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工作總結

班主任每週必備四“課”

本文已影響 2.78W人 
班主任每週必備四“課”
-
-
  班主任每週必備四“課”
  班主任是班級教育管理的核心人物,是班級的靈魂和統帥。在教育實踐中,班主任也是德育的承擔者、組織者、實踐者。因此,教育管理必須講究一定的藝術,他猶如樂隊指揮,指揮高明才能演奏出班集體和個體的和諧音符。而要成爲一名出色的“指揮家”,班主任就必須要做好每週“四課”。
  第一課:每週與任課教師交流一次
  著名教育家馬卡連科曾說過:“沒有對孩子們的統一要求,就不可能有任何教育。”班主任同各任課教師對學生的要求應該一致,否則就會使學生無所適從,甚至會造成學生對教師的兩面態度。
  所以,每週在佈置班級工作之前,班主任要主動同班級任課教師進行聯繫,把本週內班級工作的目標和重點及時告知各任課教師,同時請各任課教師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進行提意見,通過商討可以把班級階段管理目標與任課教師的教學目標相整合。
  這樣,在統一目標的要求下,班主任就會與各任課教師進行合理的分工合作,進而避免班主任與任課教師之間各自爲政的現象,減少“內耗”,學生的德育工作也會貫徹到每個教師的實際教學中。
  多數學生對班主任會有一種敬畏心理,他們不敢在班主任面前暴露的缺點,卻敢在任課教師面前“表現”。所以,每週之初與任課教師進行交流,班主任不僅可以瞭解到上一週內本班學生的真實情況,從而及時把握學生的思想脈搏,還可以充分發揮任課教師的“智囊”作用,在共同分析上一週中班級存在的優勢及不足的基礎之上,及時總結班級管理的經驗及教訓,從而改進和完善本週班級工作的思路和重心。
  第二課:每週與家長溝通一次
  學生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所以,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班主任要理解家長的不易,設身處地爲家長們着想,把工作做在前面:每週向家長彙報一次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習態度是否端正、作業是否及時上交、有哪些方面需要改進等)和在校表現(是否遲到早退、上課是否遵守紀律等),以便家長能及時、全面、客觀地瞭解自己的孩子,並積極參與學校教育和孩子問題的處理。
  第三課:開好每週一節班會課
  長久以來,很多班主任對班會課的理解有所偏差,以至於把班會課當做“教育課”。所以,班會課上班主任不是板着面孔說教,就是聲色俱厲的“批鬥”,再或者就是一味地對學生們下達任務要求。一節班會課下來之後,學生不僅沒有受到絲毫的教育,反而引起學生的反感,形成強烈的牴觸情緒
  對此,班主任要仔細觀察學生的日常行爲,尋找在上一週的學校生活中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並將之拿到班會課上去討論。在學生在討論中,班主任可適時闡述自己的想法,表明自己的用心,加強對學生的正面引導。
  另外,隨着學習、生活、學校要求等實際情況的變化,班主任還可以及時組織學生召開與之相關專題的主題班會,使學生思想跟上班級的變化和本週內學校的中心工作。
  第四課:做好每週反思筆記
  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大多數班主任都不習慣寫教育反思,認爲與其寫反思還不如抓緊時間備課或找幾個學生進行談話來得實在。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認識,美國學者巴里.波斯納提出:教師成長=經驗+反思。在實際工作中,班主任必須要不斷地研究班級中隨時可能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創造性地運用經驗才能取得良好效果,這就需要班主任必須要學會反思。
  筆者的反思主要採取案例分析方式,選取一週內自己認爲處理得最爲得體的事情和最爲失敗的事情。採用“鋼筆錄像”的方式,把一個動態的教育過程變成文字式的“教學實錄”,進而將自己再次置身於當時的教育情境中,對整個教育過程再次進行整體審視和全方位的分析:這次事件的發生是偶然的還是必然的?在本次教育活動中,自己哪些地方成功了,哪些地方失敗了?是方法的原因,還是理念的問題?導致事件的發生是老師的原因,還是學生問題?下次再遇到這種情況怎樣處理,效果會更好?
  教育反思寫好後,也不是將其“束之高閣”,而要把自己的反思內容和看法及時與同事進行交流與探討。通過交流,引發自己向更深層次的反思。促使自己在不斷的自我懷疑中,進行自我突破並最終超越自我,不斷地向高層次邁進。
-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