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觀後感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觀後感

本文已影響 3.53W人 

當認真看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爲此需要好好認真地寫觀後感。但是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觀後感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觀後感1

“感動你我,感動中國。”往往在感動的瞬間,總能體會到感動背後的辛酸,單說“感動”二詞,感覺這是非常的籠統,具體的說,“感動”就是老師一個鼓勵的眼神,媽媽在夜深人靜時候爲你織衣服的瞬間……總有太多太多的事讓我們感動,感動辛酸,感動幸福,感動情感……

只要學會發現,善於發現,我們就可以擁有許多感動。

那是一次夜晚,夜深了,星星迴了家,月亮也躲進了溫暖的被窩,而我卻還在燈下奮戰,我在書海里遨遊,題海里掙扎……突然,一陣敲門聲打亂了我的思緒,我很不耐煩地打開了門,一見門口媽媽正端着一杯熱茶愣愣地站着,“幹嘛沒事就不要來打亂我的思緒。”“哦,我是看你這麼晚還沒睡,肯定累了吧!幫你泡了一杯茶,那你自己早點休息吧!”看着媽媽漸漸遠去的身影,我落淚了,這麼多年來,媽媽爲了讓我和弟弟吃好穿好,她和爸爸省吃儉用,纖纖細手不知從何時起,爬滿了皺紋,長出了老繭,想到這裏,不爭氣的淚水再一次涌滿了眼眶。

原來我發現在感動的瞬間,還蘊含着情感的積聚,還有着幸福的感覺,那一次,我真正地體會到了感動二字的含義。

這一次的感動是我偶然從一本雜誌上發現的,它表現的是一位長輩對晚輩的感動,大概內容是這樣的:一位已成家的兒子接父親到家去住,因父親是一名農民分子,所以兒媳表現出一種愛理不理的神氣,這也不讓父親碰,那也不讓父親挨,生怕父親把他們盜走了似的,一次,父親冒着雨去爲兒子一家買補品,回來時,一身都已被雨水浸溼,而那些補品則還是完好無損的,臨走時,父親還將自己辛辛苦苦掙的血汗錢留給了兒子,兒子也擔心父親,就叫了一輛出租車送父親回家,老父親是生平第一次坐這種車,東摸西找,總找不出車門,兒子見狀,連忙親自爲父親打開車門,彎一彎腰將父親請了進去,父親哭了,那是感動的淚,兒子這一生不知爲多少人彎過腰,但爲父親卻還是第一次,這看似平平常常的一次彎腰,卻給了父親一份感動。

是啊!感動的瞬間是精彩的瞬間,瞬間創造歷史,瞬間凝聚永恆,讓我們——懷有一顆感恩的心去感動你我,感動中國。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觀後感2

昨天,是我在這一年裏,第一次感覺自己是那渺小;也是第一次深深體會到自己有一個欠不完的債,一個無法用金錢衡量的債;更是第一次體會到母愛的偉大……

說起樂器,大家第一個就能想到鋼琴。當然,不是因爲琴聲的優美,而是彈鋼琴的人,觸動了我們的心絃。

無臂鋼琴大師——劉偉,他是我最感動的一位人物,他看似平凡,卻給了我人生的啓迪。

“只要你能邁出第一步,你就會成功”。這是劉偉在舞臺上說的一句話。的確,萬事只要我們做出了第一步的選擇,那麼在接下來,我們的汗水將會有所收穫,只要你去努力,去爭取。“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這就話就像劉偉的僅僅一小步人生。在小時侯活蹦亂跳的他,卻被電線杆壓倒在地,使他失去了雙臂,面對這突如其來的打擊,他在醫院裏的3個月,都過得渾渾噩噩。每天早上睜開眼後,就失聲痛哭。

但是,在這幾個月裏。他每天會看到許多人進進出出,看到誕生的嬰兒和逝世的人。他有所感悟,突然覺得活着就是一種幸福。於是,他學會了很多,我們用手做的,他用腳也能做到。用腳穿衣,洗臉,吃飯,寫字,甚至自己還出版了一本書。爲了不父母親的期望,他學會了游泳。游泳是要用四肢來保持平衡的,而他呢卻失去了雙臂,但是,這對他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活着。他曾說過這樣句話∶“活着是所有事業的基礎”。是的,我們能活着就是一種幸福﹑快樂。

他爲了學好游泳,不讓母親失望。他每次游泳都在身上放一個木塊。在他的努力下,他獲得了“殘疾運動會”的冠軍。他想參加“殘奧運動會”,但是,一個災難又像晴天霹靂般的來到他的身邊。他煥上了一個難治的病,不能劇烈運動。他的夢想被打破了,可他不放棄。他堅強。他又彈起了鋼琴,他用腳創造了屬於自己的樂章。他成了無臂大師,彈鋼琴的佼佼者!

當命運的繩索無情的捆住他的雙臂,當別人的目光嘆息生命的悲哀,他依然固執的爲夢想插上翅膀,用腳在琴鍵上寫下:相信自己。那變幻的旋律,正是他努力的軌跡!上帝爲他關上了兩扇天窗,卻爲他開啓了一個永久的無形的天窗。——隱形的翅臂,劉偉。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觀後感3

這世界因爲他們而不同。

看了《感動中國20xx年度人物頒獎盛典》之後,我的內心彷彿受到了洗禮,這些奮鬥者對於夢想的追求、對於工作崗位的堅守,讓人爲之震撼,他們雖不是什麼改變歷史的大人物,但他們滿腔的熱情、毅力與堅守深深地打動了我。

地處絲綢之路南北三路的分合點上的`敦煌,是一座繁華的都會,莫高窟也在此生根發芽。每一個洞窟、每一幅壁畫都飽含着智慧的結晶。經過歷史的變遷和沙塵風蝕,窟內許多珍貴的壁畫已殘破和變色。爲了讓敦煌莫高窟重煥光彩,“敦煌的女兒”樊錦詩自1963年從北大畢業來到敦煌莫高窟,50多年紮根大漠,潛心石窟考古研究和創新管理,完成了敦煌莫高窟的分期斷代、構建“數字敦煌”等重要文物研究和保護工程,可讓敦煌文化得以永久保存。

關於莫高窟,我曾經在小學的一篇課文中讀到過,那時對莫高窟的彩塑、壁畫和藏經洞特別神往。後來在上海中心與敦煌莫高窟來了一次近距離接觸,參觀了等比例複製的洞窟,那別具特色的穹頂,婀娜多姿的飛天,還有一些充滿想象力的童趣壁畫,都讓人歎爲觀止。我那時才知道,隨着大批遊客的實地到訪參觀,每一次遊客進洞時,空氣的流動都會對壁畫造成不可逆的傷害,對比一千年前的壁畫,如今的莫高窟壁畫色彩消退、日漸模糊。而現在,在樊錦詩奶奶帶領的“敦煌守護人”潛心研究和保護下構建了“數字敦煌”,也讓我們不必去敦煌,就能穿越千古,近距離接觸這座歷史的寶庫。

樊錦詩奶奶爲了這份信念,半世紀的沙吹,心歸處還是敦煌。敦煌是個謎,是個夢,但它更是樊錦詩的命。她的堅守、她的毅力都是我們學習的標杆,作爲一名當代學子,我們也應責任在肩:一桌一椅讀天下書,將華夏五千年的文化底蘊更好地傳承。

向所有《感動中國》的奮鬥者、奉獻者們致敬!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