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觀後感

關於電影《我們倆》觀後感(精選10篇)

本文已影響 2.19W人 

認真品味一部作品後,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吧,是時候寫一篇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但是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電影《我們倆》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電影《我們倆》觀後感(精選10篇)

電影《我們倆》觀後感 篇1

隨着社會的發展和現代都市文明的不斷進步,城市的生活節奏也越來越快。人們的生存空間不斷地被生活中的瑣事佔據,無形中也減少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電影《我們倆》講述的就是兩個陌生人相遇相識相依的故事。

故事發生在北京這座特殊的城市的邊緣。藝校的女生小馬冒着大雪終於找到可以出租的房子,可是房主卻是個精於算計的老太太“不能太低,地理位置好;也不能太高,窮學生。”爲了離學校近點,小馬還是租下了房子,兩個人之間的“戰爭”拉開了序幕。

女孩的租住,打亂了孤寡老太多年寡居的生活秩序。老人一輩子養成了她的生活秩序,而眼前這個女孩是一個常犯規的人,老人的諸多禁忌讓她們相處每一步都有障礙。兩個性格大相徑庭的陌生人碰在一起,鬥爭卻從來沒有停歇過:老太太對小馬這個弱勢者的處境的瞭如指掌和機關算盡,小馬對老太太則據理力爭、使性子耍脾氣、軟硬兼施。但同時女孩的到來也爲這個寂寞的小院帶來變化,老人的生活開始有了色彩這個年輕小姑娘在老太太的眼中就好比一齣戲,喜怒哀樂,變化無常。這樣也無怪乎90多歲的老太太就願意這麼坐着,看她跑進跑出,看她刷牙洗臉,看她甩門摔掃帚,看她對着自己瞪眼睛噴口水,原本乏味的日子一下子也有了味道。隨着時間一天天過去,兩個人的關係慢慢昇華了,從互相排斥、警惕到互相關懷,產生友誼,甚至有些要相依爲命的模樣。

可是女孩有自己的生活,她必定要離開這個四合院。人其實很渺小,能把握的太少,失去的卻很多。面對小馬的離開,老人無力挽留。枯黃的葉子落滿庭院,找到新住處的小馬決定搬走了。老太太顫巍巍地一路小跑去看了眼小馬的住屋,已是人去屋空。失魂落魄地質問卻讓人心碎:“真的要走了?真的都搬空了?就這麼搬空了?”那空洞的灰濛濛的眼神讓人覺得小馬搬走的不是自己的行囊,而是老太太的精神寄託和生活重心……

在中華民族傳統觀念中,對生命長度的渴望大於對生命質量的渴望,對孤獨的忍受壓制了一切突破孤獨的想法,任何對舊秩序的挑戰都要承擔風險,守舊永遠都是名正言順的。“我悶的時候,就希望來個收破爛的,水費的,走錯門的,可以說說話。”這種寂寞的感覺也許真的只有老人才能體味到。年輕時“當過兵,騎過馬,救過傷員”,而今卻只能閒着敲柺棍。當生活再一次歸入沉靜,對老人內心的打擊可想而知,這一次老太太再也無法承受這種冷漠。老人生病了,老人再也無法流利的說話。小馬最後一次去看老人的時候,老人沒能說出一句話,只有激動的目光傾訴着一個老人內心的渴望和無助。老太太的女兒始終無法理解爲什麼臨走老太太會緊緊握着女孩的手不捨得放開,她冷冷地拋下一句:“對一個外人這麼親熱!”於此,人性的冷漠與溫情一覽無餘。

電影的最後是傷感的,老太太生活了一輩子的院子給他那個畏縮的孫子作爲結婚新房,自己住到了邊遠的鄉下,很快就離開人間。影片最後老太窗戶上那耀眼的紅色“喜”字硬生生催出了內心深處憋了許久的眼淚。

這部平凡卻能讓觀衆掏心窩子流淚的影片,導演的功底可見一斑。在拍攝中導演對“窗”這個劇作元素的運用可謂是煞費苦心,我是崇拜得不行不行的。老太太的出場是在窗後,且處於景深中顯得很小,這符合她的生活狀態,孤獨且不與外界交往,所以窗做前景並佔了近全部的畫面。接下來也是,前景柱子,中景窗,後景纔是老太,只佔了一塊玻璃的一半;隔着一扇小窗看小馬奔跑忙碌;透過窗子好奇地看小馬布置的屋子。小馬的闖入對她來說是一種侵犯和陌生,所以用“窗”的“隔閡”來表現他們間的距離感。年夜,窗後的一老一少相對而坐,冰釋前嫌。整個冬天,吵鬧聲,責罵聲,戲弄聲,還有聽似幸災樂禍的笑聲,把她們的關係融化地比雪都快,老太第一次進小馬的屋,從她慢慢掃視的眼裏讀出了包容和融洽,儘管還是會鬥氣,但老太的語氣裏充滿了春天的暖意,小馬的咄咄逼人也換成了做鬼臉來妥協,她還是倔的,但倔完了也只能在屋頂心甘情願地倒雨水。突如其來的丫頭,現在成了不可或缺,老太平靜的生活開始有了波浪,掀起惱怒、憐愛、牽掛和不捨。秋,女孩要搬走了,老太急匆匆地來看她的屋子,窗被擴大布滿了整個畫面,老太和小馬共同處於窗後中間的位置,這時窗的作用並不是要隔斷她們倆的情感聯繫,但現實的空間阻隔了他們的距離聯繫。最後“窗”的再次出現也是這樣的含義,雖然窗裏的窗上貼着“喜”字,但人已去……

一個充滿活力的生命最後時段裏溫熱了一個老年遲暮的心,平平淡淡的溫情裏透着人性的溫暖。生命的凋零,就象寒風裏幾許的枯黃的落葉,飄逝、消散。此時讓人更加感受到了蒼老、脆弱生命的易逝和掙扎。誰沒有年老珠黃之日,生命的不同階段的歷程,何嘗不是一個大自然的四季。人生的相聚和分離又何嘗不是四季的寒來暑往,在生命的暮年誰又不希望多一些關懷和溫馨呢?

常回家看看。

電影《我們倆》觀後感 篇2

端午節的時候寫了一篇文章《端午—2005》,講的是我在興平讀書的時候寄住在一對老年夫婦家裏的事情。尋覓陽光看了推薦我看電影《我們倆》當時忙於備戰六級也一直沒有看,今天突然想起,在土豆觀看《我們倆》。

本以爲我的視點會過多的放在寄宿的學生小馬身上,但是看完以後觸動最大的倒不是小馬,而是那個孤獨的老太太。看到好幾處的時候都想流淚,想起了姥姥。

我是由姥姥、姥爺帶到五歲,印象中最寵我的是姥爺,兇兇的是姥姥。姥姥是個脾氣暴躁的人,只要我稍微不聽話就打我。姥爺卻總是護着。姥爺去世的那個晚上,我跪在院子裏對着滿天劃過的流星許願,結果姥爺還是走了,從此不再相信有關流星的任何傳說,也不再觀看流星,更不會對着流星許願。姥姥不久後患了偏癱,聽那些老人說姥姥乾淨了一輩子,要強了一輩子,臨了得了不能動的病。

以前每次見到我她都對我媽說:“你看孩子那臉黃的,你們也帶着去醫院看看。”可是沒有人會當回事,包括我自己。

寒假回家的第二天爸爸就帶我去了醫院,舅舅帶着姥姥去了,她見到我還是打,顫抖着手裏的柺杖,眼裏卻又流露出傷心。她的左手不能伸直,我撒嬌的掰開她的手,慢慢的撫摸着,安慰着說沒事。我看着她拄着柺杖一跛一跛的離開病房,偷偷的流了淚。那以後到現在就再也沒有見到姥姥,我想我要是早點看《我們倆》的話一定會回家。

人上了年紀,總是盼望身邊能有個人,雖然姥姥有六個孩子,可是卻都各忙各的。看着《我們倆》似乎看到姥姥一個人坐在自家的院門口,東看看西望望,期盼來個孩子看看,哪怕是陪着說說話……心被緊緊的揪着,這幾天本來就不想呆在武漢的我越發難受~~

電影《我們倆》觀後感 篇3

實在是不敢起這樣的名字,因爲就我這個樣子的寫法,基本上沒兩句就要跑題了,那就說一句好了。

前天晚上吧,幾個人擠在我們宿舍看了電影頻道的播的《我們倆》,曾經拿了百花的最佳女主角的片子,聽說還有東京電影節的什麼獎項,主演金雅琴奶奶八十多了,演技還是一流,那會兒記得看電影報道,說老奶奶哪兒都好,就是耳朵不好,經常就是導演喊停了之後,她還在那兒自己投入的演着,我們一路看的哈哈哈的笑個不停,還有就是老太太從頭到尾在喊,小馬小馬(租房子的女孩兒),宮哲從頭到位的跑,一直跑,幹嗎都用跑的,有年輕人的所有特點,看了之後先想到我姥姥,也是八十多歲,身體不那麼好了,年紀大了都有各種老年病,都害怕寂寞,都有點無事生非蠻不講理的性子,那是她希望別人多陪陪她,跟她說話,即使再吵再鬧,心裏頭一樣熱乎。

兩個主演,其餘的幾乎沒有多餘的演員,一個院子演過了春夏秋冬四個季節,講了一老一小這一年的故事,比較回憶深刻的一段就是小馬學表演的,要排一個短片交作業,然後就拍老太太的一天,折騰夠嗆,烤饅頭片,曬太陽,做飯,吃藥,能折騰的折騰一遍,後來到了了,老太太問,電視上播麼,說不,老太太就急了,直接喊了,那你折騰我幹嗎。

老太太當過兵打過仗,男人結婚第二天就走了,也沒有孩子,只有一個養女。這麼一生也就這麼過來了。街坊一個年紀小點的老奶奶,經常過來照顧她,也沒見養女過來看看,可憐的老太太。

後來小馬搬走了,老太太就病了,說不出話,但是心裏明白,然後養女的兒子結婚,她把老房子騰出來給孩子當新房,自己搬到農村去,更加憔悴,再後來老太太去世了,我的眼淚嘩嘩的,全擦到妹妹妹妹的衣服袖子上了,恩。

說不出來什麼東西,看了你就知道,好看!

電影《我們倆》觀後感 篇4

九月二十四日上午,我校組織學生觀看了電影《我們倆》,看後令我非常感動,感觸很深。人與人之間,只要真誠相待,才能產生真摯的感情。

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一位老奶奶獨自生活在一個空蕩蕩的四合院,在一個寒冷的冬天,一位來北京求學的女孩,想租老奶奶離學校很近的.房子,但嫌房租太高,老奶奶堅決不降價,女孩無奈租了下來,從此兩人開始爭吵不休的主客生活,女孩覺得老奶奶處處算計她,心裏委屈。老奶奶也對女孩一百個不順眼。經過長時間的磨合,兩人漸漸成了彼此的依靠。秋天來臨,女孩搬走住進了樓房,老奶奶精神垮了下來。

這部電影又勾起我的回憶,我想起了我的姥爺,他家在遙遠的甘肅省天水市,他一個人住在一個四合院裏,平時生活只有大舅媽和二舅媽照顧,其他人都在外地打工,我們不能經常陪伴在他的身邊,給他更多的關心,留下了很多遺憾。姥爺九月十七日去世後,媽媽哭的肝腸寸斷,我也傷心極了。

看完這部電影,我思緒萬千,這不是一部只關於感情的電影,它反映了當今社會的留守弱勢老年羣體,他們生活的很孤獨,需要全社會對他們奉獻愛心。給孤獨老人更多的,讓他們有一個快樂的生活!

電影《我們倆》觀後感 篇5

影評課上看完的馬儷文導演的《我們倆》,我沒有想到這部只有400萬的小投資電影,帶給我的巨大震撼。該片製作班底十分樸實,總共歷時一年半,片中的四季輪迴完全是真實場景。

該片講述了一個簡單而動人的故事,主演金雅琴老太太說,她看任何一部名著從未掉過眼淚,但是在拍片過程中她每天都在被故事裏的親情感動着。“該片是當今一片喧囂中的電影珍品。”這樣的評價當之無愧。

全篇的音樂是非常滄桑泛古的,來自竇唯,以季節時間轉換來巧妙地演繹劇情發展的各個分界點。每個季節的聲樂都有意引導我們深入理解和進入下一個階段。

充斥着寂寞、孤獨和衝突的氛圍。在破舊的四合院裏,一切在悄悄的發生。

老太太的百般刻薄刁難讓我們甚至揣測,是不是她的故意作爲,而就是替其孫子找個能幹的好媳婦。喜歡預測劇情,可是越往後面看越覺得衝突、矛盾是那麼的真實。老太太就是難相處,就是精明,就是會算計,就是咄咄逼人。小馬就是不喜歡總吃虧,就是會反抗不公平的待遇。她們是那麼的真實。

裏面有很多讓我印象深刻的場景。

比如,房東老太太和小馬因爲誰偷打電話花了300多元而大相爭執,互相誤會,老人氣將小馬趕走,還搗壞了所有小馬爲慶祝新年而高掛的燈籠。當得知是自己的孫子爆打的電話,心生歉意,快九十歲的老人將燈籠一個個掛起來,還碎碎念,你脾氣不該,你就孤獨終老吧……然後,鏡頭拉遠,向我們呈現一位老人,坐在掛滿燈籠的庭院的門口正中央,抵着柺杖,盼啊盼啊盼……

爲完成學校佈置的作業帶老太太出去的那一天,小馬從另一位老人的口中知道了她的過去,似乎,看到了老人難處的外表下一顆善良、孤獨、寂寞、簡單而又害怕被人遺忘卻總是被人忽略的一面。小馬心疼的看了她一眼。我覺得她是心疼的看了老人一眼。小馬養條狗,表現的不怎麼願意的老太太,最後,在小馬不在家的時候,居然主動跟這只不會說話的小東西講起話來。

外面炮竹聲隆隆,年三十,鏡頭停留在窗外,透過窗戶,一位老太太和一個外地求學的小姑娘對坐一張小四腳桌,吃着一條整盤的鯉魚。昏暗的燈光下,黃暈泛泛而生,她們會在講些什麼呢,這麼多年,小馬沒有出現之前的日子,這位老人一個人,她會又幹些什麼呢。也許可能如她自己所說,就是吃飽了睡,睡醒了吃吧,實在再加點,就是曬太陽,或者期待遇上收破爛的或走錯門的陌生人,好講幾句話,也爲了不荒廢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

從冬天走到夏天,小馬也不再當自己是房客的身份,需要什麼就直接拿,開冰箱也不打招呼了,老人雖嘴裏唸叨,怎麼越來越放肆,把這兒都當自己家了。可是心裏還是很開心,更沒有與她斤斤計較。其實,此時,矛盾,衝突到這裏時,已經開始慢慢緩衝、化解了。

每個人都知道,小馬不可能永遠住在這裏,而老太太也不可能不離開這個世界。時間永遠不會停止與某一個時期,狀態。

她們註定要從衝突到相知,再到分別,再到訣別。這就註定了影片的遺憾的感情基調。以既定的聚散現實性從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含金量。

一直不住的唸叨要趕小馬走,最後她真的走時,她似乎不能接受這個突然而來卻又冥冥之中料定的決定。

老太太去參加孫子的婚禮時與聞訊趕來的小馬惜別。旁觀者搞不懂爲什麼老人跟家人不親跟眼前的這個外人相處不到一年卻成忘年交。“你們這麼好,乾脆把她接到你家,你照顧她啊。”小馬沒有說話,不知道怎樣來回答陌生的婦女的好提議亦或是諷刺的幸災樂禍。

換句話說,爲什麼見者都覺得心寒卻沒有人願意每天陪這位老人多聊一會沒有人將她帶回家贍養呢,又退一步講,小馬怎麼也就沒有呢。我想這就是這部電影內在的敏感的一個視點,我們沒有人不會爲這份忘年之情所感慨,也鮮有人會責怪小馬甚至是老人收養的兒子亦或者是那個多嘴的婦女,也許我們只是覺得這就是一種無法改變的傷感的註定的悲劇。

成年後的我們也許總是有很多的理由去爲自己的生活而忙碌着,賺錢,買房,結婚,生子,養家……

我們將有很多奮鬥的目標然後忙忙碌碌,我們每個人都是善良的都想給予這樣的老人更多更親的愛,但是生活的重擔和壓力又會時不時的在提醒着我們不能太偏離自己的生活圈和重心,這是無奈還是悲哀呢。

假使我們奮鬥一輩子到頭來會不會也有老人一樣的結局呢,這是我們的必經之路嗎。不清楚。

但還是願深思的人有哪怕一點點的觸動,儘可能地多善待一點身邊的老人吧,再者人不獨親其親不是嗎。

無數個擦肩而過的人海中,小馬推着自行車,接到了一個病故電話。然後一個人蜷縮在路邊,默默的抽泣。沒有人上前詢問,沒有人知道在意什麼。一位老人去世了,這讓多少人難受呢,只有小馬吧。或者說還有一個小馬,幸好還有一個。

影片在最後的“囍”中結束。老人一走,就把房子留給收養的孫子以大方迎娶貴州的媳婦。觸動無限。

全片的語言十分地道幽默詼諧,但是用越來越帶有令人壓抑、感動、無奈的感受。我發現了很多張淚流滿面的臉,很多付梗咽的表情。

讓我看的哭的影片不多。《我們倆》,有深度。

片中主人公小馬是導演馬儷文的影子。我喜歡有生活影子的電影。

電影《我們倆》觀後感 篇6

《我們倆》這部電影真的不錯,值得看。

儘管這部電影05年就上映了,但我一直不知道它的存在。半個月前另外一個城市辦事情,在旅社看電視,有個節目叫《精品推薦》,那期推薦了《我們倆》和《桃姐》兩部電影。《桃姐》早就看過了,而《我們倆》卻從沒聽過。回來後就下載來看。

影片一開頭就很有生活氣息,給人一種真真切切的真實感,彷彿就是在講另據那個大媽的事情。老人和女孩爲了電話而爭吵的段落,女孩借冰箱的段落,看着很好笑,但是笑過之後,心裏立刻升騰起莫名的感傷。隨着時間的推移,原本陌生的兩個人漸漸融入了彼此的生活,女孩隨意進出老人的房間,並強行給老人改造房間;老人用柺杖在地上敲響聲叫女孩起牀;女孩給老人拍電影幫老人洗頭等等。從冬天到春天,再到陽光燦爛的夏天,隨着季節的更替,他們倆的友誼也越來越深刻,越來越難以割捨。

在看電影的過程中,我一直在想,導演會不會讓女孩和老人的孫子戀愛,然後一直陪在老人身邊。我一直期待這個結局,卻又一直害怕這個結局。期待,是因爲不想看到女孩離開老人後老人重新回到孤獨冰冷的生活;害怕,是因爲這種結局太假了,太不真實了。我甚至覺得老人的孫子根本配上女孩——女孩很漂亮,而老人的孫子卻顯得很猥瑣。

猥瑣,是的,他的確配得上這個詞。

有個細節,老人的孫子經常來看老人,而男孩的父母卻只有在老人病重後纔來過。影片結尾方纔點明,男孩經常來,是惦記着老人的四合院。因爲男孩找到女朋友要結婚,老人就要四合院讓給孫子,自己搬出。老人一再向女孩介紹她孫子,也可以看做是她不想離開這個四合院。

但,女孩註定是要離開的。她找到更好的地方就會搬出。有一天,她真的搬走了。老人再度陷入到孤獨和冰冷中。可她再也回不到從前,她病了,最後離開了。等女孩在熱鬧的街頭接聽電話的那一刻,她哭了,我也哭了。

記得一個鄉鎮上的領導跟我講過她的一次,有個孤寡老人,住在一個院子裏。過節了,她帶着鎮上工作人員慰問老人,陽光燦爛的日子,推開大門進,卻感覺一陣陣寒冷。老人癡癡地坐在門檻上,目光呆滯,整個屋子裏沒有一點點溫暖,反而給人一種陰森森感覺。

外出打工的人越來越多,很多老人成了孤寡老人,孤獨地生活在村子裏,沒人和他們說話,沒人關心他們的冷暖。他們就這樣孤孤單單冷冷清清地一天天走向死亡。

電影《我們倆》觀後感 篇7

《我們倆》,並不爲廣大人民所知的導演,並不爲廣大人民所知的演員,並不爲廣大人民所知的片子,卻精緻得讓我看完後捨不得刪掉!很小的題材,很少的角色,很平淡的主題,很大的感動!

大概因爲是個很樸素的女導演,電影拍得很實在、很精緻,時間春、夏、秋、冬交代得一絲不苟,故事順着這條時間線流暢地展開,中規中矩的佈局,平淡緩慢的情節,卻蘊涵着極大的力量將我感動。

行色匆匆,感覺還有點冒冒失失的大學生小馬;處事泰然,大有八風不動之氣的刁鑽老太。多鮮明的對比啊!這正是整部片平淡卻不顯枯燥的關鍵所在,正因爲此,故事的展開可以流暢自然地展開;正因爲此,這部結構中規中矩的影片能蘊涵極大的力量!

故事情節:大學生小馬租了刁鑽孤僻的老太太的房子,剛開始因爲兩人的各種不同由而矛盾頻生,小馬差點爲此搬走;等各自習慣與相互妥協後兩人關係也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呵呵,再平常不過的故事!

整部片的細節做得很精緻,卻毫不累贅做作,我相信如果多看幾次一定能再發現許多讓人欣喜的細節,舉個例子:小馬冒冒失失地問老太太,“我能用一下你的電話嗎?”老太太回答:“能!”鏡頭焦點馬上由老太太轉向了電話機。確實不算什麼特別的技巧,可是體現的是整部片的質量!

新與舊的衝擊是本片的看點所在,而片子的最後,小馬因爲與男友找到新房子搬走,而老太太在頓失間立刻衰竭、病倒然後死去,這也隱隱地闡明瞭新生的總要往上走,而陳舊的即使值得惋惜,但消亡也是無可避免的!

電影《我們倆》觀後感 篇8

觀看《我們倆》着這部電影讓我感觸頗多,其實這部電影正反映了我們社會這樣的一個事實:有好多的老年人,處在孤獨中。家人很少給他們多一點的關懷。

故事講的是一個大學生和一個老太太和叫小馬的大學生小馬之間的事。小馬租住老太太的四合院裏的一間小房子,而老太太是一個極度固執,而且脾氣很壞的老太太,她一生沒有兒女,但是自己收養兒女還有一個孫子,但是他們之間只有赤裸裸的金錢關係,而老太太明白,她只能過一種在警惕中的生活。

在老太太和小馬的對話裏我們可以看的出裏面始終有着金錢在裏面,也許在老塌臺的世界裏,她收養的兒女還有孫子對她的影響太大了。隨着時間的推移老太太和小馬之間的關係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其實老太太是太孤獨了,她很希望有個人和她說說話。在與小馬的接觸中老太太的態度一直都在發生變化,從最初的冷漠到最後的不捨。我們不難看出,人時間最寶貴的就是人間的真情。在老太太生命最後一刻她感受到了人間的真情,打開了她塵封多年的愛。而此時老太太已經不久於人世了。

整個故事情節都很鮮明,小馬的真情與老太太收養兒女的無情形成鮮明的對比。一個沒有任何血緣關係的人在彼此分別的時候都能那麼的不捨,而養育了這麼多年的孩子卻那麼的無情。讓我們不僅深思在當今社會有多少老人在孤獨中度過他們的一生,而他們的兒女總以爲只要給老人錢就行了,而他們不明白老人需要的是關懷,是煤田和他們能說句話。有的人甚至是不管老人,不管他們過的怎麼樣。殊不知在他們老的時候如果自己的孩子也這麼對自己,他們會有什麼感想。

有人說養兒能防老,也許吧!發生在我們身邊的那些不孝的兒女也比比皆是。很多人說現在社會是一個金錢社會,到處充滿銅臭味。很多人爲錢不惜任何代價,甚至自己的良心。就像故事中的老太太收養的兒女和孫子,不知道知恩圖報,還在老人年老體弱的時候把她住了幾十年的房子也要走了。讓老人搬到一個偏僻的地方。此時的老人已經奄奄一息了,當小馬去那個地方看她的時候,兩個人緊緊的握着手不肯放開,老人淚流滿面,她已經不能說話了。

在現在的社會裏,人越是在乎利益和金錢就越覺得孤獨。看到很多人上網、寫博客、玩遊戲而不是去感受外面的風景,更說明了他們覺得外面沒有他們的寄託,沒有歸宿感,然而越發讓人覺得孤獨、寂寞!人間最難得的是真情!只可惜有時候你的真情並不一定會得到別人的認可,因爲社會太複雜,人的思想越是警惕性高,欺騙越是到出可見,你不知道該去相信誰。因此,很難突破那條防線接受別人的愛。這也許就是現在社會的一個共識吧!

其實誰都希望自己身邊多份溫情,多份愛!這樣生活纔不會覺得累!

電影《我們倆》觀後感 篇9

上週學校組織我們看了電影《我們倆》,我覺得很感動。影片主要講了一個孤獨老人住了一輩子的空蕩蕩的簡陋四合院,在一個風雪交加的冬天,來了一個尋求住處的女孩,倆個人之間從最開始的互看不順眼,到一段時間之後兩人產生了深厚感情的故事。

看完這部電影讓我不由地想到了上個月我與媽媽頂嘴的情景。記得那是週六,爸爸媽媽有事情需要出去一會兒,媽媽走的時候囑咐我一定要照顧好弟弟,我一口就答應了下來。媽媽走後我邊寫作業邊和弟弟玩,誰知道弟弟不小心撕壞了我的作業本,於是我就把弟弟兇了一頓,弟弟就大哭起來。剛好這時候媽媽回來了,弟弟飛快地撲向媽媽的懷裏哭得更大聲了,媽媽當時很生氣就打了我一巴掌,氣沖沖地對我說:“你打弟弟幹嘛?他還小,你要讓着他。”當時我覺得可委屈了,便大聲衝媽媽嚷道:“你只喜歡弟弟,你是個偏心的媽媽!”說完我便跑進自己的房間裏還鎖上了房門。下午媽媽叫我吃飯我也沒有理媽媽,一整天都沒有和媽媽說話。晚上媽媽趁我睡覺的時候還偷偷來房間看我,幫我收拾好書包重新給我買了個作業本,聽爸爸說媽媽很後悔打了我一巴掌,爲了這件事媽媽還偷偷哭過。

這件事情雖然過去很久了,我和媽媽又說話了,但是我知道上次我說的話傷了媽媽的心,媽媽一定很難過,我想對媽媽說聲“對不起”。

電影《我們倆》觀後感 篇10

今天看了一部電影《我們倆》,哭的我稀里嘩啦的。影片講的是一個孤獨的老太太,和一個在外求學的小姑娘租老太太的房子,由此引發的一系列的事情。

兩個從本質上來說都是孤獨的人,只不過一個是閱盡世事,對世間沒有期待,沒有憧憬,且已在年少時耗盡熱情與好奇,身體已腐朽,靈魂燃燒過的孤獨。而另一個,是獨自漂泊,但是還有很多憧憬以及跌跌撞撞的無限精力可燃燒,還有活力的孤獨!

但不管是哪種孤獨吧!它本質上都是兩個孤獨的人,在一個冷清的小院,在租房與被租房的關係裏。在同樣倔強的人,在一個正在活力四射與一個曾經活力滿滿的關係裏,找到了一絲陪伴與慰藉!

後來,女孩搬走了,而老女孩似乎精神也垮了起來,倒下了!女孩還有無限以後,而老女孩似乎只有肉眼可見的末日了!

一邊看一邊眼淚嘩嘩的我,心裏格外的難受!

是不是無論是年老的我們,還是年輕的我們,還是年幼的每一個我們,都是孤獨的。或者說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好像都是修煉孤獨的!

或者說,人從出生開始,從光溜溜的帶着自己獨特內核來到這個世界上(也就是基因)就是爲了吸收這個世界絢爛繽紛,五光十色,形形色色等等。到最後在褪去這些,只爲了留下一個更飽滿的內核?修煉與淨化自己的魂魄?

熱鬧總是暫時的,大多時候我們還是需要與自己相處!就像煙花總是那麼絢爛的,但那麼一瞬間的絢爛之後。留下的只是一地的孤寂與菸灰,沒有人感嘆,剛剛的絢爛是它燃燒自己之後帶來的。只會把它用掃把一掃丟進垃圾桶裏!

有時,我覺得,既然世界有那麼多的孤獨。那麼是不是代表自己也是不孤獨的,因爲有無數的人在陪着自己孤獨。

可是無論陪着自己孤獨的這個理論看似多麼的有邏輯,但每個人承受的孤獨的感受卻是真實與熬人的!

就像火,總是需要各種各樣的物體與可燃物陪着自己,才能燃燒起來。可是冰就不是,冰只有冷和水就足以!不要其他的!所以有個詞叫孤獨寂寞冷啊!形容的也是非常貼切了!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