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觀後感

《國家相冊》觀後感

本文已影響 1.18W人 

《國家相冊》觀後感

《國家相冊》觀後感

認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寫一份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觀後感你想好怎麼寫了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國家相冊》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國家相冊》觀後感1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人是與我們素不相識的,但是,在這些平凡的人中,卻有許多人做着不平凡的事。《國家相冊》紀錄片中講到的掏糞工、爲我們換來萬戶淨的清潔工、還有救死扶傷的醫生……這些人全部都是平凡但卻做着不平凡的事,在我們身邊隨處可見這些人。再想想自己亂扔垃圾、怕被碰瓷兒而見死不救、隨便不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是應該進行自我反思了。

舊時代的中國奧運之路並不平坦。1932年,中國唯一一個奧運會運動員劉長春在美國洛杉磯參加比賽,雖然他並沒有在這一次奧運會上取得好的成績,但是,這位運動員像一道光芒,劃破了中國奧運之路的“黑暗”。從此,有越來越多的中國運動員加入到奧運會比賽的隊伍之中。在1932年之後52年的1994年,中國又來到了美國洛杉磯參加奧運會比賽。許多中國優秀的運動員在奧運會上奮勇拼搏,取得了15塊金牌的好成績,彌補了老運動員劉長春的遺憾。

大家都知道世界第一高峯是什麼嗎?沒錯,它就是珠穆朗瑪峯。它位於中國西藏和尼泊爾境線上。在藏語中“珠穆”是“女神”的意思,而“朗瑪”是“母象”的意思,整體意思爲“大地之母”,這座高峯在當時測量的高度大約爲8848米。是中國登山隊登上了這座世界第一高峯,這個壯舉足以讓全世界人民驚歎。歲月無情,英雄老去,唯有山依舊在那裏,英雄們無所畏懼的精神也跟山一起留在了那裏,人們在那裏互相幫助的溫暖也還一直永存。

1949年-1969年,中國先後開展了4次掃盲活動。大家都知道,我們現在的學習任務基本都是靠父母檢查來保證質量。可是在1949年,卻是孩子教父母!這等趣事何嘗不讓現在的人們捧腹大笑?而現實就是這樣,新中國剛成立時,我國有80%的人並不識字,那時都是上學的小孩放學後回家教給大人認字。毛主席爲了讓全國人民學習文化,便開啓了掃盲活動。如果你要是能看到當時的那個畫面的話,肯定會爲之震驚。在農村裏,這一眼望去基本就看不見不學習文化的人們,在田地裏幹活的漢子們,幹完活,找一塊地,圍在一起,拿着一本書開始練習識字。在家裏的婦女們,每當幹完活,就在一起復習之前學過的漢字。連老人都會找自己家上學歸來的娃娃,讓他教給自己他們剛學習過的漢字。就這樣,經過小半個世紀的努力,我國的文盲率由80%降到了6.72%,這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史的傑出貢獻。

現在的我們不應該只是一味地去學習知識,我們還應該去了解祖先們的光輝歷史,保護好祖先們留給我們的“寶藏”。還應該心懷感激,感激身邊爲我們默默付出的人們,向英雄致敬!向祖國致敬!

《國家相冊》觀後感2

近期,我認真觀看了學校安排的愛國主義教育——《國家相冊》紀錄片。它將歷史濃縮成5-10分鐘的光影歲月,是一部集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與製作精良爲一體全媒體影像力作。它裏面有許多集微紀錄片,如:《兒時的遊戲》《冰川的奧祕》《山就在那裏》等等,每一集我都深受感動,其中《我愛你,中國》這集讓我感觸最深。

這集主要講的是黃大年、李四光、錢學森等科學家歸國報效祖國的故事。科學家黃大年,從赴英國留學,到成爲英國劍橋ARkex地球物理公司的研發部主任,作爲國際航空地球物理領域的頂級科學家,黃大年在事業巔峯時期放棄了所擁有的一切,返回祖國。探測地面和海面深處是當今世界科技制高點之一,歸來的黃大年深感時不我待。沒有機庫,他就帶着學生在校園裏自己動手建。面對前來拆除“違章建築”的卡車,這位大科學家情急之下竟然躺在了卡車前。歸國七年,他就使中國深部探測能力迅速趕上甚至領先國際先進水平。

長春地質學院首任院長李四光同樣是一位爲報效祖國而歸來的.科學家。新中國成立前夕,正在英國的李四光受邀回國,有人要求他發表聲明拒絕回國,並密謀扣留他。李四光不得不繞道法國,最後經意大利登船,祕密回國。當時,新中國年產的石油還不夠全中國人點燈用。李四光根據自己的理論和考察,大膽建議,中國石油地質工作戰略東移。大慶、勝利、江漢等油田相繼被發現,爲中國的現代化建設提供了源源不斷的能源。

“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年輕時赴美國留學,28歲就成爲世界知名的空氣動力學家,但他在20年裏既不買房,也不買保險,親歷了日本侵華之痛的他,說:“反正我是要回國的。”1955年,經歷長達五年的監視和軟禁後,錢學森終於踏上祖國的土地。1956年,錢學森出任新成立的國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長。他當院長後的第一件事,就是開辦培訓班,給100多名大學生講《導彈概論》,他手寫的導彈技術教材,成爲中國航天技術奠基之作。這幾期培訓班的學生們,許多後來都成爲中國航天的領軍人物,推動了“兩彈一星”和中國航天事業的進步。中國航天人把錢學森歸國的那一天,視爲中國航天事業的發軔之日。直到他去世前,中國航天界一直承襲這樣的慣例,在每一個大工程結束後,要去向錢老彙報。科學無國界,但科學家有祖國。從李四光錢學森,到新時代的黃大年,一代代愛國科學家就像閃耀的羣星,托起了民族騰飛的翅膀。

作爲一名少先隊員的我,正在接受着疫情的考驗。雖然暫時不能回學校上課,但我也不鬆懈,好好學習,長大報效祖國,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昌盛!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