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觀後感

電影《愛國者》觀後感(通用10篇)

本文已影響 2.23W人 

我們在人生的旅途上,會觀看欣賞許多優秀的作品,能夠給我們不少啓示,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觀後感了。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電影《愛國者》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電影《愛國者》觀後感(通用10篇)

電影《愛國者》觀後感 1

還很記得那天,李老師給我們看了《愛國者》這部電影,當時我是深陷進去了,整個人就只會跟着故事情節一起開心,一起緊張,一起難過,想不到別的東西,只是被那一幕幕的電影鏡頭震撼着。後來,大概過了半天吧,我才從那個電影環境中抽身出來。

還記得影片中有一個情節是馬丁去招募民兵,在一間酒店裏,在報名的隊伍中突然跑出一個小孩,大概五、六歲吧,纔剛夠桌子高。但他仍很自信地用他稚嫩的童聲說:“我要報名,我能殺死紅衫軍。”也許因爲以後我是做小學教師的吧,而且這一學期在白老師的帶領下,每週我都會去小學見習,跟小朋友親近多了,就會有點對小朋友比較敏感吧。反正不知道爲什麼,看到這一幕我也是呆住了。在看片子的當時,我是覺得很震驚,這麼小的一個小朋友居然能說出這樣的話!是不是在那個時候,在那個環境下長大的小朋友都會特別愛國呢?等後來冷靜下來,我又回想起這個鏡頭,我就想到了我去見習時遇到的那一班小朋友,他們已經五年級了,可是他們卻好象不太懂事。

我想象着,如果是他們遇到這樣的情況,他們會不會全都躲在爸爸媽媽身後不敢出來了呢?不知道是不是我過於古板,當我見習時看到他們把紅領巾當成一塊隨便的抹布,當成進校門的通行證時,我真的`挺生氣的,那時我就在想:這班小朋友的愛國情懷不知會有多少?記得我小時候對自己能戴上紅領巾可是感到無比光榮的啊!老師的那句“紅領巾是紅旗的一角”就特別鼓舞我。但現在的小學生……愛國主義教育,思想品德教育,我們推行了這麼多年,怎麼好象效果反而越來越差了?是現在的社會過於物慾橫流導致的嗎?我們都知道,中小學是人生價值觀樹立的重要時期,要培養一個人的愛國情感,一定不能忽略小學時期的愛國主義教育。當然,我們給小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時不一定要按照以前那一套,講董存瑞炸碉堡,黃繼光堵槍眼,狼牙山五壯士的故事,因爲那個時代離小學生是越來越遠了,他們很難真正領會到故事其中的精神,聽多了他們可能還會產生厭煩、牴觸的情緒,所以我們可以從身邊的事情教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比如關注國家時事也是愛國呀,愛護環境也是愛國呀。更具體一點,比如在四川地震時給災區的小朋友捐書捐文具也是愛國呀,懷抱感恩的心對待我們身邊的人讓社會更和諧不也是愛國嗎?愛國不是隻有在戰場上才能體現出來的,畢竟現在是和平時代,戰爭還是少有的,所以愛國更重要的是體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特別是小學生,我們要教會他們做力所能及的愛國事。

但是,我發現現在小學的思想品德課很少,一個星期大概也就一節吧,而且這一節品德課還會經常被別的老師佔用去上語文或數學或英語課,甚至被用於作爲練習課。這就是我們學校,我們老師的認識上不足了。雖說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不只是在品德課上可以進行,在語文、數學課中其實也可以體現,但是,有系統地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愛國主義教育仍然是非常重要的啊!是的,現在我們小學升初中,初中升高中,都不用考思想品德,高考你不選政治也大可不用怎麼學政治了,但是道德教育,愛國情操是每個人潛在的不可缺少的一種精神支柱,而且它不是一天兩天,一個月兩個月就能形成的,是必須要從小開始積累,從小開始接受教育、指引才能形成的。作爲現在中國大力推行素質教育,又怎能如此忽略愛國主義教育呢?我們能想嚴重些,若干年後的小學生在看天安門升旗儀式時他們還能感覺到心潮澎湃嗎?也許他們寧願選擇睡懶覺都不願那麼早起牀吧?作爲教育者,作爲老師,特別是小學老師,我們不能忘記我們身上還有一副給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擔子,我們不能被中考、高考、升學率矇蔽了我們的雙眼。在我們討論現在的年輕人,現在的小學生愛國情操不強時,我們必須要清醒地認識到這其中也有我們的一份責任啊!

何爲愛國?愛國的含義實在太廣了,廣到可以說我們做的每一件正確的事都是愛國的!看看我們的心吧,憑着我們的良心,憑着我們潛在的愛國心做事,我想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愛國者”,我相信我們每個人都不比馬丁差,我們每個人都能和他一樣,甚至比他更愛我們的祖國!

電影《愛國者》觀後感 2

故事講述的是在美國獨立戰爭前夕,英國對法國和印第安人的殖民擴張戰爭終於結束,曾經是英軍中的英雄本傑明回到了他的南卡羅萊納州的農場,他非常厭惡戰爭,因爲戰爭殘酷,因此他希望以後和妻子孩子過上平靜安靜的生活。然而,在戰爭之後,英國統治者爲了加強對殖民地的統治,開始採用高壓的方式來管制,徵收高額稅賦,殖民地的`移民們受不了,於是開始了反抗。

本傑明並不想參加他們的鬥爭,但是當他的妻子死去,留下他和5個孩子,這件事使本傑明改變了想法,但是過去戰爭中的殘暴場面依然地困擾着他,讓他無法下定決心。

就在這時,他的兒子傑卻沒有猶豫地開始投入到了爭取自由和獨立的鬥爭中,當英軍大舉入侵而威脅到他的家園並且還殺死了他的二兒子時,他發現唯一能保護家園和家人的方式,並不是逃避戰爭而是保衛人民的自由,加入戰爭。一個新的獨立的國家正要誕生,本傑明決定跟隨兒子而去。

戰爭真是殘酷,真是爲當時的人們感動同情,就連當時的經歷過戰爭的大英雄也懼怕戰爭厭惡戰爭,但這也是爲了他的家庭,讓家庭免受傷害。我想這也是他愛國的前提:愛家。但是我覺得雖然他因爲愛家,因此他選擇了逃避上戰場,但是我覺得他上戰場也是保衛家庭,還能保衛其他的家庭。最後看着兒子爲戰而死,他也終於下定了決心,加入戰爭,保衛自己的國家,保衛人民。他也是非常勇敢強大,不懼危險,孤身衝向敵羣在受到傷害的時候也能不怕疼痛重新站起來繼續拼殺,真是不得不爲他感到欽佩,不折不扣的大英雄。爲他愛家愛國的行爲點個贊!

電影《愛國者》觀後感 3

《愛國者》播完了,最後一集我看了又看,每到宋煙橋(以楊靖宇爲原型)屹立雪中犧牲的鏡頭,總是不由得淚奔。這部電視劇在製作拍攝上有粗糙的地方,但是作爲一部正能量作品,它很好實踐了它應有的功能一一把信仰、精神的力量和家國情懷傳達了出來,這正是我們這個時代最缺乏的東西!

我是讀着小說長大的,尤其偏愛歷史題材的小說。現在不讀小說了,依然偏向於抗戰題材的電視劇,也許是很多年前的一部紀實作品《步入輝煌一一楊靖宇的最後八天》的影響,一直不肯看與抗聯有關的抗戰劇,不是排斥,是一種心痛幾乎窒息的感覺讓我不忍去看。

抗戰勝利多少年了,八年抗戰的提法已經深入人心,抗聯的那六年哪兒去了?直到近幾年,終於有了十四年抗戰的提法。我們用了幾十年的時間才找回了抗聯的六年,可是80後90後00後有幾個人還知道楊靖宇趙尚志趙一曼?

2018年的高考一卷把趙一曼女士請進了試題中,我問了好幾個高三學生:你知道趙一曼是誰嗎?他們都茫然搖頭。我又想起六年前我的語文課上播放《土地的誓言》課件,爲了展現日寇的暴行,我選用了一張遍地骷髏的照片,教室裏居然響起了一聲"漂亮"!我憤怒地責罵了學生並讓他站在教室後面。

現在想起來,真的不是他的.錯,是誰一點點地剝走了我們內心的精神力量?是誰把家國情懷從我們的內心一天天淡化到無了?這麼多年來,我們的教科書我們的媒體都在幹什麼?歷史書上早已找不到楊靖宇等人的名字,家長和社會只向學校要分數,我們的媒體在追逐明星的八卦,我們的社會都在急功近利中,那麼孩子的心中能裝下什麼?

家國情懷,這四個字不僅僅是對於孩子,對於已經成年的人們,都是飄渺得近乎零的概念!一個不知崇敬英雄、沒有家國情懷的民族是危險的,因爲它的根基會越來越淺薄,淺薄到一點點外力的打擊就會倒下!

《愛國者》編劇說,是因爲有感於楊靖宇故居的門前冷落,讓他覺得有必要寫一部作品來喚醒人們的記憶,劇本歷時六年纔得到關注。爲什麼呢?看看這幾年霸屏的都是什麼題材的作品就明白了。

抗聯的歷史不是六年,是貫穿了十四年的艱苦卓絕的歲月。據我國史料記載和日本軍方資料顯示,只有抗聯戰士與日軍一對一對抗時不落下風。楊靖宇在冰天雪地彈盡糧絕毫無援兵的境況下,幾十個人愣是把五百多人的日軍拖得只剩五十多人,如果不是因爲叛徒漢奸的出賣,日本人是永遠抓不住他的,在他生命的最後八天裏,只有草根棉絮果腹的楊靖宇孤身一人在東北上演的是一出真正的抗日神劇!

我所瞭解的抗聯英雄楊靖宇是河南人,趙一曼是四川人,且都出生地主家庭,趙尚志是遼寧人,在民族危難的時候他們做出了同樣的選擇,他們都被日本人抓捕過且受盡令人毛骨悚然的酷刑,是什麼支撐着他們堅貞不屈?除了信仰和精神的力量,除了家國情懷我想不出還有什麼答案。

我希望能傳達這種家國情懷的作品不再受到冷落,我希望我們的孩子心裏多一些信仰、精神和家國情懷,這樣,他們就不會茫然。最後借網友的一句評論:是中國人都應該去看看《愛國者》。我再加一句:還可以去讀一讀趙一曼、趙尚志等人的英雄事蹟吧。

電影《愛國者》觀後感 4

一段悲愴的歷史,一場十八世紀的硝煙,一個亂世,據說造就了一位英雄。他雖然曾經是一名堅強的戰士,卻不是一個徹底地愛國者。在那個戰火迷亂的大陸,他曾經是英國人的親密戰友,他們曾在一起對抗過法國人和印第安人的侵入。他曾經是那個紳士之邦的堅定擁護者。他相信終於有一天,法國人和印第安人會被他們擊敗,無論怎樣,他有一顆國的心。等到那一天終於到來時,他卻牽起了法國人的圍裙,與曾經親密的戰友割袍斷義,因爲那張笑臉的主人在一個夜晚過後突然變成了一隻猙獰的魔鬼,他要與撒旦作戰。遠遠地,隔着一個半球和許多海洋,蘇格蘭悽婉的風笛在迷濛的草原響起。

他有很多孩,有的年紀還幼小,有的已長大成人,甚至成爲反抗英軍的民兵頭領。但他並不知道這所有一切,他領在家人在南卡羅來納州的莊園裏過着平靜的生活,滿足每天都會寫在他的臉上。你可以輕易的察覺,他所需要的,就是這些,只是這些。

那場嚴肅的會議因爲他的參加而顯得生動活潑,一個莊嚴的議題在他輕鬆的笑容中被輕輕擊潰。英國人是我的戰友,他們不會焚燒我們的土地,也不會搶奪我們的兒女,他們有着我們無法想像的財富,我甚至瞭解他們。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後,一羣面容冷漠的.英軍來到了他的莊園,抓走了他的兒,他的另一個兒因此而送命。一個國者的心在這裏從此埋葬,他只是一個父親,所有希望保護自己孩的父親都會因此而觸動。國者,沒有國者。如果你殺死了我的兒,你就是入侵我家園的魔鬼,在想像裏,我將擊敗你。是的,去報仇!

戰爭會帶來數不盡的硝煙和痛苦,會迷亂人的本性。那些死在我手裏的英軍,也許曾經只是一個和我兒同樣的年輕人,有着自己的願望,一個國家的歷史使命改變了陌生人一生的命運。那麼多刀砍在一個陌生人的身上,那麼多血濺滿了我的衣裳,我是一個罪人,塗炭了生靈,我是一個失敗者,沒有保護好自己的家園,我不是一個父親,因爲我的兒死在了我的面前。天快要黑了,日不落是一個神話……

他有許多往事,他曾經是一名戰士,現在,他是一名抗擊英軍的上校,他可以替許多失去家園,痛失親人,仇恨英軍的同胞復仇,火焰在他們胸中燃燒,許多人都可以是國者。

沒有觸及別人的感受,只有復仇的快感。你是殺害我兒的魔鬼,這一刻,有許多人在天堂裏觀望,有許多人在地獄中煎熬。

因爲一次冒險但成功的人質救贖,我看見了我的仇人,那個殺死我兒的魔鬼。我發誓要在戰爭結束之前結束他的生命,這個罪惡的靈魂需要一個復仇人的拯救,我不是一個國者,我是一個父親,我本不該失去我的兒。

在中國人的價值觀裏,那是一個逼上梁山的英雄,其實我可以說他是一個不徹底的國者,但卻是一個真正的英雄。一個國者的心,因爲死去的親人而被激怒,於是在那場硝煙裏,多了一個揮舞着國旗的戰士,他不再年輕,他最終將成爲一名國者,這次,是真的。

電影《愛國者》觀後感 5

老師推薦的電影,時間挺長的,但是故事情節很好。

講述了一位父親因爲深知戰爭的殘暴所以渴望和平安寧。然而,戰爭還是爆發了。英國統治者爲進一步鞏固對殖民地的絕對統治,開始採用高壓手段剝奪當地人民的自由權力,徵收衆多不合理的高額稅賦,殖民地的移民們開始了反抗。作爲父親是反抗參戰的,當然也不希望他的孩子參戰。但年少輕狂的孩子並不知道戰爭的殘酷無情,一腔熱血想報效祖國彰顯自己的英雄情結。當他們一個個被殺害被犧牲的時候,父親爲了自己的孩子而加入戰鬥。戰爭的現實和悲劇,使父親心靈遭受着衝擊,最後,在爲兒報仇中,他也完成了自己作爲一個前英雄的使命,帶領所在地的居民浴血奮戰,最終贏得了自由。

父親的勇敢,兒子的`魯莽,小姨的善良,黑人的可憐,牧師的犧牲,羣衆的無辜……當一個個鮮活的生活從靈動到倒下,我的心爲之顫。戰爭的殘酷,我們這代人,只能通過這樣的視頻畫面感受了,也很慶幸,我生在了和平時期,我們可無憂,我們可馳騁。

愛國者,先愛家,心裏有了愛人,便會願意爲之付出。

電影《愛國者》觀後感 6

本週三晚上,江漢大學軍事愛好者協會主辦的愛國主義教育活動——觀看電影《愛國者》。

電影背景是美國獨立戰爭時。本傑明(Mel Gibson飾)是法國裔美國人,他曾參加過法國人與印第安人的戰爭,身經百戰。殘酷的戰爭令他失去了心愛的妻子,他發誓要永遠遠離戰徵。所以當英國殖民者將戰爭燒到本傑明的家園時,他首先選擇的不是奮起反抗,而是躲避。當他看到他的大兒子參加了當地組織的愛國者軍隊時,也沒有跟着挺身而出。但是,當他的.大兒子被敵軍俘虜,小兒子挺身去救哥哥而死時,本傑明再也按耐不住了。他這時才清楚意識到,只有反抗才能解救家園於水火。

老實說這部電影雖名爲《愛國者》,但就歷史而言,本傑明及其家人蔘戰並非是愛國,畢竟當時還不存在美利堅合衆國。但是,這部電影所展現的親情,愛情,友情以及人們爲自由平等而戰的精神卻深深打動了我。給我觸動最深的就是beniamin離開家的時候小女兒susan還不會講話,等他回來susan的阿姨說susan已經會說很多話了,但每次benjiamin陪着susan她都默默不語,ben希望susan給他說一個字的願望都未能如願,心裏很難受!當ben又一次要離開家踏上戰場上的時候,鏡頭對準了susan,小susan的表情開始變化,慢慢的開始要哭泣,然後幾乎崩潰的跑過去說“

Papa, dont go! Ill say anything.

Ill say anything you want.

Tell me what you want me to say.

Ill say anything.

I promise, Papa. Please dont go.

看到這一段時,我幾乎有落淚的衝動。Susan在之前無法向父親表達自己的愛,但當她意識到父親可能一去不回時,她最終還是克服了內心的阻礙,大聲呼喊“Papa”,對父親的深情一覽無餘。

看到這裏,我想到,我們平時又何嘗不是因爲種種原因而無法表達自己的感情。看了這部電影,我覺得有時我們應勇於表達自我情感,不能把遺憾留給自己。”

電影《愛國者》觀後感 7

看了《愛國者》,很受感動。影片講述的是一段美國獨立戰爭的歷史。主人公是一位議員和一羣孩子的父親。一家人過得還算和諧。作爲父親,他在家裏有着相當的威嚴,而一羣孩子也不是吃素的,他們的頑皮讓這位父親吃盡苦頭卻又無可奈何。但因其反對對英國作戰而被孩子們誤解,他們都有着自己的參軍夢,甚至遠遠聽到槍炮聲,他們也會熟練搬出槍以備不時之需。然而英軍的的到來改變了一切。在家園被毀又即將失去第二個兒子時父親終於爆發了,和兩個小兒子一起殲滅了一股二十一人的英軍,這讓人聯想到他當年的英姿,也讓他找回了自己潛藏的勇氣。在追求自由這條主線的引導下,主人公帶領着國民軍逐步走向勝利。

影片花了很大的手筆來闡述美國對自由的嚮往和因此付出的沉重代價,從激烈的議會討論,人們參軍的熱情,到家園的被毀,戰場上的慘烈犧牲。相信看過該片的決不會忘記那些古老而又獨特的戰爭場面,兩軍(正規軍)對壘都是以人員和武器作爲籌碼,而這往往是英軍佔優,美軍是即輸場面又輸戰爭,這看上去有點幽默的味道,完全是對現代戰爭的顛覆,看不到現代戰爭中的謀軍佈局。而國民軍卻也會玩游擊戰,有一段時間竟被英軍稱之爲“幽靈”,很有點中國特色的味道。但這確實是一支雜牌軍,就連教堂裏的牧師也披裝上陣,只是不知道他在殺人之前會不會念上一句“上帝保佑”,其最後的犧牲卻也充滿了悲劇色彩。

雖然這是一部戰爭片,但是導演在戰爭之外的細節上有很好的'把握,除了宏大的戰爭場面外,也不失暖暖的溫情,真實而感人。其中身爲國民軍上校的父親與剛剛會說話的女兒的告別一段,導演處理得別具匠心,將主角在軍隊與家庭角色的矛盾和女兒對父親的理解盡融於女兒的呼喚和轉身的深情一抱之中,可謂感人至深。導演對種族矛盾的解構也是該片的亮點之一,最初白人對黑奴的歧視,通過戰爭的隱含功能最終達成了和解,“與你並肩作戰是我的榮幸。”將這對不大不小的矛盾融於對自由不懈追求的主題之中,也是對黑人在美國獨立戰爭中所做的貢獻的一種認同,他們也是美國曆史的創造者。

不能不說這是一部成功的影片,無論你對美國有如何的偏見,看了該片你卻不由的對那些爲自由而戰的勇士們產生由衷的敬意,這確實是一個非凡的國度,這樣的民族沒有理由不屹立於世界強者之林。

然而相比之下,小時侯很喜歡的國產戰爭片,現在看來實在很少有深層次的東西,導演的思維極其狹隘,創作的影片只是對歷史的一種簡單重複。比如電影藝術大師斯皮爾伯格就將幾條命救一條命的價值問題帶入到影片〈〈拯救大兵瑞恩〉〉中,充滿了對人性的深入思考,從而使影片脫離了戰爭本身而得以實現主題的昇華,像這樣的東西在中國的戰爭片裏很難找到,不得不引起我們的反思。在根本上還得在思維的形式內涵上下一番工夫。

電影《愛國者》觀後感 8

牢記苦難的昨天,珍惜美好的今天,建設更好的明天。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纔有今天的和平社會。

誰不曾有過美麗的夢?誰不曾有過歡樂的童年?當

你在明亮的教室裏,你不覺得是一種幸福嗎?當我懷着好奇的心情看完了《小兵張嘎》這部電影后,我的心就像大海的波浪,久久不能平靜。我被主人公嘎子哥那熱愛祖國、不屈不撓的精神所感動,我對他充滿了敬佩。一提起小兵張嘎,想必大家都熟悉吧,他不屈不撓的精神倍受人們敬仰。他小時候生活很苦,但爲了改變人們艱苦的生活,他少時就參加了紅軍,他給紅軍戰士帶來了快樂。嘎子多次完成艱鉅的任務,有一次,他屁股上中了敵人一槍,但他仍不顧傷痛毅然追擊。他有聰明的腦袋瓜,用一隻假槍就把敵人的首領捉了回去,爲紅軍立了大功。我真佩服他的`勇氣。嘎子的愛國熱情、機敏、滑稽、幽默、可愛、堅強不屈、不達目的絕不罷休的精神感動了我。

看完電影,我思緒萬千也想到自己,嘎子的形象總在我腦海中浮現。嘎子與我雖然是同齡人,拿自己和他一相比真是天壤之別,我顯得是那麼渺小,真是慚愧之極。

現在的生活條件好了,我們生活在這科技發達的今天,可以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裏學習,老師、父母對我們關懷備至,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奮發向上呢?哪又怎樣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呢?困難和挫折不僅在艱苦殘酷的戰

爭年代,同樣也會出現在我們的學習中。我們只有像嘎子哥一樣,勇於挑戰困難和挫折,不斷努力,才能使逆境變爲順境,從而到達理想的彼岸。今天,我國已經步入新的歷史時期,加入世貿組織使我國與世界各國的聯繫更加密切,機遇與挑戰並存,我們將面臨越來越多的新情況、新問題。推進我國改革開放的偉大事業,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程,更需要我們不斷弘揚愛國主義的優良傳統。只有這樣,中華民族才能重振雄風,爲人類文明與進步做出更大的貢獻。

回顧過去,我們雄心激揚;盛世年華,我們信心百倍;展望未來,我們豪情滿懷。滄桑的歲月已留痕,繁榮的祖國正興盛。這片熱土早已是天翻地覆慨而慷,龍騰虎躍今勝昔了。少年興則國興,少年強則國強。我們要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正確認識祖國的歷史和現實,增強愛國的情感和振興祖國的責任感,樹立民族自尊心與自信心;弘揚偉大的中華民族精神,高舉愛國旗幟,銳意進取,自強不息,艱苦奮鬥,頑強拼搏,真正把愛國之志變成報國之行。

我們是充滿希望的青少年,肩負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我們,要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我們要像張嘎那樣,做生活的強者,爭做祖國的有用人才。爲了實現我們的光榮使命,我們必須努力學習。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強。我堅信,在我們的不懈努力下,祖國的明天,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經濟更繁榮、人民更幸福、國力更強盛,祖國的明天更美好!

電影《愛國者》觀後感 9

人民不僅有權愛國,而且愛國是一種義務,是一種光榮。

——題記

電影《愛國者》最讓我感動的一個鏡頭是最後那場大戰:抵抗者——美國人的人數明顯比侵略者英國人要少,而且一大部分都是民兵;美國人的武器明顯不如侵略者,但他們毫不畏懼,用砍柴的柴刀、斧頭,與騎着高頭大馬、拿着長刀的.侵略者進行了殊死的搏鬥。

是什麼力量鼓舞着愛國者?是失去孩子的痛苦,是喪失家園的憤怒,是心中燃燒的愛國熱情……

愛國熱情能讓人們不怕犧牲,無所畏懼;愛國熱情能讓人們團結一致,共同抵抗侵略者。愛國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爲國犧牲也是一種光榮。

回顧中國歷史上,也有無數愛國人士爲國獻身:屈原因楚國國都被攻破,雖有心報國卻無力迴天,就憤怒投汨羅江自殺;越王勾踐因難容亡國之恨,爲雪國恥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秋瑾爲了拯救水深火熱中的人民,積極參加反清活動,無所畏懼地走向斷頭臺;多少中華兒女,因難容日寇蹄踐九州,因而奮起反抗,把自己的鮮血灑在神州大地上……他們的生命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他們可歌可泣的事蹟永遠鼓舞着我們奮勇向前。

我們應該向古今中外的的愛國者學習,學習他們的愛國熱情,繼承和發揚他們的革命精神。現在我要努力學習,幫助同學,樂於助人;長大後,當祖國人民需要我的時候,我要毫不猶豫地獻出自己的青春,獻出自己的一切!

愛國是是一種義務,是一種光榮!

電影《愛國者》觀後感 10

今天下午,班主任要我們看一個電影。她老是賣關子要我們自己去看,不告訴我們是什麼電影。冼碧熒說:都不經過我們的同意就強行我們看這些無聊的電影。我說:要是由我們發表的機會,就可能看這些啦。

一開始我還等着班主任一走就可以光明正大的寫作業。但是說是看一會兒就走,誰知道一站就是一個下午。

被迫的看起這個《愛國者》。是關於在18世紀70年代的美國獨立戰爭前夕,英國與美國印第安人和殖民地的故事。因爲當地人們的自由權利被剝奪,殖民地的人們開始反抗起。

在我看來馬丁是一個勇敢與智慧兼併的人。原本只希望過安靜日子的'馬丁。爲了兒子的冤死與人民的自由,他奮力拿起刀槍與敵人開始了戰爭。記得一個畫面。當馬丁把劫持大兒子的隊伍消滅。那是一個精彩的畫面過程。但是裏面包含了馬丁一家人對敵軍的仇恨。老師說每一個父母都會有這種爲兒女的離去而報復的行爲。是嗎?不知道啊也許是吧。

然後馬丁便繼續爲了自由和平而戰。去擴大它的反斗爭隊伍。在這個隊伍中很多英雄都是有家室的中年男人。但是爲了和平,他們把生命置之度外。但是當一場場激戰後,漸漸的隊伍的英雄逐個變成烈士。記得他們放假一週的時候,馬丁在和兒子們生活的那一週。對於戰士而言,沒有什麼比與家人團聚更重要。他的女兒在他走臨走前,祈求他的父親留在身邊的時候,那是一個動人的場面。對於他的女兒來說,是如此的重要,值得用一切去交換。

後來,通過一次次的堅持與勇敢的鬥爭,最終贏得勝利。

這一場戰爭的勝利,預示着人們即將成爲真正的自由人。是他們盼望已久的夢想。

從這個電影中得到的也許並未能夠在實際中得到經驗。但體會到了和平對於全人類的重要性。只有和平的時間誒纔能有幸福的生活。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