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活動方案

幼兒的區角活動方案

本文已影響 1.17W人 

爲保證事情或工作高起點、高質量、高水平開展,通常需要預先制定一份完整的方案,方案是解決一個問題或者一項工程,一個課題的詳細過程。你知道什麼樣的方案才能切實地幫助到我們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的區角活動方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幼兒的區角活動方案

幼兒的區角活動方案1

活動目標:

1、幼兒按自己意願自主選擇活動區域

2、幼兒可以獨立、合作等方式完成作品,提高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材料投放:

美工區:面泥、牙籤、紙、鉤線筆、蠟筆、剪刀、固體膠

建構區:各種木製積木、塑料積木、各種建構圖示

語言區:各種幼兒故事書、各種字卡、排圖講述圖片

益智區:各種拼圖、智力卡

自然角:各種植物、已種好的種子、各種水生動物、記錄本

活動流程:

明確區域——自由選擇——分享成果

一、明確區域

1、瞭解各區域的玩法和投放的材料

2、幼兒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區角

“想一想,你今天想去哪個區角玩呀?”

二、幼兒自主開展活動,教師巡迴觀察、指導

1、觀察:

幼兒的能力有否提高,與同伴的合作、交往能力如何,是否遇到了困難,如何解決的。

2、教師指導

三、幼兒分享成果,展示作品

教師簡單評價本次活動中的`情況,激發幼兒下次探索的興趣。

幼兒的區角活動方案2

一、區角創設背景:

“幫助幼兒探索周圍生活中常見的理化現象,獲取有關的科學經驗”是幼兒園科學活動的目標之一,“發現磁鐵”、“認識磁鐵”是中班科學活動,通過這些活動的開展,磁鐵對中班幼兒來說並不是陌生的東西,平時在課間常看到孩子們玩磁鐵玩得不亦樂乎。但在觀察中,我發現幼兒對磁鐵的一些特性並未瞭解,我覺得在我們所學中還存在着可挖掘利用的空間,因此,我們把磁鐵帶進區角,讓孩子們跟着我走進區角,繼續去探索磁鐵隱藏的更多奧妙。

二、區角名稱:

兩極之間。

三、區角活動目標:

1.探索磁鐵的基本特性。

2.初步瞭解“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磁性原理。

3.通過遊戲活動發展幼兒的觀察能力、思維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四、區角設計說明:

由於我園活動室室內空間有限,室外走廊無封閉,可利用空間不多,經過再三選擇,特將該區角安排在一樓樓道入口處,樓道高度、大小合適,對幼兒沒有壓抑感,精心佈置,也很別具一格。看到樓道的拐角,一開始很煩惱不知怎麼利用,看到電視上賽車的跑道有很多彎,於是眼前一亮,將拐角處設置成“賽車”跑道,既給賽道增加了彎道,又便於幼兒在後面操縱;樓道的牆面設置了兩組“迷宮”和兩組“排序”,“迷宮”是幼兒感興趣的遊戲,幼兒參與度高,樓道相對寬敞,便於多人蔘與。而學習1-20的順唱,認識1-20的字形是本學期中班科學領域要求幼兒掌握的知識,所以特將數字排序也設計進來,讓幼兒在遊戲過程中,輕鬆地學習、鞏固該知識,相信幼兒會樂此不疲。樓梯下用廢舊的紙箱搭建成一個直角型的物品存放櫃,用於擺放各類磁鐵。樓道地面鋪上了泡沫板,便於幼兒在區角里或坐或爬玩探索遊戲。樓道橫樑上貼了介紹磁鐵特性的圖片。朝東的牆壁上貼有區角標誌和區角名稱,一進入區角就能看見。整個區角用彩色的泡泡做背景圖案,樓梯欄杆上也繞上了各色彩帶,並在欄杆上吊了一些動物玩具,使得整個區角神祕、浪漫、溫情。

五、材料投放說明:

1.馬蹄形磁鐵條形磁鐵(人手各兩塊)。

2.自制魚竿,自制小魚(魚竿用廢舊跳繩一分兩半變兩根,繩上裝小塊環形小磁鐵,小魚用海綿紙做成上面別上回形針)。

3.賽車跑道(kt板做成)、賽車(圖片後裝一小塊鐵板)。

4.迷宮、數字排序(用鐵板或卡紙做成不同的形狀)。

六、遊戲規則:

1.賽車:兩人合作,一人在板前指揮,賽車掉下,幫忙撿起,遊戲繼續,一人在後面拿磁鐵控制賽車,磁鐵不得離開板子,儘量往前移動,直至到達終點。

2.數字排序:要求將1-20的數字按序在磁性板上排好。

3.迷宮:請幼兒按箭頭所指方向進入迷宮,尋找可走路線,直至找到出口。

4.釣魚遊戲:一人一竿,將撒在地上的魚兒用魚竿釣起,不得用手撿,看誰釣的魚兒多。

七、入區活動標誌設計說明:

用兩個馬蹄形的磁鐵“∪”組成一個字母“m”代表着走進探索磁鐵奧妙之門。

八、遊戲指導:

一、探索磁鐵的基本特性

師:今天我們一起來到了一個奇妙小屋,這個奇妙小屋的每個好玩的遊戲都跟我手裏的東西有關(出示磁鐵),讓幼兒認,我們小朋友平時都愛玩磁鐵,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做和磁鐵有關的遊戲。(給每個幼兒分發兩塊圓形磁鐵。)

師:我們都知道磁鐵能吸東西,到底哪些能被它吸住,哪些東西不能吸住呢?看,地板上有好多的東西,我們一起來用磁鐵做做實驗吧。

師和幼兒一起坐在地板上,幼兒嘗試,師提醒幼兒將能吸住的東西放一邊。

師:你們有沒有發現磁鐵吸住了哪些東西?

幼兒交流。

師:磁鐵爲什麼能吸住這些東西呢?這些東西都有什麼共同的特點呢?

幼兒交流。

師:沒吸住的東西是什麼材料呢?

幼兒交流。

師小結:原來磁鐵可以吸住鐵的東西,而玻璃、塑料、石頭製成的東西就不能吸了,所以磁鐵又叫吸鐵石。

2.初步瞭解“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磁性原理。

師:咦!這裏還有一些奇怪的磁鐵,一邊是紅色,一邊是藍色,它們爲什麼要用顏色塗起來呢?我們一起來玩玩看。

給幼兒分發馬蹄形磁鐵和條形磁鐵。

引導幼兒先拿紅色和紅色相碰看看有什麼反應?藍色和藍色相碰有什麼反應?顏色不同的兩端相碰有什麼反應?

幼兒嘗試操作。

引導幼兒交流。

師小結:原來磁鐵有兩極,當兩個相同的極相碰時它們就會互相推開,而不同的兩極相碰時就會產生吸引力,相互吸引。

師:試一試老師發給小朋友的圓形磁鐵是不是也有兩極,也是同極相互推開,不同極相互吸引呢?

幼兒嘗試操作。

師小結:每塊磁鐵都有兩極,不分大小。

3.幼兒根據自己的.選擇玩四個不同的遊戲。

師:原來磁鐵還隱藏着這麼多的的奧妙,我們一起來玩磁鐵的遊戲吧!現在老師爲你們準備了四種小遊戲。先聽老師一一介紹遊戲的玩法,然後小朋友可以每種遊戲都去玩一玩。

師介紹四種遊戲的玩法。

幼兒自由玩遊戲,老師相機介入。

①玩迷宮、數字排序遊戲。

幼兒玩,師適時介入。

玩後引導幼兒思考:爲什麼迷宮上面的子兒和牆上的數字不會掉下來?

引導幼兒發現排序遊戲、迷宮遊戲後面有鐵板,數字背面有磁鐵,所以不會掉下來。

②幼兒玩賽車遊戲。

幼兒玩,師適時介入。

(幼兒玩的過程中,提醒幼兒磁鐵不能離開板子,只能在板子上面移動,否則賽車就會掉下來)

師在幼兒玩好後,引導幼兒思考:爲什麼賽車可以向前移動?

幼兒回答,師告訴幼兒:原來磁鐵有穿透力,隔着東西也有吸引力,磁鐵越大,吸力越大。

③幼兒玩釣魚遊戲。

幼兒玩遊戲,師適時介入。

玩後提問:爲什麼能把小魚釣上來?

幼:魚竿上有磁鐵,小魚身上有回形針,所以能釣上來。

師:小朋友很聰明,玩具魚竿就是是這麼做出來的,爸爸媽媽幫小朋友買的玩具魚竿其實也和這個一樣,玩具魚竿上有磁鐵,小魚嘴上有一個鐵製的螺絲釘,所以就能把魚釣上來了。

4.師幼共同總結:

師:今天我們玩了這麼多好玩的遊戲,很開心,也有很大的發現,先是發現了磁鐵能吸東西,吸什麼東西呢?(引導幼兒說出磁鐵能吸鐵的東西)師:後來又發現了了一個祕密。(引導幼兒說出同極相斥,異極相吸的磁性原理。)師:在玩賽車時我們還發現了什麼?(引導幼兒說出磁鐵能隔着板子吸東西。)師:磁鐵的奧妙真不少,其實磁鐵用處也很大,它不但可以玩,還可以運用到生活中去(引導幼兒看牆上畫面),如:文具盒、冰箱、門、磁性黑板、喇叭上面都有磁鐵。磁鐵還隱藏着哪些奧妙呢,下次我們再來這裏探索發現吧!

幼兒的區角活動方案3

幼兒根據自己的意願選擇活動內容和活動夥伴,主動的進行探索和交往。其最大的特點在於:它給予了幼兒的自由活動空間和自主的遊戲氛圍,是幼兒自我學習、自我發現、自我完善的活動,同時它具有靈活多樣的選擇方式,能滿足幼兒發展的需要,是實施個別化教育的有效形式。通過區角活動,教師能更直接的接觸幼兒,觀察瞭解幼兒,針對不同發展水平的幼兒進行指導,讓幼兒更多的感受老師的關注,增進雙方情感的交流,形成積極的自我形象。根據本班幼兒的具體情況,結合主題活動的開展,我們制定瞭如下的計劃:

一、2、3月份

(一)語言區:我的媽媽

活動目標

1.能大膽在同伴面前講述自己的媽媽。

2.培養幼兒相互交流的'能力。

(二)數學區

活動目標

1.在同類物體中能區別物體的大小,並能按一定的順序給物體排序。

2.學習與同伴分享材料,合作遊戲。

二、四月份

(一)自然角

活動目標

1.觀察植物在春天的生長情況。

2.知道要保護我們身邊的植物。

(二)積木區:小動物的家。

1、發展幼兒動物能力及思維能力。

2、培養幼兒相互合作的能力。

三、五月份

(一)美工區:夏天的歌唱

活動目標:

1、學習摺紙,青蛙、蟬。

2、在佈置的場景中,將摺好的青蛙蟬粘貼好。

(二)語言區:各種職業的人

活動目標:

1、認識瞭解不同職業的人們。

2、能和同伴交流自己所知道的各行各業的人。

四、六月份

(一)表演區:敲鑼打鼓放鞭炮。

活動目標

1、幼兒能根據音樂的變化學做動作,能感受音樂的節奏。

2、體驗節目的愉快情感。

(二)美工區:燈籠

活動目標:

1、運用搓、壓、滾等方法及增進輔助材料。

2、萌發操作的興趣,感知與同伴共慶節日的快樂。

幼兒的區角活動方案4

一、區角創設背景:

幼兒在《調顏色》這一活動中,表現非常感興趣,知道了紅、黃藍三種顏色中,紅、黃混合會變出橙色;紅、藍混合會變出紫色;黃、藍混合會變出綠色。在整個活動中幼兒專心致志,認真調色,從而得出了更美的顏色。但考慮到進一步發展幼兒對顏色混合會產生哪些變化的好奇,我想在今天的《創意空間》裏,讓幼兒通過自己操作,用混合後的顏色去塗畫。要求三個幼兒一小組,這樣幼兒能把作品完成得更完美。同時也體現了中班幼兒的一個相互協作、友愛的精神。

二、區角名稱:創意空間

三、區角活動目標:

1.進一步感知顏色混合後的變化,對色彩變化感興趣。

2.樂於參與“操作活動”在活動中發揮想象力。

3.體驗同伴合作的快樂。

四、區角設計說明:

1. 我們在牆壁上用了紅、黃、藍三種顏色的呼啦圈拼搭在一起,另外用了紅黃藍三色的皺紋紙拼成的瓣子式的.長帶子圍成了三個愛心形也拼搭在一起,這四種形狀意在體現相親相愛。在呼啦圈和愛心組合的圖形裏面分別呈現了五顏六色的剪紙、貼紙,這樣能讓幼兒熟悉摺紙的基本方法和步驟,同時讓幼兒動手剪出漂亮的圖案,既培養了幼兒的動手動腦能力,又培養了他們對藝術的興趣,從而感受藝術的美。

2.我們用了紅黃藍三色拼成瓣子的帶子圍成了四個小正方形,呈現在牆壁上,裏面分別貼上幼兒的繪畫、手工作品。這一塊可以激勵幼兒大膽繪畫,畫出好的作品給大家看,時也增強了幼兒的集體榮譽感。

3.地面上擺放了三張桌子及幾張小椅子,這是供幼兒作畫時用的,幼兒可以在這裏大膽想象,盡情地完成作品。

五、材料的投放說明:

調色盤3個(一組一個),紅黃藍水彩顏料各一瓶,紅黃藍顏色卡片各兩張,畫筆6-9枝,三杯水(供調色用),圖畫紙(每個幼兒兩張)

六、遊戲規則:

幼兒合作操作實驗

1.要求每組三個幼兒,互相配合、互相幫助完成作品。

2.作畫過程中一定要注意水彩不能亂塗。

七、入區活動標誌設計說明:

這個區是美工區,我把它命名爲“創意空間”。活動標誌是由紅、黃、藍三原色三個圓圈交叉組成的,同時也呈現出混合後的橙色、綠色、紫色等,紅、黃、藍三原色代表色彩的世界、藝術的世界、充滿抽象和創意的世界,這個標誌同時也和本次的區角遊戲相呼應。

八、遊戲指導:

指導過程:

1.提問引入遊戲活動。

(1)小朋友告訴老師做什麼是你最快樂的?

(2)出示紅、黃、藍三色引導幼兒認識三原色。

師念兒歌《顏色好朋友》,一邊念一邊利用顏色操作,呈現色彩的變化。

2.教師通過提問,提醒幼兒瞭解色彩的變化。

(1)什麼顏色和什麼顏色是好朋友,手拉手,會變出什麼顏色可以用來畫西瓜?

(2)什麼顏色和什麼顏色是好朋友,手拉手,會變出什麼顏色可以用來畫葡萄

(3)什麼顏色和什麼顏色是好朋友,手拉手,會變出什麼顏色可以用來畫橘子。

(4)提問:綠色、橙色、紫色除了畫這些東西外,還能畫什麼?

3.幼兒嘗試顏色變變變的遊戲。

教師:要求幼兒兩兩合作,體驗塗色的樂趣,體驗同伴合作的快樂。

4.展示幼兒作品,進行評價。

5.活動延伸。

通過今天的遊戲,我們知道了兩種色彩做了朋友就會出現一種新的顏色。小朋友們回去可以做色彩混合遊戲,看看紅+白、紅+黑、綠+藍等任意兩種顏色調在一起會有什麼變化。

幼兒的區角活動方案5

一、幫助幼兒瞭解人際關係。通過不同角色身份學習扮演適當的行爲方式,發展幼兒的社會性。

二、幫助幼兒學習友好交往的技能。如輪流、分享、協商、互助、合作等。

三、培養幼兒大膽表達個人意願、情感、見解,能相互溝通,發展語言交流能力,實踐和嘗試幼兒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

四、發展表徵能力。如能以物代物,激發想像力及能創造性地反映現實。

五、學習適度表達個人情緒,瞭解他人情感。能自我控制,調整與夥伴間的相互行爲關係。

角色遊戲區的設計

一、活動的內容

幼兒最熟悉的地方是家庭,最先接觸和了解的勞動就是家務活。因此,無論是在哪個年齡班,娃娃家都是角色遊戲的中心主題。並由此擴展出以反映社會生活爲主題的活動,如餐廳、超市、醫院、郵局、工廠、圖書館、火車站、博物館等。小班的角色遊戲區的主題以家庭生活爲主。到了中班,角色遊戲區就出現了以反映社會生活爲主題的活動。大班的角色遊戲區的主題則更加的豐富多樣。

角色遊戲主題應從幼兒的生活中來,要求是幼兒熟悉、瞭解和接觸過的或是感興趣的。也可以結合平時的教育教學活動組織幼兒參觀、遊覽,從中產生新的主題。例如,“和書交朋友”的主題。參觀了圖書館,在角色遊戲區內就可以產生“圖書館”這個遊戲活動。

在產生一個新的角色遊戲以前,不妨與幼兒共同討論,聽聽他們的想法。也許一位幼兒剛剛去吃過自助餐,就會提出開一家自助餐廳;也許一位幼兒在街上看見過禮品店,就會提出開一家禮品店……這樣,角色遊戲區的活動將越來越豐富有趣,幼兒在玩的時候也會很投入。

二、材料的提供

(1)娃娃家。傢俱,如牀、小型桌椅等;娃娃、娃娃用品,如各式服裝、奶瓶、各種飾物、梳子、毛巾等;家用電器,如電視機、電冰箱、鐘錶、電話等;廚房用具,如爐竈、鍋、碗、鏟、勺、碟、壺、杯子、筷子;各種食物,如蔬菜、食品、水果等。

(2)醫院。主要材料有白大褂、醫生帽、護士帽、處方單、病歷本、聽診器、體溫表、藥品、注射器等。

(3)超市。主要材料有各種食品、用品的包裝盒,收銀機,錢幣等。

(4)銀行。各種面值的錢幣(卡片)、取款單、存摺等。

三、場地的設置

“娃娃家”是一個長設的區角,因此它的位置應相對固定。其他的角色遊戲區角則應設在與之相鄰或相近的地方。角色遊戲適宜與積木區相鄰。

各年齡班角色遊戲活動的指導

對於角色遊戲的正確指導,主要在於幫助幼兒按自己的願望和想像自由地開展遊戲,充分發揮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與創造性,使幼兒能夠極有興趣地毫不勉強地努力在遊戲中進行學習,發展情感與培養能力。

不同的年齡階段,幼兒的發展水平也不相同,角色遊戲的水平也在不斷提高。從無目的到事先計劃好,從由老師帶着玩到自己提出遊戲主題、裝扮遊戲角色再進一步發展到帶領別人玩,從擺弄物品、旁觀遊戲到單獨遊戲、平行遊戲再聯合、合作遊戲。教師應充分了解幼兒的發展水平,在指導他們遊戲的時候纔可能做到有針對性,貼近幼兒的實際情況;纔可能促進幼兒在角色扮演、遊戲內容、遊戲技能和遊戲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及組織能力等各方面得到提高發展,才能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小班

小班幼兒對角色遊戲是很感興趣的,但他們常常會忘掉自己的角色。所以,對於小班幼兒的角色遊戲的指導應着重於增強他們的角色意識。教師可以通過提供角色的標誌物,比如媽媽的頭巾,爸爸的手機,醫生的白大褂、聽診器等,讓幼兒明確自己的角色。

也可以通過語言的啓發和自己的加入來提醒他們。例如,娃娃家的“媽媽”跑到別的地方玩去了,這時教師可以對她說:“你的寶寶一個人在家哭呢,你快回家去看看吧!”並啓發她出門可以帶着“寶寶”一起走或者作爲“客人”去她家作客,使“媽媽”回到角色中來。

在小班的角色遊戲中;教師還應該通過指導、幫助,啓發幼兒回憶已有的感性認識,豐富他們的角色行爲和語言,逐步充實遊戲的內容和主題,培養幼兒獨立遊戲的能力。

例如,一位幼兒到娃娃家當爸爸,可是他在娃娃家裏東摸摸西摸摸了半天,也不知道可以做些什麼。這時,老師走過去對他說:“嘿,你想想,你的`爸爸在家都做些什麼呢?”他想了想說:“寫字、看報紙。”老師又說:“那你也可以做這些事情呀!”這位幼兒聽了老師的話,開心地跑走了,坐到了娃娃家的小椅子上,拿了一本書看了起來。後來這位幼兒又在老師的啓發下,去幫娃娃家的“媽媽”燒飯,還幫“娃娃”洗澡。

小班幼兒在遊戲中往往同時扮演相同的角色。例如,一個娃娃家也許有2~3位“媽媽”,或好幾個“爸爸”。這是由幼兒年齡特點所造成的,教師不用去幹涉,應順其自然。

二、中班

中班幼兒常常是一邊遊戲一邊想下面的情節,還沒有具備事先計劃、商量、設計出遊戲過程的能力。因此,對於中班幼兒角色遊戲的指導應側重於加深他們對角色的理解,要求幼兒能較正確地反映出角色特有的行爲和語言,並能創造性地表演。例如,“在醫院”的遊戲中,一開始“護士”只知道給“病人”打針、發藥、測體溫。後來老師啓發他們想一想護土應該是怎樣對待病人的呢?他還可以怎樣照顧他們呢?於是護土便想到去攙扶病人,叮囑他們吃藥,陪病人檢查等遊戲情節。

在遊戲中,教師還應鼓勵幼兒共同遊戲,啓發幼兒創造與固定角色有關的其他角色,並通過活動加強各主題角色與角色之間的交往與關係,從而增加角色遊戲的集體性和互動性。例如,在“幼兒園”的角色遊戲中,除了有“老師”、“小朋友”以外,還可以有“廚師”、“保健醫生”等角色的加入。

三、大班

大班幼兒對於角色遊戲的經驗較豐富,反映的主題也較多樣化,遊戲的內容充實、有新意,角色較多,能體現一定的社會性,且獨立遊戲能力強,在遊戲前能自行設計遊戲情節,通過彼此的商量、協調分配角色。因此,大班幼兒角色遊戲指導的重點就應放在激發幼兒角色遊戲的創新意識,以及培養幼兒在遊戲中自己解決問題、矛盾的能力上。

在大班的角色遊戲中,可以鼓勵幼兒爲開展遊戲自己製作玩具。例如,爲郵局製作信箱、郵筒、郵包、郵票、印章,爲圖書館製作卡片、借書證,爲照相館製作相機、相片等。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