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工作計劃

科技擁軍工作計劃大綱

本文已影響 2.16W人 

一、加強領導,營造“科技擁軍”良好社會氛圍

科技擁軍工作計劃

加強領導,強化工作力度,健全完善各項制度,擁軍工作計劃。在科技信息、科技成果等方面賦予“科技擁軍”的實質內涵,在人力、物力、財力上給予大力支持。並通過深入學校、企業,充分利用牆報、宣傳欄以及有線電視等多形式宣傳“科技擁軍”的工作情況,努力營造全社會共同參與“科技擁軍”工作的良好氛圍。同時,注重培養和提高幹部職工的國防意識和愛國情操,保持與駐軍部隊的密切聯繫,共同推進“科技擁軍”工作上新臺階。

二、豐富活動內容,拓寬“科技知識進軍營”渠道

通過開展科技知識講座、組織民營科技企業進軍營以及贈送科技資料等形式多樣的活動,豐富“科技擁軍”內容,在軍營裏營造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良好氛圍,進一步提高部隊官兵的科學文化水平。

(一)開展科技知識講座。依託科研院校師資力量,組織專家、學者到部隊講授現代國防科技知識;組織部隊官兵觀摩科技成果展,參觀科普教育基地,開辦科普講座。

(二)組織民營科技企業進軍營。充分發揮民營企業資金、技術、人才以及設備等方面優勢,組織我市有關龍頭企業、技術人員到基層邊隊開展現場科技諮詢、科技診斷等活動,加強“軍企”間的技術交流與合作。

(三)充實完善“科技閱覽室”。通過贈送實用生產、管理技術等科技資料,進一步幫助部隊充實完善“科技閱覽室”,豐富部隊官兵業餘生活,提高科學文化素質。

(四)開展科技諮詢服務工作。利用晉江科技網以及技術市場、信息處理中心的信息優勢爲部隊提供迅捷的信息諮詢通道。

三、加大創新力度,提高“科研成果進軍營”效果

充分發揮職能優勢,利用科技中介的橋樑作用,爲部隊建設解決急需的關鍵技術和共性技術問題,促進科研成果在部隊轉化應用,促進高等院校與部隊的溝通與合作。

(一)根據部隊的.需要,有計劃、重點、有選擇地收集高等院校的科研成果,優先推薦給部隊,並幫助部隊消化吸收,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切實發揮效能,形成戰鬥力。

(二)積極推廣先進適用的生產技術。充分發揮其科技示範、輻射作用。幫助部隊開展設施農業建設,促使部隊副食品從普通型向營養型、規模型向質量型轉變,提高部隊官兵生活質量,工作計劃《擁軍工作計劃》。

(三)加大扶持力度,優先安排部隊有關科技練兵、副食品生產、裝備器械等方面的項目,把最新的科學技術“移植”或“嫁接”到部隊,爲打贏未來高科技戰爭做好準備。

(四)從設備、技術、人員培訓等方面支持部隊的信息化建設,充分發揮計算機和網絡功能,提高打好未來信息戰能力。

四、組織人才交流,強化“科技人才進軍營”工作

組織部隊生產管理人員前往先進地區考察、學習,開拓部隊官兵視野,提高工作能力。多層次、多渠道地幫助部隊培養、引進各類專業技術人才,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新型軍事人才隊伍。

、提高認識,切實加強對雙擁工作的領導

擁軍優屬、擁政愛民是我黨我軍我國人民的優良傳統,是我們特有的政治優勢。文化系統各單位要從講政治、講大局的高度,把雙擁工作提到重要議事日程,納入本單位、本部門年度計劃,將國防教育作爲中心組學習內容列入年度學習計劃,根據工作任務和形勢特點,制定2009年工作計劃,組織安排好各項活動,做到職責分工明確,加強督促檢查,抓好工作落實。

、廣泛宣傳,營造擁軍工作良好氛圍

爲增進廣大幹部羣衆對雙擁工作的瞭解,使雙擁工作成爲大家的自覺行動,在全系統廣泛深入地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國防宣傳教育,大力營造濃厚的雙擁氛圍,增強系統職工的雙擁意識和國防觀念。在建軍節期間組織開展“雙擁宣傳週”活動。通過書寫標語、辦專欄(板報)、網站宣傳等形式,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雙擁宣傳週”活動。組織學習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關於加強軍政軍民團結的論述,宣傳人民軍隊爲保衛國家安全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作出的巨大貢獻,宣傳他們可歌可泣的英雄業績,宣傳駐蕪解放軍、武警部隊在自身建設和推動我市改革開放、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中作出的重大貢獻與無私奉獻精神。開展《國防教育法》和擁軍優撫安置等政策法規的學習和宣傳,不斷增強文化系統幹部職工開展擁軍優屬工作的意識,促進擁軍優屬工作進一步走上規範化、制度化、經常化的軌道。

、結合實際,積極開展文化擁軍活動

以紀念蕪湖解放60週年、慶祝建軍82週年、新中國成立60週年爲主題,以歌頌黨、歌頌社會主義、歌頌改革開放30週年成果爲主要內容,利用文化工作自身優勢,積極開展文化擁軍活動。

一是組織舉辦“紀念蕪湖解放60週年—萬人紅色經典歌曲歌詠大會”、“2009蕪湖市文化藝術節”等各類大型文藝活動,多角度、多層次地宣傳、展示軍政軍民團結的重要作用、新時期雙擁的先進事蹟,擴大雙擁工作在全社會的影響。

二是以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爲龍頭,積極推進電影劇本《我是菩薩軍》、《獨臂英雄蔣天然》等反映軍旅生活和革命戰爭題材的重點文藝作品的創作和拍攝。

三是組織開展“紅色經典歌曲”進軍營歌詠活動、 “獻給最可愛的人”軍營演出等各類文化活動。以節日慰問、慶祝“八·一”、軍民聯歡等形式定期送文化到部隊,以歌舞、曲藝等文藝節目爲載體豐富官兵文化生活,向官兵們宣傳我市“三個文明”發展成效,促進軍民共建。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