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觀後感

《深海》觀後感(通用7篇)

本文已影響 1.3W人 

認真品味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不能光會看哦,寫一篇觀後感吧。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深海》觀後感(通用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深海》觀後感(通用7篇)

《深海》觀後感1

《深海》是由美國獅門娛樂公司發行的驚悚劇情片,由彼得·博格執導,馬克·沃爾伯格、吉娜·羅德里格茲、庫爾特·拉塞爾、迪倫·奧布萊恩聯袂出演。該片於2016年9月30日在美國上映,2016年11月15日在中國上映。《深海》根據2010年美國墨西哥灣原油泄漏事件改編,講述了石油鑽井平臺上的工作人員在特大事故中的生死經歷的故事。

典型的災難題材類型片,但貴在不濫情不升華不概括中心思想,石油工人該是什麼樣子就是什麼樣子,一五一十心平氣和把故事說清楚已屬難能可貴。特效好牛逼,特效好牛逼,特效好牛逼!#聲效攝影基本無可挑剔#,遺憾的是#天朝估計在可預見的.`將來都不會有這種電影。

英國石油以208億美元與美國政府和解,這刷新美國司法當局有史以來最大的和解金額,可爲此付出的代價是6104只鳥類,609只海龜,100只海豚在內的哺乳動物全部死亡,甚至絕種...

逃生的人們在爆炸聲中爭先恐後的涌向救生船,人性的展現。爲了保全大家自己冒險爬高改變即將塌下的桅杆方向,卻失去自己性命的男n號,圍着鑽井平臺熊熊燃燒的.火焰,海面漂浮着石油火光沖天,場面無比震撼,揪住觀衆的心。

最後一幕逃生成功的人聚集在甲板上,負責人點名的那一幕,無形中帶出一種濃濃的壓抑和傷感。他重複喊道一個人的名字,但是無人應答,遠處的鑽井平臺還在熊熊燃燒。

這是一個愚蠢的甲方爲了省錢趕進度拖死一整個乙方的故事XD。雖然每一面flag都插在意料之中,但是電影節奏控制得非常漂亮,人物智商也一直在線不故意作死。深海鑽井平臺這個場景我印象中也不常見,它本身就給我一種人類的神蹟在挑戰地球的悲壯和敬畏,值得一看。

《深海》觀後感2

2016好萊塢壓軸高分災難鉅製《深海》由好萊塢著名導演彼得·博格執導,馬克·沃爾伯格、迪倫·奧布萊恩、吉娜·羅德里格茲、庫爾特·拉塞爾、約翰·馬爾科維奇和凱特·哈德森聯袂出演。該片在11月10日舉辦了全國點映,令人血脈噴張的極致特效引爆口碑。電影即將於11月15日登陸全國影院。

好萊塢類型片中,災難片一向備受內地觀衆青睞。這類題材節奏緊張,片中的驚險逃生環節,很容易讓人腎上腺素飆升。尤其此次災難發生在海底的油井,讓逃生變得難上加難。影片改編自美國曆史上最嚴重的一次漏油事故,描述石油鑽井平臺上的工作人員在這場特大事故中的生死經歷。

歷史真相發生在2010年4月20日,墨西哥灣,在名爲“深水地平線”的半潛式石油鑽井平臺上,126名工作人員照常作業。他們開採的`馬孔多油井尚未完工,工期拖後,預算超支。租賃此鑽臺的英國石油公司和負責油井施工的主管意見不和。前者無視安全隱患報告,希望工人儘快趕工。

當晚9時45分左右,發生了井噴、爆炸和大火,11人遇難。鑽井平臺燃燒36小時後沉沒,大量石油泄漏,成爲美國曆史上最嚴重的漏油事件,也造成了區域的生態大災難。當時的美國總統奧巴馬錶示這一災難所帶來的影響不亞於911。

事件發生後,全世界爲之震驚,而大多數媒體所聚焦的重點在於大量原油泄漏對該區域造成的生態破壞,只有少數媒體關注到了在本次事故中遇難的11名普通工人。導演彼得·伯格正是出於這樣的考慮,才拍攝了這部完全紀實的電影。

彼得·伯格在執導過程中,格外強調這部電影要忠於事實。爲此,他逐一拜訪了11位死難者的家屬。在傾談間,他感受到他們失去摯愛悲痛的同時,亦感受到他們要面對的生活苦況。

和之前的災難片一樣,影片挖掘了人性的醜惡和光輝。片中那些不顧他人生命安全的商人和老闆,一門心思想逃過安全檢測直接挖油,深海黑油如惡魔般被肆意放出。相反,馬克·沃爾伯格扮演的角色表現出來的堅毅和勇敢則打動人心,還有衆人頑強的'抗爭和捨己爲人的精神也讓人感動。影片結束時,爲了向在漏油事故中犧牲的11位工人致敬,特別播放了當時的場景和他們的照片。

對一部災難片而言,這無疑是成功的。“劇情真實”,“情節脈絡清晰”,“紀錄電影”這些關鍵詞不足以代表這部經典影片,震驚、刺激、緊張等關鍵詞來形容觀影的感受也不爲過,尤其是爆炸發生之後,煉獄般的“水中火海”深深觸動着每一個神經細胞。除此之外,帶來的感嘆就只有“生命太過脆弱”了。

《深海》觀後感3

電影改編自真實事件,2010月20日,墨西哥灣的一個鑽井平臺發生了一次舉世震驚的災難。由於設備的老化失修,管理高層的敷衍逐利,以及質檢工作的不到位,引爆了平臺的安全隱患,最終整個平臺被熊熊烈火吞噬。這次災難中,共有11

人犧牲,大量原油泄漏,至今仍對該地區海洋生態造成嚴重影響。而在片尾處依次打出了他們的名字和照片,警示作用顯得特別的沉重和深刻。

它是一部災難片,但與《2012》不同,從某種程度上說,它更像是一部普及海上鑽井平臺知識的科普影片,電影在前半段,用大量通感鏡頭,闡述了鑽井平臺工作和發生狀況的原理,深入淺出,特別是那個可樂爆衝的鏡頭,非常直觀,也與之後的`特效場面形成很好的呼應關係。前半段的冷靜旁觀,一方面在宏大視角下讓人對“深水地平線”這架海平面上的鋼鐵巨獸的感嘆,另一方面則隨着安全質檢問題的深入,爲後半段災難轟然而至舉證出清晰的線索——

油井的設計、施工過程中,一系列節省成本的決定,導致了事故發生的風險。

電影前後呼應,前面交代漏油過程的真正緣由,石油公司高層的貪婪和管理不利,大量的手持攝影,大特寫鏡頭,對資本家貪婪僥倖帶來隱患。無論是對管理高層的愚蠢和貪婪,男主與妻女的`感情,還是石油工人的同袍之情,都是輕描淡寫。而當災難襲來,一個小小的鑽井平臺吞噬在一片火海之中,當倖存者們丟下同伴的屍體,狼狽逃生,跪倒在甲板上卑微地祈禱時,什麼人類的尊嚴,什麼榮譽與財富,都是浮雲,重要的'是保命。那一刻,人類的尊嚴被災難踐踏的體無完膚。總體感覺,電影《深海》顯得節奏平穩而堅韌,但沒有任何預判立場和道德批判,帶有一種紀錄片式的客觀冷靜。只是真實的還原當年的災難,不是賣慘,而是爲了懷念和警示。

其實,要拍這樣一部影片很難,電影的背景只是在一個小小的海上鑽井平臺上,但卻給了觀衆另一種完全不同的視覺衝擊和內心震撼,它以原油這種堪比炸藥威力的物質爲爆發點,那種爆炸火焰與冰冷海水相交融,展現出的是一種小空間釋放大能量的視覺效果,加上平臺上的人在海面上的孤立無援和束手無策,讓影片莫名的有一種悲愴感。這也許就是災難的衝擊力,希望這種衝擊力能讓人類警醒。

據悉,這部電影完全是實景搭建,在拍攝地實實的搭建了一個真實的油井。爲了儘可能給觀衆一種實拍的視覺感,電影不僅最大化地還原了泥漿噴發的過程,連火焰的拍攝都力求鏡頭可以達到最大最近。導演是一個瘋狂的人,在一段從直升機掉到80英尺下海里的情節中,導演讓替身和攝像拿着攝像機跳進水上火海,爲的只是給觀衆真實感。《深海》在北美和國內的口碑都很好,這樣的佳片你怎能錯過?

《深海》觀後感4

2010年美國墨西哥灣鑽井平臺“深水地平線”發生爆炸,導致大量石油泄漏,直接導致11名工作人員喪生以及巨大的經濟損失,更極爲嚴重的污染海洋生態環境,被稱爲“美國史上最嚴重的漏油事件”。而由此事件改編好萊塢動作劇情片《深海》正在熱映,無疑引發了觀衆極大的關注和熱議。

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深海》故事其實很簡單,以倒敘的方式開篇,講述了墨西哥灣石油鑽塔深水地平線號因爲人爲因素導致原油泄漏並最終引發大爆炸事件前後十幾個小時的故事。故事劇情雖然簡單但卻相當震撼人心,人禍而非天災揭露利慾薰心下人性貪婪的可怕釀成的嚴重後果,危機關頭生命攸關展現人性中自私與偉大的真實博弈,劫後重生痛定思痛卻讓創傷中堅強珍惜,環境污染海洋生靈塗炭帶給全人類反思。

如果不是英國石油公司高層代表唐納德一意孤行,整個鑽塔怎會爲了趕進度而在疏漏中發生無法逆轉的泄漏和爆炸?難忘邁克和唐納德在休息室的那一番對話,唐納德代表了公司的利益,以全公司人包括員工們的競爭和生存壓力作爲冠冕堂皇的說辭,卻實實在在揭露了他資本家唯利是圖的.醜惡嘴臉。而邁克以自己絕非徒手捉鮎魚的故事,警告對方卻無果更是暴露了資本家的冷酷與自私。

可笑的是在災難來臨,每個人都是無法逃避的,唐納德爲自私與一意孤行付出了沉重的代價,當他呆若木雞的被吉米訓斥之後,唯一能做的只有灰溜溜的被營救。世界上有多少唐納德這樣的無良商人,自私自利卻造成難以消除的惡劣影響?影片中有一幕是原油井噴泄漏後,一隻海鳥滿身石油橫衝直撞的飛機了船艙最後死亡,相當觸動人心。窺一斑而知全豹,當年墨西哥石油泄漏曾造成大量的海洋生物死亡,污染和毀滅性的打擊難道不是對人類的懲罰嗎?

災難因人性的貪婪而爆發,同時它又是一個雙面鏡,照出了人性自私和偉大的多面。邁克清醒後沒有自己逃生,而是一路救援同事,特別是他將一個同事送到救援地點時與等待救援的生還者那一番對話,簡短卻又有不可質疑的力量,一言一行都表現了邁克無私偉大的人性光輝。而他鼓勵安德烈勇敢跳海自救那一段,更是將他的勇氣和果敢展露無遺。儘管邁克是一個特別平凡草根人物,但他偉大的`精神靈魂卻高大異常。

不得不說《深海》拍攝的非常震撼,故事節奏很快特效也非常爆裂。石油井噴後鑽臺的連環大爆炸直擊人心,漫天火花不斷的餘爆緊迫感危機感從頭到尾扣人心絃,出色的視覺下打造的是一種災難降臨時無法逆轉的恐怖感。因而當影片最後,邁克和妻子女兒團員時,那種劫後餘生的慶幸與欣慰之情才足夠敲打人心。

然而,災難就是災難,它有突然性和毀滅性。影片最後與觀衆一起緬懷了當年在墨西哥灣事件中11名喪生的工作人員,當一張張照片閃回時令人痛心,他們有自己的妻女和家人,本來有美好圓滿的人生,卻因爲災難而永遠失去家庭破碎。沉重的教訓其實就在眼前,《深海》爲每一個地球人敲響警鐘。

《深海》觀後感5

從題材到中文片名,太容易讓人聯想起那些 B級特效片,比如《不懼風暴》《海嘯奇蹟》《龐貝末日》《末日崩塌》……而且作爲週二上映,又沒做特供3D(原計劃是有,後來被憋回去了)的引進片,到週末排片佔比就剩7%了,真是眨眼就在中國市場被人錯過了。

《深海》確實是部特效災難片,可跟上面說的那些又挺不一樣。

影片取材自真實事件,2010年4月20日晚,在美國路易斯安那州附近海域作業的石油鑽井平臺發生爆炸並引發大火,事故造成11人死亡,17人受傷,多數工作人員經營救逃生。36小時後,鑽井平臺徹底坍塌沉入海下,並由此引發了震驚世界的墨西哥灣原油泄漏事件。

《深海》的英文片名叫Deepwater Horizon,深水地平線,就是發生事故的這個鑽井平臺,專業術語叫MODU——半潛式移動近海鑽井裝置。在維基百科上,與Deepwater Horizon事故有關的詞條有十幾個,包括爆炸、調查、訴訟、時間線等。墨西哥灣原油泄漏事件更是曠日持久,除了持續87天的`補救行動(永久封閉減壓井要5個月),還有長達5年的訴訟、處罰、調節等法律程序,而其泄漏量超過56萬頓,僅次於1991年的海灣戰爭,對環境、生態、經濟、貿易產生的影響無法計量。

面對這樣一個巨無霸型的公衆事件題材,電影是如何進行取捨的呢?這得從項目的開發說起。

2011年3月,頂峯娛樂(Summit Entertainment)、參與者傳媒(Participant Media)宣佈,他們獲得了《紐約時報》特稿《深水地平線的最後時刻》的電影改編權。這篇文章刊發於2010年聖誕節,參與採寫的三位記者David Barstow、David Rohde和Stephanie Saul都曾是普利策獎得主。沒錯,用中國電影界理解的概念來說,《深海》是一個非虛構寫作開發出的IP。

基於《紐約時報》的這篇報道,《深海》聚焦於深水地平線爆炸,故事集中在事故當天,主要場景就是鑽井平臺,很符合傳統戲劇的三一律。

以我對類型片的認知,本以爲導演會簡化人物關係,突出英雄式的主人公,加快敘事節奏,再下力氣弄好後面的特效場面就夠了。但是沒想到,《深海》並不是這樣的`行貨。

事故發生之前,電影用了很大篇幅來交代事件背景和人物,片中出現的公司、個人全都真名實姓,沒進行杜撰或迴避。非虛構題材電影有一個長項,在講明白故事外,還可以把一個行業的運作情況交代清楚。比如《聚焦》能讓你知道報紙上的調查報道是怎麼做出來的,《大空頭》能講明白次貸危機的.成因,《深海》在這上面也用了心思。

事發油井位於墨西哥灣的馬孔多探區,距最近的美國海岸線約48英里。英國石油公司,也就是廣告裏說他們不僅貢獻石油的BP,從2008年承租開發這一區域,租期爲10年。衆所周知,BP是那種超大型跨國企業,截至2015年底,該公司員工近8萬人,覆蓋超過70個國家。約翰·馬爾科維奇在片中扮演的Donald Vidrine就是BP駐在鑽井平臺上的代表。

深水地平線屬於泛洋鑽探設備公司(Transocean)——全球最大的油氣鑽井承包商。2009年10月,BP僱傭泛洋的平臺和團隊到馬孔多探區開始進行鑽井作業,原先啓用的Marianas遭颱風受損,到2010年2月才替換成深水地平線繼續開工。電影裏的主要矛盾雙方就是BP代表和深水地平線員工,有人說這是勞資衝突,估計是階級鬥爭看多了,其實是甲方乙方的關係。

深水地平線造價3.5億美元,每天的作業費約爲50萬美元。馬爾科維奇在片中反覆強調,鑽井作業已經超期43天,意味着BP光平臺租賃費就要多花2150萬美元,而不顧測試指標異常的趕工正是引發事故的首要原因。

《深海》的主體人物都是深水地平線的工作人員,留意一下細節,他們都身着泛洋LOGO的工裝。科特·羅素演的是平臺負責人(OIM,海上裝置經理),馬克·沃爾伯格是電氣工程師, 還有安全員、鑽臺作業工人……

電影還有個細節,沃爾伯格和羅素一撥人坐直升機飛到深水地平線上班,剛好碰到一隊穿藍色工裝的人離開。他們是斯倫貝謝(Schlumberger)的工作人員,這家是全球最大的石油服務商,在地層技術領域保持領先。在真實的鑽井過程中,BP確曾邀請這家公司進行檢測,又臨時決定取消,但是在事故發生的前兩天,而非電影裏描繪的當天。

《深海》還用了不少筆墨來解釋海上石油作業的技術環節,比如事發前進行的兩次固井正負壓測試。我是從高中開始就沒及過格的物理苦手(偏偏還學了理科),在這兒就不多顯眼了,知乎上有專業人士詳解,有興趣可以搜搜看。

《深海》觀後感6

電影結束回家,磕磕絆絆給媽媽講了一遍,下午見到爸爸又講了一遍,現在傍晚七點五十分,終於可以把故事情節寫下來。

主人公是一個小姑娘,名字叫參宿。親生媽媽的離開、爸爸重組家庭對她的忽視,導致她患上抑鬱症,在一次豪華遊輪遊玩中,家人只記得她新弟弟的入幼兒園紀念日,忘記那天還是她的生日,她失落地走在甲板上,海浪翻涌中她出現幻覺,看到了一個海精靈可以幫她找到媽媽,驟然跳入海中。狂風暴雨和室內的燈紅酒綠形成鮮明對比,沒人注意到她,除了素未相識的、在船上扮演小丑謀生的男人南河。他果斷跳入海中把小姑娘救下來,兩人用着一個泳圈在海上飄了許久,期間一直在講童話故事讓她保持清醒,在搜救隊員來的前幾秒,參宿堅持不住險些沉入深海,南河奮力把泳圈套在她的身上,自己潛入海里,傾全力將她向上推去。最終女孩獲救,她的媽媽也出現在病房裏,這一經歷治癒了她的病症,快樂長大,南河卻永遠消失在茫茫深海中……

誰人都道,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關心你看這部電影的人一定會問你,好看嗎?我的回答是否定的,總體來講,我不喜歡。

凡事都是辯證的。

從繪畫製作方面。前半段的觀影過程中,似真似幻的動畫場景轉換總是讓我覺得莫名其妙,一些虛焦鏡頭讓我一度懷疑是不是我的眼鏡出了問題。但不得不承認,一些動畫場景別具一格,美的讓你發愣,心底暗歎國漫的崛起之路越走越順遂。

從故事情節方面,我會評負分。

南河在他給參宿講童話的過程中,把他自己塑造成見錢眼開唯利是圖的欠債船長,爲了自己的賺錢夢不顧一切。但實際上藉故事中的人,道明瞭南河真正的.性格:自己活不明白,還想給別人逞英雄!無論是他在童話中爲了參宿能找到媽媽不惜廢棄自己正經營的風生水起的深海大飯店,還是現實中爲了能讓參宿活命不惜賭上自己的性命。足以說明他的英雄屬性。這是使我流淚的地方,這個人在情感上擲地有聲,浸沒在一整個世界裏又滄海之一粟,平凡又鮮活,渺小又重彩。

但我無法共情這個小姑娘,我的童年太幸福了,就像現實世界中,新聞報道爲救人命犧牲的那些警察、消防員、平民老百姓,每每看到如此報道,我都深感世界的不公,一個幸福的人生往往傾注了另一個人的犧牲,這是我極其不願意看到的。

最後揣測電影的立意,可能是歌頌救人的英勇,可能是呼籲大家關懷抑鬱羣體,也可能是警示人們要給孩子留有一個幸福的家庭。無論如何,把動畫嵌入這些情節,這使我難受、氣憤、不放鬆,我喜歡皆大歡喜的故事結尾,生活已經很苦了,希望通過觀影可以得到甜美的治癒瞬間。

但顯然這不是我認爲圓滿的結局,這更像是血淋淋的現實裏發生的事,看完我只感覺有無盡的悲傷。

《深海》觀後感7

導演在影片中用了很多的借喻和補充手法,去告訴大家這次勘探的油井,差不多等於就是在敲開地獄之門。在出事之前鋪墊,完全沒有讓人覺得無聊和厭倦,反而導演是在讓觀衆學習和融入,讓觀衆和鑽進平臺的126人一起感受暴風雨前的平靜。隨着劇情一段段的展開,觀衆看得是越來越緊張,最後終於在視錢如命的負責人命令下,他們打開了這扇地獄之門,深海黑油如惡魔般被放出,但之後卻一發不可收拾。

造成了震驚世界的油田大爆炸。平臺副經理對安全監督說的徒手抓鮎魚的做法似乎想告訴大家,我要去抓他,肯定會做到萬無一失的`安全準備,並不是徒手,我要保證我的.安全。隱喻的比喻着他們打開了地獄之門,就要保證鑽井作業萬無一失。可是現在似乎無法保證萬無一失。美國人很好的把屎盆子扣在了英國石油公司身上,英國石油公司BP被描述成了既官僚又貪婪的災禍之根。電影中BP公司負責人的形象,完全是按照馬克思恩格斯《資本論》對於資本家的定義來量身定做的。而美國人要爲他們擦屁股,英國石油公司省錢趕工期,自私自利的本性暴露無疑,電影除了如烈焰地獄般的災難現場外,剩下就是圍繞這個該死的定律,講了兩撥人去做鑽探石油這件事,然後其中一方的選擇導致了這場人禍。

而馬克·沃爾伯格等人領銜主演的幾個主人公,他們很想阻止這一切災難的發生,雖然按照《星際穿越》中提到的“墨菲定律”來看,這一切都是遲早的事。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