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觀後感

《狼圖騰》觀後感(集合15篇)

本文已影響 3.23W人 

當品味完一部影視作品後,這次觀看讓你有什麼領悟呢?這時我們很有必要寫一篇觀後感了。爲了讓您不再爲寫觀後感頭疼,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狼圖騰》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狼圖騰》觀後感(集合15篇)

《狼圖騰》觀後感1

那些蒙古草原狼隨時呼嘯而出:狼的每一次偵察、佈陣、伏擊、奇襲的戰術;狼對氣象、地形的利用;狼族中的友愛親情;狼與草原萬物的關係;小狼艱難成長過程,無不使我們聯想到人類、人類社會的精神和性格日漸頹靡雌化的今天,讀到《狼圖騰》這樣一部以狼爲敘事主體的小說,這本書真正揭示了人性與狼性,是一本令人讀完之後有所感悟的成功作品、起初以爲狼只是喜歡羣居的野獸,憑藉着數量的優勢撲捉一些小動物,苟且存活在這個世界上的一種生物而已、在我心目中狼的地位是很尷尬的、兇猛不及獅虎,速度不及獵豹、同爲食肉類哺乳類動物,它也只能去欺負狐狸、它的存在也只是爲了襯托虎豹們的勇猛、就象一部電影,它永遠只能做配角、然而,讀<狼圖騰>,隨着電影情節的深入,我越來越明白我以前的想法是多麼的無知、甚至有點愚昧、狼是智慧的、這一點在草原狼捕殺獵物的時候體現的淋漓盡致,它們的每一次進攻都堪稱經典、它們不打無準備之仗,踩點、埋伏、攻擊、打圍、堵截,組織嚴密,很有章法、好像在實踐孫子兵法,‘多算勝,少算不勝’、在狼與人的爭鬥中,這種智慧也隨處可見、爲了不使狼羣暴露。

獨處而被人發現的狼,往往逃向與狼羣相反的方向、犧牲自己,保全羣體、這絕非聰明,而是智慧、狼是團結的、它們很少各自爲戰,所有的行動都是在狼王的統一調度下進行、只要狼王一聲令下,羣狼便會排山倒海,勇不可擋、即使是它們被牧民和獵狗圍困,四面楚歌,它們依然鎮定自若,陣形不亂、狼是勇敢的、狼從來都不畏懼死亡、它們爲了沖垮馬羣,不惜犧牲老弱的狼去撕撤外圍壯馬的肚皮,與馬同歸於盡、與羣狗的爭鬥中狼也是前赴後繼,即便是戰鬥到最後一條也毫不畏懼、在那片草原上它們是實實在在的王者,誰與爭風?

在草原上,人類成了名副其實的學生,人從狼那裏學來了智慧,團結和勇敢、一個小時左右,影片放映完,我們又乘車趕回了學校。

《狼圖騰》觀後感2

"今天,電影院觀看了《狼圖騰》,片中的精彩畫面和語言給我強大的震撼,催使着我寫了這篇讀後感。重要的是讓我們在腦海中重新認識了草原狼,重新認識了草原,重新認識了我們的歷史,重新認識了我們人類自己,,狼性與人性的碰撞給了我們很多的啓示。

狼的團結,狼的勇敢,並且把狼與人對比開來,在神聖的狼面前,人是多麼的愚昧,正如無知的羊把菜根吃盡,自尋死路。他們很少各自爲戰,所有的行動都是在狼王的統一調度下進行,只要狼王一聲令下,羣狼便會排山倒海、勇不可擋,即便是它們被牧民、獵狗圍困,四面楚歌,它們依然會鎮定自若、陣型不亂。

狼是智慧的,這一點在草原上狼不殺獵物時體現的淋漓盡致,它們的每一次攻擊都堪稱經典,狼的每一次偵查、佈陣、伏擊、奇襲的戰術;狼隊氣象、地形的利用組織嚴密,很有章法。

狼是勇敢的,狼從來都不畏死亡,他們爲了沖垮馬羣,不惜犧牲自己去撕咬外圍壯馬的肚皮,與馬同歸於盡;與獵狗鬥殺中,狼也是前仆後繼,即使戰鬥到最後一條也毫不畏懼。

在那片草原上,他們是實實在在的王者,誰與爭鋒?在草原上,人類成了名副其實的學生,從狼那裏學來了智慧、團結和勇敢與生存

狼,是草原生態平衡的守護者…….

當我看到一匹大狼被一輛吉普車狂追了20公里,費盡了最後一點力氣,帶着不屈的眼神轟然倒地的那一刻。我再也讀不下去了,那一刻的我覺得狼就是英雄,而人,成了最卑劣的動物。它震撼了我們現在已經不會輕意感動的靈魂,讓我們在看過之後會不由自主地產生無盡地思索。

“你試圖優秀,就要找個狼一樣的教練來訓練你吧!”恐怕是最適合我此時最需要的一句話。

《狼圖騰》觀後感3

朋友推薦我說,《狼圖騰》這部電影非常不錯。我也總是給自己找藉口說自己很忙,沒時間看。因此,一直也沒有看這部電影。暑假快要到了,我也想給孩子囤一些書,想給孩子選擇一些適合孩子讀的好書,也正好借這個機會,陪女兒一起觀看了這部電影。

看過這部電影之後,我的心裏久久不能平靜。那一幕幕人們追狼、捕殺狼羣的殘忍畫面一直浮現在我眼前……

說到狼,我們人類總會用“兇惡”、“兇狠”“殘暴”等字眼來形容它們。可是,當我們看過這部電影之後,你也許會改變一些看法。

在這個自然界裏,存在的這一切的生物,大家都是一個生物鏈,相互依賴生存着的。但是,就是我們的一部分人類,就是我們那一部分“殘忍”、“貪婪”的人類們,用他們沾滿鮮血的手,去把一個美好的安寧的社會破壞掉了。

像我們電影裏面的蒙古額侖大草原裏的牧民們,他們十分善良,他們和狼羣之間已經形成了一個不成文的規則,就是與狼和平共處。當狼羣把黃羊追到湖裏,這裏的牧民們爲了自己生活所需,只取走了很少的一部分黃羊,其餘的大部分黃羊牧民們依然給狼羣們留下來,因爲牧民們知道,這些黃羊是狼羣們爲過冬而儲備的食物。可是,一羣外來人的的貪婪,他們取走了湖裏所有的黃羊,連一隻都沒有給狼羣們剩下。結果導致狼冬天時,沒有食物可吃,不得不去攻擊那些善良牧民們的馬羣,導致牧民們死傷慘重,讓狼羣和人們之間少了和平,多了殘忍,同時也打破了狼羣和牧民之間的生態平衡。

接下來的日子裏,以場部主任包順貴爲首的生產隊員更是發起了一場滅狼運動。掏狼窩、追殺狼、用炸藥炸狼……讓狼羣和人類之間關係陷入了劍拔弩張的地步。

《狼圖騰》觀後感4

寒假之前,我們班集體借閱了《狼圖騰》一書。裏面的故事很精彩,我多麼希望看到電影版的《狼圖騰》啊!

今天,我終於實現了這個願望。到全球通電影城一睹狼的風采。我們買好了票,影廳裏很大,能容納100個人,到了下午兩點十分,電影就開始了。時間過得很快,不一會兒,就兩個小時了。

這部電影讓我對狼有了新的認識。那麼,就讓我來給大家敘述一下電影的主要內容吧:這部電影的主人公是名叫陳陣的年輕男子,他和楊克從北京來到了內蒙古一個無邊無際的大草原。結識了牧民畢利格一家,還見識了草原上最令人敬畏的動物——狼。在與狼的接觸中,對狼產生了強烈的興趣,甚至產生了想有一隻小狼的念頭。一羣外來人把狼留下來準備過冬的食物偷走了,這直接導致了狼對牧民的仇恨。場部主任帶領牧民們掀起了掏狼窩、滅狼崽以及滅狼運動。陳陣偷偷地撫養了一隻小狼崽。小狼被牧場裏的大人們發現以後,就想讓小狼把那些大狼們引來,把他們一網打盡。但是大狼們沒有上這個當,因爲它們聽不懂小狼的叫聲,也就不會去冒險救小狼了。

後來,一羣大狼們實在是忍耐不了飢餓,就打起了牲畜的主意,晚上,它們翻過了牧民們的圍牆,吃掉了一些羊。牧民們以爲是陳陣養的小狼乾的,想把小狼殺掉,但是陳陣卻不讓,攔下了人們。

再後來,陳陣把小狼養大了,一個女牧民就把它給放回了大草原。

看了這部電影,我有三個收穫:

一、這是我第一次看3D電影,要戴着一副3D眼鏡觀看。我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那蚊子和聲音,還有那爆炸的石頭就像是衝着我來一樣,那種身臨其境的感覺的確欣喜不已。

二、大自然要保持生態平衡,草原不能沒有狼,否則,沒有狼的草原,兔子和黃羊就會把大草原吃光,牧民們就沒法生活了。周圍的事物都有生命,狼也不外乎,爲什麼我們不可以和它們友好相處呢?

三、狼的勇敢機智,忍耐和團結的精神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

《狼圖騰》觀後感5

<<狼圖騰>>這本書已經熱了一年多,現在才寫評論有些晚。因爲我對時下流行的商業炒作總是心懷疑慮,直到發現很多人都讀過,才決定也去一讀這本媒體盛讚的“奇書”。於是一些想法如骨鯁在喉,不吐不快。

首先,作爲一本小說,本書的文學性實在不敢恭維。其實既然作者不夠專業,善良的普通讀者完全能夠理解並原諒其寫作技巧的拙劣。然而,作者無法將意圖表達的觀點融入故事情節中去,便每每在一段描述後,插入大段議論,手法簡單到只能用“甲說”、“乙說”,“甲又說”“丙插話說”之類的語句來表現,實在業餘之極。小說不是論文,這些大段的生硬說教,粗暴打斷讀者的連貫閱讀,以作者的觀點強行代入讀者的思考,閱讀時的樂趣與思考權利蕩然無存,即使作爲普通讀者也無法忍受。然而,作者仍然無法完整清晰闡明他的觀點,只好在最後親自代入主角,開講一堂僞學術報告---之所以用僞字形容,實在是這篇文字不過貌似有學問的學術報告罷了。這種文體也能當作小說發表,我多少理解了中國現階段小說不景氣的原因。在我看來本書更象一部論據過於冗長的學術論文。

如果抽掉作品中的論文部分,此書倒也勉強可稱作一部描述草原風情的好小說。說勉強,是因爲該書的文字水平一般,讀完全書,作者極力讚美的狼不但沒能感染我,反而影響了這種孤傲動物作爲一種象徵在我心目中的形象。看在小說的情節不同尋常,就算作好小說吧。書中傳遞的草原風土人情是否真實倒無所謂,情節是否真實也不是評價小說優劣的標準,至少可以當成奇幻類小說閱讀。

《狼圖騰》觀後感6

最近,看了一個電影《狼圖騰》,它是由馮紹峯主演的,在看這部電影之前,狼在我心目中的形象是特別壞的,就像所有故事裏講的那樣特別兇殘、血腥。可看完這部電影以後我不那麼想了。

狼,它在這個大草原上被視爲神明,被視爲一個民族的圖騰,當地的牧民在死後要進行“tian葬”,也就是要被狼吃掉,他們相信用這種方法能使自己的靈魂升上騰格里(天)。剛開始看的時候,我就覺得特別奇怪,狼在人們的心目中是狡猾、兇殘的,怎麼在這裏還被做成了他們的圖騰呢?後來我知道了......

狼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樣,它們特別的聰明、有智慧,它們對草原上的環境特別熟悉,從而利用草原上的地形對獵物進行圍攻,成功率特別高,它們還懂得食物不能一次性的全部吃完,要留一些明年開春的時候吃,這樣才能豐衣足食,它們還把食物都冰凍在“雪湖裏”,特別有遠見,它們還很有耐心,常常爲了一頓飯而等多少天,它們在等時機,合適的時機使它們成功率特別高,它們還草原上大害的天敵,它們有效的保護了草原,從而得到了草原人民的敬佩,成爲了草原上的圖騰。

片中,因爲包順貴爲首的一些農耕民族的介入,破壞了和諧的草原。他們只看到了狼撲食家禽,卻沒有看到狼對大草原的作用,所以他們就一味對狼進行獵殺,它們用槍打,用火燒,一隻只的草原狼倒在了血泊中,使那些懂得狼圖騰的牧民們感到痛心。最後草原變得狼狽不堪,再也看不到以往的和諧、美麗的風景了。

通過觀看此片,我深深的感受到,我們人類應該正確的認識到我們與大自然的關係,不能一味的只看到我們自己,真正的文明不是我們有多少“世界奇蹟”而是一種尊重自然的氣度,我們把大自然放在什麼位置,大自然也會將我們放在什麼位置。只有與大自然和諧相處,我們才能更幸福。

不要覺得我們站在大自然的上面,就有一種“人定勝天”的感覺,我們今天對大自然做的看似是我們勝了,但終將有一天我們是要還的。讓我們也向牧民學習仰望長生天吧!

《狼圖騰》觀後感7

初讀《狼圖騰》,首先被它的情節所吸引。讀完之後不禁淚流滿面,認爲自己過去對狼的見解是大錯特錯。實在是沒有想到,狼這個人們所痛恨的動物,竟然是如此偉大。不久,我想寫一篇作文,爲狼澄清一下,希望人們不要用哪種錯誤的眼光繼續看待狼。

於是,我在網上搜索關於狼的資料,看到在資料後有一個論壇,上面並非是對狼的讚美,相反,還有很大一部分是對《狼圖騰》的質疑。讀了幾篇,我便看不下去了,因爲我實在無法接受,在我心中已經被神化了的狼與《狼圖騰》,竟然是虛構的。

過了一段時日,我又重登了那個論壇,冷靜的看着他們的證明,仔細一想,覺得確實有道理。再加上關於蒙古狼的知識,覺得有一定的道理。《狼圖騰》上的故事完全是虛構的啊!於是很氣憤,認爲作者不應該欺騙別人,便加入了浩浩蕩蕩的批判《狼圖騰》的大軍。

又是一天上了論壇,發現了一條特殊的評語,很簡短,上面說到:難道《狼圖騰》的含義只有這些嗎?是不是還有別的用意?我不禁對自己這幾天的轉變有了懷疑,如果《狼圖騰》不是一本好書,那怎麼會有這麼多讀者看呢?我又潛心讀了幾天,才明白了:原來作者要講的並非只是那虛構的故事,他要讓人們明白一種精神,就是堅強與不屈。而狼只是一個釋放點,一個精神的代表。作者寫狼,並不是給狼澄清什麼,而是要通過狼證明什麼。我個人認爲,這纔是《狼圖騰》的本質。

這幾天,總是變來變去,卻使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任何事物都不是膚淺的,都需要深入挖掘。做人也是一樣,你不思考生活,你就得不到真理。

《狼圖騰》觀後感8

這幾天讀了《狼圖騰》,第一次看它是在初中的軍訓,旁邊上鋪的一個同學帶了一本大厚書,就是《狼圖騰》,當時借來看了兩眼,內容是狼羣捕食馬羣的一段,沒認真看,不過感覺狼還是挺聰明的。後來這本書太厚了,就沒有繼續讀,所以到這次讀《狼圖騰》之前一直覺得這本書是寫狼羣有多麼聰明,大概和“列那狐的故事”差不多吧。但是真正通讀完了這本書後才發現和我以前的理解大相徑庭。

作爲小說,語言很重要。開始讀上這本書就是愛不釋手,爲什麼呢?一上來作者還沒有交代主人公,也沒有詳細介紹文章中的人物,立即進入到老人和陳陣觀察狼的圍殺行動。之後就是隔兩段就岔開話題介紹一兩個人物,始終不大段地描寫狼羣的包圍,最後人物交代的差不多了,作者又重新把我的視線引回了狼羣的進攻。從這時開始我就被作者牽着走,沿着作者筆下的線索閱讀。當然,如果語言枯燥,那肯定不會吸引我的注意力。不過在這邊文章裏可是妙趣橫生。文章裏有一段說,他們煎野鴨蛋喂小狼,結果小狼一口吞了下去,這是我腦袋中劃過一個景象,豬八戒吃人參果,兩個景象重疊在一起我把自己逗樂了,然後作者寫“沒準狼的味蕾都長在胃裏了。”這麼風趣的語言可不是在書房裏幹想出來的,看來作者當時的生活一定很幸福,很快樂。

說到文章內容,通過編者薦言,我得知了文章中的主人公就是作者姜戎,但是因爲這是小說,可能會有一些改動,所以還是勉強地稱主人公爲陳陣吧。

陳陣剛剛到達草原時,作爲一個啥也不知道的北京知青,認識了在內蒙古生活了半輩子的畢利格老人,稱之爲阿爸,可見兩個人的關係只近。一個是地地道道的漢族人,一個是地地道道的蒙古人,這兩個人碰在一起又會出現什麼樣的火花呢?幸運的是,正如他們稱呼的那般,這兩個人彷彿是親戚似的,互相關心,除了一些小矛盾,並沒有出現大的問題,所以陳陣在老人眼中不是一個打擾草原的“外來戶”。

《狼圖騰》觀後感9

狼這種動物,原本在我心裏是極其兇惡和殘忍的。在童話裏,狼更是一種反派角色:什麼《小紅帽》呀、《三隻小豬》呀,直接是把狼當作愚蠢而兇殘的生物在描寫。

可是當我看完《狼圖騰》這個電影后,我覺得這種說法是錯誤的。狼是一種十分有智慧的動物:它們會利用各種有利地形來圍剿獵物,成功率很高;它們的最大本領就是團隊合作:利用羣體的作用,捕殺比它們大的動物;它們的目光長遠,懂得食物不可一次性吃完,有儲存糧食的習慣;它還是草原上的清道夫,對動物的腐屍樂此不疲,既清潔了草原,也預防了病菌的傳播……

它們用這些類似於《三十六計》、《孫子兵法》的手段和方法在草原上生存了千百萬年,成爲了草原上食物鏈的頂端。它們這種強悍、智慧、敏捷、勇敢的精神受到了蒙古民族人民的崇拜。然而,影片中以包順貴爲首的農耕民族的插入,打破了草原上千百萬年的生態和諧。

他們開始在草原上設陷阱,中陷阱的狼死的死,傷的傷,而狼是一種記仇的、有尊嚴的生物。倖存下來的狼羣眼睜睜地看到自己的同胞被獵殺,就開始了復仇——闖進羊圈大開殺戒,那些外來人就膚淺地認爲草原狼對人類只有害,沒有益。於是,他們更加瘋狂地殺狼,用槍打,用車追,甚至以破壞草原爲代價地用火燒,一隻只蒙古草原狼倒在了血泊中……到了最後,除了陳陣養的狼之外,草原上的狼全部被剿滅。這悲慘的結局深深地打動了我。

在我眼裏,狼是偉大的,雖然那些農耕人民是爲了緩解饑荒而打狼,可我覺得他們纔是殘忍的、自私的、目光短淺的。

看了《狼圖騰》這部電影后,我懂得了一個道理:食物鏈是一環扣一環的,任何一個你覺得有害的生物都不能趕盡殺絕,否則將會破壞生態平衡,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同時也會讓自己付出慘重的代價。

《狼圖騰》觀後感10

草原上生長的黃羊本身便是狼羣的獵物,只有捕食到足夠的獵物,它們纔不會去騷擾牧民家的羊,而黃羊的產量也因爲有狼纔不會過度生產,導致草原氾濫成災,也因爲有狼,草原上的黃鼠、野兔也不敢肆虐草地,這是自然界中的生物鏈,是不容破壞的。

然而在北方草原,一羣自以爲是的外來戶在草原上發展農耕作業,導致大片草地被破壞掉,被沙漠化長不出草,最終整個北方草原鬧饑荒。爲了生計,他們便跑到狼羣儲存好的獵物陣地裏搜挖黃羊,當他們幾車滿載而歸的時候,狼羣在不遠的山頂上怒視着他們離開。這是爲狼羣報復而埋下禍根。

狼的食物被人類一搶而空,且他們還要捱過一個冬天纔能有獵物捕捉,可想它們這個冬天是有多麼難熬。可是人類的殘忍還不僅於此,冬天一過,他們不顧當地老人的勸阻,便迫不及待地掏狼窩抓狼崽,並將抓到的小狼崽奮力向天空一拋,小小的生命便垂直撞在地面上一命嗚呼。

這一具具幼小的屍首擺在面前,卻激不起人類半點良知,反而是貪婪大大地被激起來了。是的,這些小狼崽身上的狼皮定能賣不少錢呢,販到國外給那些貴婦們做衣服就更賺了呢!而此時的狼羣中,母親們一個個的失去了自己的孩子,悲嚎震盪在草原天空上。自然,隨之而來的是狼羣的報復,而這次的報復兇猛無比,讓人類損失慘重,甚至付出了生命。

在片中的最後,人類對狼羣進行獵殺,其中有兩隻年邁的老狼被圍堵在山頂上,一隻老狼毅然走到山頂崖邊縱身跳下,另外一隻迅速跑進一個狼窩裏不斷地刨着頭頂上的石土,在獵殺隊的羣犬追趕到前,狼窩崩塌,老狼也埋壓在石堆下。還有一隻最後被捕殺的狼,被幾輛汽車一路追趕着,最後實在沒力氣跑了,便在山坡石堆旁停下,可是神情沒有絲毫的恐懼與膽怯,而是以一副隨時準備戰鬥的姿勢向敵人低吼。即使已精疲力竭,也要像個戰士一樣死在戰場上。多麼悲壯的舉動,這三隻狼的死深深震撼了我,它們用行動向我們證明了它們的驕傲與榮譽。

《狼圖騰》觀後感11

今天,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狼圖騰》這部電影,《狼圖騰》讓我瞭解到了遊牧民族與農耕民族之間的差異,在人與自然、人性與狼性、狼道與天道之間似乎存在着追求關注和焦點。

這部以狼爲敘事主體的史詩般的電影,給我們展示了在寬廣、遼闊、深沉、靜謐的蒙古大草原上,蒙古遊牧民族對狼圖騰的崇拜,演繹了自然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價值,也從新的角度給我們探討了狼性和羊性以至國民性的深刻哲理。

主人公陳陣養的小狼活靈活現,把狼性的熱愛生命與頑強的忍耐力更刻畫的栩栩如生:在對待食物上,小狼對喜愛的食物居然可以先觀察在偷襲;對烈日的暴曬,小狼能想出用挖洞的方法隱藏身體;對脫離家園的遷移小狼可以一次次寧死不屈的和牛馬車抗爭也不妥協

在部電影裏,我看到的狼是智慧的、頑強的。它們生命不息,戰鬥不止,以團隊的名義,與人類進行抗爭。狼的視死如歸和不屈不撓,狼羣中的友愛與親請無不震撼着我的心靈。狼在捕食時表現的確極爲殘忍,但狼只在飢餓時才捕食,只有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才去攻擊牲畜和人,這比飽暖思欲,物慾橫流,貪得無厭的人不知高尚多少倍。狼天性怕光、怕火、怕人,卻惟獨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死。這種精神不正是強悍進取的精神嗎?我也深深地被這種“令人不得不崇拜的、不可抗拒的魅力和強悍智慧的精神征服力量”所折服。

狼捕殺獵物的時候體現的`智慧更是令人折服,它們的每一次進攻都堪稱經典。它們不打無準備之仗,踩點、埋伏、攻擊、打圍、堵截,組織嚴密,很有章法。好像在實踐孫子兵法,‘多算勝,少算不勝’。在狼與人的爭鬥中,這種智慧也隨處可見。爲了不使狼羣暴露,獨處而被人發現的狼,往往逃向與狼羣相反的方向。犧牲自己,保全羣體。這絕非聰明,而是智慧。

朋友,我們要像狼一樣,學會像狼一樣,強悍智慧,勇於進取。

《狼圖騰》觀後感12

今天晚上,我、爸爸、媽媽和王樂凡一家去看感人的《狼圖騰》。到了電影院,我們買好票,就進入影院把相應的位子找到,坐下來看電影。電影開始了,我非常專注的看:有一個牧民,他在放牧後回家的時候,抄了一條小……今天晚上,我、爸爸、媽媽和王樂凡一家去看感人的《狼圖騰》。

到了電影院,我們買好票,就進入影院把相應的位子找到,坐下來看電影。電影開始了,我非常專注的看:有一個牧民,他在放牧後回家的時候,抄了一條小路,在路上,他的馬突然失控了,衝下了一個下坡,接着,就出現了一大羣狼,原來馬是被狼嚇的。他不緊不慢的拿起馬鐙,使勁的敲打,狼都嚇跑了。

接着,一大羣黃羊來了,那羣狼盯上了這羣黃羊,過了一會兒,黃羊都吃飽了,狼就開始發動攻擊,那些黃羊都吃得太飽了,根本跑不動,一下子就被狼追上,咬得一隻不剩。

開春了,狼藏起來的黃羊被壞人全偷走了,這下子小狼仔沒的吃了。那些蒙古族人每年都要讓小狼仔兒昇天,可陳陣捨不得,他偷偷地抓了一隻小狼仔兒養着,讓小狼仔兒吃母狗的奶,它就這樣一天一天的成長。過了一段時間,小狼長大一些了,陳陣就把自己吃的肉舍下來給它吃。一天,陳陣帶小狼出去玩,它聞到了同伴的味道,就找了去,結果,找到的是死狼,小狼非要去,陳陣不讓它去,小狼就狠狠的咬了他一口,陳陣叫着:“你這惡狼,竟敢咬我。”小狼聽了也覺得很後悔咬了主人一口,就舔他的傷口。壞人們爲了狼皮賣錢,都去打狼,最後,差不多全部狼都死了,只剩下一兩隻。草原上羊越來越多,草都被吃光了,環境也越來越差了。

《狼圖騰》觀後感13

"無論如何也要爭取在上班前看上電影《狼圖騰》,今天如願。迫不及待首先是在同名小說流行期間趕過時髦;其次是對有關動物影片的偏好和拍攝的好奇;再次就是好評如潮更加催化心情急迫。

電影永遠無法表達小說中所要交待的內容,這是我對電影一直以來的觀點,無論多麼優秀的導演,至少緣於不同的表現形式的差異。影片《狼圖騰》觀後,我覺的小說中對"狼"要表達情感以及作者要引導讀者所思考的,應該有相當充實的表達。

關於狼羣的消失,關於許多物種的消失,以及由此引發生態環境的變化,許多作品都有所關切,這應該是每個地球公民所關切的,《狼圖騰》表述的切入點和故事的內容視角獨特,小說當年旺銷,我認爲當時不在所謂的意義,而是故事、情節和知識。

回家後,找出小說又翻了翻,重新溫習了一些情節,小說中後記部分,電影沒有交待,如果有這段交待,或許環保意義就會充分無遺,當然這是我的觀點,或許是畫蛇添足。一般來說,讀過原著又看電影的觀衆,往往品頭品足的事就會多。

電影的表達,總好留有想像的空間。兒子關心小狼進山後,能否生存以及是否還會繁衍出狼羣,妻子關於那個蒙古女人與陳陳是否有結果,我關心拍出後記那段會不會更好。

當年李安的《少年派》,我預測會獲大獎。《狼》中許多場景也非常精彩,可以預期也會大獎。對我來講,遼闊的草原藍藍的天空,帶我回到了少年時的故鄉,我有一個強烈願望產生了,要去遼闊的草原,獨自一人躺在草地上,仰望天空,看白雲變幻萬千!

《狼圖騰》觀後感14

昨天我們一家去看了一部電影——《狼圖騰》。我被這部電影深深的震撼了。

《狼圖騰》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人要與大自然和平相處的故事。學生陳陣和朋友到蒙古當知青。一天夜裏,首領老爺爺帶領他們去挖狼羣儲蓄的食物----死黃羊,老爺爺說只能挖一半,要給狼羣留一半,否則它們就會去咬牲畜。但夜裏,一個商人把黃羊都挖走了,導致了骨瘦如柴狼羣憤怒到了極點,然而這時,愚昧的官員要捕殺狼,他們認爲狼是禍害,必須斬草除根。老爺爺嘆氣說:“這個草原是一個生態系統,如果沒有狼,越來越多的黃羊會把草原的草吃光,所以需要狼來維持黃羊的數量。如果人類要捕殺狼的孩子,本來就憤怒的狼羣一定會報復的。本來一個好好的生物鏈,被人插上了一腳,生態就會遭到破壞。”正如老人所料,狼羣在一天夜裏咬死了許多羊,牧人遭到重大損失。

還有一段感動的地方,就是陳陣收養了一隻狼後,像養狗一樣養它,天天餵它。但老爺爺在陳陣不小心被自己的狼咬傷後,語重心長地對他說,狼天生就是一名戰士,它們喜歡冒着生命危險去捕食,你剝奪了那隻狼嚮往自由,去捕食的權利,奪走了它的榮耀,所以你應該放了它。是呀,狼不是狗,它們不喜歡靠人的餵養生活。狼是屬於大自然的,也就是蒙古人口中的騰格里。所以人不能隨便掌控它的生死。

看完這個電影,我認爲我們不能隨意的破壞生態平衡,因爲最終受到損失的還是我們人類。我們要尊重大自然,與大自然和平相處。就像老子說的那樣,人法自然。

《狼圖騰》觀後感15

看過不少影片,一般看完之後沒有留下什麼太深刻的印象。而今年寒假在家看《狼圖騰》,卻觸動了我的神經,像《狼圖騰》這樣讓人有所感觸、能引起人思考的影片不多。

有感1:《狼圖騰》中狼的團結勇敢機敏和草原上萬物和諧的關係,常常讓我覺得狼就是傳說中的人;而當人爲了自己的一點眼前利益把草原上的精靈趕盡殺絕任意破壞自然的時候,那種貪婪兇殘本性暴露的時候,我往往是把人看成了傳說中的狼。這部大片三番五次地讓我把影片中的人與狼錯位。

有感2:世界上所有最偉大的文明,幾乎都誕生於一個民族從野蠻步入文明的時期,就是野蠻與文明各半的時期。孔子說"文質彬彬",這個詞中的"質"本意就是野性,文質彬彬就是文明和野性各佔一半,但被後人曲解了。

有感3:不管是傳說中的龍還是狼,其實都是野蠻時代的崇拜物,一個文明衰老不好,病態也不好,但它不是野性這些東西,而恰恰是現代文明規則的建立,是秩序、公平、公開的社會環境的追求,是對中國人那種陰謀文化的摒棄,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有感4:一個人如何是年輕的,就是他還能對新鮮的世界,新鮮的知識感興趣,一個文明也是。眼睛去看新鮮的一切,就不會老,老是懷念過去,就會衰老。

《狼圖騰》中的狼雖然強勢、機靈等等,但我們不必去崇拜狼,做人要簡單一點,光明磊落一點,一身正氣多些,對自然界好奇心多一點,陰謀算計少一點,離現代文明規則就近一點,離衰老、病態遠了一點。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