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觀後感

《梁山伯與祝英臺》觀後感大綱

本文已影響 1.95W人 

梁祝的觀後感篇一:觀梁祝感想

《梁山伯與祝英臺》觀後感

何潤東曾唱過:“我願與你雙雙飛??飛離紅塵是與非??人間癡情迢迢不歸路??不如天上比翼蝶”這是新梁祝裏面的歌曲,是啊,這歌詞真的很能概括祝英臺和何潤東的故事,願與君化爲蝴蝶,從此不分離,做人太累,因爲家庭背景,因爲人理倫常,不能與相愛的人相伴,活活忍受天涯各一方,如他們兩人,成爲了永不再見,但是,最後的最後,他們還是在一起了,雖然不是作爲人在一起的。

以前我聽的故事中總是以他們兩人最終變成蝴蝶永遠在一起作爲最終結局,雖然現在的科學是說明了人死後不能夠變成蝴蝶,但是我依然相信並嚮往着這種唯美而浪漫的故事,真實也好,不真實也罷,只要我的心受到感動不就好了麼?既然作爲人,他們做不了夫妻,那麼我還你的愛,我和你變成蝴蝶,從此不分離??是否他們曾有約定:若今生不能相伴,那麼讓我們來生比翼雙飛吧??我相信他們曾有這樣的約定。

這次看的《梁祝》,雖然跟我以前看的電視劇有很大不同,但是最後還是哭了,或許是因爲它是悲劇吧,悲劇總是讓人很難過,尤其當梁山伯被打,祝英臺被關,他們不能相見,無法通信時,看着祝英臺哭天搶地,無助敲打門時,看着梁山伯被打生病卻被祝母要求給英臺寫絕情信那種深痛欲絕,最後大吐血,真的讓人想要幫助他們,爲什麼老天不讓有情人終成眷屬啊,爲什麼有情卻不能在一起啊?

不過,我還是覺得電影版的梁祝不夠好。一方面,電影或許有點譁衆取寵,有很多語言或者動作、劇情運用了很多現代的手法,現代

的各種表現與古代當然是不一樣的,很正常,電影缺乏了一種古代故事的古色古香和韻味,梁山伯和祝英臺的形象更像是青春偶像劇中的人物,而不是充滿着唯美與悲劇的古代中的書生和小姐。另一方面,人物表現的不夠真情,人物的表演、人物的表情未能充分地表現那種想見不能見那種無可奈何和悲愴之感。

讓我有點好奇的是這部電影中的一些習俗:女孩的腳上要綁上繩子,應該是爲了培養古代女孩端莊淑女的氣質吧;讓我有點哭笑不得的是電影中男子尤其是詩人愛好化妝抹粉,以前好像在哪裏看過,古代的男子和女子一樣,也都要化妝的,尤其是文人詩人這些知識分子。就像以前的唐朝,也是崇尚男色的,抹粉化妝也是很正常的。在梁山伯和祝英臺所在學院,盛行着各種運動,有打捶丸、蹴鞠??蹴鞠類似於咱們現在的足球,也是團隊運動,就如現在的足球一樣,備受年輕人的喜歡。蹴鞠根據師母講的是從戰國開始的,看來古代雖然沒有ktv、手機、電腦這些娛樂活動,但是依然有着自己創造的娛樂活動,而且比起我們現代的娛樂活動(玩電腦、唱歌)更加的生態化和充滿陽光的味道,我們的娛樂活動太過於沒有激情,充滿着頹廢的味道。

電影中,老師曾批評梁山伯彈琴無情,可是當他嚐到情爲何物時,也懂得了那句話:“問世間情爲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情這東西,或許一旦沾上,便是一生吧。

梁祝的'觀後感篇二:梁祝聽後感

在本學期,我選擇了《音樂鑑賞》課作爲選修課。起初我選修這門課,也僅僅是因爲覺得鑑賞音樂時上課時會很輕鬆,不用動腦子,不用寫字,只要用耳朵去聽就行。我的樂感很差,也不太懂得欣賞,可以說我對音樂是僅限於聆聽而已。但是不得不承認有時候當心煩意亂的時候,靜靜的聆聽音樂,心情就會好很多。我想音樂作爲一種藝術,帶給人的有時候不僅僅是美感,還有精神的吧。 在《音樂鑑賞》課上,我們是以“聆聽”的方式進行學習的,聆聽是溝通的開始。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我覺得老師就像是一個導遊,一直引導着我們直接面對音樂,體驗音樂,同時也給我們留有想像的空間,這使我們能夠很好的感受音樂、欣賞音樂。課上欣賞了幾部很著名很優美的歌舞劇,像《貓》、《歌劇魅影》、《媽媽咪呀》,既欣賞了有趣的故事情節,又欣賞到了優美動人的音樂。

在課後的時間,我自己查找了一些經典優美的音樂存儲在手機裏,沒事的時候就拿出來聽聽,音樂真的是個很神奇的東西,因爲你的心情會跟着它而起伏。 歡快的音樂會令你很輕快愉悅,悲傷的曲調會讓你忍不住陷入淡淡的憂傷。激揚的音樂會讓你充滿奮鬥的力量。在我所聽的音樂中,經常縈繞在我腦海中,最扣我心絃的還是經典的名曲——《梁祝》。

《梁祝》是一個美麗、悽婉、動人的愛情故事,在我國可以說是家喻戶曉。而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也正是以其爲創作背景。這首曲子是由上海音樂學院作曲系的學生何佔豪和陳剛於1959年寫成並首演的。隨後人們根據需要將它改成了古箏協奏曲、古箏獨奏曲或者二胡獨奏曲等版本。梁祝作爲中國民族音樂文化與西方音樂的完美結合,不僅運用西洋協奏曲中的奏 鳴曲式,很好地表現了戲劇性的矛盾衝突,而且吸收了我國戲曲中豐富的表現手法,使之既有交響性又有民族特色.。

在衆多的演繹版本中,我更偏愛小提琴版本的《梁祝》。二胡版本的《梁祝》總是使我的情緒籠罩在無邊無盡的哀怨、悽楚、悲涼的氛圍當中。也許是因着演奏樂器本身製作材料的緣故,又也許是受到想到二胡就會聯繫到《二泉映月》的心理作用的影響。我覺得《梁祝》雖然是悲劇,但這個故事以及演繹這個故事的曲子的本意與其說是在表達它的悽婉悲情,不如說是在表達人們對忠貞於愛情的讚美以及對美好愛情的希冀和追求。

細聽《梁祝》可以感受到,根據故事的發展,樂曲可以分爲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優美的旋律從小提琴中流淌而出,讓你覺得彷彿置身於初春雨後藍天白雲,青草綠樹,鳥語花香的美景當中。一切都顯得恬靜而美好,這預示着梁祝二人即將開始的快樂生活。

第二部分,旋律瞬間加速,轉爲活潑歡快的迴旋曲。這一段描述的是梁祝二人在求學途中相遇,情投意合,結拜爲兄弟,和三年同讀共玩的歡樂情景。在跳躍的旋律中,我的心跳也跟着加速了,同時也體會到梁山伯和祝英臺在日復一日

的交往中互相欣賞,以及祝英臺對梁山伯產生的愛慕之意。當這一段迴旋曲後,音樂又逐漸變得舒緩而哀傷,這裏表現的是梁祝二人同窗三載長亭惜別的情景。此時我感受到了梁祝的不捨和依戀,彷彿聽到了他們絮絮地說着臨別時刻的叮嚀和相約再見時刻時祝英臺內心的嬌羞又期盼的情。緊接着低沉的音響似乎在預示着悲劇即將發生。

第三部分開始旋律變得沉重而充滿緊張恐怖的氣氛。此時祝英臺已回到家中,卻得知自己已被許配給官僚馬府少爺馬文才,英臺進行了強烈的反抗卻以失敗告終。樂隊的和小提琴的完美配合讓祝英臺惶惶不安的心情得以體現,同時也是對封建勢力的強烈控訴。隨後,樂曲變得舒緩起來,同時也充滿哀傷和無奈,如泣如訴。這一段表現的是梁祝“樓臺會”的情景,梁祝二人互訴衷腸,但無奈造化弄人,內心充滿哀傷。接下去音樂急轉而下,變的悽苦哀怨,將祝英臺得知梁山伯病故後的極度悲痛之情表現得淋漓盡致。小提琴的悽然之聲就像祝英臺此時的絕望、無力的哭泣和內心暗暗做好的打算。接着鑼、鼓、管、弦齊鳴表現祝英臺縱身投墳,全曲達到了最高潮,樂隊奏出讚頌的音調。讓人似乎看到了,祝英臺毫不猶豫縱身投入墳墓的情景,看到了愛情的偉大。

第四部分,這一部分與第一部分相呼應,長笛以輕柔的力度、緩慢的速度,使音樂重新迴歸於安詳、寧靜的氣氛。長笛美妙的旋律,結合豎琴的滑奏,把人們引入了天堂仙境。在加弱音器的絃樂背景下,第一小提琴與獨奏小提琴再次奏出令人難忘的愛情主題,彷彿化爲彩蝶的樑、祝在鮮花叢中翩翩起舞,訴說他們忠貞不渝的愛情。

爲了用心寫好這篇文章,我聽了很多遍《梁祝》。經過一學期的音樂鑑賞課的薰陶,在老師邊放音樂邊指點的教學方式下,我漸漸學會了根據曲子裏跌宕起伏的調子去判斷故事情節的發展,用心去聆聽去想象。對我來說,音樂是一門語言,它既可以表達想法,也可以表達人的喜怒哀樂等情感。懂得鑑賞的人,必定要用心去聽。

我想,今後我會經常利用休息時間去收集各種音樂文化資料,學習音樂知識,多聽、多看、多接觸優秀的作品,從而增長見識,並獲得更多美的感悟。最後,我想說:音樂是一種美好的特殊的聽覺藝術,不同的音樂形式就像是各式各樣的色彩,只有你接觸的越多、越廣,纔會給我們在生活中增添色彩,使我們的生活五彩繽紛,因而人們的生活離不開音樂。這就是我學習了《音樂鑑賞》課後最深的感受。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