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說課稿

三年級語文《媽媽賬單》說課稿

本文已影響 2.38W人 

作爲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麼什麼樣的說課稿纔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三年級語文《媽媽賬單》說課稿,歡迎大家分享。

三年級語文《媽媽賬單》說課稿

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我說課的內容是:《媽媽的賬單》。下面我從教材分析、策略、程序、板書、教後反思這五個方面進行說課。

首先進行的是教材分析

一、教材內容

《媽媽的賬單》是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可貴的親情、友情”中的一篇略讀課文。它講的是小男孩彼得給媽媽開了一份賬單,索取他每天幫媽媽做事的報酬;當他在餐盤旁看到他想要的報酬時,同時也看到了媽媽給他的一份賬單,這份賬單讓小彼得感受到了母愛的無私與無價,他慚愧地把索取來的報酬塞進了媽媽的口袋。課文切入角度獨特,意蘊深長,是一篇人文意義很強的教材。

二、本課的學習目標

1、學習默讀課文。

2、讀懂課文內容,體會母愛的無私與無價,懂得主動幫父母做事。

3、培養獨立的閱讀能力,鼓勵和引導學生運用以前學到的閱讀方法自讀自悟,讀懂課文。

三、本文的教學重點是讀懂課文內容,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難點是理解媽媽給小彼得的那份賬單的含義。

其次說本節課的教學策略

一、學情分析

在這篇課文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三篇同一主題的課文,對於親情有了一定的體會。但由於現在的家庭大多是獨生子女,他們在享受父愛、母愛的同時,卻往往忽略了對父母親的回報,再加上本篇課文蘊含的哲理較深奧,在理解媽媽給小彼得的那份賬單的含義時可能會有一定的難度,需要老師引導。

二、說教法

根據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本節課我主要採用疑問導讀法、以讀代講法進行教學,力求把“讀”的訓練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使學生自然地融入到課文的意境中去,達到語言文字的品味與情感體會的有機結合,從而產生思想共鳴。

三、說學法:

本節課中,學生主要採用自主學習法和合作學習法進行學習,使學生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悅。

接下來我要介紹的是本課的教學程序

我的課堂結構是:激趣導入——質疑定標——品讀課文——昇華感情。

一、激趣導入

在新課開始,我先出示了一些生活中常見的賬單,告訴學生賬單與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然後問,你收到過媽媽寫給你的賬單嗎?德國一個叫彼得的孩子就收到了這樣的一份賬單,這是怎麼回事呢?讓我們一起走進第20課《媽媽的賬單》。

這樣,通過問題激趣,造成學生頭腦中的強烈懸念,激起他們急切的求知慾望,迅速將學生引入到本課的學習中來。

二、質疑定標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問題的提出往往比解答問題更重要。”新課程標也特別注重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鼓勵學生對書本質疑,正所謂學起于思,思源於疑。所以板書課題後,我就引導學生從題目入手進行質疑:讀了課題,你想提出哪些問題?這時學生可能會提出:“媽媽爲什麼要寫賬單?媽媽的賬單上都寫了哪些內容?媽媽的賬單起了什麼作用……

然而,僅僅讓孩子們提問,沒有歸納是不行的。因爲孩子們的問題可能是五花八門的,甚至是毫無意義的,這就需要我們用自己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智慧,把有思考價值的問題歸納、提煉出來,動態地生成新的教學問題,把教學目標轉化爲了孩子們的內在需要。這樣既可以激發起學生勇於探索、大膽創新的科學精神,又保證了課題高效、有序的進行。

三、品讀課文

情感教學是語文閱讀教學的基石,是文本的靈魂,也是課堂的靈魂。而這種對語言獨具匠心的品味,必須通過學生充分地讀,纔能有所感悟,受到薰陶。因此,對於課文的品析,我主要採用了以讀代講的方法,通過學生自讀,範讀、齊讀等,抓住重點語句來具體感受課文中的真情。我是這樣設計的:

(一)默讀課文,理清脈絡

我先安排了一個學生自由讀課文的環節,讓學生在讀中思考:文章講了一件什麼事?通過這種自主學習和全班交流,使學生對於文章的脈絡有個清楚的認識。

(二)再讀課文,小組交流

在這個環節中,我先引導學生再讀課文,找出彼得的賬單和媽媽的賬單,然後以小組爲單位結合剛纔提出的問題進行探究學習。學習共分爲兩個階段,一是研究彼得的帳單,從文章的字裏行間體會彼得的爲人,使學生明白彼得是個聽話懂事能幹的孩子,只是在給媽媽幹活要報酬的這件事上表現得不夠懂事;二是研究媽媽的賬單,體會媽媽對彼得的愛。

其實媽媽對彼得的愛濃縮在課文的很多地方,只要孩子們細細去找,就能有所發現。

――“彼得的母親仔細地讀了一遍,然後收下了這份賬單,什麼話也沒有說”辛辛苦苦地把孩子養育了十年,到頭來竟然還是自己欠孩子的錢,做媽媽會是一種怎樣的痛心?可是她卻把這種痛深埋在心底,想盡一切辦法來妥善處理這件事情。這無言之中所蘊藏的、寬容的愛怎能讓人不肅然起敬,爲之動容呢?

――“晚上,小彼得在他的餐盤旁邊找到了他想要的報酬。正當小彼得如願以償,要把這筆錢收進自己的口袋時,突然發現餐盤旁邊還放着一份給他的賬單。”爲了教育自己的孩子,媽媽滿足了兒子那不懂事的要求,卻又寫下了一張總額爲零但滿載母愛的賬單。這個舉動包含了媽媽多少的期待和尊重呀!

――爲在她家裏過的十年幸福生活0芬尼爲他十年中的吃喝 0芬尼

爲在他生病時的護理 0芬尼爲他一直有一個慈愛的母親 0芬尼

共計:0芬尼

十年,是多麼漫長的一段歲月,十年的幸福生活,包含着多少數不清的心血和付出?十年了,三千六百多個日日夜夜,爲了孩子的成長,媽媽付出的何止這些?在這一點一滴之中,媽媽那濃的化不開的愛呀,怎麼能說得盡呢?

可是對於三年級的孩子來說,他們或許能感受得到媽媽對彼得的愛,但不一定能完全理解媽媽這樣做的深刻含義。爲了喚醒他們內心深處的對母愛的依戀,我創設了一個口語訓練的環節――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想象一下,十年來彼得的媽媽是怎樣照顧他的?

和着如泣如述的音樂,孩子們細細地體會着,母親爲自己所付出的一切不由得涌上了心頭。

或許每天早晨,當彼得醒來的時候,他的媽媽會像自己的媽媽那樣早已準備好了豐盛的早餐;或許每天晚上,彼得睡着了以後,他的媽媽會像自己的媽媽那樣一夜起來好幾次爲他蓋被子;或許在彼得生病的時候,他的媽媽也會像自己的媽媽那樣焦急不安地守候着他……

就這樣,那無私的、用心良苦的母愛化作一個個精彩的鏡頭定格在了孩子們的記憶裏,勾起了孩子們對愛的深思。

然而,只有這樣粗淺的回味是不夠的。緊接着,我又出示了埃德爾曼財經組織的一份報告,希望它能帶給孩子們更大的震撼:

有名的“埃德爾曼財經服務組織”曾經經過縝密的計算與評估,得出這樣的結論:若將母親所做的各類型工作改爲出錢聘人代勞,那麼,子女一年所付的工錢將高達63.5萬美元。按照這個數字計算,養育一個子女十年,子女應付的工錢就是635萬美元,摺合人民幣5000多萬!

這是怎樣一個驚人的數字,多得讓人無法想像!但即使是這樣,還不包括媽媽對彼得的愛,因爲愛是千金也買不來的,愛是這世界上的無價之寶……

然而,就是這樣的付出,在媽媽的賬單裏卻都是零!這,又是爲什麼?就是因爲她是心甘情願地爲孩子付出的.,她從來也沒有想到過要讓孩子回報呀……

真是“大愛無言,真愛無聲”!就是這樣一張總額爲零卻滿載母愛的賬單,改變了孩子,甚至改變了他這一生對愛的理解……

(三)品讀課文,體會感悟

帶着這種對母親深深的敬意,最後,我又讓孩子們迴歸課本,再次通讀全文,細細回味,相信這種感悟會積蓄得更濃更濃。

古人說:“感人心者,先莫乎於情”。在這種“引——放”的教學方式下,三次讀文的安排猶如三個臺階引領着學生步步登高,逼近文章的內核,走向人物的心靈。經歷了“三次讀文”的語言實踐,不僅培養了孩子們良好的語感,更重要的是讓他們從讀中感悟到了課文中蘊含的情感及道理,使他們的赤子之心得到釋放。

四、昇華感情

其實,天底下的媽媽都是一樣的,她們用無私、無聲的愛小心地呵護着我們;天下的孩子也都是一樣的,他們幸福地享受着媽媽的愛。

媽媽的愛,是早上按不停的鬧鐘,是晚上窗前等待的身影;

媽媽的愛,是爲我捏肩捻腳的雙手,是爲我奔波勞碌的雙腳;

媽媽的愛,是病牀前心痛的眼淚,是用嘴吹涼的一杯水;

媽媽的愛,就像一盞明燈,照亮我一生的征程……

可是作爲兒女,我們又能爲媽媽做些什麼呢?

就這樣,在學生理解了課文內容,理解了媽媽的愛的基礎上,我安排了一首很有震撼力的歌《燭光裏的媽媽》,讓孩子們在歌聲中傾訴自己對媽媽的愛,來結束全文,使學生能夠在學習課文、感受“愛與真情”的同時,行動起來,學會表達和回報父母對自己的愛。

接下來我要介紹的是教學板書

板書是課堂教學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經過教師精心設計的結晶,一個好的板書不僅能體現了課堂主要內容,更重要的是促進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的思想。因此我設計了這樣的板書來體現本節課的教學思想。

最後介紹的是本課的教學反思

通過實際的做課,我認爲自己在上這堂課最成功的地方就是走進了學生的心靈,觸發了學生的情感,讓情感成了溝通老師與學生,學生與文本之間的紐帶。在閱讀中,引領品味語言的獨具匠心,讓學生在讀中實了多元思維、多樣感悟、多情共振,特別是到最後,學生的內心都被母愛的偉大所深深震撼,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淚,心靈在碰撞中飛揚,生命在閱讀中成長,我們的課堂充滿了愛的氣息。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