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觀後感

博物院觀後感三篇

本文已影響 3.54W人 

每一所博物院其實收藏的物品都不一樣,那麼,參觀完博物館都有什麼感想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博物院觀後感三篇,歡迎閱讀!

博物院觀後感三篇

  博物院觀後感1

天灰濛濛的,卻能給人一種激動的心情,我們踏着整齊的步伐穿梭在道路上,向着目的地出發。

道路上依舊穿梭着忙碌的車輛,呼號着從我們身旁經過,大家排着整齊的隊等候在博物院門口,享受着博物院外圍所帶來的盛大氣勢,宏偉的建築算不得高大,卻隱約地透着點威嚴。一個個穿着制服的工作人員,洋溢着青春的微笑,彰顯着作爲院工作者的驕傲。

跨進了這嚮往已久的大門,逐漸融入了一種和諧安詳的氛圍,心飄飄乎,彷彿又重新見證了歷史,彷彿又重見了各古國的前身,演繹着戰爭、和諧與繁華。曾幾何時,看到了它們一個個爲這遺留的文化付出了多少鮮血、多少代價。

踏進這神聖而又莊嚴的建築中,重新領略到先人的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件件遺留的都印證了這一切。在此彷彿又看到那漸行漸遠的身影,那印證着艱辛與汗水的沉重腳步,那悄然滑落的汗水。。。。。。

就是這棟只有四層的建築,融合了多彩的文化。雖然有些已鏽跡斑斑,但它們使我們對那些古老的故事無法忘懷。每間展廳都留下了我們的身影。彷彿我們成了考古人員,仔細地觀賞着這些在我心中如星辰般閃耀地殘骸碎片。看着這些只有在電視上只能看到的實物,心中很是激動。

上到四樓的時候,我驚呆了。本不喜歡藍色的我竟能陶醉在這藍色光芒中。

幾個小時悄然流逝,我卻還沉浸在這古典美美中。

9月10日下午,利用到鄭州出差的機會造訪了河南省博物院。

原來對河南的歷史知之甚少,此行使我對河南多了幾分景仰之情。省級博物館能稱得上“院”的寥寥無幾,但河南省博物院久遠的歷史,精湛的設計,豐富的館藏,科學的陳列,人性化的服務,讓人耳目一新,不得不佩服“博物院”不是白叫的。個人覺得河南的歷史,代表了中國遠古時代的歷史。

河南博物院建立於上世紀20年代,由時任河南省政府的馮玉祥主導創建,內有藏品30萬件,其中許多是民國和抗戰前發現的國家級文物。其獨特的外觀設計就給人一種強烈的視覺衝擊力,有一種恢宏的氣勢,讓人爲之一振。

從門口取票開始,就感覺到了這裏管理的科學,在大門口憑身份證在自動取票機上一掃,就出來一張參觀卡,而且電腦會自動統計出參觀者的基本信息。參觀結束,在出口處的旅遊商品,大多是根據館藏的文物造型或是圖案設計的,雖然多數價格不菲,但別的地方估計是買不到的,這種旅遊商品我原來只在青島的極地海洋世界看到過。展廳裏許多重要的文物,旁邊有電腦演示其構造及不同尋常之處,可謂獨具匠心。館內導遊講解也很好,而且研究人員也很熱情,有的主動給我們講解。回來看河南博物院的網站,內容象館藏一樣豐富生動,值得一看,能從中學很多東西。

館內主要有八個展廳,在此不一一贅述,印象最深的是青銅器、陶器、甲骨文、還有洛陽、開封、安陽等地的城市規劃建設等,當然最出神入化、登峯造極的當數青銅器,在這些器物面前,我們不得不被先人的智慧所折服。

  博物院觀後感2

上週六,我和班級裏邊的同學一塊參觀了河南博物院,裏面陳列着出土的古代的歷史文物,上至秦漢,下至民國的東西,都有非常高的收藏價值和觀賞價值!看過之後,我對我們的中華歷史有了新的理解和認識,也感受到了河南文化的厚重和燦爛!

河南地處華夏腹地,是古代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幾千年來豐厚的文化積澱,不僅確立了河南作爲中華民族發祥地之一地位,同時也造就了河南博物院這一引人注目的文物收藏大館。

河南博物院所藏的玉器、骨器、金銀器、石刻造像、錢幣、書畫等,均有值得稱道的地方。所藏的玉器,上自五千年前的仰韶文化時代,下迄明清,其中不泛精美絕倫、玲瓏剔透之作。尤其是永城僖山漢墓出土的金鏤玉衣,是目前時代最早的一件。館藏的古代雕刻藝術品,諸如漢畫、佛教造像、磚雕和其他浮雕、圓雕作品等,是古代工匠藝人智慧的結晶。其中著名的戲車畫像磚、田延和造像碑、劉根造像碑、魯道明造像碑、十一面六臂觀音像、盤龍石硯等等,都是中國美術史上的精典之作。骨器中最值得一提的是舞陽賈湖裴李崗文化遺址出土的骨笛,有“中華第一笛”之美譽,是中國最早的樂器。與之同出的刻符龜甲、龜腹石子,與我國文字的起源、八卦的起源有着密切的聯繫。金銀器中,河南登封出土的武則天除罪金簡、鄧州福聖寺塔地宮中出土的金棺銀槨,堪稱稀世珍寶,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價值。

賈湖骨笛不只是中國年代最早的樂器實物,更被專家認定爲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樂器。實驗證明,賈湖骨笛不僅能夠演奏傳統的五聲或七聲調式的樂曲,而且能夠演奏富含變化音的少數民族或外國樂曲。它的出土,改寫了先秦音樂史乃至整部中國音樂史,具有無可比擬的重要地位和價值。它的橫空出世,無疑爲我們研究中國音樂與樂器發展史。提供了彌足珍貴的實物資料。更重要的是它作爲罕見的史前神器、作爲中華民族必須翻越的從矇昧走向文明的第一高峯,其對此後聞名於世的中國禮樂制度,土生土長的中國道家教家道教,乃至整個中華文化、文明都有重大影響! 玉柄鐵劍1990年出土於河南省三門峽市虢國墓(虢季墓),身長20釐米,莖長13釐米,西周晚期器物。劍身爲鐵質,鐵質劍身與銅芯相接,銅芯部嵌入玉莖內。劍首及莖身接合部均鑲以綠松石片。出土時已折爲兩段,劍身外包一層絲織品,並被裝在用皮革精心製作的劍鞘內。考古學將漫長的人類社會劃分爲石器時代、青銅器時代、鐵器時代等三個時代,分別對應於歷史學上的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等三種社會形態。玉柄鐵劍玉柄、銅芯、鐵身,它的發現,把中國冶鐵史向前推進了200年,標誌着作爲社會生產力新代表的鐵器已經萌芽,宣告封建社會即將來臨。稱的上是"中華第一劍"!

中原大地,羣雄逐鹿,演繹了多少風雲變化,河南這片土地上,承載着無數的英雄史詩!

河南博物院還收藏有二千多枚恐龍蛋化石,在世界各博物館中首屈一指。另有部分珍貴的近現代文獻、文物,其中如太平天國的佈告、義和團的旗幟、吉鴻昌烈士就義時的血衣、彭雪楓烈士的遺物、《響導》週報、《紅旗報》、《中州評論》《拂曉報》等,這些珍貴的革命文物與古代歷史文物一樣,對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弘揚傳統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總之,觀光過河南博物院之後,我深刻的體會到了中華歷史文化的燦爛和厚重,深刻的感受到了中國人民的聰明才智和創造才能!時下,我們正在進行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際行動,此時,我們可以很驕傲的說我是一名中國人,我們可以很自豪的說我是已經中國人!

  博物院觀後感3

西安,這十三朝古都,居四塞之地,帝王之資,西安博物院觀後感。它出土的文物數不勝數,古蹟更是漫山遍野。文化的交集在這裏迸發,燦若星辰。

201x年5月21日,懷揣着對歷史的憧憬仰慕,我們經管學院青馬班全體成員一起來到了西安博物館進行青年馬克思主義愛國教育,一睹中午盛世的風貌,領略文化的博大精深。

西安博物館地處古長安南北中軸線朱雀大街,毗鄰關中八景之一的小雁塔,深處幽地。在這裏不僅擁有西安各個歷史時期文物13萬件,更採用了高科技電子成像,全息投影,感應技術來全方位展示。

一走進博物館,我們便看到一層巨大的地圖,它詳細得刻畫了西安歷代都城示意圖,雄偉壯觀,令人歎爲觀止。接着走進去,是周邊的環形陳列廳。哪裏有形態各異的人俑,有華美精緻的服飾,更有氣勢磅礴的武器兵馬。無一不在訴說着那個年代的繁華壯麗。

接下來的展廳是臨時展廳,他的主題是"環肥燕瘦",講述了漢唐風采與人文薈萃。漢唐時期的長安城在其古代歷史上達到最文明和最繁榮的時期。圖集典章,詩詞歌賦,音樂舞蹈,書法繪畫盛況空前。出土的各類人物陶俑,再現了長安城裏太平人的生動形象。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便是那些體態豐盈,姿態各異的唐代仕女俑。她們各具神韻,恬然大氣,真實反映唐朝的特點。我想,唐代仕女俑之美,在雕塑藝術上不是孤立的,是與時代的脈搏合拍的,是生活的一面鏡子。唐初,百廢待興,仕女俑清秀頎長,衣紋嚴謹。武則天后,大唐盛世出現,有一個文化高潮到來,雕塑藝術隨之出現了新的篇章。仕女俑形象逐漸豐滿,五官集中,寬袍大袖,展現了唐代女性的獨特氣質。

繼續往後走,一個大的電子顯示屏印入眼前。這是一個古今結合的感應壁面。畫中人物是一個婀娜多姿的唐代美女,參觀者可以在感應區作出相應的動作,畫中人物也會隨之運動,連衣裙的飄動都形象的刻畫出來,可謂將現代科技與古代文化完美得結合起來,讓人們在體驗中感受文化的魅力。

我爲古人們所留下的寶貴遺產而驚歎,更爲現代人物高科技所震撼。雖然沒有細緻得欣賞每一件文物,但是通過這短短一個小時的參觀瀏覽更讓我領略到了中華大地的變遷,看到了盛唐那個年代的文化底蘊。

我讚歎古代人民的智慧和藝術創造能力,更讚歎我們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西安作爲三朝古都,更是蘊含着深厚的文化精神。回首歷史,反觀當下,我們作爲當代青年,因肩負起心中的使命,將這悠遠的文化繼續傳承發揚下去。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