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觀後感

《感動中國》觀後感通用12篇

本文已影響 2.48W人 

認真品味一部作品後,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吧,需要寫一篇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千萬不能認爲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感動中國》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感動中國》觀後感通用12篇

《感動中國》觀後感 篇1

今天下午第二節課,我們看了一期感動中國。第一個女孩叫張琪慧。

她三歲的時候,在一場車禍失去了雙腿因此,她只能靠輪椅和兩個小板凳“行走”。她雖然失去了雙腿,但是,她上學從未遲到過。她6歲背起書包上學,9歲學習葫蘆絲。還在一次全國表演中吹豎笛得了一等獎。

我被她感動的是:因爲她不能體會到正常人走路的感覺,她雖然失去了雙腿,但她對學習如此吃力,這也是值得我們佩服的`。她無論做什麼,都是自己做,從不對爸爸媽媽發火。每天起牀後,包括背書包,掛竹笛子,一值都是自己做。一看到這,我感到特別慚愧。我對學習不感興趣,學習也不用功。我是一個四肢健康的人學習還那麼不好。 第二個人叫黃珊嬌,她今年僅有11歲。在她很小的時候,媽媽就因病去世了,她一直與爸爸相依爲命。她爸爸原來是個煤礦工人。不料,在一次意外中,她爸爸失去了勞動能力,連生活都不能自力了。全靠她11歲的女兒全僅照顧他。他們倆人沒有生活費,只有黃珊嬌每天撿垃圾維持生計。他們夫女一頓兩個人才吃一個包子,女兒讓爸爸吃一大口,自己卻吃一小口。黃珊嬌爸爸的傷口還經常疼。這個時候,我又是一次慚愧:因爲我經常說飯菜不好,有時菜好了,我會說不好吃,總之我能挑出事來。黃珊嬌經常吃不飽,還吧挑事。哎,真對人 第三個人叫劉偉,他更是叫人感動。他失去了雙臂,但他無論任何事情都不依靠家人,他還堅持游泳 ,還做一些簡單的體育運動劉偉每天早上起牀後自己穿衣服,自己疊被,雖然他失去了雙臂,但他從來不依靠別人。可我發燒感冒就讓媽媽餵我吃飯,劉偉卻沒有。我除了放假,上學時就沒有一次是我自己折被,有時到上學的時間我起不來,還讓媽媽幫我穿衣服。

今天看了這期感動中國,讓我很慚愧,兩個不靠別人的殘疾人,一個11歲就照顧失去勞動能力的爸爸。我想以後我覺不挑食,不任何事情都依靠別人。

《感動中國》觀後感 篇2

感動中國是一個不一樣的節目,它能讓我們知道那些英雄故事,每一篇故事都催人淚下,觸動着我們的心靈,其中最讓我感動的是陳斌強。

陳斌強,一個偉大的老師,因爲母親得老年癡呆症走失尋回後,所以他決定將母親綁在身後,騎着電瓶車每週往返於30公里的山路中,照顧母親5年如一日。他的事蹟經過廣泛傳播之後,學校決定將陳斌強工作地點從鄉鎮調到縣城。

看到了他的故事,我的眼眶裏已經有淚水在打轉了,我很佩服他對媽媽的一份孝心,雖然有諸多不便,但他還是一心一意,堅持一直揹着母親上下班,他說過一句讓我印象最深的話“孩子是可以等的`,可是我媽媽,卻沒有時間等了。”讓我頓時潸然淚下,我也在心裏暗暗下決心:長大了,一定要好好地孝敬爸爸媽媽,他們爲我們付出的太多了。看完後,我又在網上看了關於他的新聞,他在QQ空間裏這樣寫道:“不過是一個兒子孝順母親,世間最普通的事兒,怎麼就能引起那麼大的轟動?想來,也許是很多子女雖心裏裝着父母,卻由於種種原因,不能在父母身邊盡孝,所以心存愧疚的緣故吧?”

張麗莉,一個關愛學生、無私奉獻的好老師,她愛孩子勝過愛自己。5月8日,張麗莉在失控的汽車衝向學生時,一把推開了兩個學生,自己卻被車輪碾軋,造成全身多處骨折,雙腿高位截肢,現已逐漸康復。

我很感動,這時候我想起了一句名言“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句話說的沒有錯,張麗莉老師的班上有一位同學,他超級不喜歡語文,張麗莉就特意在課堂上讓他朗讀課文,並當着全班同學的面微笑着誇他“聲音有磁性,很好聽”。一段時間之後,那名同學的語文學習成績明顯提高。我覺得她很了不起,這時我只能用兩個詞來形容她“臨危不懼、捨己救人”。

感動中國,感動我們的心!

《感動中國》觀後感 篇3

看了感動中國之後,那些“平凡”的英雄的偉大舉動深深地感動了我。他們都是生活中的小人物,卻做出了常人所不能做出的事情。

最讓我感動的是張玉滾老師,張玉滾老師大學畢業後,老校長邀請他來教書,於是他放棄在城市工作的機會回到家鄉,從一名每個月拿30元錢補助,年底再分100斤糧食的民辦教師幹起,這一干就是20xx年。我簡直不敢想象這20xx年他是怎麼堅持下來的。

看着張玉滾老師那滄桑的臉龐,想着他爲學生一扁擔一扁擔挑着學習、生活用品。而且他一個人就擔起了所有教師該教的功課,最重要的是不用扁擔挑後,他就用摩托車拉東西。而且張玉滾老師九個月大的女兒因爲妻子帶着去給學校食堂買菜,而遭遇車禍去世。騎摩托車到鎮中心開會時因摩托車剎車失靈,撞上了一塊大石頭,張玉滾老師摔暈了過去差點掉下懸崖。在醫院住了沒幾天,他就急着回學校在妻子的攙扶下站上講臺。

爲了學生能夠走出大山,去看看外面豐富多彩的`世界,他20xx年來堅守自己的崗位,放棄自己可以在城市裏工作的機會,選擇了回到家鄉幫助家鄉的孩子們走出大山。

張玉滾老師的頒獎詞是:扁擔窄窄挑起山鄉的未來,板凳寬寬穩住了孩子們的心,前一秒劈柴生火,下一秒執鞭上課。艱難斑駁了歲月,風霜刻深了皺紋,有人看到你的滄桑,更多人看到你年輕的心。感動中國給張玉滾老師的頒獎詞,訴說的不僅僅是張玉滾老師一個人的故事,更是天下千千萬萬個老師共同的故事。正是因爲有老師你們,才能教育出一批又一批優秀的祖國需要的人才,在這裏我向天下所有的老師說一聲,謝謝老師您們辛苦了!

《感動中國》觀後感 篇4

一個正處於風華正茂的年紀,生命卻戛然而止!是什麼讓她不顧夜晚的風雨,不擔心席捲的山洪,依然決然的趕回去呢?臨走前面對父親的叮囑:“晚上要下雨,要不明天再回吧!”她回覆道:“就是因爲要下暴雨,村裏可能會受災,更應該馬上回去。”回去的路上還在不斷和村支書聯繫,詢問村裏的情況,擔心着地處易受災路段的羣衆。心裏裝的是貧困人羣,卻忘記了自己的安危。黃文秀,一個花季的女子,本應該是享受繁華,她卻決然返回鄉村,立志要爲鄉親做出一番貢獻。一場洪水,無情的帶走了這個年輕美好的生命,她的生命也永遠定格在了扶貧的路上。在惋惜和緬懷這位生平堅強、樂觀的姑娘時,我們也清楚地知道她留給我們的遠不止感動,她的事蹟和精神將永遠活在我們心中,激勵我們去完成我們共同努力奮鬥的扶貧事業。

北師大的研究生爲回報家鄉,一心投入到家鄉的扶貧工作中。在黃文秀的帶領下,家鄉的各項工作都取得了巨大的轉變。百坭村砂糖橘種植面積從500多畝擴展到了20xx多畝。其中的一個屯,有5戶村民年收入超過了10萬。截止到20xx年底,黃文秀帶領全村88戶、417人實現脫貧,完成了屯內1.5公里的道路硬化,4個蓄水池的新建,一個屯17盞路燈的亮化工作,村集體經濟收入實現6.38萬元。媒體報道的一張黃文秀生前的工作筆記,清秀工整的'字跡,詳細清晰的記載着每家每戶的情況。正是這一張張的筆記,一次次記錄背後的工作的落實才換來百坭村貧困發生率從22.88%降至2.71%的成績,嘉獲百色市20xx年度“鄉風文明”紅旗村稱號。

黃文秀同志用生命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的擔當和奉獻精神,是新時代共產黨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遠奮鬥的典範。我們將接過黃文秀精準扶貧的接力棒,爲我們共同期盼的扶貧願景奉獻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感動中國》觀後感 篇5

在上週五的時候,一年一度的“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典禮”成功落下了帷幕。在這個世界上,有一種溫暖,是不用任何語言去傳遞的,而是用每個人的行動來表達,這就叫感動。頒獎禮上的這十位平凡的人都在做不平凡的事,因此,許多人都爲此叫好,讓所有人都很感動、震驚。這一個又一個感人的事蹟,讓我們更加深入的知道,這個世界上還會有許多帶給我們溫暖的人出現。

感動中國裏,有于敏、孫麗娜、朱敏才、朱曉暉。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朱敏才、孫麗娜夫婦。

朱敏才,是衆多中國外交官中的一員,他經常在全世界來回奔波,工作期間他已去過了許多地方。自從他退休以後,所有人都認爲他會回到北京,與老伴共度晚年;可他並沒有那麼做,他選擇了與自己的老伴孫麗娜一起去偏遠鄉村教書,讓鄉村的孩子們的知識變得更加豐富。他們一起教書,教了整整十年。在此期間,他們幫助了許多鄉村的孩子,讓孩子們通過知識改變了命運。就在這個重要的時刻,朱敏才因爲過度勞累,他倒在了教學的`路上,送到醫院時,醫生診斷出他得了腦出血,但是他很幸運,在妻子和孩子們的期待下,他從死神那成功走了出來。他病好後一心只想着給孩子們教學,他們夫妻寧願爲鄉村的孩子們教書,也不願過着舒服的生活,他們寧願住着簡陋的小房子,也不願住着豪宅......

在觀看完感動中國後,不只是兩位老人讓我感動,獲獎者們都做着很偉大的事。他們都有着共同共同的特點:默默無聞、無私奉獻、樂於助人,他們一心只想要幫助別人。我要向他們學習,獲取更多的知識,多做善事,長大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感動中國》觀後感 篇6

看了《感動中國》頒獎典禮,我被劉偉深深地感動了。

劉偉十歲時被十萬伏的高壓線擊中,失去了雙臂。12歲時在康復醫院克服重重困難,學會了游泳;14歲時在全國殘疾人游泳錦標賽上獲得兩金一銀;19歲患上過敏性紫癬,只好忍痛割愛,改學鋼琴。後來,他用腳彈出專業7級的鋼琴水平,到維也納金色大廳演出。這一串串的成就,哪怕是一個正常人,也是很難做到的,但劉偉做到了,失去雙臂的劉偉做到了!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蹟!奇蹟是怎樣創造出來的.?命運對劉偉狠了一點,劉偉對自己更狠。他媽媽告訴他,她不可能照顧他一輩子。劉偉就開始學習自理自立,他學會了用腳吃飯,用腳穿衣服、用腳看書寫字……正常人能做的事,劉偉都能做。正常人無法做到的,想都不敢想的事——用腳彈鋼琴,他也做到了。爲了讓腳變得跟手一樣靈活,他天天堅持刻苦訓練。血泡出來了,繼續練;腳抽筋了,繼續練;他一遍一遍地練着,對自己毫不留情,對困難毫不退縮。看着電視節目中劉偉的種種奮鬥,我不禁熱淚盈眶,心裏默默地想:“劉偉,你太了不起了!”

劉偉,我和你相比,我覺得自己很慚愧。今天,媽媽叫我背一頁英語課文,我一看:天哪,足足有四大段!我的心裏就打退堂鼓,不想背了。再說,新版《西遊記》已經開始播放了,我很想看。於是,我就跟媽媽討價還價:“只背兩段好不好?”媽媽生氣地說不行,我滿腹委屈地說就背兩段。媽媽說:“你看了劉偉的事蹟,還不對自己狠一點?”我沒轍了,很不情願地開始背誦。我一邊背還一邊嘮叨:“真煩呀!”過了一會兒,我靜下心來想了想:劉偉那麼困難,都能堅持,我還不能嗎?於是我開始認真背起來。我一遍一遍地讀着、揹着,花了一個小時,終於把它背下來。

這時,我才真正明白:對自己狠一點真不容易做到呀!真能做到這一點,許多困難都能克服。以後,我要好好向劉偉學習,學習上我不再偷懶,不再找藉口,不再被吃喝玩樂誘惑,對自己狠一點,我一定能取得進步的!

《感動中國》觀後感 篇7

近日我們觀看了中央電視臺播出的感動中國的動人故事,讓我熱淚盈眶。因爲每一個人後面都承載着一個感人的故事,溫暖着每一位中國人的心,也在內心深處感觸着人間最美好的大愛。他們當中的有些事情是我們大多數人無法想象的,但是他們做到了,不是他們有什麼超強的能力,而是他們有一顆堅強的心、執着的心!他們中間大部分人都是那樣的普通,不是什麼大款,也不是什麼高官,但他們用平凡的雙手,高尚的心靈,成就了偉大的事蹟,這也是中華民族一直以來樂於助人,舍小家爲大家的'優良傳統,也正是現代社會越來越缺少的。

我看到胡忠和謝曉君他們夫婦都是城裏的老師,本可以在城市裏享福的他們,卻放棄了城裏的安逸生活,而是帶上年幼的女兒,毅然來到偏遠的山區,當起了志願者,義務爲那裏的孤兒們傳授知識,一干就是十幾年。由於那裏海拔高,空氣稀薄,謝曉君經常有高原反應。那裏物資匱乏,條件艱苦每個月只有300的生活費。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胡忠和謝曉君夫婦一直堅守在大山上,沒有放棄。生命的多少用時間計算,生命的價值用奉獻計算。胡忠謝曉君所代表的一類人,爲什麼能放棄那麼好的環境,而到偏遠的山區支教?靠的是什麼?就是一種無私奉獻的精神和堅持不懈的態度。爲了讓自己掌握知識,懂得道理,他們甘當紅燭,燃燒自己,照亮他人。自己苦點累點沒有關係,讓每一個孩子學有成纔是他們的追求和夢想。

一個人做好事並不難,難得是他們一干十幾年無怨無悔,從來沒有想到會有誰來回報。榮譽,對他而言只是虛名浮雲,毫無疑義。用良心做事,一直是我們每個員工衡量自己人生價值的準則。而這一刻,使我覺得我做的還遠遠不夠,我需要更加用心,更加努力,用更加多的愛來愛這個世界。

我知道,在這一刻,感動了的不僅僅是我,也有你、你們……那麼請我們一起關愛我們的國家、我們的這個世界,使我們的社會隨處都有愛的影蹤。

《感動中國》觀後感 篇8

扁擔窄窄,挑起山鄉的未來。板凳寬寬,托起孩子們的夢想。前一秒劈柴生火,下一秒執鞭上課,艱難斑駁了歲月,風霜刻深了皺紋。有人看到你的滄桑,更多人看到的是你年輕的心。

這是感動中國組委會給予你的頒獎詞,是對你十八年來辛勤付出的高度評價。我無法清楚地訴說我此時此刻的心情,感動、慶幸,同時又有些不解。我感動,感動你用一根窄窄的扁擔,18年風裏來雨裏去,挑起了一片晴空;我慶幸,慶幸我現在坐在溫暖的教室裏,接受良好的教育;我不解,不解你爲何有如此大的決心留在那個窮困的小山村,甚至在你失去了才九個月大的女兒時。這個窮困的小山村,埋葬了你的青春,折斷了你的翅膀,奪去了你小女兒的寶貴生命。

爲何?爲何?爲何你不選擇離開?

直到我看到你坐在那個破舊的教室裏,望着孩子們吃着你爲他們準備的午飯時那明媚的`笑顏,我才深切明白,有種東西,叫做堅守。

堅守,堅守那一根帶來知識的扁擔;堅守那一方坑坑窪窪的講臺;堅守那一塊殘破不堪的黑板;堅守那一雙雙求知的清澈的眸子;堅守你爲孩子們死撐的那片叫做希望的藍天。

《感動中國》的主持人敬老師說:不是傑出者才做夢,只是善夢者才傑出。

而你,張玉滾,你是一個傑出的織夢者,你用無私與關愛爲孩子們織就了一個個五彩斑斕的夢,同時,也造就了自己,一個傑出的自己!

陽春三月,春意盎然,此刻,你是否手中握着那根窄窄的扁擔,你是否顛簸在那條泥濘的小路上,你是否仍舊擔着沉甸甸的課本孩子們的夢想和希望,額頭上卻早已細汗濛濛?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面對孩子們的深切感激,你淺笑安然。你想的是,堅守初心,方得始終,不求感動中國,只求無愧於心!

感謝你,令我這顆焦灼而無處安放的心沉靜下來,我將揮開眼前的陰霾,乘風破浪,堅守一片冰心,只願活得坦蕩,無愧於心!

《感動中國》觀後感 篇9

昨天下午我們初一年級全體在禮堂觀看了的感動中國,看完之後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孟佩傑和阿里木的媳婦,注意不是阿里木,是阿里木的媳婦。

孟佩傑作爲一個養女,照顧自己的養母,從八歲開始一直到現在,一天都沒有停止過,一個女孩而且是小女孩就有如此的孝心以及這麼多年來堅持不懈的付出的行動,詮釋了什麼是百善孝爲先!而感到羞愧的是自己都這麼大了,還是依賴父母,從來沒有爲父母做出過什麼,跟孟佩傑比我感到無地自容,表達愛也許並不需要金錢,需要的是你的行動。

孟佩傑從小就經受了那麼多磨難,得需要多大的'毅力堅持做過那困境啊!喜歡她陽光般的笑容,喜歡她的樂觀,尤其是她的那句話———人應該向前看!前邊多美好啊!過去的不快,艱難,鬱悶,磨難統統都忘記吧!即使是過去你的輝煌也把它拋在腦後吧!向前看,多美好!

阿里木作爲一個靠賣羊肉串生活的____漢子,自己捨不得吃自己賣的羊肉串,把省下來的錢捐助貧困生,這種義舉值得表揚,值得肯定,也感動了我們,但是你想想啊,這是什麼事啊,本來這些貧困生應該接受國家的社會保障的,國家財政每年有多少錢撥給教育了?不禁反思這種情況,本不屬於阿里木的責任,這是社會的責任,國家的責任,可是他卻承擔起來了,可以說爲國家分擔了一小部分負擔,試想我國西部山區,這樣的貧困生有多少啊,只憑一個阿里木能解決問題嗎?我感動不是阿里木,而是阿里木的媳婦,一個貌美如花的女子,聽到阿里木的事蹟之後,並沒有像我們現在想的這個人真傻,而且沒有房,沒有車,自己捨不得吃穿,把自己辛苦掙的錢攢下來捐助出去,她看到的是他的淳樸善良,看到的是他的愛心,這是大愛,如果有這種大愛的人,你還擔心他不愛你嗎?這種愛是超越物質的,這纔是真愛!我在想我們這些窮小子,啥時候也能遇到這種好事呀?莫不是也像阿里木一樣先把中國感動了才能找到媳婦嗎?

《感動中國》觀後感 篇10

前幾天,我看了《感動中國》。這是對全國評選出的優秀人物的頒獎儀式。

《感動中國》獲獎人物有二十多位,有個人,有團隊,他們所做之事有大有小,但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他們的事蹟確確實實感動着人們。

就拿劉盛蘭老人來說吧,他90多歲了,幾十年來自己省吃儉用,捐助了100多個學生10多萬元錢。這10多萬元錢對於一個靠收廢品的老人來說是一筆多大的財富啊!可是劉盛蘭老人沒有留下它們,卻是分批一點一點地捐給了全國各地的困難學生們。“72塊5毛錢”,劉盛蘭又把它捐了出去,而他只留下了5元錢。在那多少個令老人難忘的日日夜夜,睜開眼睛,他看到的是上不起學的孩子們,閉上眼睛,他看到的是孩子們拿到錢的笑臉。他90大壽那年,許多被他資助的學生來看他,大家一齊湊錢爲他籌辦了他一生中第一次生日酒席。看到這兒,我深深爲自己平時而慚愧,同時也爲他身居貧困卻依然熱心資助困難學生而表示由衷的敬佩。

還有一個與他一樣長年幫助和愛護學生的人。

她的名字叫格桑德吉,是西藏山區一名女教師,也是當地第一個畢業的大學生。每週,她都要在高山懸崖峽谷間送孩子們。一次次安全到達,一次次與死神檫肩而過,她卻依然如往常一樣送學生上下學。她每天照顧山區的孩子,但八年的.時間裏,她僅見過自己的孩子四次。這是多麼難能可貴的啊!我想:要是西藏山區開通了公路該多好!我長大了,一定要幫助山區孩子們,讓他們象城市孩子一樣學習和生活。

看到格桑德吉老師,再聯想到我們的老師,老師們真是照亮我們人生的“蠟燭”啊!我深深感謝老師們爲學生付出的一切。

《感動中國》的一個個人物一件件事情激勵着我。從他們身上,我體會到:做大事可以造福人民;一些人由於條件限制,但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日積月累就成就了“大事”,他們同樣可以走上領獎臺。

《感動中國》觀後感 篇11

看了幾遍吳錦泉的事蹟,每看一遍過後就會有一層更深刻的感受,太多幕令人感動的畫面停留在我的腦中,怎麼也揮之不去,每次想起他艱難地揮動手臂,就有一陣心酸,但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和主持人對話的場景,當主持人問他開心嗎,他說自己非常開心,主持人問他累不累,他說他一點兒都不累。

他掙一千元錢需要揮動三十萬次手臂,最遠要跑30多里路,從早八點磨到晚四點,他犧牲了自己的生活質量,而自己卻很開心,一點都不覺累。照片上的他,捐款時總是帶着微笑,那種笑是發自內心的笑,是最真誠的笑。

我們照比他有更多的生活享受,有更好的生活環境,有更優越的生活條件,而我們卻有更少的.快樂。在大街上行走,很少能看到有人能發自內心地真誠地微笑,人們都厭倦了平淡的生活,甚至同學之中都有人勾心鬥角,我在視頻中看到了他成立了“磨刀老人微基金”“錦泉一元愛心社”,他捐的總錢數將近4萬元,就像頒獎詞中所寫“身邊的人們追逐很多,可你的目標只有一個”,他的目標只有一個,就是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而我們每天想着自己,最多會想一點家人和朋友。忘記了還有好多人生活在困苦之中,我們不知自己的目標究竟是什麼,所以只知學習不明確目的,一天到晚要比磨刀老人輕鬆的太多卻又一點也生不出快樂,內心憂鬱惆悵,討厭家長與老師的管教與約束。

我們不曾竭盡自己所能去幫助別人,所以我們也不可能得到吳錦泉老人這樣的快樂,我們不曾有他高尚的胸懷,所以我們四處奔忙還是一籌莫展。當我們真的能夠用心感受用心體會,然後身體力行,我想我們也會感受到像他一樣的快樂,那種感受應該是久違的或者更準確的說是幼兒時期的,最最簡單的真實的快樂!

吳錦泉老人說過:“我是大海里的一滴水,起不了大浪,要大家行動起來,做一些好事,我們的社會就繁榮了”。幫助別人,其實不僅能積功累行、造福社會,還可以快樂自己。

窄凳單車走四方,磨刀亮剪叫聲揚。

角分摞起施援手,至美人間大愛翔。

《感動中國》觀後感 篇12

春天,是一個充滿生機的季節。在這個季節裏,我們一起觀看了《感動中國》,收穫了一份難言的感動。

回憶節目中十位平凡而特殊的人物,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朱敏才老師。我的心跟着故事的發展不停地起伏,故事中年輕的朱老師畢業後,不知去了何處,有人認爲他會回北京,但是朱老師並沒有回到家鄉,而是和他妻子來到農村,給那裏的'小朋友們上課。那裏的條件差得讓我吃驚,臥室竟然就在廁所旁邊,有時他們睡覺時一股臭味悄悄地跑到了他們的牀前,臭得他們捂着鼻子,連覺都睡不好。但是就在這樣的艱苦條件下,朱老師依然堅持着自己的教育,一直爲孩子們着想。一次他出國了,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孩子們安頓好,然後才能安心地離開。這樣的朱老師,孩子們誰不喜歡啊!看着電視裏那所小小的學校,老師在爲孩子們辛勤的工作,孩子們也非常努力的學習,再苦的日子也在歡聲笑語中度過。

然而,讓我特別心疼的是這麼善良的朱老師,身體一直不太健康。有一次朱老師給孩子們上課時,突然間倒了下去。朱老師被送進了醫院,昏迷了幾天,醫生查出他得了腦溢血而中風,孩子們聽到消息後,傷心的哭了,他們哭着說:“朱老師您辛苦了!”這句話令我特別難忘,眼睛也看得溼溼的。朱老師醒來後,用顫抖的手寫了一句話:我想去上課,我想見孩子們。朱老師嘴裏還咿咿呀呀說着。看到這裏,我的鼻子酸酸的,爲什麼世界上有這麼偉大的老師啊?

這件事感動了中國,感動了千千萬萬的人,也感動了我。我真想對朱老師說一句,你真棒!儘管我還小,但是我特別想學習朱老師身上的良好品質,不管長大後我會做什麼工作,我都會付出自己的真心!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