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說課稿

科學《分類和回收利用 》說課稿

本文已影響 3.49W人 

作爲一名爲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麼你有了解過說課稿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科學《分類和回收利用 》說課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科學《分類和回收利用 》說課稿

科學《分類和回收利用 》說課稿1

一、說教材:

1、地位、作用:

《分類和回收利用》是教科版六年級下冊“環境和我們”教學單元第四課內容。本單元的課程編排是建立在前幾冊已經學習的“材料”“空氣和我們的生活”以及“生物與環境”等環境教育內容的基礎上,引領學生從地球整體的環境問題入手展開調查研究,本課《分類和回收利用》是本單元教學內容的一個重點,教材的編寫意圖是通過最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垃圾問題入手展開調查、收集、分類等體驗活動,以此爲突破口來引發學生對整個人類面臨的環境問題的思考,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和資源意識。讓學生認清解決垃圾問題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爲後面《考察家鄉的環境》和《我們的環保行動》打下基礎,使《課標》中關於環境教育的要求得到全面落實。

本課探究活動主要分爲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探討垃圾回收利用的好處

要求學生按小組收集資料,向大家介紹回收利用某種材料帶來的好處,然後我再把一些數據資料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在閱讀中感受回收材料帶來的好處,同時認識回收標誌,學生在認識回收材料的好處後,再讓學生分組體驗垃圾材料的回收分類過程。提高學生對垃圾回收意義的認識。

第二部分:研討建立一個資源回收中心。

學生在體驗分類回收過程中,知道了我們日常生活中可回收的垃圾材料不外乎有玻璃、金屬、紙張和塑料等這幾大類,要建立班級回收中心,首先讓學生明白作好哪些準備,然後引導學生從回收箱的設計、放置位置、誰來管理等問題展開討論,最後達成共識,形成一個完整的回收中心方案。鼓勵學生課後去實施這套方案。然後再引導學生探討回收的資源如何處置等問題。在學生心目中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解決垃圾問題的方案。

二、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的編寫意圖,結合六年級學生實際,遵循課標精神,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經歷一個垃圾的回收分類過程,認識可回收利用的材料,瞭解一些常見的可回收材料的分類方法。認識回收標誌,

2、能力目標:經歷各種途徑查閱、收集資料,瞭解垃圾回收利用的好處,培養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標:通過了解垃圾回收利用的好處,從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培養資源意識。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學會垃圾的分類方法,制定建一座回收中心的方案。

教學難點:

討論制定建一座回收中心的方案。

教學準備:

學生:帶一些平時會扔掉、但可以回收利用的物品。調查物品回收利用的好處

老師:有回收標誌的不同品種的塑料瓶,回收垃圾的有關圖片和課件。

教學流程:

創設情景導入課題―瞭解回收好處產生回收動機-討論回收方法體驗回收過程-借鑑回收體驗組建回收中心-通過方案討論發現利用價值-總結拓展。

三、學生情況分析:

本課教學對象是六年級學生,經過三年半的科學學習,具備了一定的觀察能力、探究能力和合作學習的能力。他們活潑開朗,喜歡質疑。具有良好的科學素養,師生關係融洽。但在語言表述方面有點欠強,需要在課堂教學中合理的引導,逐步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四、說教法、學法:

1、教法:科學教學力爭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獲取知識的方法和能力,才能使他們受益無窮。因此,結合學生實際和教學內容,我採用科學教學中最常用的探究式教學法,組織學生經歷“解決垃圾問題”的.一個完整的科學探究過程,並在組織教學過程中適當創設一些教學情境,穿插一些講解、示範、點撥、啓發、評價等手段,力求通過學習、體驗垃圾的回收分類過程,從而獲得一整套科學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激發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的情感。

2、學法:與教法相適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分組實驗,小組合作交流集思廣益,思維互補,充分體現“以學生爲主體,以探究爲核心”的教學理念。

五、教學策略與過程:

爲了完成以上教學目標,我把教學內容分爲6個層面遞進展開:1、情景導入,引出課題。2、探討回收好處,激發回收動機。3、探討回收方法,體驗回收過程。4、借鑑回收體驗組建回收中心。5、討論回收材料的處置,瞭解材料加工再利用流程。6總結、拓展談體會。

1、情景導入,引出課題:

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恰當的導入能激發學生的興趣,爲新課教學創造最佳的學習氛圍。教學一開始,我先創設第一個情景,示兩張城市街道圖(一張衛生城市,一張垃圾城市)。讓學生從中選擇一座城市來生活,學生選擇了衛生城市,並說明理由。接着設疑:這座城市的垃圾都到哪去了呢?引出垃圾問題,學生猜想,引發探究慾望。接着創設第二個情景,帶領學生到垃圾填埋場去看看,學生到了垃圾填埋場後發現,這座衛生城市的垃圾不但沒有填埋,而且是露天堆放的。引發怎麼解決這些垃圾問題的思考。引出本課的探究主題《垃圾的回收利用》進入第二個教學環節。

2、探討回收好處,激發回收動機:

接着引導學生觀察這堆垃圾裏有些什麼材料?回收這些材料有多大的價值?讓學生舉例說明,然後我就出示一些數據資料,讓學生從閱讀這些資料中瞭解了到回收這些材料會產生這麼大的經濟價值。因而產生回收這些材料的慾望。學生有了回收慾望,但不知從何着手,引發問題思考:“怎麼回收”由此進入第三個教學環節。

3、探討回收方法,體驗回收過程:

投影出示“怎麼回收”學生經過一番思考後,得出各種不同的回收方法。然後指導學生彙報方法,這時我巧妙利用學生思維的多樣性進行比較,讓學生在對比中發現自己的不足,從而找出一種比較科學的分類回收方法。學生找到科學的分類方法後必然想體驗一下這種方法可信度。接下來我就安排了一個實物分類回收的體驗活動。然後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分類競賽,並上臺彙報分類活動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合理的引導和展示學生的思維過程。最後歸納總結出生活中可回收材料不外乎有玻璃、金屬、紙張和塑料等這幾大類。有了這樣一個體驗以後,學生基本上掌握了垃圾材料的回收方法。接下來就要把這種方法應用到實際的生活中。引出下一個教學環節。

4、建立班級回收中心:

在這一環節的教學中,我首先讓學生回憶一下班上每天都會產生哪些垃圾,要回收這些垃圾材料我們應該做好哪些準備?然後再讓各小組討論如何組建這個回收中心。並投影出示在討論中關注的幾個問題。學生討論完成後,上臺彙報設計的方案。讓全班同學作評判,最後達成共識,形成一個完整的回收中心方案。表揚設計好的小組。鼓勵學生課後去實施這套方案。有了完整的方案以後,新的問題又出現了。提出問題:回收這些材料以後如何處置?引出下一個教學環節。

5、回收材料的加工再利用:

這一教學環節我是以問題的形式導入的,回收了你如何處置,多數學生只知道拿到垃圾收購站去賣,換成錢。爲了達到真正的教育目的,這個問題要作適當的引導,讓學生知道處理這些垃圾具有更深遠的意義。然後接着問:收購站又把這些材料運到哪去呢?學生思考,提出了不同的意見。有的學生提到廢物加工廠加工。這時再創設一個情景:我們到加工廠去看看,然後出示廢物加工廠加工流程圖片,讓學生了解這些材料加工再利用的過程。達到了本課的教學目的。從回收----到利用的過程。接下來進行拓展:這些材料除了送到工廠加工再利用,你還有別的用途嗎?出示廢舊材料製作的各種玩具。要求學生回去後自制一個玩具。

6總結:

最後進行課堂總結,完成本課的教學任務。

六、教學評價:

科學課程目標的重點在於培養學生的學習態度和能力發展,所以評價時,我更多的關注學生參與的程度、解決問題的能力,基於這一評價理念,本課我採用了教師評價與學生的自評、互評相結合;小組的評價與組內個人的評價相結合等,在“討論回收方法、體驗回收過程”和“制定回收中心方案”這兩個環節中我採取教師評價與學生的自評、互評相結合,在記錄表展示和談體會中我採取了口頭表揚、自評、組評、展示等評價方式。讓學生在評價中學會實踐和反思、發現自我、欣賞別人。

七、教學板書:

分類和回收利用

分類

紙玻璃塑料金屬……

收購站自制玩具

科學《分類和回收利用 》說課稿2

一、說教材:

《分類和回收利用》是教科版《科學》六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環境和我們”第四課的內容。《分類和回收利用》是本單元教學內容的一個重點,教材通過最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垃圾問題入手,展開調查、收集、分類等體驗活動,以此爲突破口來引發學生對整個人類面臨的環境問題的思考,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和資源意識。讓學生認清解決垃圾問題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爲後面《考察家鄉的自然水域》和《環境問題和我們的行動》打下基礎。

二、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的編寫意圖,結合六年級學生實際,遵循生本教育精神,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科學概念

①垃圾中的一些原料通過重新回收利用,可以減少垃圾節約資源。

②垃圾的分類、分裝便於垃圾回收和對有毒垃圾的處理。

③堆肥法可以有效減少垃圾並形成肥料。

2、過程與方法

①調查當地廢品回收情況。

②進行垃圾的分類分裝,參與回收利用的活動。

③開展做堆肥的活動。

3、情感態度價值觀

培養強烈的資源意識。養成垃圾分類、節約資源的習慣。

教學重點:正確區分可回收與不可回收垃圾,並學會分類、分裝的有效方法。

教學難點:正確區分可回收與不可回收的材料,正確處理有毒垃圾。

教學準備:

學生:調查垃圾回收分裝情況,瞭解物品回收利用的好處。

老師:收集有回收標誌的不同塑料瓶,回收垃圾的有關資料、教學課件。

三、學生情況分析:

本課教學對象是六年級學生,經過三年半的科學學習,具備了一定的觀察能力、探究能力和合作學習的能力。他們活潑開朗,喜歡質疑,具有良好的科學素養,師生關係融洽。但在語言表述方面有點欠強,需要在課堂教學中合理的引導,逐步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四、說教法、學法:

1、教法:探究學習法。科學教學力爭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獲取知識的方法和能力,使他們受益無窮。在教學中我遵循生本教育的三個原則:一切爲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組織學生經歷一個“解決垃圾問題”的完整的科學探究過程,並在組織教學過程中適當創設教學情境,穿插講解、點撥、啓發、評價等手段,力求通過學習、體驗垃圾的回收分類過程,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激發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的情感。

2、學法:採用生本教育的理念,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分組實驗,小組合作交流,集思廣益、思維互補,充分體現“以學生爲主體,以探究爲核心”的教學理念。

五、教學策略與過程:

爲了順利達成教學目標,有效突破教學重難點,我把教學內容分爲3個層面遞進展開:創設情境初步感知

——提供機會主體參與——加深理解拓展思維

(一)創設情境,初步感知

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恰當的導入能激發學生的興趣,爲新課教學創造最佳的學習氛圍。教學一開始我先談話進入:同學們,在我們的生活中每天都會產生許多垃圾,你知道哪些?學生爭先恐後地回答。我緊接着發問:“你們把這些垃圾丟在哪裏了?”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垃圾箱”。我及時表揚孩子們的好習慣。“這些生活垃圾該怎樣正確放置在垃圾桶呢?1個夠嗎?爲什麼?”我並不急於讓學生回答,而是請學生把這個問題帶入小組遊戲中。一石激起千層浪,各小組熱烈探討。這樣適時地把學生引入所學新知的情境中,激發了學生探究真理的熱情,並且小組遊戲的方式使學生一開始便以一種愉悅的狀態投入到整堂課的學習當中。

(二)提供機會,主體參與

此前,學生並沒有真正去思考垃圾該如何分類,但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接觸過垃圾回收分裝的問題,只是對垃圾合理分類還缺乏認識。因此我就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提供大量的參與機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的全過程之中。

1、討論分類方法,逐步體會回收好處

小組遊戲完後,各小組彙報完成情況。有的小組提出只要兩個垃圾箱就可以,立即就遭到其他小組的反對。很多學生提出“不對,廢舊電池、廢日光燈管、廢水銀溫度計、注射器、過期藥品這些垃圾是有毒的,應該投放在有毒垃圾箱裏。這樣便於人們對有毒垃圾的處理。”我適時請調查小組出示相關信息介紹:什麼是有毒垃圾?該如何處理這些有毒垃圾?垃圾桶的數量隨之由兩個變爲三個。這時又有小組提出,增加一個廚餘垃圾箱,理由是:廚餘垃圾經過生物技術就地處理堆肥,每噸可生產0.3噸有機肥料。根據課本上介紹的可以把這些垃圾製作成寶貝——堆肥箱。而像磚瓦陶瓷、渣土、衛生間廢紙等這些垃圾既不能埋在地下堆肥又沒有回收的價值,是難以回收的垃圾,它們可以專門放一個垃圾箱。也有小組分的更仔細。學生又討論說,塑膠、玻璃、紙類、金屬、布料這些都是可回收利用垃圾,可以歸爲一類。其他小組也附和,但該小組的成員馬上辯論自己的分類更有利於回收利用,告訴同伴在回收站調查到的這類材料是可以回收的。回收這些垃圾能變廢爲寶,不僅可以帶來很大的經濟價值,同時可以減少再次分裝的人力物力的投資,並出示相關數字資料。作爲老師我及時表揚他們的想法。

在整個過程中我利用學生思維的多樣性進行比較,讓學生在對比中發現自己的不足,從而找出一種比較科學的分類方法。但學生對垃圾分類的好處,爲什麼要對垃圾進行分類還是缺乏深入細緻的思考。於是我又提出一個問題“你們知道這些垃圾最後都到哪裏去了嗎?”從而引出下一個教學環節。

2、認識回收標誌,激發回收動機

學生回答說被填埋了,於是我出示一組觸目驚心的數據。學生看完後不禁感慨:垃圾填埋是一筆多麼昂貴的費用啊!而且學生通過前兩課的學習已經知道了垃圾的填埋和焚燒並不是真正解決垃圾問題的有效方法。難道我們對這些垃圾就束手無策了嗎?其實辦法是有的,剛纔同學們就已經用實際行動來解決了,這就是對垃圾進行合理——分類。學生明白了對垃圾進行分類分裝不僅可以變廢爲寶,還可以減少污染,減少佔地。

接着出示可回收標誌,請學生回憶在哪裏見過?你知道這個標誌有什麼含義嗎?提醒學生多使用類似標誌的商品,這樣會減少對地球資源的消耗。“垃圾”之所以成爲垃圾,是這些垃圾的錯嗎?回答當然不是,垃圾是放錯位置的資源。引出下一環節。

3、改變垃圾的命運

視頻:上海世博會——蒙特利爾的環保故事。該怎樣用自己的雙手來改變垃圾的命運呢?學生思考,小組討論,提出了不同的意見。用各種方式向周圍的人積極宣傳,號召大家養成分類分裝的好習慣,認識到垃圾分類其實很簡單!只需要我們舉手之勞。

(三)加深理解、拓展思維。

學生已經認識到垃圾分類分裝並不難,但需要進一步加深理解、拓展思維。於是教師便提出一個問題“你知道本屆世博會的主題是什麼嗎?”,“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由此可見垃圾問題已經成爲中國城市可持續發展需要直面的重要挑戰之一。其實國外也有很多先進經驗可以供我們學習,你知道嗎?學生和老師一起展示一些文字資料。

學生在閱讀這些信息時明白了保護環境需要我們“節源開流”,我們不僅需要通過創新思維進行“變廢爲寶”來“開流”,更需要減少廢物的產生來“節源”。

最後學生進行課堂總結,老師提出希望:勤儉節約,廢物利用,這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現在卻在丟失。我們每個人都是垃圾的製造者,又是垃圾的受害者,但我們更應是垃圾公害的治理者,我們每個人都可以通過垃圾分類來戰勝垃圾公害。

完成本課的教學任務。

六、板書設計

4、分類和回收利用

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塑料、玻璃、金屬、橡膠……

不可回收利用的垃圾:……

垃圾廚餘垃圾

有毒垃圾

其他垃圾

垃圾分類、分裝,有效回收利用。

做一個堆肥箱

七、教後反思

上好這一課的前提是做好課前預習調查工作。我按小組進行了分工。第一小組調查自己家裏垃圾回收利用情況;第二小組調查鄰居家垃圾回收情況;第三小組調查學校附近廢品收購站的回收情況;第四小組查閱與本課有關的資料。(哪些垃圾是能夠重新使用的,爲什麼重新使用,如何回收再利用)。第五小組調查有毒垃圾信息。

本節課我從學生身邊最常見的丟垃圾入手,引出對我們的生活垃圾該如何分類的思考,由於有了課前的充分預習,學生們有了第一手資料,有了親身感受,這節課上起來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就連平時不愛發言的學生也都積極舉手發言,說起來滔滔不絕。在探討分類的過程中很自然的滲透了垃圾回收的好處。引導學生懂得回收利用垃圾的重要意義,使學生明白只有我們人人蔘與,養成良好的習慣,我們周圍的環境一定會變得更加清潔和美麗!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