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觀後感

關於《愛國者》觀後感

本文已影響 3.67W人 

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後,能夠給我們不少啓示,爲此需要好好認真地寫觀後感。那要怎麼寫好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關於《愛國者》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愛國者》觀後感
  《愛國者》觀後感1

還很記得那天,李老師給我們看了《愛國者》這部電影,當時我是深陷進去了,整個人就只會跟着故事情節一起開心,一起緊張,一起難過,想不到別的東西,只是被那一幕幕的電影鏡頭震撼着,愛國者觀後感。後來,大概過了半天吧,我才從那個電影環境中抽身出來。

還記得影片中有一個情節是馬丁去招募民兵,在一間酒店裏,在報名的隊伍中突然跑出一個小孩,大概五、六歲吧,纔剛夠桌子高。但他仍很自信地用他稚嫩的童聲說:“我要報名,我能殺死紅衫軍。”也許因爲以後我是做小學教師的吧,而且這一學期在白老師的帶領下,每週我都會去小學見習,跟小朋友親近多了,就會有點對小朋友比較敏感吧。反正不知道爲什麼,看到這一幕我也是呆住了。在看片子的當時,我是覺得很震驚,這麼小的一個小朋友居然能說出這樣的話!是不是在那個時候,在那個環境下長大的小朋友都會特別愛國呢?等後來冷靜下來,我又回想起這個鏡頭,我就想到了我去見習時遇到的那一班小朋友,他們已經五年級了,可是他們卻好象不太懂事。我想象着,如果是他們遇到這樣的情況,他們會不會全都躲在爸爸媽媽身後不敢出來了呢?不知道是不是我過於古板,當我見習時看到他們把紅領巾當成一塊隨便的抹布,當成進校門的通行證時,我真的挺生氣的,那時我就在想:這班小朋友的愛國情懷不知會有多少?記得我小時候對自己能戴上紅領巾可是感到無比光榮的啊!老師的那句“紅領巾是紅旗的一角”就特別鼓舞我。但現在的小學生……愛國主義教育,思想品德教育,我們推行了這麼多年,怎麼好象效果反而越來越差了?是現在的社會過於物慾橫流導致的嗎?我們都知道,中小學是人生價值觀樹立的重要時期,要培養一個人的愛國情感,一定不能忽略小學時期的愛國主義教育。當然,我們給小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時不一定要按照以前那一套,講董存瑞炸碉堡,黃繼光堵槍眼,狼牙山五壯士的故事,因爲那個時代離小學生是越來越遠了,他們很難真正領會到故事其中的精神,聽多了他們可能還會產生厭煩、牴觸的情緒,所以我們可以從身邊的事情教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比如關注國家時事也是愛國呀,愛護環境也是愛國呀。更具體一點,比如在四川地震時給災區的小朋友捐書捐文具也是愛國呀,懷抱感恩的心對待我們身邊的人讓社會更和諧不也是愛國嗎?愛國不是隻有在戰場上才能體現出來的,畢竟現在是和平時代,戰爭還是少有的,所以愛國更重要的是體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特別是小學生,我們要教會他們做力所能及的愛國事。

但是,我發現現在小學的思想品德課很少,一個星期大概也就一節吧,而且這一節品德課還會經常被別的老師佔用去上語文或數學或英語課,甚至被用於作爲練習課。這就是我們學校,我們老師的認識上不足了。雖說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不只是在品德課上可以進行,在語文、數學課中其實也可以體現,但是,有系統地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愛國主義教育仍然是非常重要的啊!是的,現在我們小學升初中,初中升高中,都不用考思想品德,高考你不選政治也大可不用怎麼學政治了,但是道德教育,愛國情操是每個人潛在的不可缺少的一種精神支柱,而且它不是一天兩天,一個月兩個月就能形成的,是必須要從小開始積累,從小開始接受教育、指引才能形成的。作爲現在中國大力推行素質教育,又怎能如此忽略愛國主義教育呢?我們能想嚴重些,若干年後的小學生在看天安門升旗儀式時他們還能感覺到心潮澎湃嗎?也許他們寧願選擇睡懶覺都不願那麼早起牀吧?作爲教育者,作爲老師,特別是小學老師,我們不能忘記我們身上還有一副給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擔子,我們不能被中考、高考、升學率矇蔽了我們的雙眼。在我們討論現在的年輕人,現在的小學生愛國情操不強時,我們必須要清醒地認識到這其中也有我們的一份責任啊!

何爲愛國?愛國的含義實在太廣了,廣到可以說我們做的每一件正確的事都是愛國的!看看我們的心吧,憑着我們的良心,憑着我們潛在的愛國心做事,我想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愛國者”,我相信我們每個人都不比馬丁差,我們每個人都能和他一樣,甚至比他更愛我們的祖國!

  《愛國者》觀後感2

故事講述的是在美國獨立戰爭前夕,英國對法國和印第安人的殖民擴張戰爭終於結束,曾經是英軍中的英雄本傑明回到了他的南卡羅萊納州的農場,他非常厭惡戰爭,因爲戰爭殘酷,因此他希望以後和妻子孩子過上平靜安靜的生活。然而,在戰爭之後,英國統治者爲了加強對殖民地的統治,開始採用高壓的方式來管制,徵收高額稅賦,殖民地的移民們受不了,於是開始了反抗。

本傑明並不想參加他們的鬥爭,但是當他的妻子死去,留下他和5個孩子,這件事使本傑明改變了想法,但是過去戰爭中的殘暴場面依然地困擾着他,讓他無法下定決心。

就在這時,他的兒子傑卻沒有猶豫地開始投入到了爭取自由和獨立的鬥爭中,當英軍大舉入侵而威脅到他的家園並且還殺死了他的二兒子時,他發現唯一能保護家園和家人的方式,並不是逃避戰爭而是保衛人民的自由,加入戰爭。一個新的獨立的國家正要誕生,本傑明決定跟隨兒子而去。

戰爭真是殘酷,真是爲當時的人們感動同情,就連當時的經歷過戰爭的大英雄也懼怕戰爭厭惡戰爭,但這也是爲了他的家庭,讓家庭免受傷害。我想這也是他愛國的前提:愛家。但是我覺得雖然他因爲愛家,因此他選擇了逃避上戰場,但是我覺得他上戰場也是保衛家庭,還能保衛其他的家庭。最後看着兒子爲戰而死,他也終於下定了決心,加入戰爭,保衛自己的國家,保衛人民。他也是非常勇敢強大,不懼危險,孤身衝向敵羣在受到傷害的時候也能不怕疼痛重新站起來繼續拼殺,真是不得不爲他感到欽佩,不折不扣的大英雄。爲他愛家愛國的行爲點個贊!

  《愛國者》觀後感3

影片花了很大的手筆來闡述美國對自由的嚮往和因此付出的沉重代價,從激烈的議會討論,人們參軍的熱情,到家園的被毀,戰場上的慘烈犧牲。相信看過該片的.決不會忘記那些古老而又獨特的戰爭場面,兩軍(正規軍)對壘都是以人員和武器作爲籌碼,而這往往是英軍佔優,美軍是即輸場面又輸戰爭,這看上去有點幽默的味道,完全是對現代戰爭的顛覆,看不到現代戰爭中的謀軍佈局。而國民軍卻也會玩游擊戰,有一段時間竟被英軍稱之爲“幽靈”,很有點中國特色的味道。但這確實是一支雜牌軍,就連教堂裏的牧師也披裝上陣,只是不知道他在殺人之前會不會念上一句“上帝保佑”,其最後的犧牲卻也充滿了悲劇色彩。

雖然這是一部戰爭片,但是導演在戰爭之外的細節上有很好的把握,除了宏大的戰爭場面外,也不失暖暖的溫情,真實而感人。其中身爲國民軍上校的父親與剛剛會說話的女兒的告別一段,導演處理得別具匠心,將主角在軍隊與家庭角色的矛盾和女兒對父親的理解盡融於女兒的呼喚和轉身的深情一抱之中,可謂感人至深。導演對種族矛盾的解構也是該片的亮點之一,最初白人對黑奴的歧視,通過戰爭的隱含功能最終達成了和解,“與你並肩作戰是我的榮幸。”將這對不大不小的矛盾融於對自由不懈追求的主題之中,也是對黑人在美國獨立戰爭中所做的貢獻的一種認同,他們也是美國曆史的創造者。

不能不說這是一部成功的影片,無論你對美國有如何的偏見,看了該片你卻不由的對那些爲自由而戰的勇士們產生由衷的敬意,這確實是一個非凡的國度,這樣的民族沒有理由不屹立於世界強者之林。

然而相比之下,小時侯很喜歡的國產戰爭片,現在看來實在很少有深層次的東西,導演的思維極其狹隘,創作的影片只是對歷史的一種簡單重複。比如電影藝術大師斯皮爾伯格就將幾條命救一條命的價值問題帶入到影片中,充滿了對人性的深入思考,從而使影片脫離了戰爭本身而得以實現主題的昇華,像這樣的東西在中國的戰爭片裏很難找到,不得不引起我們的反思。在根本上還得在思維的形式內涵上下一番工夫。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