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說課稿

說課稿合集十篇

本文已影響 2.07W人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說課稿,認真擬定說課稿,那要怎麼寫好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說課稿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說課稿合集十篇
說課稿 篇1

《珍珠鳥》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七冊第6單元的一篇課文。這是馮驥才筆下的一篇散文。通讀全篇,我始終被作者的筆牽引着,被人對動物的關愛之情籠罩着,與作者一起悉心體察着這可愛又怕人的鳥的一舉一動。由於作者對珍珠鳥的悉心照顧和真切關愛,讓小鳥由怕人到喜人、近人,到親人、愛人的理想境界。鳥兒有了人的靈性,我們見到的不再是調皮的小鳥在玩耍,而是稚子偎依在父母幸福、溫馨的懷抱裏。作者由衷地發出了感慨:信賴,不就能創造出美好的境界嗎?我想:這篇文章已不僅僅是反映人對動物的瞭解、認識了,它還啓發着我們對人與動物的和諧共存作深入思考。

根據本課教材的編寫特點以及四年級學生的學習特點,我個人認爲,可以將教學目標預設爲以下幾點:

知識與能力目標:

①學會本課生字詞,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②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最後四個自然段。

過程和方法目標:在老師的恰當引導下,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情感和態度目標:體會作者與珍珠鳥之間親近、溫馨的情感,領悟人和動物是完全能夠和諧相處的。

我認爲,學習這篇課文,關鍵在於能夠讀懂最後一句:信賴,不就能創造出美好的境界嗎?它是全文的核心,也是我們理解和教學上的難點。如果沒有我對珍珠鳥的喜愛,就談不上我和鳥之間發生的故事,談不上信賴創造出美好的境界。所以本文的教學重點應該是認識珍珠鳥在我的照料與呵護下發生變化的過程。

接下來,我就談談對於這篇文章的教法。說起教法,我記得魏書生老師有句話:真正的閱讀是與作者心靈的對話,如果讀書的人是正在成長的學生,而書的作者是民族與世界、人類的大師和巨匠,那麼,這樣的讀書實際上是一個文化傳遞、精神傳遞的過程,要能形成作者教師學生三者之間對話交流的互動關係。所以,教師教學中應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保持旺盛的精力和良好的興趣領會、認同作者的情感,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教學本課,我主要採用以下教學方法:

(1)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

教學互動流程以問題爲主線,激發學生探討問題的願望,引導學生在自主、互助、合作的學習中互相啓發,並獲得新的感受。

(2)朗讀鑑賞的教學方法

A、瞭解、感悟文本都離不開讀,讀是一切的基礎,結合本文可以通過讀來培養學生篩選信息的能力。

B、本文是一篇美文,乃靈秀之作,美詞佳句值得細細品味、鑑賞。

C、討論(質疑)能夠發揮學生個性,更好地理解、感悟文本。

說完了教法,我來談談主要的學法:

(1)自主參與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全面提高語文能力。可見,學習的基礎是自主,而學習的關鍵也是自主。在教學中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合作學習法,可讓學生在自讀中感知,在合作中領悟,在探究中啓迪。

(2)讀中品味

針對這篇散文的特點,我認爲學生最重要的是學會賞析優美語句和語段,品味文章語言,通過對文句的賞析理解文章的內涵,使學生真正讀出言外之意、悟出言中之情,透過語言文字看到背後的意思。

根據教學目標和本課教學的重、難點,遵循教學原則的基本要求,我把本課預設爲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理解並掌握課文裏的生字詞,通過充分的朗讀,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爲第二課時的學習夯實基礎。在第二課時教學中,我將圍繞書後練習第4題說說珍珠鳥是怎樣逐步信賴我的?這一話題展開教學。

(一)直奔結尾,突出信賴。

首先,我以贈送名言的方式出示馮驥才先生的那句話。接着,讓學生說說信賴的意思,並思考課文是寫誰對誰的信賴。然後讓學生用一句話說說怎樣的情景最能體現小珍珠鳥對我的無限信賴。

(我開頭這樣設計,特意拎出信賴求得初步理解,同時也將信賴作爲下面探究的連接點,使本課教學渾然一體。)

(二)圍繞信賴,感悟變化。

這部分我分成四個小環節進行。首先,我問學生:我爲什麼能贏得珍珠鳥的信賴,難道它就不怕我傷害它嗎?再說它是一下子就對我這麼信賴的嗎?學生肯定會說一開始不信任,膽子很小,後來膽子變大,慢慢地開始信賴我。

接着,我讓學生讀讀課文的二六小節,劃出反映這一過程的詞句。

學生交流時,我首先引導學生找到句子忽然一個小腦袋從葉間探出來。細細品味探字,引導學生感悟此時的小珍珠鳥是十分的警惕,十分的膽小。當學生說到第三小節第一句時,我讓學生談從這句話中體會到了什麼?我讓學生抓住三個一會兒談感受,這時我趁勢追問:作者我又去追趕它了嗎?這時小鳥又會想什麼呢?結合學生的發言,我進行小結:因爲作者沒有去打擾小珍珠鳥,所以它的膽子纔會越來越大。

當學生交流到第二句小鳥膽子越來越大了,很出乎我的意料時,我引導學生關注竟然一詞,知道珍珠鳥本是種怕人的鳥,它能變得不怕人,落在我的小桌上,正是作者那份無聲的呵護!我又問:這時小鳥對我完全放心了嗎?我讓學生找出書上的句子用先接着然後最後說一說。在此基礎上,我又引導比較撫一撫與撫摸的區別,再次感受作者對小鳥的那份細膩的疼愛之情。並且,讓學生進行角色的體驗:如果你就是這隻珍珠鳥,你在想些什麼呢?假如老師就是你的主人,誰願意來和我談談心呢?我也預設了一些問題與學生進行對話。我會對一個學生說:你落到了我的小桌子上,說說你來幹什麼了?你怕我嗎?爲什麼?我會對另一個學生說:你嗒嗒啄我的筆尖想幹什麼?我還會問:我撫摩你的羽毛時,你又感受到了什麼?你啄兩下我的手指是想告訴我什麼?

(我試圖通過對話,讓學生體驗珍珠鳥的內心世界,真切感受到小鳥對我的戒備心隨着它對我的信任也逐步消除了。)

學生交流完畢,我讓學生把珍珠鳥的這種變化通過朗讀表現出來,進一步體會作者對珍珠鳥的關愛贏得了珍珠鳥對作者的一步步信賴。

最後,我進行簡單小結:正因爲珍珠鳥在不斷地試探、不斷地觀察、不斷地考驗我之後,纔會如此地信賴我。引讀課文第五自然段,白天夜晚最終它與我竟然親密到落在我的肩頭上趴着睡着了。

(這一教學片段重在引導學生體驗小珍珠鳥對我信賴的具體過程,從探,到飛,到落,到趴,由遠及近,由存有戒心,到親密無間,一點一點,既切合實際,又富有情趣,深化了學生對珍珠鳥的認識。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瞭解珍珠鳥是怎樣一步一步地和作者建立關係的。充分體現了教師引導學生在讀中感受、讀中領悟、讀中欣賞,善於積累的學習過程。)

(三)緊扣信賴,探究緣由。

我先問大家:大家可曾想過,小鳥的這一系列變化,最根本的原因是什麼?接着我讓學生快速地默讀課文,找出能說明我特別喜歡珍珠鳥的地方進行交流。接着引導學生比較句子,體會真好放在最前面,是爲了表達作者無比喜愛珍珠鳥的強烈感情。有的學生可能會找到我爲珍珠鳥精心安排鳥巢的過程,我引導學生歸納:這是我爲珍珠鳥安排的一個舒適而溫暖的巢,一個安全而綠色的家。從中感受到作者是那麼喜愛並用心呵護着珍珠鳥。有的學生可能會找到描寫珍珠鳥外形的句子。我讓學生說說這是一隻怎麼樣的鳥,從哪裏可以看出來?讓學生抓住它的顏色和它的好肥,來體會它是一隻美麗、可愛的珍珠鳥,令作者無比喜歡。

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將感受通過朗讀表現出來,並及時引導學生進行朗讀評價。在此基礎上,我追問學生:我做爲一名鼎鼎大名的作家,居然以小珍珠鳥爲重而停下了筆,還讓小珍珠鳥整天淘氣地陪伴着我,這說明了什麼?讓學生再次體會作者對鳥的喜歡之情之深厚。

當然,學生也會提到作者對小珍珠鳥的暱稱小傢伙,我讓學生找到文中四處句子,通過朗讀再次感受作者對小珍珠鳥的無比喜愛之情。

(這一教學片段引向小鳥所以信賴的原因,是因爲作者的喜歡之情。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探究信賴的原由,強化了我對珍珠鳥的喜愛之情。)

(四)想象佳境,深悟信賴。

正因爲作者對珍珠鳥的無限喜愛,才使得它由剛開始的陌生、試探,到後來的熟悉、親近,再到信賴、依戀。

讓學生再讀讀課文的第六小節,再仔細觀察課文插圖,說說這是一幅怎麼樣的情景?我進行小結。

接着,我指導學生朗讀。在學生的優美朗讀中,學生自然就走進了一種美好的境界。在此基礎上,我問學生:是什麼營造出這一美好的境界?讓學生再次齊讀全文最後一句:信賴,不就能創造出美好的境界嗎?讓學生談談對句子的理解,在學生髮言的基礎上我進行歸納,正因爲作者對鳥的喜愛,才換來了鳥對人的信賴,才換來了人鳥和諧相處的美好境界。這是作者的美好希望,這是作者的內心呼喚,讓我們再次高聲地告訴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學生齊讀這句話。

(在這個教學環節上,我關注了文本意蘊的人文素材,利用看圖與人文教育有機結合,善於挖掘教材人文因素來滲透教育,我將通過朗讀、交流、看圖、談體會,讓學生在感知形象中受到人類愛護鳥類,愛護動物的教育。我時刻要求學生從字裏行間讀出屬於自己的感受來,從整體回顧中品出文中潛在的意味來。)

教學最後,我問學生:學完了課文,你想說些什麼,可以對珍珠鳥或作者說說心裏話,也可以對我們身邊的人談談你的希望。並適時送出一首小詩信賴是一座橋,讓我們彼此心靈相通,真情相融。信賴是一縷縷陽光,讓生活五彩繽紛,讓自然生機勃勃,和諧共存。信賴是 ,讓 。信賴是 ,讓 。後面是留給學生補充的。我相信,在理解了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學生一定會寫得很精彩。

然後,我將首尾兩句話整合在一起信賴,往往能創造出美好的境界,真好!課尾,我運用多媒體一張張切換人與動物和諧共處的畫面,配以優美的音樂旋律,誦讀《信賴》這首詩,結束這一課時的課堂學習。此時課堂氣氛推向高潮,給學生以最好的人文薰陶。

(這一教學片段仍由小鳥落在肩頭引出信賴,延續學生的信賴直感,啓發學生透過信賴,想象美好境界,這就把信賴與境界融合起來,突出了美好之意,令學生感悟事理,引發深入思考。)

說課稿 篇2

設計意圖

《綱要》中指出:孩子要有初步的安全和健康知識,知道關心和保護自己。眼睛是我們身體重要的感覺器官,對於我們的生活、工作、學習都非常的重要。由於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看書、畫畫、看電視等一些姿勢的不正確,嚴重影響了眼睛的健康。爲了讓幼兒能瞭解眼睛,並在此基礎上樹立正確保護眼睛的意識和方法,我設計了“眼睛的祕密”教學活動。

  活動目標

根據教學活動的內容我制定了以下兩個目標:

1.讓幼兒瞭解眼睛的作用以及眼睛各部分的名稱,這樣做能夠讓幼兒加深對眼睛的瞭解。

2.讓幼兒懂得保護眼睛的重要性,掌握更多保護眼睛視力的知識,能夠學會愛惜自己的眼睛,並用正確的方式去保護好它。

  活動準備

1.每人一個眼罩。

2.每人一面鏡子。

3.眼睛的結構圖,小朋友揉眼睛的圖片,對視力有意的食物圖片。

其中眼罩和小鏡子是讓幼兒從家裏帶過來的。

  活動過程

一、黑暗體驗,感受眼睛的重要性。

先讓幼兒帶上自己的眼罩體驗看不見東西時的感受,從而認識眼睛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初步瞭解眼睛的功能。

讓幼兒談談眼睛被矇住的感受,我會問幼兒,剛纔你們帶上眼罩眼睛被矇住時,都有什麼感受呀!接着爲了進一步拓展幼兒的思維空間,我會問他們眼睛都可以看到哪些東西?並總結,我們的眼睛真了不起,能讓我們看到很多很多的東西。可是你們瞭解自己的眼睛嗎?大多數小朋友都會回答不瞭解,接下來就是活動的第三部分。

三、瞭解眼睛各部分的名稱

1.先讓幼兒用鏡子觀察自己的眼睛:眼睛的上面有什麼?眼睫毛有什麼用處?眼睛裏面像黑葡萄的是什麼?眼睛最中間的小黑點是什麼?

2.我會出示眼睛結構圖,引導幼兒去觀察。

最後我會進行總結:眼睫毛對眼睛有保護作用,能遮住眼睛不被強光照射,也可防止塵土落入眼內。眼睛裏面像黑葡萄的是眼珠,眼珠最中間的小黑點叫瞳孔。

四、討論學習保護眼睛的方法,

1.我會問幼兒,認識了眼睛,知道了眼睛的用處,我們就應該好好地來保護自己的眼睛,那我們應該怎樣去保護它呢?

2.接着出示小朋友揉眼睛圖片,並提問幼兒:小朋友都看到了這個圖片上的寶寶在揉眼睛,那爲他什麼要揉眼睛呢?他的眼睛怎麼了,眼睛會生什麼病。

3.討論:眼睛爲什麼會生病?小朋友們會回答出很多種生病的原因。

4.討論:日常生活中我們應怎樣保護眼睛?那些食物對我們的眼睛有好處?

5.最後我會做出小結,今天我們知道了許多有關眼睛的祕密,老師希望每位小朋友都有一雙明亮的眼睛,從現在起,改掉那些不好的習慣,好好的保護我們的眼睛。

  活動延伸

讓幼兒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觀看眼保健操的視頻,並試着學習去做。

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植物媽媽有辦法》是人教版語文(二年級上冊)本文是一首詩歌,運用了擬人的手法,把科學知識用韻文生動地表現出來,語言朗朗上口,是一篇百讀不厭的作品。全詩共五節,課文形象生動地講述了蒲公英、蒼耳、豌豆這三位植物媽媽傳播種子的方法,很適合小朋友閱讀。

二、說教學目標

依據本組課文訓練的主要意圖和學生的實際,確定課文的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與能力:會認本課的12個認讀生字,會寫10個生字,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有觀察植物,瞭解植物的知識、探究植物奧祕的興趣。

2、過程與方法:看懂圖、理解詩句的意思。知道蒲公英、蒼耳、豌豆是怎樣傳播種子的。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留心身邊的事物、仔細觀察的習慣,背誦課文。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運用探究式的學習方式,激發學生了解植物知識,探究大自然奧祕的興趣,把向書本和向大自然學心結合起來。

教學難點:瞭解植物是怎麼傳播種子的。

四、說教法、學法

教法:上課伊始我利用猜一猜,認一認的遊戲導入新課,愛因斯坦曾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於是我便讓學生質疑,然後帶着疑問來共同學習課文,來完成本節課的學習任務

學法:只有學而有法,教才得法。因此我在本節課中引導學生採用:

(1)直觀法 :在瞭解植物傳播種子方法時,通過實物,如:蒲公英、蒼耳、從直觀上認識理解。

(2)自學法 :利用第一小節的學習方法,自學詩歌2~4節。

(3 )感悟法:讓學生通過個別讀,小組研讀,默讀等方式感悟內容。

五、說教學流程:

本節課我分了四大板塊來進行教學

(一)、創設情境(做遊戲)、板書課題我利用實物讓學生猜一猜、認一認直接導入後,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結合農村孩子課外讀物少但接觸自然多的現象,利用實物讓學生猜和認,極大的調動了學生學習的慾望和好奇心]

(二)、內容研討

1(1)自由讀文,自學生字

(2)檢查自學情況,出示生字卡片認讀(遊戲開火車讀)

(3)說說你是怎樣記住這些讀音的?(摘蘋果遊戲)

[設計意圖:新課標要求“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根據學生天性愛玩的特點,利用遊戲來熟記生字。這樣一來調動學生識字的熱情,相互交流識字方法,提高自主識字的效果。爲學生營造一個輕鬆快樂的學習氛圍。]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內容。(質疑)

(1)帶着疑問讀文

(2)指名讀、小組合作學習

(3)自學2——4小節

(4)比一比、賽一賽看誰讀的好

3、交流彙報成果

[設計意圖:通過小組合作,培養學生獨立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學生在互相解答中彼此相長,既加強了理解又讓學生體會到同伴互助的作用,同時還可以把向書本學習和大自然學習結合起來。我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適當啓發誘導,讓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

(三)、實效評價

(1)這一環節中我出示了幾道練習題,來檢測一下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掌握情況

(2)爲了拓寬學生的視野,蒐集一些其它種子傳播的方法如:椰子、石榴等

[設計意圖:創設多樣的練習方式,鞏固所學,達到學用結合。在培養學生蒐集信息的同時,激發學生探索奧祕的興趣。]

(四)、大顯身手

下面同學們把你知道的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畫下來,好嗎?

展示臺(我是最棒的)

[設計意圖:這樣做既可以讓學生在合作中獲知,激發學生的興趣,又可以增強的榮譽感。]

師總結:我們要想獲取更多的知識,就要學會仔細觀察,養成好的習慣,經常到大自然中去尋找知識,探究奧祕,從植物媽媽的“辦法”中,我們感到大自然的奇妙。

[板書設計]

植物媽媽有辦法

蒲公英 降落傘 風吹

蒼耳 鎧甲 動物皮毛帶

豌豆 豆莢 太陽曬

說課稿 篇4

一、設計意圖

在自然界中存在着各種神奇而有有趣的科學現象。就拿物體褪色這一現象來說,就曾經在我班和另外幾個平行班中引起一番爭議。有一次在生活活動中,幾個孩子在盥洗時發現紅色小毛巾在水中洗過之後,水變成紅色的了,幼兒對這一現象大爲不解,爭論不休聽到孩子的對話,我發現孩子對毛巾的褪色現象產生了興趣。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教育契機所以我設計了此活動——《小兔找紅色》。因爲中班幼兒好奇好問,對周圍事物喜歡探根究底,更樂意親手去嘗試一下。而有些幼兒已能初步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索問題。但有時孩子還是會憑主觀臆斷,缺乏科學性,而此教材着實能讓幼兒在探索的過程中,發揮幼兒的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探索出更多褪色的物體在活動中我創設了迎接兔奶奶給兔奶奶送紅手帕這一情境,我提供了豐富的操作材料,讓幼兒通過眼、腦、手等多種感官協調活動,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同時,在活動中使孩子產生了愛兔奶奶的親情。正如《綱要》中所述:“既貼近幼兒的生活,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生活。

二、說目標

1、探索物品的褪色願意參與實驗,樂於探索

2、能有序分配材料、互相合作,記錄自己的實驗結果

《綱要》中明確指出:“要讓幼兒對周圍的事物、現象感興趣激發幼兒好奇心和求知慾”。所以結合目標我把目標1作爲重點。

我班孩子對科學記錄這一方式平時接觸比較少,幼兒操作起來可能有一定的難度還有是如何進行有序的對實驗材料的分配及人員的分配對中班孩子來說還是有點難度在這個活動中我着重體現孩子之間學習互助、分配合作和分享,”所以我把它作爲難點。

三、說準備

材料是實現目標的載體、而任何一個科學活動都離不開豐富的操作材料。

1、各種紅色的物品是我選擇的主要活動材料。有會褪色的縐紙、不會褪色的積木、塑料袋、毛線等,都是幼兒生活中常見的,綱要中也一再強調:要合理的運用幼兒身邊的事物和現象對幼兒進行科學教育。讓幼兒親自對這些物體進行擺弄、,經過一番探索之後,得出最後的結論。

2、輔助材料----表格也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它已特有的功能幫助幼兒整理經驗,理清思緒,是對整個探索的一種特殊的陳述方式。

四、說教學法:

方法是實現目標的手段,爲了能讓幼兒愉快的學習,並在學習中學會合作,具體我用了以下幾種方法:

1、情境法:

很多人都說科學教學很枯燥或着是以一種嚴謹的態度去對待,而我認爲幼兒畢竟是幼兒,如何用一種他們喜愛的方式去激發他們的興趣是很重要的,因此,我設計了小兔爲了迎接兔奶奶找紅色的紙,以小兔講述染色這個好辦法的方式引出主題,不但避免了說教,更增加了活動的趣味性。比較符合中班幼兒的心理特點。

2、探索練習法:

進行探索和練習能充分的體現幼兒的主體地位,能充分發揮幼兒的內在動力,能充分調動幼兒的興趣和動機,是科學活動最基本的活動方式,

3、圖表法:

我爲本次活動設計了一張合理又清晰的圖表,圖表上用事物代替圖文,記錄方式有十分簡單,幼兒只要在會褪色的物體上打上勾就可以了,清晰有合理。爲成功的解決本次活動的重點服務。

4、驗證法:

驗證是幼兒在分組探索後的一次信息的交流和分享,通過教師現場的驗證,幼兒將自己的探索結果在此時作了一個比較和整和,讓幼兒體驗了活動帶來的成就感。增加了幼兒的自信心。

五、活動流程

激發興趣——教師示範操作、提要求——分組、交流探索——延伸(染手帕)

(一)手偶表演、激發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是認識和從事一切活動的巨大動力,在活動一開始帶幼兒到小兔家做客爲導入,以幼兒熟悉的小兔形象吸引幼兒,而後又以小兔煩惱找不到紅布來爲線索,激起幼兒的興趣,激發了幼兒解決問題的迫切心理。

(二)教師示範並提操作要求。

教師先在集體前示範,並強調材料的取放問題讓幼兒知道操作要求爲後面幼兒有序操作作鋪墊。然後教師給幼兒以自主的機會,引發幼兒如何進行材料的合理分配、合理操作在這方面也是怕幼兒迫不及待想去嘗試把材料都放進去亂了套所以引導幼兒讓孩子有序進行。使孩子產生合作意識這是活動難點體現及突破過程。

(三)幼兒分組、交流探索

在幼兒的探索慾望充分被調動起來的時候,幼兒都想試試自己的猜測對不對,看看到底能不能自己猜測的東西能不能褪出紅色來。幼兒在動手操作中感知,在互相合作中分享,幼兒在無形中學到了知識和技能。

1、分組交流在幼兒原有知識經驗基礎上進行探索。在互相合作中分享運用各種感官參與科學活動。

2、集體交流在幼兒探索基礎上我又集中了幼兒進行了再一次的驗證,比較同伴的實驗結果,是一種信息的相互交流,知識的整合。在這方面我個人覺得可以讓孩子上來驗證再一次的進行展示可能會更好的提高孩子的積極性。

(四)延伸(試染手帕)

教育有共可持續發展性,往往並不是通過一個教學活動或新領域可以完成,它可以通過各種途徑來爲這個目標服務,這也體現了教育的整合性。在整個活動中,我一直創設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寓教於樂,讓幼兒原本無序的經驗變爲有序。

說課稿 篇5

各位老師們、同學們,上午好!我說課的題目是,《第一節鋼琴課》我選用的教材是《約翰·湯普森簡易鋼琴教程(一)》的第一首《請彈吧》,本節課是在鋼琴學習的基礎和入門,也是進一步學習的關鍵。整個說課我是按下面3個方面進行說教材、說教法、說教學過程三個部分,敬請指教。

一,首先進行的是說教材1,(教材)我採用的教材上海文藝音像出版社和上海音樂出版社引進出版的《約翰·湯普森簡易鋼琴教程(一)》這是一套內容極爲豐富的教材。除了簡易的鋼琴曲外,還精選了大量歌劇、芭蕾舞劇、交響樂等世界名曲的改編曲,並介紹樂曲特點,或講解音樂常識,使學生在學每一首曲子的同時,獲得更多的知識,提高音樂素養。由於樂曲形象生動,深受學生的喜愛。它幾乎成爲現在每一個兒童初學鋼琴者接觸鋼琴時必定要選的教材。2,(教學目的)通過本課的學習,我想要學生能從三個方面達到此次教學的目的:

一,認知目標:瞭解初步認識鋼琴的鍵盤區分黑白琴鍵、 初步學習五線譜知識、 區別高低音譜號認識全音符,二分音符的中央C 、教會學生彈鋼琴的姿勢,手型。 二,能力目標:通過學習,練習能夠使學生運用正確的手型準確的彈奏樂曲。從而爲鋼琴學習養成良好習慣。

三,情感目標:在作品的學習和彈奏過程中,感受鋼琴的趣味性,從而增強自身對鋼琴的喜愛!在學習過程中增強自己的自信心!

3,(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重點要了解譜號、注意節拍準確、時值統一,難點運用正確的手型彈奏樂曲。

二,說教法、學法

教法和學法是教學中既對立又統一的兩個方面,兩者是互爲因果,相輔相成的,所以我選擇了三種方法將其結合起來:

(一) 彈唱法:在曲子的彈奏過程中,在老師的引領下讓學生邊彈邊唱,帶動手指在琴鍵上“歌唱”,容易彈出具有感染力的音樂來的讓學生感受音高、節

奏的感念。

(二) 演示引導法:以教師示範彈奏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在

觀察教師的彈奏中,完成本課的探究任務。

(三)啓發式的教法:在練習中,注意觀察學生對學習的反饋情況,對錯誤的地方進行提示,使學生正確彈奏。 三、說教過程

1、 導入課題,激發興趣

教師彈奏一首旋律優美的鋼琴曲激發學生興趣2、介紹鋼琴,和彈奏基本要求 鋼琴介紹讓學生知道鋼琴有“樂器之王”的稱號。鍵盤區分黑白琴鍵;彈奏鋼琴的姿勢;彈奏鋼琴的手型。

3、五線譜學習

認識全音符,二分音符;

認識高音譜號,低音譜號加以區分;

找到中央C的位置

4、坐姿、手型 坐姿 坐時,身體的重心要依靠臀部和腳尖支撐。一般來說,彈奏者只應坐到凳子的三分之一或是二分之一左右的地方,不要把座位都坐滿,或把身子靠在椅背上。上身直立,腰不要塌陷,這樣,彈奏者可以從腰或者更下一些部位用上力量,上身略向前傾,使重心略靠前,便於將力量向前傳送至手指。手型

彈鋼琴要求手放鬆,自如的呈半圓形,手指略向裏彎曲。試着先輕輕握拳,然後慢慢放開,直至手形成一個半圓狀,這就是演奏鋼琴的基本手型,過於平直和過於勾曲都會造成緊張。

5、示範學習,實際練習,示範彈奏樂曲讓學生學習,然後讓學生彈奏。儘量用較慢的速度彈奏,這樣有利於反應學習。

6、糾正錯誤,鼓勵學習

發現問題,糾正錯誤。讓學生通過練習鞏固掌握本節課的重難點。

說課稿 篇6

  教材簡析:

《祝壽》是小學語文長春版教材二年下冊第四單元的第四篇講讀課文,本單元是漢字家園(二),屬於歸類識字。所給出的課文都是兒歌或詩歌,蘊含了一定的故事情節,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並且節奏鮮明、音調和諧都非常適於誦讀積累。《祝壽》是韻文識字,講的是孫子寫對聯爲爺爺慶祝生日。課文分爲兩部分。第一節詩講的是孫子記着爺爺生日,寫對聯爲爺爺祝壽。第二節講的是兒孫祝願爺爺福如東海,壽比南山。韻文合轍押韻,琅琅上口,情真意切,適合兒童朗讀。本節課是本單元的重點課文,兼思想性和教育性於一身。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認識7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文中佳句。

  2、能力目標:

通過本課的學習培養學生多種方法識字的能力和閱讀能力。

  3、情感目標:

感悟親情的溫暖,學習如何敬老愛老,同時學會爲長輩祝壽。

  教學重點:

是認識7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在正確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能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理解“堂”“樂融融”“慶賀”“如泉涌”“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鬆”的意思。

教學方法:運用了“情境教學法”和“點撥教學法”。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和展示生動的形象來突破教學重點難點,多媒體課件的運用,能把枯燥的知識生動化,吸引學生注意,大大提高課堂效率。

  學生的學習方法:

爲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在上述教學方法的指導下,圖文結合,在文中學習生字。通過自讀自悟,引起學生認真思考,幫助學生理解重點詞語句子。

說課稿 篇7

目標:

1、能圍繞中心話題,用較連貫的語句表達自己的見解。

2、激發同情弱者,關心他人的情感。

3、養成在小組討論中輪流說話並耐心傾聽的習慣。

準備:幼兒製作的七色花

過程:

1、師生共同回憶故事情節,分組討論。

——假如你有一朵七色花,你想幫助自己實現什麼願望?

請幼兒分組討論,說完自己的願望後,自己撕去一片花瓣。

2、集體分享交流

各組推薦代表,向大家說說自己的願望。

——在你認識的人中,你想幫助它們試驗什麼願望?

每個幼兒可以說說自己的想法,沒說完一個,就撕去花瓣。

最後幼兒數數自己手中還剩下幾片花瓣,還有什麼打算。

說課稿 篇8

李老師執教的本節課是青島版小學數學教材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情景窗一第一節新授課——《認識角》,主要教學內容有:認識角的特徵以及角各部分的名稱,能從具體抽象的事物中認識角,認識直角。初步學會畫角。並在認識角的過程中,發展初步的觀察、想象、動手操作、形象思維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體會身邊處處有數學,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總的來說李老師這節課教學思路很清晰,先由學生觀察情境圖引出角,再讓學生找生活中的角,認識角各部分名稱,總結角的特徵,最後通過各種練習以及畫角、做角等活動鞏固對角的認識,基本完成了教學目標,教學效果良好。我覺得本節課有這樣幾個亮點:

1、從學生生活經驗入手,去粗取精,去僞存真,初步建立角的正確表象。給出角基本形態之後,再讓學生說說自己在生活中見到過的角,這時的舉例已屬於驗證、應用狀態,讓學生體會學以致用,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

2、加強學生動手操作,幫助學生積累數學經驗,如做角、畫角等教學環節的設計,都起到了較好的效果。

3、讓學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使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

這節課中我覺得不盡人意之處有這樣兩點:

1、在課堂各環節中,從角的表象的給出、角的各部分名稱到角的特徵的認識,教師導的痕跡較重,學生自主探究的過程和機會相對較少。

2、角的畫法指導不是很到位,學生只是處在模仿的階段。可以結合角各部分的名稱和組成來理解如何畫角。

學生合作學習探究過程方面:課堂中教師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動手操作、上臺展示等手段來調動學生探究學習的興趣,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培養學生合作學習方面做得還不夠,教師引導過多使得學生主動探究學習的興趣沒有被充分激發出來。

說課稿 篇9

一、說教材:

教材的地位及課文特點

本單元編選了《珍珠鳥》、《斑羚飛渡》、《鷹》等六篇描寫人類的生存夥伴——動物的文章。這些文章不僅反映了人對動物的瞭解和認識,對人與自然關係的思考,而且還試圖從動物世界裏折射出人類的生活軌跡。本文描寫的是一羣被逼至絕境的斑羚,爲了贏得種羣的生存機會,用犧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擺脫困境的壯舉,讓每個讀者受到精神的震撼。

1、學習目標和重點、難點的確立

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要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要注重知識之間、能力之間以及知識、能力、情意之間的聯繫”,結合本單元特點,我把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定爲:

知識目標: 學習本文虛實、抒情相結合的寫法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敘述情節,展開生動形象描寫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學習老斑羚那種從容鎮定,捨己爲人的高尚品格。

重點放在引導學生理解文章生動的故事情節上,難點放在體會文章真切細膩的描寫所蘊含的強烈情感上。

2、學情分析

本文故事強,情節扣人心絃,容易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爲本文的學習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但本文蘊含的哲理較深奧,初一學生學習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教師應重點突破。

二、說教法

依據新課程標準理念,本節課我主要採用以下教學方法實施教學。

1、朗讀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獨特的意蘊,只有反覆朗讀,才能領會其中深刻而豐富的思想內涵,在教學中我知道學生反覆毒、讀反覆,讓學生感悟老斑羚從容鎮定、犧牲自我的精神。

2、情境設置法:在本節課上,充分利用課件展示創設情境,使學生很自然的融入到課文的意境中去,思想產生共鳴。

3、討論法:引導學生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悅。

三、學法指導

一個差的老師只會奉獻,而好的老師則交給學生髮現真理。給學生學法正是實現葉聖陶老先生提出的“凡爲教者必期於達到不教”的目標。

本節課的教學充分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即在學生的學習中,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的共同發展。學法具體如下:

1、勾畫圈點法:讓學生勤動筆墨,積極讀書。

2、朗讀法:指導學生反覆朗讀,從中體會課文所蘊含的思想感情。

3、討論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合作探究。

四、教學流程

(一) 激情導入:

我的導語是這樣設計的:(播放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

同學們:先聽老師講一個小故事:有一天,森林裏發生了一場大火,火勢很猛,一大羣螞蟻被大火團團圍住,情況十分危急,眼看他們就要被大火吞沒。這時在一隻大螞蟻的示意下它們迅速地聚攏在一起,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最終成了一個大球。大球快速滾出了火勢的包圍,大火燒死了不少螞蟻,但一部分螞蟻因此得以存活。

同學們,在這生死關頭,小小螞蟻這種犧牲一半保住另一半的舉動深深震撼着我們每個人的心。今天,我們將來看看沈石溪筆下溫順可愛的斑羚經歷的那令人觸目驚心的悲壯的一幕。

(好的導語猶如唱戲前的開臺鑼鼓一樣未開臺先叫座,此導語設計貼近課文內容,和課文有異曲同工之妙,再配以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自然就能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慾望,自然引出本課內容。)

(二)整體感知

1、配樂朗誦,要求學生勾畫出生字詞,並結合課文解詞。

2、讓學生再次瀏覽課文,看誰能生動的複述這個故事,成爲今天講故事大王。

(學生通過兩次不同要求的讀,特別是在複述過程重要抓住重點,通過這樣的訓練,使學生對課文有了整體的感知,爲教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協作質疑

默讀課文,讓學生自己提出疑難問題,小組討論解決,全班交流。

(新課程標準特別注重培養學生的懷疑精神,鼓勵學生對書本質疑,正所謂學起于思,思源於疑,通過此環節旨在培養學生的懷疑精神,激發學生勇於探索,大膽創新的科學精神。)

(四)品味賞析

分析欣賞斑羚飛渡的情景。

教師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片段,指導學生抓住關鍵動詞進行復述,同時課件演示一對對斑羚飛渡的情景,形象的感受這一震撼人心的畫面。學習老斑羚那種從容鎮定,捨己爲人的高尚品格,學習斑羚的種族精神。

(此環節陶冶了學生的情操,有利於理解本文主旨,多媒體課件的運用,更形象、更直觀。)

(五)拓展遷移

引導學生回憶講述生活中曾見過或者做過保護小動物或殘害小動物的故事,要求敘述清楚、生動、突出重點。然後由同學們評出今天的發言明星。

(有人說過,語文學習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本環節把課本和生活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同時鍛鍊學生的表達能力。)

(六)師生小結

首先學生自發的總結本節課的收穫,教師予以補充和肯定,並給課堂評選的明星發星以資鼓勵。

(此環節使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有了系統、完整的印象。)

(七)作業設置

針對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我設計了這樣一份作業:

同學們,動物是人類的朋友,試給狩獵隊寫封信,談談你的看法。

(本作業從保護野生動物的角度出發,譴責狩獵隊的違法行爲,喚起學生動物保護的意識。)

時間安排:激情導入 3分鐘

整體感知 10分鐘

協作質疑 10分鐘

品味賞析 10分鐘

拓展遷移 8分鐘

師生小結 3分鐘

作業設置 1分鐘

說課稿 篇10

  一、創設情境,認識容量

1、初步感受,揭示課題

要求學生觀察一些飲料瓶、罐。

師:你知道這個飲料瓶(罐)原來裝了多少飲料嗎?

生一:我知道,雪碧瓶子裏裝了2.25升。

生二:有的牛奶盒子一升,有的225毫升。

生三:有的色拉油罐是4升,有的是8升

……

師:同學們答得都很好,你是從哪裏看出來的?說說你看到的具體內容。

生:貼在瓶子上的商標寫的明明確確,容量是多少升或者是多少毫升。

師:對!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容量和升。

(相機揭示課題並板書:認識容量和升。)

2. 引導觀察比較:出示兩個大小明顯不同的玻璃杯

師:請同學們觀察兩個杯子,誰能說出哪個杯子裏盛的水多?

學生討論。

生一:1號杯子裏盛的水多。

生二:1號杯子盛的水多,就是容量大。

生三:2號杯子的水少,就是容量少。

師:確實如此,哪一個杯子能盛的水多,我們就說它的容量大一些;盛水少的,我們就說它的容量小一些。(板書:容量)可以盛水或其他液體的物品我們稱它爲容器。

2. 引導操作比較:出示兩個大小相近的水壺

師:觀察這兩個水壺,你能看出哪個水壺的容量大一些?

生:這兩個水壺外表看起來一樣大。

師:那它們的容量是不是一樣大呢?用什麼辦法可以比較出哪個水壺的容量大一些呢?

生:給兩個水壺都裝滿水,再分別倒入兩個一樣大的大杯子裏,看哪個杯子裏的水多,就說明哪個水壺的容量大。

師:如果只有這樣的兩個水壺,不借助於其它工具,可以辨別它們的容量大小嗎?

生:我是這樣想的,把第一個水壺裝滿水,往第二個水壺裏倒,如果沒倒滿,就說明第二個水壺的容量大;如果正好倒滿,那就是兩個水壺的容量一樣大;如果倒滿了後,第一個水壺裏的水還有的剩,就是第一個水壺的容量大。

師:這個方法真好,你說的真好。請你來演示一下。

學生邊演示邊講解。

師:同學們,這下你能看出哪個水壺容量大一些,哪個水壺容量小一些嗎?爲什麼呢?

生:裝的水多,就說明它容量大,演示比較後我就看明白了。

師:那同學們在生活中看到過其它的容器嗎?舉例子並來比較一下它們容量的大小。

生一:我家中的電水壺比熱水瓶的容量大,因爲燒一電水壺的水可以裝兩熱水瓶。

生二:我家的浴缸和洗臉盆的容量大很多,一眼就可以看出來。

生三:我家吃飯的時候盛飯的是小碗,容量小;盛湯的是大碗,容量大。

……

師:同學們舉的這些例子都說明容器的容量是有大小的。

3. 引導操作計量

讓學生觀察小組裏的水壺,指出各組的水壺同樣大小。

師:你知道這個水壺的的容量是多少嗎?你能用什麼辦法來說明這個水壺的容量?

啓發學生用玻璃杯“量一量”,看看容量是“多少杯”。學生動手測量並交流計量的過程和結果。

生一:一壺水可以倒滿5個杯子。

生二:不對,是6杯。

生三:我們5杯半

師:同學們說的杯數都不太一樣。而同樣大的水壺,計算它容量的“杯數”爲什麼會不一樣呢?有什麼辦法可以使計量的結果相同呢?

生一:我們各組杯子不是一樣大,所以杯數有多有少。

生二:我們應該準備相同大小的杯子,這樣量出來的杯數就一樣多了。

師:容量的大小可以進行計量。爲了準確計量容量的大小,要用統一的容量單位。(板書:容量單位)

  二、 感受容量單位“升”

1. 師:你見到的容量單位有哪些?

生齊:升和毫升。

師:升和毫升都是常見的容量單位,本節課我們先來認識升。(板書:升)

師:說說你看到的瓶、罐是盛放什麼的,容量各是多少升?(出示掛圖)

生一:第一個裝的醬油,容量是一升。最大的罐子裏裝的純淨水,容量是19升。

生二:色拉油和果汁的瓶子容量分別是4升和3升。

師:計量水、油、飲料等液體的多少,通常用升作單位。升可以用符號“L”表示。(板書:升、L)

學生讀一讀。

2. 簡介“升”的歷史演變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度量衡,量器分爲合、升、鬥等,商鞅研製了標準量器銅方升,器壁刻銘十六又五分之一立方寸爲一升。不過那時單位量值每升可比現在的升要小得多。此後的兩千年一直沒有大的變化。1858年以後,英、法等國侵略中國,“加侖、品脫”等容量單位隨之傳入,我國的度量衡從此趨於混亂。新中國成立後,度量衡逐步規範起來。1959年6月,國務院把公制定爲國家的基本制度。升、毫升作爲容量單位從而確定下來。

  三、 認識1升

1. 師:你知道1升有多少嗎?

小組交流一下。

師:要想科學地認識升這個單位,我們先來認識這個量杯(出示量杯),量杯是用來測量液體的容量的工具。請學生觀察量杯。

學生分組觀察,教師巡視。

師:誰來說一說你的發現。

生一:我看到量杯上有數字1。

師追問:那你知道1表示什麼意思嗎?

生一:知道,表示容量是1升。

師:你知道得真多。

生2:我還看到在量筒和量杯上有一些線。

師:這些線就好像我們直尺上的刻度一樣,它們是測量工具的刻度。標着1的地方就表示容量是1升。

2. 請各小組同學量出正方體玻璃容器每條邊(棱)的長度。

生:長、寬、高都是1分米。

3. 引導:我們把這個正方體容器裝滿水倒入量杯看看。

出示1升的量杯,邊說邊演示(注意指導學生看量杯的刻度)。

指出:實際上,裏面長、寬、高都是1分米的正方體容器容量是1升。

4. 體驗1升的多少。

師:1升的水可以裝滿幾杯呢?請同學們用平時飲水的杯子倒一倒,說一說大約這樣的幾杯就有1升?

生一:我的杯子大,兩杯就有1升了。

生二:我的要3杯多點呢!

……

師:研究發現,成人一天的飲水量爲1升~1.5升。少年兒童一般在1升左右。同學們要分多次飲用水,不要一次大量飲水,不然對身體不利!

  四、 應用拓展

1. “幸運1升”。

(1)出示一些常見物品,讓學生判斷哪些物品是用升做單位的。

生:醋,農夫山泉,可口可樂的瓶子容量大一些,是用升做單位的。

(2)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要求學生分小組先觀察題中的插圖,說清圖意,再進行判斷。說說你還有什麼好辦法比較。

生一:把每個杯子都裝滿水,再分別倒進量杯裏量一下,不就清楚了。

生二:我用量杯把一升的水,分別往三個杯子裏倒,那個杯子裏的水最不滿,就是誰的容量大。

師:方法都不錯。讓我們來試一下吧!

學生在每小組裏演示。

(3)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要求學生獨立觀察題中的插圖,弄清題意,再作判斷。組織交流時,要求簡要說明理由。

生一:第一個杯子的容量最大,第二個和第三個杯子的容量同樣大。

生二:這是因爲第一杯水先倒滿第二杯,看到第一個杯子裏還剩一些;再把倒滿的第二杯水倒入第三杯,看到第三杯正好倒滿。所以我得出:第一個杯子的容量最大,後兩個杯子的容量相等。

師:答得真好。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題。先讓學生說說題中呈現的各是什麼容器,再要求估計哪些容器的容量比1升大,並說出你的理由。

生:砂鍋和電水壺的容量比1升大。我是根據我的經驗得出的,而且我們已經用量筒測量出1升水有多少。

2. “快樂1升”。

完成“想想做做”第3題。

以猜容量多少的遊戲進行。

3. “節約1升”。

畫一個滴水的水龍頭。提問:一個關不緊的水龍頭,20分鐘就會流失1升水。一小時就浪費多少水?一天呢?

生計算並回答:20分鐘流失1升水,1小時等於60分鐘,1小時就是流失3升水,一天24小時,就是流失72升水。

師: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節約每一滴水。

  五、課下拓展

師:學習了這一課,我想同學們一定有了不同的收穫,老師希望你們課下留心觀察,看看你們家裏有哪些物品是用升做單位的,記錄下來,並記下你從中發現的數學問題,咱們下節課一起交流。

《認識容量單位和升》課堂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容量單位和升》重在感受和體驗。整個教學過程從觀察入手,立足操作體驗,教師積極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觀察、操作、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中逐步體會容量單位、升的產生、形成與發展的過程,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體驗和理解數學。

1、以生活問題爲紐帶,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

《課程標準》中強調數學學習要貼近兒童的現實生活,一切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現象出發,讓每一個學生在“猜、倒、看、比、量”的實踐中經歷了知識的形成過程,建立表象,建構新知。

2、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學會數學思考。

現代教學論認爲:學生只有在親身經歷或體驗一種學習過程時,其聰明才智才能得以發揮。任何學習都是一種積極主動的建構過程。本課,努力爲學生創設寬鬆的學習環境,提供小組合作學習材料,讓學生學會數學地思考,學會主動探究,也學會了與人交流,效果很好。

3、注意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程標準》認爲:數學從生活中來,又要爲生活服務。教師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隨時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如“怎樣比較出哪個瓶子的容量大呢?你們都想到了什麼方法?”“你還知道哪些用毫升和升做單位的容器?”等等問題都很好的培養了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讓學生體會到學習數學的重要性。

整個過程張弛有度,收放自如,嚴謹而不失情趣,輕鬆而不失深刻。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