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工作計劃

五年級下學期數學教師工作計劃範文

本文已影響 1.12W人 

光陰迅速,一眨眼就過去了,我們又將續寫新的詩篇,展開新的旅程,現在就讓我們好好地規劃一下吧。相信大家又在爲寫計劃犯愁了吧?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五年級下學期數學教師工作計劃範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五年級下學期數學教師工作計劃範文

五年級下學期數學教師工作計劃範文1

一、基本情況分析:

本班現有學生40人,後進生約佔20%,中等水平學生約佔60%,

學習較好者佔20%。中等生佔大多數,本學期要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使學生擴大視野,增長知識,動手動腦,培養他們的綜合能力。

二、教材分析

五年級第二學期是小學階段最後一個學期,使用五年級(下冊)教科書。這冊教科書裏把教學內容編排成七個單元,前六個單元教學新知識,完成《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規定的內容和任務。第七單元是總複習,目的是通過系統整理小學學過的數學知識,使學生進一步完善認知結構,進一步掌握數學的思想方法,進一步提高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本冊教材可以說將青島版小學數學的特色發揮並展示得淋漓盡致,主要有以下特點:

1.淡化生活情境,突出數學情境。由“情境串”帶動“問題串”,是該套教材的一大亮點。

2.突出研究數學問題的方法——“把現實問題轉化爲數學問題,並利用已有知識和方法探索新知”。這一研究方法主要是在合作探索中進行重墨體現。例如,探索圓柱、圓錐體積計算公式時,教材從現實問題“怎樣求冰淇淋盒的容積?”入手,引導學生把現實問題轉化成數學問題“怎樣求圓柱體的體積?”,學生聯想已有的知識經驗——圓面積的推導方法,猜想是否可以把圓柱體轉化成長方體推導出圓柱體的體積計算公式,最後通過操作、驗證,總結推導出圓柱體體積的計算公式,然後利用計算公式求出圓柱體的體積,解決冰淇淋盒容積的問題。

3.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重視知識的內在聯繫。這一特點體現在對知識的結構編排上,與傳統教材相比,立足於新舊知識的聯繫進行了大膽地改革。例如,第三單元圓柱與圓錐的編寫,傳統教材的編排順序是:圓柱的認識——圓柱的表面積——圓柱的體積——圓錐的認識——圓錐的體積;本冊教材編排順序是:圓柱和圓錐的認識——圓柱的表面積——圓柱和圓錐的體積。這樣編排,可以通過對圓柱和圓錐特徵、體積計算方法的對比學習,使學生建立知識間的內在聯繫,加深對圓柱、圓錐的理解。又如,傳統教材是先學習比例尺,再學習正反比例的知識;而本冊教材是先學習正反比例的知識後再學習比例尺,這樣更有利於學生理解比例尺的意義,促進知識的遷移。

4.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努力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

初步掌握一定的數學思想方法是學習數學的主要目標之一。編寫本冊教材時,特別關注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例如:在探索圓的面積計算方法時,教材通過圓的面積與圓內接正方形和圓外切正方形面積的比較,既估計了圓面積的大小範圍,又滲透了正多邊形逼近圓的方法,體現了極限的思想。

三、本學期要達到的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圓的特徵;會用工具畫圓;掌握圓周長和圓面積的計算公式;能夠正確計算圓周長和圓面積。通過介紹圓周率的史料,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

2、使學生理解百分數的意義,比較熟練地進行有關百分數的計算,能夠解決一些簡單的有關百分數的實際問題。

3、使學生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會解比例;會看比例尺,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義,能夠判斷兩種量是不是成正比例和反比例,會用比例知識解答比較容易的應用題。

4、使學生認識圓柱,圓柱的`特徵,會計算圓柱的表面積和圓柱、圓錐的體積。

5、初步學會數據的收集和整理方法,會看和製作簡單的統計表。會看和製作含有百分數的複式統計表,瞭解簡單的統計圖繪製方法。

四、教學進度:

第一單元:圓7課時左右

第二單元:百分數15課時左右

第三單元:比例12課時左右

第四單元:圓柱、圓錐10課時左右

第五單元:簡單統計12課時左右

第六單元:總複習23課時左右

五、改進教學措施及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1、改掉以往教學滿堂灌的方法,通過創設情景環境,讓學生逐步參與教學過程,改變學生被動學習,被動接受知識的習慣。

2、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設計合理的ppt課件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注重在教學中利用簡單的自制教具加深學生的理解。

3、注重知識的連慣性和聯繫性,注意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注重觀察思考,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培養學生總結、歸納的能力。

五年級下學期數學教師工作計劃範文2

新的學期已經開始,爲了使數學教學有目的的進行,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定計劃如下:

  一、基本情況的分析:

全班共有學生47人,大部分學生求知慾強,思維活躍,但仍然存在一部分學生學習目標不明確,懶惰鬆散,學習無主動性。

  二、本學期應達到的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分數加減法的意義,掌握分數加減法的法則,比較熟練的計算分數加減法(簡單的能夠口算)。

2使學生理解分數乘除法的意義,掌握分數乘除法的計算法則,比較熟練的計算分數乘除法(簡單的能夠口算)。

3使學生會進行分數四則混合運算。

4使學生理解比的意義和性質,會求比值和化簡比。

5使學生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會計算它們的表面積和體積。

6使學生能夠解答比較容易的一步到三步計算的分數應用題,能夠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比較簡單的實際問題,能夠根據應用題的具體情況,靈活的選用算術解法和方程解法。

  三、教學進度安排:

(一)、分數的加法和減法(21課時)

1、同分母分數加減法5課時

2、異分母分數加減法6課時

3、分數加減混合運算3課時

4、分數加減混合運算3課時

(二)、分數乘法

1、分數乘法的意義和計算法則7課時

2、分數乘法應用題3課時

3、倒數的認識2課時

(三)、分數除法

1、分數除法的意義和計算法則6課時

2、分數除法應用題6課時

3、比5課時

(四)、分數四則混合運算和應用題

1、分數四則混合運算5課時

2、分數應用題14課時

(五)、長方體和正方體

1、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2課時

2、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3課時

3、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8課時

  四、提出改進教學的措施及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教學措施:

1創設生活化、情境化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愉悅的氣氛中學習數學,使數學問題生活化。

2向課堂40分鐘要質量。

3抓好後進生的補習工作,不許一個差生落隊。

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進行愉快教學與目標教學的統一嘗試。

五年級下學期數學教師工作計劃範文3

  一、班級情況分析

五年級一班共有學生52人,大部分的學生學習態度端正,有着良好的學習習慣。上課時都能積極思考,主動、創造性的進行學習。從上學年的知識質量驗收的情況看,學生的整體素質還是不錯,就是有個別孩子的需要老師的不時的叮囑,針對這些情況,本學年在重點抓好基礎知識教學的時,加強後進生的輔導和優等生的指導工作,體現分層教學,全面提高合格率和優秀率。

  二、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

這一冊教材主要包括以下內容:圓,百分數,圓柱和圓錐,比例,比例尺,統計等。

這一冊教材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

1,通過觀察,操作等方法,認識圓;會用工具畫圖;掌握圓的周長和麪積的計算公式,能夠運用圓的周長和麪積計算公式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結合具體的情境,理解百分數的意義,能夠正確讀寫百分數;會進行百分數和分數,小數的互化;結合具體事例,理解成數,稅率,折扣與利息的意義,能運用百分數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結合具體情境,認識圓柱和圓錐,掌握它們的特徵;掌握圓柱表面積,體積和圓錐體積的計算方法,能夠運用圓柱,圓錐的只是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4,結合具體情境,理解比例的意義和性質,會解比例;理解正反比例的意義,能正確判斷成正反比例的量;能根據給出的有正比例關係的數據在有座標軸的方格紙上畫圖,並根據給定一個量的值估計另一個量的值;能根據正反比例的意義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5,理解比例尺的意義,明確圖上距離,實際距離,和比例尺三者之間的關係;能運用只是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6,認識衆數,中位數;會求一組數據的衆數和中位數,並理解實際意義,能根據具體問題選擇合適的統計量來描述分析數據,並能做出合理的解釋。

  三、教學措施

1,經歷探索圓的周長和麪積,圓柱表面積,圓柱和圓錐體積計算方法的過程,感受轉化的數學思想方法;在觀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動中發展抽象,概括,推理的能力

2,提供豐富的空間與圖形的教學內容,注重動手時間與自主探索,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

3,統計知識的教學,發展學生的統計觀念,逐步形成從數學的角度進行思考問題的思維習慣。

4,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5,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滲透於數學教學中,用數學的魅力和學習的收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內在動機。

  四、課時安排

一完美的圖形

——圓..................................8課時左右

二山東假日遊

|——百分數..............................14課時左右

三冰淇淋盒有多大

——圓柱和圓錐..........................10課時左右

四啤酒生產中的數學

——比例................................10課時左右

五快樂足球

——比例尺.................................8課時左右

六我們長大了

——統計..................................7課時左右

總複習...................................14課時左右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