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愚公移山》讀後感彙編[15篇]

本文已影響 3.25W人 

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愚公移山》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愚公移山》讀後感彙編[15篇]

《愚公移山》讀後感1

最近我讀了《愚公移山》,對愚公移山這件事有些看法。 太行、王屋二山那麼高大,且不說愚公能不能把它搬走,就是搬走了,又能怎麼樣?頂多像書上寫的那樣“冀之南,漢之陰無壟斷焉”但是愚公的世世代代都挖山會有什麼出息?年輕力壯的挖山,老弱的打雜兒,有誰保證他們的'衣食?退一步說,就算愚公一家有吃有穿,又有誰敢保證愚公世家挖完山之後,就會快樂,會幸福,會過上好日子?沒人敢保證,因爲未來是個未知數。但我們可以推斷他們不會怎麼好過的。因爲他們世代挖山、幹活兒,沒有什麼知識,也沒有什麼能耐,有的只是力氣,只能幹粗活兒,這又有什麼好處呢?愚公的精神可嘉,但他的行爲卻是錯的,他把自己的子孫都限定在挖山這件事情上,都限制在了出苦力上,這簡直有點殘忍。

愚公的確很愚,因爲他想到的只是挖山,排除山。難道他就不能在山上種田、種樹位口果種田又種樹,他們不但有了衣食保障,而且可能會比別人過得要好一些,當別人看到他見效益後,也會仿照他這樣做,那麼太行、王屋二山就會爲人類造福了,而不是什麼“害山”了。也許有人會說,那不是還得繞遠嗎堤的,他得繞遠,但他們所得的勞動成果遠比繞遠付出的要大得多。也有人會問,山石多難挖,而且又不一定會把植物養活。但是愚公既有挖走太行、王屋二山的功夫,又怎會沒有挖坑種樹、修田的功夫妝口此看來,毀山倒不如用山,讓山爲人類造福。 愚公不畏困難的精神,我覺得值得提倡,但移山卻不太合乎人們的根本利益,不如讓山爲人類造福的好。

《愚公移山》讀後感2

《愚公移山》講述了一位年近九十歲的老翁住在“太行”和“王屋”兩座山的山腳下,每次進城都必須繞過兩座大山。一天,愚公(老翁的外號)實在忍受不住進城的不方便,計劃動手把兩座大山搬走……

讀了《愚公移山》這個故事,我覺得愚公是擁有堅定信念的人,當他認爲自己的想法正確的時候,不管別人怎麼勸解,他都不會輕易捨棄。就如我們的課文《父親的菜園》中的主角——那位父親一樣。文中的父親爲了家人能吃上新鮮蔬菜,不惜在荒山上另開闢菜園,天天不辭勞苦,直把雙肩弄得又紅又腫……這位父親不也同樣告訴我們——做人做事應該擁有堅定的信念,這樣纔可以把事情做好嗎?

記得上個月,身爲學校大隊長的我在各方面都有所鬆懈,怕苦怕累,開始別人提醒我時心中還有些不以爲然的感覺。可是當發現自己作業本上的錯漏越來越多,大隊工作的處理也出現不少問題,老師和同學們對我那漸漸懷疑的眼神時,我的心中不免忐忑不安起來……後來,班主任曾老師找我談心,她不僅給我指出了問題所在,還鼓勵我做人做事都要有自信,有持之以恆的精神,要不斷地對自己提出新的'要求……我頓時恍然大悟,這不就是“愚公移山”那百折不撓、堅持不懈的精神嗎?我怎麼能就這樣捨棄當初競選大隊長時信念呢?於是,我抖擻精神,無論在工作上,還是在學習上,重新定下自己的目標,從每一件事做起,時刻鼓勵自己。終於,最近我又散發出自信,我所付出的努力,取得的進步又得到了老師和同學的認同……

同學們,在學習上和做每件事的時候,你們也會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嗎?讓我們一起來努力吧!

《愚公移山》讀後感3

去年暑假,媽媽給我買了一本《中國神話故事》,我讀了大禹治水、女媧補天、后羿射日等精彩的故事,但我最喜歡的是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主要講了古時候有一個叫愚公的人,他家門口有一座大山,愚公每天出行都要翻過這座山,很不方便。爲了自己和鄉親們出行方便,愚公決定移開這座大山。他每天都在山上挖土和石頭,用扁擔挑到渤海邊。智叟嘲笑他,說他永遠也搬不完這座山。但愚公沒有放棄,還是每天堅持的挖着,終於感動了天上的神仙,神仙派人幫他把山搬走了。從此以後,愚公和鄉親們的出行就非常的.通暢。

在這個故事裏,愚公被智叟嘲笑了,智叟說愚公太傻,非要去做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明明有很多辦法可以解決這個問題,比如把家搬到山對面。但我認爲,這個故事主要體現了愚公不怕困難,堅持不懈的精神,只要愚公和他的後代每天不停地挖,總有一天會把這座大山搬走。

我們在生活和學習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如果我們都像智叟那樣耍小聰明,走捷徑,不去正面挑戰困難的話,就永遠沒有進步。我們要學習愚公的精神,要勇於挑戰困難,不怕困難,最後戰勝困難。

我在學習中,也會遇到很多不會做的題目,我不能去抄答案,要自己獨立思考,解決難題,這樣才能把老師教給我們的知識牢牢地掌握,做一個像愚公的人!

《愚公移山》讀後感4

今天,我讀了《愚公移山》這個故事後,感受很多。 《愚公移山》這個故事講的是愚公門前有兩座大山,擋住了他們進出的道路,於是愚公下決心要搬走它們,他不顧別人的嘲笑,每天帶着他的子孫去挖山,最後感動了上蒼,上蒼派人幫他移走了這兩座山。

這則故事告訴我們:只要堅持不懈,不管有多大的困難,最終都可以克服,一個人的夢想必須靠自己的恆心與毅力才能完成。

讀了《愚公移山》這則故事,我想起了我四歲時的舞蹈夢:從小喜歡舞蹈的我,希望站在燈光閃閃的舞臺上,像白天鵝一樣翩翩起舞,爲大家展示我優美的舞姿。在我六歲時,因爲院子裏有很多小女生都在學跳舞,我也想學跳舞,於是我把我的想法告訴了媽媽,媽媽當時是這樣說的.:“只要你訓練時不怕疼,能堅持,媽媽就給你報名。”“我不怕”!我堅定地回答道。 媽媽見我這麼有決心,於是帶我去報了名。第一次我去跳舞,覺得那種滋味很不好,回家之後我腰痠腿痛,但我還是對媽媽說:“我不怕!”媽媽當時笑了笑,什麼也沒說。

到現在我九歲了,學跳舞已經三年了,在這三年裏,我吃了很多苦,受了很多痛,每次我想放棄的時候,我便想到了自己的夢想,最後憑着頑強的毅力堅持到了現在,我現在已經跳得很不錯了,經常出去參加比賽,也獲得了各種獎勵,我爲自己所取得的成績而驕傲。我相信,以我現在的水平與努力,只要繼續堅持練下去,將來一定能有所成就的。

《愚公移山》這個故事讓我懂得了堅持就是成功,我也要做一個像愚公那樣堅持不懈的人。

《愚公移山》讀後感5

從前,有位老人叫愚公,每次出門時,都隔着兩座山,非常不方便。他召集家人,說:“我們一起把兩座山填平如何?這樣就有路可走了。”大家都很贊成,不一會兒,大家就展開了開山的工作。愚公帶領着子孫三代,把山上的泥土、石子用畚箕裝好,運到渤海拋掉。工作是多麼艱鉅,可愚公一點也不畏懼,仍然滿懷信心地工作。有一個人叫智叟,聽說愚公移山的'事哈哈大笑,一天,他對愚公說:“你真愚蠢,也不想自己多大年紀,現在纔想開山,也不嫌遲啊?”

愚公聽了,喘了口氣說:“就算我死了,我的兒子又會繼續開山,兒子生了孫子,孫子又生了兒子,子子孫孫連綿不斷,總有一天會剷平的。”智叟無話可說,慚愧地走了。”不久,海神和山神都知道了這件事,被他的精神打動了,他們就把這件事告訴了天帝,天帝認爲愚公是個了不起的人,於是他決定幫助愚公完成這個任務。天帝叫誇娥的兩個兒子把兩座山移走,他們都不敢怠慢,把一座山放在朔東,另一座放在雍州,愚公非常感謝天帝,因爲天帝幫助他實現了願望。

通過這個故事,我明白了做事只要有毅力、恆心,總有一天,你的願望就會實現的,如果他半途而廢的話,天帝就不會搬走那兩座山,愚公也會活活被憋死,所以做事一定要堅持到底。

《愚公移山》讀後感6

《愚公移山》這篇文章講的是一名叫愚公的老人,因爲自家門口有太行、王屋兩座大山擋住了出入的路,導致每次出門都要繞很遠的路,所以愚公就下定決心,帶着家裏的三個男丁,想去把這兩座大山剷平,並把挖下來的石頭扔到渤海邊上去。最後,愚公的誠意打動了天帝,於是天帝就派了兩位天神把這兩座山搬走了。

這個故事主要是鼓勵大家做事要堅持,但是我認爲愚公移山這件事是不符合實際的。首先,搬山的性價比不高。因爲完全有很好的方法,那就是搬家,顯而易見,搬家比搬山輕鬆多了,搬一次家最多也就十天半個月,但搬山卻需要幾十到幾百年來完成,所以愚公完全沒有必要花費那麼大的精力去搬山。 其次,愚公移山的成功與愚公沒有直接的關係,最終是天神幫他把山搬走的,但是目前爲止還不能證明天神是存在的。如果你遇到困難盲目堅持,妄想有什麼天神會來幫你,那是不可能實現的。

再次,愚公之所以認爲他能把這兩座山移走,是因爲他覺得自己的子子孫孫無窮盡矣,他可以命令他的後代一直努力下去,這是不合理的,因爲他沒有權力這麼做。每個人的意志都是自由的.,更何況他死以後,也沒有辦法監督他的子孫後代去執行他的命令了。

最後,就算你成功地把山搬走,堆到了渤海的邊上,不會擋住別人的路嗎?如果別人也像愚公那樣又把山搬走,結果又擋住了別人的路,然後所有人就這樣把山搬來搬去,一輩子還能幹成什麼事情呢?

所以,綜上所述,愚公搬山這件事不符合實際。做事不能盲目堅持,做事之前一定要思考一下有沒有更好的選擇,有沒有更切合實際的辦法

《愚公移山》讀後感7

近日,我偶翻初中語文課本,重讀《愚公移山》一文,又有了進一步的領悟。

以前學習《愚公移山》時,雖然在筆記上記着學習愚公“挖山不止,持之以恆”的精神,心裏卻想着,愚公爲何不搬家呢?如果早早地搬了家,那樣可以省下多少勞力又多創造多少財富呢!現在想來“移山”與搬家各有一番道理。

移山貴在一種持之以恆的精神,太行,王屋二山看起來是多麼龐大、雄壯,北山愚公又是多麼渺小與卑微,然而,看似渺小的愚公卻立下了一個大志——移山,爲後世子孫造福。在他的帶動下,全家人齊心協力,堅持不懈地挖山。愚公明白“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上一代人創造下豐功偉績,搬走這兩座大山,子孫後代就可以免受“出入之迂”之苦,愚公這種挖山不止的精神,似乎像是“蚍蜉撼樹”,不自量力,但他能意識到任何事物都不是不可改變的.,經過人們的努力,終會將它改變,征服,而在這個過程中,人們所需要的便是敢於面對現實的勇氣和挖山不止的精神。

然而,“搬家”也並非沒錯,“移山”是爲了免受“出入之迂”之苦,而“搬家”同樣可以達到這個目的,並且“搬家”與“移山”相比較,可以節省人力、物力,將更多的時間用在創造更多的財富上,如此之利,又何樂而不爲呢?不過是“移山”所得的好處,不僅在於自己,同時對他人也是一種方便,而“搬家”則是僅僅方便了自己。

但是,“搬家”並不意味着逃避,“移山”也並不意味着一定能成功,我覺得在我們現代化的進程中,“移山”與“搬家”應緊密聯繫起來,既要腳踏實地,堅持不懈地工作,又要靈活地處理問題,應付萬變的社會,只有如此,才能推動我們的現化建設向前發展。

重讀此書,獲益匪淺!

《愚公移山》讀後感8

道家學派自春秋的老子開始,就主張順應自然,清靜無爲,戰國時期的莊子也認爲人生應精神自由,保持獨立人格,《列子·湯問》便是由道家的列子所編。

其中一篇,是家喻戶曉的愚公移山:太行、王屋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翼州之南,河陽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謀日:“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於漢陰,可乎?”雜然相許。......

河曲智叟笑而上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嘆曰:“汝之心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孫焉……

帝感其誠,命誇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本文講了愚公決定移山,被河灣上的老頭譏笑,他兩個的對話被天帝知道後,天帝被感動,命令誇娥氏揹走了兩座山。

本文象徵了“道的永恆”,因爲愚公移山中,“子有孫焉”,子子孫孫即爲永恆。它想告訴我們的,便是克服困難就必須堅持不懈。它運用了多處對比,愚公與智叟,兩人對話也加深了本文想要表達的`情感。本文“愚”與“智”,兩個字做對比,但“智”並不是真正的智,“愚”也是爲了突出強調愚公的堅持不懈。

堅持不懈,方能克服困難。

《愚公移山》讀後感9

《愚公移山》這篇文章集中體現的是鍥而不捨的精神。“鍥而不捨,金石可鏤。”這是我國古代著名思想家荀子的至理名言。這就表明無論何時何地,只要方向正確,有毅力,有信心,且堅持不懈,持之以恆,必將克服種種困難,有所成就。 幹百年來,古今中外,哪一位有識之士不是通過鍥而不捨,刻苦勤奮的精神獲取成功的?匡衡“鑿壁偷光”,車撤“囊螢照書”,居里夫人經過幾十年的探索和研究,進行了近千次試驗,終於發現了“鐳”,陳景潤致力於數學研究數十年,最終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中取得了卓著成就。以上事例足以證明:鍥而不捨是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我們不要忘記,在《愚公移山》中還有一位“聰明的”智史吧,他身上恰恰體現了愚公精神的對立面——不求進取。那些做事圖省力,只想走捷徑的.人,必將一事無成。我們有些同學就是缺少點鍥而不捨的愚公精神,一碰到困難、挫折,就一級不振,自暴自棄,這是不足取的。

讀了《愚公移山》,我們還可以明白這樣一個道理:量變可以引起質變,沒有一定量的積累,就不會有質的變化。正如荀子所說的“不積硅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我們做任何事情都要發揚持之以恆的精神。而那些雖有大志,卻一暴十寒,只有五分鐘熱度,不是靠持續的努力去取勝,卻一門心思想走捷徑的人,絕不會獲得成功。只有勤奮不息,不畏艱辛的人,才能登上理想的高地。(讀後感)

作爲跨世紀的青少年,我們肩負着實現四個現代化,開創祖國美好未來的偉大使命。我們必須發揚鍥而不捨的愚公精神,在知識的海洋中不懈探索,才能成爲建設祖國的棟樑之材。

《愚公移山》讀後感10

我覺得楊紅櫻阿姨有一顆童真的心,看來她的童年回憶,很深刻呀?我都餓壞了啊。桌子上被畫得亂七八糟,個別課桌的堂板掉了,有時也會出現亂丟垃圾的現象。我都看花了眼;弟弟往旁邊一看,哇,這兩人有病啊。

故事是這樣講的:從前,有一名老人名叫愚公,有90多歲了,他家門口有兩座大山,一座太行山,一座王層山,人們進進出出很不方便。

一天,愚公召集全家,說“兩座大山擋住了我們的出路,出門時要走許多冤枉路。咱們不如把這兩座大山移開,看怎麼樣?”

愚公的孫子、兒子都贊同, 只有愚公的妻子反對,說:“這麼大的兩座山,即使可以移一點,哪兒容得下這兩座大山呢?”這引起了全家的疑問。最後,他們認爲把這山扔到大海里去。

第二天,愚公一家開始搬山了。愚公一家的工具只有鋤頭和揹簍,而大山與大海之間相距上千裏,一個月幹下來,大山看起來跟原來沒什麼兩樣。

一名叫智叟的`人,爲人處事很精明。他看見了覺得十分可笑,說“你這麼大歲數了,走路都不方便,怎麼可能搬得掉兩座大山?”愚公回答“我雖然快死了,但我還有兒子,兒子死了還有孫子,這樣子子孫孫,一直傳下去,總有一天會搬掉的。”智叟聽了,無話可說。

這樣,愚公一家人,不論酷熱的夏天,還是寒冷的冬天,每天起早摸黑還不止呢。他們的所做所爲感動了上帝,上帝派兩名視仙去人間,搬走了這兩座山,人們終於可以不用爲進出不便而煩惱了。

這個故事告訴人們這樣一個道理,無論有什麼困難的事情,只要有恆心,有信心、有毅力地做下去,不被失敗打倒,就一定會成功。

《愚公移山》讀後感11

《愚公移山》是一篇具有神話色彩的古代寓言,此寓言可以是在人們心中早已熟透了吧,當我學完這篇寓言,心中頗有一番感想。

文中的愚公雖年齡大,可只想很遠大。愚公居住在方七百里,高萬仞的兩座山對面。苦於山的北面交通堵塞,與家人商議後決定挖平這兩座山,雖“寒暑易節,始一反焉”但愚公依然克服困難,下定決心堅持不懈地奮鬥。

無奈,愚公的決心卻被自作聰明的河曲智叟譏笑,而胸有成竹的愚公卻有理有據地反駁他,並使之“亡以應”。是啊,九十歲高齡的愚公親率子孫挖山不止,卻還是讓智叟認爲“以殘念餘力”去移山是不明智的舉動,但此時我覺得愚公在我心中的形象更高大,更感人了。

此後,愚公所期待的`終於出現了。天帝被愚公的誠心感動,派人把兩座山揹走了。

我真心佩服愚公與他的子孫們的那種堅持不懈的偉大氣魄和毅力。我知道,愚公移山的難度之大比起學習來說,好好學習只是微不足道罷了。學習嘛,關鍵在於努力,刻苦,態度要端正。多讀書,將一門心思放在學習上,那離成功也就八九不離十了,甚至是一步之遙。

說實話,雖然我成績在班內還算個優等生,可與其他班的優勝來比,他們就更勝一籌了。我不能像愚公那般堅定不移的決心,我着實也不曾見過自己哪泛努力過。可是時間不饒人,初三君邁着快速的步子向我發出挑戰,我只能下定決心:我一定學習專心致志,不拋棄,不放棄!

《愚公移山》讀後感12

“無路難呀開路更難,所以後來人爲你感嘆……”這是一曲多麼給人動力和活力的“愚公移山”啊!一唱起這首歌,就讓我想起《愚公移山》這個故事。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但這個故事中的兩座山不是給人們帶來利益,而是帶來困難的山。

我國古時候有一位叫愚公的老人家。他家南面有一座太行山和一座王屋山,這兩座山擋住了出路。愚公一家人下定決心要搬走這兩座大山。說幹就幹,就連鄰居家的.婦女小孩都來幫忙。有個叫智叟的老頭兒對愚公譏諷的說:“唉!你這個人真是太愚蠢了!這兩座山這樣高,就憑你們父子數人怎麼能挖掉?簡直是白費力氣!”愚公答道:“我死了有我的兒子,兒子死了又有孫子,子子孫孫沒有窮盡。這兩座山雖然很高,但他們不會再增高了,我們挖一點就少一點,每天不停的挖下去,又怎麼會挖不完呢?”愚公及其子孫毫不動搖,繼續挖山不停。愚公移山的事感動了天帝,他派來兩位神仙下凡,把那兩座山揹走了。

愚公移山的事蹟爲什麼能感動上蒼呢?我覺得原因有三個:一則是他真正的認識到了困難並想出了辦法來戰勝困難和挫折。不像智叟一樣事不關己,所以自己也就沒有必要去參加搬太行山和王屋山的事情。二則是人類最大的敵人、最大的困難就是自己,只有戰勝自己、克服自己,那麼還有什麼困難是戰勝不了的呢?三是愚公及其家人有一定要把這兩座大山搬走的決心,而把這兩座大山搬走是他們的目標,他們一直在朝這個目標去發展,去實現,去創造。

我相信只要人們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就一定會克服重重困難的,即使有些困難是現在克服不了的,但只要堅持,它總有一天會向你低頭的。

《愚公移山》讀後感13

“太棒了,成功了!”愚公的這句話在我腦海裏久久迴盪,他爲我的童年鋪起了一條寬大的路,讓我明白了人生的第一個道理。

年逾古稀的老人愚公被太行山和王屋山兩座大山壓在中間,每次想去南方,都得繞一個大圈。於是老人就跟着他的家人們想把大山挖平,從兒子到孫子,從孫子又到孫子,不知經歷了多少代,終於把山挖平了。

大家想想,太平山和王屋山這兩座大山,在遠古的時代,僅靠雙手就被挖平了。這得需要多大的勇氣和多強的毅力呀。 小時候的我是個名副其實的急性子,幹什麼事一點耐心都沒有。在我八週歲那年,爸爸送了我一套樂高玩具。上面是一個警察局,裏面的內構十分豐富,有辦公室,前臺,監獄,停機坪……甚至連廁所都有。我迫不及待的打開拼,可是沒過多久,滿地的樂高使我泄了氣,“這得拼到猴年馬月呀!”我嚷嚷道,頓時像泄了氣的皮球,不想拼了。

可自從我讀了這篇故事以後,不知怎麼回事,我的信心又鼓了起來。我來到玩具堆的角落,拿出了那一盒樂高玩具。我按着說明書,一步一步的拼,起初拼的很吃力,動不動就是拼錯了,或者零件按不上了。我心中的小火山馬上即將爆發。可愚公的那句話又提醒了我,“堅持就是勝利!”我又投入了忙碌之中,不出幾下子,一架警車映入眼前。我開心地把玩着,前面的.不悅和艱辛一掃而光。我看着地上堆積如山的零件,暗暗一笑,又一股腦扎進了這些零件中。

每天一點,每天一點;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終於,經過我兩週的努力下,一座宏偉的警察局,屹立在我的房間。這次經歷,不但送給我了一座完美的警察局,還把“堅持就是勝利”這句話,深深的,永遠的紮根在了我的心裏。

《愚公移山》讀後感14

最近我讀了《愚公移山》一文,我深受感動。

《愚公移山》講的是愚公家前面有兩座大山,擋住了村民的去路,他想把大山移走。於是他就率領全家老老小小手提鋤頭開始挖山。鄰居智叟就開始嘲笑愚公,可愚公仍然不放棄,最後愚公的精神感動了玉皇大帝,他派誇娥氏的兒子把兩座大山都揹走了。讚揚了愚公鍥而不捨的精神。

文章最讓我感動的是愚公對智叟說的話:“是的,我是老了,在世上的時間不會太多了。但我死了,有我的兒子,兒子死了,還有孫子,孫子又會生兒子,兒子還會有兒子,子子孫孫幹下去,不怕大山平不了。”他爲什麼這樣說呢?那是因爲愚公有鍥而不捨的'。所以,爲了方便村民的出行,就率領自己的家人去挖山,愚公寧可自己挨累,也要把大山挖走,這是何等崇高的精神啊!

與其說愚公移山的精神感動了玉皇大帝,還不如說他靠鍥而不捨的精神搬走了大山。愚公這種鍥而不捨的精神多麼值得我學習啊!和他比起來,我差得遠了。在學習上,我遇到難題就退縮。例如:數學簡單的題我 都做不上,主要差在計算題上。因此媽媽給我買了口算題卡。剛開始我還做的認真,可是,不幾天,我就堅持不住了。後來考試時,我的計算題還是錯。我以後也要像愚公一樣,鍥而不捨,金石可鏤。

讓我們一起向愚公學習吧!

《愚公移山》讀後感15

今天是週末,我在空閒的時候讀了一篇《愚公移山》的文章。這篇文章主要講了:愚公門前有兩座大山,每次出行,都要繞道而行。鑑於這種困境,愚公決定帶領自己的子孫共同努力把大山移走。山神知道了,就報告給了天帝。天帝被愚公的誠心打動,就派誇娥氏的兒子把山揹走了。

在愚公召集家人商量移山時,愚公的妻子及河曲智叟對於愚公移山這件事提出了質疑,不想讓他去做這件事。在這個困難面前,愚公沒有退縮,依然堅持自己的決定。

讀到這,我心裏有很大的觸動:當愚公的妻子及河曲智叟對於愚公移山這件事提出了質疑,不想讓他去做這件事時,如果愚公聽從了他們的勸告,不堅持自己的主見的話,那兩座大山至今還會在那裏阻礙交通。我很欣賞愚公這種堅持己見的性格。 而我在生活中,就經常受到別人思想的影響,沒有了自己的主見。在學校裏做選擇題時,當我做的答案和其他同學不一樣時,我就會仔細再看一下題。如果有同學說我做錯了,我就會懷疑自己是否是真的做錯了。接下來,就會把答案改成和其他同學一樣的。可是經常是答案出來後,才發現自己做的是對的.。每到此時,就是我懊悔之時。然而下次出現不同時,我還是會受到別人的影響,沒有了主見。

與我相反的是我的同桌,如果她認爲自己做得對,就會堅持到底。事實證明她的做法是對的。

對於自己容易受到別人的影響,沒有主見的毛病我要儘快改正,否則對我今後的生活也會造成影響。

特別是讀了《愚公移山》這篇文章後,又再次讓我下定了決心:對於別人的想法不能一味地順從、接受,只要自己的想法、做法是正確的,就要堅持到底,做一個有主見的人。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