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觀後感

《春節聯歡晚會》觀後感(通用13篇)

本文已影響 2.39W人 

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觀後感吧。可是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春節聯歡晚會》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春節聯歡晚會》觀後感(通用13篇)

《春節聯歡晚會》觀後感 篇1

吃過年夜飯,我和爸爸去放鞭炮,放煙火,然後準時收看春晚。

開場沙溢閆妮們的一串串的rap真是讓人醉了,蠻雷人的啊是不是?

幸好,接下來的舞蹈非常美,尤其是盛開的牡丹羣舞,那牡丹仙子的舞蹈服顏色真是美到爆啊!

話說吉克雋逸這次塗了多少粉啊,臉突然白了,比昨晚重播的《鍾馗伏魔》她的扮相白了幾億倍,吉克雋逸爲了春晚也真是拼了!

泉州分會場的胡歌和許茹芸對唱蠻好的,扮相和歌聲配合都不錯,意境也很好,很應景,也表達了兩岸一家親的心願。

舞蹈《茉莉花》非常好,是民族舞扇舞和芭蕾舞的結合,動作很整齊,造型別致,動靜結合,美輪美奐,業餘團隊跳出這麼高的水平,了不起!

譚維維已超過韓紅王菲,成爲當今歌壇一姐,新人超越了前人,咱們中國有希望啊。今晚的《華陰老腔一聲喊》再次證明了這一點,沒錯,這是今年春晚水準最高的節目。

看到現在,感覺今年春晚大部分節目還是很不錯的!

最後,小花仙祝各位朋友:新年快樂,萬事如意!年年有餘,多拿紅包!

《春節聯歡晚會》觀後感 篇2

春晚是每家人在吃團圓飯的“好夥伴”,吃着餃子,看着春晚,是多麼高興啊

今年的春晚是一年比一年精彩,其中有好多節目讓我流連忘返。其中劉謙表演的魔術《魔琴》讓我十分震驚,撲克牌不知不覺變音符和琴鍵,他與他的搭檔非常默契,一會兒就與他的搭檔互換了位置,在最後的時候,他的搭檔就神不知,鬼不覺的跑到觀衆席了,觀衆們紛紛叫好。

最讓我不能忘記的是春晚壓軸小品《幫幫我》,特別是最後幾段,講述了他的師父靠一個拖車槓幫助了許多人,現在他師傅病了,把拖車槓交給了他,告誡他別人有困難的時候搭把手,搭把手不孤寂。讓我想到了世上那些被幫助的人和幫助別人的人,讓我回味無窮。

每一年,觀看春晚是不變的傳統,希望春晚能在新年製造多一點的快樂!

《春節聯歡晚會》觀後感 篇3

除夕之夜,閤家團圓,我們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春節聯歡會。

晚上8:00春晚開始了,開場歌舞《萬紫千紅中國年》走上舞臺,將春晚拉開了帷幕。

春晚的節目一一亮相,但讓我記憶最深刻的小品還是潘長江、蔡明、賈冰的小品《學車》和賈玲、張小斐、何歡、許君聰表演的小品《真假老師》,今年的春節聯歡晚會上,有優美動聽的歌曲,王菲和那英時隔20年再次牽手合唱《歲月》,李易峯、景甜、江疏影組唱了一首《贊贊新時代》,周杰倫的一首《告白氣球》提升了現場的氣氛,成龍、吳京演唱的《龍的傳人》,回味九九。最後衆多明星現身舞臺,星光璀璨歡聚一堂。

狗年的鐘聲敲響了,絢爛的煙花在天空綻放,全球華夏兒女迎來這激動人心的時刻,歡樂中國年。小朋友們穿上了新衣在院子裏燃放煙花,家長在忙碌着準備年夜飯。看春晚觀衆的笑聲和掌聲在屋內迴盪,歡快的笑聲傳向遠方……

《春節聯歡晚會》觀後感 篇4

每年都期待春晚,每年都有欣喜和失望,每年都知道央視春晚的導演和工作人員的辛苦,每年都有人說三道四,春晚這道大餐不好做,口味不一樣,有人喜歡歌舞有人喜歡小品相聲,今年的歌舞可以說是一道視覺盛宴,用美輪美奐,五彩斑斕,維俏維妙,如夢如幻,威武挺拔,阿娜多姿,來形容不爲過,使觀衆大飽眼福,也向世界人民彰顯了大國的風采,我爲祖國感到驕傲。

在談一談小品相聲,我真的很失望,說是小品吧沒有笑點,你說是舞臺劇吧,還是以小品的形式出現,小品和相聲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個文藝特色,是廣大羣衆喜歡的文藝題材,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瑰寶,是一種得天獨厚的文藝形式,是在人民閒暇之時的一種娛樂,這種受歡迎的程度可想而知,一個春晚的導演把小品相聲搞上去,纔是一個高水平的導演,纔會被觀衆所認可,我記得有兩個春晚的女導演非常出色,一個是孟欣一個是哈文,歌舞和小品相聲都有精品,歌曲至今被人傳唱,小品也是膾炙人口。我提個建議,辦兩臺晚會,一臺是歌舞晚會,一臺是小品相聲晚會,看羣衆喜歡那一臺晚會。我這個提議不錯吧。

春節是中國人最重視的團圓節日,一年一度的春節聯歡晚會也是大家期待觀看的,今年狗年春晚不知道你是否喜歡觀看呢?

《春節聯歡晚會》觀後感 篇5

昨天是大年三十,是一個喜慶的日子,當然也少不了《春節聯歡晚會》了。因爲時間關係,所以我只好今天把它看完。

在衆多的節目中,《50塊錢》這個小品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個小品主要講述了一家包子店因爲一時的粗心而誤收了一張50元的假鈔後發生的一系列的故事。從這個小品中我明白了:做人要講誠信,千萬別做出賣良心的事情。就比如說一些菜市場上當小販,爲了多賺一些錢來,就宰稱,故意少給人兩斤。說一個就發生在我身邊的事吧:一次奶奶上菜市場買菜,再買鴨子時,毛重8斤,但是去毛、去內臟回家後一稱,才3斤多。

不僅菜場上有這種情況,就連報紙也有“宰稱”的。我爺爺再看自己訂的報紙時,發現其中莫名其妙地少了一張,也沒掉在地上。但爺爺一經分析認爲是報紙的賣家故意在每份報紙中抽掉一兩張,這樣,又可以多出來一份了,真是缺德。

雖說他們是佔到了便宜,但是他們最重要的東西也就這樣告吹了,也就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甚至不只是“西瓜”呢!

《春節聯歡晚會》觀後感 篇6

在期待與莫名的複雜心態中迎來了羊年春晚。我相信許許多多觀衆與我的好奇心理“異曲同工”:衝着“外來和尚”馮小剛執導的春晚:看你馮小剛唸的“春晚經”會不會別具一格。

“摻沙子”主持人張國立令人眼前一亮:不裝、穩重大方、有親和力,不僅站位“中心”,且在五名主持人中體現了實質性的核心價值。蔡明那個小品好:語言幽默、俏皮、出彩,蔡明那張嘴真“貧”.結局意想不到的好。《萬馬奔騰》很有創意:現代、新潮、魔幻。《扶還是不扶》直面困擾社會與人心的現實困境,不迴避問題,深刻揭示了一個尖銳的社會現實問題:人倒了,還可以扶起來;人心倒了,就很難扶起來了。如果揭示與寓意更深刻些:在一些問題上,即便人心倒了,也要全社會共同努力扶起來!可惜在這方面着力還不夠,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小品的內涵與藝術感染力。

牛莉與郭冬臨的小品同樣直面現實諷刺和鞭撻有力度:層出不窮、花樣迭出的“人情份子”這種利慾薰心的斂財禮金“苛捐雜稅”,已成爲敗壞社會風氣,稀釋和離心離德人際之間真誠感情的社會公害“離心機(會)”

《春節聯歡晚會》觀後感 篇7

春節已經不知不覺的過了好幾個星期,可春節的點點滴滴,我卻依然歷歷在目,因爲時間有限,所以,我把我印象最深的給寫了出來,那就是—春節聯歡晚會。

春節聯歡晚會可謂是每年我的笑點之一,而今年,我覺得笑點高了不少。在這裏面,我彷彿跟點了笑穴一樣,整晚都幾乎笑個不停,而我今年最喜歡看的節目是;小城大事。這個節目裏講述的是兩個貼小廣告的和一個服裝設計師所產生的故事,開頭講述兩個人把小廣告全部扔進了服裝設計師的家裏,但是,他的弟弟,卻陰差陽錯的`把火車票扔了進去,於是,他們兩個人進去找,被設計師當成了模特,然後,他們與設計師鬥智鬥勇,但最後還是被拆穿,可是,他們卻冰釋前嫌,設計師還告訴了小廣告對城市的危害,然後,設計師把火車票還給了他們,還說:‘‘如果瞧得起我,過完年後就跟着我一起幹。’’他們倆答應了,並幫設計師剷除了他家裏的小廣告。節目到此結束,我有所感觸:自己家是小家,可城市卻是大家,保護好了大家,就會保護好小家。

春節聯歡晚會是每年都有,可有教育意義的卻不是每年都有了。

《春節聯歡晚會》觀後感 篇8

春,五彩繽紛,配上春節聯歡晚會的絢彩繽紛,真是美侖美奐。

晚會的開幕,是多少人在後臺與前臺的默契配合之下才能完美無缺得以呈現。晚會的持續中,數不清的幕後支持者讓表演者演繹舞臺之更精彩。晚會的尾聲,又是工作人員與表演者共同給整個晚會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在今年春節聯歡晚會當中,最讓我記憶猶新的非劉謙的精彩魔術莫屬。一個在十秒鐘之內完成的動作,表面看似簡單,實際上這是表演者在幕後花了多少心血才“釀製”的“精品”。

一個讓硬幣穿過堅固的玻璃而落到另一邊;一個把自己的手臂穿過玻璃去抓玻璃下的硬幣。一個比一個精彩,一個比一個振奮人心,一個比一個使人捉摸不透。

看完此節目,我的四周被問號圍繞着,真恨不得飛到北京——飛到春節聯歡晚會直播現場去問個明白……

春晚,是把表演者在整一年中的成果反饋給了觀衆——我們;是把祖國明天日新月異的科技向大家展現;是讓中國人民度過一個不平凡的夜晚。

讓我們記住每一個春晚,讓我們“收藏”每一滴爲春晚而留下的汗水,讓我們時刻記住,爲了祖國明天的繁榮昌盛,我們後一代必須奮鬥、奮鬥、再奮鬥。

《春節聯歡晚會》觀後感 篇9

農曆的臘月三十,也就是今年的2月15日,是我們期盼已久的除夕之夜。在這一天,會有我們中國人一年一度的文化大餐——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

晚上8點春節聯歡晚會準時如約呈現在大家的眼前,給我們大家一個“喜氣洋洋、快快樂樂”的除夕之夜。

今年的節目有許多都很好看,如歌曲:《告白氣球》(及魔術)《的舞臺》《我和2035有個約》;小品:《真假老師》《學車》;歌蹈:《萬紫千紅中國年》《沙場礪兵》(及雜技)……

我比較喜歡的節目是TFBOYS演唱的《我和2035有個約》、小品《提意見》和歌舞《萬紫千紅中國年》還有相聲《我愛詩詞》。其中,小品《真假老師》和《提意見》表演發人深省,讓我明白了許多道理。

《真假老師》告訴我:孩子最需要的不是你給他多少錢、不是你給他多麼好的條件,而是你的陪伴,常常陪伴孩子,就是給孩子的禮物,不要總是拿工作忙當藉口,更不要拿自己的孩子跟別人家的孩子作比較,這樣會傷了孩子那顆脆弱的心靈。《提意見》這個小品告訴我:我們說話做事不要總說些好聽的花言巧語,要說實際的,你自己只要不弄虛作假,就沒什麼好怕的,不要怕別人不高興就不說,這反而是在害他。

今年的春晚之所以讓我們覺得很新、很好,是因爲這次的節目都很貼切我們的現實生活。我認爲,這次春晚的漏洞就是:相聲太少,很多廣大的觀衆朋友們很熱愛相聲,但這次春晚卻只有一個相聲,我覺得,如果再加上幾個相聲,那就是“畫龍點睛”之筆了。

《春節聯歡晚會》觀後感 篇10

不知從幾時起春晚成了國人每年除夕的必備,許多的人說這已經成了中國人過年的傳統。一直搞不清楚多少年才能算做是傳統的,唐的傳統在日本,明的傳統在韓國,就連最近的民國也是在臺灣,那麼這個春晚的傳統是源於何時的呢?度娘了一下,原來是從1984年纔開始的,到今天也就是二十年的時間,那就奇怪了,唐朝的文化不算傳統,明朝的文化也不算傳統,就連民國也不是傳統,獨獨只有二十一年的春晚倒成了傳統,奇怪不奇怪耶?

放炮仗是中國老祖宗幾千年留下的正兒八經的傳統,可到了如今說禁也就要禁了的,也沒看到把傳統當做一回事的,到了春晚就成了傳統,是萬萬動不得的。滿清入關的時候,漢人本來是不剃髮的,“身體髮膚受之於父母”是萬萬動不得的,可到了留髮不留頭,留頭不留髮的滿清,還是無奈何的有了新的傳統留起了一根豬尾巴。到了民國也就是爲了豬尾巴,一羣大老爺們鬧的死去活來的,爲了什麼?因爲這個時候豬尾巴成了傳統。

臺灣是華人、新加坡也是華人社會,可人家那裏從來就不知道什麼是春晚,日子是一樣的過,而且是有春晚的地方滿腦門子的要移民到沒春晚的地方。要是沒了春晚這個日子就過不下去了,那麼幾十年前的你我又是從哪裏來的?唐朝的時候沒有春晚,明朝的時候也沒有春晚,就連你我父輩生活的時候也是沒有春晚的。十年前就對春晚沒了興趣,今年更是搶紅包搶急了眼,哪裏還有春晚的影子。周遭的朋友還在關注春晚的恐怕是連一成都沒有了,當越來越多的人在揣着明白裝糊塗,那麼它的消亡也就是早晚的事,只等有個孩子來捅破那層窗戶紙。去年開始新常態已經成了最流行的詞,那麼該消亡的就不僅僅只是春晚了。

沒有春晚的除夕夜咋過?蘸餃子吃醋,該咋過就咋過!

《春節聯歡晚會》觀後感 篇11

昨天讓人很多感動,到達演出地點小演員準備吃飯了,隨行的家長們紛紛幫忙安頓孩子的餐食,沒有一個人抱怨盒飯不好,都是讓孩子們參與集體活動,感受屬於孩子自己的那份集體榮譽感?

孩子發着燒堅持演出,都說現在的孩子嬌氣,我們華星藝術學校的孩子真的好堅強!爲孩子點贊,爲家長點贊演播前,每個節目負責老師責任擔當,化妝、帶隊井然有序,總指揮在繁瑣而不亂的節奏中進行着工作安排,節目播出時我都沒反應過來,似乎剛剛聽到說走臺啦,立馬就開始直播了!我在這裏發誓:下次走臺,絕對在臺上不走上個半個小時我不下來!還好,孩子們很爭氣,有突發狀況但都能從容面對,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現在的孩子別說十年,才一年就可以上臺歷練,時代真好,還是電視臺這種大舞臺!

越是忙碌的越是過得快,今天的孩子們忙得沒時間想飯菜好不好吃、仍然吃得很香;沒時間想怕不怕冷或者還在發着燒,仍然跳得很開心;5歲的孩子沒時間想誰來給我換衣服,在人山人海的後臺自己做了好多事兒就這麼開心愉快的度過了大假第一天!她們收穫的都是付出努力後簡單的快樂,這鐘快樂受益終。

《春節聯歡晚會》觀後感 篇12

吃過年夜飯,我們早早的守在了電視機的面前,等待《春節聯歡晚會》的到來。“開始了,開始了”妹妹大聲的叫道,一家人都整齊的坐在沙發上看向電視。

春晚的主持人有5人:任魯豫、李思思、尼格買提、龍洋、張韜。媽媽說換了好幾個新人,她都不認識。我倒是覺得都一樣,漂亮的叔叔阿姨。這次春晚給我的感覺就是舞臺效果特別的震撼。讓我覺得科技太牛了。開場節目是由好多人一起唱的《萬事如意》,緊接着就是一個個有趣的節目,有歌曲、相聲、小品等,精彩極了。

我最喜歡的是武術《天地英雄》,表演:甄子丹和吳京,還有許多的武術運動員。他們表演的一套套武術特別的精神,讓人覺的自己都混身有勁。武術裏還夾帶着雜技的元素,看的人熱血沸騰。看他們在臺上熟練的動作,特別的羨慕。但想想他們在臺下肯定付出了很多很多。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我們學習也一樣,平時的付出積累,才能換得我們將來耀眼的時刻。武術是一門博大精深的文化,它具有健身防身的雙重作用,是一項很好的運動。現在有時經過公園還經常看到一些爺爺在練武術。我們應該將這些文化繼續發揚光大。

最後在每年一樣的旋律中結束,的確是難忘今宵。

《春節聯歡晚會》觀後感 篇13

大美中國夢,金雞報春來。一年一度的熒屏年夜飯――央視雞年春晚在億萬國人的期待中如期上演。這臺在創排上力求“好聽、好玩、好看”的“三好”春晚,給觀衆端上了43道“大菜”。其中,上海元素分外出彩。

上海分會場,最炫“光”影演繹最美人間“情”

今年的央視春晚,除了在北京的央視主會場外,還設置了上海、涼山、桂林、哈爾濱等四個分會場,分別演繹“光”、“火”、“水”、“冰”四大主題。

上海的分會場設置在地標建築東方明珠下,浦江兩岸令人驚豔的璀璨夜景和舞臺上的海派旗袍秀,讓上海氣息隔着熒屏撲面而來。

李玟和林俊杰攜手演唱《夢想之城》,同時,舞臺上直徑6.5米的大鋼球內,8輛摩托車交錯飛馳,最高時速達到70公里,表演容不下毫釐之差。雜技出自上海雜技團的《時空之旅》,在上海演出10多年長盛不衰,已然成爲上海的一張文化名片。上海分會場總導演趙蕾表示:“這是上海經典的雜技節目,但從來沒有在室外演出過,這是首次把鋼球移到了室外,再配上光的演繹,帶給全國觀衆一個光影中的‘夢想之城’。”

除夕夜,團圓夜,上海分會場的濃濃“家味”給春晚舞臺帶來了滿滿親情。姚明一家來了,奧運冠軍吳敏霞一家來了,歌唱家廖昌永一家來了,舞蹈家黃豆豆一家來了,拳王鄒市明一家來了。

上海分會場的主持人曹可凡是第二次在央視春晚亮相。上一次是12年前的2005年,正好也是雞年。當時,曹可凡作爲上海電視臺的主持人代表在春晚總舞臺文向全國人民送出“一江兩岸,世博靚申城”的春聯。

12年過去了,這一次是在上海的分會場主持春晚,就在“家”門口。曹可凡覺得特別榮幸,也爲自己的家鄉上海感到驕傲:“上海分會場的整體特點和城市的基因有關,總結起來就是六個字:大氣、洋氣和雅氣。節目內容用兩個字形容:光和情。‘光’是高科技,‘情’是親情,是人文關懷。”

分會場的整體時間不多,分配給主持人的短短4句話,對於一個資深主持人來說,簡單又不簡單。曹可凡說:“詞量不多,但在有限的篇幅裏表達最有效的信息,其實更難。主持人和演員都是反覆排練,室外的環境比較嚴峻,好幾天都在零度左右,但爲了把最好的面貌傳遞給世界上的每一個角落,我們都在努力。”

春晚現場讓曹可凡最感動的是兩撥人,“一撥是舞臺上參演的小朋友,他們特別不容易,穿得也很少。還有就是500個參加旗袍演出的演員,不少人都上了歲數,但每天都像打了雞血一樣在練步伐,爲的也是向全國人民展示上海女性最美的一面。”

致敬科學,95歲吳孟超或成春晚最高齡演員

今年央視春晚,致敬成爲一大主題。向歷史致敬,104歲的老紅軍王定國、103歲的老紅軍楊思祿、100歲的老紅軍胡正先、98歲的老紅軍張中如等來到了現場。向航天夢致敬,楊利偉、費俊龍、聶海勝、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劉旺、劉洋、張曉光、王亞平、陳東等11位航天員來到現場。楊利偉說:“星空浩瀚無比,希望把我們的國家建設成爲航天強國。”

上海分會場上,“中國肝膽外科之父”吳孟超、上海飛機制造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姜麗萍兩位科學家代表的到來,也是對科學的致敬。上海分會場的演出臨近零點,95歲的吳孟超精神飽滿地完成了自己的春晚“首秀”,和女兒、女婿一起參演了《紫竹調家的味道》。

這對素人喜劇演員,上海平臺“助跑”登上春晚舞臺

央視雞年春晚的語言類節目創下近年之最,達到9個之多。作爲央視春晚關注度最高的節目類型,今年的語言類節目涉及民族團結、家庭親情、傳統文化、心理健康、誠信友善、社會新風等題材,不但總數創下近年之最,新人作品所佔比重也超過往屆。其中,新面孔劉亮、白鴿帶來的原創喜劇小品《大城小愛》,被不少人關注。

這對素人夫婦是東方衛視王牌喜劇節目《笑傲江湖》第二季全國總冠軍。春晚小品中的臺詞“誰啊?咋的啦”,就是引用二人在《笑傲江湖》中的經典臺詞。此次春晚表演中,兩人延用《笑傲江湖》中塑造的“中國式夫妻”的經典形象,在春晚舞臺傳播普通人的正能量。

劉亮、白鴿是近幾年來極少數登上央視春晚的素人演員,他們與東方衛視派出的執行團隊一同參加春晚聯排,通過最後的審查。 作爲選送平臺,東方衛視《笑傲江湖》也成爲全國省級衛視中首個爲央視春晚語言類節目提供新人的電視節目。東方衛視中心獨立製作人、《笑傲江湖》節目總導演朱慧表示:“他們代表着許多普普通通的素人演員,平時鮮少有表演的時間和空間。能通過《笑傲江湖》爲觀衆所熟知,最終走向象徵國內語言類節目的最高舞臺,我們感到榮耀和欣慰。”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