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觀後感

電影河童之夏觀後感

本文已影響 2.87W人 

和《螢火之森》、《夏目友人帳》等很多日本的“妖怪電影”一樣,這是個溫暖又讓人心疼的故事。

電影河童之夏觀後感

被公衆發現後,小酷懂事地對康一爸爸說,給你們帶來困擾我很抱歉,所以我願意接受採訪。即使這等於接受人類像研究怪物一樣地研究自己,即使是人類殺死了你最愛的父親。

康一將裝着小酷的箱子登記郵寄後仍不放心,又不好意思在店裏等,便一個人站在便利店外等取郵件的人,店員說一個小時,他卻一直等到日暮。如《紅樓夢》中所表現的,這樣的不捨與留戀是少年人的特徵,長大後便褪。所以我想,就像康一喜歡的那個女孩子第二天也要搬走一樣,康一送走的是那個熱誠的自己。

除此之外,這部電影有深刻的“異化”主題。

所謂“異化”,是現代主義文學提出的概念,變現現代社會人與其他事物的異常狀態。一般包括人與社會的異化、人與人的異化、人與大自然的異化等方面。

《河童之夏》中的人與人的異化不言自明,比如“醜八怪”的被欺負。人與大自然的異化也及其突出,比如康一載着小酷走遍東京,卻尋不到一個真正無人的池塘;小酷與自然保持在如此本真、一個供給一個感恩的原始而和諧的關係上,所以小酷能用心聲說話,與自然對話,能喚來雨。

我想,這部電影更突出的是人的“本我”與“超我”的異化,以及人與大自然的異化。

“本我”與“超我”是弗洛伊德心理學中的概念,分別表示人不經人事順從初心的我及剋制自己迎合社會的我。在這部劇裏,河童便指人的本我。河童爸爸死於江戶時代與人類的交涉中。江戶時代是日本的最後一個封建時代,之後,便是轟轟烈烈的明治維新,“文明“到來。本我也以更迅疾的姿態被超我”殺害“。

具有象徵意義的是,小河童兩百年後醒來的地點是日本最繁華最遠離自然的東京。康一把他撿回家,直至被人發現、被人嘲笑。正像這個社會中,不按規矩出牌的”本我“會被人嘲笑一樣。然而。河童卻是相撲的高手。而康一後來也按照河童所教的方法贏了欺騙自己的男孩子。

因爲,與本我對話,遵循自己的心,本來就是人類力量的源泉啊。

可是,東京像”人類的巢穴“,那不是河童生活的地方。小酷必須要離開,東京也容不得少年的”本我”顯露。所以,即使有家庭的保護,康一還是要送走小酷。

故事的結尾很好,小酷被寄給了一個僞裝成人的妖怪;小酷在跳進小河前滿懷虔誠地感謝大自然的贈與,並相信還有其他僞裝成人的妖怪。

看到這裏,不禁會心一笑:這個世界上,一定還有僞裝成大人的孩子,他們用掩飾抵抗着這個虛僞的世界。然而,在他們的心中,一定有條清澈小河,爲那隻溫暖率性的小河童靜靜流淌。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