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說課稿

《捉迷藏》說課稿(精選5篇)

本文已影響 1.42W人 

《捉迷藏》說課稿(精選5篇)

《捉迷藏》說課稿(精選5篇)

作爲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說課稿,說課稿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我們應該怎麼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捉迷藏》說課稿(精選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捉迷藏》說課稿1

  一、說教材

  1、教材內容分析:

水果是幼兒生活中常見的事物,它富有營養,又貼近幼兒的生活,可以給幼兒帶來豐富的感官之旅。這個活動我選了蘋果、梨和香蕉作爲主體,因爲這三種水果都是秋天常見的,孩子們也比較熟悉,我利用幼兒喜歡玩的捉迷藏遊戲,引導他們對常見水果從整體到局部地進行認知梳理,從而提高幼兒的觀察能力,爲今後的學習打下良好基礎。

整個活動巧妙地運用閱讀大書的形式引導幼兒從蘋果、梨、香蕉的外形、顏色和從局部觀察整體來區分三種水果的不同。讓幼兒對三種水果從直觀形象到影子形象逐步昇華。整個活動讓幼兒在輕鬆的遊戲中渡過,並且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同時激發了幼兒對大自然的探索慾望。正如《綱要》中所述:“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的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

  2、幼兒現狀分析:

小班幼兒年齡小,語言表達能力較差,動手能力也較差,他們的思維仍帶有直覺行動性,他們喜歡直觀的、真實存在的東西,需在親身體驗、探索中去發現事物的特徵。

  3、目標定位:

活動的目標,貫穿於一個教育活動的始終,對活動起着主導作用。

在生活中,小年齡的幼兒對吃的、玩的東西很感興趣。爲此,我們常常以他們的興趣爲出發點,設計一些教學活動,巧妙地將教育目標蘊含其中,讓幼兒在生活化的活動中獲得有益的發展,根據小班幼兒的這一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我們確立了認知、能力、情感等方面的目標,其中既有表達交流,又有親身體驗的。

  4、目標爲:

(1)嘗試從整體到局部觀察常見的水果,提高觀察能力。

(2)樂於用語言表達自己的觀察和發現。

  5、活動的重點和難點:

這個活動是一個綜合活動,其滲透了語言領域、科學領域及美術領域等方面的內容,但活動的重點仍以觀察想象、判斷及語言領域的表達爲主,主要引導幼兒發揮想象,大膽運用語言表達想象結果。難點在於引導幼兒從水果的輪廓——>影子——>顏色——>局部,去觀察、判斷,從而得出水果的整體。

對於突破重點所採用的方法:豐富幼兒的知識經驗,以遊戲的形式貫穿始終,引導幼兒輕鬆學習;對於突破難點所採用的方法:注重多觀察多實踐,使幼兒在親身體驗中感知事物的漸變過程

  6、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是爲具體活動目標服務的,同時幼兒是通過與環境、材料的相互作用來獲得發展的。爲使活動呈現出趣味性、綜合性和實用性,寓教育於實際操作和遊戲中,我做了以下準備:

1)自制大圖書;

2)用紙盒做成“蘋果的家”,裏面裝入紅、黃、綠蘋果;

3)用多張大圖書的頁面遮擋蘋果、梨、香蕉的圖片,在遮擋的頁面上挖洞,越往後洞越大,露出的水果面積越大。

4)幼兒操作材料:

①用黑色手工紙做成蘋果、梨、香蕉的影子,放於幼兒身邊的桌子上;

②用透明塑封紙做成的蘋果、梨、香蕉,藏於大圖書內的信封裏,多種顏色的底板紙。

③活動室一角佈置成“水果樂園”

  二、說教法

新《綱要》提出:創設一個寬鬆的環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探究活動,進行嘗試,感受參與的樂趣,並能鼓勵幼兒大膽發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因此,本活動教師將充當幼兒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根據小班幼兒思維的具體形象性特點始終貫穿直觀性原則,結合多種教法進行活動。

  1、觀察法

在整個活動中一直都利用捉迷藏的遊戲讓幼兒去認真仔細地觀察,在幼兒觀察的同時教師不斷地用語言幫助幼兒去完成任務,並把觀察與判斷更好地結合起來。

  2、直觀法

在活動中有兩處用到了直觀法。在第一環節中出示三種水果目的讓幼兒更有效地建構有關水果形狀的認知經驗;第二環節中出示“蘋果的家”請出三種不同顏色的實物蘋果,拓展了幼兒對水果顏色的認知,教師出示實物進行小結,既讓幼兒有了一個直觀的印象,也起到了小結的作用。

  3、談話法

在活動中適當的問題有助於活躍幼兒的思維,啓發學習,有利於幼兒獲得新知識和發展智力,培養語言表達能力和較好的語言習慣。

  4、遊戲法

遊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這個活動我始終以水果寶寶和我們捉迷藏爲主線,給幼兒創設了一個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既能更好地達到活動目的,又能更好地激發出幼兒的豐富想象力,並幫助幼兒鞏固想象結果。

  5、操作體驗法

它是幼兒建構知識的基本方法,是指幼兒動手操作,親身體驗,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索學習。本次活動安排了三次操作體驗活動:第一次是用捉迷藏的方法讓幼兒把找到的影子與相對應的水果聯繫起來,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和想象力,主要是讓幼兒從直觀形象轉變成影子形象,並大膽運用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第二次是讓幼兒尋找三種水果的顏色,爲水果寶寶找衣服的顏色,從而提升了對顏色的鞏固;通過展示“蘋果的家”拓展了幼兒對水果顏色的認知,並激發了幼兒進一步探究水果與顏色之間關係的願望。第三次通過尋找躲在門後的水果讓幼兒從局部到大體再到整體來提高幼兒的觀察、判斷能力。

此外,我還在各個不同的教學環節中穿插運用了啓發聯想法,賞識激勵法等教學方法,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學習,做到寓教於樂。

  三、說學法

以幼兒爲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與探究活動,不僅提高了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更昇華了情感。本次活動採用的學法有:

1、多種感官參與法

新《綱要》科學領域中,目標明確指出:幼兒能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因此,我在活動中引導幼兒眼看(觀察)、耳聽(傾聽)、腦想(想象)、學一學、說一說、動一動多種方式來獲得知識體驗,重點引導幼兒觀察判斷,發揮想象、大膽表述及表現。多種感官參與的活動給幼兒創造了更大的發展空間,留下了更爲深刻的印象。

2、體驗法

心理學家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的記憶效果就會明顯提高,我在活動中就採用了遊戲體驗法,以遊戲貫穿整個活動,讓孩子們始終保持濃厚的興趣去體驗自己或別人的想象結果。

  四、說活動過程

活動共分三個環節:

  第一個環節:

尋找蘋果、梨、香蕉的影子。幼兒對操作性較強的遊戲活動較感興趣,尋找水果影子的環節爲幼兒提供了直觀生動的操作機會,使幼兒在找一找的過程中將影子形狀與水果形狀一一對應,以外形特徵爲依據區分蘋果、梨、香蕉。

  第二個環節:

尋找蘋果、梨、香蕉的顏色。小班幼兒在思考問題時缺乏全面性,這一環節讓幼兒在爲蘋果、梨、香蕉尋找顏色的過程中喚醒已有經驗,搭建有效的交流平臺使他們在充分互動中產生認知衝突。

  第三個環節:

尋找躲在門後的水果。這個遊戲是在幼兒對水果的形狀、顏色有了一定的認知經驗後進行的,具有挑戰性。三扇門中分別出示三種水果的局部,讓幼兒通過推理猜測是什麼水果,鼓勵幼兒運用已有經驗解決問題。

  《捉迷藏》說課稿2

  一、說教材:

1、分析教材的內容地位:

1)在日常活動中,遊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方式。“捉迷藏”是孩子們喜歡的遊戲之一,尤其是小班的孩子,他們活潑好動,對此更是感興趣。綱要中指出:幼兒是教育活動的積極參與者而非被動者,活動內容必須與幼兒興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以引導幼兒向最近目標發展區發展。

2)3——4歲的幼兒活潑好動,且是語言迅猛發展時期,但對方位詞的理解、掌握、運用對他們來說是有一定困難的,而在日常生活中要經常用到,如“請你把玩具放到桌子上面”、“把盤子放到小桶裏面”等等,爲了順應幼兒的發展需要,我想通過幼兒最喜愛的遊戲形式讓幼兒在理解的基礎上初步地學會運用方位詞,充分體現玩中學、學中樂。

3)依據《綱要》目標中指出: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體驗表達中指出:積極運用語言、動作、表情等方式進行創造性地表現和表達,在認真研究分析教材的基礎上大膽對教材進行創編(最後一個環節),讓孩子們的創造性思維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在活動中,我以遊戲的形式貫穿活動始終,採用多媒體教學讓幼兒在與環境的交互作用下獲得發展。

2、活動目標:

根據《綱要》和教學內容,結合幼兒的實際發展水平,我制定了適合幼兒最近發展區發展的4個目標:

1)通過遊戲讓幼兒理解、掌握方位詞,並初步學會正確、靈活運用。

2)引導幼兒運用語言、動作、表情等方式進行創造性地表現和表達。

3)採用遊戲的形式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共享遊戲的快樂。

4)通過遊戲讓幼兒懂得要聽媽媽的話,做個懂事、聽話的好孩子。

3、活動的重點、難點:

1)重點:根據《綱要》和幼兒的已有經驗、水平我認爲此活動的重點是幼兒能正確地運用方位詞表述出小動物所在的位置。

對於突破重點採用的方法是:在幼兒已有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利用“找朋友”的遊戲,初步感受方位詞;再通過“找小貓”的遊戲,引導幼兒通過觀察、尋找小貓所在位置,掌握、理解方位詞,從中建構了積極、有效的師生互動,從而讓重點得以解決。

2)難點:是能在創造性的遊戲中靈活的使用方位詞並能用完整的句子進行表述。

對於突破難點採用的方法是:爲幼兒創設寬鬆、愉快的活動氛圍,採用鼓勵、表揚、引導以及個別指導的方法,讓幼兒大膽想象、表現,從而使創造性思維得到發展,在遊戲中讓難點得以解決。

根據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年齡特點,在活動中,所運用的方法、手段注重感受性、體驗性等。

  二、說教具、學具:

1、知識經驗的準備:利用日常生活中各環節,初步讓幼兒感受方位詞,並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

2、物質準備:

1)多媒體電腦課件、錄音機、磁帶(音樂磁帶和錄有教師講話的磁帶)

2)課前與幼兒一起玩毛絨玩具,並讓幼兒記住它們的名字

3)創設遊戲的環境:將毛絨玩具藏到活動室各角落。

4)爲幼兒提供各種藏身的道具。

  三、說教法、學法:

1、教法:

1)本次活動中我運用了啓發提問法、引導發現法、課件演示法、觀察法等,對於這些方法的運用,我“變”以往教學的傳統模式————教師說教,“爲”以幼兒爲主體,教師用啓發、引導的方式,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並以遊戲的方式貫穿活動的始終,再加上形象、生動、直觀的課件,讓孩子們在遊戲中、快樂中獲得知識,習得經驗,真正體現玩中學,學中樂。

2)在教學過程中,我滲透了“多元智能”的理念,將各個領域中的知識有機的“整合”在一起。如,在語言活動中滲透“識字”教學;在找小貓的過程中讓幼兒感受數的概念;在最後的一個環節中,感受體育遊戲的快樂,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等。

3)另外,此活動是老課新上,活動的結構是遞進的關係:興趣——遊戲——創造,即創設情境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利用遊戲的形式學習方位詞,解決重點;最後在創造性的遊戲中讓幼兒的情感表現、語言表達、創造性思維得到發展與提高。

2、學法:

活動中,我引導幼兒運用遊戲操作法、觀察法、歸納法來獲得知識。因爲幼兒是學習的主人,所以我創設了遊戲的情境,讓幼兒能夠用眼看、用嘴說、動腦思考、用動作表現,從而全身心地積極投入到活動中去,並且在創造性遊戲中,引導幼兒用不同的動作、表情以及與同伴合作表現出自己所藏的位置,充分給幼兒自由展現的空間。

  《捉迷藏》說課稿3

大家好,今天很榮心能代表中班段來說說這節課:繪本是圖畫和文字共同敘述一個完整故事,圖文合奏,是透過圖畫與文字這兩種媒介在兩種不同的層面上交織、互動來講述故事的一門藝術。又是以圖畫的美感抓住了讀者的閱讀心理。《艾瑪捉迷藏》是以一個個色彩豐富、動態鮮活的畫面來組成,文字不多,簡潔明瞭,給兒童想象、猜測的空間,符合幼兒閱讀的特點。引導幼兒從圖示觀察入手的,用自己的生活經驗先和圖示進行對應、碰撞,產生共鳴,然後用自己的語言表述畫面。基於這樣的背景,因此我們中班選擇《艾瑪捉迷藏》的繪本教學

  第一部分:說教材分析

  一、首先我先來說說《艾瑪捉迷藏》這個教材

《艾瑪捉迷藏》是被稱爲“現代寓言大師”的大衛﹒麥基的系列作品之一,他十分了解孩子的心理,“花格子大象艾瑪系列”編繪得妙趣橫生。捉迷藏是幼兒喜歡的遊戲,貼近孩子生活,是孩子熟悉的事情,而且情節、畫面符合孩子年齡特點的獨特的心理狀況、思維方法和語言特色,在視覺形象上繪本以艾瑪與小鳥捉迷藏的形式展開故事,不僅讓孩子感受到色彩變化的美妙與繪畫的樂趣,而且還能強烈地吸引了孩子的目光,在捉迷藏尋找過程中又符合幼兒好奇、猜測、想象等心理特徵,能讓中班幼兒保持良好的注意力和持久的興趣。

  二、接下來說說教學目標

根據幼兒語言發展的實際水平、年齡特點、興趣需要,確定本活動的目標爲:

1、通過觀察圖片,瞭解故事情節,知道我們生活的世界到處是五顏六色,絢麗多彩。

2、原定目標(能大膽積極得講述自己的發現,並學說故事角色中的對話。)現定目標:發現動物體色(外形)和環境的關係。

3、在躲藏過程中感受捉迷藏遊戲的快樂。(後來加的目標)

  三、說重點難點

前面幾次老師在試教的時候發現,孩子對模仿小鳥和動物們比較困難,在情感上也沒有很好的和老師引起共鳴,那麼我們後來就覺得通過運用角色扮演法,先是老師做小鳥,小朋友做小動物。於是我們的把活動重點放在理解故事內容,學說艾瑪和小動物之間的對話。但是整個活動下來,發現這樣的教學過於單一,封閉。於是現定重點:通過閱讀繪本,瞭解故事情節,能大膽積極得講述小鳥把哪些東西當成了艾瑪。

原定目標難點定在幫助幼兒理解“我哪裏都沒有找到你”,開始時我們爲什麼把這句話作爲難點呢?因爲在前面幾次試教的過程中,小朋友對這句話理解不了,因此我們把請幼兒猜測討論“小鳥爲什麼不能找到大象?因爲大象哪裏都沒有去,”

現定難點:理解動物體色與環境的關係。

  四、說教學準備

物質準備:

原來自制多媒體課件:符合繪本情節發展,動畫形象生動有趣,能激發幼兒的興趣,吸引幼兒注意力。並對ppt做了修改

彩色艾瑪的拼圖,通過活動開始部分和孩子玩的拼圖遊戲,加深幼兒對繪本中艾瑪的認識。

在我們柴老師第一次在試教時,因爲在活動前捉迷藏的遊戲沒有和孩子們玩過,後來組織下來我們老師發現孩子們雖然以前已經玩過捉迷藏的遊戲,但對捉迷藏的理解不夠深入,(根據心理學上兒童的遺忘規律的現象,覺得這是一種很正常的現象),因此我們提出在要進行經驗上的準備,活動前再和孩子們玩捉迷藏的遊戲。

  五:說教法、學法

托爾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學需要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不是爲了教而教,而是應採用恰當的教學方法。

  六:說教學程序

整個活動分爲四大部分,先是通過拼圖遊戲,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理解故事內容,掌握學習方法--瞭解大自然中小動物躲藏的祕密--再次通過遊戲,遷移經驗。

下面將其詳細說明一下:

(一)、開始環節,遊戲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我們第一次、第二次試教的時候,是老師出示不完整的艾瑪拼圖,請幾個幼兒自己到黑板前來拼一拼,猜一猜,說一說怎麼來拼?爲什麼?可是等待拼圖完成的時候。我們發現這樣對孩子來說有點困難,時間有點長,也很容易導致孩子的注意力分散。於是我們組的老師就提出請幼兒來說怎麼拼?老師來幫助他們來粘貼,這樣一來時間上就縮短了,難度也降低了。

當拼圖完成的時候,教師馬上進行追問:你們發現原來是什麼啊?

幼1:哎呀,是一隻花格子大象。

幼2:身上五顏六色的真好看。

師:“對,今天我們講的就是這隻花格子大象的故事。引出主題。此環節安排用心良苦,有兩點巧妙之處:利用遊戲法很自然的導入關於”大象“的閱讀活動,吊足了孩子的胃口;”拼出的大象“與繪本相吻合,將大象的特別之處前置,一目瞭然。

第二部分:理解故事內容,掌握學習方法

這裏我們根據原來的目標,通過逐一出示ppt,教師主要通過運用直觀法和提問法,對每一張圖片都詳細閱讀。這樣的教學過程感覺很羅嗦,出現多重提問體現不出層次和梯度,邏輯不夠嚴密,重難點不夠顯現,感覺停留在對繪本表面的解讀,沒有把繪本蘊藏的信息挖掘出來。於是我們又通過自己的認真解讀,卻驚喜的發現《艾瑪捉迷藏》不僅能引領孩子們來到了精彩的遊戲世界,孩子們在和小鳥一起尋找艾瑪的過程中,還感受艾瑪五彩斑斕的體色與森林環境的關係。於是我們及時的調整了目標和過程,並對ppt做了修改。

PPT1:幼兒看完後圖片後向幼兒拋出問題,你們看動物都藏在哪裏?我們一起來找一找。當小朋友都找到後

PPT2:現在輪到艾瑪藏起來了,誰來找?你怎麼知道的?(這個追問的目的在於讓幼兒仔細觀察畫面)現在輪到艾瑪躲起來了。我們數到10就去找大象吧。(數到十雖然是一個很小的細節,但它可以充分調動幼兒的興趣,感受捉迷藏遊戲的有趣。)

PPT3、4:一起尋找艾瑪在哪裏,首先找到的是獅子的太陽傘,老師馬上拋出問題”小鳥爲什麼會把太陽傘當成是艾瑪呢?“

(這兩個圖片,老師與幼兒一起詳細的解讀,挖掘出繪本中蘊藏的信息。)

PPT5、6:

1.那個花格子是不是艾瑪呢!

2.小鳥還把什麼當成了艾瑪?(風箏)(這個問題是本次活動的`核心,在接下來的閱讀中就是圍繞這個問題來開展的。)

3.那艾瑪在哪呢?我們來幫小鳥找一找。依次點擊出示小船、韋伯、旗子、帳篷、衣服和襪子。(這個問題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和嚴謹性。如果像原來設計的提問,教師的”提問“不僅不能給幼兒帶來生機,反而對教學帶來”滿堂問“的干擾。)

4.(同時出示帳篷、衣服襪子、太陽傘、小船畫面)

師:剛纔我們和小鳥找了好多地方,把哪些東西當成艾瑪了呀?爲什麼會把他們看成是艾瑪呢?(這個問題具有一定針對性,充分調動幼兒的思維,拓展幼兒的視野)。

第三部分:瞭解大自然中小動物躲藏的祕密

1.師:小鳥找了這麼多地方也沒找到艾瑪,於是它決定先去找其他小動物,看這裏!藏着誰呢?(找找說說螳螂、知了、枯葉蝶)(這裏很自然地過度到動物體色(外形)和環境的關係上,讓孩子們理解:要讓自己藏起來,得找一個和自己身體顏色很接近、樣子很像的地方,纔不容易被人發現,爲後面的遊戲做好準備。)

最後一個環節:遊戲(遊戲是幼兒最容易接受也是最喜歡的活動,把活動中的知識經驗遷移到遊戲當中,促進孩子的情緒情感的體驗,使活動達到最高潮)。

俗話說”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今天我們所展示的這個活動肯定還存在着許多不足之處,希望在座的各位領導、老師能給予批評指正,讓我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在新的教育觀念的薰陶下,和孩子一起探索,一起成長!

  《捉迷藏》說課稿4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捉迷藏的昆蟲》。以下是我對該活動的分析:

  設計意圖

喜歡動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中班的孩子很喜歡接近小動物,和動物們交朋友。中班幼兒對動物有了一定的認知基礎,對動物有着濃厚的探索慾望。在《有趣的昆蟲》主題中,我們進行了一系列關於“昆蟲”的活動。一方面讓幼兒瞭解一些昆蟲利用“保護色”進行自我保護的本領。另一方面通過了解,幼兒產生探究動物自我保護本領的興趣,激發幼兒積極思考的願望。

  說教材

(一)目標定位:根據《綱要》指導和活動的內容,結合中班幼兒年齡段的特點,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瞭解一些昆蟲利用“保護色”進行自我保護的本領。

(2)情感目標:知道利用保護色保護自己。

(3)知道在發生危險時如何自救。

(4)能積極參加遊戲活動,並學會自我保護。

(二)重點和難點

本着建構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瞭解昆蟲利用保護色進行自我保護的原理以及方法。重點的依據:只有瞭解保護色的原理以及方法才能幫助幼兒理解昆蟲利用保護色進行自我保護的本領。

教學難點:理解保護色,知道利用保護色保護自己。難點的依據:保護色是較抽象的概念;幼兒沒有利用保護色、僞裝等方法進行自我保護方面的基礎知識。

爲了講清教材的重、難點,使幼兒能夠達到本活動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說教法

《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爲幼兒學習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因此,本次活動採用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瞭解一些昆蟲的利用“保護色”進行自我保護的本領了。激發幼兒產生探究動物自我保護本領的興趣。

基於本活動的特點,我主要採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活動探究法:引導幼兒通過捉迷藏的遊戲,找找藏起來的昆蟲,從這種遊戲情景中獲取知識。以幼兒爲主體,使幼兒的獨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培養幼兒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活動組織能力。

2、集體討論法:針對觀察發現“不容易找到的昆蟲”提出的問題,組織幼兒進行集體討論,認識動物利用保護色進行自我保護的方法,知道利用保護色自我保護的原因。促使幼兒在學習中思考,學習中解決問題,培養幼兒的探索精神。

  說學法

我們常說:“現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讓幼兒從機械的“學答”向“學問”轉變,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爲真正的學習的主人。本次活動中指導幼兒的學習方法和培養幼兒的學習能力方面主要採取以下方法:自主探究法、分析歸納法。

1、自主探究法:《綱要》科學領域目標明確指出:“能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活動中,我引導幼兒看一看、找一找、想一想、說一說等多種感官的參與,不知不覺對昆蟲利用保護色進行自我保護的方法產生了興趣。

2、分析歸納法:當幼兒對昆蟲利用保護色隱藏自己有了初步的認識之後,讓他們交流自己的看法,講述自己的想法,討論爲什麼部分昆蟲不容易被發現,討論昆蟲利用保護色隱藏自己的原因。進一步瞭解昆蟲利用保護色隱藏自己可以預防敵人的攻擊。

與此同時,我還通過幼兒間的互補學習,師幼合作共長的方法,表達着各自豐富的、多樣性的認識,體現着“以幼兒發展爲本”的理念。

最後我具體來談談該活動的教學過程:

  說教學程序

我採用環環相扣組織此活動程序,活動流程爲:

導入活動——交流討論——操作體驗——本領遷徙——活動延伸

1、導入活動,激發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活動開始,以和昆蟲捉迷藏的遊戲讓幼兒觀察並尋找哪些昆蟲藏起來了,從而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

2、交流討論:告訴幼兒還有一些昆蟲沒有找到。引導幼兒討論爲什麼有些昆蟲不容易發現,瞭解昆蟲利用保護色的方法以及原因。激發幼兒的積極思考的願望。產生了探究動物自我保護本領的興趣。

3、操作體驗:讓幼兒在瞭解保護色的基礎上,根據“保護色”的方法爲一些昆蟲尋找合適隱藏的地方。通過操作體驗進一步幫助幼兒鞏固利用保護色進行自我保護的知識。

4、本領遷徙:通過圖片,瞭解人類也會利用保護色進行自我保護。

5、體驗快樂這是活動的延伸,通過了解一些昆蟲、人類利用“保護色”進行自我保護的本領,與教師同伴之間玩捉迷藏的遊戲中體驗自我保護的快樂。

  活動評價

縱觀整個活動,各環節緊密相連,相互滲透,所有環節都是圍繞“保護色”來進行。本次活動,我根據中班幼兒心理特徵及其認知規律,在教學內容的組織上體現了“整合”的設計思想,採用直觀教學和活動探究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爲主導,幼兒爲主體”,教師的“導”立足於幼兒的“學”,以學法爲重心,放手讓幼兒自主探索的學習,主動地參與到知識形成的整個思維過程,有效貫徹了《綱要》的理念,真正做到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我相信,通過這個活動,能讓幼兒真正體驗在活動中享受學習樂趣。

以上就是我說課的全部內容,謝謝!

  教學反思:

縱觀本次活動,各個環節都是圍繞着目標層層遞進地展開。我以遊戲的形式貫穿活動始終,採用多媒體教學讓幼兒在與環境的交互作用下獲得發展。從幼兒的參與情況及其反應來看,本次活動設定的目標還是比較合理的,幼兒也都能達到預設目標。

這個活動所傳授的知識點,由於幼兒平時接觸的比較少,所以他們比較感興趣;另外活動中課件的製作、電腦的使用,都能很好地吸引幼兒,整個活動從頭到尾,幼兒的參與性都是比較高的,尤其是最後一個環節,再次利用遊戲將本節活動的核心內容提升,並與開頭的遊戲相呼應,使幼兒在愉快而又輕鬆的氛圍下達到了預設目標要求。我相信,通過這個活動,能讓幼兒真正體驗在活動中享受學習樂趣。當然,在活動中也出現一些問題,如在活動過程中,我總是急切地想告訴幼兒答案,沒有讓幼兒盡情地回答;環節設計方面,感覺還是不夠新穎,這些都需要我在日後的工作中不斷學習,繼續完善。

  《捉迷藏》說課稿5

尊敬的各位老師,你們好。今天我給大家說課的內容是人民音樂出版社,三年級上冊,第六課歌曲《捉迷藏》。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教法學法,說教學流程三個大的方面進行展開。

首先第一是說教材,在說教材方面我又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四個方面來進行講解。

  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歌曲《捉迷藏》是一首曲調規整、旋律活潑而又輕快的歌曲。歌曲是3/4拍,F宮調式,爲四個樂句構成的二段體結構。把“春、夏、秋、冬”四季的季節變化比擬成四個頑皮的小娃娃在玩捉迷藏遊戲。形象生動,充滿童趣,也表現兒童熱愛美好大自然的情感,孩子們非常喜歡,但是這首歌曲速度稍快,附點八分音符頻繁出現,演唱起來有一定的難度。

二、學情分析

三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但是經過兩年的音樂學習,已經掌握了基本的音樂常識。例如:他們已經認識了音的高低、長短、強弱,學習了很多積極健康、優美動聽的歌曲,感受了音樂的美,具備一定的編創能力。他們喜歡在遊戲中學習,希望得到同伴的認可,在別人的評價中獲得自信。

三、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基於以音樂審美爲核心,以興趣愛好爲動力,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的教學理念,我制定了以下三個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流暢地唱好歌曲,體會學習音樂的樂趣。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聆聽、模唱、示範、比較等方法使學生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捉迷藏》。

3.知識與技能目標:掌握3/4拍的強弱規律及附點音符演唱方式。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多種形式的體驗,熟悉掌握三拍子的節奏及律動感。

【教學難點】準確演唱附點音符

以上是我說教材的部分,接下來是我第二部分的說課,說教法學法。

  說教法學法

爲了能讓學生更直接地瞭解和學習歌曲,幫助學生收穫更好的學習效果,結合三年級學生的學情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我會使用創設情境法,啓發誘導法,小組合作法以及教唱法來進行我的教學,儘量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做到始終貫穿教師作爲引導,學生作爲學習主體的一個原則來進行教學。

以上是我說教法學法的內容,接下來是我第三個部分的說課,說教學流程。

  說教學流程

說教學流程方面,我將從導入,新歌教學,拓展以及欣賞部分來進行我的教學。

一、組織教學(3分鐘)

首先,我會讓學生聽着《捉迷藏》的伴奏音樂進入教室。讓學生提前感知三拍子的節奏特點。

接着,因爲附點是本首歌的難點,所以師生問好的環節,我用了歌曲中包含三拍子附點節奏的旋律進行了簡單的改編。目的在於加深學生對附點節奏的感知。

師生問好以後接下來是我歌曲教學中的導入部分。

二、導入部分(5分鐘)

導入部分我會直接開門見山地說,今天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了四個好朋友,他們分別是春夏秋冬娃娃,但是現在它們跟老師玩起了捉迷藏的遊戲,老師找不到他們了,你們來幫老師找找,他們躲到哪去了。此時課件上出現四季娃娃躲藏在不同地方的界面。我會用改編的歌詞來提問,什麼藏在草叢中?什麼躲到大樹下?以此類推,讓學生把各個娃娃找出來。每找一個娃娃,我都會唱一遍。讓學生既在遊戲中,又把後半部分歌曲旋律熟悉了一遍。最後,四個娃娃找到以後,從屏幕中跳出來給我們打招呼,用的是附點節奏改編的歌詞:同學們呀,你們好呀!接下來我會用雙響筒敲奏來回應:春夏秋冬,你們好呀!並讓學生學一學這句來回應四個娃娃的打招呼。在學習中,同時注意附點和重拍的表現。

三、新歌部分(20分鐘)

第一個環節,我會把歌譜貼在大屏幕上,播放《捉迷藏》的歌曲伴奏,用“LU”來哼唱旋律,一邊哼唱一邊畫三角打拍子。告訴學生,這是四個娃娃在玩捉迷藏的時候喜歡哼的一段旋律。讓學生都來學一學。目的在於完整地熟悉一遍旋律。在這學的過程中,注重畫三拍子以及重點落在重拍部分。這一遍模唱旋律結束以後,我會讓孩子們找一找大屏幕上的歌譜第一二樂句這兩句相似樂句的差別,我唱前半部分相同的,讓同學們接後半部分不同的樂句。以此來了解整首歌曲前半部分的結構以及熟悉旋律。

第二個環節,聽旋律找卡片。我會拿出一堆打亂的歌譜卡片,貼在黑板上。告訴學生,這些小卡片啊,也跟老師玩起了捉迷藏,誰能幫我把他們找出來呢?接下來,我唱一句歌譜旋律,讓學生上來找一句。每找到一句,都讓學生唱一遍,驗證對錯,如果唱錯了,老師再範唱一句。所有找到的卡片都按順序貼在黑板上,正好形成一個歌譜。而學生也在遊戲中再次熟悉了整首歌曲的旋律。

第三個環節,按節奏讀歌詞。在找完旋律卡片以後,我會讓孩子們完整地聆聽一遍歌曲,每一個樂句完了以後,就把歌詞的卡片也貼上去黑板,整首歌曲完了以後,正好黑板上就是一篇完整的帶歌詞的歌譜。我會讓學生像剛剛跟四個娃娃打招呼的節奏方式一樣,跟着老師用雙響筒,把這首歌的歌詞按節奏讀一遍。

第四個環節,帶着問題完整聆聽歌曲。同學們讀完了歌詞以後,我會讓學生完整地,認真地聆聽歌曲,聽完以後告訴老師,歌曲的情緒速度怎麼樣,歌曲描述了什麼,讓你看到了一個什麼樣的畫面?

第五個環節,完整教唱。在教唱過程中,首先採用師一句生一句的方式來學唱,接着利用黑板上歌詞卡片的兩種顏色,來進行師生接龍唱,例如第一遍,我唱藍色的樂句,學生唱綠色的樂句,第二遍,則反過來。接龍唱以後則全部由學生自己,完整地演唱一遍。最後,我會讓他們帶着三拍子的強弱規律,再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以上五個環節是我歌曲教學的部分。

四、拓展部分(7分鐘)

這一部分我主要讓孩子們分組對歌曲的後半部分進行歌詞創編。例如,春天除了藏在花叢中,還可以藏在哪裏?而四個小組剛好是春夏秋冬組,每個組探討出一個詞來進行創編。最後將新歌詞改進去課件中,讓孩子們自己來演唱自己創編的新歌曲。

五、欣賞部分(5分鐘)

音樂中描寫春夏秋冬四個季節的歌曲有很多,在音樂欣賞的部分,我會讓孩子們通過點擊課件中的四季娃娃,欣賞其代表的不同的四季音樂,最後進行簡單的小結。

以上是我教學流程的內容。

至此,是我說課的所有內容,如有不足之處,敬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我將虛心聽取意見,再接再厲!我的說課完畢,謝謝!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