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觀後感

地球之鹽觀後感範文

本文已影響 1.05W人 

《地球之鹽》是由維姆·文德斯執導的紀錄片,於2014年10月15日在法國上映。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地球之鹽觀後感範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地球之鹽觀後感範文

  地球之鹽觀後感範文一

紀錄片《地球之鹽(The Salt of the Earth)》值得觀看又耐人追尋,該片主創和導演之一的維姆·文德斯,好似藝術大師的收集者,通過他的光影表述,人們已經領略過了山本耀司、小津安二郎、皮娜·鮑什等大師的人生片段,並通過他的解讀和自身的認知做了個有趣的比較。這次,文德斯誠意致敬的對象是塞巴斯蒂安·薩爾加多,正是這位攝影大師極大地影響了文德斯的視覺語言。

喜歡瑪格南圖片的朋友,一定對塞巴斯蒂安·薩爾加多這個名字不陌生,事實上,不僅僅對本片導演文德斯而言,薩爾加多的攝影風格影響了很多人的視覺語言,他那些反應社會現狀、人生苦難題材的作品,也曾無數次地擊中那些哪怕最不敏感的人類的神經,而這部紀錄片便巧致而深廣地選取了他傳奇人生的片段,並將這位七旬老者如今的思考和行動、回首和願景融入其中。

伊始,這部紀錄片就給觀衆以視覺上警示般的衝擊——將1986年薩爾加多在巴西帕拉達高原露天金礦採訪拍攝的照片直接呈現在觀衆眼前,在這副令大多數觀者動容又部分令密集恐懼症者望而卻步的圖片中,人們看到了這世界上最艱苦也最危險的勞動場景——5萬名淘金者接踵摩肩地擠在一個巨大的好似天坑的礦坑裏,揹負着沉甸甸的礦土,在簡易粗劣的木梯上冒險攀爬,隨時都有一腳踩空摔下去直面死亡的危險。這張彷彿人間煉獄般的圖片令很多人感知到了處於自身生活範圍以外的世界,併爲圖片所呈現出的內涵和深思折服,這其中包括本片的導演維姆·文德斯。在這幅圖片之後,紀錄片便以既貼近又似保持着距離的視角,展開了對這位胸懷和才華都非同一般的攝影大師的印記的追述。

大抵因爲薩爾加多的攝影具有極強的感染力和說服力的緣故,影片採用了大量的他的黑白攝影,不論從構圖光線、人物表現,到人道主義、人文關懷,這些圖片都流露出很高的拍攝水準和很深的藝術造詣。偏愛拍黑白的薩爾加多其實並不排斥彩色,但他更喜歡黑白,認爲黑白影像具有更強的概括力,而彩色照片則容易把觀看者的注意力轉移到色彩繽紛的外表上,從而忽略了事物的內在本質,而薩爾加多顯然是個能看到本質和內裏的敏銳多思的人,也希冀經由他的圖片,讓更多的人看到內質。

曾經薩爾加多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坦誠,他和佈列鬆的創作理念相同——“必須相信直覺,深入工作,將‘自我’擱置一旁”。他也回答了爲何採取深入拍攝對象生活中的創作方式——因爲“甘地。無論他去往何地,都能完完全全地融入到當地的社羣中,這讓我非常欽佩。”於是,不論薩爾加多深入到地球的哪個角落,不論面對着怎樣的拍攝主題,他都能融於其中,在拍攝對象的生活日常中沉浸良久,體悟良久,並與鏡頭中的人喜樂共生,憂戚相關。

在片中,觀衆還可以發現薩爾加多對“決定性瞬間”的追求,爲了這個瞬間他願意忍耐漫長的等待,承受時間的流逝,如片中所示的關於拍攝北極熊的段落。但當薩爾加多一旦感覺到這種決定性的瞬間出現時,便會以閃電般的速度抓拍,而他的藝術家的敏感度也讓這個瞬間具有了一定的保障和深度,而促使他投入拍攝的則是信念——“用信念去攝影,是我生活的準則。”

該紀錄片除了將薩爾加多的黑白攝影以交織有序“幻燈片”的方式來表述創作理念、再現工作成果之外,還以穿插其間的彩色影像講述着這位攝影大師遍佈地球的足跡和心路歷程,從美洲到歐洲,從亞洲到非洲,在地球的每一個微小又充滿內容的角落裏,薩爾加多無處不在,他的遊歷、他的鏡頭本身就帶有一種傳奇色彩,而他拍攝的作品也被視爲21世紀初最重要的紀實項目。

正所謂看見黑暗者也被黑暗所侵蝕,“他所目睹的那些苦難,徹底改變了他,也讓他對攝影師這個角色有了新的認識。”而片名所謂的“地球之鹽”恰恰指的是我們人類,長期以來,人類所造成的戰爭災難和仇恨殺戮,幾乎摧毀了攝影大師對人類的信念,在西非盧旺達慘絕人寰的大屠殺中,我們的大師深刻地感到“世間有一種野獸殘暴至極,世間有一種野獸恐怖至極,那就是我們,人類。”這樣的心理負荷致使大師身心俱疲,停止了探問地球村落的腳步。

薩爾加多的自我治癒之路,也爲這個日益乾涸的星球做出了新的貢獻,在此必須提及他的妻子,她似乎是他命定的導航燈,起初他拿起相機的契機就是因爲她,當他對人類世界徹底失望,疲憊了,厭棄了,幾乎奔潰地停止了探尋的步伐時,她動員全家在日益乾涸的家族農場種樹,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荒蕪貧瘠的山間恢復了早年的勃勃生機。

薩爾加多也在進行一個名爲“Genesis”的項目,以記錄全球尚未被人類拍攝過的地理及物種,在看盡世間的各種滄桑塗炭後,大師最後的選擇是歸於自然,並自願將恢復生機後的綠嶺山谷奉獻爲國家森林公園,片末當薩爾加多立於蒼翠蔥蘢之中說道:“在我過世後,這片重新栽種土地上的森林,將又恢復我出生時的旺盛樣貌。這不失爲一場漂亮的循環。”在此,不得不爲一個如此博大而有益的靈魂喝彩。

  地球之鹽觀後感範文二

本片記錄了巴西人道主義攝影師塞巴斯蒂安 · 薩爾加多的生平和部分作品。

被稱作人道主義攝影師的薩爾加多一生致力於用作品改變人們的觀念,由於敬仰甘地,他陪伴和生活在被攝環境中成爲他的工作風格,幾年甚至十幾年跟蹤同一主題進行研究式拍攝,巴西、剛果、盧旺達、印度、菲律賓、拉美、巴勒斯坦、伊拉克、南斯拉夫,幾十年裏他走遍120多個國家,對作爲世界之鹽的人類按事件按主題按項目進行社會學探索和研究,拍攝出大量極具人文主義情懷的作品。 。。

作爲一名西格瑪圖片社的攝影師,薩爾加多並不排斥色彩,但他更喜歡黑白。他認爲黑白照片有更簡練的概括力,而彩色照片卻容易把觀衆的注意力轉移到五光十色的外表上,導致忽視事物的內在本質。。。

薩爾加多不是一個教徒。他對受難者的同情也不是爲了譴責某些階層的人,使他們感到羞愧,更不是爲了隨意地拋灑憐憫。在試圖溝通生活在最底層的勞動者和其他所有階層的同時,他的照片也毫不隱晦地表達出對處於困頓的人們的讚美。他揭露貧困和剝削,但不僅僅停留在消極的表面,因爲,在那些赤手空拳的勞動者身上,他看到了巨大的忍耐力和不可蹂躪的尊嚴。他說:“對這個世界我已經無所可信,我不再相信那些所謂的人類救贖,人類不該像這樣的活着,也沒有人值得這樣活着。有許多次,我看着我的相機,爲我雙目所見而落淚”。

還是用他的作品來說話吧。

美國著名理論批評家蘇珊·桑塔格這樣評價薩爾加多的作品:“指出有一個地獄,當然並不就是要告訴我們如何把人們救出地獄,如何減弱地獄的火焰。但是,讓人們擴大意識,知道我們與別人共享的世界上存在着人性邪惡造成的無窮苦難,這本身就是一種善”。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