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心得體會

名著《月亮與六便士》讀書心得10篇

本文已影響 1.87W人 

當我們對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時,可用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麼寫心得體會要注意的內容有什麼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名著《月亮與六便士》讀書心得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名著《月亮與六便士》讀書心得10篇

名著《月亮與六便士》讀書心得10篇1

文章前幾章跟普遍的歐洲文學作品類似…無聊卻又不可少缺,讓讀者一邊吐槽一邊堅持讀下去……毛姆回憶“斯朱蘭”並後來到大溪地去追尋這位天才的足跡…寫下了這本書;作者寫了這位大畫家怎樣脫離世俗的牽絆拋家棄子去追尋自己內心的理想,寫了斯朱蘭的才華,也寫了他的人性;總的來說還是讓人心底肅然起敬,不過感性的讀者恐怕要小心,因爲文章中段對斯朱蘭性格的描寫實在是讓人窩火,我讀的時候也是暗想怎會有如此“忘恩負義”“狼心狗肺”的東西,可是越往後讀,我越否定了自己最初的對斯朱蘭的看法,一開始作者說他沒有人性的弱點,所以我覺得他我行我素,可是有的時候我又偏偏看到了他的弱點,從道德的層面來說對於斯朱蘭的行爲我認爲的確應該被批評,可是…後面我又覺得那是我們賦予人性該有的特徵,而人性本沒有特點,就像動物界強肉弱食,沒有人去評論一隻老虎吃了一隻兔子到底對或者不對……好在他在大溪地找到了自我,完成了內心深處才華表現慾望,所以到最後連自己也不察覺的原諒了他。都說這位斯朱蘭先生其實就是大畫家高更先生,於是我去網上搜了關於高更先生的作品(雖然我不懂畫也不懂藝術),希望能找到他的些許痕跡,找到跨時代感情的共性…最後竟莫名的懂了關於繪畫上的浪漫主義,古典主義,現實主義,印象主義後和後印象主義的皮毛,倒也是個意外的收穫;最後,我當然佩服這位天才作家,可是彷彿我更喜歡毛姆先生。

名著《月亮與六便士》讀書心得10篇2

原來聽說這本書在講月亮和六便士,在講夢想和現實。讀了之後想的更多的是人的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我也有曾逃離社會,逃離責任的時候,但我終究安定下來,有了家庭有了老婆孩子。就像許多人一樣,他們想逃離社會,逃離負擔,去追求真正的自我,有很多人付諸行動,但最終,絕大多數人仍然會迴歸社會。

也許是人類的本性無法脫離社會,也許是如今的社會難以找到像大溪地那樣的地方,也許是他們的追求和夢想不夠強大。主人公的所作所爲讓我們厭惡,因爲他打破了社會屬性,讓人不滿和不安,但他的追求又在打動我們,因爲我們每個人的內心都在嚮往作爲自然人最純粹的追求。他的前半段經歷是作者親眼所見,而後半段經歷是旁人回憶。

前後的表現有蠻大的差別,也許是時間的磨礪改變了他,也許是旁人的回憶回憶美化了死者,我更傾向於他找到了適合自己的環境,大溪地更接近自然,遠離社會,緩解了他的'焦慮不安,他最終再次結婚,說不上感情深厚,但至少迴歸了社會屬性,他並非完全的迴歸自然迴歸野蠻,他只是不適應之前的環境,不喜歡過去過多的社會屬性的束縛,他仍是會需要社會的人,只是要找到合適的環境,才能讓他平衡他的追求和夢想。也許我們每個人也都在尋覓,最適合自己的,能平衡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的平衡點。

名著《月亮與六便士》讀書心得10篇3

合上扉頁,我腦海裏,都是他最後坐在屋子裏以失明之目觀自己終結之作的畫面。

他,不再需要表達,甚至要求土著妻子一把火燒掉,因爲他根本不需要被認可、被理解。

其實我不滿意這個失明的設置。我希望他真的已經全部都畫完了,脫離苦海了。可惜,原著沒有交待,到底是畫完了,還是畫不了了。

《月亮與六便士》一書中,其實借畫家爲引線寫了很多人的故事。有詳有略,有的有結局有的沒結局。套用佛教用語:衆生皆苦。

畫家倫敦的妻子,到最後也還是原來的腔調。作者爲什麼要這麼設置?他爲了嘲諷她嗎?我想不是的,作者其實極其悲憫,衆生皆苦,大家各自掙扎,各自糾纏。

畫家以自毀式的方式,體驗了實打實的身體的物質的物理性的苦楚。但畫家不在乎!爲什麼?因爲在畫家看來,精神的苦楚纔是苦楚。倫敦妻子、情婦、畫家朋友對生活的舒適性都自己的要求,他們或多或少的被物理性物質性的苦所困擾,感情的困擾在這裏歸爲物理性困擾。無論是物理性的還是精神性的,苦楚就是苦楚,所以衆生皆苦。

《月亮與六便士》是我喜歡的作品,作者只闡述,不評論。因爲很多時候,如果自說自評,那麼作品會沒有生命。只說不評,作品纔會活過來。活的作品,纔可以千人千面,產生衆多的精神火花。

作者以畫家的孩子做模糊處理進行結尾。我想,這是作者對於命運、人性、世事做的謙卑姿態——苦海無涯。

無論是精神之苦還是物理之苦,脫離苦海是極難的。

我們理解了苦,便可以更慈悲。我們便可以不評斷、不攻擊、不貪婪、不輕蔑、不索取……

名著《月亮與六便士》讀書心得10篇4

窗外太陽已經高高升起,是個晴天。也算不上多麼晴朗,但比起昨天來,絕對是個大晴天,春光明媚,綠意盎然。

只是,今天是清明節。不能對別人說節日快樂的,需要在心裏,至少在心裏寄託一下對逝去的人的哀思。

拉上窗簾,室內光線依舊充足。

睡不着了,乾脆就不睡了。坐起來,倚在牆上,拿起那本《月亮與六便士》來讀。

對於這本書,新書,按說應該有興趣,可是前面大部分都讀不下去,通常是,讀着讀者就失迷了眼睛,失迷了腦子,等着那些虛幻的文字,不知道在想什麼。

媳婦告訴我,要讀一讀這本書。況且屬於經典著作,讀,一定要讀下去。我倒要看看,這本書好在什麼地方。

僅看着封面,不讓人討厭,且對我有一定的吸引了。

可是爲什麼裏面的文字,我總是讀不下去呢。

棄之不讀,我不忍心。讀,必須讀。

往後走。想當初,談對象的時候曾對喜歡的姑娘說,試一下,給我們相處一個機會,也說不準能碰撞出火花呢。

事實是如此。

越往後讀,興趣越足。並且在內心激起了漣漪。

慢慢地,十章,二十章,三十章;慢慢地,拿起了筆,做起了在書上標畫的營生。

藝術是這世上最偉大的東西。這是書裏的一句話。

我笑着對罵我一早起來也不做早飯的媳婦說:我是藝術家。

哈哈,我做的可是藝術的事情哦,我也曾經長髮飄飄過。今天,一整天,我要去演出的。

別人認不認我不管,哈哈,在我心裏,我是藝術家的。

依舊是迷迷糊糊讀完的,也只是大致地對本書有個瞭解。

月亮,六便士。

理想,現實。

藝術,生活。

名著《月亮與六便士》讀書心得10篇5

看完莫名的震撼。原本有着美滿家庭和幸福生活的斯朱蘭,年近不惑之時選擇拋棄一切去追求自己畫畫的夢想,自私又純粹,可憎又可敬,如此決絕義無反顧。他血液裏強烈地渴望一種放蕩不羈的旅途,變遷和無法預見的刺激,使他選擇一種更驚險的未知生活。

讓斯朱蘭着魔的是一種熱切的創作欲,叫他不得安寧,逼他爲了創造美東奔西走。他是終生跋涉的朝聖者,永遠思慕着聖地,那心魔對他毫不留情。有些人渴望真理,爲追求真理,他們寧願粉碎自己人生的基石。斯朱蘭就是這種人,只不過他追求的是美而不是真理。

一開始,我發問自己他是天才嗎,可大部分天才命運的最終都不好。我用自己狹隘的世俗觀念去理解了六便士,猜想了一個看到月亮的天才的結局。他讓我想起功成名就特立獨行的偏執狂喬布斯和埃隆馬斯克。而讀到結尾,斯朱蘭在病痛掙扎中完成了自己最傑出的畫作,他痛苦的一生都是在爲這幅畫做準備,隨着作品的完成,那飽受折磨的孤僻靈魂終於安歇。他願意死,因爲自己的使命已經完成。我突然想,梵高爲什麼要割耳朵,海明威爲什麼會自殺,尼采爲什麼瘋了?

人生來孤獨。現實的生活裏,是否我們自己也有過那樣的時刻,被魔鬼抓住了靈魂,願意帶着那份可貴的狂熱嘗試去追逐內心向往的光明?可惜,我們還是被六便士所困,擡頭看見月光,低頭撿起了六便士。似乎,這也沒什麼不好。理想與現實之間總是隔着一把梯子,也需要幾把刷子。藝術即生活,生活本藝術。

名著《月亮與六便士》讀書心得10篇6

《月亮與六便士》是由英國作家毛姆寫成,譯者是傅惟慈先生。它是以法國後期印象派大師保羅.高更爲原型,講述了一位原本成功的證券經紀人,在進入中年後着了魔般的愛上了繪畫。爲了畫畫他拋棄了家庭,到巴黎去追求理想,過着困窘的生活。最終,他去了與世隔絕的塔希提島,在那裏他找到了靈魂棲息的枝丫,並創造出了許多傑出的藝術作品。

主人公思特里克蘭德拋棄家庭時的無情無義與決絕讓我感到窒息,在我心裏對他實在喜歡不起來。加之他親手將懦善的施特略夫的家庭摧毀。我對他更加沒了好感。但同時當我讀完這本書以後,我對他有了絲絲敬佩。他揹負罵名,忍受困窘只爲了畫畫,沒有一個人理解他。所有的人都認爲他瘋了。他可以生活一團糟,他可以食不果腹,但不能沒有顏料。他的前半生安安穩穩,同許多人一樣。好像大街上隨便一個,再普通不過了。可是,某一天這樣一個普通人,他突然將他的前半生全部拋棄了,我以爲他發現了自己丟失已久的靈魂,而只有畫畫才能滿足他。他追尋的是自己的靈魂與熱愛。當衆望所歸與他所熱愛的一切背道而馳時,他選擇了他熱愛的一切。這,也是一種勇氣

所有的人都在追逐六便士,他卻看見了映在心間的一輪明月。所以,他的畫一畫難求。而他不願明月落塵,只想自知皎潔。我於是頓筆思索就像書中所說“卑鄙與偉大、惡毒與善良、仇恨與熱愛是可以互不排斥地並存在同一顆心裏的。”

希望大家都能擁有屬於自己的一輪明月,皎皎生輝,常伴左右。

名著《月亮與六便士》讀書心得10篇7

這本書讓我太喜歡了。

對於斯特里克蘭,我先是好奇,然後厭惡,繼續好奇,繼續厭惡,最後羨慕,震撼。

我最初也覺着他沒有人性,自私,不負責任的拋妻棄子,之後又破壞了別人的家庭。他什麼都不在乎,所以誰都拿他沒辦法。我甚至一度覺着他活着或者死了又有什麼區別,他活着也只是他自己,他又什麼都不在乎。

可是後來,我開始羨慕他,該有怎樣的力量才能支撐一個人完全不在乎別人,他不僅不在乎別人,他也不在乎自己,他不在乎是不是能成爲有名的畫家,他不在乎他的畫是不是被別人接受,他活着什麼都不爲,他甚至活着也不是爲了畫畫,他只是畫畫而已,就是畫畫。

讀這本書我反覆的去想,到底爲什麼,他爲什麼這樣子,人是不是應該不在乎別人,是不是應該不在意別人的看法,到底怎麼活着纔有意義?我想讀完這本書我有一些想法了,所有的都取決於你自己。

你自己人生的意義取決於你自己,我甚至不認爲斯特里克蘭有夢想,我覺着畫畫對他來說不是愛好,也不是理想,更不是工作,畫畫對他來說什麼都不是,又什麼都是。他只是畫畫,畫畫也只是畫畫。如果非要給斯特里克蘭畫畫安排一些意義或者目的,那就太俗氣了,太低級了。

月亮不是六便士,六便士也不是庸俗的生活。

月亮只是月亮,六便士也只是六便士而已。

名著《月亮與六便士》讀書心得10篇8

“我不想謀生,我想生活。”

《月亮與六便士》一書的開篇,就以這句話作爲開頭。的確,全書描寫了斯特里克蘭作畫的一生,而他的一生,就是在追求月亮中度過的。

《月亮與六便士》的作者是毛姆,一位著名的英國小說家,,本書描述了一個原本平凡的倫敦證劵經紀人斯特里克蘭,拋棄妻子和孩子,突然轉行到藝術領域,奔赴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島,用畫筆譜寫自己光輝燦爛的生命,把生命全部關注入絢爛的畫布的故事。

這本書令我觸動,我非常喜歡書中的一段話,想要分享給大家:“我承認這種生活的社會價值,我也看到它井然有序的幸福,但是,我的血液裏有一種強烈的衝動,渴望一種桀驁不馴的旅程。這樣的安逸總讓我驚懼,我的心渴望更加驚險的生活,只要我能有所改變——改變和不可預知的冒險,我將踏上嶙峋怪石,哪怕激流險灘。”這是斯特里克蘭的內心獨白,他說出了自己的心聲,他也這樣做了。在如今的世界中,有誰能夠像斯克裏克蘭一樣,拋棄一切,,不管金錢和權利,只爲自己的夢想前行呢?斯特里克蘭的一生雖然沒有金錢和權勢,但他真正的活出了自己,活出了自己想要的樣子。

“世界冰冷殘酷。沒有人知道我們從那裏來,到哪裏去。我們必須身懷謙卑;我們必須看到寧靜之美;我們必須隱忍的活着。讓我們去尋找淳樸、善良者的愛吧!他們的無知比我們的知識更可貴。讓我們保持沉默,滿足我們小小的角落,像他們一樣平靜溫順吧,這纔是生活的智慧。”

祝願每個人都能夠找到自己生命中的“月亮”,活出自己!

名著《月亮與六便士》讀書心得10篇9

前段時間把社交網絡暱稱全部改爲“斯特里克蘭”,不知道爲什麼,對這個人充滿深深的敬佩,羨慕那樣的人,但自己卻不敢成爲那樣的人,雖然自己一無所有,但拋棄所有,追求自己所喜歡的事,真是太難了。

這幾天,單位來的來,走的走,圍城啊,裏面的人想出來,外面的人想進去。到底想做什麼,自己也一直找不到答案,但真心想改變,如果改變不了自己,就換個環境吧。讀《月亮與六便士》是在那段特別頹廢的時間,我都不知道自己做了些什麼,日記上寫的滿是掙扎。

40多歲,我會在做什麼,不敢想象,斯特里克蘭在他40歲的時候,拋棄家庭事業,獨自一人去學畫畫,哪怕他畫得並不好,甚至少有人買,都到了難以維持自己基本生活的地步,但他還是繼續畫,畫畫真的讓他瘋魔。前不久,一個碩士研究生重新參加高考,選擇自己喜歡的醫學專業,26歲,還可以有夢想,對比我這條鹹魚,真的太閒了。

40歲以前,斯特里克蘭是一個普通市井小民,按部就班的工作,爲生活、事業奔波,跟大多數人並沒有什麼區別。40歲以後,他放棄所有,選擇去畫畫,自私到了極點,對,完全就是以自我爲中心的人,對妻子完全不管不顧,但就是這樣的一個人,還是會有這麼多人喜歡,唉,這真是個瘋狂的世界。

羨慕那些不顧一切追求自己所愛的人,我是做不到了,瞻前顧後,猶豫不決,但其實想想也沒什麼可以失去的,可自己想得到的,也不知道啊。你得賺錢,你得養活自己啊!怪這個社會,不給人機會,那還是有那麼多人把握住了機會。只能怪自己,真的所有東西都是自己做的決定,每次選擇都有風險,做不到拋棄一切,就學會勇敢承擔吧。

名著《月亮與六便士》讀書心得10篇10

斯朱蘭的性格是孤獨的,是高傲的孤獨,是讓同時代的人無法理解的孤獨。因爲在他世界裏有一個夢想,這個夢想是他對生命的最高追求,那就是藝術,於是斯朱蘭離開了家鄉,拋棄了別人都羨慕的工作,拋棄了妻兒,孤身來到巴黎求學。學成後爲了實現夢想,孤身又到了大溪地的孤島上進行創作,直到生命的盡頭。他對生活沒有要求,而對藝術的追求卻是崇高的,他是要用繪畫藝術把世界呈現給人們,是要用藝術把生命的意義展現人們。

斯朱蘭做到了!他的夢想實現了!在我們看來,他的前半生是爲生活而奔波,是爲家庭爲別人而活,對斯朱蘭自己來說就是對生命的苟且。他的後半生在我們看來就是,他就是一個丟掉美好生活而自討苦吃的瘋子。但對斯朱蘭來說那是最美好的時光!我們沒法理解高傲孤獨的人的世界,因爲在他們眼裏,生活的瑣碎都是庸俗的,只有藝術纔是最高貴的,於是斯朱蘭沉醉了!他完全活在了自己的夢想中,活在藝術的世界裏……當他完成了那幅鉅作的時候,正是被病魔折磨的不成樣子的時候,也是他生命的終點,他是用藝術回答了自己的追求,用藝術展現了夢想的世界。斯朱蘭是幸福的!斯朱蘭是快樂的!

斯朱蘭死了,他留給後人的藝術財富是無價的,是夢寐以求的,他的藝術永遠活在我們的夢想裏!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