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觀後感

2022大國工匠創新交流大會的觀後感(精選40篇)

本文已影響 1.13W人 

看完一部作品後,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吧,爲此需要好好認真地寫觀後感。想必許多人都在爲如何寫好觀後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2022大國工匠創新交流大會的觀後感(精選4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2022大國工匠創新交流大會的觀後感(精選40篇)

大國工匠創新交流大會的觀後感 篇1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職業技能大賽在廣州落下帷幕,這次大賽是新中國成立以來規格最高、項目最多、規模最大、水平最高的綜合性國家職業技能賽事。經過3天激烈角逐,一批技能“高手”脫穎而出。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次參賽選手平均年齡不到22歲,青春的氣息、自信的面龐,“青年小匠”們在賽場上傳承技能,撐起技能人才隊伍的未來,也彰顯出“大國工匠”風範。

“青年小匠”展現的是“勞動之美”“技能之光”。

首屆職業技能大賽現場,青年一代成爲賽場的“主力”,青年人展示的“絕技”令人歎爲觀止。刀砌磚壘、一氣呵成,200多塊磚砌成的多孔拱橋與圖紙難差分毫;手指翻飛、精雕細琢,“魔法”般變出的各色麪包和糖藝造型;只用17個小時,近3米高水泥鋼筋房拔地而起,精度達到毫米級……在這次大賽中,選手們大展身手,既是技藝的“角逐”,更是工匠精神的“比拼”,充分展現勞動之美、技能之光。可以欣喜地看到,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對職業技能展露出熱情,願意沉下心來學習技術、鑽研技能。也讓我們認識到,一些看似不起眼的職業,一旦做到技高一籌,做到極致,“物理融合”也會催生“化學反應”。全社會要大力弘揚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培養更多人對於技能成才觀念的認同,讓更多的“青年小匠”源源不斷地成長爲“大國工匠”。

“青年小匠”追求的是“精雕細琢”“精益求精”。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沒有“金剛鑽”,難攬“瓷器活”,每一位能拿到全國職業技能大賽“入場券”的選手,無不付出了艱辛努力。新一代青年人專注本職,爭做“匠人”,要自覺培養嚴謹細緻的作風,以嚴之又嚴、慎之又慎、細之又細的工作態度爲“標尺”,主動鑽研、精準操作,諳熟業務、關注細節,成爲各個領域業務精通、辦事完美的“行家裏手”。要耐得住寂寞,經得起誘惑,少一些私心雜念,工作中孜孜不倦、一絲不苟、精益求精。對於從事的每一項工作,不滿足於“幹過”而是“幹好”,不定位於“完成”而是“完美”,不侷限於“出手”而是“出色”,以追求完美和極致來要求,打造出一個又一個“精品”,在工作崗位上尋發展、求突破,用“精湛技藝”書寫“精彩人生”。

“青年小匠”折射的是“中國製造”“中國傳奇”。

一毫一釐顯“匠心”,在此次大賽的擂臺上,既有美髮、茶藝、砌築這樣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比賽項目,也有像飛機維修、移動機器人這樣“高大上”的比賽項目,涵蓋製造與工程技術、結構與建築技術、運輸與物流等領域。毫釐之間分高下,分秒之間展技藝,青年人默默付出,潛心工作,他們的刻苦專研、辛勤付出、不懈努力創造着一個個看似不可能的“奇蹟”,也在詮釋着“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的至理名言。大賽已經畫上圓滿句號,但技能人才培養任重道遠。當前,我國已是全球工業門類最齊全的國家,整個製造業對技能人才的需求非常大,“中國製造”轉型升級也迫切需要更多青年高技能人才。青年們遍佈各行各業,儼然成爲各領域的“骨幹”力量,“青年小匠”要用“匠心”托起“中國製造”,懷着永不滿足的“匠人精神”締造一個又一個“中國傳奇”。

大國工匠創新交流大會的觀後感 篇2

在人類發展歷史進程中,形成了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對人類文明發展起了重要作用。對於基層幹部來說,也要學習“工匠精神”,做到專注、精確、極致、追求卓越,永葆踏實肯幹、堅韌不拔、精雕細琢的敬業精神,不斷匯聚逐夢前行的力量。

善學鐵匠,動真碰硬、敢於擔當。“世上活路三行苦,撐船打鐵磨豆腐”。打鐵在我們外行人眼中可能只是敲敲打打,但其實裏面有很多學問,師傅要想把鐵器打得好看且紮實好用,從選料、加熱、火候控制、淬火到製成成品需要大大小小十多道工序,數萬次的敲打,如果沒有知難而進的“鐵心”和厚實過硬的“鐵骨”,則很難打出好鐵。作爲一名基層幹部,在工作中要發揚鐵匠精神,敢於動真碰硬,敢於迎難而上,始終保有無懼挑戰,知難而進的精氣神,立志做鄉村振興中的排頭兵,做經濟建設中的主力軍,做推動科技發展的帶頭人,做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中的領頭羊,不斷逐夢前行。

善學木匠,精雕細琢、嚴絲合縫。木匠是一門認真細緻、精雕細刻的工藝,既講究尺寸標準,又講究設計精巧。在木匠們的眼裏,設計樣式千變萬變,但對質量的精益求精、對工藝的一絲不苟、對完美的孜孜以求永遠不會變化。基層幹部要想幹出成績、幹出亮點、幹出特色,就要發揚木匠精神,既依圖案行事製作,認真領會上級各項政策精神實質,精心謀劃佈局,精準安排部署,嚴格督查檢查,讓各項政策在基層落地開花;又不拘泥於舊式,善於突破創新,能結合本地實情實際,揚特色,創品牌,做到出彩創新,突破舊格局,闖出新路子,打開新局面。

善學瓦匠,統籌兼顧、物盡其用。瓦匠在砌牆之時,如果只是簡單地將各類石塊堆砌,亂搭一通,這樣的牆,不僅不美觀,甚至還會倒塌。一名出色的泥瓦匠在砌牆時,絕不是簡單的堆砌,而是會重視石塊與石塊之間的相互融合,牆面與牆面之間的溝通銜接,確保磚塊定位、牆面穩固後再塗抹砂漿,確保呈現一道堅固美觀的石牆。基層工作點多面廣,難度大,這就要求基層幹部發揚瓦匠精神,在工作中找出提綱挈領的關鍵要點,把握準“橫平豎直,上有齒口下有線”的訣竅,從大局着眼、從細節入手,既集中精力抓重點,又通盤考慮不偏頗,確保工作又穩又快又好,最終實現“1+1>2”的整體效果。

大國工匠創新交流大會的觀後感 篇3

央視新聞報道《電影原型之一!提刀爲火藥“整形”三十年》的大國工匠徐立平。三十年來,他時刻處於危險中,在火藥上微雕,每一件大國利器,都離不開他,默默地堅守和拼搏,寫下一首首關於宇宙的浪漫詩篇。廣大黨員幹部要認真學習徐立平“大國工匠”精神,從中感悟他身上的姿態美、態度美、自信美,譜寫新徵程上的最美篇章。

感悟“越是艱難越向前”的雕刻姿態美。

在電影《我和我的父輩》之《詩》篇章中,章子怡飾演的鬱師傅是一位航天系統中的火藥雕刻師。鬱師傅的助手在取東西時不小心碰到了桌上的工具,工具掉落與殘藥接觸時,瞬間引發了爆炸,火光四射……即便是時刻與危險打交道,她依舊披荊斬棘一路前往攻堅克難,成功地把某項關鍵技術環節的精度提升到0.2毫米。電影故事中“鬱師傅”的原型之一,就是大國工匠徐立平。置身危險中工作,是他的日常,他卻說:“再危險的工作,也要有人做,而我爲什麼不是那個人呢?”廣大黨員幹部要從徐立平的身上感悟“越是艱難越向前”的姿態美。艱難困苦,玉汝於成,繼續保持克難心態,砥礪奮進,奮力譜寫新時代新篇章。

感悟“千錘百煉出深山”的雕刻態度美。

爲了確保安全性,徐立平還設計、製作和改進了30種刀具,其中9種刀具申請了國家專利,一種刀具被單位命名爲“立平刀”。他說:“雕刻時,用確保萬無一失的心態去雕刻;火箭發射後,希望自己做的東西永遠用不上”。正是徐立平和所有航天人這種“千錘百煉出深山”的態度,不斷錘鍊雕刻技術,一代代航天人接續傳承,才創造出那麼多航天奇蹟,寫下關於宇宙的最美詩篇。廣大黨員幹部要認真感悟“千錘百煉出深山”的態度美,自己主動學習,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百年黨史等。結合自身職責需要,去鑽研、去領悟,不斷掌握爲人民羣衆排憂解難的“獨門功夫”,不斷完善履職盡責必備的“看家本領”,在新的征程大展拳腳。

感悟“虎嘯從林我爲王”的雕刻自信美。

“0.5毫米,是固體發動機藥面精度允許的最大誤差,但我們在操作過程中,要求自己雕刻精度達到0.2毫米以內”。視頻裏,徐立平的臉上展現了“大國工匠”的從容自信。他還說:“每當看到長征火箭和神舟系列飛船直上雲霄時,內心的那份自豪和激動是任何榮譽都取代不了的。”是的,“虎嘯從林我爲王”的自信美源於我們生在紅旗下,長在春風裏。在叩問蒼穹的飛天夢裏,有着無數個“徐立平”。他們用默默地堅守和拼搏,寫下一首首關於宇宙的浪漫詩篇。廣大黨員幹部要從無數個“徐立平”的身上汲取從容自信美,做到心燈不滅、信心不減,步履堅定向前行,在新徵程上再創佳績。

大國工匠創新交流大會的觀後感 篇4

回望祖國的崢嶸歲月,正是因爲一代代大國工匠的不懈堅持,才鑄就瞭如今的繁榮昌盛。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人才工作會議上明確提出“要大力培養使用戰略科學家”,所謂“戰略”正是吾輩應致敬的大國工匠的“詩”與遠方。

致敬大國工匠“擇一事終一生”的無私奉獻。1969年中國首顆人造衛星發射前夕,第一批航天人,義無反顧地投身戈壁深處,爲了祖國的航天事業孜孜不倦。第一代總工程師、火藥雕刻師們的背後都站着一個默默守護、無私付出的航天家庭。他們作爲大國工匠,需要與烈能性燃料相伴,隨時面臨生命危險;他們作爲父母,只能眼含熱淚,對着自己的孩子道一句“對不起,孩子,爸爸媽媽都不一定有時間陪你們長大”。這就是大國工匠,平凡而又偉大,他們在自己的崗位上默默付出,冒着生命的危險也從未想過退縮。作爲新時代的青年黨員,我們應當傳承的是大國工匠們“甘做冷板凳”的無私、“千萬錘成一器”的卓越追求,不畏艱險、敢於犧牲,苦幹實幹,創造無愧於黨、無愧於人民、無愧於時代的業績。

致敬大國工匠“幹一行鑽一行”的精益求精。影片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這樣一個場景:火藥雕刻師一絲不苟、執着堅定地一遍又一遍雕刻火藥藥面,努力實現火藥藥面誤差不超過0.2毫米。那雙特寫的手,每劃下的一筆都是大國工匠對初心的堅守;那堅定的眼神,每次失敗後都閃爍着依舊堅毅的目光;那本密密麻麻的記錄本,書寫的是對精益求精的不懈追求。作爲新時代的青年黨員,我們應當傳承的是大國工匠們不忘初心的的精益求精,不論在什麼崗位上,都要內心寧靜地專注於自己的工作,秉持着工匠精神,精雕細琢,才能將每項工作努力做到極致。

致敬大國工匠“舍小家顧大家”的赤膽忠心。戈壁灘上,風沙揚起,每一位走向研究所的工程師們的背影都透露着堅定,這正是因爲他們有一顆壯志報國的赤子之心。爲了一個“航天夢”,他們背井離鄉;爲了一個實驗,他們廢寢忘食。即使會失敗千次、百次,他們依舊秉持着一顆愛國之心,幾十年如一日地堅守在“追夢”的第一線,只爲了能讓中國人的千年願景有朝一日能夠實現。作爲新時代的青年黨員,我們應當傳承的是大國工匠的赤膽忠誠的愛國豪情,只有厚植家國情懷,高舉愛國主義偉大旗幟,把個人的愛國情、強國志和報國行,融入到實現中國夢的奮鬥之中,才能夠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書寫新的奮鬥史詩,創造新的更大奇蹟。

大國工匠創新交流大會的觀後感 篇5

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培養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國工匠。人才強則事業強,人才興則科技興。各級黨委和政府當厚植技能人才成長“沃土”,培育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國工匠,爲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的人才支撐。

“凡作傳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傳世之心。”

工匠常懷“傳世之心”才能稱之爲大國工匠,在大國工匠身上必然都會有一種令人肅然起敬的愛國情懷,正是這種高尚的情懷激勵一代又一代大國工匠爲了祖國的前途命運而不懈奮鬥。“這輩子沒有虛度,一生都屬於核潛艇、屬於祖國,我無怨無悔!”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把個人的人生志願同國家命運緊密結合在一起,爲我國核潛艇事業奉獻了一生。“航天精神的核心就是愛國,用汗水報效祖國是我的追求。”神技天焊高鳳林始終懷揣着一顆愛國的赤子之心,堅守一線、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不斷實現自我價值突破,爲祖國科技事業發展貢獻力量。培養高技能人才和大國工匠,就必須把愛國主義教育作爲第一課、必修課,把愛國主義貫穿思想政治教育全過程,引導廣大人才把家國共榮辱的價值觀鐫刻心中,發揚愛國之情,砥礪強國之志,實踐報國之行。

“玉不琢,不成器。”

從某種意義來說,高技能人才和大國工匠就是國之重器,需要進行一番“精雕細琢”。眼下,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孕育興起,重大顛覆性技術層出不窮,能否抓住和用好這一重要機遇,人才起決定性的重要戰略資源。因此,必須加快健全完善技能人才培訓培養體系,積極打造有利於技能人才脫穎而出的良好工作局面,讓技能人才工作出色、人生出彩。注重培養專業精神,推動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進企業學校、工廠車間、田間地頭,引導各行業各領域技術人才自覺用心鑽研技術、追求提高技能。大力發展技工教育,加強一流技工院校建設,深化校企合作,讓更多人能夠端上“技術碗”,吃上“技術飯”。同時,在惠及“絕大多數”的前提下,有計劃地培養一批“頂尖少數”,爲那些專業素養和專業能力過硬的技能人才“開小竈”,實行一對一的“師徒制”,讓名師帶出高徒。

“水不激不躍,人不激不奮。”

必要的激勵關懷有助於激發高技能人才建功立業的活力動力。堅持爲人才搭建幹事的舞臺、暢通上升的渠道、完善評價的機制,努力營造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氛圍。精心爲高技能人才搭建實現價值的廣闊平臺,進一步推動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鍊、人才鏈的無縫銜接,提供與高技能人才專業相匹配的項目或產業,讓其有所學、有所爲、有所爲,真正做到一展所長、成就自我。進一步優化評價機制,推動建立以職業能力爲導向,以工作業績爲重點的技能人才評價體系,增強評價工作的精準性和實效性,切實把高技能人才考準評實。健全容錯機制,釐清人才在推動工作過程中失誤與錯誤的界限,旗幟鮮明地爲大膽創新、踏實幹事、不謀私利的高技能人才撐腰鼓勁,讓他們放下包袱放心幹、放手搏。

大國工匠創新交流大會的觀後感 篇6

要堅持黨管人才,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爲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人才支撐,爲2050年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打好人才基礎。

科技創新是民族發展的關鍵變量,是強國夢想的重要支撐。在新的歷史發展階段,科技人才的培養要以發展需求爲導向,以科研精神爲座標,注重人才團隊建設,在磨礪“匠能”、涵養“匠品”、凝聚“匠力”中培育好“大國工匠”,讓人才薈萃點亮科技創新的璀璨星空,最大限度激發科技創新力量,加快建設科技強國。

磨礪科技創新的“匠能”。水有源而長流不息,木有本而枝幹強健。人才資源是國家發展的第一資源。科技創新需要創新人才,需要人才創新,人才既是科技發展的領路先鋒,也是科技發展的堅實後盾。有一流的人才,纔有一流的科技成果;有本領高強的科研團隊,纔有高精尖的技術。要在全球技術創新格局中實現技術趕超,就要注重在實踐磨礪中培育人才,將人才放置於科研攻關一線,在實踐中學知識、理念和方法,構築完備的知識結構和紮實的技能功底;在實踐中育新機、謀新路、開新局,激盪人才的創新活力。將育才環境與人才的個人成長有機結合,將人才的專業領域與應用領域深度聚合,在科技發展中厚植人才優勢,充分釋放人才潛能,增強人才培養的實際成效,構築起本領高強的“尖兵營”。

涵養精益求精的“匠品”。科研事業的長足發展與巨大進步離不開科技人才苦心孤詣、精益求精的可貴品質與探索精神。攻克非常之難需要非常之人,需要下足非常之功,這種絕非尋常的毅力是中國科技何以強的精神密碼。中國科技創新的碩果累累,不僅得益於壯碩發達的人才根系,也得益於強健有力的精神根系。無論是“兩彈元勳”鄧稼先屢敗屢試的不懈堅持,還是核潛艇總設計師黃旭華終生報國不言苦的無私奉獻,一批批科研工作者即使身處一窮二白的艱苦條件下,即使面對各種“卡脖子”的技術難關,始終堅守情懷、堅持本心、堅定信念。科技人才團隊的建設,要注重精神上的建設,培養科技團隊吃苦耐勞的精神,以迎難而上之“堅”鑄就科研事業之“堅”,以自強不息之“心”鑄就科技強國之“芯”,不斷攀登科技事業高峯。

凝聚齊心逐夢的“匠力”。打造創新型人才隊伍關鍵在於不斷完善科技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擴大人才體量,凝聚起同心築夢、激流勇進的力量。在引才育才上,要致力於加大科技人才投入,暢通產學研之間的人才流動渠道,構築創新人才高地,爲人才的培育與發展營造一流的生態環境,“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形成人盡其才、人才輩出的局面,充分涌流人才活力,讓科研團隊的實力成就科技實力,讓科研團隊的自信成就民族自信;在人才傳承上,要加快構建能夠充分激發人才創造力的教育體系與培育機制,給予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青年施展才能的舞臺,在學術比拼中揭榜掛帥,在優勢互補中增益其能,營造出熱愛科學的氛圍,凝聚起團結奮鬥的力量,以高質量的人才供給進一步築牢強國之基。

大國工匠創新交流大會的觀後感 篇7

“要在全社會弘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勵廣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習近平總書記對我國選手在世界技能大賽取得佳績作出重要指示。

技能人才是產業工人的優秀代表,是我國人才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時代,技能人才是促進產業升級、培育經濟新動能、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近年來,儘管我國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取得了重要進展,但無論是數量還是結構都難以滿足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需求。要採取更加有力的措施,爲廣大技能勞動者成長成才創造條件,造就更多“大國工匠”。

提高技能人才重視程度。

技術工人一般由職業技術院校培養出來,學歷最多爲大中專,在一般人眼裏,大中專學歷根本就不是人才。重視技工人才,必須破除唯學歷觀念,要認識到學歷不完全是劃分人才的標準,主要還是看是不是有真才實學,是不是能學以致用。技術工人經過大量的實踐磨練,完全可以成爲實際操作能手,能夠把科學技術、設計藍圖轉化爲實實在在的成果,用雙手創造出非常完美優質的產品,發揮出其他人員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技術工人作用重大,技工人才舞臺寬廣、大有作爲。要鼓勵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報考職業技術院校,讓更多的優秀技能人才脫穎而出,儘快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

提高技能人才培養質量。

“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造就大批高素質技能人才,重在大力培養。企業是用工主體,也是技能人才培訓主體,要全面加強職工崗位技能提升培訓。新時期社會加快轉型發展,技能人才必須不斷更新知識結構,掌握新的技能,才能獲得新的適應力。技能人才要實現自我價值的不斷增長,不能僅靠一次性的學校教育或企業培訓,而要依靠終身的培訓支持。要大力推行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大力倡導勞動者終身培訓的理念,政府職能部門要抓好“頂層設計”,以公共實訓機構、職業院校、職業培訓機構和行業企業爲主要載體,提供全方位職業技能培訓服務,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基礎能力建設,強化組織領導、資金投入等措施,切實保障勞動者培訓權益。

提高技能人才地位待遇。

目前,很多年輕人認爲工人是地位低下的行業之一。職校學生也有“低人一等”“擡不起頭”的感覺。許多年輕人寧願去做銷售、策劃等行業,也不願進工廠當工人。提高技術工人待遇,改變技術工人“工資收入低”“社會地位低”的狀況,才能消弭社會上對技能人才的職業成見,才能在全社會形成尊崇工匠、爭做工匠和做好工匠的職業價值取向,才能培養造就大批的合格技術工人,滿足產業發展、時代發展的人才需要。要全面保障技能人才政治、經濟和社會待遇,使之成爲令人羨慕的“金藍領”,從而促使更多年輕人堅定自己的職業選擇,義無反顧地投身到技術工作當中去。

“質量之魂,存於匠心”。打造更多享譽世界的“中國品牌”,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千千萬萬技術工人的服務奉獻。要採取強有力的措施,激勵技術工人追求先進技術、練就精湛技藝,踐行工匠精神的信心和決心,促成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造就越來越多的“大國工匠”。

大國工匠創新交流大會的觀後感 篇8

“榫卯”一詞想必大家應該有所耳聞,這看似簡單的兩個字卻是大國工匠一代又一代淬鍊出的精粹。“榫卯”工藝給我們帶來的不僅僅是實用上的價值,更是大國工匠精神的集中體現。黨員領導幹部應該以“匠”爲鏡,琢煉“爍金以爲刃”的巧勁、凝鍊“凝土以爲器”的韌勁、錘鍊“作車以行陸”的驍勁,爭做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路上的“榫”與“卯”。

精明強幹,做鬥“榫”合縫的實幹家。

“紙上談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幹工作最忌做虛功、出虛招,使假把戲、搞走過場,再詳密的計劃,再宏偉的藍圖,如果不落實,也只是水中月、鏡中花。實幹精神,橫亙古今,就像一個紐帶,維繫着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發展變化,滄海桑田,直至今日,依然是國家大力推崇的重要精神。工作“狂人”楊漢軍用10天,1.8萬公里,3趟航班,24場公務活動等一連串數字構成了“鐵軍”部長人生最後的“忙碌曲”。作爲黨員領導幹部,應該學做一隻會捕鼠的“貓”,真正把心思用在幹實事上,把精力灑在抓落實上,把功夫花在解難題上,不鶩虛聲做人,不馳空想做事,定下來的事情堅決執行,部署的工作一抓到底,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爲黨旗添光彩。

一心爲民,做丁“卯”合位的貼心人。

“治政之要在於安民,安民之道在於察其疾苦”,民生問題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人民纔是立國之本,興國之源。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作爲黨員領導幹部,不能只將人民羣衆掛在嘴邊、寫在稿上,要繫於心間,見於行動。我們只有走出辦公室,走向田間地頭,走進農家田舍,才能千淘萬漉“解”民情;只有始終保持暖心解憂的熱情、耐心解釋的擔當、用心解決的行動,將心比心,才能萬家報德“民心”歸;只有常樹責任心、常懷仁愛心、常敦好學心、常攜律己心,切實營造出風清氣正的良好氛圍,才能百尺竿頭“民政”興;要始終保持“千磨萬擊還堅韌”的闖勁,把責任扛在肩上,把困難踩在腳下,始終如一堅守爲民情懷。

開拓創新,做獨具“匠”心的創造者。

創新是一種推陳出新的選擇,創新是一種敢爲人先的銳力,創新是一種不忘初心的堅持。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小到一個企業,大到一個國家,創新都能成爲改變其命運的關鍵。”作爲黨員領導幹部,要有捨我其誰的壯志,具備不斷拼搏的境界,不能拘泥於“本本”,不能禁錮於“條條”,不能侷限於已有成績,不能依賴於成功模式,只有打破墨守成規,才能闊步向前,只有捨棄循規蹈矩,才能大展鴻圖。不僅如此,我們還要廣泛深入基層一線,拜羣衆爲師,從羣衆中尋找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徑,用羣衆的方法解民之“難”,用羣衆的智慧便民之“利”,用羣衆的觀念優民之“生”。

大國工匠創新交流大會的觀後感 篇9

春光季月,風柔日暖,草木蔓發,春山可望。從春風在耳,一元復始,到春雨綿綿,雨生百穀,隨着穀雨的到來,提醒我們春季即將過去。唯有春耕忙,纔有秋滿倉。各地人才工作者要候“三鳥”,做好人才“春耕備產”,莫負時光莫負春。

候鴻雁來,以“握髮吐哺,求賢若渴”的姿態招徠人才“濟濟一堂”。

巨海納百川,麟閣多才賢。做好新時代的人才工作,就要有海納百川的胸襟和氣魄,不拘一格引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何世無奇才,遺之在草澤。構建“人才高地”要從識才辯才向尋才挖才延伸拓展。各地既要瞄準“頭部”高層次人才,也要盯住組成“軀幹”和“四肢”的實用性、技能型人才等其他各類人才;既要廣攬一批專業技術人才、領軍人才和拔尖人才,也要挖掘培養一批“怪才”“潛才”。既要重視外地人才,也不能忽視本土人才;既要引進外地“鳳凰”,也要盤活本土“臥龍”。古語有言,江河之水,非一源之水;千鎰之裘,非一狐之白。要將“大國工匠”“專家智庫”“行業明星”“電商精英”“技能大師”等各類人才凝聚在一起,形成百舸爭流、千帆競發、萬馬奔騰的創新創造大好格局,匯聚成新時代人才引領發展的磅礴力量。

候鷹化爲鳩,以“蔓蔓日茂,芝成靈華”的耐心靜候人才“破繭成蝶”。

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人才成長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情,各地要避免急於求成、急功近利,秉持“十年磨一劍”的良好心態培養人才,建立科學合理的人才培訓體系、評價體系和使用體系,尊重人才成長規律,循序漸進、持續投入。木有所養,則根本固而枝葉茂,棟樑之材成。要充分考慮到崗位匹配性和人才發展空間,積極引導人才投身到經濟發展主戰場、鄉村振興第一線、基層治理最前沿,讓人才擔重擔、經風雨,在磨鍊中學以致用、學用相長、淬火成鋼,切實把人才的能力素質“量”出來,把人才的潛能“挖”出來,爲人才貼身“實用”標籤。同時,要緊跟時代步伐,充分運用各類資源培養、造就人才,將時代元素注入人才成長全過程,讓人才與時代同頻共振,努力開創“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的生動局面。

候鳴鳩拂其羽,以“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導向放手人才“振翅高飛”。

任人之長,不強其短;任人之工,不強其拙。各地要向用人單位充分放權,爲人才“鬆綁”,打開人才“桎梏”,讓人才到最適合的地方,揚長避短、以長克短,勿讓千里馬“駢死於槽櫪之間”。堅決杜絕片面追求“即插即用”和只重一時之用、不重長久的短視行爲,堅持因事用人、人崗相適、人事相宜的原則。擇纔不求備,任物不過涯。要給予人才容錯、試錯空間,既要重視成功,更要寬容失敗,充分信任人才、尊重人才、愛惜人才,爲人才一展所長創造良好環境。不斷加大專家工作站、研究中心、技術中心等平臺載體建設力度,構建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的協同創新體系和創業平臺,提高人才創業創新平臺輻射範圍,增強區域人才承載力,激發人才創新創造活力,充分發揮人才隊伍的聚合效應和協同效應,讓“人才百鳥”在新時代廣闊天空“展翅翱翔”。

大國工匠創新交流大會的觀後感 篇10

“各級黨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視技能人才工作,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激勵更多勞動者特別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培養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國工匠,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有力人才保障。”這爲健全技能人才培養體系,集聚各方面優秀人才提供了重要遵循和行動指南。

提高職業技能是促進中國製造和服務邁向中高端的重要基礎。技術工人隊伍是支撐中國製造、中國創造的重要力量。健全正向激勵機制,讓更多技術工人安心創業、順利成才,是大力弘揚勞模精神的關鍵,也是加強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題中之義。這就要求各級黨委(黨組)在技能人才政策和制度方面持續加大創新力度,加快培養集聚更多技能人才,充分釋放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做實精心培育“基本功”。

相比挖掘和引進人才,培育人才更爲重要和基礎。一些單位在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上,存在“拿來主義”傾向,對重視引進人才有餘,對本地本單位已有技能人才培養不足,並不利於整個人才隊伍素質能力的提升和長遠的發展。“精神一變天地寬。”要將塑造“工匠精神”貫穿技能人才培育全程,組織青年人才學習工匠精神有關資料、觀看新聞報道和自媒體影像資料,通過交流、研討、宣講等方式,統一思想、加深認識,形成崇尚工匠、學習先進、追求一流的濃厚氛圍。要充分發揮技工院校、高新技術企業培養主陣地作用,加大高技能人才培養基地、技能大師工作室和特色工作站等平臺載體建設,爲集聚高技能人才、促進成果轉化提供平臺支撐。

建強技能鍛鍊“金剛鑽”。

與其說技能是“學”出來的,不如說“練”出來的。現實中,個別單位訓練技能人才時,就是因爲存在學用“兩張皮”、與市場結合不夠、和企業“絕緣”等傾向,導致人才技能提升效率不高、掌握技術滯後甚至難以滿足就業要求等問題。技能訓練最突出的特點之一是應用性強。要突出實踐性要求,聚焦市場需求尤其是企業轉型需要,強化企業用人需求導向,在院校、基地培養基礎上,健全完善校企合作、名師帶徒機制,推動招生招工一體化、入校入企一體化,讓技能人才在生產最一線崗位、技術最先進基地觀摩學習,通過名師手把手教、高級技能人才現身說法,幫助技能人才現場答疑、排除難題,通過更加人性化的教學方式,加快熟能生巧、經驗積累的成長步伐,鋪設技能提升“快車道”。

校正技能考評“座標系”。

開展技能評價,必須兼顧社會效應和市場效應的統一。反之,出現偏廢或偏離,就容易出現評價結果不公平、不精準,或評用脫節、考評結果難以執行應用的後果。這就啓示我們,要提高考評結果的客觀性,也要靈活方式,讓考評結果更加公正,同時能夠服務於人才技能的繼續深造提升和企業的生產轉型。要注重發揮行業協會的龍頭作用,強化職業技能競賽的引領效應,技能高低如何拉上賽場比試一番,打造以賽促訓、以賽促學、以賽促業的評用一體模式,既強化賽事本身的激勵獎勵,將結果作爲升學就業、職稱認定、薪酬發放等重要參考,努力“競”出創新力、“賽”出精氣神。要深化技能人才評價政企合作機制,既堅持政府部門單位主導,維護國家統一職業標準的權威性,加強全程監督管理,避免在考評中出現不正當競爭甚至違反法律法規的情形;也要堅持以企業爲主體,在加強政策監管和業務指導基礎上,適當下放有關行業技能人才自主評價權限,探索完善社會化技能等級評價辦法,切實增強技能人才考評的含金量和實用性。

大國工匠創新交流大會的觀後感 篇11

在觀看了央視新聞頻道推出的八集連續劇《大國工匠》後,影片講述了八個不同崗位的工人的故事,比如爲長征火箭焊接發動機的國家高級技師高鳳林,他用靈巧的雙手和獨創性實現了夢想。我內心太激動了,久久不能自拔。印象最深的有兩個人,和寧。

在北京APEC會議上送給外國領導人的國家禮物之一“和美”純銀絲巾果盤,太過逼真,讓人忍不住伸手觸摸。事實上,它是孟劍鋒在一個只有0.6毫米的銀質工件上經過數百萬次精細雕刻而成的“絲巾”。它可以在沒有錯誤的情況下完成數百萬筆。這種完美和卓越只有我們的“雕刻大師”孟劍鋒才能實現。難怪人們會情不自禁地伸出手去觸摸!

另一個數據是——486.1公里,是京滬高鐵上運行的380A最高速度,創下了高鐵試運行速度的新世界紀錄。寧詹韻是第一個從事高速列車轉向架“定位臂”打磨的人,也是首席打磨師。更讓人感動的是,爲了完成380A準備衝高速的關鍵階段,他並沒有每天都無法陪伴患白血病的父親,只是在下班的路上得到了父親去世的消息。

當我看到它的時候,我不禁感到難過和慚愧。我很難過這個“偉大的鄉村工匠”沒能給我父親最後一程。我感到慚愧的是,我們在工作場所呆了很長時間後,總是覺得我們的工作很無聊,缺乏好的工作。生活似乎失去了活力,我的進取精神常常被工作消磨殆盡,甚至有時覺得看不到自己的期望。《大國工匠》的碩士沒有一個背景顯赫,學歷深厚,甚至放棄誘人的跳槽機會,在國家崗位上精益求精,耐心專注十幾年,幾十年。我真的應該向他們學習。如果有夢想,我應該去追逐,用“偉大的鄉村工匠精神”去雕琢,去追求完美!

大國工匠創新交流大會的觀後感 篇12

一個國家除了依靠高素質、高學歷的國民之外,還需要一批不畏艱難,奮戰在國家科技第一線的技術工人。他們可能讀書不多,學歷不高。他們是普通人,走在人羣中就會被淹沒。然而,他們依靠自己優秀的技術爲國家帶來了大量的財富,使國家日益繁榮。他們表演“360行,帶路”的魔術。

《大國工匠》感人至深的故事,生動地展示了只有熱愛本職工作、腳踏實地、勤奮、盡職盡責、精益求精的人,才能成就一番事業,拓展人生價值。

“我們必須利用大量技術人才作爲支持,將世界聞名的‘中國製造’升級爲‘優質製造’。”在這個過程中,代表中國實力的製造工程頂尖技術確實非常優秀,但對於更多的中國製造領域來說,我們還缺少一張著名的“中國名片”,而其背後所體現的恰恰是缺少——名基礎製造方面具有高素質技術人才的大國工匠。

其實說到底,我們每個人都是自己行業的工匠,我們都需要手藝。我們要學習八大國工匠,學習他們堅持不懈的精神和堅定不移的目標,努力成爲國家的棟樑,行業的精英。

大國工匠創新交流大會的觀後感 篇13

他們技藝精湛,比如中國航天科技集團—院火箭總裝廠高級技師高鳳林他給火箭焊“心臟”。是發動機焊接的第一人。0.16毫米是火箭發動機上一個焊點的寬度,0.1秒是完成焊接允許的時間的誤差。每每看到我們生產的發動機把衛星送到太空,就有一種成功的自豪感,這種自豪感用金錢買不到。

他們每天都在精益求精,每一刻都在一絲不苟的努力工作,努力學習,可以說學習伴隨一生。在他們的人生中有對祖國的責任,有對單位的責任,有對自己的責任,正是這責任的信念支撐他們走到中國第一。

高鐵研磨師寧允展,深海鉗工,管延安。船上縫鋼板這些人物的事蹟更加突出了他們的責任感對國家的責任。

大國工匠創新交流大會的觀後感 篇14

大國工匠,用的是心,用的是細心和精神,以精煉的技術告訴我們,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愛崗敬業,敬的是業還是利益。

制創核潛艇的必須小心,那些焊接的工人都必須做到精細,不漏水,如果自己的一個不小心,就會導致核潛艇的人缺氧或者死亡,那些焊接工人是多麼的偉大和無私奉獻在自己的崗位上。

手工製造金銀的人,那些打造藝術品,精求創新,純手工的人,在崗位上兢兢業業的奉獻,他說:“既然是純手工,不管多難,多小,多刻薄都要堅持下來,那樣纔是純手工”,後來,他成功了,他打造了最完美的托盤,托盤的底盤,就連最高級的技師也打造不出來,他做到了,而且是純手工的,他獲得了大家的稱讚,他這種精銳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和尊敬。

大國工匠,匠心築夢,也是他們無私的奉獻,造就了我們的科技技術,讓我們以實際行動告訴他們,我們一樣可以創造歷史。

大國工匠創新交流大會的觀後感 篇15

昨天晚上班主任組織我們全班看了央視系列《大國工匠》,深受感動。

偉大的鄉村工匠,匠心打造夢想。有的人可以在薄如牛皮紙的鋼板上焊接,不會有任何滲漏,有的人可以把密封精度控制到髮際線的五十分之一。高超的藝術創造了中國歷史上的奇蹟,但都有一個特點:執着,甚至執着於專業。

大國工匠各種崗位的高級技師生產的飛機、火箭、高鐵、輪船,都是質量要求非常高的產品。如果0.1%的質量問題。飛機可能墜落;高鐵可能出軌;船可能會沉。在他們看來,這些100%有保證的質量是從8篇關於偉大國家工匠的感知的精選文章中獲得的。成爲小菜一碟;經過30年的快速發展,中國經濟。經濟總量明顯提高,居世界第二位。這些都離不開他們日夜加班。別人休息的時候還在一線。別人和家人團聚,只能一個人在前線奮鬥。

高鳳林,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第一研究院首都航天機械公司特種熔焊機高級技師,從事火箭發動機焊接工作。哈爾濱東北汽輪機廠大型機車換熱器生產技術人員在承擔國家“七五”攻關項目中,已有一年多沒有攻克焊接難關。憑藉多年的實踐經驗和反覆探索,高鳳林已成功交付兩套壓制生產單位一年多的18款產品。

此時此刻,我們應該向他們學習堅韌不拔的精神,努力成爲我們國家的支柱。我不是製造專業的,是烹飪專業的。我們需要不斷了解烹飪藝術的學習,烹飪並不難,但做好並不容易。掌握烹飪技巧真的很難。專業老師也很關注我。雖然學習很辛苦,環境很熱,但苦中有樂。每當我學一道菜,聽到老師同學的誇獎,我都會很開心,很自豪,但還是有很多不足,很多細節需要修飾。不能安於現狀,要更精,掌握更多技能,突破一個難度,用心去練。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現在的社會專家如雲,我要制定自己的目標。我要做的就是不斷進步,上一段樓梯!

在那裏,這種後體驗幾乎走到了盡頭,然而,我真正的行動纔剛剛開始。我此刻想做的,就是向着技能大賽的目標邁出艱難的一步,以飽滿的熱情贏得最後的勝利。

大國工匠創新交流大會的觀後感 篇16

獲得“偉大國家工匠”榮譽稱號的十位工匠,以高超的技術和精益求精的精神忠於職守。無私,無私,常被人們譽爲“德藝兼備”。央視播出的《大國工匠》反映了普通員工在普通崗位上取得的非凡成就,以及讓人敬畏和感動的真實故事。通常的敘述是歲月裏無限追求的燃燒。

大國工匠紀錄片展現了中國製造業領域代表人物追求完美和完善,以工藝爲生命的“工匠精神”。發揚光榮的勞動,寶貴的技能,創造了時代的偉大風尚,看《大國工匠》讓我深受鼓舞、鼓舞和震撼,激發了大家的創業熱情。只有熱愛自己的崗位,學習自己的技能,腳踏實地,纔是每個人的成功之路。

這些大國的工匠基本上都是在生產第一線奮鬥的優秀工人。他們的聰明、敬業和勤奮描述了一線工人的非凡工作。他們爲我們的時代和社會做出了傑出的貢獻,這讓我們震驚和印象深刻。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學習他們的手藝,爲建設一個文明、和諧、繁榮的幸福新邯鄲而不懈努力!

大國工匠創新交流大會的觀後感 篇17

工匠精神是一種在設計上追求獨具匠心、質量上追求精益求精、技藝上追求盡善盡美的精神,蘊涵着嚴謹、耐心、踏實、專注、敬業、創新、拼搏等可貴品質。

我認爲,工匠精神的內涵有三個關鍵詞:一是敬業,就是對所從事的職業有一種敬畏之心,視職業爲自己的生命;二是精業,就是精通自己所從事的職業,技藝精湛,我們熟知的大國工匠,個個都是身懷絕技的人,在行業細分領域做到國內第一乃至世界第一;三是奉獻,就是對所從事的職業有一種擔當精神、犧牲精神,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貧,不急功近利、不貪圖名利。

因此,要成爲“工匠”,須有鑽研的力量。做事情講究的是熟能生巧,當你能夠把一件事情不厭其煩的重複做,用心積累經驗,就具備了生巧的潛質。這其中當然需要有一顆堅韌恆心,經過孜孜不倦、精益求精的過程,纔可能呈現出完美的產品。要成爲“工匠”,須有奉獻的力量。將所從事的職業轉變成自己的事業,古往今來的大師無不懷着這樣的價值理念來推動自身在各自領域的進步。要在某一領域成爲佼佼者,必然要佔用自己的時間,於是減少了與朋友的喝酒應酬,也減少了夥伴間的娛樂活動,可是當你覺得是在爲社會、爲他人的生活改善而工作時,生命也會隨之變得熠熠生輝。

從個人、社會到國家,都需融入務實求精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不是口號,它存在於每一個人身上。只有建立健全有利於工匠精神養成的制度體系,牢固樹立滋養工匠精神的價值體系,促進員工在實踐中發散思維、大膽創新,不斷探尋新方法、新手段,才能不斷提升工作水平,爲行業發展貢獻力量。

大國工匠創新交流大會的觀後感 篇18

通過觀看《大國工匠》給我了很多啓發。

《大國工匠》主要講述的是來自各行各業的工作人員,他們以精煉的技術,使我們的國家更加的興盛,更加的繁榮。

有時候,一毫米的厚度就有可能導致致命的危機,在那時候機器是不可能完成的,只有通過雙手打磨一件零件,只有憑藉技藝的高超纔會擁有超凡的能力。

《大國工匠》就是給我們訴說了技藝的重要性。帶我們認識了高超的技術人員,告訴我們在工作方面,我們要一絲不苟,要堅持不懈,更要熱愛自己的工作,只有擁有高超的技能才能永垂不朽。

大國工匠創新交流大會的觀後感 篇19

在上一個星期,老師讓我們觀看了《大國工匠》這個記錄片,他記錄了很多爲國家和人民作出偉大的貢獻。

講述了爲長征火箭焊接發動機的國家高級技師高鳳林等8位不同崗位勞動者,用他們的靈巧雙手,匠心築夢的故事。這羣不平凡勞動者的成功之路,不是進名牌大學,拿耀眼文憑,而是默默堅守,孜孜以求,在平凡崗位上追求職業技能的完美和極致,最終脫穎而出,躋身“國家級”技工行列,成爲一個領域不可或缺的人才。

我們都應該像他們學習,做一個有用的人。

大國工匠創新交流大會的觀後感 篇20

紀錄片中,“大國工匠”都是奮鬥在生產一線的傑出勞動者,他們精湛的技藝和積極探求的精神,令人佩服。精湛的技術加上敬業奉獻、精益求精的精神,這就是人們常常稱道的“德技雙馨”。登榜的工匠人物中,最年長的86歲,最年輕的29歲。每一位當選者都是所在行業的頂尖技術技能人才,都在普通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貢獻,都是工匠精神的傑出傳承者。

有的人能在牛皮紙一樣薄的鋼板上焊接而不出現一點漏點,有的人能將密封精度控制到頭髮絲的五十分之一,這不是神話故事裏的神奇力量,而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火箭總裝廠高級技師高鳳林身上最普通的工作經驗。他繪火箭焊心臟,是發動機焊接的第一人。0.16毫米,是火箭發動機上一個焊點的寬度;0.1秒,是完成焊接允許的時間誤差,如此高難度的焊接技術,不管反覆看幾次,都不禁讓人感嘆這究竟是技能還是藝術。技術與藝術,精神與工作,有時候就在這樣的歲月裏刻成了美美與共的極致。

李萬君:他的“一槍三焊”破解復興號“腿腳”難題,一把焊槍鑄就中國速度。先後參與了我國幾十種城鐵車、動車組轉向架的首件試製焊接工作,總結並制定了30多種轉向架焊接規範及操作方法,技術攻關150多項,其中27項獲得國家專利。他的“拽槍式右焊法”等30餘項轉向架焊接操作方法,累計爲企業節約資金和創造價值8000餘萬元。

王樹軍,一個普通維修工,闖進國外高精尖設備維修的禁區,突破技術封鎖,大膽改造進口生產線核心部件的設計缺陷,生產出我國自主研發的大功率低能耗發動機,讓中國在重型柴油機領域和世界強者站在了同一條水平線。他是維修工,也是設計師,更像是永不屈服的鬥士!臨危請命,只爲國之重器不能受制於人,中國工匠的風骨在他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

29歲的陳行行告訴我們:一個人最大的自豪是,這個世界不必知道我是誰,但我參與的事業卻驚豔了世界。國防軍工,代表着一個國家制造業的最高水平。身處其中的工匠們,都要無數次向技藝極限衝擊。在新型數控加工領域,陳行行總是把不可能變成了可能。這又是一個極限挑戰,薄薄的殼體,將用在尖端武器裝備上,50%的合格率,中國始終難以逾越。陳行行爲此無數次修改編程、調整刀具、訂正參數,變換走刀軌跡和裝夾方式。他的努力,最終讓產品合格率達到了100%。

回望2018,中國奉獻給世界太多的精彩和奇蹟,在這當中,港珠澳大橋無疑是最濃墨重彩的一筆港珠澳大橋是目前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它被譽爲橋樑界的珠峯,水上長城,整整15年的建設工期,創造了7項世界之最,港珠澳大橋以新世界七大奇蹟之一的美譽,讓來自中國的超級大工程又一次被載入了史冊。在這項震撼世界的工程背後,是三萬多名中國建設者的智慧凝聚、集體攻堅。也許我們無法記住每一個人的面孔,但是他們擁有一個共同的響亮的名字——中國工匠!

大國工匠的感人故事,生動實踐表明,只有那些熱愛本職工作,腳踏實地、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盡職盡責、精益求精的人,纔可能成就一番事業,才渴望擴展人生價值。作爲一名鐵路建設者,我深刻的認識到要在自己的崗位上充分發揮這種工匠精神,更要把工匠精神傳承下去。

大國工匠創新交流大會的觀後感 篇21

近段時間,央視推出八集系列節目《大國工匠》,講述了八位不同崗位的勞動者,用靈巧雙手匠心築夢的故事。

他們檢測手感堪比X光般精準;他們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在頭髮絲的五十分之一;他們能在牛皮紙一樣薄的鋼板上焊接而不出現一絲漏點……他們沒有耀眼的文憑,但卻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堅守、孜孜以求,每日近乎苛刻般地磨練職業技能,力求達到完美和極致。八位大國工匠脫穎而出,躋身“國寶級”技工行列,離不開平時的踏實苦練。

成就大國工匠憑的是傳承和鑽研,靠的是專注與磨礪。大國工匠稱號是一種榮譽,反應出的卻是一種精神,一種素養。這種精神和素養,正是當前社會最需要的——從小處說,是一個企業發展進步的基礎;從大處說,是“中國創造”走向世界的基石。

無論身處什麼崗位,我們都應將大國工匠作爲學習的榜樣,腳踏實地、專注磨練業務本領,精益求精、專心幹好本職工作,如此才能擔當起肩上的重擔、才能對得起同事信任、才能收穫到人生成功。

大國工匠創新交流大會的觀後感 篇22

大國工匠彰顯大國風範,大國工匠托起巨龍騰飛。內飾件技術部組織觀看宣傳片《大國工匠》,用奮鬥在生產一線的一羣傑出勞動者的聰明才智、敬業勤勉,書寫了一部勞動者之歌。他們畢生追求職業技能的完美和極致,他們專注和堅守自己的崗位,他們傳承和鑽研職業的技能。他們是國寶級的頂尖技工,他們是一個領域不可或缺的人才。

中國高鐵的研發製造並非坦途,不時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難題,這就不得不提一位大國工匠---李萬君。關鍵時刻,李萬君總會衝在最前面,憑藉着精湛的焊接技術和豐富的經驗,攻克最難的關卡。承載着我國高鐵“出征海外”的使命“中國標準動車組”,要求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2015年年初,中車長客試製該車時,轉向架橫樑與側樑連接處的焊口,是4條帶有30度斜坡的焊縫,這種焊口前所未有。李萬君主動請纓,以“李萬君國家技能大師工作室”爲主要陣地,成立了攻關團隊,經過反覆論證,多次試驗,最終總結出交叉運用平焊、立焊、下坡焊的操作技法,使焊後射線檢測一次合格率高達100%。憑藉高超的焊接技術和超強的責任心,李萬君帶領的焊接團隊不斷攻克新的速度等級對轉向架的技術要求。2016年7月15日,中車長客股份公司試製生產的兩列中國標準動車組,以420公里時速成功進行會車實驗,在全世界首次,相對時速840公里,一眨眼的功夫,兩列車就擦肩而過,消失在視野中,創造了新的世界記錄。

“高速動車組,每一條焊縫都至關重要!”對待質量,李萬君萬分重視,“要將標準刻在骨子裏,把手中的產品做到極致,做得像藝術品一樣。這不僅需要有工匠精神,還需要有工匠技術,中國高鐵就是憑着工匠精神和工匠技能,走出了國門。

在異常艱苦的焊接崗位上,李萬君幾十年如一日,鍥而不捨、勤學苦練,先後考取了碳鋼、不鏽鋼焊接等六項國際焊工資格證書和國際焊接技師證書,精通各種焊法技巧。多次榮獲國家和省市焊工技能大賽第一名,並在2011年榮獲“中華技能大獎”。“中國高鐵要走出去,需要千千萬萬個高技能人才。”李萬君將培訓育人,傳承技藝當成自己的使命。作爲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的主持人,李萬君開展技藝傳承,培養帶動出一批技能精湛、職業操守優良的技能人才。在中國高鐵事業起步之初,公司需要大量的“國際焊工。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裏,他一邊工作,一邊編制教材,承擔培訓任務,創造了400餘名員工提前半年全部考取國際焊工資質證書的“培訓奇蹟”。他主持的公司焊工首席操作師工作室,5年來先後組織培訓近160場,爲公司培訓焊工1萬多人次,考取各種國際、國內焊工資質證書2000多項,滿足了高速動車組、城鐵車、出口車等20多種車型的生產需要,爲企業發展提供了技能人才保證。

《大國工匠》給人們展示了中國工匠的博大情懷和無以倫比的技藝。我們要以“工匠精神”爲動力,立足自己的本職工作,幹一行愛一行,要勇於擔當、敢於擔當、善於擔當。

大國工匠創新交流大會的觀後感 篇23

中央電視臺“大國工匠”播出了8位勞動者的楷模事蹟。他們都是在日常平凡的勞動中千錘百煉,而成爲勞動者中的佼佼者。

勞動技能是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重複過程中逐漸摸索的,這昭示了我們一個道理:做人不要好高騖遠,這山望着那山高,要通過刻苦紮實的努力,才能換來事業的成功。藍領如此,白領也是如此。

成功就要經得起清貧和寂寞。但放眼今天的社會,急功近利、利益至上已經佔領了很多人的精神世界。部分崗位頻頻的跳槽,公務員的離職,無不對生產、工作秩序帶來衝擊,對個人技能和素質的提高也形成了斷層,帶給整個社會的就是普遍的技能低下,製造和創新也必然受到影響和制約,這從我們的製造業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平庸可以佐證。

作爲國人,要想享受更好的生活,不能指望別人,只有不斷的提高自己,才能把握自己的命運。因此,熱愛崗位,鑽研技能,腳踏實地,纔是普通勞動者的成功之路。

寶劍鋒從磨礪出。我在收看該系列節目時,發現他們文化不同,年齡有別,但都擁有一個共同的閃光點—熱愛本職、敬業奉獻。他們技藝精湛,有人能在牛皮紙一樣薄的鋼板上焊接而不出現一絲漏點,有人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在頭髮絲的五十分之一,還有人檢測手感堪比X光般精準,令人歎服。他們所以能夠匠心築夢,憑的是傳承和鑽研,靠的是專注與磨礪。

現在的我們要向他們學習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和他們奮鬥的目標,爭做國家的棟樑,而在學習中我們要更加努力的學知識,我們要不斷地進步,爭取做好自己。態度決定一切,只有奮鬥的青春才美麗,永不放棄,生命才精彩。

大國工匠創新交流大會的觀後感 篇24

央視新聞頻道推出了名爲《大國工匠》的系列短片,講述了8個普通勞動者的故事。

這8個人雖普通卻又不平凡。說他們普通,是因爲他們都是普通的勞動者,都沒有什麼驚天地泣鬼神的感人事蹟,也沒有什麼絕世的發明創造,在茫茫人海中毫不起眼的一個身影;說他們不平凡,是因爲他們在各自的工作中做出了不平凡的貢獻,使他們成爲了行業中的領軍人物。正所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孟劍鋒,鏨刻技師,北京工美集團技工,國家高級技師,他的鏨刻產品成爲了國家級禮品送給外國元首。

顧秋亮,年近60的老工人,練就了手眼神功,裝配技術精確到“絲”級,“蛟龍號”潛水艇玻璃窗的組裝非他莫屬。

胡雙錢,中國商飛總製造中心高級技師,大飛機制造首席鉗工技師,大飛機的一些零部件須手工磨造,只有他能完成。

高鳳林,航天科技集團一院焊工,國家高級技師,航天飛船發動機焊接的不二人選。

周東紅,中國宣紙股份有限公司撈紙工。撈紙是宣紙製作衆多工序中最關鍵的一環,直接影響宣紙的質量。衆多書畫名家點名要周東紅做的宣紙。

張冬偉,掌握了一手焊接的好技術,LNG船上“縫”鋼板,鋼板之間嚴絲密縫,渾然天成。

寧允展,高鐵研磨師,南方四車股份有限公司高級技師。他從小受父親影響,喜歡搗鼓機器,後來到職業技術學校就讀。爲保證高鐵在安全的前提下高速運行,高鐵車輪的關鍵部位需要手工研磨,這工作就由寧允展來負責。

管延安,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工程首席鉗工。海底遂道中防水工程至關重要,作爲關鍵部位的防水閥安裝是重中之重,直接決定隧道工程的成敗,容不得半點失誤。管延安就是防水閥的安裝工,是這個關口的把關人。

這些人雖然從事的工作不一樣,但他們有個共同的稱呼------技術工人,也有着共同的特點:勤奮、鑽研、敬業,喜歡不斷地挑戰自我,挑戰極限,都努力把產品做到極致完美,把工作做到零失誤。值得注意的是,他們在各自領域中之所以成爲領頭羊,具有別人難以替代的作用,主要靠的是自己的一雙巧手和一雙慧眼,靠的是千錘百煉之後形成的爐火純青的獨門技術。

據介紹,這些能工巧匠們,年齡最大的60歲,最小的34歲,沒有一個人擁有大學學歷。他們只是從父輩或長輩或職業技術學校那裏學來的基本技術,打下了基礎,然後通過自己的刻苦鑽研,以不服輸的精神,甘做冷板凳,挑戰自我,精益求精,最終青出於藍勝於藍。但就是這些個技術工人,竟然成爲了航天、潛艇等高端技術產品裏不可或缺的一員,甚至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這不能不令人感慨萬分。

小到一張紙,大到潛艇、航天飛機、海底隧道,這些技術工人用自己精湛的技術,爲那些偉大作品的誕生髮揮了重要的作用。據介紹,如果沒有這些人精湛的技藝作支撐、作保障,那些大小產品都不會成功地呈現在世人面前。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這些技術工人的工作是至關重要的。以航天飛機爲例,它的設計師無疑是令人敬佩的,是他們用智慧設計出了這樣偉大的作品;能工巧匠們生產出了合乎標準的零部件,並將各零部件裝配成功,把設計師的偉大構想變成了現實,他們同樣也是令人敬佩的。大處着眼,小處入手,宏觀與微觀的有機結合最終產生了奇蹟。

遺憾的是,在中國,這樣的能工巧匠太少了,用鳳毛麟角來形容一點也不爲過。在國內,能完成他們那樣的技術活的就沒有幾個,有的竟然是獨一無二,別無他人。偌大一箇中國,十三億人口,豈非咄咄怪事?我們在給這幾個人點讚的同時,是不是也應該做進一步的思考呢?

在我國,有着傳統的人才觀------“學而優則才”和選拔人才的方式------考試。人們衡量人才的標準就是看他考試的分數,而考試考的大多是理論知識,從古代的科舉制到現在的初考、中考、高考、國考(公務員考試),概莫能外,分數決定一切。在狹隘的人才觀指導下,在考試指揮棒的指揮下,重知識、輕技能的傾向由來已久,教育資源嚴重傾向於普通教育,職業教育長期處於陪襯的`地位,反映在學校教育上就是重理論知識的灌輸,輕動手能力的培養。一方面,普通院校培養了數量龐大的學生,每年的畢業生以百萬計,以致於我國人才濟濟,人才庫里人滿爲患,個個自詡滿腹經綸、學富五車才高八斗。每年的各種招聘會上,“本科生滿操場,碩士生滿禮堂,博士生滿走廊”就是真實的寫照。另一方面,相比於以培養理論人才爲主的普通院校,以培養技術工人爲主的職業院校就顯得格外冷清,有的基層學校幾乎斷炊。學校門庭若市與門可羅雀,衆多大學畢業生找不到工作與技工荒,兩者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整體上,工人是跟髒活、累活聯繫在一起的,收入相對較低,因而職業聲望不高,社會潛意識裏,工人跟人才是沾不着邊的。嘴巴上誰都說成才的道路不止一條,職業不分高低貴賤只是社會分工不同,但骨子裏沒幾個人真正樂意被別人貼上“工人”的標籤,就算是在工人的前面加上“技術”兩個字。

正因爲如此,在國內目前的大氣候下,我們的教育造就了無數的高分低能的學生,滿肚子墨水,考試考得不錯,講話也頭頭是道,但是讓他弄出一件像樣的東西來就很困難,依葫蘆畫瓢還吃力,更別說發明創造了。很多大學生找不到工作,有挑肥揀瘦的原因,更多的是“非不爲也,實不能也”,以至於出現了大學生“回爐”職技校的現象。理論固然重要,沒有人懷疑理論的巨大指導作用,但如果實踐跟不上,想到了卻做不出來,動手能力差就會成爲整體工作的那塊短板,成爲工作向前推進的瓶頸,導致事倍功半,使工作嚴重滯後,甚至會陷入心有餘而力不足、望洋興嘆的尷尬境地,功虧一簣、無功而返。

據報道,發達國家都有個共同點,就是注重職業教育,培養了大量的技術工匠,爲製造業等提供了充足的技能型人才。基於對技能型勞動者的重新認識,今年五月的第一週,我國舉辦了首屆“職業教育活動周”,李克強總理力推“崇尚一技之長,不唯學歷憑能力”,央視也推出了《大國工匠》等影片,凡此種種,都是對唯學歷論、文憑至上等偏激觀念的一次強力糾錯,是對勞動光榮的一次宣示,是對技能型人才的一種肯定。只可惜,這遠沒有成爲當今社會的共識,工人幾乎還是體力勞動者的代名詞。

作爲職業教育工作者,看過了影片,覺得很慚愧,自己雖名爲專業技術人才,混跡於知識分子行列,但終究也屬眼高手低、光說不練一類,自覺也是個誇誇其談而無實際貢獻的人。跟那些個能工巧匠們相比,啥都不是,那差距何止十萬八千里啊。

曾幾何時,新聞節目裏領導們的行蹤佔據了半壁江山,娛樂明星走馬燈似的亮瞎了觀衆的眼,熒屏裏充斥着無病呻吟的大小劇作。今天,早已被偉光正所麻木的我,卻被《大國工匠》裏的那羣普通人感動了,他們素面對人,不加粉飾,不矯揉造作,一臉真誠,讓人看到了久違的真實。在世人不擇手段追名逐利、不分親疏爾虞我詐的今天,在浮躁、虛僞、拜金的世俗浪潮中,他們沒有隨波逐流,這樣的選擇似乎有點不合時宜。惟其如此,他們的淡泊名利,他們的敬業、執著和堅守就更顯得難能可貴。

在此,我要爲《大國工匠》裏的英雄們贊一個,爲千千萬萬個默默無聞奉獻着的匠人們贊一個,爲央視關注普通勞動者,高瞻遠矚,推出如此接地氣、如此正能量的節目贊一個。

大國工匠創新交流大會的觀後感 篇25

手指觸摸測量如透視般精準,挑戰數控機牀下刀依然完美;自制改進工具數百件,加工精度逼近零公差;人民幣人像雕刻頂尖高手,使刀成聖同樣可換筆奪魁。工匠追求,藝無止境。

哈爾濱電機廠爲水電站生產核心設備,其中有一個不起眼的名字,叫做彈性油箱,它的品質關係到整座水電站的安危。生產這樣的關鍵設備,自然要靠頂級高手,這就是車工裴永斌。30年,裴永斌練就了一身絕技。不斷進取是裴永斌成爲頂級高手的最大訣竅。從1995年第一次接觸彈性油箱加工開始,裴永斌就在不斷突破各種技藝瓶頸。現在需要使用數控機牀加工彈性油箱,裴永斌依然充滿創新精神,數控機牀的加工精度越來越接近完美。中國製造就在每一個工匠具體而微的自我超越中走向更高層次的中國創造。

今天,殲15艦載機上,有近70%的標準件是方文墨所在的工廠生產的,那些擔當大任的小零件,是方文墨和工友們的智慧與汗水的結晶。他們助力中國戰機一飛沖天,驚豔世界。在全球軍機發展背景下看待中國殲—15艦載戰機,都堪稱奇蹟。

苦練的積累成就了馬榮爐火純青的雕刻技藝。她的作品逐步應用在第五套人民幣50元、20元、10元、5元和1元票面之上。不能在時代的發展面前逃避,更不能讓人民幣雕刻水平的國際聲譽受損,這是馬榮和同事們達成的共識。他們最終下定決心,從零開始。人們說,貨幣是國家的名片。它是一個國家技藝文化與藝術文化的融匯結晶。如今,馬榮已經可以帶着數字化時代的中國凹版雕刻技藝成就,遠涉重洋,爲世界同行講述中國工匠超越自己,融入世界技術浪潮的故事。

一代代中國工匠在勤學苦練中成就自己的技藝,以中國製造來共同製造中國。同時以永不懈怠的跨越精神,超越自己,創新事業,既追隨時代,也推進時代,以新意永續的中國創造來創造銳意進取的中國。

任何目標,只說不做到頭來都會是一場空。然而,現實是未知多變的,定出的目標計劃隨時都可能遭遇問題,要求有清醒的頭腦。一個人,若要獲得成功,必須拿出勇氣,付出努力、拼搏、奮鬥。成功,不相信眼淚;未來,要靠自己去打拼!實現目標的歷程需要付出艱辛的汗水和不懈的追求,不要因爲挫折而畏縮不前,不要因爲失敗而一蹶不振;要有屢敗屢戰的精神,要有越挫越勇的氣魄;成功最終會屬於你的,每天要對自己說:我一定能成功,我一定按照目標的規劃行動,堅持直到勝利的那一天。既然選擇了、認準了是正確的,就要一直走下去。在這裏,這篇觀後感也差不多落入尾聲了,然而,我的真正行動才僅僅開始。現在我要做的是,邁出艱難的一步,朝着技能競賽的目標前進,要以滿腔的熱情去獲取最後的勝利。

大國工匠創新交流大會的觀後感 篇26

有一羣勞動者,他們的成功之路不是上名高中、進名大學,而是追求職業技能的完美和極致,靠着傳承和鑽研,憑着專注和堅守,他們成爲國寶級的頂級技工,成爲一個領域不可或缺的人才。國際勞動節之際,讓我們向他們致敬!這期一共有三位主人公,他們在各自的崗位散發着屬於自己的璀璨光芒。

毛勝利的頂尖技藝就是他的刷子功夫,手法乾脆利落,穩準快實,連貫流暢,直如行雲流水,絕無拖泥帶水。溼潤柔軟的大紙張在焙面上平平整整,沒有一個氣泡,不出一條褶皺,不留一道刷痕,更不許有一點撕裂,毛勝利已經把自己的這把刷子練到了化境。

孟劍鋒從古法中參悟鏨刻技藝將銀箔化爲白絲巾。這條白絲巾的特別在於沒人能夠將它抓起來,因爲這條絲巾出自有着近三千年歷史的鏨刻技藝。

所有功夫活兒都遵循一個原則:對文物的干預最小。這是鐵律。他在不起眼的齒輪背後,會時而見到制鐘匠人留下的標記。每一個搭扣、咬合、旋轉,將動力精準地轉換成演繹、音樂和走時等各種複雜的功能。在這座精密的機械宮殿裏,王津隱隱感受着跨越時空的工匠對話。

這些大國工匠,既平凡又傑出,他們以聰明才智,敬業勤勉,書寫着一線勞動者的偉大,他們爲社會做出了非凡的貢獻,讓人折服其高潮技能和點贊其爲人處事之功。

這篇觀後感也差不多落入尾聲了,然而,我的真正行動才僅僅開始。此刻我要做的是,邁出艱難的一步,朝着我們的目標前進,要以滿腔的熱情去獲取最後的勝利。

大國工匠創新交流大會的觀後感 篇27

觀畢央視播出的《大國工匠》紀錄片,令人深受鼓舞,激動不已。今天,我們可以無比自豪地對外宣示:中國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所列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通過觀看這些大國工匠平凡而又偉大的事蹟,讓我明白我們國家能夠擁有今天的製造業大國地位,與他們的辛勤付出是密不可分的。

現在就讓我打開記憶的閥門,重溫下其中一些大國工匠的感人事蹟,以期激勵自己在平凡的崗位上繼續保持奮進向上、兢兢業業的工作態度,爭取在工作中做出更大的成績。

鏨刻大師—孟劍鋒,在北京APEC會議上送給外國領導人的國禮之一,和美純銀絲巾果盤,是他的驚世傑作。他鏨刻的作品精美非凡。在只有0.6毫米的銀片上,經過上百萬次的精雕細琢纔打造出的絲巾,由於過於逼真,讓人看後會情不自禁伸手觸摸感受。航天英雄、奧運優秀運動員、汶川地震紀念等獎章也都是出自孟劍鋒之手,能做到上百萬次的鏨刻敲擊零失誤,讓人折服,讓人驚歎,完美和卓越就是靠毅力和意志,專注和精湛技藝和鍛造的。

高鐵青島動車製造高級技師寧允展,首席研磨師,他是中國第一位從事高鐵列車轉向架定位臂研磨的第一人。全國能做該工序的工人不超10人。他研磨的轉向架裝安全性能超高,讓國內動車最高時速到達486公里,創造了奇蹟,這離不開寧允展對動車轉向架的定位臂的高技術研磨。

中國著名宣紙高級技師—周東紅,是我國書畫家御用宣紙製作師。他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都是做撈紙的工作,不嫌簡單和重複,硬是經他手撈出曬成的宣紙,每張重量誤差不超過1克,一向以來持續着宣紙成品率100%的記錄。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702研究所—顧秋亮,對精密度要求到達了絲級,被稱爲兩絲第一人。我國載人潛水器有十幾萬個零部件,其超高精密度組裝,不能沒有顧秋亮。成功把蛟龍送入海底後,他的新挑戰是組裝中國首個完全自主設計製造的4500米載人潛水器。他能透過摸、看、思,能決定機器的組裝誤差,幾乎沒有失誤過,工到此精,驚心動魄。

張冬偉—滬東中華造船集團焊工,利用世界上最難的殷瓦焊焊接技術,在造船業,殷瓦板十分薄,張東偉的手工焊縫長達13公里,並且做到焊縫小於一個針眼大小,因爲打了會引起致命後果,張冬偉焊接技術外觀精美且具備百分百安全保障。

還有港珠澳大橋鉗工—管延安,進入完全封閉的海底沉管隧道中安裝操作儀器要小於一毫米,他能做到接縫處間隙誤差爲零。學歷不高卻,自學成才。他安裝的沉管設備,已成功完成16次海底隧道對接。

能稱之爲大國工匠的人,一定都是十分刻苦拼搏、不畏千難萬險的人。他們在實現自己價值的同時,也是在爲國家爭光,使我們的祖國變得更加強大。大國工匠們斤斤計較地與人與天與地與自己相爭鬥,盡力完美地完成每一件作品,不能有一絲絲的瑕疵,更不能有一次的誤差。把這種釘釘子精神帶入平時的工作和生活中,那你就會發現今後遇到無論大事小事、難事易事都能以平和的心態來完成,做到處變不驚。無論是在火藥上面精雕細琢,還是在大山脆弱的內部施行隧道爆破,他們都具有所從事行業必備的大勇氣、大毅力和大智慧等特質。而且我們有理由相信,只要我們國家的衆多優秀人才在基礎理論研究上也能耐得住寂寞、坐得了冷板凳,再有強大的製造工業做後盾,我想我們國家離製造強國和創新大國的目標實現之日也就不會太遠了。

看着這些在社會各行各業敬業勤勉、成就斐然的匠人,我聯想到我們法律人在疲累時常愛吐槽自己是一個奮戰在一線的司法民工。同樣,這些大國工匠一開始也只是個普通的勞動者,只不過他們憑藉自己的愛鑽研、吃得苦、耐得勞,最終成長爲共和國的大國工匠。我想我們也要學習他們的這種精神,平時多辦案、辦好案,精研業務,不斷提升自己的業務水平,期待有一天我們也能成爲所在領域的業務能手、“司法工匠”!

大國工匠創新交流大會的觀後感 篇28

昨天,我在電視裏看了一集《大國工匠》,讓我深有感觸。

第一個工匠是木匠。他是一位排船大師,他經過多年探索與實踐,發明了一種巧奪天工的排船方法,用熱水把木板加熱至鬆軟,然後用螺栓把木板壓在船底架上,最後用船釘固定。

我們在生活中也要像這位排船大師一樣,通過不斷探索與實踐,發明出一種量身定製的生活與學習方式,讓我們可以在未來任何的環境下,都不會迷失自我,迷失方向,也不會在逆境中絕望。

第二個人是新疆至山東1000萬伏特特高壓線帶電作業組組長,60多米的高壓線塔,一旦斷電,山東將至少失去一半的電量。於是,組長與組員多次討論,最終決定用篼籃法,終於拿下了1000萬伏特高壓線帶電作業這個難關!

這些生動感人的例子告訴我們:我們在生活中要像排船大師和作業組長一樣,不畏困難迎難而上,才能克服困難,取得勝利;我們也要實踐,對一些想法要快速實現,面對未知的事物要積極探索,只有這樣,才能發現新的天地。

看完了這集《大國工匠》,我感覺到我們在生活中要積極思考,勇於探索,在實踐中尋求積極的改變。一個國家的底氣,除了依靠高素質高文化的國民之外,還需要一羣不畏艱苦、在國家科技技術第一線奮戰的技術工人們。他們也許讀的書並不多,沒有什麼高學歷,是走在人羣中會被淹沒的普通人,可他們依靠自己出色的技術,爲國家帶來一筆筆不菲的財富,讓國家日益富強,他們演繹着“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的神奇。大國工匠”的感人故事生動表明,只有那些熱愛本職、腳踏實地,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盡職盡責、精益求精的人,纔可能成就一番事業,纔可望拓展人生價值。“我們要用大批的技術人才作爲支撐,讓享譽全球的‘中國製造’升級爲‘優質製造’。”而在這個過程中,代表中國實力的製造工程,其頂級工藝技術確實十分精良,但對於更多的中國製造領域,我們仍然缺乏響噹噹的“中國名片”,其背後所折射的,又恰恰是基礎製造業優質技術人才——大國工匠的缺失。

其實說到底,我們每個人都是自己行業的工匠,我們都需要工匠精神,我們要向八位大國工匠學習,學習他們堅持不懈的精神、至死不渝的奮鬥目標,爭做國家的棟樑,爭做行業精英。

大國工匠創新交流大會的觀後感 篇29

觀看“大國工匠年度人物”,他們來自航天科技、國網電力、國防軍工、電子科技、石油鑽探、文物修復等多個行業,大國工匠們最年長的86歲,最年輕的29歲。每一位當選“大國工匠年度人物”都是所在行業的頂尖技術技能人才,都在普通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貢獻,都是工匠精神的傑出傳承者。

“工匠精神”一詞,最早出自於聶聖哲(著名企業家、教育家),他培養出來的一流木工匠士,正是來自於這種精神。“工匠精神”是一種職業精神,它是職業道德、職業能力、職業品質的體現,是從業者的一種職業價值取向和行爲表現。“工匠精神”的基本內涵包括敬業、精益、專注、創新等方面的內容。“工匠精神”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尺度、是中國製造前行的精神源泉、是企業競爭發展的品牌資本、是員工個人成長的道德指引。“工匠精神”就是追求卓越的創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質精神、用戶至上的服務精神。

當今社會存在諸多的心浮氣躁,追求“短、平、快”帶來的即時利益,從而忽略了產品的品質靈魂。因此企業更需要有工匠精神,才能在長期的競爭中獲得成功。堅持“工匠精神”,從而不斷改進、不斷完善,最終鑄造更多的精品。

作爲我們施工企業,更應該有這種“工匠精神”,應該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精”的程度,從敬業、精益、專注、創新等方面做好本職工作,在平凡的崗位上盡力做出的不平凡業績,爲企業的健康、長久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大國工匠》由大勇不懼、大術無極、大巧難破、大藝法古、大工傳世、大技貴精、大道無疆、大剛發佈《大國工匠》觀看時間時,有位同事迴應極快“我只是一顆螺絲釘”。對,《大國工匠》裏就是由一顆顆螺絲釘鑄造而成的。

《大國工匠》由大勇不懼、大術無極、大巧難破、大藝法古、大工傳世、大技貴精、大道無疆、大任擔當,從不同行業詮釋了10位工匠用數十年如一日地追求着職業技能極致化。

世界變化無常,科技日月新異,無時不在接受新的事物。印象最深刻的是高鳳林,他突破極限精度,將“龍的軌跡”劃入太空;破壞20載難題,讓中國繁星映亮蒼穹。焊花閃爍,歲月寒暑,爲火箭鑄“心”,爲民族築夢,他就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首都航天機械有限公司特種熔融焊接工、高級技師高鳳林。

高鳳林參與過一系列航天重大工程,焊接過的火箭發動機佔我國火箭發動機總數的近四成。攻克了長征五號的技術難題,爲北斗導航、嫦娥探月、載人航天等國家重點工程的順利實施以及長征五號新一代運載火箭研製作出了突出貢獻。

“玉不琢,不成器”,工匠精神不僅體現了對產品精心打造,精工製作的理念和追求,更是要不斷吸收最前沿的技術,創造出新成果。

大國工匠創新交流大會的觀後感 篇30

大國工匠,匠心築夢。有的人能在牛皮紙一樣薄的鋼板上焊接而不出現一點漏點,有的人能密封精度控制到頭髮絲的五十分之一,就拿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火箭總裝廠高級技師高鳳林來講,他繪火箭焊心臟,是發動機焊接的第一人。0.16毫米,是火箭發動機上一個焊點的寬度0.1秒,是完成焊接允許的時間誤差,如此高的焊接技術,不由人折服。

胡雙錢就是其中一位擁有非凡技術的匠人,至今,他都是一名工人身份的老師傅,但這並不妨礙他成爲製造中國大飛機團隊裏必不可缺少的一份子。中國新一代大飛機c919立項,對胡雙錢來說,這個要做百萬個零件的大工程,不僅意味着要做各種各樣形狀各異的零件,有時還要臨時救急。一次,生產急需一個特殊零件,從原廠調配需要幾天的時間,爲不耽誤工期,只能用鈦合金毛坯來現場臨時加工,這個任務交給了胡雙錢。

在節目裏,胡雙錢所講述的任務難度廣大,令人難以想象:一個零件要一百多萬元,關鍵它是精鍛鍛出來的,所以成本相當高,因爲是有36個孔,大小不一樣,孔的要求是0.24毫米。

0.24毫米,相當於人頭髮絲的直徑,這個本來要靠細緻編程的數控車牀來完成的零件,那是隻能依靠胡雙錢的一雙手,和一臺傳統的鐵鑽牀,僅用一個多小時,36個孔悉數打造完畢,一次通過檢驗,也證明胡雙錢的金屬雕花技能。

大國工匠創新交流大會的觀後感 篇31

《大國工匠》據瞭解,這是央視新聞推出的一個系列片,該片主要講述了中國八位高級技師的敬業、愛國的精神,以及在其領域起到的重要性和極力突破極限的能力。

剛開始,我是對這些毫無興趣的,畢竟影視界這麼發達,不如去看個美國大片過癮。但是,隨着視頻的打開,我一下子就被裏面的鏡頭所吸引!只見鏡頭裏,一個帶着焊接面罩的焊接工,不斷的給一個大型的機器做焊接工作,即便他的臉龐被面罩所遮擋,但不難看得出他非常的認真。過了一會兒,焊接工把面罩摘了下來,露出的是一張中年男子的臉龐,他眼神專注,彷彿對外界的一舉一動都不知情,臉上的皺紋如同刻上去一般清晰。他,就是火箭“心臟”焊接工——高鳳林!

說起這高鳳林,他的成就可真是了不得。不僅爲中國航天事業做出了一生的付出,更是以最佳焊縫成型第一個完成美國ABS焊接取證認可,受到美國船檢官員的稱讚並被首推該試件爲工藝評定試件。被國家評聘爲特級技師!是中國焊接領域頂級精英之一!

視頻中的高師傅坦白,曾經有人用一套房子和高出幾倍的工資挖他,這種巨大的誘惑怕是很多人難以抗拒。但是高師傅卻拒絕了,原因是看到他們自己生產的發動機把衛星打到太空,得到的一種成功的、民族的自豪感,是金錢所買不到的!看到這裏,我不經直了直腰。這不僅是一個特級技師,還是一名民族英雄!

視頻的時間不長,等我們看完了高鳳林,就經不住想再看下一部片子,好像這系列的片子有着無窮的魅力,等着我們去發掘。之前我所想的看美國大片的念頭,便是瞬間沒了蹤影。

隨着時間的推移,我們總算認認真真的看完了《大國工匠》這整個系列的視頻。頓時,整個教室沒人發出一絲聲音,因爲寂靜無聲的我們感到震撼!感動!同時還有發自內心的敬佩!

視頻裏,這八名技師經過努力、堅持、研究,最後所突破的工業技術上的極限,所得到的成功,是生活在快節奏的我們所想象不到的!裏面呈現出那一個個眼花繚亂的數據、不可思議的技術、令人頭皮發麻的工業標準,更震驚的是,這八位師傅不僅完成了這些標準,還精益求精的取到了無人可達的更高的成績。這震撼感,就像大錘子重重的擊打在我的心臟上,發出了一圈又一圈的漣漪!不可思議——這便是我所能用語言才表達出的話。我無法想象一個鉗工用他的雙手打磨出各種精緻、百分百合格的航空飛機零件。一個撈紙工,所撈出曬成的宣紙,每張重量誤差竟然不超過1克。一個在深海工作的鉗工,僅有着初中文化的他,經過努力的鍛鍊,做到了許多人做不到的儀器之間的零縫隙連接。一個LNG船的焊接工能夠連續完美焊接13公里長、僅有牛皮紙薄的殷瓦板!除此,還有好幾位師傅的經典事蹟,加起來一共八名。這一個個不可能,在他們手上變成了事實。這就是他們所帶來的震感,這就是奇蹟!

更重要的是,他們不僅創造了奇蹟,還經得住誘惑,勇於面對、敢於堅持。對那些出高價挖人的公司,統統都是拒絕的。高師傅也說了,他是人,他也動心過,但是爲民族做出貢獻,這些值得自豪的東西,金錢無法購買得到。是的,這八位師傅都是有血有肉的人,他們也想多多的陪家人、給家裏的老婆孩子多些溫暖和生活上的關心。但是他們敬業的心,註定了他們要捨棄一些東西,才能去專心研究、發展,去突破更多的極限,可以說工作,就是他們第二個家。能面對誘惑而堅持本心,把一生都奉獻在工作上、國家上,向全世界說明、打造了真正的“中國製造”。這種敬業精神,不愧爲勞動楷模,值得我們去學習,去模仿!也值得我們感動,對得起我們所有人對他們的敬佩!

回想起來,我的專業本是建築工程技術,以後也會是一名技術員。以前的我,對這些方面並沒有過多的想法,但看了這些視頻令我改變了許多,也讓我對這個專業更加充滿了信心和衝勁。或許我以後的成就沒有這八位師傅的那麼耀眼,但是我一定要跟他們一樣擁有這敬業愛業、奉獻於國家、奉獻於民族的精神!努力讓祖國的工業領域增增日上,讓全世界知道“中國製造”代表着品質,代表着中華民族魂!

最後,我很感謝中央新聞,是他們的報道和發掘,讓這八名可愛的、令人尊敬的師傅能夠出現在大家的視野裏。也感謝領導們的組織,讓我知道以及瞭解這些珍貴的視頻、事蹟,從而令我能夠學習他們的精神,令我內心的空白處得到質的改變。

他們的優秀,他們耿直的性格,他們默默埋頭苦幹的精神,會一直傳承下去。相信不管是哪個領域的人,都能夠從他們身上學習到重要、需要的東西,讓我們永遠記住這八位師傅的名字吧。

大國工匠創新交流大會的觀後感 篇32

《大國工匠》選取奮鬥在生產第一線的傑出勞動者,他們以高超的技藝、精湛的技術、敬業的品德和靈巧的雙手,這些工匠的文化水平並不高,從事的行業也不是很起眼,但他們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在他們身上,我們看到的了“工匠精神”的體現。這些工匠能夠說是真正的“國寶”級人物。

衆所周知,我們國家是一個製造業大國,工人數量衆多,但能被稱爲工匠的卻屈指可數。從表面看起來,工人和工匠之間僅有一字之差,但兩者卻有天壤之別。當前,一些貼有“中國製造”的商品在國外成爲了粗製濫造的代名詞,只能在地攤上去銷售。就是因爲缺乏“工匠精神”。什麼是“工匠精神”呢?

“工匠精神”是一種熱愛工作的職業精神。和普通工人不一樣的是,工匠的工作不單是爲了謀生,而是爲了從中獲得歡樂。這也是很少有工匠會去改變自我所從事職業的原因。這些工匠都能夠耐得住清貧和寂寞,數十年如一日地追求着職業技能的極致化,靠着傳承和鑽研,憑着專注和堅守,去締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蹟。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火箭總裝廠高級技師高鳳林,他是發動機焊接的第一人,爲此,很多企業試圖用高薪聘請他,甚至有人開出幾倍工資加兩套北京住房的誘人條件。高鳳林卻不爲所動,都一一拒絕。理由很簡單,用高鳳林的話說,就是每每看到自我生產的發動機把衛星送到太空,就有一種成功後的自豪感,這種自豪感用金錢買不到。

“工匠精神”是一種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能夠被稱之爲工匠,其手藝自然得到社會公認。但工匠對於自我製造的產品,卻永遠不會滿足。在他們的心目中,製作出來的產品應當沒有最好,僅有更好。“工匠精神”的代表人物哈里森費時40餘年,先後造了五臺航海鍾,最終一個鐘,創造了航行了64天,只慢了5秒的記錄,從而完美解決了航海經度定位問題。而我國的工匠們同樣毫不遜色,他們中有人能在牛皮紙一樣薄的鋼板上焊接而不出現一絲漏點,有人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到頭髮絲的五十分之一,還有人檢測手感堪比X光那般精準,令人歎服。而這沒有一絲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顯然是無法做到的。

所以,“大國工匠”詮釋出的“工匠精神”應當成爲“中國製造”的內在支撐,這樣才能讓我們國家制造的產品釋放出更加奪目的光彩,做爲一名戰鬥在中職教育第一線的教師,我們更加應當清醒地看到祖國建設多麼需要能工巧匠,培養這些人才,是我們教師義不容辭的職責,教師們要積極進取,認真備課,關注關愛學生,勤奮鑽研教學,揹負教書育人的義務,爲未來的”能工巧匠”們鋪平職業人生的寬廣大道。

大國工匠創新交流大會的觀後感 篇33

今天老師讓我們觀看了《大國工匠》,主要講的都是一些爲國家做出貢獻的重要任務,他們都是爲了國家而做出重要貢獻的,多少次他們爲了工作忽視了自己的家庭他們的這種高貴品質。值得我們每一個青少年學習。

他們每一個人,都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各盡職守,做着屬於自己應該做的事,他們之所以做得這麼好,是因爲他們付出了比別人更多的時間,更多的耐心,他們付出的比人多!

每一分成就的取得,背上一定會十分的努力,任何人都不可能會不勞而獲,我們必須付出努力,纔會像《大國工匠》裏的人一樣,取得屬於自己的成就。

所以,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必須認真刻苦,遇到困難應及時克服,不爲失敗找藉口,只爲成功想辦法。

大國工匠創新交流大會的觀後感 篇34

《大國工匠》都是奮鬥在生產一線的傑出勞動者,他們精緻的技藝和積極探索的精神,令人歎爲觀止。

精緻的技術加上敬業奉獻,精益求精的精神,這就是人們常常成爲的“德技雙馨”,技術創新,做大做強,就有了根基和資本,央視播出的《大國工匠》反映的是普通職工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的不平凡業績,讓人敬畏和感動的“德技雙馨”的真人真故事,沒有半點誇張,平時的敘述就是歲月裏無限追求的刻錄。

《大國工匠》中播出的這幾名工匠,是奮鬥在生產第一線的傑出勞動者的代表,以聰明才智敬業。

大國工匠創新交流大會的觀後感 篇35

看《大國工匠》,我們被工匠們的勞動精神,堅持不切的精神所折服。一系列故事使我們學生深深地體會到技術的寶貴。

該紀錄片講述了方文墨幾位在不同崗位中的勞動者,靠着自己過硬的技術,堅持不懈的努力,突破了一個有一個奇蹟,從一個平凡的崗位追求着職業技能的完美,最終脫穎而出,貢獻社會的故事。

《大國工匠》推崇“匠人精神”宣傳技術技能,成就出彩人生,促進大衆創業,萬衆創新,提升中國製造業服務業水平有很大好處。

我在收看這系列的節目時,發現他們的文化程度不同,年齡有別,但擁有一個共同的發光點,熱愛本職,敬業奉獻。堅持不懈,他們醫術精湛。他們其中有人能用手檢測堪比x光般準確。它們所以能夠匠心築夢,憑的是傳承和鑽研靠的是專注與磨練。

大國工匠創新交流大會的觀後感 篇36

晚自習時間,班主任組織我們全班同學觀看了央視電臺系列片《大國工匠》,看後感觸頗深。

大國工匠,匠心築夢,有的人能在牛皮紙一樣薄的鋼板上焊接而不出現一點漏點,有的人能密封精度控制到頭髮絲的五十分之一,高超的技術創造者中國的一個個奇蹟,但他們都有一個特點,對專業執着,甚至是癡迷。

大國工匠中各個崗位的高級工匠,生產的飛機,火箭、高鐵、輪船是質量要求十分高的產品,如果0。1%的質量問題,飛機可能會墜落,高鐵可能會脫軌,輪船可能會沉沒,這些100%的質量在他們眼裏已經習以爲常,成爲小菜一碟的事情了,中國經濟經過三十年的飛速發展,經濟總質量有顯著提高,已躍居世界第二,這些都離不開它們日日夜夜加班加點,別人休息時,他們還在一線當別人一家團圓時,他們只能獨自一人在一線奮鬥。

這些大國工匠,既平凡又傑出,他們以聰明才智,敬業勤勉,書寫着一線勞動者的偉大他們爲社會做出了非凡的貢獻,讓人折服。

此刻我要做的是,邁出艱難的一步朝着技能競賽的目標前進,要以滿腔的熱情去獲取最後的勝利。

大國工匠創新交流大會的觀後感 篇37

在這幾天中,班主任讓我們看了《大國工匠》,他們地技藝精湛,技藝高超,我真爲咱們國家擁有這種工匠而自豪,一個國家,支撐着這個國家制造業本事的,最重要是技術,是掌握技術的工人!

大國工匠,匠心築夢有的人能在牛皮紙上一樣薄的鋼板上焊接而不出現一點漏點,有的人能密封精度控制到頭髮絲的。就拿中國航天科技集團-——院火箭總裝廠高級技師高鳳林來講,他繪火箭焊接心臟,是發動機焊接的第一人,他有着如此高的技術,讓人感到佩服,他的精神如此讓我們感到驚訝,我們應當向他學習。

這些大國工匠,基本都是奮鬥在生產第一線的傑出勞動者,他們以聰明才智,堅忍不拔書寫着一線勞動者的不平凡,他們爲我們的社會做出了偉大的貢獻,讓我們爲之嘆服,爲之佩服。

我們要向他們爲榜樣,學習爲社會做貢獻的精神。

大國工匠創新交流大會的觀後感 篇38

“你是這樣風雨兼程你和百姓同行就像樹木紮根土地就像種子和泥土相依...”片尾飽滿激昂的歌聲振奮人心,歌詞滲透情懷,讓我們真真切切感受到了一個創新強國,研發強國,職責強國!從圓夢工程到創新科技,從綠色中國到共享小康,一幅幅幸福民生的壯麗畫卷正在我們眼前展開。

在這部電影中,無不映襯出我們國家的強大,港珠澳大橋的合龍、C919的首飛、FAST天眼的吊裝、華龍一號核電機組的組裝、藍鯨二號海上鑽井平臺的運行等宏大壯麗的場面,在大銀幕上看,視覺上的衝擊幫忙我們更直接深刻地理解了“偉大工程”四個字的涵義讓我們真切體會到中國人在戰天鬥地的過程中迸發出的驚人創造力同時,滿滿的震撼與自豪也蕩然在心中!

另外,在這些宏大工程背景下,聚焦了我們百姓的生活。從基層扶貧工作人員的生活狀況,到築起世界最大的人工林的壩上三代人,再到細緻做好入戶工作的健康管理員和保衛國家的威武之師。看出國家的壯大離不開全國人民的磅礴力量;人民的安寧與期望,更加離不開國家的繁榮富強。“大國”與“小家”息息相關,密不可分。從影片中習近平總書記走遍貧困地區的細節和感動中,看出國家的脫貧攻堅的信念。在扶貧幹部的淚水,懸崖村裏拿着比自我還高的鋤頭挖地的孩子,不願搬遷難捨故土的藏族老人,普通幹部“國家此刻是個好時代,我也趕上這個好時代”的自豪,外國工人“我要跟着中國師傅走遍一帶一路”的認同,從這一個個有溫度的鏡頭中見證了我們的國多麼厲害!

作爲工程建設大軍中的一員,在看到影片中的中國橋,中國路、中國車,中國港,中國網的畫面,高鐵的八縱八橫,高速與高鐵的里程世界第一。身爲一名基層的中國鐵建員工,爲我們作爲高鐵建設者、引領者、此刻感到滿滿的自豪感。也告訴我們,幸福的生活是奮鬥出來的。生活在這一完美時代的我們是多麼地幸福,唯有更加努力的工作,爲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出我們的力量,不負今生,不負祖國!

大國工匠創新交流大會的觀後感 篇39

今日教師讓我們觀看了《大國工匠》,主要講的都是一些爲國家作出貢獻的重要人物,他們都是爲了國家而作出重要貢獻的,多少次他們爲了工作,忽視了自我的家庭,他們的這種高貴品質值得我們每一個青少年學習。他們每一人,都在自我的工作崗位上,恪盡職守,做着屬於自我應當做的事,他們之所以做的這麼好,是因爲他們付出了比別人更多的時間,更多的耐心,他們付出的比人多!

每一分成就的取得,背上必須會有十分的努力,任何人都不可能會不勞而獲,我們必須付出努力,纔會像《大國工匠》裏得人一樣,取得屬於自我的成功。

所以,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必須認真刻苦,遇到困難應及時克服,部位失敗找藉口,只爲成功想辦法。

大國工匠創新交流大會的觀後感 篇40

工匠精神不是因循守舊、因陋就簡,不是不能超越前輩,否則技藝就不會提高。當傳統工藝遇上新工藝、新技術,傳承與創新有機融合便成爲一種必然,這或許能夠稱爲新工匠精神吧在“中國製造2025”中,創新是勾勒藍圖的一條主線。其戰略任務和重點,第一項就要提高國家制造業創新本事。這證明,創新是提升中國製造的基礎,沒有創新帶來的活力和動力,中國製造只能原地踏步。

一國之產品質量,往往被視爲一國之禮貌程度;一國產品之信譽,往往是一國之國民尊嚴。

無論是工匠精神所製造的產品,還是它所體現的職業道德,乃至背後人的素質,都與一個民族的尊嚴、生存與發展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日本以精細化工業聞名於世,追蹤溯源,正是他們匠人文化的底子,正如日本大企業家稻盛和夫所言:“企業家要像匠人那樣,手拿放大鏡仔細觀察產品,用耳朵靜聽產品的"哭泣聲"。”互聯網時代,注重用戶體驗、提高用戶黏合度仍是企業的核心工作,要讓用戶以擁有自我的產品爲傲,靠的正是與衆不一樣的那點沉潛功夫,或者說就是“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也一向流淌於中華民族的血脈之中,一部中華禮貌史凝聚着歷朝歷代工匠們的智慧和創造,工匠精神造就我們民族的百業興旺、空前繁榮。

工匠精神在我國有深厚的傳統基因,我們應當回到中華民族的偉大傳統當中,去提煉和梳理屬於我們自我的工匠精神,並將之傳承和延續下去。製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強國必須先強質。追求精益求精、質量至上的工匠精神是製造業的靈魂,必須把工匠精神與創新精神作爲強國戰略的兩大支柱。唯有如此,才能實現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的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的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的轉變,才能完成中國製造由大變強的戰略任務。

工匠精神的塑造並非“一日之功”

從個人、社會到國家,無論是創新創業之路,還是民族復興大業,都需融入務實求精的工匠精神。但社會對工匠精神的輕視已經很久了,要改變這種狀況需要將工匠精神教育融入國民教育體系,更加重視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建立健全有利於工匠精神養成的制度體系,牢固樹立滋養工匠精神的價值體系。唯有如此,我們的民族方能贏得更多尊重,中華禮貌方能煥發出更加璀璨的光輝。

發揚“工匠精神”,從我做起。檢察人員的“工匠精神”還包含着克己奉公、嚴於律己的精神內涵。在真正的“工匠”看來,工作是修行,作品是修煉。“匠心”應當是一顆純粹之心,私心雜念只會消磨“工匠”對作品追求極致的恆心和執念。世界再嘈雜,“工匠”的內心必須是安定的。我們需要靜下心、多鑽研、專注當下、投入工作。案管辦是檢察機關的窗口,代表着檢察機關最直觀的形象,同時也是檢察機關自我監督制約的部門,在監督推進規範司法行爲方面也發揮着重要作用。自我作爲檢察院的一員,作爲案管辦的一員,在今後的工作中將以“工匠精神”作爲支撐,俯下身子,沉下心來,像一名工匠一樣,把工作當成一門藝術。秉承“工匠精神”——專業專注,精益求精。案管辦需要對檢察機關辦理的案件實行統一受理、流程監控、案後評查、統計分析、信息查詢、綜合考評等,這些都需要專業的知識,在平時的工作中自我會不斷強化專業知識的學習,全面提高自我的本事。在工作中自我還要時刻充滿敬畏感,對工作慎重、負責,因爲如果沒有這種敬畏感,就不可能入心,既入不了心,也就不可能專注地從事工作。在專業專注的基礎上注意總結創新,精益求精。秉承“工匠精神”——一絲不苟、一以貫之。法律是嚴肅的,我們作爲法律的

實施者更應認真認真再認真,因爲有時的一個不細心可能對當事人造成難以挽回的損失,損害司法公信力。在平時工作中,比如受理案件填寫案卡時,比如審覈全院案件報表時等等工作中都要懷着一絲不苟的態度完成自我的本職工作。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我們要牢固樹立終生學習的意識,把學習作爲一種生活方式,在學習和積累中,強素質、長本領,努力成爲業務精英。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