僅有了眼睛、鼻子、還有了漂亮的髮型和帽子,有的還穿上了上衣、褲子、裙子。而蘿蔔則做成了小船,黃瓜變成了鱷魚,土豆與火柴棒結合變成了刺蝟;透明的魚缸貼上了綠色紙剪成的水草和藍色紙剪成的泡泡,給人置身於大海的感覺;再看養花的盆子,有的用皺紋紙包了一層層的花邊,有的在四周貼上了花紋和圖案,還有的則剪出了各種花的形狀插在花枝中,真真假假混在一起,好一派“百花齊放滿園春”的美景。不僅發展了幼兒的創造力、想象力和審美能力,而且還提高了幼兒的動手能力,培養了幼兒的責任意識和合作精神。

幼兒園小班教育心得 篇3

幼兒園小班教育教學工作計劃模板

一、班況分析

新年過去了,我們迎來了小二班的第二學期。經過一學期的學習、生活,絕大部分孩子基本上已經適合了幼兒園的班級生活,只有個別小的孩子還有哭泣行爲,情緒不大穩定。每位幼兒都願意上幼兒園,同時能積極參與教師組織的各項活動;在生活自理方面養成了良好的習慣,會自己動手吃飯,並注意將餐具輕輕放,午睡時在教師的協助下,完成穿脫衣服;在學習遊戲方面也形成了一定的常規。上課時,能安靜坐下來,舉手回答問題,積極動腦;遊戲時能聽教師的指示實行遊戲,主動參與活動;在語言表達方面,孩子們都會用普通話與同伴交流。應該說,上學期經過我們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還有不足之處需要我們持續完善。如孩子們的午餐習慣還需要增強;在生活自理方面,還要給孩子們以機會,讓他們多鍛鍊,同時注意提升他們的動手水平與語言表達水平等。

二、指導思想:

本學期,我們將在《綱要》和《幼兒園課程》的指導下,結合《綱要》中各領域目標,制定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教育教學目標,認真備好每一節教育活動,準備色彩鮮明、形象直觀的教具,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學習。同時增強對《綱要》中各領域的學習和研究,持續更新教育觀點,爲幼兒創設良好的師幼互動環境,樹立"一切爲了孩子,爲了孩子一切"的教育思想,依據各領域目標合理地制定教育教學計劃,讓幼兒在不同水平上得到提升。

二、主要工作及措施:

1、語言領域:在教育活動、區域活動、生活活動中,會準確使用禮貌用語,學會與夥伴交談,傾聽他人講話,用完整話與他人交流等;

2、社會領域中,敢於在活動中大膽的與夥伴交往,初步學習規則意識,懂得與夥伴合作和分享,做力所能及的事,愛自己的父母及周圍人;

3、在科學領域中,理解簡單的幾何圖形,1和很多的關係簡單的排序等,在區域活動中通過與材料的互動,學習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的水平;

4、在藝術領域中,能大膽地使用手中工具實行塗色、粘貼,學習畫簡單的單線條物體;

5、健康領域中,養成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自己穿脫衣服鞋子,喜歡與夥伴共同遊戲。

6、在教育教學的同時充分發揮好教科研的先導作用,認真搞好古詩文誦讀和聽讀識字的教科研活動。 幼兒在與材料的交互作用中,使幼兒語言表達水平、交往水平,合作分享及探究水平,動手水平,自理水平都得到不同水準的提升。

能背誦簡短的兒歌、古詩文。

三、教育教學目標:

A健康領域:1.身體健康,在集體生活中情緒安定、愉快;

2.生活、衛生習慣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水平;

3.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識,學會保護自己;

4.喜歡參加體育活動,動作協調、靈活。

B語言領域:

1.樂意與人交談,講話禮貌;

2.注意傾聽對方講話,能理解日常用語;

3.能清楚的說出自己想說的事;

4.喜歡聽故事、看圖書;

5.能聽懂並會說普通話。

C社會領域:

1.能主動的參與各種活動,有自信心;

2.樂意與人交往,學習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

3.理解並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會行爲規則;

4.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難,有初步的責任感;

5.愛父母長輩、老師和同伴,愛集體、愛家鄉、愛祖國。

D科學領域:

1.對周圍的事物、現象感性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慾;

2.能使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

3.能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

4.能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

5.愛護動植物,關心周圍環境,親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資源,有初步的環保意識。

E藝術領域:

1.能初步感受並喜愛環境、生活和藝術中的美;

2.喜歡參加藝術活動,並能大膽的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

3.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實行藝術表現活動。

幼兒園小班教育心得 篇4

新學期開學了,由於我們班是新進的小班,因此在開學幾天內一直哭鬧不休,以楊毅,家樂,婷婷哭鬧最厲害,而且他們什麼都不去弄,婷婷甚至老是小便解身上。看着他們傷心的樣子,我有點無奈。爲什麼他們會一直這樣的呢?學校有那麼多的小朋友,那麼多的玩具,可以做好玩的遊戲,很多小朋友都已經停止哭鬧,開始尋找自己的好夥伴,他們怎麼還這樣呢?後來詢問了下他們的家長才知道平時都是太粘爸爸媽媽的`,對他們依賴強了,所以才這樣。

對於這種情況我想了很多好辦法,一開始效果不大,還是出現吵鬧的樣子。後來我讓家長在家也幫我們做孩子的思想工作,隨着上學日子的延長,他們慢慢的好起來了。會和小朋友開心的玩耍,會坐着認真聽課,家樂還會幫老師做事情,他們學乖了。我由衷得開心。

只是在他們好轉的同時,我又遇到了問題。我們班還有個別幼兒不會脫褲子,解小便老是憋的很急,而且他們又不告訴老師,爲此我很苦惱。

正巧在《哭哭笑笑》主題中,有個活動《有話就請說出來》,活動中,孩子們知道有話不應該自己藏着,而應該大聲說出來,這樣人家纔會知道你的想法。並且在需要幫助的時候,要有禮貌,會說:“請幫幫我。”上完這個活動後,我們便去解小便喝牛奶。浩軒紅着臉過來,悄悄地對我說:“老師,請幫幫我。”我詢問後知道他要解小便不會脫褲子。我表揚了他,並且大聲地告訴小朋友,他的行爲很好,他遇到困難會主動尋求幫助,老師表揚他,而且他會大聲說:“老師,請幫幫我。”真棒,我們都應該向他學習。於是,在今後面的一段時間裏,我總能聽到他們尋求幫助時說的一句話“請幫幫我“。真不錯。我爲我們的孩子良好的轉變感到開心。孩子們,讓我們一起努力吧,使自己更能幹。

幼兒園小班教育心得 篇5

爲了讓小班的孩子儘快適應幼兒園生活,減少和家人的分離焦慮,利用最短的時間和教師小朋友建立起感情,每一天入園時我總會開展“抱抱新朋友”活動,我總是微笑着蹲下身子,說:“xx,你是教師的新朋友,來,抱抱新朋友”,沒想到,這個活動的效果十分的顯著,幾天之後,孩子就都能快樂的入園了,並且一入園就紛紛搶着跑過來說:“我要抱抱我的'教師新朋友”,歡樂之聲充斥在幼兒園的每個角落。

接下來我又利用各種活動在小朋友之間開展“抱抱新朋友”活動,讓孩子之間儘快的熟悉,充分建立起感情,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們都成了最好的朋友。

都說孩子是上帝牽着手來到這個世界上的,在孩子的世界裏體驗他們的歡樂是幸福的,我想沒有任何一樣的東西能代替孩子們天真無暇的笑容的,我的歡樂將與孩子同在。

一天早上,我若有所思的走在路上,孩子們一聲聲甜甜的問候聲,時時從我耳邊飄過。而我只是機械的應付式的回答。突然,xx小朋友,攔在我面前說;“教師,你是不是不喜歡我了”“沒有”。我從沉思中醒過來,“那爲什麼我喊你,你只是嗯了一聲呢?”我連忙道歉,教師錯了,因爲剛纔教師正在想問題,沒來得及和你說話,真對不起。xx相信了,到一邊玩去了。這事對我的感觸很大,對孩子不能應付。不管多小的事,都要認真對待。就是一個平常的撫摸,可能影響一個孩子一天甚至一生的心境。

幼兒園小班教育心得 篇6

一、觀察對象:

小班(姚姚)

二、觀察實錄:

(一)早晨來園

姚姚:(跟外婆再見後)“老師,現在我們去幹嗎呀?”

師:“現在是晨間遊戲時間,你可以和小朋友去遊戲,一起去玩。”

姚姚:“那玩好遊戲又去幹嗎呢?”

師:“玩好遊戲我們就要去做操了,要去鍛鍊身體呀。”

姚姚聽完我說的話後,走向了位子,和小朋友一起去玩遊戲了。

(二)中午吃飯、睡覺時間

地點:在盥洗間洗好手

時間:中午吃飯、睡覺時間

姚姚:“老師,我們現在要去幹什麼?”

師:“我們現在要去洗手吃飯啊。”

姚姚:“那吃好飯我們在去幹什麼啊?”

師:“吃好飯我們就看一會兒電視,就要去小便睡覺了。”

姚姚:“那小好便又要去幹什麼呢?”

師:“姚姚寶貝,那你來告訴老師我們接下來要幹嗎呀?”

姚姚:“是不是應該去午睡室睡覺了啊,對了,我們還應該把鞋子放到小牀下襬整齊,對嗎?”

師:“是的,真棒!姚姚真聰明!”

三、分析與反思:

姚姚寶寶是我班的一個小男孩。沒有自信、做事不肯定是小年齡幼兒的一種表現形式。我根據小班幼兒年齡特點,分析了姚姚的一系列反映。姚姚常常會用詢問的口氣來徵求教師的意見,最主要的目的是因爲他想在老師的嘴中得到老師的肯定,從而來證實自己所想的是否正確。其實他已經瞭解在幼兒園生活的.每一個步驟,但是往往是因爲他對事情的不肯定,所以對老師產生了一種感情的寄託,他希望通過老師的鼓勵、肯定等積極的態度來增加對自己的不自信,從而來滿足自己的一系列疑問。面對這類幼兒,我們應該採取“反問”的形式來激勵幼兒,對幼兒可以多提一些“你認爲呢?”“你想的是怎樣的?”等問題來鍛鍊這類幼兒。可以讓這些疑問從他們自己的嘴巴里說出來,讓他覺得自己說的也是對的,來逐步鍛鍊幼兒的表現力、語言的組織裏,更加能鍛鍊幼兒的自信心。

幼兒園小班教育心得 篇7

語言是人們進行交流和溝通的工具,兒童時期是語言發展的最佳時期,也是最迅速的時期,幼兒園小班教育心得。因此,發展孩子口頭語言是培養孩子接受一切教育的基礎筆者認爲小班語言教學的主要任務,應該是抓好口頭語言訓練的最基礎部分,即正確發音和短句的表達。

教會幼兒正確的發音是發展幼兒口語的基礎語音是發展語言的基礎,要發展幼兒語言,第一步就應該教會幼兒正確的發音。只有發準了音,幼兒才能正確地表達自己的意願和要求。

幼兒的.發音正確與否不僅影響幼兒語言發展,還會影響他們德、智、體全面發展,對今後升小學,學好漢語拼音,正確朗讀,書寫漢字甚至對雙語學習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而必須引起我們的廣泛關注。

在小班語言教學中許多幼師只注重抓發音練習和豐富詞彙兩項。使得很多孩子只會一些單詞,不會表達意思;有時個別單詞發音糾正了,但在語句中單詞的發音又錯了,所以,這一時段內不應單抓語音、詞彙,而應該結合短句進行練習。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有意識地讓幼兒大膽的表達出來,拿出一件玩具讓他描述,孩子從玩具的各部分特徵進行概括,從而使孩子從不會說、不願說過渡到大膽地說。

注意聽、說能力的培養是對小班幼兒口語訓練的中的重要一環,模仿、實踐、訓練、創造、運用是幼兒學習語言的規律。這一過程的基礎階段首先要解決幼兒聽、說能力的培養。在聽、說能力的培養中筆者認爲首先要教會幼兒注意聽,聽是說的前提,聽得清楚才能說得明白。所以,作爲家長應該給孩子們創造適當的語言的環境。我在培養小班幼兒聽的方面提出了兩點要求,即:能注意傾聽老師和同伴講話;注意堅持給孩子創造聽讀的環境!

總之,在培養說的能力上,運用“模仿→實踐→創造”這一過程,使幼兒在念兒歌、講故事中,發音、口齒都變得清楚,能大致完整的描述某樣東西、某件事。幼教工作者應抓住一切有利因素,因勢利導,啓發幼兒,及時改進,進一步促進幼兒園小班幼兒語言能力。

幼兒園小班教育心得 篇8

每次戶外活動我們總是以開小火車的形式排隊走到指定的場地。當老師說:“我們的小火車要出發了!”孩子們總是迫不及待地來拉老師的手,總希望自己是和老師走得最近的孩子。有時候孩子故意排的離老師進一點的.位置,甚至有時候他們會爲了這個問題相互推擠。這時候,老師真希望自己是千手觀音,能拉住每個孩子的小手,使他們覺得老師喜歡他們中的每一個人。

但是,這又是不可能的。那麼,老師怎樣用僅有的兩隻手,來拉住每個孩子,使他們能感受到老師的愛呢?於是,我改變了以前只拉調皮或能力弱的孩子的手的習慣,把拉手的機會分給每個孩子。每次出發前,我就問:“今天誰要和老師拉手?”要是孩子間沒有爭執,我就拉主動與我牽手的孩子。如果有爭執,就分別進行,比如,出去的時候拉你的手,回來時就拉她的手,這樣孩子間的矛盾也就少了。有時要求的人比較多,我就在戶外活動的時候去拉拉他們的手,給他們以一定的補償。

別看這麼一個小小的拉手動作,作用可不少呢。一些平時和我比較疏遠的孩子,通過拉手他們也願意和我親近了。當我拉着孩子的小手一路走出去時,他們會有說不完的話要和我講,而此時,我的心中也會有一種滿足和欣慰。

幼兒園小班教育心得 篇9

有好多時候面對孩子們間發生的矛盾和衝突,我通常解決的辦法是告訴孩子應該怎樣做,不應該怎樣做,如果還有下一次老師再不會原諒你的。比如兩個孩子爭搶玩具,我會對其中一個孩子說“爲什麼別人搶你的玩具呢?肯定是你拿的玩具太多了”然後我又會對另一個孩子說,“你搶別人的玩具是不對的,要玩別人的玩具應該用禮貌的話,和小朋友協商……”

可是漸漸地我發現自己這種解決糾紛的方法,暫時是緩解了小朋友間的矛盾。但是孩子們還是不能學會如何處理與夥伴間的糾紛,自己並沒有掌握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所以一旦遇到矛盾,還是會發生類似的衝突,比如硬搶了,或者和夥伴打架了……

而我這種直接告訴孩子怎樣做的方式,就像是將自己的觀點強加給了他們,忽略了讓孩子去思考,培養他們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所以當再次面對孩子間的矛盾時,我更多的時候是問清原因,啓發他們說出應該怎樣做。比如我會這樣問:“你爲什麼搶別人的玩具?這樣做對嗎?想玩別人的.玩具應該怎樣和小朋友說呢?”

“玩具是大家的,能不能把玩具都自己霸佔着呢?別人想玩你的玩具,你會謙讓的讓別人玩玩嗎?

我覺得面對問題的時候,我們更應該放手,將問題拋給孩子,讓他們自己去思考該怎麼做,怎麼做纔是最正確的。這樣既會鍛鍊孩子們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會從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老師工作上的難度,所以就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學會多多放手,放手讓我們的孩子自己來學會解決問題吧!

幼兒園小班教育心得 篇10

人們常說每個孩子都是一本有趣的書,要想讀懂這本書並不容易。只有愛他們的人才能讀懂。每個孩子來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生活經驗和生活環境,他們性格特點不同,發展水平不同,存在明顯個體差異。作爲教師,應善於發現幼兒的'差異,捕捉幼兒的閃光點,利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尊重和理解幼兒。

我們班這個學期來了有一位叫黃琪的小朋友,第一天來班上時,她一直拉着姥姥的手不放,戀戀不捨地說:"姥姥,早點接我,早點接我。"在我的勸說下,黃琪滿眼含淚地鬆開姥姥的手。黃琪的姥姥在臨走前,悄悄地對我說:"黃琪的鼻子不好,要靠嘴來呼吸,吃飯時要用嘴一邊呼吸一邊吃,這樣吃飯的速度就較慢,她害怕老師批評、指責她,所以一直都不愛上幼兒園,聽了這些話,我開始留心注意黃琪。在活動區遊戲時,黃琪靜靜地坐在椅子上,於是我走過去,輕輕問她:"黃琪,你喜歡玩什麼?"她說:"我喜歡看書。""老師和你一起看好嗎?"黃琪高興得點點頭,於是我和她一起看起書來,開始是我講,講着講着,黃琪也不由自主的講起來,我高興地說:"黃琪,你好棒呀!能自己看書講故事,你願意把故事講給小朋友聽嗎?""願意",於是我叫了好些小朋友來聽黃琪講故事,甜甜很高興,講得也更起勁了。

午餐時,爲了減輕黃琪進餐的緊張心情,黃琪老師給她少盛了一些飯菜,可是當一部分小朋友吃完飯,離開座位後,黃琪哭了起來,我忙走過去,問黃琪,你怎麼啦?""我吃不下","黃琪,彆着急,你瞧,就剩下這麼一點點了,來,我幫你黃琪,在我們的耐心幫助下,終於把飯吃完了,儘管她是最後一個吃完飯的,但是我們沒有批評她,反而給她以鼓勵,以信心,幫助她逐步克服緊張、自卑的心理,逐漸培養她進餐的良好習慣。

第二天,黃琪和姥姥一早就來到幼兒園,姥姥手裏還拿着幾本書,她對我說:"黃琪老師,太謝謝你們了,黃琪以前不願意上幼兒園,可今天一早說,姥姥,我要上幼兒園,快,咱們別遲到了,我要講故事給小朋友們聽呢!老師還誇我故事講得好呢。"望着黃琪姥姥高興的樣子,我也會心地笑了。這一切對於一位幼兒教師來說,雖是一件很平常的小事,但對於家長和孩子來說,卻是多麼重要。

通過這件事,我深深體會到,孩子們都有一顆敏感而細膩的心靈,教師善於發現孩子閃光點,尊重幼兒的興趣,幫助幼兒成功地表現自己,就會使幼兒獲得心理上的滿足與快樂,從而促使幼兒健康發展。

幼兒園小班教育心得 篇11

曾記得在一次教師培訓班中指導老師說過這樣一句話:"脫離智慧的執着,保持澄澈的心"。一開始,我還不太理解這一句話。但是,在本學期我嘗試着將一些理念帶入我們的班級後,我逐漸明白了。我們看孩子,要善於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不要老是以一種老眼光看待孩子的表現。在每一天,我都看到孩子們給我的驚喜,他們每天都在成長,都在進步。

今天早餐後,孩子們又嚮往日一樣三三兩兩的進行自己喜愛的活動。等到最後一個孩子都已經吃完後,我拍了拍手說:"小朋友,我們準備走線了"。同時,錄音機裏放了蘇格蘭進行曲的音樂。只見孩子們很快的到了走線的開始處。我走在了前面,一開始,還聽到了後面有孩子們推擠或說話的聲音,很快,就很有序的跟在了後面形成了一個圈,跟着音樂的節奏有規律的步進。接着,音樂起了變化,變得快了起來,我們手拉手,圍着圓圈跳起了歡快的舞蹈,時而左跑,時而右跑,時而向中集中,時而變回圓圈。孩子們開心極了。接着,我們席地而坐,一起進行分享。今天我們的題目是開心的事。我先說了起來,接着讓孩子們挨着坐的順序起來說,我觀察到今天分享愉快經驗後,我讓孩子們互相找朋友擁抱,但有個要求,多找幾次,多和同伴們擁抱,而且還要說:"我喜歡你"。孩子們很快的與同伴擁抱起來,一開始,有的小朋友還很小聲的說,但很快的就大方起來。許多孩子在擁抱同伴的同時也主動與我們擁抱,平時我們經常批評的楊曦還一次又一次的主動過來與我擁抱,一次又一次的在我耳邊輕輕說:"施老師,我喜歡你"。聽着孩子們的幼稚話語,看着孩子們童真的笑容,讓我心中感到一種感動,一種自豪。這是些多麼可愛的孩子呀!其實,讓孩子喜歡你,讓孩子開心,是很簡單的,它不需要多麼貴重的東西,一個讚許的微笑,一個肯定的.點頭,一句關懷的語句,一個熱情的擁抱就已足夠。我們老師。應該多俯下身與孩子們進行親密的接觸,孩子需要關懷,但平日我們認爲很調皮的孩子或膽小的容易被老師忽視的孩子更應該從多方面關心他們,爲他們的點滴進步而欣喜,甚至歡呼雀躍。就如今天的日常操作,就連平時老是喜歡搶玩的楊曦都學着尊重同伴,雖然想玩,但還是默默的站在後面看着等待,這難道不值得我爲他的表現鼓掌喝彩麼

每一個說的孩子都那麼認真,主動的說,沒有往時的吵鬧,每一個聽的孩子也都那麼專注,就連平時最沒耐性的楊曦都坐的好好聽同伴們說話。其實,作爲老師,我們在保持老師的一份尊嚴的同時,也應該多俯下身與孩子交流,共同分享孩子們的喜怒哀樂,作孩子們的良師益友,仔細的凝聽孩子們的心聲,同時因爲老師的平和,孩子們在自覺不自覺中會模仿老師的一舉一動,並且也會讓我們老師時刻調整自己的行爲,從而對孩子的表現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包容。

幼兒園小班教育心得 篇12

人們常說每個孩子都是一本有趣的書,要想讀懂這本書並不容易。只有愛他們的人才能讀懂。每個孩子來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生活經驗和生活環境,他們性格特點不同,發展水平不同,存在明顯個體差異。作爲教師,應善於發現幼兒的差異,捕捉幼兒的閃光點,利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尊重和理解幼兒。

我們班這個學期來了有一位叫××的小朋友,第一天來班上時,她一直拉着姥姥的手不放,戀戀不捨地說:"姥姥,早點接我,早點接我。"在我的勸說下,××滿眼含淚地鬆開姥姥的手。××的姥姥在臨走前,悄悄地對我說:"××的鼻子不好,要靠嘴來呼吸,吃飯時要用嘴一邊呼吸一邊吃,這樣吃飯的速度就較慢,她害怕老師批評、指責她,所以一直都不愛上幼兒園,聽了這些話,我開始留心注意××。在活動區遊戲時,××靜靜地坐在椅子上,於是我走過去,輕輕問她:"××,你喜歡玩什麼?"她說:"我喜歡看書。""老師和你一起看好嗎?"××高興得點點頭,於是我和她一起看起書來,開始是我講,講着講着,××也不由自主的.講起來,我高興地說:"××,你好棒呀!能自己看書講故事,你願意把故事講給小朋友聽嗎?""願意",於是我叫了好些小朋友來聽××講故事,甜甜很高興,講得也更起勁了。

午餐時,爲了減輕××進餐的緊張心情,××老師給她少盛了一些飯菜,可是當一部分小朋友吃完飯,離開座位後,××哭了起來,我忙走過去,問××,你怎麼啦?""我吃不下","××,彆着急,你瞧,就剩下這麼一點點了,來,我幫你××,在我們的耐心幫助下,終於把飯吃完了,儘管她是最後一個吃完飯的,但是我們沒有批評她,反而給她以鼓勵,以信心,幫助她逐步克服緊張、自卑的心理,逐漸培養她進餐的良好習慣。

第二天,××和姥姥一早就來到幼兒園,姥姥手裏還拿着幾本書,她對我說:"××老師,太謝謝你們了,××以前不願意上幼兒園,可今天一早說,姥姥,我要上幼兒園,快,咱們別遲到了,我要講故事給小朋友們聽呢!老師還誇我故事講得好呢。"望着××姥姥高興的樣子,我也會心地笑了。這一切對於一位幼兒教師來說,雖是一件很平常的小事,但對於家長和孩子來說,卻是多麼重要。

通過這件事,我深深體會到,孩子們都有一顆敏感而細膩的心靈,教師善於發現孩子閃光點,尊重幼兒的興趣,幫助幼兒成功地表現自己,就會使幼兒獲得心理上的滿足與快樂,從而促使幼兒健康發展。

幼兒園小班教育心得 篇13

小班區域活動中的建構區:晨晨、超超和新焱不約而同的選擇了數字火車的拼搭。晨晨和新焱一起拼,而超超則自己拼搭。很快,超超的作品完成了,用沒有輪胎的一節節小車廂拼成了一座高高的長筒狀樓房。超超問新焱:“你們拼的是什麼?”新焱驕傲地說:“火車呀!你看我們的火車多長呀。”超超問:“你們的火車有多少車廂呀?”新焱和晨晨都茫然的搖了搖頭,超超說:“我幫你們數數吧?”新焱點點頭,超超開始數數:“1、2、3、4、7、9、10(後面雖然數的不對,但前面卻是手口一致點數的),哎,不對,這兩個有車輪的車廂怎麼能在摞在一起呢?”晨晨同意的點點頭,然後開始動手拆裝,但拆的手法不對,小車廂不但沒有拆下來,整列火車都變得歪歪扭扭了,“你別動了,再動火車都被你弄壞了。”新焱着急的邊喊邊把小車廂整理好。看我在旁邊看,超超把求助的目光看向我,我只好接招:“我們一起數一數有幾節車廂好嗎?”手口一致的點數,孩子們數的.很好。後面的收材料中,晨晨拆車廂的動作明顯熟練許多。

從中,我發現孩子學習的特點有以下幾方面:

1、在與同伴的合作中相互學習。

2、無意識學習與有意識學習相結合;無意識學習佔優勢,有意識學習效果更好。

3、語言的交流與溝通幫助孩子在無意識中獲取知識與本領。

4、遇到問題時想辦法解決,能用簡單的語言、眼神、動作等向同伴、老師處獲取幫助求助,但具有一定的依賴性。

5、模仿能力進一步增強(拆小車廂的動作)。

幼兒園小班教育心得 篇14

今天,孩子們說要製作世界第一樓,身爲幼兒教師,我當然是無條件支持。一大早我就在幼兒園專門的建構區,爲孩子們投放了很多的廢舊物品。看着孩子們拿着我平常收集來的各種牙膏盒、牛奶盒、月餅盒東拼西湊,我心理對孩子製作世界第一高樓的想法有一些懷疑,因爲孩子們認爲高樓大廈也是硬紙板做紙箱、裝飾花瓶一樣簡單。但我沒有表露出來。

孩子們表現出極大的濃厚興趣,迅速的選出負責人,進行明確的分工:一些孩子去廢品收藏箱尋找合適的材料,一部分孩子着手剪裁裝飾用的綵帶。他們看中一張和棋盤一般大的硬紙板作爲底座,並在上面邊畫着草圖邊討論着,活脫脫是總工程師摸樣,孩子們都積極地投入到這偉大的工程中去。我對孩子的工程也充滿期待。

當活動進行到一半時,問題出現了,因爲硬紙板太硬,而用於製作“高樓大廈”的小的紙盒子又太長、太小,無論怎樣粘貼都無法使“高樓大廈”立在硬紙板上。怎麼辦?這時有幼兒提議,我們用雙面膠吧!有的.說用兩個盒子拼起來吧,這樣高樓會大點,站得穩。又有幼兒說我們在底盤挖個洞等等想法。我感嘆孩子的想象力是如此的豐富。

在幼兒的活動過程中,我始終是一個旁觀者,當孩子們在遇到困難時,我慶幸沒有介入其中,給幼兒發揮想象的時間。心理醫生指出,教師是支持者。在學習活動中,我的幼兒教育心得是:教師作爲支持者,應該根據幼兒年齡特點、教育內容,充分利用場地及自然界所提供的被廢棄的材料,來爲幼兒創設各種有利的條件,爲幼兒提供充分活動的機會。儘量讓幼兒有更多的選擇,從而引起幼兒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獨立自主去觀察、操作、探索、發現,從而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