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觀後感

活着觀後感2篇

本文已影響 3.37W人 

看完一部經典作品以後,你有什麼總結呢?爲此需要好好認真地寫觀後感。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活着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活着觀後感2篇

活着觀後感1

記得魯迅先生曾說,有的人活着其實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爲什麼要這麼說呢?是因爲有的人生存於世,盡做些令人深惡痛絕的事,還不如死了的好。而又的人活在世上,儘想着爲他人而活,奉獻社會。他死後,他的精神也被一直傳頌。

平凡平庸的活着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像個無賴一樣的活着,那我們既然活着,我們就要在有限的時間裏幹偉大的事有意義的事,這樣纔不枉我們在人世間走一遭。

活着,我們要實現我們自身最大的價值,爲了我們的夢想去努力,這種努力的過程看似不重要但卻是極具意義的。

但對於活着,有個人似乎有不同的認知,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中,他堅強的活着,苦難並沒有打倒他,福貴在經歷時代的變遷中發出這樣的感慨,福貴喜歡回想過去,喜歡講述自己,似乎這樣一來,他就可以一次又一次的重生了。他認爲還是平常點好,人們總喜歡爭這個搶那個,爭來爭去,也不知是不是爭了個好東西,還是壞東西。有可能還因此丟了自己的性命,像福貴這樣,雖然看似越混越沒出息,越來越窮,但在某一種程度上來看他有是幸運的他沒有因爲地主而失去了自己的生命。因爲他地主的帽子早已被摘去,他壽命很長,他認識的一個又一個的人都死去了,但是他還活着。

不管怎麼樣活着,哪怕是窮,但是活的快樂是最重要的,人是爲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爲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活着這部影片透過一個人的一生的遭遇,涵蓋着人在歷史中的命運無法掌控的生命之痛,福貴的一生,承受了的時代給予的苦難與快樂。他從最初的紙醉金迷到五顆槍子的恐懼,再到兒子夭亡時的悲憤控訴,到女兒意外去世時的無可奈何。他的命運似乎被歷史拉着走,被其牽引。不幸和磨難似乎總是纏繞着他,但是他也沒有放棄活下去的信念,仍然對生活和社會抱有無限美好的希冀。

在影片,除去福貴,家珍也同福貴承受着相同的痛苦。嗜賭成性的丈夫,兒子的慘死,女兒難產死亡,就一切的苦難都壓在她的肩頭。但她與福貴風雨同舟,相濡以沫。她也成了福貴活下去的一條重要的精神之柱。家珍不求榮華富貴的日子,她只求平淡,能安心過日子,不必每天擔驚受怕。她是勤勞善良賢惠的人,因爲她,福貴纔可以活下去。

活着是生存的前提,而人活着,生存是必要的但卻不是唯一的。人活着要有夢想,有情懷。這樣的人生纔會更有意義。無論時代怎樣變遷,只要我們留有一顆積極樂觀的心,我們就會在時代的發展中大放異彩。我們正直青春,我們要爭做時代的弄潮兒,努力的活着。

觀《活着》有感是好奇吧,關於那個年代所有的事情。在那風雨飄搖的年代,沒有什麼比活着更艱辛。人是爲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爲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今人看來,大概是天方夜譚或童話吧,但卻是真真切切存在過的人與事,只是可能人不是《活着》中的那個人。

是誰說大難不死,必有後福?又是誰說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從書中福貴的一生來看,這大概是古人的自我安慰,是古代版的“阿Q精神”吧。家財散盡,是他輝煌日子的終局;耕田耘地,是他悲慘人生的開端。餘後他的困苦生活恰似楊萬里《過鬆源晨炊漆公店》中言:正入萬山圈子裏,一山放過一山攔。

看書,觀戲,賞的是他人經歷,品的是自己的人生。或許我們喝了太多的心靈雞湯,卻無一例外不是通過別人所承受的苦難來對比自己的安逸,亦是通過此類來激勵自己該奮鬥了。相比於書中福貴的悲慘命運,我們總能尋求到一絲希望。他明白笨鳥先飛,卻被逼笨鳥多飛。但多飛而無獲,反倒惹了一生愁憂。父氣死,母大病,家田變賣,地主變貧農;尋醫救母,途遇國軍,淪爲壯丁,死裏逃生,重返家園,卻發現母早逝,閨女變聾啞,隨後兒子被無良醫生活活抽乾血液至死,女兒分娩時大出血死,女婿工作中被壓死,孫子又因貪吃豆子肚脹而死。親人們一個接一個的,都已埋進黑暗的土坑,化爲一抔黃土。

只留他一個人了,只剩與他同名的老黃牛“福貴”陪他了。至於是他先老去,還是老牛先走,早已不重要了,重要的,可憐的,還是這世上已經對他沒有任何牽掛,他活着就是爲了活着,靜待着某一天死神的到來,來回收他這一生的酸甜苦辣鹹,來解脫他這一世的悲慘苦命。

活着觀後感2

這是一部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電影,演員們專注的演繹更是深深的觸動了我。整部電影,無論是從藝術效果上來看,還是從歷史角度,電影所蘊含的人生觀來看,都極具感染力和欣賞性。

這部電影,我已經看過好幾遍了,印象最深刻的一次,那是一個寂靜的深夜裏,我一個人對着電腦看着細細的體會着其中的滄桑和歡喜。每次看完內心深處都會浮沉着一股股的感動與同情,那晚更是思緒飄飛,很晚才睡着,現在希望藉此文以表達出自己對此電影的觀後感。

首先,對於電影的名字,叫做活着,我認爲這達到了一個先聲奪人的效果。爲什麼叫活着,這顯然讓人會不自禁的去思考?可以想到,影片中主人公勢必經歷着一種特殊的時代活着生活方式,以至於生活對於他來說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而活着也必將作爲主人的信念支撐着他以及身邊的人活下去。試想,21世紀的人們有多少人會爲活着而艱苦的走下去會以活着爲信念爲動力呢。

沒錯,這是一部以新中國成立前後幾十年爲背景,講述着主人公福貴及其朋友,家庭乃至整個當時社會的人們爲了活着都經歷着各種各樣的生活的考念,有痛苦,有歡喜,有離別,有團圓。從福貴來看,他的身份發生了一次大轉變,從大少爺變成妻離子散家破人亡的流浪漢,因爲生性好賭,也因爲龍二的卑鄙厚顏,這與當時的`社會風氣和背景無不有關係。然後,爲了活着,福貴像當時的中國一樣,從無到有,從有變好,一步一步的生活開始有了好轉,妻子也回來了,家總算暫時團圓了。

的確,這只是暫時的團圓,四五十年代,中國發生了許多大的事件,文革便是殃及全國上下的一次重大災難。文革是一個特別重要的時期,也是特別荒唐特別殘忍的年代,雖然我對歷史瞭解的不多,但每次我看到聽到,文革時期,多少的有爲青年,多少的革命先輩,多少的學術權威被打到的時候,我的心裏好恨好痛,那時爲什麼會如此荒唐,就像影片中的王斌教授一樣,明明是醫院中首屈一指的婦產科教授,卻被指爲走姿派,而取代這些資深專家的卻都是一些世俗的初出茅廬的學生們,這也是直接導致福貴的女兒死亡的原因。她的女兒不是因爲簡單的難產而死,而是因爲產後出血她們竟然不懂如何護理而至。這讓我想到人活着到底是爲什麼,我想了很久,後來有一天半夜我忽然想到了,覺得這裏的“活着”並不是指“好死不如賴活”,不是純粹地爲了活着而活着。而是因爲有這些感情的聯結,一個人的活着,不僅僅是他個人在活着,也是因爲他是其他人賴以活着的精神動力,而他又因別人的活着而活着。有了爲別人而活,別人也因我而活的信念,這“活着”就不是“賴活”。

是呀,鳳霞的死牽動了多少人的心啊,還有有慶,他們的死,讓他們的父母也就是福貴和家珍,是否還記得,當福貴看着滿身鮮血淋淋已經步入天堂的有慶自己的兒子的時候那悲痛欲絕的嘶喊聲嘶力竭的痛苦,活着真的不是一個人的事,還有家珍,縱然那麼多人攔着她,她也是想看看自己的兒子,那麼的難過那麼的傷心,那個時候她的生命多麼脆弱,所以活着不是賴活而是因爲和身邊的親人朋友有着感情的聯繫。

在看片子的時候,我常想,電影的重點是要表現文革時期的荒唐殘忍呢還是要表現對於生活的壓迫,活着是唯一的選擇,活着是關鍵呢。我想兩者都有。“活着”的福貴在影片的開始和結束都說了關於小雞的話,兩者有很多的相似,只是在最後說變成什麼的時候,結尾的時候福貴暗示着生活會越過越好。也總算給觀衆一個歡喜的結局。

最後我想說說福貴的妻子家珍,家珍的扮演者是鞏俐也是我很喜歡的演員,片裏她是一個真正的好妻子好媽媽,她幾次都說了,我不圖什麼,只圖和你過個安穩日子,確實,福貴也確實有福氣,有家珍這樣的好老婆。生活判了很多人死刑活着走資派,但我相信對於家珍這樣的好女子,生活最後都會給與她幸福和美滿。

行文至此,大致寫出了自己觀看電影《活着》後內心的一些真實的想法,但是承蒙老師教誨,如有不得當之處還望老師給與教導。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