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心得體會

基層黨員學習李保國精神心得體會

本文已影響 2.5W人 

太行山上的樹林熟悉他風雨無阻的背影,山區的農民記得他親切的音容笑貌,豐收的碩果見證過他流下的每一滴汗水,他就是李保國,一個把畢生精力奉獻給太行山、奉獻給無數貧困羣衆的大學教授。下面是小編收集的基層黨員學習李保國精神心得體會,希望大家會喜歡!

基層黨員學習李保國精神心得體會

  【基層黨員學習李保國精神心得體會1】

沒有豪言壯語,只有俯首勤爲。將畢生心血都拋灑在太行山山區開發事業上的李保國教授,以始終如一的執著,堅守了對黨忠誠、心繫人民、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精神高地,彰顯了一個優秀共產黨員忠誠、乾淨、擔當、實幹的政治品質,爲廣大黨員幹部樹立了光輝的榜樣。全市黨員幹部要從李保國事蹟中汲取精神力量,把對他的感動和崇敬,轉化爲推動京畿強市、善美保定建設的強大動力,自覺實踐共產黨人的價值追求。

“太行新愚公”“科技財神”“農民教授”……每一個特殊稱謂,都訴說着李保國教授的感人事蹟,表達着人民羣衆的深厚情感。李保國教授爲貧困地區發展和農民脫貧致富作出了卓越貢獻,把自己的一切都獻給了黨的事業,獻給了共產黨人的崇高追求,獻給了對羣衆的無私承諾。三十多年如一日的堅持,遍佈太行山貧困山區的閃光足跡,詮釋的是共產黨人的先進和優秀。他給燕趙大地留下了卓然風範和浩然正氣,給人們心中留下了悠長思念和由衷敬佩,他用穿越時空、燭照世人的人格魅力,譜寫出了一曲質樸感人的壯麗詩歌,樹立起了一座永恆不朽的時代豐碑。

從李保國教授事蹟中汲取精神力量,就要像他那樣,始終堅守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永遠忠於黨的事業,愛崗敬業,紮根一線,自覺把個人的奮鬥融入人民的利益,躬身實踐共產黨人的人生價值和道德追求。全市黨員幹部要自覺加強黨性修養和黨性鍛鍊,腳踏實地不漂浮,埋頭苦幹不張揚,(下轉A2版)

忠於使命,勇於擔當,把全部心思和精力都用在幹事創業上,創造無愧於時代的輝煌業績。從李保國教授事蹟中汲取精神力量,就要像他那樣,待百姓如親人,愛民至深,爲民至誠,助人爲樂,無私奉獻,始終把羣衆利益放在心上,千方百計順民意、解民憂、增民利。全市黨員幹部要強化公僕意識和服務意識,始終做到大公無私,公而忘私,殫精竭慮,激情奉獻,乾淨做事,奮發有爲,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在當前“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中,李保國教授就是最現實、最生動、看得見、摸得着的榜樣,他的感人事蹟就是一本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科書。廣大黨員幹部一定要以實際行動向李保國教授學習,把他先進事蹟中所蘊含的崇高精神內化爲自身的精神理念、價值追求和自覺行動,以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腳踏實地的工作作風,爲實現京津保地區率先聯動發展努力奮鬥。

  【基層黨員學習李保國精神心得體會2】

34年,他在專家和農民之間畫出了一個等號:每年“務農”深山200余天,把自己變成了農民;傾囊相授,手把手教,千萬農民在他的指導下變成了專家。

34年,他在自家收入和農民收入之間又畫出了一個不等號:山區農民實現增收28.5億元,而他將農民的笑臉視作最大財富。

他叫李保國,燕趙楷模,河北農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共黨員。樸素的衣裳,稀疏的頭髮,黝黑的皮膚,長滿繭子的雙手,像個地道農民。但他曾榮獲“全國振華扶貧獎”,“全國科技興村先進個人”;先後6次被授予“河北省山區開發先進個人”,兩次被評爲“河北省中青年骨幹教師”;還榮獲河北省“特等勞模”,等榮譽和稱號。

今日午時,得知李教授因病去世,不禁感嘆萬分。這位把一生都貢獻給太行的愚人,直至去世前一天還在地裏爲農民修剪枝葉。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這樣一篇關於李教授的報道:省內農業口曾有一位領導,上任之初一路走訪山鄉,每到一處,看到種果樹的就問:“技術上你們認識誰啊?”幾乎所有村民都回答:“李保國。”從涉縣一直走到贊皇,走了20多個村子,這位領導聽到的答案都一樣!這位領導走不下去了,說:“咱們得好好研討研討這個‘李保國效應’,系統裏這麼多技術人員,爲什麼山區農民一張嘴,都是李保國?

我覺得這種效應不僅僅是在生活上吃苦受累就能幹出來的,在3月6日,新民日報的一個記者朋友想要採訪李保國。晚上8點多,朋友撥通李保國的電話時,他和愛人郭素萍正坐在從徐州開往滄州的火車上。當天早上5點多,兩人匆匆趕往江蘇徐州指導一個核桃園的果樹修剪。因爲第二天上午在石家莊某村,他還安排了一場技術指導,所以他們在江蘇一天也沒有多待,連夜倒車趕了回來。事後,朋友得知,讓他們星夜兼程往返一千多公里的,只是一位素昧平生的普通核桃種植戶的一個求助電話。

朋友:日程安排得這麼緊,您和這位種植戶又素不相識,爲什麼還非得趕到江蘇?

李保國:核桃修剪,一年就得趁這幾天,要不就晚了。

朋友:就這麼簡單?

李保國:當然就這麼簡單。我是搞農業技術的,農民遇到問題向我求助,我趕着農時指導一下,這再正常不過。至於什麼省內省外、分內分外,甚至說名啊利啊吃苦受累什麼的,我一向也想不了那麼多——我要是每次都想得那麼多,這些年我也就幹不了那麼多事了。

作爲恢復高考後的第一批大學生,2月26號畢業,3月6號下鄉. 好不容易跳出農村,又回到山溝,這在當時另很多人不解的行爲,在李保國心裏是這樣想的:我們這一代人,接受的教育就是服從組織,個人利益服從人民利益。所以下鄉,也覺得是應該的。而且,我那時候的身份已經不是農民了,是大學教師,我回到農村是用我的知識工作,從心理上說這是不一樣的。我學的東西,就農村用得着,不到農村我學這個還有什麼意義?而且時常掛在李教授嘴邊的就是“幹事”“幹成事”;乾點自己喜歡的事,幹成點有益於人民的事,什麼時候想起來,也是值得驕傲的。我今年58歲,也是抱孫子的人了,但是我到現在都記得,我小時候,我奶奶總說,人一輩子得做點讓別人好的事。她從小就鼓勵我,說“我這孫子有出息,將來一定能做成點事”。就這樣李教授在太行山默默耕耘了一輩子。

“常年給農戶和企業提供技術指導,每年至少也得有幾百萬的收入吧?”這些年,這樣的問題,李保國不知面對過多少次。事實上,他既不拿工資,也沒有股份,有時還貼上了自己的科研經費。“不爲錢來,農民纔信你,才聽你的。”要說我的收穫,那可大得很。科研成果出來了,荒山綠了,農民富了。”李保國的話,見心見肝。他有自己的座右銘:時刻以善爲本,尋找行善之地。

相比如今的在百度一搜”教授“,內容全是套取科研經費,學術造假 論文抄襲,猥褻女學生等等一系列的詞條下,這樣的”農民“博導不吸引眼球都難,上網看他的新聞,盡然找不到一張他西裝革履的照片,往往都是站在果地裏,泥土粘染了褲腳,身邊擠滿了農民。或許學問到了一定程度,或許就很難有閒情關注衣着了,舒服就好。

今年,李保國58歲了。再過幾年,他就該退休了。 “想過以後再做點什麼,過什麼樣的日子嗎?”有人問他。“我已經習慣了山裏的生活。到時候,也許就和老伴兒找個小山村住下。” 拐過一道彎,又一道彎。山峯、村莊、蘋果樹……在車窗外閃過。 “願做太行山上一棵樹。我的根,永遠紮在這裏。”李保國說。

如今這個願望恐怕已成他的遺願,但是他已愚公之軀,爲太行山脈種下最寶貴的食糧,山區的人們是不會忘記的。

古人所言:人品甚高,胸懷灑落,如光風霽月。廉於取名,而銳於求志。薄於徼福,而厚於得民。菲於奉身,而燕於煢嫠。陋於希世,而友尚千古。正是對他的真實寫照。




更多熱門搜索的心得體會文章推薦:

1.李保國事蹟心得體會

2.學習李保國先進事蹟報告心得體會

3.學習時代楷模李保國心得體會

4.基層幹部學習李保國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5.學習李保國先進事蹟報告會心得體會

6.李保國教授事蹟心得體會

7.學習《李保國先進事蹟報告會》心得

8.向李保國同志學習心得體會

9.觀看李保國先進事蹟報告會心得體會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