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觀後感

大唐玄奘電影觀後感

本文已影響 3.68W人 

《大唐玄奘》是由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出品,霍建起導演,黃曉明、徐崢、趙文瑄、羅晉、譚凱、樓佳悅等主演的歷史類題材電影。該片講述的是歷史上的唐朝高僧玄奘歷時19年,不畏艱難險阻,前往天竺取經的傳奇故事。以下是本站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大唐玄奘觀後感範文,希望您喜歡!

大唐玄奘電影觀後感

  大唐玄奘電影簡介:

大唐貞觀盛世,年輕的玄奘法師爲求佛法真諦冒死偷渡出境,一路上遭遇千難萬阻,天災人禍,卻也深得民間疾苦。官兵圍堵、徒弟背叛、埋身沙海、斷水絕糧,玄奘法師一心求法,最終抵達印度,在印度弘揚善念靜心修佛,等到從無遮大會辯論成功回國之時,已經是年逾五十了。

  大唐玄奘觀後感(1)

多年前,在百家講壇看了錢文忠老師的《玄奘西遊記》,對玄奘這人物很是崇拜,當時就幻想着能拍一部關於他的電影。結果《大唐玄奘》上映了,而我當然是要去看的。

客觀的說,這部電影沒有拍出應有的高度,對於玄奘這樣一個偉大的人物,對於佛學這樣一個深奧的題材,這部電影的導演、編劇、還有演員都沒有作好充分的準備,以至於整個電影拍得太過表面化,太過膚淺!

首先,導演沒有找到一個最合適的拍攝手法來表現這個故事。從影片開始起,我就感覺導演一直處於糾結之中,到底是重敘事,還是重意境?到底是要側重講一個精彩的故事,還是着重於人物的精神世界?在一部只有兩個小時的電影裏,這是必須要作出抉擇的問題,但導演兩邊都不捨得,以至於兩邊都處理的很生硬。一會來段商業色彩的打戲,一會又突然切換到兩個關於生命意義的討論。一會冒出個對玄奘含情脈脈的異族美女,一會又是玄奘與沙漠鬥爭的殘酷……,各部分沒有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以至於電影中人物形象很不完整,也沒有明確的主題。

其次,編劇方面也不讓人滿意,我認爲玄奘西行一大吸引人的地方就在於對當時西域各國風土人情的介紹,結果這點在電影裏幾乎沒有體現。

而最讓我失望的地方是,整個片子“佛”味太淡了,每每涉及佛學理論的部分,都是淺淺帶過,而史料中幾場精彩的佛學辯論也都沒有。我不得不問編劇一句,玄奘一心向往的“佛"呢?

最後,曉明哥依然還是那個照片男神,表演沒有層次啊,沒有把玄奘這物塑造出來

總之,我覺得這部電影拍得太倉促了,就好像當年的《白鹿原》電影一樣。而這也讓我更擔心另一部公認倉促的電影《三體》。

  大唐玄奘觀後感(2)

當初看見黃曉明的時候我差點忍不住吐槽,但是當我看見導演是霍建起,監製是王家衛,鄒靜之編劇的時候,突然覺得有點意思了。後來看了我發現,黃教主不就是個傑克蘇的人物嗎,他來演玄奘其實還是蠻還原的。劇情很有治癒昇華的感覺,九十一難,一年復一年,最後歲月年華和俗世在歷史中化爲塵埃。

主要是衝着鄒靜之 也期待黃曉明。

《西遊記》中懦弱的唐僧一直被人取笑,而歷史上玄奘法師的經歷卻讓人震撼動容。我看過紀錄片《玄奘之路》被深深感動了,豆瓣評價9.3分。只希望《大唐玄奘》能夠尊重歷史,不要胡亂篡改,藉助黃曉明等演員的羣衆影響力,把真實的玄奘展示給大衆。也希望黃曉明真的能安下心來,好好揣摩表演這個角色。

拍唐三藏正劇有個顯著的大問題,就是他自己把過程全都寫了?又不能改?

歷史上的玄奘是超級傑克蘇式的人物,找黃曉明來詮釋是在合適不過的了。

  大唐玄奘觀後感(3)

這個電影會引起什麼樣的變化,或者全無影響,這不好預測。但可以說在此之前電影拍攝佛教題材最普遍的就是少林題材,也就是和動作片聯合在一起的。其餘有一些片子是和寺院財寶有關的。也有一些是與僧人有關的,但所嫁接的情感和意義都是非佛教本身的其他情感和意義,如《清涼鐘聲》是說明異國身份的問題,有關西藏的佛教電影則更多接近記錄片色彩,如《瑪尼石》。正面描繪佛教人物和意義的影片是較少,也難以拍攝。電視劇或許有較多的表現空間,如米拉日巴的傳記電視劇,虛雲的電視劇,觀音傳奇的電視劇等。而如胡金銓當年所拍《空山靈雨》《山中傳奇》依舊是涉及佛教主題的影片中無法企及的高度,但其仍舊假借在動作片上的嘗試。其餘的就是神話、神通類的,傳達的意義無非是倫理善惡,通過善惡兩派的鬥爭來表現。

如今這個傳記片,又能獲得如此衆多有名的編劇、導演到演員等團體參與,並獲得公映,是否暗示將來此方面的創作會有更多呢?此前,演員中信佛的.傾向已經有很多的表現了,如鄭佩佩之抄經、王菲之信佛以及佛教歌曲,佛教歌曲通俗唱法其實在港臺歌星中已經流行了很久了,早如齊豫、孟庭葦等,在過氣之後往往多唱佛教經咒等改編的歌曲;後有孫儷之抄經行爲,似乎暗示是佛教徒,最近又有張鈞甯之打坐習慣,暗示不是佛教徒也是個瑜伽愛好者。又如原來紅樓夢中黛玉扮演者陳曉旭之皈依佛門,歌唱家李娜之信佛。佛珠流行的時候,很多明星都戴上一串,似乎暗示也是佛教徒。而張鐵林活佛事件也爆出明星信佛似乎多與藏傳有關,也多與名僧有關,如淨空、星雲等。此名單可列很長,但其中真假不辯,程度深淺也難說。因明星之大影響,信佛也漸漸變成一件時髦的事情。此前這種個人信仰之事多是潛藏的,現在有公開之表現,是不是也暗示了明星們及其所屬階層有將其精神信仰進一步擴大之意,當然佛教界對此是歡喜的,搭上現代傳媒的巨大影響,對於擴大佛教的影響是有巨大益處的。但此事也要分辨其中帶來的危害。

現代以來,港臺佛教比內地興盛,尤其臺灣。故而明星或者演藝界之信佛當從臺灣而來,香港亦受到影響。明星名氣大,傳播影響力也大,故而漸次地形成一種時髦精神文化的形態而擴展到內地。其中則有種種器物的追求和通俗修行法門的修習,如上所說的佛珠佩戴、抄經。另也有拜上師,供養等,打坐已經是比較高級一點,如果不是簡單的瑜伽練習的話。這可能與明星們富裕之後,有些愛好從事慈善事業有關。

此事人們多樂觀對待,以爲發展即是好。但也不可放鬆警惕。人們接觸佛教多執着在方便法門上,如素食多與健康美容有關,佛珠多與佩戴首飾有關,抄經等多與迴避喧囂事業有關,供養等多與慈善博名求福有關,拜上師等多與宗教偶像崇拜有關。佛教對此以爲皆可爲入道方便,但不可長久執着不放。而媒體之肆意放大廣告,往往簡省籠統,刻意改編,歪曲其意,何況多有假借佛名,追逐名利之事實。事當慎重,宜多前行,不可急躁,貪圖名利。

八、幾個補充說明

福田衣的說明,有人指出福田衣起源說明影片中是不對的。實際影片中的說法從譬喻角度也是可以的。最初是從與白衣的對比而來。所以不是整塊的白衣,而是多色的布塊縫合。後從戒律義理上增加說明,類似福田,故而玄奘之說是可以,也是應機的。

關於仁王般若經,有人說玄奘是懷疑該經的,不知依據何在。此經早爲羅什所譯,後玄奘大般若經中也有重譯。如此怎麼會懷疑?

又關於高昌絕食之打坐,有人指出打坐是散盤,這個可能是考慮演員的條件問題,但雙盤也並非必要,不必深責。但此處從凡人的角度說明絕食就餓得不行了、身體歪斜,口感舌燥等等表現,實在是不對頭。

所懸掛譯經的字的大小。的確是大了許多,古時抄錄經論非如此之大,在電影可能只是自以爲是的表現手段而已,大可不必深責。

總的來說,電影想塑造的是一個有堅定意志力和好學精神的凡夫,這個設定可能也是想配合觀衆的理解,也是製作團隊以爲的現代人通常的想法。其實常人心中的想法可分爲二:在論及到世俗慾望的時候,喜歡將大師等理解成和自己一樣有凡俗的情感慾望等;在論及道德行爲等高尚情感時,喜歡將大師等想象成從來就應當如此不和俗人爭奪名利權力等高尚的樣子。如此的心理是:我是俗人,我有七情六慾是理所當然,犯錯作惡也是難免;你是僧人,偶犯小錯,或煩惱不淨一點也是天大的罪過,是要受到嘲諷和譴責的。這種心理如同人們對待教師的心理一樣:以自己是學生,可以犯錯,但不擔責任;而以老師則不可犯錯,且當無私助人,應當貧窮艱苦並快樂等等。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