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觀後感

河之南紀錄片觀後感最新

本文已影響 2.82W人 

導語:大型紀錄片《河之南》以事實闡述了中原地區是華夏文化發源地這一事實,下面是本站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紀錄片《河之南》的觀後感,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河之南紀錄片觀後感最新

  河之南紀錄片觀後感【1】

今年的“五一”不同於往年的是,我美美地享受了一場文化大宴:中央二臺播出了10集人文紀錄片《河之南》。該片氣勢恢弘,脈絡清晰,史實確鑿,語言優美。全片以大文化的大視角,聲色俱佳的影像、飽滿的風格全面展示了中原文化的輝煌燦爛和博大精深,是一部與河南歷史定位非常匹配的專題片,也是一張河南歷史非常耀眼的文化名片,超越了同類題材的所有作品。這個片子與其說是對中原文化的弘揚,還不如說是對中原文化的平反。難怪,播出之後,網上立刻出現了《狹隘的地域文化觀》等論點。但不管怎樣,對於喝黃河水長大的我來說,對此還是非常自得與愜意的。

對於中原文化之旅,我簡直有一種朝聖的感覺。常言說得好:100年,看上海;1000年,看北京;3000年看陝西;5000年看河南。因爲河南是中國歷史文化的一個縮影,中原是“根”。

《河之南》每一集都以“大河”爲名,十個獨立但是又相互關聯的“大河”表現了10個不同的主題,這10個主題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中華文明的十個源頭。

有關影視專家認爲,《河之南》用大歷史的視角,通過對中原歷史地理文化風貌的追述,全方位地剖析了中原即河南地區在塑造中華文明演進中的核心地位,凸顯了中原文化的原創力及自強不息的時代精神,並從政治、經濟、文化、藝術、科學等入手,探究了數千年來中原文化的演變歷程,展開了一幅波瀾壯闊的人文歷史長卷。

中原文明,中原文化,其實就是中國文化,是中華兒女心靈的故鄉。也正因爲中原是富饒、美麗的地方,也正因爲她是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也正因爲她是“兵家必爭之地”,故而,“逐鹿中原”、“得中原者得天下”,才造成了中原的兵連禍結,造成了中原人民的痛苦悲慘,更造成了現代人對中原人的誤解和奚落。

中原崛起,我們應先從思想上崛起!

  河之南紀錄片觀後感【2】

這幾天我發現央視2臺的《河之南》節目(一個人文、歷史、工商、藝術、武術等全面介紹的片子),給我了深刻的印象。它以歷史和現實結合的方法,介紹了關中、河南、山西這一帶,也就是中原地區。

它刻意地以事實闡述了中原地區是華夏文化發源地這一事實,而這種事實常被一些現代人忽略。隨着廣東和浙江等地區的發達,商業文化和江南的靈秀之氣漸漸地壓倒了中國北方古老的雄風。如不強調歷史,人們會漸漸地淡忘我們的老祖宗、淡忘華夏文明的發源地。

就拿我來說,看了該片介紹的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東西和一些文物建造的背景等等內容後,我都發現自己一點也不瞭解這種文化的深度。通常,我都是走馬觀花地看看那些古老的東西,所以這部電視連續片給我特殊的感覺。特別的厚重、特別的獨具匠心、特別地善於把攝影藝術和沉重的歷史結合並推向一個不凡的審美和思考的高度。

在該片的攝影方面,出現了一些讓我感到奇特的、非常美的鏡頭。雖然,我沒有專門學過攝影和繪畫,但我對“形/色”也算是敏感,對我來說,70年代和80年代的市面的攝影、畫作總的來說不怎麼樣。我的美感的培養要感謝我小時候成長的地方:西安。

西安這座古城有特殊的`地方,比如“大雁塔”,我少年時喜歡每年登塔一次,在該塔的最高層,憑欄遠望,你能獲得一種美的啓示、會明白在不同的角度和高度人的感覺是不同的。那時大雁塔在西安是很高的建築,在那上面獲得的美感和思路多少有點不尋常並讓人難忘。後來華君武畫了一幅漫畫,提名是:“欲與古蹟試比高”——它對雁塔周圍的摩登的高樓大廈提出了置疑。後來這種"淹沒古蹟"的作法在整個西安,在一定程度上得以遏止.

《河之南》節目中,昨天,我看到屏幕裏有個太陽,非常奇特的太陽:它佔了屏幕的三分之一,蛋黃的顏色,大大的柔和的,讓人感到是食之有味的大蛋黃、又像一個你忍不住想拍兩下的軟軟的皮球——因爲它距離觀衆的視線太近了。這也許是我在電視裏看到的最大的太陽了,也是最藝術和可愛的太陽。

該片是這樣拍攝人們練武術的場景的:先把鏡頭對準一堆2尺高的包穀棒子,從包穀棒子中再往下推向遠方的叢林和林子裏練功的人們。——各方面,整個電視片的攝影都是一流的講究。不由地讓人感到現在的攝影師真是高超。而《走遍中國》裏的攝影也是很好。

現在由於數碼相機的普遍使用,無論是專業還是非專業的,拍照水平都會提高。而內功就在人的感覺方面。我想,中國人很喜歡拍照,所以未來的中國會發展成攝影藝術的大國。

近來我當某圈子的管理員,使我很方便地發現了中國人的這種潛力和趨勢。這是令人高興的。

  河之南紀錄片觀後感【3】

我覺得,一個國家的全面地進步,勢必也要體現在藝術的進步上——全民的審美和藝術感的增強。

這幾天我發現央視2臺的《河之南》節目(一個人文、歷史、工商、藝術、武術等全面介紹的片子),給我了深刻的印象。它以歷史和現實結合的方法,介紹了關中、河南、山西這一帶,也就是中原地區。

它刻意地以事實闡述了中原地區是華夏文化發源地這一事實,而這種事實常被一些現代人忽略。隨着廣東和浙江等地區的發達,商業文化和江南的靈秀之氣漸漸地壓倒了中國北方古老的雄風。如不強調歷史,人們會漸漸地淡忘我們的老祖宗、淡忘華夏文明的發源地。

就拿我來說,看了該片介紹的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東西和一些文物建造的背景等等內容後,我都發現自己一點也不瞭解這種文化的深度。通常,我都是走馬觀花地看看那些古老的東西,所以這部電視連續片給我特殊的感覺。特別的厚重、特別的獨具匠心、特別地善於把攝影藝術和沉重的歷史結合並推向一個不凡的審美和思考的高度。

在該片的攝影方面,出現了一些讓我感到奇特的、非常美的鏡頭。雖然,我沒有專門學過攝影和繪畫,但我對“形/色”也算是敏感,對我來說,70年代和80年代的市面的攝影、畫作總的來說不怎麼樣。我的美感的培養要感謝我小時候成長的地方:西安。

西安這座古城有特殊的地方,比如“大雁塔”,我少年時喜歡每年登塔一次,在該塔的最高層,憑欄遠望,你能獲得一種美的啓示、會明白在不同的角度和高度人的感覺是不同的。那時大雁塔在西安是很高的建築,在那上面獲得的美感和思路多少有點不尋常並讓人難忘。後來華君武畫了一幅漫畫,提名是:“欲與古蹟試比高”——它對雁塔周圍的摩登的高樓大廈提出了置疑。後來這種"淹沒古蹟"的作法在整個西安,在一定程度上得以遏止.

《河之南》節目中,昨天,我看到屏幕裏有個太陽,非常奇特的太陽:它佔了屏幕的三分之一,蛋黃的顏色,大大的柔和的,讓人感到是食之有味的大蛋黃、又像一個你忍不住想拍兩下的軟軟的皮球——因爲它距離觀衆的視線太近了。這也許是我在電視裏看到的最大的太陽了,也是最藝術和可愛的太陽。

該片是這樣拍攝人們練武術的場景的:先把鏡頭對準一堆2尺高的包穀棒子,從包穀棒子中再往下推向遠方的叢林和林子裏練功的人們。——各方面,整個電視片的攝影都是一流的講究。不由地讓人感到現在的攝影師真是高超。而《走遍中國》裏的攝影也是很好。

現在由於數碼相機的普遍使用,無論是專業還是非專業的,拍照水平都會提高。而內功就在人的感覺方面。我想,中國人很喜歡拍照,所以未來的中國會發展成攝影藝術的大國。

近來我當某圈子的管-理-員,使我很方便地發現了中國人的這種潛力和趨勢。這是令人高興的。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