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觀後感

《集結號》觀後感18篇

本文已影響 8.59K人 

認真品味一部作品後,從中我們收穫新的思想,這時候,最關鍵的觀後感怎麼能落下!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集結號》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集結號》觀後感18篇

《集結號》觀後感1

影片《集結號》是一部感人至深而又引人深思的戰爭題材著作。在中國解放戰爭的歷史背景下,一支普通的連隊以全連連長以下全部陣亡的代價換來了大部隊轉移的時間。戰後經連長谷子地不懈地執着,九連陣亡將士們的在天之靈終得以告慰。

看到最後,熱淚早已盈眶,我心潮澎湃。許多疑團縈繞在我的腦海裏。團長爲什麼要欺騙一支連隊?他早已下命令不吹集結號,卻通知九連將士以集結號爲令,聽到號聲才能撤離陣地。

依我所見,團長這樣做首先是爲了安撫將士們的情緒。讓他們心中有期盼。時時刻刻都想着“只要聽到集結號聲,立即就可以撤出陣地。”放下包袱,輕鬆作戰。其次,團長不忍心下達犧牲全連這樣殘忍的命令。讓這個善意的謊言慰藉他羞愧的心靈。最終,九連將士們光榮地完成了任務——戰至最後一人,也決不撤離陣地。

九連四十八名將士怎能僅憑他們的血肉之軀和落後的裝備抵擋住成千上萬的精良部隊三次瘋狂的進攻?

伏擊戰的優勢是一方面,但我認爲這其中最重要的便的軍魂。九連將士們一個接着一個地倒下,面對強敵,他們沒有怯懦,沒有恐懼。在他們堅毅的面龐上,我似乎看到戰友的離去激發了他們更高的鬥志。他們互相鼓舞,肩並着肩,視死如歸,感動着每一個人。他們之中沒有逃兵,即便是最膽怯戰爭的指導員也被將士們的大無畏精神所觸動。毅然決然地加入慘烈的戰鬥之中。而有着精良裝備的軍隊面對這樣頑強而兇悍的敵人也只得灰頭土臉地逃跑。

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失小我成大我;有時犧牲未必不是重獲新生。九連將士們以他們嚴明的紀律性履行軍人的職責。狹路相逢勇者勝;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九連將士們以他們的軍魂——大無畏精神戰勝一個又一個敵人。人生感意氣,功名誰復論?我們要以嚴明的紀律性和勇敢大無畏的精神面對人生航行中的一次次風浪;勇攀生命征途裏的一座座顛峯。

《集結號》觀後感2

"我是中原野戰軍獨立二師一三九團三營九連連長谷子地",這句話不斷地在我的腦海中迴響着,這句話是紅色電影—《集結號》中九連連長谷子地介紹自己常說的一句話。

《集結號》與一般的戰爭片不同的是這部影片是通過敘事來表達對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更多的表現出革命烈士面對死亡時的大無畏精神。影片主要突出戰場上各種人物的動作神態、內心情感,讓觀衆觀影時有種代入感,有種與劇中人物同處境、共情感的感覺。通過表現文化教員王金存面對戰場由開始的恐懼、不知所措到後來的堅定勇敢、坦然面對的內心情感變化來表現人的本性。彷彿是我自己馬上就要上戰場,內心的害怕、迷茫完全不亞於劇中人物,這時我才能深刻明白英雄是需要多麼強大堅定的意志,冷靜沉着的態度。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十分渺小的,但一個人的力量是無窮的,他的精神力量不僅會強大他自己,而且會影響到周圍的人,給他們以積極向上的力量,那麼這一個整體擁有的力量則是更驚人的!

“每一個犧牲者都是永垂不朽的”這是《集結號》要表達的主題,經過連長谷子地不懈的努力,不斷地寫信,向上級彙報情況,沒日沒夜地挖煤礦,終於讓那被遺忘的47個弟兄得以正名,他們不是失蹤也不是逃跑,他們是真正的烈士。最後九連全體烈士道德墓碑前,團長的警衛員小樑終於吹響集結號,那響徹天空的號角悽婉而又悲愴。

看完這部紅色電影后,集結號的聲音一直在我的耳邊環繞,讓我體會到革命先烈的犧牲是多麼的珍貴,明白了革命烈士勇敢爲國家奮鬥的光輝歷程,他們頑強的意志和大無畏的精神讓我內心震撼無比!作爲出生在和平年代的青年,我們不能忘記那段腥風血雨的日子,應該永遠緬懷那些千千萬萬不留姓名卻前赴後繼爲民族解放事業捐身獻軀的革命先輩。作爲新時代社會主義的建設者,我們要繼承革命先烈的優秀傳統,發揚光大能吃苦、頑強奮鬥的精神。我們要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和文化知識武裝自己,不斷的進步成長,爲祖國的持續繁榮富強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

《集結號》觀後感3

戰爭,猶如一場與死神的盛宴。一旦踏上戰場,就等於隨時獻出自己寶貴的聲明。然而對於穀子地來說,還有比生命更寶貴的,那就是屬於九連47個弟兄的崇高榮譽。他用畢生的時間去尋找他致愛的死難的戰友們,無論如何他也要將榮譽歸還給這羣榮譽的英雄。

片子裏,不能忘卻的那些鏡頭,劉團長叫穀子地重複他的命令,他說:“還有呢?”怎麼忍心,他那麼冷靜得近乎冷酷地給了希望又叫人絕望。在他墓碑前嘶聲大叫的穀子地,是他意料外的生還者吧。有時候,活着比死更痛苦。但活着,至少是活着,多少希望活着的士兵連全屍都沒有。穀子地說過一句:“轟碎了就拼不回來了。”面對這些,他,應該是見多了,習慣了,但聽的人是一陣揪心。面對那塊染血的手錶,他該攥緊還是狠狠丟掉?還有那一段,爲了那沒聽見的集結號,焦排長說聽見了集結號,在他生命的盡頭,他這麼說。於是,聽力受損的穀子地固執地一問再問,好幾個人都說聽見了。真的聽見了?還是說服了自己,所以聽見了?我沒有如此地就近死亡邊緣的經歷,我不知道那是幻覺還是善意的謊言。但九連的指導員,那個被人瞧不起的貪生怕死的王金存清醒地回答:我沒聽見。

最終,都認了,九連的戰士們除了穀子地,其餘的都死了。註定了的,九連裏沒有懦夫,所以,他們都犧牲了,死在那個英魂永存的時代。

穀子地生存的唯一動力只是爲死去的戰友找回應有的榮譽。即使時光飛逝,事過境遷,即使歷史已漸漸被人淡忘,那刻骨銘心的兄弟情誼,那拋灑在戰場上的鮮血的應急怎能忘懷,永遠烙印在穀子地以及我們的腦海。九連犧牲的戰士們,那個號沒吹響,一直也沒吹響,他們的靈魂就得不到安息。直到最後一刻,集結號吹響,那些烈士們的靈魂才得以安息。穀子地的心靈也可以安歇。

那些連“殘骸”都尋不到的戰士們,那些“失蹤”的無名氏,多少人至今或許都沒有得到認證,卻是真實爲解放事業犧牲的烈士們。歷史沒有記住你們的名字,但歷史不會磨滅你們所付出的犧牲與代價。我們會以深深的認可與感激記住影片所寫的一句話:每一個犧牲都是永垂不朽的。

《集結號》觀後感4

“不管幾點鐘,以集結號爲令,隨時準備撤退。聽不見號聲,你就是打剩的最後一個人,也得給我接着打下去!”“是!”團長的命令,連長的回答,構成《集結號》整個故事的核心。1948年,中原野戰軍獨立二師一三九團三營九連拖上個臨時指導員共47人堅守汶河南岸舊窯廠,這是一個營的軍力也只能抵擋四個小時的險要之地。

47條年輕的生命,有日夜盼望回去的家,有朝思慕想的親人,47個鮮明的個性,觸碰着心靈最深處的感動。幾個有血有肉,立體豐滿的人物形象,向我們展示着最真實的人性。

九連連長谷子地,在戰場上驍勇善戰,冷靜而不失人情味,把每一個戰士放在心裏,勝於親兄弟。在汶河南岸眼看着自己的戰士一個又一個地倒下,集結號又遲遲未響的疼痛與焦慮;當有人提出集結號已經吹響自己又真的沒有聽到,選擇留守陣地時的堅忍;被誤會是國黨俘虜時的忿忿;抗美援朝戰場上面對地雷,懷想死去兄弟時的愧疚,渴望救贖的煎熬;一直堅持尋找已經改編了的獨二師的堅持;在烈士陵園裏得知集結號根本沒有爲九連吹響過時的憤怒;在舊窯廠誓死要將死去弟兄們的殘骸挖出以證明他們堅持奮戰到了生命的最後一刻,不是無名失蹤者時的瘋狂;遲來的追認烈士通知到來是的激動。還有姜茂財,九連的阻擊手,用身體支撐住了炸藥包炸燬了敵人的坦克;還有呂寬溝,爲穀子地找一塊能走的手錶,讓他能知道時間而犧牲;還有黑子……一個一個不僅僅高聲吶喊口號的真英雄,每一個都是有着最淳樸原始的愛國情感的讓人印象深刻的戰士形象。殘骸找到了,1948年到1958年,整整遲到了十年的證明,烈士的稱號,他們不再是無名失蹤者,也沒有人能抹黑他們的功績!

向穀子地、焦大棚這樣長眠於地下的無名英雄致敬向所有默默無聞的英雄和烈士們致敬,這也是《集結號》最質樸最動人的聲音。

《集結號》觀後感5

兩小時零三分鐘,並不是每一刻充斥着激烈的戰鬥,卻是每一刻充斥暖暖的感動。

電影的一開始就是一場攻堅戰,很殘酷,但不是最殘酷。電影裏戰鬥最激烈的情節,還應屬於後面的防衛戰,各種槍林彈雨,各種血肉飛濺,前一秒還在談戰友,後一秒卻腦袋搬了家。這種場面想必不是多見的。

但是我不想過多地提集結號中的戰鬥。明顯馮小剛導演也沒有把戰鬥作爲重點去拍攝。整個戰爭的場面,僅佔用了不到一半的劇情,而更多的是描述連長谷子地四處奔波想爲他的兄弟們平反的事。

我不得不提到王金存,穀子地所在的九連代理指導員。他可以說是全劇中變化最大的了,從一個本身十分文弱的讀書人,發展成爲了一名勇士。這種轉變的原因是見到了戰場的殘酷,從而使他變的十分強大。當然穀子地對他的引導也是少不了的。有句話特別清晰:“如果你害怕子彈,都盯着你跑;如果你不害怕,子彈繞着你跑”當然這在現實中是不可能的,但確實使人振奮。

整部電影是以穀子地四處尋找九連的戰友陣亡的證據。過程是十分艱難的,因爲那場戰役已經過去了好久了,即使還有證據,找到的概率也不大了。當年血戰的那個舊窯廠如今已變爲煤礦礦場被開發,而當年戴在弟兄頭上的鋼盔,竟然被工人用作尿壺。沒有什麼能使穀子地更心痛的了。遠望眼前無邊的墓碑,每個都寫着“無名氏”,這又是讓人何等心寒呢?於是穀子地開始瘋狂地去挖掘,想挖出多年前的歷史,也想讓47個兄弟們有個安慰。

這是一部以戰爭爲背景的電影,但它不是戰爭片。它沒有試圖去告訴你交戰雙方孰善孰惡,它只是在說“每個犧牲都是永垂不朽的”。縱觀全片,人性被更多地暴露了出來,那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善良與熱愛。無論是敵我雙方,想必這種人性都是存在的。

穀子地用他的努力爲自己的兄弟正名了,但其他無數的英靈呢?我們要記住他們。

《集結號》觀後感6

臨近清明節,媽媽帶我看了一部戰爭片《集結號》,這部電影改編自楊金遠的小說《官司》。我目不轉睛地看着電視,眼睛瞪得像銅鈴一般,生怕漏了哪一個環節。

戰火紛飛的革命之路。故事發生在戰爭時期,九連連長谷子地接到團長給他的任務,要在汶河旁打一場狙擊戰,好掩護上級撤離。穀子地與團長約定以集結號作爲撤退的命令,如果集結號不吹響,就算只剩下一個人也必須堅持到最後一刻。但終究寡不敵衆,九連除連長谷子地外全員犧牲,但到最後一刻,他們始終沒有聽到集結號,在焦排長臨死前說自己聽到了號聲,讓弟兄們趕緊撤退。但穀子地沒有聽到,堅持守在陣地,後來才發現大部隊已經撤離,他懷疑是自己忽略了號聲,十分內疚。

探求真相的革命之路。後來,他被當地解放軍當成反動派,他沒有辦法證實自己的身份。他想方設法加入了炮兵部隊,參加了抗美援朝。在好友趙二斗的幫助下,終於證實了自己的身份,也爲九連烈士們贏得了榮譽。可這並不是一條簡單的路,即便在自己兄弟的幫助下,也沒有順利地走下去,他面對的是當地人的不解和質問,以及自己內心的迷惘。當他站在觀察哨得知自己多年尋找的也許有個答案之時,他並不是高興,而是先確認這到底是不是真的。慶幸的是,終於能夠和這班逝世的兄弟們有個交代了!這正是我所佩服的執著!

教育後人善始善終的革命之路。在我們面朝大海,感嘆春暖花開的時候,在我們漫步於春花秋月的時候,在我們盡情遊戲的時候……我們是否想過現在這美好的生活是怎樣來的?我們是否想過這份安寧得來之前的戰火紛飛?烈士們面對反動派的炮火,豪不畏懼;烈士們將自己的全部獻給了祖國;烈士們把幸福安寧的生活給了人民。

一位位視死如歸,善始善終的革命先烈們,在戰爭和政治面前是如此渺小而無奈,但是終究用忠於革命忠於國家忠於人民的信仰吹響了生命的號角,讓我們真正銘記住了那些逝去的英靈!

烈士們,我向你們致敬。

《集結號》觀後感7

今天,我們學校三至六年級的同學,一起到電影院觀看一部感人肺腑的影片——《集結號》。

影片前半部分主要發生在解放戰爭的戰場上,汶河戰役中擔任掩護大部隊撤退任務的中原野戰軍獨立二師一三九團三營九連,一連連長谷子地接到三團團長的命令,帶領士兵火速趕往陣地完成一項阻擊任務,以便讓大部隊安全轉移。他們約好,一連聽到集結號之後,就可以突圍撤走。因爲沒有聽到撤退的“集結號”,除了老谷一人被老鄉救下,其餘47名戰士全部陣亡。47條年輕的生命,有日夜盼望回去的家,有朝思暮想的親人,他們有血有肉,他們的勇敢真誠令我們感動。

但是47位戰士的犧牲因無人證明,而被認定爲“失蹤”,在戰場上英勇善戰的穀子地,親眼看着自己的戰士一個又一個地倒下,決定尋找兄弟應得的榮譽。老谷你的重情義。兄弟們一定把你記在心裏。他的這樣冷靜而不失人情味,把每一個戰士放在心裏,勝於親兄弟的做法,不正是處處爲別人着想的精神嗎?這種精神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嗎?

在汶何一次興修水利的時候,在已經被埋藏的煤窯裏,找到了烈士的殘骸,並將烈士們埋葬在一起,舉行祭奠儀式,並追加47名戰士爲“烈士”的稱號。1948年到1958年,整整遲到了十年的證明,烈士的稱號。他們不再是無名失蹤者,沒有人能抹黑他們的功績!

“繩鋸木斷,水滴石穿”。伽利略在比薩斜塔上做了“兩個鐵球同時落地”的著名實驗,從此推翻了亞里斯多德“物體下落速度和重量成比例”的學說,糾正了這個持續了1900年之久的錯誤結論;愛迪生爲了發明電燈,不顧被燒燬的實驗室,失敗了一千多次,終於成功了;詹天佑無視帝國主義的阻撓,義無返顧地修築京張鐵路,經過精確的勘測和動工,這條中國人的鐵路修築好了。是什麼讓這些人獲得成功?不是衝動,更不是對名譽的追求,而是頑強的毅力和執著。正如連長谷子地爲給戰士們討個名分一樣。

在現實中,像《集結號》一樣爲國捐軀的無名戰士又有多少?恐怕有不計其數。他們都有着最淳樸的愛國情感,他們是真正的英雄,讓我們向長眠於地下的無名英雄致敬!讓我們向所有默默無聞的英雄和烈士致敬!

《集結號》觀後感8

幕幕炮火連天、屍橫遍野、血流成河、血腥撕殺的場面令人驚心動魄;一場場戰友慘死、屍骨無存、揹負“失蹤”名份的情節使人撕心裂肺、悔恨哀怨;一個個捨生取義、視死如歸、鍥而不捨的英雄壯士讓人無限敬仰、難以忘懷。整個影片讓人震撼、讓人心碎、讓人感動、讓人長嘆。當人們期待以久的集結號終於在片尾中吹響的時候,我禁不住熱淚盈眶,感慨萬千。這就是我觀看了電影《集結號》後的切身感受。

有許多人都說電影《集結號》是一部戰爭片,但我卻感到她更像一部倫理教育片。本片導演馮小剛說《集結號》是表達誠意的作品,我認爲還是很有道理的。戰爭的殘酷場面只不過是爲這部片子的主題思想鋪墊一個前提,其真正的思想主題是在弘揚“忠誠”。

《集結號》吹響的是一曲以忠誠爲主旋律的壯麗詩篇。四十七個壯士血灑疆場是忠誠、爲的是軍人以服從命令爲天職,爲的是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焦排長在重傷彌留之際說聽到了集結號吹響了是忠誠,爲的是餘下的戰友的生命;劉營長不讓吹集結號也是忠誠,爲的是大部隊的安全撤退和《太極旗飄揚》+《拯救大兵》+《兄弟連》+《激情燃燒的歲月》+《藝術人生》。也有人早就宣傳稱這是一部中國的“拯救大兵瑞恩”。無論人家說什麼,自己眼見爲實——在戰場戲那部分的確有點“美國味”。

說到戰爭片,讓我噁心的就是中國戰爭片,連長頂着炸藥包對手下喊“兄弟們你們撤!那裏有我頂着!”……(吐了)好假!在這部馮氏戰爭片裏,雖然許多地方採取西風東借,可還是看得到一些低能的中國風格,如呂寬溝和姜茂財去爲連長拿手錶,寬溝找到手錶後竟然高興地跪了起來(上半身垂直於水平面)!這不是自告奮勇地當活靶子嘛!!但是從中也許還能看出一點,那些士兵不是天生的職業軍人,他們都是普通人,都是種田的老實人,因此一高興,忘了自己置身戰場也是人性流露的表現。這時我就覺得這個傻軍人很可愛——可如果我是連長我肯定能被他氣得吐血,這絕對屬於非戰鬥性減員。

可見《集結號》並不是傳統的,教條的,宣揚解放戰爭怎樣怎樣的影片。他“我但是是把一個人的經歷給拍下來。”哪來什麼教條?哪來什麼英雄主義?有的只是一個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有人性的人呀!“炸碎了,就捏不起來了。”

《集結號》觀後感9

一次有去無回的戰役;一羣生死與共的士兵;一段沒有吹響的集結號;一個丟失了自我的身份,可是永不放棄的軍官。

這些組合到一齊,大家應當明白,這是一部什麼電影了吧沒錯,這就是由馮小剛導演的戰爭大片——《集結號》

要說到《集結號》,在我眼裏那真的是中國至今爲止的最好的戰爭片。它並沒有戰爭片傳統的英雄主義手法,把一個英雄描繪的多麼多麼偉大,而是還原了戰爭的殘酷無情、荒謬絕倫。當我看到前半段的時候,對它的感覺並不是很好,因爲它太血腥,太殘酷,還以爲長達2小時的故事一向都是這樣可怕的戰爭場面。

而之後,當連長谷子地失去了兄弟,失去了身份卻依然很固執的找尋他昔日的部隊時,我感動了。相信看過這部影片的人們你們必須也感動了吧他雖然經過了千辛萬苦,但最終畢竟達成了自我的目——榮耀自我已死去的弟兄,爲他們討還一個公道。這部戰爭大片並沒有歌頌穀子地那堅強固執的性格和他對朋友的義氣,可是我們無一不對穀子地感到敬佩,這也許就是這部影片的成功之處吧。

說到深度,《集結號》算不上有深度。在影片中,穀子地這個人,被塑造成一個完全喪失自我,只想爲弟兄們討一個說法而活着的人。同時,在後半段穀子地的情感自我認爲太多了,反而令人覺得有些不適應,異常是當團長的號手小樑告訴穀子地他根本沒有給他吹集結號時穀子地那過於衝動的行爲,可是也就是這種情感的爆發,才讓我們覺得更加感動。

其實如果把戰爭渲染得再殘酷一些,把穀子地的身份轉變再加強一點,從戰鬥英雄直接變成叛徒或俘虜,再把結尾改一改,改爲穀子地在河邊燒掉追認的烈士通知書,最終去汶河邊自殺,追隨他以往有難同當的戰友們去了可能更爲震撼。

總而言之,《集結號》這部電影確實拍的很成功,在那裏對導演和所有演員、工作人員表示衷心的感激!這確實是一部令人百看不厭的經典戰爭片。

《集結號》觀後感10

“不管幾點鐘,以集結號爲令,隨時準備撤退。聽不見號聲,你就是打剩的最後一個人,也得給我接着打下去!”

“是!”

團長的命令,連長的回答,構成整個故事的核心。影片中,王金存說:“連長,我沒給你丟人吧。”他說完之後拉響了炸彈,將窯洞口炸燬,避免敵人發現兄弟們的屍體。

這是我暑假觀看的一部經典影片中令人難忘的鏡頭——《集結號》是一個有關退伍老兵的故事,就爲一次到底有沒有吹響過的集結號,老兵失去了全連所有的戰友,十多年來他魂牽夢縈不得安寧:那是在解放戰爭的一次戰役中,團長的命令是一個連隊的戰士堅守4小時,以集結號爲令撤退,結果等了12個小時集結號也沒有吹響過。於是身爲連長的穀子地決定繼續堅守下去,結果47個戰士最終全部陣亡,但是一名戰士在犧牲前告訴他,他聽到集結號了,從此穀子地開始了尋找真相的過程……進入和平年代後,這47名戰士因爲無人證明被定爲失蹤。穀子地的後半生就在尋找47具遺骸、爲追溯他們“烈士”的稱號而存活着……穀子地代表九連接受了遲來的勳章,三次鳴槍祭奠之後,司號員終於吹響了軍號……穀子地是執着的,他只是固執的尋找和回憶,即使是那樣慘痛和悲壯的記憶。他的執著換來了勳章證明;換來了集結號的再次吹響;也來了47名戰死的士兵們“烈士”稱號、47位戰友的平等。我被情節深深地震撼了,一個一個不僅僅是高聲吶喊口號的真英雄,每一個都是有着最淳樸原始的愛國情感的讓人印象深刻的戰士形象。殘骸找到了,1948年到1958年,整整遲到了十年的證明,烈士的稱號,他們不再是無名失蹤者,也沒有人能抹黑他們的功績。

《集結號》讓我瞭解了執著的人性,讓我知道了戰爭帶來的無情代價,讓我領悟到戰爭的殘酷,我們少年兒童生在和平年代是多麼幸福!

看了這部電影,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我想,我們今天這和平安寧的幸福美好生活,少不了無數先烈們的奉獻和鮮血。我們今天在這裏重溫歷史、緬懷先輩,爲的是更好地牢記歷史,珍愛今天的和平生活。

將來祖國的繁榮富強定將有我的一份力量!

《集結號》觀後感11

記得在一年級,老師組織我們全校小學生,觀看愛國主義電影《集結號》。看到戰爭的慘烈、看到英雄們爲遵守軍紀,堅守陣地,最後除連長谷子地一人外,全部壯烈犧牲……當時,我年紀小,看到英雄們血流成河、體無完膚的場景,我非常的害怕。

今天,我再一次看完這部影片,深深地感動了、流淚了,但更多的是思索:鮮血承載着一份責任和勇氣,淚水蘊藏着一份情義與感動,號聲凝聚着生存和希望……

1948年冬天,淮海戰役。中原野戰軍獨立二師一三九團三營九連連長谷子地帶領全連四十七名戰士奉團長劉澤水的命令堅守狙擊陣地,以集結號爲令撤退。然而團長爲戰爭考慮全局,沒有吹響集結號,致使九連全體戰士在打退敵人的三次進攻後,除穀子地以外全部壯烈犧牲,並按失蹤處理。爲了給九連按正名,穀子地張開了執着的探尋,最終在烈士墓前吹響了47個生命一直想聽,甚至死也沒有聽到的集結號。

集結號的響起意味着任務的結束,意味着生存的希望,可它並沒有響起。因爲它沒有吹響,所以我們的革命戰士不能撤退;因爲他沒有吹響,所以我們的英雄非常執拗地堅持到最後。這就是命令,對一個戰士來說,它高於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我不由得想起我們新一代的小學生,貪圖享樂,懶惰嬌逸,自私自利。不說關於生死的革命任務,就連老師佈置的作業,我們當中某些人也不樂意認真完成。我們要加倍珍惜今天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因爲他是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如今,我們生活在和平的年代裏,有父母、學校和社會的呵護,還有什麼理由去浪費時間而不好好學習呢?我們是幸福的一代,如果非要下達什麼任務的話,那麼我們當前的主要任務就是好好學習,加倍努力,將來報效祖國,更好地爲社會主義做貢獻。

每一個幸福的背後總有一份艱辛的付出。雖然現在是和平年代,但只要祖國有需要,我也要像影片中的英雄叔叔一樣,不退縮、不哭泣,自力更生,勇敢面對,擔起我的一份責任和義務。我更要努力學習,用最先進的科學技術和文化知識武裝自己,爲祖國的持續繁榮富強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集結號》觀後感12

在《集結號》中,我們看到了同是炎黃子孫的兩方戰士以殘忍的方法互相殺戮,子彈鑽入肉體、滋滋作響的聲音始終在觀衆耳邊迴響,窄小的巷道里滿是斷肢殘臂,殺紅了眼的戰士甚至冒大不韙槍殺俘虜。特別是還有穀子地在爲小我討回尊嚴時所經歷的種種窘境,這一切都讓我感覺到,馮導演實際上是在以一種讓觀衆揪心的手法來提醒我們大家,關愛個人,關愛生命。所以說,稱《集結號》是中國版的《拯救大病瑞恩》,不無道理。

中國歷史是一部崇尚集體主義的歷史。我曾赴某水電廠考察,多年前響應組織號召來到這深山老林的熱血知識青年們已是垂垂老朽,可如今世事已變,他們深爲自己兒孫入學就業而發愁。我還曾去過一老國企,廠區外山腳下那一排排建於四五十年前的低矮房屋多屬於當年那些支邊的老員工,比他們晚進廠數十年的則住在旁邊的現代化建築裏。對他們來說,組織靠不住,子女又沒出息,可誰又會來拯救這些老年“瑞恩”呢?

我並非試圖證明小我比大我,或者公平比效率,更重要。局部利益服從於整體,這完全正確。但我知道,觀衆們流淚的主要原因並非47名烈士死得偉大,而是因爲整體利益滿足之後,局部利益卻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明明是烈士,卻被認定爲“失蹤”;穀子地爲烈士們積極奔走平反,除了受害者,卻沒有人真正當回事(劇中提到,老兵尋找部隊的信件有幾十萬封);還有一名受害者,他感到不平的原因卻是,“失蹤”者家屬的補償比烈士家屬要少很多。

所以,我認爲,觀衆們的淚水,是委屈的淚水,既爲自己,就象活着的穀子地,也爲逝去的先人,就象那47位長眠地下的烈士。其實,中國的普通老百姓向組織要求的並不多。由小紙袋裝着的那一枚金屬小片片,還有那向空中鳴放的槍聲,都足以讓受了多年委屈的國人淚如泉涌,淚如泉涌之後則是一如既往地認真工作,繼續犧牲小我。

《集結號》觀後感13

今天看了一部令人蕩氣迴腸的紀錄片---- 《集結號》,本不想看,但秉着完成作業的想法,硬着頭皮租來了碟,與父母一同看了起來,而劇情卻出乎意料地把我深深的吸引了。

中原野戰軍獨立二師一三九團二營九連連長谷子地,接受一項新任務:阻擊敵人,爲大部隊撤離爭取時間,他與團長約定以集結號爲令,集結號不吹,他就不能撤退。誰知那集結號是永遠不會響的……而他和四十七名兄弟卻毫不知情的在一座廢棄的舊窯場裏奮勇廝殺,狙擊百倍於己的敵軍,阻擋了敵人的三次進攻,直到全部戰死沙場…… “穀子地”成了唯一的倖存者,爲了防止被發現,他穿上了敵軍的衣服,在死人堆裏扒食物。結果,他在戰場上被自己的同志當成了俘虜。由於部隊失散、全軍番號整編這樣艱難的狀況,他無法證明自己的身份,那些死去的戰友不能獲得烈士稱號!穀子地的下半生一直在尋找那47具骸骨,終於他找到了當時團裏的政委,證明了除穀子地以外的47名戰士全部爲烈士,最後47具屍體全部被找回。

在阻擊時,排長焦大鵬在臨死之前爲了給九連留個活口,騙連長說他聽到了集結號;爆破手呂寬溝爲了給連長撿一塊表倒在了敵人的狙擊槍口下;指導員王金存在最後一刻戰勝了怯懦,終於爆發,與其它戰士一起奮勇殺敵直至英勇犧牲;狙擊手姜茂才爲了給好友呂寬溝報仇,他最終選擇與敵軍的一輛坦克同歸於盡;機**羅廣田奮勇殺敵,直至最後一顆子彈從槍膛裏飛出;三排副老刺蝟雖是個怕死的老兵油子,但最後還是和敵人拼到底……這感人的一幕幕始終印在我的腦海裏,無法忘卻。

解放以前,千千萬萬的烈士爲砸爛舊社會,建立新中國英勇的犧牲了,其中有些戰士由於各種原因還得不到烈士的名分,讓親人得不到安慰和補償。看現在,學生們“不伏麒麟轄,不服鳳凰管”,還有些沉迷於網吧,而政府官員們***,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面對這些現象,我們這些生在安定社會的人們難道不該反思嗎?難道不臉紅嗎?你們對的起那些死去的烈士嗎?

通過這部影片,難道我們不應該反思一下嗎?你是否遵守承諾,言而有信?你是否具有“不拋棄,不放棄”精神?你是否有無私奉獻精神?如果沒有,那麼請從現在做起,從自身做起。

《集結號》觀後感14

當喧囂的山城還沉浸在新年歡樂氣氛裏時,我卻走進了電影院,看了馮小剛的電影《集結號》。

近年來,馮大導演的電影向來以幽默,搞笑的賀歲劇作爲主打,而且熱衷於公映前的大肆炒作,所以在《集結號》推出前後我就沒有認真關注過它。

但這次給我的震撼和感受卻是巨大的。電影一開始的戰爭場面太逼真了,一下子就把我帶入了戰火連天的年代,好像就發生在我的周圍。那紛飛的子彈和炮火把我給炸了,所以當時特別想哭,是真的害怕了。

“聽不見號聲,就是打剩最後一個人,也要接着打下去”。忘不了的臺詞,忘不了的命令,這是一個英雄下給一個英雄的命令。三營九連全體47人蔘戰,僅穀子地一人生還。戰爭的畫面讓我的心一次次遭受震撼。四次面對坦克,姜茂財選擇義無反顧地與敵軍的坦克同歸於盡,焦大朋被燃燒瓶燒死,呂寬溝爲了給連長找一塊手錶被狙擊手射死,王金存從一個柔弱書生到一個戰鬥英……

這是一部要用心去看的電影。面對死亡的挑戰,我們每個人都可以選擇迎接還是逃避,然而戰場上的士兵則只能選擇忠於職責。“槍林彈雨”這個詞以前對我來講實在是太遙遠了,而面對大熒幕,的確,我膽怯了。面對戰爭,我們會說“死亡是太容易的事”了,難的是怎樣勇敢地戰鬥下去。生離死別是人所面對的最痛苦的事,而戰爭中,人們需要經歷的不僅僅是對死亡的畏懼,還有一次次戰勝痛苦的勇氣。

戰爭不是兒戲。誰也不想去送死。當然,有比送死更不能接受的,就是白死。當47具英雄的屍體躺在大山深處,被說成所謂失蹤,當穀子地說:“本來都是爹媽給起好了名字,怎麼到最後都成了沒名兒的孩子了”那句話時,我的眼淚奪眶而出——儘管名字看來只是些虛無的符號,但往往許多時候,這對人來說很重要,這與別人無關,只與自己有關。

穀子地,一個標準的軍人,有着軍人那種特有的執着和使命感!更多的是一個男人的責任感!對上是絕對的服從,對下,藏在心底的兄弟情!一個好男人是不會隨意表達情懷的!

不想多寫了,願我們的世界和平永存!

《集結號》觀後感15

“不管幾點鐘,以集結號爲令,隨時準備撤退。聽不見號聲,你就是打剩的最後一個人,也得給我接着打下去!”

“是!”

團長的命令,連長的回答,構成《集結號》整個故事的核心。1948年,中原野戰軍獨立二師一三九團三營九連拖上個臨時指導員共47人堅守汶河南岸舊窯廠,這是一個營的軍力也只能抵擋四個小時的險要之地。

47條年輕的生命,有日夜盼望回去的家,有朝思慕想的親人,47個鮮明的個性,觸碰着心靈最深處的感動。幾個有血有肉,立體豐滿的人物形象,向我們展示着最真實的人性。

九連連長谷子地,在戰場上驍勇善戰,冷靜而不失人情味,把每一個戰士放在心裏,勝於親兄弟。在汶河南岸眼看着自己的戰士一個又一個地倒下,集結號又遲遲未響的疼痛與焦慮;當有人提出集結號已經吹響自己又真的沒有聽到,選擇留守陣地時的堅忍;被誤會是國民黨俘虜時的忿忿;抗美援朝戰場上面對地雷,懷想死去兄弟時的愧疚,渴望救贖的煎熬;一直堅持尋找已經改編了的獨二師的堅持;在烈士陵園裏得知集結號根本沒有爲九連吹響過時的憤怒;在舊窯廠誓死要將死去弟兄們的殘骸挖出以證明他們堅持奮戰到了生命的最後一刻,不是無名失蹤者時的瘋狂;遲來的追認烈士通知到來是的激動……

還有姜茂財,九連的阻擊手,用身體支撐住了炸藥包炸燬了敵人的坦克;還有呂寬溝,爲穀子地找一塊能走的手錶,讓他能知道時間而犧牲;還有黑子……

一個一個不僅僅高聲吶喊口號的真英雄,每一個都是有着最淳樸原始的愛國情感的讓人印象深刻的戰士形象。殘骸找到了,1948年到1958年,整整遲到了十年的證明,烈士的稱號,他們不再是無名失蹤者,也沒有人能抹黑他們的功績!

向穀子地、焦大棚這樣長眠於地下的無名英雄致敬!

向所有默默無聞的英雄和烈士們致敬,這也是《集結號》最質樸最動人的聲音。

《集結號》觀後感16

《集結號》,這部馮小剛的返璞歸真之作,那也是一定要去捧場的.。

歷數以往在腦海中留有印象的戰爭片不多,可算得上佳作的更是廖廖,《拯救大兵瑞恩》曾以逼真的戰爭場面和生動的戰士形象深深打動我;而去年也有一部國產戰爭片《太行山下》讓我感動的落淚,就我這麼一感性的人,大概也是《集結號》這類影片的忠實受用者。

影片到最後雖然終究不能讓我的眼角滲出一絲淚光,映前吹捧的戰爭場面也不過是輕量級的〈大兵瑞恩〉,不過我還是覺得這是一部值得你掏錢去看的電影。爲什麼呢?請聽我慢慢道來。

影片開頭便是一場激烈的攻堅站,韓國特效團製作出來的特效畫面效果雖然無法同老美同日而語,但唬唬像我這種對聲色並非很感冒的'觀衆來說還是夠了的。震撼的暴破聲,血肉橫飛的畫面,手提攝影帶來的真實感還是挺刺激的。同時影片臺詞也沒有丟掉一向視作賣點的馮氏幽默:穀子地的京片子說的是抑揚頓挫,很中聽。例如膩膩歪歪,什麼物件之類的臺詞估計不多時便會照例成爲流行話。

影片的戰爭戲第二個高潮便是那場狙擊戰,四十七個腦袋面對的是國軍大概一個團的兵力,雖然最後幾乎全軍覆沒,卻是打的轟轟烈烈,革命勇士的光輝形象油然而生,老谷的那句“下輩子還做兄弟”估計賺了不少人的眼淚。往後便進入文戲部分。

文戲的第一站是抗美援朝,影片重點渲染了老谷和趙二斗之間的友情發展,再接下去王金存媳婦,也是片裏唯一的女性角色登場了,演員長的挺水靈的,可惜演技不怎麼樣,眼睛大而無神。不過儘管如此,導演還是安排她在戲裏起到了二次推動劇情發展的重要作用,這二推推出了影片最後的二個高潮。

第一回她告訴穀子地二斗幫忙找到了一三九團的現屬單位,於是上演了整部電影裏最煽情的一段戲;第二回她去礦場告訴穀子地找到了當年一三九團的張政委,後者已然升爲首長,這時已至結尾。

電影儘管沒有如期望中那樣令我感動,但處處透出馮氏那股玩命拍片的狠勁,我覺得中國電影需要這樣的狠勁。

《集結號》觀後感17

西方電影,尤其是戰爭電影,多表達戰爭對於人類的摧殘這一普世價值觀。但是他們的主題,往往是基於兩種固定模式:例如二戰,是生命的一種莊嚴的光榮;例如反侵略戰爭,那是戰爭對於被侵略國家的生命和人性的戕害。而馮小剛的《集結號》彷彿推開了一扇追求迴歸人性的希望之窗。

首先,他選擇了一個大膽的題材——內戰。戰爭題材的影片在中國往往以喚起民衆的愛國激情和民族熱情爲目的,因而以反侵略爲主題的影片比比皆是。但是,很少有人把眼光拉長放大到抗戰之後的國共兩黨的內戰上來。馮小剛看到了,而且他看到的不僅停留於戰爭對於人性的戕害,而且上升到了戰爭中人類對於真實人性的迴歸。他將這種人性的迴歸以相對於抗戰來說規模更小的內戰來體現。則更加凸顯出了戰爭中人性的真實光輝,無論是大戰還是小戰。

其次,作爲一個戰爭片,他並沒有將重點放在宏大的戰爭場面上,不像《珍珠港》,在戰爭的規模中凸顯人類反抗精神的偉大。而是將重點放在了細節上,以樸實無華的語言,實在的行爲,近乎於固執的性格刻畫出了穀子地這樣一個形象。在讓人不經意間爲穀子地而感動,“讓弟兄們些口氣兒!”一句樸實的話,卻讓另一個人火了,當對方吼道:“你能負責嗎?”時,穀子地就以堅定的近乎於固執的口氣說道:“我負責!”短短的三個字“我負責!”,卻是擲地有聲,撼動人心。

第三,馮小剛在電影中大膽地還原了人性的真實,在整部影片中,我看到的貫穿全片的就是兩個字“真實”。在《集結號》中,我們看到的是戰士不在英勇無敵,刀槍不入,很多的戰士都只是剛一露面就犧牲了。我們看不到那些符號化的革命英雄場面,因爲在馮小剛看來,怕死是人類的本性,沒有人願意打仗。馮小剛自己就曾說過:“怕死是人類的本性,但是在這種本能下主角穀子地又做出勇敢的舉動,這個反差,對比出來的纔是真正的英雄。”

當真實的戰爭已然從我們的心頭煙消雲散,除了傷痛和榮耀,我們記住了什麼?我們又忽略了什麼?我們應該忽略什麼?我們又應該記住什麼?我想,馮小剛的《集結號》就提醒了我們這一點,它應該在每一位觀衆的心中吹響迴歸最真實的人性的集結號。

《集結號》觀後感18

昨天看了《集結號》。看了以後只有兩個字的感想:感動。

只有四十八個人的連隊,完成了一項不可完成的任務。付出了四十七條性命的代價,換來大部隊的安全轉移。破舊的窯洞裏留下四十七個曾經那麼有活力、那麼有朝氣的年輕生命。可是他們得到的是無名的奉獻,沒有人吹響那象徵撤退的集結號,沒有人知道這裏有一羣人在用鮮血生命在廝殺(下達命令的團長已經犧牲,另一個知情者是一個沒有發言權的小小司號員),沒有人知道他們的名字,甚至沒有人知道他們的存在。他們成了戰場上無數的失蹤者中的一部分。

唯一的倖存者,連長谷子地爲了讓他的47個弟兄擁有合情合理的烈士稱號,輾轉奔波,多年後,終於如願。47個烈士的遺骸因爲當地興修水利工程,得以重見天日,在烈士墓地長眠。授予他們的解放勳章在陽光下熠熠生輝。他們苦苦等待的集結號吹響了,早已不再年輕的司號員,吹響了熄燈號。烈士們終於可以含笑九泉。活着的穀子地也終於完成了自己的夙願。

從小就有老師教育我,鮮豔的五星紅旗是用革命烈士的鮮血染成的。看了這部片子,我對這句話的理解更加深刻。

我相信,一定有很多人和我有同感。

那隆隆的炮火震耳欲聾,那橫飛的血肉刺激着我的神經,噴火的槍口和目光銘刻在我的腦海。()戰士們浴血奮戰,爲的是完成戰士的神聖使命。爲了勝利,爲了新中國,他們永遠留在了那片染滿鮮血的、他們無限熱愛的土地,永遠長眠在那片廢窯中。他們死戰,直至戰死,用鮮血和生命成就一生的光榮,扞衛英雄的榮譽。

有誰去想過名和利?有誰去想過將來誰能獲得幾顆星(軍銜)?有誰想過將來住房的大小、職位的高低?他們想的只是怎樣完成任務。

戰爭是殘酷的,和平是可貴的。五星紅旗能在祖國的藍天上高高飄揚是來之不易的。每次走過國旗下,仰望五星紅旗,心裏都有無限敬仰: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感謝馮曉剛,拍出這樣的好電影。

感謝劇中的演員精彩的演出。

感謝煙火、燈光、服裝、音效等所有工作人員!

你們的電影真的很好!我很感動!電影《後會無期》觀後感韓寒後會無期觀後感電影硬漢奶爸觀後感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