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觀後感

永不消逝的電波觀後感

本文已影響 1.78W人 

認真品味一部作品後,大家一定收穫不少吧,爲此需要好好認真地寫觀後感。你想知道觀後感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永不消逝的電波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永不消逝的電波觀後感

在看這部電視劇之前,有必要先去重溫一下那部同名的經典影片。重溫之後,我們還要思考一個問題,在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當中,孫道臨飾演的李俠,王心剛飾演的姚葦,在這些人物形象身上的哪些特徵足以支撐他們渡過漫長的、動盪的歲月之後,還依然常駐我們心中?

重溫經典之後,我們再去看這部剛剛播出完畢的電視劇,我們會發現,儘管故事還是那個故事,角色還是那些角色,電視劇的創作者也在無論演員方面還是場景、服裝方面,都儘可能地還原歷史的質感,但最終的效果卻還是差強人意。問題出在哪裏呢?

拍攝一部歷史題材的影視作品的時候,能否再現那個時代的人身上的獨特氣質,往往會成爲最關鍵的問題所在。因爲場景空間可以再造,服裝道具可以再造,但人的氣質的再造卻不是那樣簡單,它需要創作者對那個時代的人爲何會呈現那樣一種特定的`氣質有深入的理解和表現的能力。那麼具體到《永不消逝的電波》那些角色的氣度究竟應該是什麼樣的呢?

第一,理想主義。

從1912年中華民國建立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這短短37年的時間當中,我們這個國家連年戰火、動盪不安,但正是在這樣一個時期卻涌現了整整一代甘於爲國家的獨立、富強而拋頭顱撒熱血的中國人,儘管他們會選擇不同的信仰和人生道路,但他們對理想的忠貞程度卻是極爲一致的。《潛伏》爲什麼會那樣打動人心,關鍵一點就是它抓住了“信仰”這個最爲關鍵的主題。電視劇《永不消逝的電波》很多方面有仿照《潛伏》的痕跡,劇本故事也提供了一定的表現空間,但可惜在具體的細節方面以及很多戲的處理方式上卻顯得浮躁而草率。這種浮躁和草率不屬於民國時代,而恰恰是我們這個時代人的通病。

第二,從容淡定的人生態度。

一個有信仰、有理想的人,一個甘於爲自己所信奉的主義而犧牲的人,他的人生態度一定是從容而淡定的。具體到電視劇《永不消逝的電波》來看,我們在它處理一些人物關係的時候,顯得非常急切。學過戲劇的人都知道,戲劇衝突的感染力一定要由內而外的散發出來,是需要基於人物關係和人物的情感的狀態來合理體現,而不應僅僅是將一個外部的衝突強加到人物的身上。還是以《潛伏》爲例,如果細心觀察你會發現,在很多矛盾衝突非常強烈的情節當中,人物的狀態反而是很鬆弛的,或者乾脆沒有多麼強烈的反應,表情木然。可在觀衆看來,這表面的平靜背後蘊含着多麼波瀾壯闊的內心情感!這是一種非常高超的“外鬆內緊”的表現方式,而電視劇《永不消逝的電波》的很多情節表現上,卻是“外緊內鬆”,我們會發現在大量的時候,演員將角色人物的內心活動進行強烈外在化表現,試圖依靠拙劣的表演將戲劇感強行推高,彷彿生怕觀衆感受不到刺激繼而換臺似的。這種弄巧成拙和極不自信的表現又怎麼能與那個時代人們從容淡定的人生態度相契合呢?

還是說回到那部經典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吧,它拍攝於1958年,那時候新中國剛剛成立還不到十年的時間,拍攝電影的那些人,以及電影中的那些角色全都是從民國時期過來的人,儘管他們的身份不同、信仰不同,但無一例外都還會有那個時代濃重的烙印,這種民國的氣質也自然而然就會被他們帶入到影片當中。而當今天我們再回望那個年代的時候,就更會意識到,這種民國範兒在很多民國人物身上都那樣鮮明而凸出的體現着。其實也不僅是那些革命志士、文化精英會如此。很多普通人,哪怕是一個小市民或者鄉村教師都會在日常生活中體現一種彬彬有禮、從容不迫的處世的風格,這是上千年儒家文化薰陶和教化的結果。就今天的中國,就其社會現狀而言,與70年前的十里洋場何其相似。有爲富者的尖酸刻薄、金迷紙醉,有凍餓者的淒厲哀鳴,孤苦伶仃。有肉食者的利慾薰心、爲所欲爲,有勞力者的揮汗如雨、步步維艱。但對於今天,我們是自由的。無論是思想還是前途,都是自由的。阻擋我們的,不再是統治者的皮鞭和槍械,而是我們自己的慾望和貪婪。在聲色犬馬中放蕩,在燈紅酒綠中消沉。大批的社會“精英們”,正在以此爲樂。所以有人說“今天的中國已經沒有了英雄主義”。真的是這樣嗎?未必!所謂英雄,是遵從了自己理想,在艱難困苦中奮鬥,不爲逆境所屈服,一步步的實現自己,超越自己。能夠拒絕貪婪與誘惑,保持真誠的事業心,爲了前進而努力的人們。所以,今天正是遍地英雄的時代。

“風雨如晦,雞鳴不已”,我們面對的豈止是如晦的風雨,更多的是一個個的絕境。真實的李俠與何蘭芬就在我們的身邊堅強的生活着,不屈的奮鬥着。而我們自己,是這樣的英雄嗎?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