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觀後感

唐山大地震觀後感合集15篇

本文已影響 1.76W人 

當看完一部作品後,這次觀看讓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讓我們好好寫份觀後感,把你的收穫感想寫下來吧。現在你是否對觀後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唐山大地震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唐山大地震觀後感合集15篇

唐山大地震觀後感1

《唐山大地震》是一部反映災難的影片,整部片子都表現出“愛”的主題。父母對子女的愛,丈夫對妻子的愛,解放軍對人民的愛,人們對生命的愛。

影片開始的場景就是漫天飛舞的蜻蜓,這預示着災難的來臨。頃刻之間,大地在震動,房屋倒塌,山河顛覆,人們在彷徨中嘶聲力竭地吶喊……家園被摧毀,千萬條生命被毀滅。這一切都令人震撼。在那一刻,我看到了生命的脆弱,它在災難面前不堪一擊;在那一刻,我也看到了生命的堅強,它竟然不曾屈服;在那一刻,我還看到了親情的偉大,愛情的無私;在那一刻,我看到了一個男人的奉獻與責任,一個女人的堅強與勇敢。

由徐帆飾演的母親在痛失丈夫之後,面對着“救姐姐還是救弟弟”的抉擇,她痛苦、無助。這種痛苦,這種無助,不是誰都可以體會的。母親的本能讓她不願放棄任何一個,所以她不停地重複“兩個都救,兩個都救……”。迫於情勢,她最終做出了折磨了她32年的選擇—— “救弟弟”。其實無論選擇誰,她都是最痛苦的,無論救誰,她都會愧疚一生。

同時,這三個字也使水泥板另一頭的姐姐流下了絕望的眼淚,讓她失去了生還的希望,年幼的她感受到了生命的無奈,甚至給她造成了一生的陰影。也許一個西紅柿的偏袒她能接受,但這是生命的抉擇。母親的一個選擇,在拯救一個生命的同時,也在摧毀了另一個小生命。後來,她從死人堆裏爬了出來,衣不蔽體的她在那片廢墟里無助地張望,除了一對找尋希望的眼睛,過去的天真和幸福,在她眼裏完全成了奢侈和虛華。這時,一個解放軍救走了她。後來,她被陳道明和陳瑾飾演的解放軍夫婦收養了,她的生命得到了重生,因爲養父母對她的愛是偉大的,無私的。

在重獲新生之後,各自有了各自的生活。十年過去了,二十年過去了,他們都長大了,姐姐有出息了,弟弟發達了,但他們在這些流年裏從來沒有過交集。那個生活在心靈枷鎖下的母親日益老去,昔日的光采不再,逝去的是年華,也是她的青春。不變的是她的堅守。爲了女兒、丈夫在“記得”回家的路,她始終堅守着那所破舊的房子;爲了堅守愛情,她孤獨終身;爲了彌補對女兒的虧欠,每當給兒子買一份書就會給女兒買一份。

年輪輾轉,32年過去,2008年在那場讓我們至今仍記憶猶新的災難裏,姐弟倆相遇了。闊別32後的重逢,是悲喜交加的。這份失而復得的親情,母女相見, 32年爲了的懲罰終於到了盡頭。白髮蒼蒼的老母的一個跪,讓女兒和兒子以及所有觀衆都非常震撼。這樣她的心纔可以解脫。

也許只有經歷了死裏逃生的洗禮,才明白生命的可貴;也許只有遇到過災難的人,才知道災難的可怕;也許只有失去過親人的人,才體會得到失去親人的痛苦;也許只有無家可歸的人,才能感受到生活的辛酸;也許有錢的人就不會懂得缺錢的悲哀;四肢健全的人感受不到殘缺的無奈;青春蓬勃的生命想像不到年邁的孤獨……

《唐山大地震》教會我們珍惜擁有,珍愛生命,感恩他人,心存善好。

唐山大地震觀後感2

那場殘酷的大地震曾牽動了無數人的心。唐山大地震,這五個可怕的字眼,僅僅是在短暫的幾秒鐘裏,一個繁榮而平靜的城市就灰飛煙滅,成了一片渺無聲息的廢墟。雖然我並沒有親生經歷,但仍然令我極爲震撼。

李元妮說;沒了,才知道什麼叫沒了!

我總是自以爲,是一個行將成年的人,其實在我生活過的短短19年光陰中,我可以說是毫無閱歷,至少,我總是不懂得珍惜的含義,而這部電影卻第一次讓我懂得,珍惜擁有小盆裏的蔬菜,魚缸裏的熱帶魚,恩愛的夫妻,和睦而快樂的家庭,一切美好的事,都可以隨着大地小小的抖動一次身體而成爲過眼雲煙,在這一切都成爲過去後,我們可以指責老天的不公,痛惜失去的一切,可是在這一切牢牢握在我們手中時,我們可曾如此地珍視他們?

李元妮在片頭給過女兒一個承諾,“明天,媽再給你買西紅柿。”明天,一個多麼平凡的字眼,我們的口中不也是有很多明天嗎?——“今天太忙了,明天再回家看父母。” “今天累了,明天再做這些題。” “孩子,明天我再陪你玩。”,有時,我們確實是因爲太累了,太忙了,把事情暫擱到了明天,可有時,我們是否是在“明天”真正解決了這些事,我們也許在明天來臨時,以另一個理由將事情推到了更遙遠的明天,然而我們可曾想過,我們其實就像是那隻“明天再壘窩”的小猴子,今日復明日,直到有一天被突如其來的大雨澆個猝不及防。

而這部電影告訴我們的,恰恰便是這個道理。人生就像一棵秋天的大樹,看似枝繁葉茂,充實繁密,然而秋風一打,樹上的葉子便隨風飄零了,往往這時,我們才意識到,我們還沒有來得及,仔細看一看,我們身邊熟悉的事物,因爲這些事物,我們往往太過熟悉,熟悉到我們總是天真的以爲,他們永遠都會陪在我們身邊,不會消失,然而在災難面前,人類永遠是卑微而猝不及防的,自然界一點小小的變動,上帝一個小小的玩笑,都會讓我們失去很多,往往這時,我們才知道失去事物的珍貴,因爲沒了,我們才知道什麼叫沒了。

很多人總是恐懼着世界末日的到來,然而恐懼又有何益,我們既然無力對抗自然,還不如好好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天,多學一些知識,多陪陪父母孩子。我們不是聖人神仙,不可能解決人生中每一個未了心願,但我們至少可以,多珍惜一下身邊的一切,不要等到一切都沒了,才知道什麼叫沒了。當然,“唐山大地震”帶給我的震撼也遠不止這些,甚至那些在影片中,一次正臉也沒有露的滿身淤泥的解放軍叔叔們,也是同樣值得我們尊敬的,他們在抗震救災的過程中,有的傷了,有的還奉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卻沒有一個人發出怨聲,都是無比堅強的衝上前去,與大自然勇敢地搏鬥!自然災害是可怕的,也是很難預料的,但只要所有人一條心,就一定能戰勝困難,贏得勝利!

這使我想到了一句宣傳語:災難只會讓我們更加團結,團結必定使我們戰勝災難!

唐山大地震觀後感3

從1976年至今,時隔34年,又一個盛夏。那一場歷時23秒的浩劫給無數人留下了抹不去的傷痕。本以爲時間是治療傷口最好的良藥,本以爲人們遺忘了什麼,但這個夏天一部名爲《唐山大地震》的電影再次觸動了人們那塵封的記憶。

當2008年汶川地震襲來後,已經觸動了中華民族敏感的心靈,人們便回想起32年前的唐山大地震,那短短的23秒把鳳凰城唐山夷爲平地。32年後的汶川特大地震又把山清水秀的汶川及周邊變成廢墟。於是馮小剛便籌拍了這部電影,將倖存的唐山人和汶川人以及整個中華民族的悲痛一併釋放出來。

電影講述了唐山地震前到地震發生後至2008年這一段時間來,一個普通家庭的聚散故事。故事雖然平凡,但是它所蘊含的悲痛之情是每個中國人都應讀懂的。這不僅是家痛,更是國痛。要說影片中最感人的細節有哪些,我覺得實在是太多太多,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片中母親元妮的一句話和影片中一段小小的細節。

唐山地震過去幾十年,那位失去丈夫和以爲女兒也死了的母親,幾十年來一直守着心頭的那一堆廢墟過着日子,新房子蓋起來了,她卻總是喃喃地說着一句話:“沒了,才知道什麼叫沒了。”其實往深處來說,這句話越琢磨越能感覺到那場浩劫給她帶來的打擊,也越覺得自己的眼淚直往外流。那一種絕望,和慘痛後牢牢銘記的痛苦,都隨着這一句話印刻在時間記憶中。這又怎能不使唐山人產生共鳴、觀衆爲之落淚呢?我沒有經歷過災難,所以不知道什麼叫無助。我沒有失去過,所以不知道什麼叫珍惜。我更沒有“沒了”過,所以不知道什麼叫“沒了”。如今知道什麼都可以沒有,唯獨不能沒有生命。

地震前,鏡頭對準了一盆洗乾淨了放在水中的兩個鮮紅番茄。當時弟弟隨手拿了一個吃了,後來姐姐要吃另一個,母親說沒有了,讓她讓給弟弟,她有點委屈說:“騙人。”於是母親答應說:“媽沒騙你,明天一定給你買。”……那個明天一直延續了32年,還是一盆洗淨了放在水中的紅番茄,只是有好幾個。母親顫顫巍巍地那一句:“媽沒有騙你,媽給你買來了。”一隻番茄,32前的記憶。這一段細節彷彿揪住了我的心,不知怎的,心裏很酸,只覺得眼淚一涌而出。比看到在廢墟上呼天搶地、嚎啕大哭的倖存者還要悲傷。因爲我讀懂了這一段鏡頭的含義,那幾個番茄,包含了太多的記憶,失去親人的悲痛和時隔32年再找到,這中間夾雜的複雜情感,使人一看到那紅番茄就不禁壓抑不住氾濫而出的悲傷。

我想現在長大了,也看懂了影片中的細節所要表達的意思。懂得,這也是常說的睹物思親,小小的物品勾起無數的往事。我想這也許也是最打動人的地方。看了這部影片不僅僅只是悲傷和落淚,更多的是要看到希望,珍惜生命。如今的唐山是個繁華的都市,傷痕也許無法一下子從人們心中抹去,但我們也要懷着希望,重新建起心靈的家園。

在這個時代,我們又經歷了2008年的汶川地震和2010年的玉樹地震,自然的災害我們無法避免,我們能做的就是堅強,民族需要用堅強來戰勝困難。我們哭過,我們痛過,我們絕望過,但我們都站起來了。讓我們以《唐山大地震》紀念罹難的同胞,同時我們正視痛苦,在未來的路上能走得更遠。

唐山大地震觀後感4

觀看《唐山大地震》淚水幾乎沒有間斷地浸泡雙眼,以至於走出影院時我的雙眼紅腫乾澀,只能佩戴太陽眼鏡遮擋。而影片引發內心的波濤,洶涌澎湃,卻無法阻擋。我很衝動地想寫點什麼,謹此表達對堅守家園的人們由衷地敬仰!

元妮是整部影片的主線,貫穿整部影片,她對親人的哀思和守候作爲情節的軸心,把不同時期不同地域的故事串聯在一起。作爲一個深愛丈夫的妻子和一個視子如命的母親,大災難後三十多年的艱苦歲月中,她在最平凡最普通的底層生活中用不倦不悔的愛去堅守一個破碎的家庭,用一顆“已經碎成渣兒”的心去對抗生活,對愛情頑強執着,對親情傾心維護,對磨難舉重若輕。她也有作爲學生家長被老師訓斥的狼狽,也經歷過下崗失業,無處安身的恐慌,還有溫情男人相約人生的美意,但這些都無法改變她內心的堅持。她還是朝朝暮暮地守候在老房子裏,還是年復一年的焚紙告靈,她疲憊淡定的眼神在無數個瞬間摧垮我的情感堤壩。

這部影片我一口氣看了三遍,每次看到元妮被丈夫一把甩在身後,看着丈夫葬身於坍塌的大樓中,悽慘的呼喊丈夫的名字時,每次看到她望着遠去的長途汽車上殘疾的兒子對她揮手,而她幾乎要趔趄癱倒時,每次看到她與失散的女兒相見,雙膝跪地時,我都會被她精湛的表演感動落淚。這部影片感人之處太多了,元妮的愛樸素平凡,但我卻感到驚天動地!愛要多麼深厚純正才能經得起歲月的侵蝕;愛人要如何相知,才能穿越冥靈,成爲最強勢的支撐!無情的歲月一點一滴把她鐫刻成了一座神女峯!我喜歡這樣的手法,愛情在親情的演繹中昇華,親情在愛情的輝映下唯美。我覺得這個人物塑造的很好,形象很飽滿,有深度,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相比於母親的形象,我覺得一對兒女就顯得有點單薄了。劇情對他們結局的安排都不錯,一個是大老闆,一個遠嫁美洲,都過上了豐衣足食的好生活。也許導演正是想借此來表達災後人民能過上更好的生活這樣的主題,但是劇情的設計讓我有媚俗的疑心。首先,劇情對他們的安排超越了時代。一個棄學打工,一個未婚先孕,我覺得在80年代都不具有典型性。我更希望看到兩兄妹在如母親一般平凡的生活中,精神層面得到提升,能夠更平和安詳地去對待人事,從而更深刻地體會幸福的含義。我覺得這是災後兒女最大的成功和財富,而不是金錢和享受。其次,對兩個孩子性格的成長缺少細節。我相信磨難是一種財富,這份財富在他們成長過程中會潛移默化地發揮作用,但是我對此沒有什麼印象。女兒的表演有些生硬,讓人厭煩。這兩點降低了影片的藝術價值,或許也是我心中的一個遺憾。

當然,在這種歷史的題材中注入現代的因素,通過兒女的成長來展現時代的變化是個非常好的想法。比如把他們的相見安排在汶川地震中就非常巧妙。如果兒女們的生活更能貼近生活,我想影片或許會更加精彩。總之,在商業片大當其道的年代,能拍出這樣的影片已經很不錯了,這個影片值得一看。

唐山大地震觀後感5

本來不願去看的,我向來不喜歡這種現實主義題材的,太殘酷,太糾結。只是爲了陪相公。

但是,看到一半,我突然很慶幸在上大學前看到了這部片子。

它讓我對親情與愛情的認識發生了轉變。

影片運用了對比,很強烈地表現了兩代人對親情和愛情的不同認識。

第一組對比,是大強和元妮的愛情與方登和楊志的愛情作對比。大強捨棄自己救下妻子的命,楊志導致方登懷孕然後不負責任,兩個男人,兩段愛情;元妮爲大強終身寡居,方登放棄楊志也要生下孩子,兩個女人,兩種執着。與上一輩生死相許的愛情相比,方登與楊志的愛情是多麼的蒼白無力。楊志一出場,可以說是非常華麗麗,我聽見周圍的女生爆發出一陣尖叫,可是帥有什麼用,還是始亂終棄。我記得看到這部分的時候,我對我相公說了一句話,“我真慶幸在上大學前看到了這部電影”。這場可笑的愛情冷卻了我對大學裏愛情的期待,不好意思,我直說了,我對大學裏的愛情是有期待的。但是,方登的遭遇使我冷靜了下來,恢復了理智。並不是說我對大學愛情失望了,只不過我會更謹慎,不要迷戀於表面的光華,免得到時候受傷的還是自己。

第二組對比,是小輩對長輩的親情和長輩對小輩的親情作對比。養父對方登有萬分擔心與牽掛,方登卻不辭而別。雖然方登說自己沒臉回家,可是,她也該想到,她的不辭而別會給愛她的養父帶來多大的傷害。面對困難時,父母更希望孩子和他們站在一起,而不是獨自逃避。親人之間,信任必不可少。還有更重要的是元妮和方登之間的親情。手心手背都是肉,元妮放棄女兒的那一刻,“心碎得像渣兒一樣了”,可是在那樣的情況下,在重男輕女思想長期的影響下,她只能保兒子,但凡有一點辦法,她都不會放棄女兒。後來,元妮心中始終存有愧疚,每年都給方登買一套課本,像兒子一樣待她。方登卻始終心懷憤恨,當然這也是可以理解,躺在廢墟里的時候,畢竟是她媽媽親手斷送了她生的希望,但是後來她還是活了下來,她有32年時間去理解自己母親,可是恨矇蔽了她的雙眼。32年,方登被仇恨鎖住,元妮被愧疚鎖住,她們都沒有解脫。掃墓那一刻的擁抱,讓兩顆疲憊不堪的心,都得到了解脫。

記得電影中有一句臺詞,“沒了,才知道啥叫沒了”,我的印象很深刻。都說失去了才知道珍惜,可是等到我們真的明白失去的含義,卻是真的失去,不可挽回了。現在我還年輕,不知道失去的含義,但從此以後,我會學會珍惜,珍惜身邊的人。要上大學了,雖然嘴硬說不想家,但我知道這也僅僅是嘴硬而已,以後,我會經常給家裏打電話。無論走到哪裏,父母都是最關心你的人。記得爸爸說過,只有父母纔是不計後果不計代價關心你的人。是的,我明白了,看完電影更明白了。

不知道是該驕傲還是羞愧,看《唐山大地震》,我一滴眼淚沒流,最多也只是熱淚盈眶。記得馮小剛說過,看《唐》不哭的人,都是沒人性的人。我不知道是我沒人性,還是我的眼眶寬廣,抑或我的眼淚太倔強……

寫了這麼多,也不知寫的是什麼,胡言亂語,抒發下觀後感而已。

最後說一句,《唐山大地震》,真的值得一看。

唐山大地震觀後感6

看影片《唐山大地震》,留下文字,想了很多,想起張小嫺《流浪的麪包樹》裏的話:歲月流逝,墳墓只是一個關口……;我在你身邊,離別縱然寂寥,但我的愛,不要爲我流淚。

這是內心感受,地震是苦難,它又在歲月流逝之時,喚醒人性,喚醒我們迷離脆弱的情感,感動:“情就一個字。”所以我們不該僅僅感動流淚。

感嘆地震的震撼之餘,感動於人的內心情感。走進影院去觀看這部電影,很多人在談論,很多人卻什麼也不說。我們常害怕歲月流逝,卻總忘卻活着是多麼的可喜。很多時候,會認爲生存已經沒意思,其實,許多人卻正在生死之間掙扎。我們確實應該爲自己擁有的一切滿懷感激,畢竟,有生命就有情感。

女兒方登三十二年的內心孤寂,因爲地震時,媽媽說救弟弟,而放棄了自己。她以爲被拋棄,以爲情感可以丟失,以爲永遠都不會釋然。其實,她用了三十二年解開了心中的結。被解放軍救助,被養父母真心關懷,生命始終在延續,情感也始終每時每刻的撞擊她的內心。直到她自己決然獨自一人養育女兒,心結早就在歲月的磨礪裏解開。

所以,很多人質疑母女見面後的場面過於倉促,並未渲染起真正的高潮,我們忽略了情感的宣泄不僅僅在咫尺之間,電影裏的32年,一直在慢慢積蓄我們的情感,並且告訴我們,情就一個字,它無可匹敵。

生命每時每刻都在延續,無法阻擋,情感被生命承載,生命才如此有意義。

一個女人三十二年的孤獨生活,兒子捨不得,李元妮卻對兒子說:“我不是沒人要,只是,哪個男人可以用命對我好,我這輩子就當你父親的女人,我不虧!”感動於這個細節,相信很多人感同身受。男女的情感,用婚姻束之以責任,在金錢的面前,情感會蕩然無存,責任會悄然消失,更何況於生命的.取捨。所以,“拿命對我好”,真的會震動人心,做得到嗎?物質的現實生活裏,缺失責任感的許多人,會在那時心頭感動嗎?相信會的。情就一個字,它卻用生命在承載,

曾覺着李元妮很悲慘,她揹負着兩個人的生命——丈夫拿命換她,女兒的生命是她放棄。一個內心負載這麼多的人,活得該多累。女兒方登一生都會是悲劇,她誤以爲被母親放棄,不敢認真去愛,不敢相信愛。殊不知,她們的內心其實是最飽滿,最真實。

李元妮說:“沒了就是沒了。”其實,有了就是有了。擁有過卻又失去,才知道什麼是“沒了”。失去孩子,就像失去了自己生命的延續,生命可斷,情卻難了。追尋失去的,才彌足珍貴。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枉然。”不應在回憶裏感嘆,應該真誠觸碰情感,彼此珍愛,認真的生活。

“23秒,32年”,這是電影《唐山大地震》留下的數字,很多人都在糾結於影片的定位,災難片,溫情篇?23秒能失去什麼?32年能感悟到什麼?其實地震只是載體,大事件引領着我們追憶過去,呼喚情感的迴歸。浮躁的社會,情感的複雜多變,心靈浮動,沒有歸屬,社會的種種詬病,在觀影時,你的心緒一定會被勾起,即使,情就一個字。

唐山大地震觀後感7

昨晚看了《唐山大地震》,一夜沒有睡好,眼前總是浮現電影裏的場景!

《唐山大地震》講述了一個“23秒、32年”、一個家庭悲歡離合的故事。1976年7月28日凌晨,一場7.8級大地震將唐山在23秒之內變成一片廢墟。地震發生時,姐姐方登和弟弟方達被壓在一塊水泥板下,母親元妮面對的卻是隻能救一個的痛苦選擇(任何一個母親做出這樣的選擇都會崩潰),被母親放棄的小登,在奇蹟般生還並被解放軍收養的32年間,對母親當初的選擇一直不能釋懷,而她的母親同樣在失去丈夫和女兒的巨大陰霾中,苦行僧般生活了32年。32年後家人意外重逢,心中的裂痕等待他們去修補~~~~~

我哭了幾次已經記不清了,裏面的每一次哭,都有不一樣的情緒醞釀,不是爲哭而哭,而是細膩體味某種苦楚後,發自內心的真切痛感。比如方達要被奶奶帶走,媽媽目送汽車漸遠,流下了無助的淚水,兒子跑回來後抱着唯一的骨肉痛苦失聲時;比如小登的養父大吼:“這些年你去了哪裏”後的嚎哭;比如小登與母親重逢時的欲哭無淚以及後來在墓地的那次痛哭

幾乎所有的哭戲都在精準把握人物命運的脈搏以及觀衆的淚腺後,自然而然宣泄而出,讓人感同身受。

劇中媽媽元妮斷然拒絕追求者,而堅守着自己的愛情觀:誰能拿命來對我好?甚至放棄了搬進樓房的機會,一直住在小平房裏,怕老公和女兒的魂兒回來找不到家。也許只有經歷了那樣的生死場景纔會有刻骨銘心的愛,纔會甘願從一而終。震後的家園幾年間就建好了,而且越來越好,而經歷了地震的人們心靈的重建卻需要幾十年甚至一生,心靈的重創都難以癒合!

由於時間背景,影片中許多的道具看了都特別有感覺:冰棍是用紙包着的、冰棍箱子是當年我媽媽用過的那種、暖壺、茶缸子、電風扇、縫紉機、自行車、自行車把上掛着的籃子(是用包裝條編的)~~~~~~把思緒帶回到了童年!同事hh說:走出電影院馬上給在老家的父母打了電話,突然之間特別想念他們。我想,可能很多朋友都會有同感,親人永遠是親人,家,永遠是你疲憊時停泊的港灣!就像劇中母親元妮常說的一句話:沒了,才知道什麼是真沒了!23秒可以改變一切,要珍惜現有的幸福,不要給自己留有遺憾!

在近幾年裏,自然災害不斷髮生,2008年5月12日發生的四川汶川大地震和今年發生的青海玉樹大地震,馮小剛此時拍攝《唐山大地震》具有時代意義,使我們對自然災害的殘酷性和破壞性,有了深刻的認識。能激勵更多的同胞以各種方式去抗震救災,不僅是劇中身在加拿大的小登,不僅是經歷過地震而倖存的唐山救援隊,更多的應該是我們每一個人都儘自己所能,奉獻愛心、奉獻自己的微薄之力!!!

第一次,電影結束了,觀衆寂靜的離開,面對最後一個鏡頭:20多萬逝者名字的紀念碑,我相信大家都會陷入自己的沉思,——活着 真好!

唐山大地震觀後感8

昨日是電影《唐山大地震》全球首映,我與家人朋友有幸觀看了此片,感覺震撼頗大,《唐山大地震》電影觀後感。我是唐山人,經歷過那場地震災難(當時我八週歲,剛上小學二年級)。下面就以唐山一個普通百姓的角度談一下自己的感受。

首先最讓人感動的是大災大難面前的親情!徐帆飾演的母親和張國強實驗的父親(以下省略簡稱母親、父親)在災難發生的一刻,首先想到的是孩子!看到孩子無助的呼喊和求救,父母那種撕心裂肺的情感被二位演員演繹得絲絲入扣,絲毫看不出他們是在表演!在父親搶救孩子無果遇難後,面對"救姐姐還是救弟弟",母親最後做出的痛苦抉擇過程,被徐帆演繹得真實、感人!那是多麼痛苦的選擇啊,手心手背都是肉,作爲母親,任何一個人都很難抉擇,那可是真真切切的生死抉擇啊!震後奶奶、姑姑來唐山要帶方達回濟南,面臨骨肉分離,母親的無奈何大度,奶奶的思想矛盾和對母親的理解,反映了感人的母愛之情!

二是真實反映了人民軍隊的抗震救災中的巨大貢獻和犧牲,觀後感《《唐山大地震》電影觀後感》。無論是唐山還是汶川,解放軍永遠衝在救災最前線,從分體現出人民軍隊戰爭時期是人民和平的保護神,災難面前是人民生命的保護神!

三是養父母給予方凳真實真摯的愛。陳道明、陳瑾飾演的養父、養母給了小方登第二次,應該說是第三次生命,對待方凳視如己出,培養她長大成人考入大學,特別是陳道明將養父對養女的愛表現得淋漓盡致,這種愛同樣很感人!

四是電影中對愛情的表現處理恰到好處,非常到位。父親捨生忘死推開母親闖入搖搖欲墜的樓房,在充分體現父愛的同時也表現出父親對母親的愛;母親三十多年孤守所表達的對父親的摯愛!

除了以上感受以外,也對這部電影的拍攝談點個人觀點。這部電影屬於大製作、大手筆,拍的非常震撼,陳道明、徐帆等演員表演非常真實,在這個物慾橫流的時代,來上這麼一部電影,希望能讓同胞們有些心靈上的震撼,也希望對年輕人的觀念有所改變。美中不足的是該部電影有植入廣告的嫌疑,可能是劍南春酒廠和工商銀行贊助的緣故吧!另外在歷史背景細節上把握不太準確,比如字幕提示1986年,陳道明實驗的養父佩戴上校軍銜就不符合實際,我軍是在1988年菜實行軍銜制的。當然這只是這部電影的美玉之瑕,總的來說電影很震撼、真實。

再者唐山大地震時當時交通不發達,只有軍隊能進去,基本是唐山人自己扒自己,最後死了24萬人。在汶川地震的時候,全國都動員起來了,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直升機飛進來了,挖掘機進來了,全國各地的志願者都來了。時代不同了!唐山的觀衆看完以後是感動,甚至感恩!所以人有一顆感恩的心是非常重要的,用感恩的心回報社會,回報恩人!

唐山大地震觀後感9

暑假裏,媽媽帶我去市橋文化中心看了許多場電影,而讓我記憶最深刻的就是《唐山大地震》這場電影。

這部影片使我獲益匪淺。在這部電影裏,我感受到了生命誠可貴;在這部影片裏,我感悟到了大愛人間;在這部影片裏,我領悟到了生命的真諦。時間飛逝,32年前的那場殘酷的大地震曾牽動了無數人的心。“唐山大地震”,這五個可怕的字眼,僅僅是在短暫的幾秒鐘裏,一個繁榮而平靜的城市就灰飛煙滅,成了一片渺無聲息的廢墟。雖然我並沒有親身經歷,但令我極爲震撼。

電影開始了,我的心中也與平日裏看電影一樣,平靜而又好奇。1976年7月27日那天早上唐山非常悶熱,許多蜻蜓滿天飛。就在那個晚上,唐山發生了一場突如其來的地震,山崩地裂,整個唐山一瞬間變成廢墟,這場地震奪去了二十四萬條寶貴的生命,導致許多孩子失去了爸爸媽媽,成爲了孤兒。

地震後,一位傷痕累累的媽媽,跌跌撞撞地到處去尋找她的一對雙胞胎兒女。當她發現兒女的時候,一塊大石頭正壓在姐弟的身上,奄奄一息,她求助了許多人,但當時只可以救一個人,她難以選擇。最終,選擇了救弟弟方達,放棄了姐姐方登。大石頭壓着方達的左手,讓方達永遠失去左手。人們都以爲方登死了,把她遺棄在屍體堆裏。但幸運之神眷顧她,她活下來了。後來被解放軍送去安置區,被一對解放軍夫婦領養了,並幫她起了個名字,叫“丫丫”。到了方登上學的時候,她還是一直不說話。後來去報名處報名,養母說名字就叫“王登”時她才說出了“方登”這名字來。

過了10年,方達和方登都長大了,方登選擇了讀醫學,而方達因爲不想看到他媽媽這麼辛苦,處處爲他着想,他選擇了去杭州工作,後來經過一番努力,開辦了一家旅遊公司。而方登懷了一個寶寶,就退學了,後來在國外生活,她的養母臨終前,叫她回唐山找親人,但她還是恨她媽媽偏心沒救她而沒回去。

到了2008年,汶川發生了大地震。這時,方達和方登聽到消息後,都趕去汶川救災,在救災的過程中,方達和方登相遇並相認了,知道媽媽爲了讓她和爸爸的靈魂可以回家,一直住在那貧窮的地方。方達帶方登去找媽媽,媽媽深深地留下了眼淚,並下跪撕心肺裂地說:“你是從哪裏冒出來的啊?32年了,你爲什麼不回來看看我,折磨了我32年。”頓時,整個電影院都是抽泣聲。方登非常的後悔,我也感動得留下了眼淚。她媽媽帶他們到墓地拜爸爸,方達打開方登的墓在裏面拿出書包、書、衣服,告訴方登這是媽媽買給你的,只要我有的你也會有一份。這時,方登才恍然大悟。原來,媽媽從來沒有放棄她!方登跪下大哭。

從這故事中我看見了唐山人的堅強,方登就算殘疾也努力生活,實現自己的夢想值得我們學習。我也看到了愛,沒有一個父母會不愛自己的孩子。我們千萬不要因一些誤會而傷害他們,要理解孝順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爲人子女的職責!

唐山大地震觀後感10

上學的時候,發現有人在電腦上放了唐山大地震的電影,沒事,翻出來看看。看過之後,不得不承認,很好看的電影!

怎麼說?看的時候有感覺,看完之後沒感覺。不知道是不是因爲沒有坐到電影院,或者我看的這部是截取的。

之前看過在中央電影頻道演的一個關於唐山大地震的片子,很老了,但至今記憶深刻。我記得那父親活下來,而妻子兒女都死去了,他常常看到他們牽着手來看他,電影中的畫面有點恐怖,因爲是在廢棄的房子裏,但卻讓我感動得一度落淚。還有一個片段,是關於地光的,地震過後,孩子們看到閃電,以爲是地光,害怕的尖叫。不知爲何,那以後,我也開始害怕閃電。這個片子的藝術效果一般,畢竟那個時代一切都是有限的,但感動和地震的恐懼,還是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想一部對地震描寫的片子,達到這種效果就很好。

所以對唐山大地震是抱着許多的期望的,但看過之後,只有失望。

首先場景確實是不錯的,但不夠震撼,或許是看過了後天、2012的震撼讓我有了免疫力,對於這部片子中尤其是地震的場景有了免疫力。剛剛開始搖晃的時候,徐帆問,這怎麼晃起來了呢?然後就是夫妻的對話,沒有亂哄哄人人自危拼命奔跑的場景,覺得少了些什麼。之後丈夫去救孩子,被壓死,直至救孩子的時候,我纔開始落淚。我真不覺得自己是鐵石心腸,看2012的時候,我也哭了,心一直揪着,緊的厲害。但唐山大地震並沒有給我這種感覺,或許因爲片頭飛着蜻蜓的時候已經知道了地震,或許因爲之前對於美好的描述太多,震撼來的不夠猛烈,造成的視覺差值小,所以才那樣吧?

其次地震的過程實在太快了,時間跨度太大,導致地震造成的巨大損失和災難並沒有表示出來,大部分集中在幾年內人物的發展上,而並非地震的問題上。所以給人的感覺是,這是一部最終解決的喜劇,表達的是人生的悲劇,卻並沒有表達出自然對人類造成的巨大傷害。

最後,鏡頭太過集中了。鏡頭始終放在小人物的身上,地震中那對姐弟,母親和最後出現在汶川地震的母親,他們的故事太過冗長而且集中,導致人其實對於地震最終造成的巨大傷害並沒有多大的感覺。再看看同是災難片的2012和後天,這兩部首先出現了主要人物,並且故事也相當集中,卻不忘記大場面的拍攝,尤其是2012中總統留下來的那個飄雪的夜晚,衆多人對上帝的祈禱,讓人覺得可悲而無奈。這纔是災難片應該給予的。

同時,2012中父親將女兒扔上船的瞬間,幾個人的互救,總統最後選擇的留下,都是用短時間,小片段給予人一種對生命的尊重和對愛的啓示,可以說,2012的時間分配是合理的,而唐山大地震顯然有着劇本本身的時間分配和場景分配的不合理,導致太過偏重人情,而少了對災難的描述,對比不夠,震撼也不夠。

最後的結語,仍然是人們常說的,中國的電影事業,仍然很落後。落後的不只是技術,也是情節,還是導演,除了確實演員方面能跟國際接軌,其他相比,從思想上就差了很多。

不是罵人,不是指責,我不專業,所以只能從觀衆的角度對比。

唐山大地震觀後感11

擁有過億票房的《唐山大地震》在我的精心安排下慢慢扎進我的心裏,心口很疼很疼,真的無法用言語來表達。我無法想像一個母親可以如此的偉大,我無法接受惡劣事件對小孩造成的陰影,我一直都不明白原來“沒了,就什麼都沒了!”。

一場突如其來的大地震毀滅了所有人的夢,毀滅了所有人的希望。一聲聲撕心裂肺的哭喊,一雙雙佈滿血漬的雙手,一灘灘暗紅暗紅的血水和一座座名實存亡的廢墟,每個畫面都深深的刺痛着我的眼球,扎得我無法呼吸。

也許是電視劇看多的緣故,總以爲所有的故事都會像肥皂劇那樣長、枯燥而無聊。因此總感到《唐山大地震》的畫面轉換得有點快,故事敘述的太含蓄。當然,你可以認爲它所表達的主題不是在故事情節,但我的潛意識裏電影向人所展現的東西都是通過某一故事情節所表達出來的,有時甚至只是一個鏡頭或者故事主人公的某一個不經意間的表情。這部劇中省略的東西太多太多了,有些東西的加入或許可以讓它更完美,更有吸引力。馮導的這部電影是根據張翎的《餘震》而改編的,有些東西自己修改了,有了自己的風格卻沒了原著的韻味。張翎是一個非常著名的海外作家,寫過很多書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出版。在寫《餘震》的時候她正準備飛往國外,途中看到有關《唐山大地震》的報導,被擊中了,她感覺到了“痛”。“痛”往往是她寫作的動力和靈感的源泉。

痛!我確實是感覺到了痛。很多人告訴我,她是怎樣痛徹心扉,是怎樣的淚流滿面,而我的痛卻是這樣的零散。每當我想深深投入一種情感時,畫面總是剪輯的太快,還來不及投入就已遠離。有人跟我說她是哭着看完整部電影的,我覺得有點誇張,我只是間歇性的流過幾次淚,間歇性的被感動過幾次。最讓我記憶深刻的是方登終於放下仇恨回家與元妮相見的那一幕,我徹底的被擊中了,徹底被感染了,心不由自主的抽搐。徐帆大概是演員中的極品吧,不然怎可將一個母親詮釋的如此完美?把一個母親的緊張與不安,迫切和興奮,自責和罪惡感,一句“登,你到底是從哪冒出來的啊?”,一個下跪的動作,表現的淋漓盡致,讓我們感到元妮就活在我們身邊,活在我們心裏。整個電影中最鮮明的就是元妮這個人物形象了,它如一把鋒利的小刀,深深的在我們的心裏劃了一道,無法癒合。終於體會到一個好的演員是不需要很多表面花俏的,她的一顰一足都無不在無時無刻的表演的真諦了!我聽說,影片在拍攝時,是沒有後面的背景的,演員們都是在空白的背景下表現地震來臨時的恐慌和撕心裂肺的哭喊的,這就非常考驗演員們的實力了。然,他們都出色的完成了。雖然採用3D拍出來的效果有點假,但與整部戲比較起來是可以忽略不計的,畢竟我們沒有真正經歷過七六年唐山大地震。

方登的“登”同“燈”的音相同,大概就是爲回家的路上照上的一盞明燈吧!用我們的愛心,爲那些受難的同胞們點亮回家的燈,生生世世,不離不棄!

唐山大地震觀後感12

電影《唐山大地震》每看一次,心靈被洗禮一次。雖然只有兩個小時,但留給我的卻是對生命珍愛、對生活熱愛的無盡思考。

閉目深思,《唐山大地震》中一幕幕感人肺腑、催人淚下的故事情節告訴我們,要堅守精神上的高地,要在事業上不懈奮鬥,更要懂得感恩和回報社會。

影片主人公元妮在那場突如其來的大地震中,失去了丈夫,女兒生死下落不明,只留下了失去左臂的兒子方達。地震後,當她的婆婆千里迢迢來唐山,含淚要把她們母子倆接到山東時,元妮沒有答應,因爲她放不下被地震奪去生命的丈夫和下落不明的女兒,她要堅守着這塊承載着她精神之魂的地方,哪怕面臨着災後生活的重重困難和精神上的創傷折磨;當她的兒子當上公司老總,有車有房有家有子,接她到杭州安度晚年時,她謝絕了兒子的"孝心".就連兒子在唐山給她買套樓房,她也沒有同意。她對兒子說他的"爸爸"和"姐姐"還在唐山,要給親人永遠"留着門";當鄰居中年男人向她表達情感時,她拒絕了。伴着掛在牆上的丈夫和女兒的遺像,她堅韌地生活着,就是在這種歲月漫長的錐心思念中,讓我們看到了元妮身上那種精神上的執著堅守和親情的忠誠捍衛。

經歷了這場天崩地裂的大災難,活着的人們對生活的熱愛體現在唐山新家園的恢復重建上,更體現在了人們對事業的頑強拼搏和不懈奮鬥上。失去左胳膊的方達起初對生活有些悲觀,但每當他回想起地震那天他和同胞胎的姐姐壓在同一塊水泥板下,母親無奈地選擇救他而放棄姐姐時,他都暗下決心不讓媽媽失望。於是,他選擇了到外地打工經商。從艱難地蹬騎三輪車接送車站旅客開始,一步一步奮鬥,最後成爲了一家藥材公司的老總,可謂事業成功。而他死裏逃生的姐姐方登在經歷大學退學的挫折後,仍然對事業執著追求,誠實做人,認真做事,後移居加拿大,過上了富裕的生活。災難餘生的姐弟倆,雖然人生歷程不同,但都昭示和告訴我們同一個道理:只有拼搏奮鬥才能創造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大災有大愛,大愛感天地。曾被地震嚴重創傷的人們不僅對生活無限熱愛,而且更充盈着"滴水之恩涌泉相報"的感恩情懷。影片跨度到了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5.12"汶川大地震後,弟弟方達第一時間組織公司員工成立醫療救助分隊前往災區救援,無償提供急需藥材。姐姐方登在加拿大得知汶川發生大地震後,當即從國外飛回祖國,參加救災行動。姐弟倆都經歷了唐山大地震的巨大災難,親眼目睹了災難帶給人們生死離別的人間悲傷,奮戰災區挽救生命是她們姐弟倆人生最高的追求,是她們精神上的一次戰役,更是她們書寫感恩社會回報社會的至美畫卷。懂得感恩,學會回報,是中華傳統美德的不朽之魂。

《唐山大地震》是一部震撼人心的大片,更是一部勵志片、一部教育片。

《唐山大地震》帶給我們的是地震災難的強烈震撼,留給我們的是對精神的執著,對事業的奮鬥,對生活的熱愛,對美德的弘揚。

唐山大地震觀後感13

今天我去影院觀看了《唐山大地震》,這是一部我期待已久的大片,今日目睹才真正嚐到其中的滋味,酸中帶甜,苦中有着微妙的快樂。

1976年7月28日的唐山大地震,造成24萬人死亡,16萬人重傷,導致一座重工業城市在瞬間夷成平地,經濟損失在100億以上…這些數字,讓人震撼,讓人悲傷。

最令我感動的是影片中的主角——李元妮,23秒的地震讓一個幸福的女人瞬間失去了丈夫,之後,她還要被迫作出一個艱難的選擇:女兒和兒子,只能救一個。手心手背都是肉,她該怎麼辦?最終,她選擇了兒子,讓這位痛不欲生的母親揹負了32年的心靈枷鎖。

當地震突然來襲,方登方達在搖晃的屋子裏叫“媽媽,媽媽”的時候,元妮在一片慌亂中,尖叫道“來——啦——”那種喊像是撕心裂肺一般,然而方大強推開元妮,衝進房子的一剎那,房子頃刻倒下。當大地震過去,元妮奮力救大強時,不幸餘震又一次來襲,方大強陷入更深層,元妮仰天大叫“老天爺,你王八蛋”,那一刻,我的淚水奪眶而出,無聲地打溼了我的衣襟。

當元妮站在房子的廢墟上,水泥板壓着他的兩個孩子,救援人員進行搶救時說只能救一個,讓她選擇,一開始元妮含着淚大叫着“兩個都得救呀”“兩個都得救呀”,元妮始終堅持着兩個都救,在其他地方喊救人的時候,男人們準備去的地方救人,,元妮一把拉住男人的手輕聲說“救弟弟”,當姐姐方登聽到媽媽說救弟弟三個字,流下了悲傷的淚,那一刻,我想到了現在如此幸福的我。

輾轉間,32年過去了,汶川地震來襲,方達和遠在加拿大的方登不約而同地到汶川救援,方登在一個被壓在樓板下的女孩身邊舉着吊瓶,女孩的母親看着痛苦的女兒雙腿被壓在沉重的石板下,在得知情況很危險的時候,用顫抖而堅定的語氣說“鋸腿”。方登猛然擡頭,救援人員勸說那位母親,她說:“我知道,那是我的女兒,沒腿是咋樣,我也知道,但是,再搭上你們的命,我就對不起你們母親了,以後,要恨,就讓她恨我吧。”當救援人員給女孩節完肢後,那位母親發瘋似的尖叫着:“腿!我女兒的腿!”“我要我女兒的腿!我要我女兒的腿!”方登死死的抱住她,看到的是一個母親的痛,同時也想起了在唐山大地震時母親的抉擇。終於理解了當初母親的苦心,原諒了母親。後來姐弟無意間重逢,一家人得以團聚!

雖然災難無情,但我相信人間有愛,有愛的世界從不空虛。還有一點值得我們讚歎的,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親情。劇中方達對女友說了一句話:“我媽生了我三次,一次是把我生出來,第二次是我三歲的時候得了肺炎,大夫說沒救了,可是我媽堅持要救我,第三次就是地震。”聽到這話,我突然覺得親情是多麼偉大,親情是一棵大樹,永遠爲你遮風擋雨;親情是一座港灣,永遠爲你心靈的小船開放;親情是一個溫暖的家,永遠歡迎你回來。

最後讓我們珍惜生命,接納親情,爲了親人好好地活着,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分,每一秒。因爲,活着真好!

唐山大地震觀後感14

“殘酷23秒,情牽32年。”地震可以折斷鋼筋石板,卻折不斷藕斷絲連的親情;時間可以沖淡一切,卻衝不淡血濃於水的親情。今天,我看了《唐山大地震》這部電影,給我最大的感受就四個字:非常感動,感動於影片所傳遞給我們的濃濃親情。我流淚了,這淚水不是絕望而是感動。

身爲80後的我們,對於唐山大地震是沒有印象的,瞭解的也只有“唐山大地震”那幾個字,只知道那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那一代人的情愫也是我們這代人無法理解的。通過觀看這部影片,讓我在這個炎熱的夏天得到了一次洗禮,我似乎從中也看到了一些什麼。

當殘酷的23秒過後,整個唐山都變成了一片廢墟。每個人好像都是從灰裏鑽出來的,身上的傷已經無所謂了,赤身裸體的站着也不覺得羞愧,面對家園的毀滅和親人的離去,大家都顯得那麼茫然、那麼不知所措。當李元妮大喊:“老天爺,你個王八蛋”的時候。我才真正意識到災難的可怕與無情,纔會去感嘆人類在災難面前的渺小與無奈。元妮蹲在廢墟上,請求救援人員救救自己的兩個孩子。然而造化弄人,救援人員說情況危急只能救一個,讓她選擇,聽到這她快要瘋掉了,大聲哀求:“兩個都得救啊,兩個都得救啊”在大家的一再催促下,她艱難的做出了一個痛苦的抉擇“救弟弟方達”手心手背都是肉,這樣一個決定比讓她去死還難受,她還欠姐姐方登一個西紅柿啊!此情此景,讓我想起了2008汶川地震時的一首詩:“孩子,你要記住媽媽和爸爸的模樣,來生還要一起走。”

地震後,方登在她死去父親的身邊醒來,眼睛腫的已經看不清東西了。暴雨滂沱下,她慢慢的爬起,孤零零的站在遇難者遺體的中間。一個人隨着人羣在走,沒有人注意到這樣一個可憐的孩子,這一段讓人看得心酸。後來,一對解放軍夫婦收養了方登,養父、養母待她很好,並供她上了大學。

歲月輪迴,32年後,我國四川省汶川縣又發生了特大地震災害。姐姐方登和弟弟方達懷着一顆感恩的心從不同的地方趕來,參與了這場生死救援。這樣一個際遇,讓二人得以重逢。方達帶方登回了家,方登在家門口思慮了許久才輕輕的推開門。元妮和兒媳在屋裏,包着餃子,她並沒有擡頭只是說:“先進屋,進屋吧”方登看到供桌上擺着新鮮的西紅柿,用手拿起了一個。此時,元妮進來了,元妮說:“西紅柿都給你洗乾淨了,媽沒騙你。”然後接着又說:“媽給你道個歉”說這話的同時就跪下了。看到這樣的鏡頭,我想再堅強的人也會禁不住流下感動的淚水。

媽媽元妮在地震前,曾經給女兒方登這樣一個承諾“明天,媽再給你買西紅柿。”明天,一個我們再熟悉不過的詞語,我們不也天天掛在嘴邊嗎——“今天太忙了,明天再回家看爸媽吧”“孩子,爸爸明天再給你買那個玩具”……我們總以爲我們還有很多個“明天”然而我們可曾想過:我們就是那隻“明天再壘巢”的寒號鳥,“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直到有一天,被突如其來的寒流凍死。這時我們恍然大悟:“沒了才知道什麼是沒了。”

“兒行千里母擔憂”,而遠在異鄉的我們是否也牽掛着老家的父母。記着:不論何時,無論何地,親人永遠是親人。有事沒事。常回家看看!

唐山大地震觀後感15

“沒了,才知道啥叫沒了”。

這是電影《唐山大地震》中李元妮在經歷了那場浩劫後常說的一句話。一道藍色閃電過後,天崩地裂的23秒間,整個唐山市化作一片廢墟。丈夫和她在室外,她的龍鳳胎姐弟倆方登和方達正在屋裏熟睡。那一刻,救孩子的慾望讓她不顧安危衝向樓裏,他的丈夫一下把她推開而自己衝進去,樓房瞬時倒塌,丈夫救了她而自己被掩埋。

地震過後,姐弟倆被同一塊水泥板壓住,救援人員告訴她只能救一個,她哭喊着說兩個都要,救援人員再三讓她必須做出選擇時,她選擇了兒子……

倒塌的樓房可以重建,痛失丈夫和女兒,卻是一輩子難以癒合的傷疤!

孩子的奶奶和姑姑從山東來唐山接孫子回家,李元妮哪捨得,兒子是她在地震後留下的唯一親人。再三爭執後,她作了妥協,送她們上車後,看着車慢慢遠走,自己幾乎要癱坐在地。奶奶看到這些,理解了她,對女兒說:“我們把孩子帶走,這是要了她的命啊!”

車停了,孩子的一聲“媽”,母親的一聲“達”——撕心裂肺,母親與兒子抱在一起,我的眼淚奪眶而出……

生離死別,偉大的母愛作了最好的詮釋!

丈夫用生命詮釋了對她的愛,她說她要爲丈夫當一輩子媳婦;捨棄女兒是她迫不得已的選擇,是她一生都無法原諒的罪過。幸運的是,方登被一場雨水澆醒,後來被一對軍人夫婦收養。她在廢墟的掩埋下奄奄一息時,聽到了那個對她來說就是“生”與“死”之間一念的選擇。那一刻深深地烙在她的內心,長達32年。她的養父母多次讓她回唐山尋找親人,她都無法原諒過去。

2008年汶川地震時,方登從加拿大回到災區參與救援,她親眼目睹了一個母親在救女兒時要求救援人員截肢時的那種痛苦,那一刻,她從內心深處開始理解母親當年的選擇。晚上休息時,她恰好遇見了也來參加救援的弟弟。她和弟弟一塊兒回到了鳳凰涅槃後的新唐山,母女重逢,32年內心的糾結與心痛在那一刻釋然。

“我給你道個歉吧……”母親見到自己在內心悔恨並掂記了32年的女兒活生生的回來時,“撲通”跪下,用這樣一種沉重的方式來表達內心的愧疚,而方登也早已淚如雨下,跪在母親面前,同母親抱在一起……

——她本來是可以早點回來的,她記恨了母親32年,她給母親帶去了32年的心痛……

最後全家去掃墓時,當方登看到自己的墓穴裏整齊地放着她當年的書包和母親每年給她買的課本時,早已泣不成聲,她跪在母親面前,連連說出“對不起”“對不起”……

——這是一部帶着真情的溫暖而催人淚下的電影。

地震時天崩地裂的巨大聲響,恐怖而絕望!大自然對生命的催殘,血腥而無情!生命的脆弱,常常讓我們猝不及防!看完電影,懂得了擁有便是幸福,擁有就當珍惜!包括親人、朋友、工作、生活……

淚水伴着心情釋放,那是對至愛親情的感動,是對自我心靈的拷問和反思。

如今,處在社會轉型期的我們常常在繁雜的生活壓力下感到迷茫和困惑,內心日益浮躁,很少能夠靜心坐下來。當我們習慣於虛度光陰、渾渾噩噩、無所事事、怨天尤人時,這部電影,如一劑強心針觸痛我們的內心……

淚水中滌盪了我的心靈,像獲得了重生!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