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心得體會

學習《工匠精神》心得體會(通用20篇)

本文已影響 1.93W人 

當我們積累了新的體會時,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這樣我們就可以提高對思維的訓練。那麼心得體會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學習《工匠精神》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學習《工匠精神》心得體會(通用20篇)

學習《工匠精神》心得體會 篇1

4月25日去參加XXX老師講授的《工匠精神》,在本次課堂上得到一次濃縮,一次與集團同仁共同咀嚼、消化和鞏固的機會,受益匪淺。

態度的根本是:我是誰不重要,我做的事才重要,如何讓自己做的事重要,要讓自己做事的結果超越直接領導的期望。

這句話能讓我正確看待自己和自己的工作,而且做工作的結果是要超越領導的期望,而不僅僅是達到領導的期望,我們常常以爲達到領導的期望就算完成工作了,其實我們要以更高的標準來嚴格要求自己。

工作中,一個人把自己所有的焦點都放在自己做的事上,纔會有人把你當回事,對於大部分人想獲得的認可,不是憑空而來的,而是建立在自己做出的事情的質量上,如果你在爲別人不認可你而抱怨的話,不如提高自己做事的質量,這樣工作上對你的認可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做工作就是做結果。

老師講的挖坑和種樹的例子非常好笑,但是我們在工作中也有可能會犯這樣的錯誤,也許我們受了情緒的影響,也許我們在工作的時候根本不知道要完成什麼樣的結果,只管我在做這份工作,我做了這份工作,至於工作的結果和質量跟我沒什麼關係。

遇到問題時,永遠不給領導提問答題,而只給出附帶多種備選方案的選擇題,作爲員工必須清楚身在公司的最根本任務,是爲公司解決問題,而不是製造問題;而一個最可怕的下屬就是總以爲比老闆聰明;其實,上班時間消極怠工,裝裝樣子,最終浪費的還是自己的人生。可是很多人工作了一輩子,都不會懂得這個道理,他會覺得工作的時間是老闆付酬的,偷一點懶,就佔一點便宜,其實,那消磨的都是自己的人生。凡事要積極主動,凡事團隊第一,凡事高標準嚴要求。每天問自己,今天我哪裏做得很好,今天我哪裏可以做得更好。

作爲一個工作多年的我,其中一些核心的語句對我影響至深,行成於思,行勝於言。我也將在以後的工作和生活中,將這些語句藉以自勉。

通過這次培訓讓自己受益匪淺,理解了許多,找到了自己工作的定位,明白只有把結果做好了,纔是對自己和別人負責。只有用感恩的心去對待人和事,擁有良好的心態,才能把事情做得最好。

課程還有很多閃光點,值得我們去體會,關於課程結構的安排,表達,聲音,詞語等等都值得我去慢慢總結,由於這段時間比較緊張,現就以上環節跟大家分享,願我們都能理解工作的含義,也能在工作中找到工作的意義。

學習《工匠精神》心得體會 篇2

提到工匠精神,我們最先想到的便是“匠人”這個日本詞彙了,日本人自古便推崇“匠人精神”,就以食物爲例吧,在日本,人們心中對飲食的最高標準,不是法餐、意菜或某個菜名這種單一的詞彙,而是某某人做的某種食物,這便是匠人精神的體現了。日本京都的四大料理之神都是像壽司之神、天婦羅之神這樣的以單一食物所構成的,這也就體現出了匠人精神的另一個特點,就是力求在單一領域做到完美。在日本,人們甚至能夠說出細分到某一種茶點的匠人的名字,而這種崇尚匠人的社會氣象又能使許多傳統技藝在匠人手中流傳至今,能夠說,工匠精神代表着傳承。

不只是日本,其實工匠精神存在於世界的每個角落。瑞士的製表師能不借助電腦和機械,一把鑷子、一副眼鏡,就能組裝出世界上最複雜的機械錶芯。每當我們捧起一塊這樣的手錶,陀飛輪、星相、音樂、報時等功能之下,我們能聽到齒輪咬合的輕響,這便是製表師日日夜夜在工作臺上創造的奇蹟。同樣的工匠還有許多,法國的高級皮具師,德國的跑車發動機調效師,捷克的水晶工藝師,他們在世界上的不一樣角落,用自己的雙手和技藝,創造出一件又一件完美的藝術品。能夠說,在現代社會,工匠精神是高檔、完美的代名詞。

那麼在中國呢中國的工匠精神在哪裏我們能夠在博物館中找到它:一件件精美的漆器、玉器、青釉、粉彩,古代的匠人們將這些精美的藝術品創造出來,保留至今,當我們對着這些文物驚歎古時匠人精神的偉大時,又會不會疑問:“我們現代的工匠精神在哪裏呢”當中國變爲世界工廠,當機器替代了燈下工人的雙手,當人們開始對千篇一律的電子產品熱情不已,又有幾個人會想到保護我們瀕臨滅絕的工匠精神呢也許我們能夠從外國的事例中爲中國工匠精神看似黑暗的未來中找到一點光亮。工匠精神是冰冷的機器所代替不了的,當工匠精神被大衆所重視,當手工的藝術與流水線上的產品區別開來,當工匠精神帶上本應屬於它的高貴,我們的工匠精神才能得以發揚光大。

學習《工匠精神》心得體會 篇3

很久以來就對付守永的著作《工匠精神》有所耳聞,近日有幸拜讀,讀罷掩卷,心中感觸良多,我被書中精彩紛呈的小故事和作者入木三分的道理闡述震撼着,現將感想列出一二,與大家共同探討。

相信大家都和我一樣,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進行過深層次的思考,到底值不值得全心付出?在又苦又累的時候會想:反正都是發那麼多工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不是更舒適愜意嗎?工作和生活到底怎樣平衡?等等……此書以全新的角度解答了這些問題,並告訴我們,工匠精神不是枯燥機械的、僵硬死板的,而是一種熱愛工作的精神,是一種精益求精的態度,它不只是一種付出,更是一種獲得,擁有工匠精神無論對自己還是和對企業,都是一種“雙贏”的局面。

喬布斯曾說:“工作將佔據你生命中相當大的一部分,從事你認爲具有非凡意義的工作,方能給你帶來真正的滿足感。而從事一份偉大工作的唯一方法,就是去熱愛這份工作”。不可否認,“工匠精神”是一種奉獻精神。它可能默默無聞,無私地貢獻着自己的光和熱,從而確保了企業的正常運轉。試想,若沒有這種精神,企業將會怎樣?作爲公司中的一分子,每個人都應認識到“今天我以公司爲榮,明天公司以我爲榮”,“我是公司中的一員,我應該對公司負責”。如果不作奉獻的話,整個公司最終將會失去贏利的機會,受損失的不僅是公司,還有公司的成員,當然也包括自己。所以,爲了公司的利益,也是爲了自己的利益,一定要摒棄那種“馬馬虎虎就可以”的想法。一份職業,一個工作崗位,是一個人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本保障。同時,一個工作崗位的存在,往往也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需要。我曾經聽了這樣的一個故事,東漢時有一少年名叫陳蕃,自命不凡,一心只想幹大事業。一天,其友薛勤來訪,見他獨居的院內齷齪不堪,便對他說:“孺子何不灑掃以待賓客?”他答道:“大丈夫處世,當掃天下,安事一屋?”薛勤當即反問道:“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陳蕃無言以對。這個故事生動的表明,只有踏踏實實做好小事,纔有做大事的能力,只有兢兢業業圓滿完成自己看似微不足道的工作,公司的興旺乃至整個社會的繁榮纔有可能實現啊!

總之,態度決定一切,一個人的工作態度折射着他的人生態度,只有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得出色,纔會爲企業做出更多的貢獻。

學習《工匠精神》心得體會 篇4

重拾工匠精神,對教師教育的啓示有四。

一、是尊重教育經驗。

教育經驗是教師在長期的教育教學過程中不斷積累起來的,對每個教師而言都帶着自己的生命溫度,而且不少經驗還是以教師或學生的某種犧牲爲代價的,因而彌足珍貴。優秀的教育經驗是教育領域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不能將其全都視爲低級、片面、膚淺的,認爲他們需要被理論知識覆蓋和替換。

尊重教育經驗,首先要培育教育經驗。教師要堅守育人爲本的職業精神,各項工作都應該以育人爲目標。尊重教育經驗,還要延長教育實習時間。教育實習的定位主要不是基於技術理性的將教育理論應用於實踐,不是杜威所言的“理論教學的工具”,而是通過實踐形成教育經驗。教育經驗是長期積累的結果,因此,教育實習時間要延長,讓準教師逐步從邊緣到中心,從依賴到獨立,從而在上崗前積累其獨當一面的經驗。

二、是推行師徒制。

教育經驗彌足珍貴,但作爲個人經驗,它卻依賴教師的肉體,會隨着某個教師的離職或離世而消失,“人亡藝絕。”因此,教師教育必須重視教育經驗傳承。教育經驗內含緘默知識,其傳承要靠“傳、幫、帶”,要落實到師徒制。

當前教育改革背景下,教育經驗傳承是否有價值?回答這個問題,關鍵看我們堅持何種改革觀。如若我們認爲改革是“大破大立”,甚至“全破全立”,那麼經驗傳承當然是改革阻力。可是,教育改革其實是漸進和連續的,從一定意義而言,是不斷地“穿新鞋走老路”。教育改革中,教育傳統、教育現實與理想的教育之間雖有差異,也有共性。因此,即使是在改革,哪怕是轉型性改革的背景下,我們都不能忽視和輕視教育經驗傳承。

積極倡導共享的氛圍,努力構建共贏的機制,師徒制才能發揮最大價值。現實中確實有部分教師對公開教育經驗有顧慮,害怕“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不願跟同行分享“乾貨”。有位教師曾跟筆者說,她找到了一個教化學某個知識點的方法,通過這種方法,學生能夠很快理解,而且在考試過程中也極少遇到問題。可是,她不會將其用於公開課,也不會告訴其他同行。可見,師徒制價值的發揮,在於共享的氛圍和共贏的機制。

三、是彰顯能力本位。

教師教育要重視(準)教師的教育教學實踐能力,要建構“能力本位”的課程觀和評價觀。教育教學實踐能力是教師的核心技藝。其要義,簡言之,就是會教且教會。可是,當前教師教育課程與評價偏離了教師核心技藝。

這種偏離在職前教育階段的表現是,教育理論課程重過實踐課程,導致準教師只是爲考而學而不是爲教而學;在職後教育階段的表現是,“研究”重過“教學”,導致教師只是爲發表而研究而不是爲教學而研究。

建構能力本位的教師教育課程觀和評價觀,就是教師教育的課程和評價都以核心技藝爲中心。這意味着,教師教育課程不僅要強化實踐課程,而且理論課程也要緊緊圍繞實踐展開,指向教師的核心技藝。教師教育評價應該以教師核心技藝爲基準,重點考查其“應會”,而不是“應知”。

四、是強調“技進乎道”。

我國職前教師教育的基本思路是先理念,後技藝,試圖讓準教師在還沒有足夠的教育教學經驗的情況下掌握科學概念,樹立先進理念。這個思路,只能讓準教師形成了“關於教育的觀念”而非“教育的觀念”。因爲,正如杜威所言,“思想、觀念不可能以觀念的形式從一個人傳給另一個人。當一個人把觀念告訴別人時,對聽到的人來說,不再是觀念,而是另一個已知的事實。”

其實,正確的思路是先技藝,後理念,“技進乎道”。技藝固然包含緘默知識,但也有可明言的規則,即技法。技藝學習要從技法開始。教師教育中的技法,如操作程序、教學方法、教學模式是教師教育的起點,是教師教育理念生成和創新的基礎。所謂教學有法,指教學是有特定方法的,教師必須熟練掌握這些方法。

當然,教學有法無定法。所謂無定法,基於維特根斯坦的視角,即對規則的使用本身無法還原爲規則。換言之,教學本身雖有各種原則和方法,但是這些原則與方法在特定情景的具體運用,卻無法還原爲一定的原則與方法,必須藉助教師的判斷力。

教師熟練掌握各種具體方法後,纔能有更多時間與精力提升關注層次,這時就要推動他們從對技法的關注提升到對藝術的關注,達到“技進乎道”的境界。

學習《工匠精神》心得體會 篇5

有一羣人,視自己爲普通的北京故宮工作人員,但其實,他們都是頂級的文物修復專家。每一天的工作都是繁瑣且又複雜的,在這枯燥的一天裏他們認真地修復着各種文物,他們因精湛的技藝而被稱作“文物醫生”。故宮男神王津,16歲在故宮修鐘錶,39年沒換過工作,沒搬家。修復文物是穿越古今,與百年文物進行對話的一種特殊職業。去北京旅遊,人人都喜歡到北京故宮看看,體驗古代的傳統文化,感受古代的氣息,如果你看到一些精美、完好無損的文物,如掛在故宮裏的古畫,還有許許多多的古建築,這些都是經過他們“文物醫生”靈巧的雙手,認真仔細修復過的,只爲完好地保留和傳承古文化,只爲讓外人明白我們中國古文化是多麼博大精深,只爲展現最美的一面給遊客。

瑞士製表匠、製表商對每一個零件、每一道工序、每一塊手錶都精心打磨、專心雕琢,他們用心製造產品的態度就是工匠精神的思維和理念。在工匠們的眼裏,僅有對質量的精益求精、對製造的一絲不苟、對完美的孜孜不倦追求,除此之外,沒有其他。正是憑藉這種凝神專一的工匠精神,瑞士手錶得以信譽滿天下、暢銷世界、成爲經典。

工匠精神包括:一是精益求精的創新精神,沒有最好,僅有更好。二是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社會發展需要科技提高,科技提高需要對規律的不斷探尋。三是實事求是、實現創新的科學方法,是推進提高的內生動力。

用精益求精的態度,把一種熱愛工作的精神代代相傳。這種精神就是工匠精神。

在自己的崗位上,認真細緻地去完成每一項任務,就像王津那樣,熱愛自己的工作崗位。

《勸學》中提到“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讓我們從小事做起,從細小的每一件事情開始,一點點的積澱。弘揚工匠精神,成就出彩人生。

學習《工匠精神》心得體會 篇6

很久以來就對《工匠精神》這本著作有所耳聞,最近,公司開展了學習工匠精神的活動,有幸從辦公室借來一本拜讀。拿到手第一印象認爲這是一本雞湯,仔細讀來,並非如此,裏面的一些觀念和人物事例很是接地氣,讓人感觸頗多。

所謂的工匠精神是一種精益求精的態度,一種對夢想的追求,一種擔當奉獻精神及一份默默無聞的堅守。

學習了《工匠精神》,結合自己的工作現狀,尤其是在目前環境保護的高壓形態下,工作上不能出一點差錯,必須要時刻以工匠精神鞭撻着自己,改掉以往大老粗的行爲作風,各項工作力爭精益求精,不允許有交差思維、差不多思維及走捷徑思維,要對公司及自己負責,在自己的一片領域上敢於堅守擔當,把工作漂漂亮亮的完成作爲自己的追求。注重工作中各種人際關係的處理和維護。減少自己偏見的心,利己的心,不公的心。增強自己利他,助他,成他之心。

此外,我們還需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先增值,後回報;先沉澱,後成才;先有爲,後有位。從容自信,不斷學習,充實自己。

學習《工匠精神》心得體會 篇7

有句話說,追逐着鹿的獵人是看不見山的,的確,當你心無旁騖地去鑽研某一件事時,你就會忘記周圍的一切,這也便是工匠精神的實質。

在這個科技日新月異,生活瞬息萬變的新時代,工匠精神顯得尤爲重要,試想若人們每一天只醉心於信息的多樣,媒體的多樣,交往方式的多樣而不深究蘊藏其中的知識,那時代將如何提高?猶記得愛迪生爲了做實驗,能夠五天五夜不睡覺,牛頓研究物理,能夠忘記自己有沒有吃飯,袁隆平爲了尋找野敗,能夠不畏艱險的去荒野探險,普林斯頓教授能夠爲了研究果蠅能夠忙到深夜……凡是取得大成就者,古今中外無一人是沒有工匠精神的人,因爲不管是做學問抑或是做人,都需要專心致志,全心投入方可成功,當你做一件事卻又同時想着另一件事,那將故兩者不可兼得而兼廢。新科技促進了時代發展,也讓這個時代缺乏工匠精神的容身之地,實令人擔憂,在大街上隨處可見行人低頭玩手機iPad,要麼就宅在家裏玩電腦,進賓館,一到櫃檯就詢問服務員就去有沒有免費wifi……最近很隨着瀏覽器新聞訂閱、微信公衆號等平臺掀起了一場微閱讀熱,即以零碎時間閱讀短小精悍的文章,實際上這種閱讀弊遠大於利,當你自以爲閱讀很多文章,以爲膺充點墨之時,你有沒有發現自己的氣仍然沒有華呢?這種缺乏深度思考,匆匆瀏覽做下評論,最多隻能算是投票互動罷了,何來的學習?何來的鑽研?何來的漲知

識?可是是欺騙偷懶自己罷了,長此以往,工匠精神的“不興”,也許真會成爲可怕的事實,何其哀哉!

與工匠精神正在消失不一樣,我們所處的時代卻是一個十分需要工匠精神的時代,需要不等於擁有,這種供需不平衡的矛盾,也許會成爲提高的動力和旗幟。當今時代主題是和平、發展,和平讓工匠精神成爲可能,發展則須以工匠精神爲依託,由此可見,新時代證需大力提倡工匠精神。

所以作爲社會的接班人的我們,需要摒棄雜念,不爲浮誇所擾,認清自己人生的方向,以工匠精神在工匠時代開闢祖國的康莊大道。

學習《工匠精神》心得體會 篇8

這次關於工匠精神的培訓,讓我覺得收穫很大,很多以前想不明白的事情,經過這次培訓後豁然開朗。甘總是從世界格局談我們自身的修養和未來的發展,讓我理解了工匠精神的現代詮釋。工匠精神不僅僅是一種信仰,更是我們需要一生追求的東西。以下是我對這次培訓的想法。

先說工業4.0。工業4.0是德國政府提出的高科技戰略計劃。它旨在利用物聯網信息系統,將生產中的供應、製造、銷售等信息數字化、智能化,最終實現快速、有效、定製化的產品供應。美國的互聯網產業旨在實現工業領域數據流、硬件和軟件的智能交互,優化系統、設施和資產的運行。中國製造20xx的目標是以信息技術和製造技術深度融合的數字化、智能化製造爲未來發展的主線,以未來十年爲發展週期。目標是帶動製造業轉型升級,推動中國從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轉變。在我看來,三者只是側重點不同,最終目的是一致的。都最終結合了物聯網、互聯網、大數據,使得製造系統更加智能化、數據化,效率大大提高。

我認爲實現下一代工業製造有三個步驟。第一步是實現物聯網產業,已經有一些企業實現了。比如甘總在培訓中提到的SEW傳動,AGV就是一個可以走動的工作臺,產品要在上面組裝。相應工位的相應員工安裝相應配件,相應工位有各種產品的各種材料。掃碼後可以調出相應的物料,實現多種產品的小批量生產。第二步是互聯網+對傳統行業的改造,大部分企業正在實現。比如通過互聯網,“成品”可以直接通知物流公司收貨。通過互聯網,我們可以找到哪些工廠有多餘的機器,我們可以直接在那臺機器上下單,這樣就整合了全社會的資源,大大提高了效率。第三步,大數據指導生產,甚至大數據指導創新。通過大數據分析,我們可以知道如何提高生產效率,如何提高產量,甚至在建廠之前,就可以分析工廠哪裏更好。當然,還有更多的數據需要挖掘。我們看到物聯網是一個工廠內部效率的提升,互聯網是整個產業鏈的整合,大數據是整個社會資源的整合。

以上是我對未來工業技術的理解。在未來的智能行業中,個人素質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現代工匠精神正是我們所需要的。工匠精神原本是指工匠對自己的產品一絲不苟,力求完美、盡善盡美的精神理念。藝術家喜歡不斷雕琢自己的產品,不斷提高自己的工藝,享受產品在手中昇華的過程。工匠精神的目標是打造本行業最優質的產品,以及其他同行無法企及的優秀產品。目前工匠精神有以下八點:熱愛:熱愛一行,不虛榮;專注:一生專心只做一件事;實用性:巧與笨相結合,用“笨功夫”練“真本事”;勤奮:努力用汗水澆灌工匠的豐碑;剛性:一絲不苟地運用細節,成就偉大;堅持:堅持,經得起孤獨和誘惑;精益求精:精益求精,盡善盡美;進取:永不止步,打造個人品牌,書寫人生美好篇章。

目前作爲一名助理工程師,我的目標是做一名軟件工程師。首先,我必須掌握各種語言,爲我未來的發展打下基礎。編寫的軟件模塊化,可移植性強,註釋清晰;熟練使用各種開發工具;喜歡研究算法;同時要有工匠所具備的素質,感恩,感謝領導支持我讀書這麼久,要有基本的個人素質。

正如甘總經理在培訓中所說,當今社會,只有充分發揮工匠精神,才能擁有競爭優勢,才能真正不可替代,才能在複雜的環境中永遠立於不敗之地。作爲一個職場人,傳承和發揚工匠精神,不僅是生存和發展的需要,更是精彩和輝煌人生的宿命。

學習《工匠精神》心得體會 篇9

工匠,簡而言之,就是各行各業中出類拔萃的技術尖子,世界上各個國家,各個時代,各個行業都有不同的工匠。

工匠不是天生的,它生存於大衆中,產生於大衆中,它絕對不是花架子,而是實實在在的真人,它做的不是靠吹的,而是實實在在的真事。

爲什麼各行各業都非常重視,培養技術尖子人物,因爲它是一個特殊的人物,它從事的工作是一份特殊的工作,成千上萬人做不了的事,它可以做,有些工作甚至應用到高科技都無法完成的,但工匠可以完成,這就是工匠的特殊性,例如我國的航天飛機上有一個零部件,做工非常複雜,難度相當大,採用最爲先進的高科技工藝操作未能完成,只能靠工匠的手工操作才能完成,可想而知工匠的份量,特別是大國工匠。

這裏講述一個工匠救活一個企業的故事,據載北京一個工藝美術廠,是解放初期建成的,當時也就小打小鬧,生產一些較簡單的工藝品,經濟效益也不太好,在一次工藝品拍賣會上,當時的廠領導見到一顆象牙,長約50釐米,直徑6釐米左右,拍賣價也不很高,雖然廠裏的經濟不是很景氣,但這個有眼光的領導還是用廠裏的資金把這顆象牙買下了,可是這顆象牙輸送到廠裏後,引起了很大的爭議,一是廠裏當時資金緊張,工人連工資都要發不出來,還花錢買象牙,二是當時廠裏的技術力量比較薄弱,根本找不到一個勝任象牙雕刻的人物,就這樣把這顆象牙暫時存放在倉庫裏,誰知道一放就是五十多年,廠裏的領導換了一茬一茬,工人出進一批又一批,始終沒有人敢動這顆象牙。

直到改革開放後,工廠又招了一批科班畢業的專業人才,其中有一個科班生,畢業於北京美術學院雕刻專業,他進到這個廠後,看到有很多用於雕刻的原材料,但都在那裏睡覺,他感到迷茫,爲什麼這些原材料沒人動,高端工藝品也少見,在一次清理倉庫物資中,他發現一顆不滿灰塵,顏色略微發黃的象牙,感到非常驚訝,這麼好的東西,問什麼不把它利用起來呢?他找到領導詢問情況,領導說這顆象牙是五十年前就買下的,這麼多年由於廠裏技術力量薄弱,沒有可以雕刻象牙的人才,所以一直放着,工人說,象牙就這樣的放着,不是辦法,一是浪費資源,二是時間放久了,象牙會變質,到那時想用也用不成了,如果你們領導相信我,給我這個機會,我來設計,我親自雕刻。如果雕刻廢了,我承擔一切損失,如果雕刻成功,就讓它留在廠裏作紀念,領導班子經過研究,同意由這個人工人先做出方案。

於是這個工人花了兩年多的時間,查閱大量相關資料,設計了多套方案,模仿象牙原形狀雕刻了上百種象牙木,在工人刻苦努力下,在無數次的失敗中,找到了靈感和支點,設計出了一套實態的方案和試雕草本,上面有兩百多個圖案,展現了中國五千年曆史變化的精髓,交給領導審查後,方案獲得通過,從此工人廢寢忘食,專心致志,精心操作,花了近三年的時間,完成了象牙的整體雕刻,經領導和專家評論後,大爲讚賞,結論爲國家級工藝品,後來參加了一次拍賣會,一個外商看到精美的工藝品,讚不絕口,並出高價500萬元想買走,廠方說:這件是無價之寶,我們參與拍賣會,是想通過此次拍賣會,讓我們廠的精品展現在廣大羣衆面前,同時使大家認識到我們廠的技術實力,這件寶貝你再花多少錢,我們也不會出售,從此這件工藝品成了廠裏的鎮廠之寶,永遠保存下來,後來國家相關部門知道此事,在實地調查瞭解後,上報相關部門,撥款500萬元給該企業,作爲企業創新發展資金,也使企業獲益匪淺,起死回生,從事該產品雕刻的工人也被授予工藝美術大師,並獲得一定的物質獎勵。

怎樣才能成爲一名工匠?首先自身要有愛國之心,要本着報效國家的赤子之心,第二是要愛崗,也就是熱愛自己的工作崗位,熱愛自己所從事的職業,第三是要敬業,就是對你所從事的工作要兢兢業業,刻苦專研技術,百折不撓,第四是要有堅定的意志和吃苦耐勞的精神和奉獻精神,第五是工匠的成長離不開組織的關心、培養、支持,工匠在攻克技術難關中,難免會碰到一些難題,組織應及時的瞭解,盡最大努力幫助解決工作中的問題,第六是領導要關心工匠的生活,工匠爲了攻克技術難關,難免要花大量時間與精力,而對家庭和生活關心過少,這樣難免會出現家庭矛盾,領導要給予親人般的理解,並幫助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我們這個時代特別需要工匠精神,需要培養千千萬萬個工匠,特別是大國之匠。

學習《工匠精神》心得體會 篇10

這次關於《工匠精神》的培訓讓我感覺收穫很大,很多以前想不明白的事在這次培訓後豁然開朗。甘總從世界格局說到我們自身的修養與以後的發展,讓我明白了工匠精神的現代闡釋,工匠精神不僅僅是一種信仰,更是需要我們一生追求的東西,下面來談談我對這次培訓的感想。

先說說工業4.0,工業4.0是德國政府提出的一個高科技戰略計劃,旨在利用物聯信息系統將生產中的供應、製造、銷售信息,數據化、智慧化,最後達到快速、有效、定製化的產品供應。美國的互聯網工業則是旨在工業領域實現數據流、硬件、軟件的智能交互,實現系統、設施和資產運營的優化。而中國製造20xx的目標爲,將信息技術一製造技術深度融合的數字化、智能化製造作爲今後發展的主線,以未來十年爲發展週期,目標是驅動製造業轉型升級,推動中國由製造大國向製造業強國轉型。在我看來,三者僅是側重點有所不同,最終的目標如出一轍。三者最終都是將物聯網、互聯網和大數據結合起來,使得製造系統更加智能化、數據化,效率得到極大的提升。

我認爲,要實現下一代的工業製造大致分爲三個步驟。第一步爲實現物聯網工業,這一步目前已經有企業已經實現,比如甘總在培訓中提到的SEW賽威傳動,那裏的AGV作爲可四處行走的工作臺,上有待裝配產品,到相應工位相應員工裝上相應配件,相應工位有各種產品的各種物料,掃碼後就可調出相應物料,這樣可以實現多種產品的小批量生產。第二步,傳統產業的互聯網+改造,這一步大多數企業正在實現,比如,通過互聯網,“成品”可以直接通知物流公司來收貨,通過互聯網,我們可以查詢到哪些工廠的機器富餘,我們就可以直接在那個機器上下訂單,從而使得整個社會的資源得到整合,效率極大的提高。第三步,大數據指導生產,甚至大數據指導創新。通過大數據分析,我們可以知道如何提升生產效率,如何改善生產,甚至建工廠前可以分析工廠建在哪個位置更好,當然還有更多的數據可以挖掘。我們看到,物聯網是一個工廠內部效率的提高,互聯網是整個產業鏈的整合,而大數據則是整個社會資源的整合。

以上是我對未來工業技術方面的理解,在未來的智能工業中,個人素質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現代的工匠精神是我們所必須的。工匠精神原指工匠對自己的產品精雕細琢,精益求精、更完美的精神理念。工匠們喜歡不斷雕琢自己的產品,不斷改善自己的工藝,享受着產品在雙手中昇華的過程。工匠精神的目標是打造本行業最優質的產品,其他同行無法匹敵的卓越產品。現在的工匠精神有如下八點,熱愛:不慕虛榮幹一行就愛一行;專注:專心致志一生只做一件事;踏實:寓巧於拙用“笨功夫”練“真本事”;勤奮:刻苦努力用汗水澆築工匠的豐碑;嚴謹:一絲不苟用細節成就偉大;堅持:執着堅守耐得住寂寞經得起誘惑;精進:精益求精追求無限的極致和完美;進取:永不止步鑄就個人品牌譜寫人生華章。

目前,我作爲助理工程師,我的目標爲軟件工程師,首先要熟練掌握各種語言,爲以後的進階打下基礎;編寫的軟件模塊化,移植性強,註釋清楚明白;熟練使用各種開發工具;喜歡鑽研算法;同時更要有工匠所擁有的品質,有感恩之心,非常感謝領導支持我鑽研那麼久,有基本的個人素養。

正如甘總在培訓中所講,在當今社會,只有把工匠精神發揮的淋漓盡致,才能擁有競爭的優勢,才能具有真正的不可替代性,才能永遠在複雜環境下立於不敗之地。作爲職場人,傳承和發揚工匠精神不僅是生存和發展的需要,更是生活精彩,人生出彩的宿命所歸。

學習《工匠精神》心得體會 篇11

上下五千年,中國曾引領着一個時代的製造行業發展,精密探測的地震儀,深埋千年依舊鋒利的古劍,無不彰顯着當時頂尖的工業技術。然而反觀現代,沿海城市的大型乃至超大型代加工廠比比皆是,均是以增加熟練度或擴充人力來提高產能,卻無絲毫創新之法。中國工業已然被稱爲“世界加工廠”,長此以往,中國工業將無以爲繼。

近日,德國政府提出的工業4.0理念風暴席捲全球,以智能製造爲主導的工業發展戰略讓國人悚然驚醒。德國製造業是世界上最具競爭力的製造業之一,這在很大程度上源於德國在已有頂尖工業水平上的持續創新力以及德國人專注嚴謹的工作態度。工作熟練無失誤,僅以爲“工”,而未成“匠”;由表及裏,精益求精乃爲“工匠”。

中聯重科作爲全球工程機械先驅企業,不斷有新型產品的技術參數突破世界紀錄,每年的專利發明質量和數量也都遠遠走在其他企業前面,創新研發力度不可謂不強。但作爲基層員工,如何在管理崗位上實現自己的“工匠價值”,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也必須思考的問題。

先成爲一個優秀傑出的“工”。每個崗位所在都是公司整體運行中重要的一環,要保證自己在崗位上的工作無差錯無拖延,需要耐心、細心和決心。耐心完成自己分內的事情,多堅持,多努力,對待工作和同事不驕不躁,始終如一;細心瞭解工作中的每一個細節,流程中的各個環節,多發問,多求知,做到胸有成竹,心中有底;決心克服工作中遇到的難題,多取經,多探索,勇敢嘗試,相信辦法總比困難多。

後成爲一個自己昇華能力的“匠”。如何才能在人力有限的條件下有效的提升工作效率?如何才能在本職工作完成後額外完成力所能及的細節使工作流程更順利?如何才能針對自身崗位的優劣現狀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議?只有深層次的思考延伸才能讓個人能力得到充分的發揮並與工作相輔相成,真正實現從“工”到“匠”的價值昇華。

企業作爲員工發展共同體的同時,也是員工價值體現的重要載體,兩者一榮俱榮,一損俱損。長久以來,日本老字號企業的前瞻性令世界感到不可思議,他們怎麼能從一瓶小小的醬油,看到一個巨大生態鏈的延展?因爲背後的素直之心,對自己事業的執着精誠之心,對自己職業的高度認同感和歸屬感,純潔無暇,不受名利侵染。工作已經不再是賴以爲生的手段,而是人生的根本意義和最高追求,這,纔是工匠精神的人格基石和靈魂所在。

學習《工匠精神》心得體會 篇12

“匠人精神”近幾年“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些可謂是對教師的最美讚譽。其實,完全沒有必要將教師職業神化。作爲教師,我們應該意識到,教師不過是三百六十行其中之一行,教師不過是億萬普通勞動者之一員。因爲社會需要以及分工的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的職業,每種職業都有其自身的特殊牲和不可替代性。教師的工作有別於其它工作,確實很重要。“智育不好出次品,體育不好出廢品,德育不好出危險品”社會拒絕次品、廢品和危險品。教師面對的是一羣懵懵懂懂的孩子,要把這些懵懂的孩子培養成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學生,塑造成社會有用之才棟樑之才。離不開教師的精雕細琢,耐心打磨。

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經濟改革中需要培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教師從事的培養人的工作,可謂是精細中之精細,在教師的工作中何嘗不需要倡導工匠精神?“教書匠”是社會對教師的戲稱,在筆者看來,並沒有什麼不妥。從某種意義上說,教師也是工匠。教育教學工作的性質決定了教師一絲不苟、精益求精、一以貫之的工作態度,態度決定效果,這正是我們積極推崇的時代“工匠精神”。

我國的教育專家呂型偉有一個教育名言是,“教育是事業,事業的意義在於奉獻;教育是科學,科學的價值在於求真;教育是藝術,藝術的生命在於創新。”既然是事業、科學和藝術,只有不懈的努力用畢生的精力才能獲得事業的成功,才能達到科學和藝術的高峯,教師的“工匠精神”不可以或缺。

“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必須有一桶水”。在筆者看來,科學發展日新月異,教師的這一桶水還要常換常新,最好是長流水。其實,不僅需要教師有大量的知識和技能的儲備,更主要的是怎麼向學生傳授知識和技能,這並非易事。教師要依據教育規律,根據教育實際摸索出最適合的方法,提高教育效率和教育效果。衆所周知,學生的智力水平和非智力水平參差不齊,教育教學中並不排斥做必要的強化訓練。教師也有必要採用師付帶徒弟的方法,手把手地教學生。人們總結出,教育是一門慢藝術,需要小火慢燉,急不得,需要不厭其煩,誨人不倦。教育不是一蹴而就,可能會出現“反覆”現象,教育不容淺嘗輒止。

“校園無小事,事事皆教育。”一名教師,也是一名工匠,必須腳踏實地,從點滴做起,積沙成塔,集腋成裘。我們的教育固然需要教育家,但更需要大量的一線教師。既然做不了教育家那就做一個實實在在的“教書匠”,將“工匠精神”帶到工作之中,爲國家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來大爆發,可能緣起與有一年春節期間,中國人跑到日本搶購馬桶蓋,造成馬桶蓋幾乎斷貨。這樣一個大工業生產線上的普通產品,竟然和壽司、日本武士刀並列在一起,又一次打上了匠人精神的烙印。

在日本,有一個傳統詞彙指代擁有精湛技藝的手工藝者,叫“職人”。“職人”是一個令人肅然起敬的稱謂,“職人精神”代表着精益求精、堅韌不拔和守護傳統。現在,許多掌握尖端技術的製造業者也被稱作“職人”,甚至遍及社會各個行業,在日本媒體報道中常見“政策職人”、“相撲職人”、“科學職人”和“教育職人”等稱呼,都指在本領域掌握高超技藝的能人。

本質上,匠人起源於手工業,匠人精神首先意味着個性化,而不是標準化,是“匠心”獨運的雕琢,而不是刻板的流水線生產。反觀我們教育,教育不是工業,而更像是農業,需要教師花費時間與精力深入學生的心靈,翻土、施肥、澆水、除草、間苗。

雖然我們不知道他們什麼時候開花,也不知道他們什麼時候結果,甚至我們也不敢肯定,每一株幼苗都能開出美麗的花,都能結出碩大的果。但我們依然執着、依然努力,教育需要在和煦的陽光中,春風化雨,潛滋暗長,需要靈魂的安靜,需要耐心的等待。做教師真的需要有“匠心”。

“匠心”的背後隱含着的是專注、技藝和對完美的追求。在教學中,“匠心”可以讓孩子們莞爾一笑,學習瞬間變得幸福而快樂;能夠使枯燥的知識立刻展現神奇,終身難忘;更會令師生的交流,歡快順暢。在教學中追求“匠心”應該是每位教師的職業意識。

做教師,就得像個手藝人一樣沉浸其中,心無旁騖,在激情飛揚和揮汗如雨之中,享受教育本身所帶來的痛苦和幸福。慢慢地陪伴,靜靜地等待,悄悄地聆聽,不浮躁,不顯擺。

匠心”就是用簡單的心做單純的事。法國思想家蒙田曾說過:“教育不是爲了適應外界,而是爲了自己內心的豐富。”如果教師都能始終潛心教育,那麼就能摒棄浮躁、功利,迴歸教育本真。人的一生,需要選定一把椅子,意大利歌唱家帕瓦羅蒂年輕時讀過師範,畢業時他問父親自己該幹什麼?父親告訴他,如當教師,就好好當,不要做歌唱家的夢;若是想當歌唱家,那麼你就去做歌唱家的夢,不要在兩把椅子中間彷徨!他的歌聲,至美,至純,他的一生,至簡,至定。

生活中的確有許多把誘人的“椅子”,但不是每一把“椅子”都適合每一個人,我們只有根據自己的條件與特點,摒棄浮躁,抵禦誘惑,堅守定律,堅持只坐那一把適合自己的椅子,纔會有希望獲得成功,它或許不是最美的,卻是承載你最多喜怒哀樂的物品。人的一生要處理好三種關係,即人與物的關係,人與人的關係以及人與自己內心的關係。

人的內心簡單了就會快樂,專一了就會強大。內心的強大,纔是真正的強大。著名作家王蒙曾說過:“人的一生要做許多事情,但最重要的不是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而是清醒地知道自己不應該做什麼。”因此,教育工作不能太複雜、太繁瑣、太神祕,應當多一點“留白”,讓學生輕鬆一點,多一點自主選擇,讓學生有興趣一點,多一點寬容悅納,讓學生自信一點。

我越來越堅信,真正的教育應該是純手工的,那是一種依靠積累、源於傳承的工匠精神,這種精神無法瞬間獲得、想要就有。杏壇之上,絃歌不輟,教師們耳提面命,一張嘴,一塊黑板,三尺講臺,一支粉筆寫春秋,一個好的教師應該要有“匠心”的執着——專注而簡單。

學習《工匠精神》心得體會 篇13

一看到這本書,就立馬喜歡上了它。說 不清,道不明,就是喜歡它,它讓我有一種 非得一口氣讀完的衝動!事實上,我真的這 樣做了。 掩卷反思,心潮澎湃,仔細思索着付守 永先生的話,他就像一個導師在諄諄教誨着 我!讓人從心底裏佩服!所思所想,見諸於 筆端,聊以自勉!希望自己以後能夠樹立正 確的工作觀,真正成長爲一名“工匠”。

在這個日益浮躁的社會,金錢至上論甚 囂塵上!在我們的社會裏講利益的人越來越 多,講責任的人越來越少;講權利的人越來 越多,講成長的人越來越少;講關係的人越 來越多,講原則的人越來越少!當人們去尋 找一份工作時,考慮更多的是這份工作能帶 給我多少薪水,能帶給我多少物質報酬!而 不是我能從這份工作中學到什麼?我能得 到什麼樣的成長經驗?我能學會什麼樣的 做人道理?我是不是真的喜歡這份工作? 我對這份工作足夠上心嗎?我把我的感情 投入到工作中了嗎?每一個工作細節我是不是都認真去做了?面對每一個顧客我是 不是始終保持飽滿的熱情和友好的態度? 我是不是還有一些地方有待改進?我怎麼 做才能提高我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業績?我 是不是很受顧客歡迎?我是一個稱職的員 工嗎?我是一個價值型員工嗎?我在公司 是無可取代還是無足輕重?我是不是應當 轉換一下心態?我是不是太急躁了、太急功 近利了? 在現實社會中,更多的是聽到員工的抱 怨!日復一日的抱怨只會打消工作的積極 性,只能使你處於焦躁、憂鬱、惶恐之中, 永遠爲看不清的明天奔忙,外表強悍,內心 空虛!殊不知“牢騷太多防腸斷,風物長宜 放眼量” ! 說實話,初入職場,我也有抱怨,有迷 茫!看不清未來在何處!找工作也是看工資 高低,而不顧其他!實在是慚愧!但讀罷此 書,令人豁然開朗!問題的關鍵就是心態的 問題!我還沒有樹立一個正確的工作觀、金錢觀。

以前我一直認爲工作就是賺錢的工 具!錢多了,自然就幸福了!可是當我讀罷此書,我知道我錯了! 從今往後,我要改正錯誤!我不敢奢望 要成爲像稻盛和夫、喬布斯那樣的一代巨匠,但求能成爲一個普通的,在自己崗位上 勤勞、 敬業、 投入和全身心奉獻的普通工匠! 這也是付先生寫此書所想要達到的目的。

作爲一個銷售員,首先我應該對自己所 賣的東西有一個透徹的瞭解!如果自己都不 知道自己賣的什麼東西,何談銷售?其次, 我要讓自己慢慢愛上這份工作。正如付先生 所說,把工作當成一種修行!我更喜歡把工 作比喻成你的戀人,每天的工作就像是跟自 己的戀人談戀愛一般讓人心動!讓人傾心! 面對每一個顧客我要始終保持飽滿的熱情 和正確友好的態度,不能說看見一個有錢的 就非常熱心,看見個沒錢的就愛理不理!如 果這樣做會傷害到顧客的自尊心!再次,我 要了解顧客的需要,無論是物質需要還是精 神需要,顧客的顏色、品牌偏好,他需要什 麼型號的物品,比如鞋碼大小、喜歡什麼顏 色、哪個牌子、顧客的擔憂和顧慮是什麼、 如何解除顧客的顧慮。精神需要方面,我要給予顧客足夠的尊重與諒解,不能傷害顧客 的自尊心,不能說些帶有諷刺、嘲笑意味的 言辭,不能做帶有鄙視意味的動作!總之, 我要使自己的言行舉止充滿了對顧客的尊 敬!我想這正是“工匠精神”所要求的。 以上即是我的一點感想。

學習《工匠精神》心得體會 篇14

近日,對李保國同志先進事蹟作出重要批示,指出“廣大黨員、幹部和科技、教育工作者要學習李保國同志心繫羣衆、紮實苦幹、奮發作爲、無私奉獻的高尚精神。”

“全國優秀科技特派員”、“全國師德先進個人”、“河北省特等勞動模範”、“農民教授”、“太行新愚公”……我們不曾見過李保國同志,卻從這些身份中看到了他不平凡的一生。李保國35年如一日,將畢生的情懷、態度和信念傾注于山區生態建設和科技富民事業之中,用自己的模範行動詮釋了“工匠精神”新的時代內涵,彰顯了共產黨員的優秀品格。

做有工匠精神的黨員幹部,要始終堅守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宗旨。“老百姓需要什麼,我就研究什麼。”是李保國的名言。作爲一名林業科學工作者,李保國始終把黨和人民的需要當成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正是一心爲民的責任心和使命感,纔有了他35年的堅守與努力。作爲黨員幹部,我們當始終把正確的事業觀、工作觀、政績觀建立在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基礎上,始終堅守爲人民服務的崇高信念,始終堅持思想上尊重羣衆,感情上貼近羣衆,工作上依靠羣衆,利益上爲了羣衆,始終深深紮根於人民羣衆之中,爲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奮鬥。

做有工匠精神的黨員幹部,要始終保持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自1981年從事山區開發研究,李保國每年在艱苦的農村工作超過200天。在邢臺縣槳水試區,他把一個窮山溝變成了花果山,成爲太行山區最綠的地方,榮獲聯合國全球環境500佳提名獎。在內丘縣富崗村,他把自己的研究成果運用到蘋果生產中,創出了國內著名的“富崗”蘋果品牌,在昆明世博會上獲得銀獎,極品果賣到100元一個。成績的背後是他35年的專注和堅守,是他對於技術的精益求精與不斷的探索突破。作爲黨員幹部,將本職工作做專、做實是基本要求。我們必須以精益求精、精雕細琢的態度對待基層紛繁複雜的工作,幹一行愛一行,幹一行專一行,力爭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業績。

做有工匠精神的黨員幹部,要始終保持敢於創新的工作精神。工匠精神不是因循守舊,而是兼顧繼承與創新的優秀品格。長期的科研工作,大量的科研成果,諸多的榮譽稱號,是李保國敢於創新的真實寫照。全面從嚴治黨的新常態,對黨的各項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複雜的社會環境,也讓黨的各項工作面臨更多新的難題。面對問題,黨員幹部應進一步解放思想,增強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以創新的意識、創新的精神、創新的思路開展工作,在攻堅克難中展現擔當,成就事業。

學習《工匠精神》心得體會 篇15

在黑暗中,她是光明;在喧囂中,她是寂靜;在孤獨時,她是朋友;在迷惘中,她是智慧……她,——失敗。

我依稀的記得,那是一場多米諾骨牌效應的遊戲,我和一位小弟第合作,好容易將一塊塊的骨牌擺放好,誰知道一個不經意的小動作就毀了整個整體,骨牌一瞬間全部倒下,我愣住了;接着又一塊一塊的擺放好,正當又要成功的時候,又是一個小動作,又是一個瞬間,骨牌又都倒下了;於是,我們又捲土重來,但是似乎沒有前兩次有耐心了,很是急促,像熱鍋上的螞蟻,終於,骨牌又倒下了;我不再擺放,而小弟弟卻還在認真的擺放,他這次很有技巧,吸取了前面失敗的教訓,後來,他成功了,我想:大概是他善待了前面的失敗吧。

當愛迪生的助手對他說:“你已經失敗1080多次了,成功已經變得渺茫,還是放棄吧!”的時候,愛迪生沒有放棄,最後他經歷六千多次的實驗,終於成功了;當林肯競選總統失敗了八次時,他沒有放棄;更近些吧,在1982年,十八歲的馬雲第一次參加高考,他填報的是北京大學,但她的數學只考了一分,他沒有放棄……那麼,是什麼促使他們沒有放棄?最後取得成功呢?我想:是毅力,是堅持,更是善待失敗!

當遭遇挫折失敗時,應正確面對,不應放大痛苦,擦一擦額上的汗,試一試眼中欲滴的淚,繼續前進吧!相信總有一天你會看見藍藍的天,白白的雲,青青的草,還有你嘴邊的甜甜的笑……

學習《工匠精神》心得體會 篇16

在追求短平快的今天,我們更要擁有(工匠精神),擁有它,相信未來,我們將會走得更平坦。

工匠精神,是對於完美的不懈追求。有多少人體驗過,因爲一個鐵蹄,一個渺小的標點符號,一根小小的簽字筆,就不幸因此亡國,就仔細思考了一天,連至交好友的到來也絲毫不覺,就去調查,一個個的數據小心排列,計算每個禮拜最多可能用多少根。在許多人們的眼中,工匠精神,更像是一種吹毛求眥,但事實上,正是這種精神,造就了多少人的偉業,影響了多少人,如瑞典的手錶,德國的製造業,日本的豐田汽車。也許有人會對此不懈一顧,唸叨着所謂的成大事者不拘小節,卻不知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是的,正是因爲小節的一點點的,如沙般的聚集,才造就了平地而起的萬丈高樓。細節,是工匠精神的四肢。

如果說細節,是工匠精神的四肢,那麼,創新,就是工匠精神的心臟。

工匠精神,是對於創新的不斷努力。多少人體驗過,爲了一個知識,一個問題,一次小小的知識上的突破,就拼盡全力,只爲明白,就注足思考,草稿遍桌,就欣喜若狂,哈哈大笑。在許多人的眼中,工匠精神,更像是一種學者的怪癖。但事實上,正是這種精神,影響了多少人的世界,造就了多少人的偉業,如愛因斯坦,愛迪生。是的,創新,是工匠精神的靈魂。

工匠精神,它如同辰星,高懸無垠,影響的人,數不勝數。所以,我們更應該去繼承,去弘揚。

工匠精神,其實就是由細節和創新糅合的產物,它活在我們的心中。有人倡導去國外,學習他們的管理方法,憑此來繼承工匠精神。但其實,這種行爲是錯誤的。

工匠精神更像是一種對於職業本身的要求,是一種追求完美,追求創新的責任感,它活在每一個人的心裏。要學習的不是國外的管理方法也不是什麼神祕的知識,它就在人們的心中,我們要做的是叩問自己,是否可以時時刻刻的保持這種不斷追求完美,追求創新的精神,憑此去完成每一件事,並且熱愛它,是的,工匠精神不是管理方法,不是一種工具,不是一種神祕的知識。它是一種心態,一種幹一行,愛一行,精一行的態度,它是工匠精神的靈魂。

細節是工匠精神的四肢,創新是工匠精神的心臟,而態度則是工匠精神的靈魂。是的,態度,將引領細節,創新。去做每一件事

師說由雲:不積硅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讓我們從小事作起,從細小的每一件事情開始,一點點的積澱。

將來回首時,看到的將是彩虹。

時代飛速發展,從前“車馬很慢,書信很慢”的時代早已離我們遠去。取而代之的是機械化工業時代。中國式製造業大國,而現在很多企業都追求“投資少,見效快”的理念,從而能忽略了“工匠精神”,導致如今中國人去日本等地大批量採批生活用品,甚至連馬桶蓋,剪刀等也求“日本製造”,對中國製造敬而遠之。這類現象的出現正是因爲現在“工匠精神”的缺乏,放眼周遭,浮躁之風滋生蔓延,所以我們才需要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需要它讓我們追求完美。顧閎中大師一生追求完美,他所做的《夜宴圖》木板復刻至今無人再做第二份,因爲他所做的太精妙,難度太大。他用1667塊木板才做成,先打板打印,不合適的再修改,如此反覆,一年半才做成,其堅守細緻完美的工匠精神令人歎服。正因這樣的工匠精神,才讓我們獲得如此藝術精品。相信有了這樣追求完美的精神,那些粗製濫造的產品也就不復存在了。

工匠精神,需要它來讓我們解放心靈,摒棄浮躁之氣。著名拼布藝術家金媛善認爲,工匠精神需要堅守,情懷和修行。她精心端坐,幾百個小時做出世人精絕的《百花爭豔》,在外國展覽上備受稱讚。她肯靜心做事,如同修行一般地做布藝術,反觀我們的製造業,恨不得一個小時做出成百上千的次品,讓國人對“中國製造”失去信心,假如有金大師一般的不顧浮躁,只專心做自己的產品,“中國製造”一定會大放異彩。

逯耀東先生說:“我們生活在一個以米飯爲主食的國家,我們有一隻有內涵的碗嗎?我們每天點燈生活,我們有一盞有感覺的燈嗎?是啊,如今文明推動文明太快,來不及體會傳統文化之美,做不出有中國人情懷的東西,即使有也是少數,所以我們要從今天開始拋下浮躁做產品,慢一點也不是壞事,將中華傳統文化和中國人的工匠精神發揚起來,融入產品,拉回國人總“向外看”的目光,讓中國製造有朝一日成爲人人爭先購買的產品。

工匠精神,我們需要它!

學習《工匠精神》心得體會 篇17

工匠精神,是一份專注,一份堅持,一份嚴謹,一份細緻,一份誠信,一份執着,是一種品質。

工匠精神,是一個方向,一種積累,一種個性,一種修行,一種價值,一種商業,一種財富,一個帝國。

工匠精神,這本書,教給了我們:

1.如何樹立正確的工作觀;

2.工作中的先後心態和多少心態;

3.工作方法,人生目標,人生價值;

4.工作中各種人際關係的處理和維護;

5.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如何樹立正確的工作觀?首先我們得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工作不僅僅是我們賺錢謀生之道,更應該是我們追求目標,夢想,實現人生價值的舞臺。工作中生活中我們是演員,演員如果僅僅是爲了金錢,那他絕對不是一個好演員。我們應該做金錢的主人,而不是金錢的僕人。哪個職務薪資高就想方設法的調職調崗,哪方待遇好,就不顧承諾,不顧感情的辭退離職。我們需要擁有幹一行,愛一行,精一行的精神。放下功利心、浮躁心、投機心。拾起公德心、鑽研心,恆久心。彌補信仰的缺失,誠信的缺失,感恩的缺失。在工作中去提升自己的人格,修煉自己的心性。每天踏實,用心,精細,嚴謹的將工作做到極致,每天反思反省,實務精進,磨鍊靈魂,修煉心智,修正內心的誤差,改變行爲的偏頗。做一個快樂的工匠師。

工作中的先後心態和多少心態。還是和金錢有關的話題。薪資是工作取得一定成績,有了一定的積極表現,或者是取得了一定的結果後得到的回報。所以說我們需要先努力的工作,積極的進取,得到一定的認可和賞識,薪資自然是不用愁了。這個便是先工作,後金錢的心態。如果抱着先金錢,後工作,給多錢,幹多少活的心態去工作,那你永遠是一個不入流的打工者,而不是工作者。要想成爲一名優秀的工匠者,首先你必須是一名合格的工作者。多一份專注的心,少一份功利的心;多一份精進心,少一份浮躁心;多一份感恩心,少一份利己心。

“明確目標,把夢想當做信仰。”這句話很對,我們需要擁有一個夢想,這個夢想在現實生活中就是目標。明確這個目標以後,我們就需要尋找方法,達成目標,實現夢想。夢想,目標千差萬別,各有不同,在這裏不多說,大家需要想想自己有沒有夢想,夢想是什麼?自己是不是正在夢途中鏗鏘有力的信心百倍的行走?在這裏重點講述我們在達成目標,實現夢想的過程中,即現實工作中的一些好方法,大家共享之:一,結果導向,凡事以結果爲導向,沒有結果,一切都是空談。二,提前量,讓工作中沒有重要緊急的事情。這樣或許你的工作才能更加有質有量,因爲你有充裕的時間去完成它。三,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對,做完美,避免返工。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作爲一個合格的工作者,進而上升爲工匠者。

工作中各種人際關係的處理和維護。帶着愛去工作,帶着愛去處理人際關係,帶着愛去處理工作事務。讓工作在愛中,讓愛在工作。這是我們應該靠攏的方向。減少自己偏見的心,利己的心,不公的心。增強自己利他,助他,成他之心。讓愛的力量深入工作,深入人心。

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很坦白的告訴各位,沒有平衡點。我們需要的是好好工作,好好享受生活。不要因爲工作影響生活(老婆不高興),更不要因爲生活影響工作(老闆不高興)。領導不希望看見因爲工作和生活失衡影響工作效率的員工。父母也不希望看見因爲工作和生活失衡影響兒女感情。解決這個問題的人就是你,只有你能平衡工作和生活。不要找任何理由。只有你才能確定自己的價值觀和優先順序,只有你才能從中取捨,只有你才能弄清選擇的後果,只有你才能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日程表和生活,安排工作和家庭,然後執行自己的選擇。享受屬於自己的生活。

一個人對她所選擇的事業,愛之至深,幹之極致。帶着“工作是一種修行”的工作觀,每天享受通過努力獲得的成長,取得的成績,達成的結果。也正是帶着修行的心去工作,我們的心靈財富,精神財富,物質財富也的到了成長。這不正是我們的所求嗎?

學習《工匠精神》心得體會 篇18

通過培訓老師的講解和對五大核心標準的理解,我學習到了不管身處哪個崗位,都應該把自己定位爲一名工匠。那麼,什麼是“極致工匠”,個人理解是指能夠將一件事情做到無可挑剔,做到精益求精,甚至達到偏執的一種做事理念。

圍繞這種精神,我首先用“工匠”這個名詞衡量自身的定位,查找不足,提升自己。20xx年企業建立之初,我和我當時並不健全的團隊,在當地幾乎沒有機械加工廠,周邊城市因原企業負面影響不予合作的背景下,開始了我們的供應資源搭建工作。在開封周邊每到一個城市,都恨不得將整個工業園區的企業全部走遍。每每看到企業的設備及綜合能力能夠支撐我們產品生產的時候,心裏就像雨後的彩虹,雖然總有一些在洽談後“撞了南牆”,但我們並沒有因爲一次次的“撞牆”而回頭。我們每個人都緊盯着生產計劃這個綱領目標,不管夜裏幾點,一切休息和吃飯的時間都取決於當日的目標是否落地。而當時大部分新供方不瞭解我們的業務流程,我和我的員工不分晝夜,現場跟盯生產,時常用自己的小車連夜拉回部件,並指導供應商業務人員檢驗、入庫。通過三年的努力,我們的生產經營已經步入規範,小麥機已經躋身國內第二,並且美譽度已經達到第一,拖拉機也得到了用戶的高度認可。這樣的工作習慣已深深的紮根於河南事業部的每一位員工,但這並非是“極致工匠”。

經過學習,我體會到我們現在已經具備了“有”,但在精細化、規範化、近乎偏執化方面還缺失很多。我們要學習“盤子爲什麼要刷七遍”。學習做事情應不厭其煩,做到對得起自己的崗位、對得起自己的企業,更對得起自己的良心,用人品做產品;學習海底撈的服務意識,對待供應商的管理也是如此,我將帶領團隊不斷完善內部管理流程,建設訂單及供方信息數據化管理通道,倡導主動引導供應商按制度、流程辦理業務,建立服務型、陽光采購理念;要學習將工作做到“滴水不漏”,這個詞說起來容易,但每件事都將其落到實處可不是件簡單的事。想想個人,在與合作單位洽談中只要說錯一句話或一個數據,可能會帶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甚至是對企業的損失。回想點滴,自身應該多多總結,查找語言或業務處理漏洞,鞭策自己務必從小事做起;學習“李傳泉”的不怕撞南牆精神,接到任務迎難而上,且按照公司既定的方向,永不言敗。最後對“近乎偏執”,我的理解是,幹一行、愛一行,使之成爲我生存的全部,爲中聯重科農機事業奉獻全部力量。

學習《工匠精神》心得體會 篇19

最近,耳聰堂助聽器全體驗配師閱讀了一本名爲《工匠精神》的書。各自寫下了讀完這本書的感受,下面是淶水公司驗配師樑倩倩讀完後的一些心得體會。

何爲工匠?一磚一瓦,一鑿一砌,令盡身精血聚其中。在現在這個飛速發展的社會使一些傳統意義的“工匠”面臨被淘汰的境地。縱觀全球的百年企業都有“工匠精神”。

我認爲“工匠”精神就是簡單的事情重複做,重複的事情用心做,當你踏入一個企業首先想到的是離家近,活少,掙錢多,極少數人想到的是:我能爲這個企業做什麼。什麼事情的定律都是:不是你先得到了纔去付出,是你先付出了纔會得到什麼。現實生活中許多人把這個順序搞反了,進入一家企業往往先想到的是一個月能給我開多少錢,工作累不累,一天工作幾個小時......當你的心思全部用在這上面,還有多少精力去爲自己的工作付出呢?

“工匠精神”是一種信念,執着和信仰,也是一種對工作的堅持,同時也是提升個人價值的一種思想,當你把工作當作一種興趣來做的時候會發現其中的樂趣,可是如果把工作僅僅當作工作來做又怎麼提升自己的價值呢?上班時間消極怠工,裝裝樣子,最終浪費的還是自己的人生。看完這本書我明白了在工作中找到自己的定位,把每一件事做好,不管這件事有多小,這樣纔是對自己的人生負責!“用心做事”是一種人生原則,它能使我在生活中學到更多,也會讓我把工作做得更好,只有“用心做事”才能把事做得出色!

學習《工匠精神》心得體會 篇20

紀錄片中的“偉大的鄉村工匠”都是在生產第一線奮鬥的優秀工人,他們高超的技藝和積極的探索精神令人驚歎。

精湛的技術結合奉獻、精益求精的精神,常被人們譽爲“德技結合”。因此,基礎和資本將來自兩種能力,技術創新和做大做強。央視播出的《大國工匠》反映了普通員工在普通崗位上所取得的非凡成就,以及令人肅然起敬、感人至深的“德才兼備”的真實故事。一點都不誇張,平時的敘述都是歲月裏無限追求的燃燒。

三百六十行,行出狀元。從《大國工匠》,作者在平凡的崗位上看到了生成的勞動精神和美好。《大國工匠》對觀衆來說不再是一個陌生的名字。尤其是電視上的一些故事和人物,讓我們的記憶穿越時空。似乎就在昨天,這些普通工人才有了我們老一輩勞動模範的精神再現,纔有了今天高科技建設者的勞動創造。這些史詩般的人物,不僅在普通的作品中,而且在精彩的藝術畫面中,通過電視紀錄片的載體,我們都感受到了共和國的歷史通過勞動改變着國家的命運。

有的人可以在薄如牛皮紙的鋼板上焊接,不會有任何滲漏,有的人可以把密封精度控制到髮際線的五十分之一。這不是神話故事中的神奇力量,而是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一研究院火箭總裝廠高級技師高鳳林最常見的工作經歷。他畫過火箭焊心,是第一個焊接發動機的人。0.16 mm,是火箭發動機上一個焊點的寬度;0.1秒是焊接的允許時間誤差。不管你看了多少遍這麼難的焊接技術,你都不禁會想,這到底是技巧還是藝術,技術與藝術,精神與工作,有時候就是在這樣的歲月裏,被雕刻到了共享美與美的極致。

李政道博士說:“你走得越遠,技術就越有靈性。”《大國工匠》播出的這八位工匠,就是在生產第一線奮鬥的優秀工人的代表。他們以自己的聰明、敬業和勤奮,描述了一線工人的非凡工作。他們爲我們的時代,爲我們的社會做出了卓越的貢獻,譜寫了“德技兼備”的大美,都是令人驚歎的。我們希望我們的新聞媒體能夠借鑑《大國工匠》的成功經驗,給廣大勞動者和一線勞動者留下更多的鏡頭、畫面、時間段和版面,把勞動者的故事講好,展現勞動者的風采,讓更多的勞動轉化爲創造,讓更多的技術轉化爲藝術,讓勞動變成一場“匠心打造夢想”的旅程。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