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活動總結

送教下鄉活動總結四篇

本文已影響 3.69W人 

送教下鄉活動總結四篇

送教下鄉活動總結四篇

總結就是把一個時間段取得的成績、存在的問題及得到的經驗和教訓進行一次全面系統的總結的書面材料,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以往思想,發揚成績,不如我們來制定一份總結吧。那麼總結有什麼格式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送教下鄉活動總結4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送教下鄉活動總結 篇1

爲了充分發揮骨幹教師的引領、示範和輻射作用,推動鄉鎮學校校本研修工作,增強鄉鎮學校教學水平,縮小城鄉之間的差距,進一步推進“以學爲主,當堂達標”課堂教學研究,根據進修學校小教部的工作計劃,於20xx年3月17日——4月末,針對板石小學進行全市小學語文骨幹教師“送教下鄉”活動。

本次活動與以往的送教下鄉活動不同,主要分這樣幾步走:我們先從受支援學校選一名重點教師,在對口支援學校選一名骨幹教師,3月17日帶領支援學校領導和骨幹教師到受教學校聽課座談,使兩所學校與兩位教師結成對子,以互動的方式對重點教師進行培訓、教學研究。從3月中旬到現在,兩位結對子教師分別到兩所學校參與現場活動(聽課、研討、集體備課)共計11次。在活動中兩位教師相互學習、共同進步,我想,結對子的兩位教師在本次活動中收穫一定很大,特別對受助教師今後的成長會有很大的幫助。這次現場課就是一個很好的說明,受助教師無論是理念的更新,還是教學方式的轉變,都有很大的突破。課堂上學生的主體地位夜得到了落實,學生思維活躍,能夠主動進行有效的合作、探究學習。整節課學習環境寬鬆,師生關係融洽,學生之間交互活動充分有效。

作爲對口支援學校,二實驗小學從領導到幫扶教師都付出了不懈的努力,結對子教師互相研討備課方案,董校長親自聽課評課導課,對課堂教學提出合理化的建議,再通過作課教師自我反思,整理教學思路,認真鑽研教法學法,經過精心的準備,爲我們展示了很好的課堂教學。在此,爲大家的辛勤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謝。

本次活動在我市城鄉結對子活動中起到很好的表率,也是我市小學語文學科“中心備課組活動”的一個縮影。希望能作爲一個良好的開端,在今後促進城鄉語文教學“以學爲主,當堂達標”這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

送教下鄉活動總結 篇2

按照區教育局進修校的安排,“送教下鄉”教師於20xx年4月26來我鄉送教下鄉。”送教下鄉“,是優秀教師傳送經驗,提供示範的有效途徑,旨在增進城鄉教師的相互學習,既使作課教師從中得到磨練,又使聽課教師從中受到教益,從而實現雙惠雙贏。旨在幫助於農村,服務於農村,建立城鄉互幫互助的教研熱線,增強一線教師的教學教研意識,在我鄉掀起教學研討的熱潮。

一、精心組織,合理安排

爲了此項活動的有效開展,我鄉成立了“送教下鄉”活動領導組,組長由中心校長韓培模同志擔任,副組長由鄉中心校主管初中教學的劉芬蘭同志擔任,成員爲各校校長擔任。繼榆次區召開“送教下鄉”專題會議之後,我們就召集各校領導商討,最後確定,將送教教師集中於郭家堡中學授課,全鄉相關教師全部集中到郭家堡中學開展聽評課活動,並確定了同課異構的教師,要求同課異構教師精心備課,郭家堡承擔所有聽評課的準備事宜,要求精心組織,妥善安排。

二、提高認識,明確任務

“送教下鄉”是爲了更好地把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傳輸到鄉鎮農村,以實現教育資源的優化,教師專業的均衡發展。區教師進修學校組織全區學科帶頭人和教學能手送教下鄉——送去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通過互動研討——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送教教師精心準備,真誠服務,受到好評和歡迎。

送教下鄉活動發揮送教教師的示範輻射作用,改變了過去的教研模式,將教研重心下移,面向鄉鎮;到課堂上、師生中,瞭解農村學校在課改中存在的問題,解決教師課改中的困惑;把調研、教研與教師培訓相結合,發揮典型教師傳、幫、帶作用,極大地提高了教研工作的實效性,有效促進送教和受教教師教學能力的不斷提高,推動新的課程改革。

三、精心準備,實現雙贏

本次來我鄉送教的榆次二中的潘秀鳳老師和榆次五中的何英姿、韓雅萍三名教師,涉及到語文、政治、物理三個學科,主要形式爲我鄉的三名教師和送教的三名教師同課異構,內容以初三複習課爲主,課上送教教師精彩示範引領,課後聽課教師交流互動,送課教師針對困惑的問題,做了具體的指導、熱情解答,多角度、全方位爲教師充電。

通過送教活動同時還歷煉了一批年青教師,參與同課異構的教師精心備課,查閱資料,此項活動創造了磨練自己的機會,積累了許多借班上課的教學經驗,有利於自身專業化的成長。送教下鄉活動爲我們鄉送來的是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模式、課改信息、科學的教學方法和高超的教學技巧,廣大教師在相互交流學習過程中共同提高着。

四、加強交流,促進聯動

送教下鄉活動,搭設了校際間交流的橋樑,促進了校際聯動,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通過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專業引領,開闊了教師的課程視野。

五、促進溝通,提升能力

送教下鄉充分發揮了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的專業引領作用,激發了教師參與教研的積極性,促進了教師之間的溝通,使教師在學習名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技巧、教學語言的同時,逐步意識到作爲一名教師要不斷地及時地更新自身的教育教學觀念和專業知識結構,努力轉變和改進教學行爲,以促進自身的專業成長和發展。

送教下鄉活動總結 篇3

爲了提高農村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使農村孩子也能接受更多更好的教育,日前,我校開展了送教下鄉活動,此次活動由劉校長和王校長親自帶隊,9月25日來到葉赫中學,我區中學送課教師是四平二中的張微老師, 張微老師上了一節 “在WORD文檔中製作宣傳畫”這一課,效果非常好,課後,我講了“在新課程下,如何上好信息技術課”的講座,上課教師與聽課教師還進行了廣泛的交流,通過學習、交流,聽課教師普遍感到開課教師在教材處理、課堂駕馭等有很多值得學習的東西,因而收益匪淺。會後,雙方還交換了今後聯繫的方式。

通過這次送教下鄉活動,我談一下我個人的一些想法:

一、送什麼的問題。

如果僅把送教下鄉活動理解爲讓城鎮學校的一節優秀課到鄉村薄弱學校去演示一遍、並想以此來提高教師教學水平的話,那就送教下鄉活動的根本目的來說,一般是很難達到的。因爲這種杯水車薪的行爲是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所以,我認爲有效的送教下鄉活動,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送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是關於教育基本問題的深層次本質和規律的觀念,是教育的靈魂和根本性的指導思想,對於教育全局具有決定性的影響。所以,向這些學校和教師傳遞先進的教育理念就顯得尤爲重要。就當前來說,要使老師們認識到,以計算機技術、微電子技術和通信技術爲特徵的信息技術,正在使教育發生着一場深刻的變革,其勢洶涌,不可阻擋。在這種社會發展趨勢下,未來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也不僅是指文化知識,更包括良好健康的心理品質、強烈的創新意識和善於與人共事的合作精神;教育的目標也將不再是爲了學生傳承知識,而是爲了激發和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讓學生學會學習。這些,無疑對我們的信息技術課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爲了順應這種社會發展的潮流,爲了培養21世紀有用的人才,我們就必須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努力掌握現代信息技術,有效改進教學方法。從而使教育理念成爲教師提高教學水平的強大內驅力。

2、送教學經驗。教學經驗是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得來的一種知識或技能,它往往需要有較長時間的積澱,是教師的寶貴財富。從我區目前一些在信息技術學科教學上比較薄弱的學校情況看,它們所最缺少的,也不是教學硬件上的投入,牽制學校前進的,恰恰是教師的教學水平不高,而這種水平的不高,也不單純是教師自身的學歷不高和素質不好,而是教學經驗的匱乏。他們也在鑽研教材,但最後不得要領;他們也在探索教法,但最終不夠科學;他們甚至付出了比城鎮學校教師更多的勞動,但效果卻不盡如人意。所以在送教下鄉的活動中,向他們傳遞一些先進的數學課教學經驗,對於提高薄弱學校教師在數學課教學方面的整體教學水平,能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送教學方法。如果把在送教下鄉活動中傳遞的教育理念和教學經驗看作是一種理性的、抽象的行爲,那麼教學方法的傳遞應該是感性和具體的了。課堂教學是學校、教師教學活動的根本,也是教師教書育人的重要場所,教學方法是否先進、得當,將直接關係到教書育人的質量。所以,教學方法的傳遞是送教下鄉活動中的重頭戲。執教老師要借用課堂這個載體,運用現代教育理論,選用恰當的教學方法,直面聽課教師展示自己的教學過程,讓聽課教師從聽課的過程中得到啓發和感悟,從而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二、怎麼送的問題。

爲了提高信息技術學科送教下鄉活動的實效,在這個問題上,可以採用如下的幾個方法:

1、觀摩課。我們要選擇那些思想作風正派、教學經驗豐富、教學水平較高的教師承擔執教任務。就目前來說,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創造一種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要把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能力作爲教學的終極目標,把以傳承知識爲目的的“接受性學習”變爲以培養能力爲目的的“研究性學習”,儘量讓學生通過主動的探索、發現和體驗,學會對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斷,來增進其思考力和道德判斷力。

2、專題講座或評課。對於農村學校來說,觀摩課雖然具有直觀性和可摩仿性的特點,但它帶給聽課者的還只是停留在面上的一些感性認識,如果我們對課堂上的一些新方法,新理念不加以點明或提示,更會顯得是雲裏霧裏。所以,觀摩課配以專題講座或評課,將有助於教師對這些觀念和方法的內化,幫助他們把認識從感性階段上升到理性階段。但是,我們還必須注意具有針對性,即所講內容要和活動主題相吻合,使聽者感到所講內容是送教下鄉活動中的一個部份,是活動主題的提煉和濃縮;只有這樣,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3、經驗介紹。教學經驗的傳遞對一些薄弱學校的教師來說,可能同目睹一堂優秀的觀摩課來得一樣重要。因爲它能指明教師努力的方向,減少無效勞動,提高教學實效。而且來自第一線教師的經驗介紹,是最具說服力的,最易激起聽課教師情感上的共鳴。所以,如果我們在送教下鄉的活動中安排一定時間的經驗介紹,對於提高教師的`整體教學水平,能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送後的延續問題。

就送教下鄉活動的時間來說,一般是很短暫的,它不可能一下子解決許多的問題。所以,要發揮送教下鄉活動的最大效益,還必須做好活動後的延續工作,如學校領導要組織教師對活動進行總結,讓大家談談參加活動後的體會和收穫,促使大家對活動精神的消化吸收,在此基礎上,還可組織有關教師上一些嘗試、創新課,把學到的、領悟到的東西進行具體實踐應用;今後要加強城鎮學校與農村薄弱學校的聯繫,如果做到這樣,就能有效地改變薄弱學校的面貌,真正達到了送教下鄉“送去一堂課,帶動一個面”的目的。

送教下鄉活動總結 篇4

本人非常有幸參加了“國培計劃(20xx)”旬陽初中語文“送教下鄉”研修學習活動。作爲農村中學的一名普通教師,通過這次研修活動,讓我受益匪淺:

一、專心聽課,我收穫聽了專家的授課,被授課老師獨到的教學理念所吸引。聆聽了邱俊老師所講的短文兩篇《蟬》、《貝殼》。我的思維真可謂豁然發散,困擾了自己很長一段時間的短篇課文“兩課一上”教學問題也得到了迎刃而解。邱老師新穎的教學設計讓我耳目一新,這種精心備課提煉精華,雖容量小、但質量高,這種高效的語文閱讀教學讓我感觸非常大。“紙上得來終覺淺”,在以後的工作實踐中,我將加強對教材的研究、吃透文本,做到設計優化、課堂精講,給學生減負,使自己的課堂高效。

二、總結反思,我提升本次培訓中,每一節課,我都認真聽、認真做好聽課記錄,課後還寫了心得體會和感悟,使自己在反思中提升。

通過觀摩吳老師的《石壕吏》、樑老師和符老師的《三峽》、周老師的《記承天寺夜遊》讓我學到了在文言文教學設計中要特別重視注意培養學生的文言文語感。誦讀對於培養學生的語感能力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一些美文和名篇儘量要學生背過;積累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的途徑,對於翻譯,重點字詞一定要翻譯出來,在此基礎上,該替換的要替換,該刪減的要刪減,力求合乎現代漢語習慣;注意聯繫作者的寫作背景,很多文章都是有背景的,如果教師在教學上能恰當的點到,對於學生的理解會很有幫助;注重滲透文言知識,文言文教學中,除了注重必要的詞彙積累外,還應適當地滲透其它的文言知識,如:特殊句式、詞類活用、一詞多義、古今異義等,雖然有一些知識不是初中的必考內容,但爲了讓學生更好的學習文言文,教學設計中應有意識滲透。

通過學習和反思,我還認識到未來教育需要科研型的教師,而不再是“教書匠”。我們教師要想從“教書匠”轉爲科研型教師,首先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給自己不斷充電消除職業倦怠。由於我們從事的教育事業,面對的是一羣對知識充滿渴求的孩子,將他們教育好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

大家都知道要想給學生一碗水你必須有一桶水。同時教師要成爲研究者,還要不斷地學習,不斷地總結,不斷地反思,及時將自己的經驗寫成論文。既不能脫離教學實際又要爲解決教學中的問題而進行的研究,即不是在課本上進行的研究而是在教學活動中的探究。

三、積極研討,我進步本次研討嚴格按照自主備課、集體研磨、微課展示、組內互評、形成預案這五個流程進行。爲確保研討有序進行陳老師還特提出了五條詳實的活動研討要求。每節課結束後都有說課、小組研討交流,讓我感到“天光雲影共緋徊”,在交流感悟中進步。

組長組織研討,大家對每節課都提出了自己誠懇的意見和建議:有的說課堂教學不能只流於形式,要注意效果;有的說對於出現”冷場“現象,是教師的備課功夫不到位,問題設計過難,如果出現這種狀況教師首先要穩住陣腳,然後再慢慢引導學;提問要全面一點,激勵性評價要真誠,充分體現人文關懷;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發揮小組合作學習功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大家各抒己見,這樣的研討使我所得到的感悟是深刻的,因此,所帶來的進步是任何催化劑都無法做到的。所以我要說,沒有研討,就不可能產生智慧的火花,更不能拓寬我的視野,更不可能提高我的專業技能。因觀摩我豐富了自己;因研討,我獲得了進步。相信通過崗位實踐,我將把自己的感悟應用於一線教學,到那時,自己的工作將是更加得心應手了。

四、下次國培,我還來總之,這次培訓是一次對教師專業成長極有意義的培訓,帶給我最深的體會就是語文不僅具有工具性、人文性,同時又是一門高超的藝術,需要我不斷去研究,不斷地去反思,不斷地去提高。今後只要有機會,我還會積極主動參加“國培送教下鄉”這樣的觀摩、研討、實踐活動,來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惟其如此,我纔會在教師專業化成長的道路上走得更快,走得更好,爲農村的教育事業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