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心得體會

小學語文老師的聽課心得體會

本文已影響 1.79W人 

語文教學的外延等於生活”,課堂的學習應與學生的生活密切聯繫。下面本站網整理了小學語文聽課心得體會,供大家閱讀參考。

小學語文老師的聽課心得體會

  小學語文老師的聽課心得體會1:

我非常幸運地觀摩了在臨沂市舉行的小學語文優質課評比活動。在這兩天半的時間裏,我聆聽了來自臨沂各個學校的十九位老師的精彩閱讀教學,被各位老師的風采深深折服。課堂上老師們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聲情並茂、自然大方的教態,風趣幽默的教學風格,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我就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 教學目標的落實。

教學目標就像指向標,對於每節課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在我所觀摩的這十幾節課中,各位老師都明確了各個學段的教學目標,將學段目標與課堂目標相結合,並落到實處。比如《將相和》中翟老師根據高年級閱讀教學中對文本的解讀來品讀將相“不和”與“和”好的句子,通過抓人物的語言、動作來感受人物形象;《她是我的朋友》中,老師引導學生用聯繫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詞語“迫在眉睫”……

二、 朗讀訓練與讀寫結合。

讀,是語文學習的生命之所在。朗讀,更是瞭解文本內容,體會文本蘊含情感的重要方法。各位講課老師在課堂上都注重對孩子的朗讀訓練。他們用不同的形式來引導孩子從讀中學,從讀中品,從讀中悟。除此之外,幾乎每一節課,都注重了孩子們的書寫。不管是低年級的寫字訓練還是高年級的寫作訓練,都將“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理念體現得淋漓盡致。

三、 習慣養成的關注。

習慣的力量是不可小覷的,一個好的習慣對於學習的幫助無疑是巨大的。每一位老師在進行閱讀教學的時候都提示孩子們的讀書或者寫作姿勢,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習慣。在教學中,老師會在課堂上穿插着一些學習方法,讓學生收穫這些學習的方法,去養成用這些方法去解決問題的習慣。比如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方法,對於孩子學習語文的幫助是非常大的。

這次聽課我學到了很多,也反思了很多,讓我感觸深刻的就是老師自身應具備較高的語文素養,這對於課堂教學極其重要。授課老師們那洋溢着濃濃的語文味的語言,對課堂氛圍的巧妙營造,讓我羨慕不已。在以後的工作中,我要努力提升自身素質,不斷學習,博採衆長,充分利用學習機會積澱語文教學素養,亮麗自己的語文教學生涯。

  小學語文老師的聽課心得體會2:

聽課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另一種學習方式,通過聆聽其他老師的課程,能夠讓我們深刻體會到自己平時教學的一些不足,從而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一、 教師語言要具有藝術的魅力

聽完學校舉行的公開課後,我被幾位教師的語言深深的吸引住了,教師語言竟有如此的魅力,它能深入學生的心靈深處;語文功底非常紮實,語文素養很高, 張文靜老師在教學《橋》這一課時,她讓學生一邊觀看圖景,一邊讓學生有感情的讀重點語句,聲情並茂的語言喚起了學生的思緒。加上背景音樂的烘托,文中那位老支書感動了所有的人,許多老師、學生流下了淚水。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學語言更是一門藝術,誰能將它演繹得好,就能抓住學生的心。東梅老師和藹可親的語言,那一句句鼓勵的話爲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奠定了基礎。本以爲詩歌人生禮讚》很難講,聽過東老師的課,才發覺詩歌也可以這麼講。房麗陽老師是我的偶像,每次聽完她的課,對她的崇拜就會增添好幾份。幾首好聽的歌曲學生一句句驚人的詞語 很輕鬆的把一堂口語交際課完成了。

二、處理、把握教材的方法十分獨到

一句教育名言說得好:“什麼是教育,那就是學生把在學校所學的東西都忘記以後剩下的東西。”我想,我們每一位教師在上完一堂課後,該問問自己:當學生把這堂課所學的知識點忘記以後,還剩下些什麼?十年,幾十年以後,當學生把所學的知識全忘掉以後,我們給他們留下些什麼?我們的教育,能否給孩子們留下正確的思維方式,留下解決問題的能力,留下他們真正需要的種種?幾位教師對教材的處理和把握有其獨到之處。印象最深的是陳玉娟老師講的《觸摸春天》,陳老師真正的做到“環環相套,絲絲入扣,行雲流水,滴水不漏”。以詞語春天,聯想到“你是怎麼發現春天到了的”導入,教學設計是合理,流暢。 “把問題拋給學生,讓學生自己思索,經歷,從而解答疑惑”讓他們充分體驗思考所帶來得成功,樹立起學生我能行,我一定行的理念。看似平常的提問,卻把學生的思路引向了更高層次的探究世界。

三、課堂教學評價

對學生回答問題或對其課堂表現進行評價時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環節。評價是否科學直接影響着課堂教學效果。新課改提倡多鼓勵、多表揚和多肯定學生,幫助學生享受成功的喜悅,樹立深入學習和研究語文的信心。老師和學生都是評價的一員,學生的自評和互評能讓學生明白自己的得失,反思自己的行爲,改正自己的缺點,學生的這一過程是他們不斷認識自我、發展自我的過程。但是在課堂中多數老師包辦了對學生的評價,忽略了學生的自評和互評。

本次聽課讚歎、感慨之餘,更多是深深的沉思,如何才能像房老師、張老師、陳老師……那樣成爲學生的引導者與組織者,如何才能讓課堂有如此的魅力,讓學生輕鬆度過還意猶未盡?如何讓學生樂此不疲、有說的慾望?通過此次聽課與評課,我明確了今後的努力方向: 1、充分調動學生資源,讓學生互學。2、培養學生口語表達,讓學生在課堂上大膽地說,教學生把話說完整,說得有條理。3、吃透教材,深入研讀教材,瞭解所教課文內容與背景。努力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4、巧用心思,精心設計,從學生出發備課,根據自身特點,根據教材設計教法,學法,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提高自己的駕馭課堂的能力。5、在課堂上多設計互動的成分,讓學生不再是聽衆,而是整節課的重要參與者,真正體現寓教於樂的教學理念

  小學語文老師的聽課心得體會3:

我有幸參加了第九屆名家人文教育高端論壇暨名師課堂研討會,共聽了四位教師的課,實實在在的語文課堂讓我對小學語文教學有了更深的瞭解,每一節課都讓我有所收穫。之前,曾在網上拜讀過專家及特級教師的教學論文、教學案例,如今進入課堂親身體驗,真有“百聞不如一見”之感嘆。特別聆聽了管建剛老師的課,更讓我對我本冊的語文教學有了一個正確的航向。

一、教師語言藝術的魅力令人驚歎

當我聽着這三位教師的課時,我驚歎了:原來教師的語言竟有如此之魅力,它能把學生帶進廣袤的沙漠,引出狹小的課堂,深入人的心靈深處…… 陳琴老師在教學《詩經黍離王風》這一課時,聲情並茂的誦讀讓在座的老師和學生長久沉浸其中 ……

我想學生的這些感受從何而來?不就是教師用聲情並茂的語言創設的情境所傳遞的嗎?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學語言更是一門藝術,誰能將它演繹得好,就能抓住學生的心。王崧舟老師真可稱得上語言大師,他用自己的揮灑自如的語言帶着學生遨遊地球,看遍了地球的千瘡百孔、滿目瘡痍,使學生的心靈受到了震撼,喚醒了學生沉睡的環保意識。

二、自讀感悟、開放引導的課堂讓人耳目一新

曾經讀過王崧舟老師的一篇名爲《“自讀感悟——開放引導”教學模式的探索》的文章,王崧舟老師在文中談到:“自讀感悟、開放引導意在強調學生的自讀感悟是第一位的,教師的引導調控是第二位的。着眼於學生自主發展的閱讀教學,應該是一個“先學後教、先讀後導、先練後訓、先放後扶”的過程。”我想,王老師所執教的《陶校長的演講》就很好的做到這些。

三、處理、把握教材的方法十分獨到

四位教師對教材的處理和把握有其獨到之處。如管建剛老師陶校長的演講中分幾個層次,講了演講的要求,學生表現越來越好,直至最後一位學生在全體老師面前,激情演講,贏得陣陣掌聲,我想,我們每一位教師在上完一堂課後,是不是該問問自己:當學生把這堂課所學的知識點忘記以後,還剩下些什麼?十年,幾十年以後,當學生把所學的知識全忘掉以後,我們給他們留下些什麼?我們的教育,能否給孩子們留下正確的思維方式,留下解決問題的能力,留下他們真正需要的種種?

一日聽課所得又豈止以上幾點,但我想,光是這幾點,是我要用很多的時間才能深刻領悟的。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