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千年一嘆》讀後感(通用13篇)

本文已影響 8.9K人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爲了讓您不再爲寫讀後感頭疼,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千年一嘆》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千年一嘆》讀後感(通用13篇)

《千年一嘆》讀後感 篇1

在餘秋雨先生辭去院長職位後,便開始了自己的旅行,獨自消失在荒野大漠間十年,去尋找中華文化。在追尋途中,餘秋雨先生堅信盧梭之名言:我只能行走,不行走時無法思考。

行走途中,餘秋雨先生感覺自己被推到了一個尷尬境地要麼今後只敢小聲敘述中國文化,要麼爲了能夠大聲,不顧死活走遍全世界一切最重要的廢墟。因此目的,餘秋雨先生告別父母,攜手香港鳳凰衛視,考察全人類最重要的文化遺址。除感受其它國家、地區優秀文化之外,是要在那未知的數萬公里中重新發現中國文化。於是乎便有了這《千年一嘆》作者出發經過了希臘、埃及、以色列、巴勒斯坦、約旦、伊拉克、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等地,感受到巴比倫文明、波斯文明、印度文明、希伯來文明、阿拉伯文明。在學習歷史過程,除希伯來文明其餘似乎都有涉及。原來希伯來文明誕生於今天被稱爲巴勒斯坦的土地上,在古代這塊地方稱爲迦南。希伯來人是當今猶太人的祖先。不過,在古代世界中,政治上希伯來人扮演了相對不太重要的角色,它的文明也沒有其它文明那麼顯赫了。

書中所介紹的部分中,我最喜歡希臘。環繞在周圍的是那美麗的愛琴海,浩大而不威嚴,溫和而不柔媚,而那迷宮的悽慘故事也令人感到惋惜。拜倫也酷愛希臘文明,不僅到這裏遊歷,而且還在希臘和土耳其打仗的時候參加過志願軍。拜倫將希臘看成是文化祖國,可見希臘有多麼大的`影響力。希臘的悠閒位居第一。餘秋雨先生認爲中國人悠閒不起來,不是物質條件不夠,而是腦子裏課題太多、使命太重。過度悠閒只會導致懶散,安逸的思想則會促成危難的滋生。但希臘終究給我們留下了絢麗燦爛的文化遺產,它們是希臘人的,也是全人類的無價瑰寶。《荷馬史詩》就是她最好的佐證。

當餘秋雨先生遇到有人在巴特農神廟前發放資料,向全世界的遊客呼籲,把巴特農神殿的精華雕刻從倫敦的大英博物館請回來時,聯想到斯坦因等人當年取走敦煌文物,其中流露的是強烈的愛國情懷,使我讀的時候爲之一振,它也教育了我要擅於學習。

巴基斯坦是另一個我喜歡的國家。她的國花是素馨花。素馨花外形極似茉莉,香味也極其濃郁。她雖是“花之最弱者”但也是伊斯蘭的男子表達對女子尊重的象徵。作者進入巴基斯坦時首先看到的是一間破舊的小屋,是巴基斯坦辦理過關手續用的,但速度相當快,而辦理人員也相當友好。同吳建國先生的相遇、在夜間行車的經歷也相當有趣,似乎這挺安逸的,可看到那些上不起學的孩子的赤腳密如森林,又着實令人揪心,在艱難困苦中的堅強纔是最值得別人敬佩。

作者整理一路感受時覺得反覆的征戰,不管是別人打自己,還是自己打別人,都是對文明的破壞。古代中國雖有徵戰,但只是文明的融合,文化的碰撞,所以也只有中華文化才能延續。這也啓示現代保護和平,也就是保護文化。

此次閱讀之旅讓我受益匪淺,也讓我對外國文化有了一些瞭解。更重要的是:只有行走,才能瞭解。

《千年一嘆》讀後感 篇2

文明——世域延續千年的漫長路途,懲戒的鋒刃和貪婪的箭矢以恥辱的罪名逼迫文明在殘敗的遲暮下幻滅,漸漸消逝。往昔,文明的鼎盛宛如天涯落幕,於遭受冷漠、衆叛親離之際,獨自衰弱。餘秋雨先生嘆息的筆尖下,圓明園破碎的垣柱,爲歲月所勾勒;大流士宮殿兀長的裂痕,爲時光所渲染。千年的惋惜,一瞬的'嘆息,閱覽的是文字,銘心的是文明。

傾聽愛琴海落寞的悲泣,凝視埃及邊境森森軍容,文明的隕落以文字的形式完美的詮釋,餘秋雨先生以堅實的腳步,邁向文明殘存的聖地,尋覓文明千年的訊息。已逝的滾滾黃沙,忘卻遺留的遠去背影。千年一嘆,詠歎不止。字裏行間的情所依戀的是湮滅於戰爭之下的廢墟。文明與私心的鬥爭何時歸回於盡止?回溯昔年,先人耗盡畢生心血創造了文字、語言,以友好的溝通締結生死契約,但也正因此,才鑄就文明的毀滅。千年一嘆,所嘆息的正是那爲終結之光照耀的文明。

回首今世,我們依賴的現實,終將淪爲後世人眼中硝煙般的遺地,或是天災的降臨,或是異域的侵擊。人性的蠕蟲蛀蝕了孤寂文明,可又有誰能保證。它不會侵食我們的現實文明,無休止的破壞,最終必將迎來災禍。我們期盼碎石瓦礫間能誕生希翼的萌芽,在飽經風霜之時,給予故地生機。千年以來,多少文明經受着蒼涼、荒蕪。餘秋雨先生踏足至此,發出感嘆:“盛極必衰嗎?”當希臘帝國廝殺於血之洪流,中華正思念屈原之死。或許正是因爲這種孤獨的沉默,中華文明免遭戰爭之火吞噬,幸而存活於矛盾之中。那些爲之追捧的失落文物,也僅僅作爲文明的見證,心靈的寬慰,逝去在文明之巒的頂峯,化爲嘆息。等待千年之後未來的發掘,他默默祈願——後世的嘆息歸結於此,文明之海幾近枯竭。

千年一嘆,嘆於心底,嘆於腦海,出於對文明悲憤寫作成書本,即使百年之後,早已腐朽,也必要等待——千年之後靈魂爲衆人的感悟,餘秋雨先生的心血之作永垂不朽。

《千年一嘆》讀後感 篇3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閱讀了餘秋雨《千年一嘆》這本書,從此之後,便一發不可收拾的喜歡上了這本書,在也放不下了。這本書給我們展示了一個開闊的視野,顯示了一個千姿百態的世界,同時也帶給了我們對歷史和文明更深層次的思考,感觸很多,時而警醒,時而心靈震撼。

這是一本日記,記錄了餘秋雨在千年之交隨香港鳳凰衛視“千禧之旅”車隊跋涉四萬公里的經歷。路途艱險,困難重重,但是他們卻甘願在毫無保護機制的險境中去面對這一切,願意投入肢體歷險和精神歷險。恐懼被震驚所掩蓋,被疑問所代替,他們更願意脫去手套去撫摸人類文明,去苦思避免古代文明崩塌代價的答案。

這本書以遊記的形式,向我們介紹了希臘、埃及、以色列、巴勒斯坦、伊拉克等國燦爛的古文明,我緊跟隨餘秋雨的步伐也開啓了我的文明之旅,去探索聞名於世的文物古蹟,感受千古魅力,同時也興起了一陣對古文明的嘆息,有對它們擁有久遠歷史的讚歎,有對它們不可思議創造力的驚歎,有對它們悄然無息走入歷史的'感嘆,有對它們今不如昔的悲嘆。它們經歷了從輝煌到微弱再到衰敗,而我們中華文明的運行軌跡,卻爲什麼能避免整體性的崩塌,能一直保持歷史發展的延續性。在中國,我們能書寫已有幾千年歷史的文字,我們能用流傳了幾千年的語言交流,我們能去踏訪幾千年前古人留下的足跡,我們能不卑不亢的保有我們的文明。

人類是文明的創造者也是毀滅者。高度發達的今天也不能免俗,廝殺還在持續。血腥的戰爭伴隨着文明的毀滅,人類正在重蹈覆轍。和平是我們所需要的,戰爭是我們應該放棄的,人類啊,認識你自己吧!

希臘,這個承載古代文明的早期搖籃,有太多的記憶。古代好戰尚武、政治保守的斯巴達人拖垮了繁榮進步的雅典文明,以戰爭推動工藝文明,得不償失,使一度強悍的邁錫尼顯得那麼侷促和單調,成爲了一個乾澀無味的悲劇。現代崇尚閒散第一的希臘人,逐步走向了疲憊和慵懶,已跟不上現代世界步伐反被現代文明所遺落。奧林匹亞將健康理念納入希臘文明並被全人類普遍接受,是我們永遠仰望的地方,它們有關人的完整理想,是把智力健康和肢體健康發揮到極致然後再聚集在一起,現在我們依然用它們的基礎思想去思考,把它們的人體雕塑作爲觸不可及的標本,奧林匹克是永恆的世界座標。令人畏怯的巴特農神殿,伴隨自己的輝煌一去不復返,只能帶着悲愴。

《千年一嘆》讀後感 篇4

“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這可能是每個中國孩子正式的或非正式的學習歷史的第一課,儘管那時候並不理解何爲文明,老師或父母總會要求我們記住這句話,同時還要記住古巴比倫、古印度、古埃及這些看似不相關的詞語,同樣也理解不了這些國家在哪裏、有着怎樣的文明,只是死記了這麼一個概念,隨着我們慢慢長大,這個概念就牢牢地長在我們的`意識之中,很少有人去懷疑和論證,如果不是做學問,也很少有人再去深入研究。就這樣這句話變成了我們的一個基本常識。

在信息化空前發達的當代,提及文明古國,我想大多數人頭腦之中首先出現的是城邦式的政治文明,極度繁榮的文化藝術,很容易聯想到亞里士多德、維納斯、奧林匹亞、金字塔、空中花園、幼發拉底河、底格里斯河……

比照我們的歷史,很容易想到這些人物和情景,或許來源於我們對三皇五帝、孔孟、萬里長城、兵馬俑的熟識,這樣的聯想看上去是多麼的順其自然、合乎情理,進而聯想到當代,可能很多人覺得這些文明古國發展到今天更是政治民主、經濟發達、文化繁榮的現代化國家,比中國的方方面面都更加進步。

然而,當我們認真讀完《千年一嘆》,跟着餘秋雨老師從古希臘文明遺蹟開始,到古埃及文明遺蹟,到古巴比倫文明遺蹟,再到印度文明遺蹟,最終從喜馬拉雅山南麓回到中國,我們就會改變很多伴隨我們很久的一些關於世界文明的認識,改變我們對中華文明的認識,讓我們重新去思考很多問題。

《千年一嘆》讀後感 篇5

每每翻開餘秋雨先生的《千年一嘆》,我的手就好像撫摸到了文明的碎片。讀這本書,我跟隨着先生一起行走數萬裏,考察全人類最重要的文化遺址。同時,也瞭解到了各遺址,曾經擁有着燦爛文明的城市,地區,國家,在如今有着怎樣的風貌。

時間,是世間最無情的東西。它讓輝煌逐漸走向淡漠,讓宏偉的建築變成一片殘垣斷壁。跟隨着先生一起沿着古代人類文明的路基前行,我們卻發現曾經顯赫一時的文明發源地大多已經衰落。

希臘,這裏曾是歐洲文明的發源地。在愛琴海的海邊,曾徘徊着埃斯庫羅斯、索福克勒斯、蘇格拉底、希羅多德和柏拉圖。在奧林匹亞,以健康爲宗教的古希臘人曾在這裏的競技場上奔跑。克里特島,曾被米諾斯所統治,那兒建造了一座絲毫不輸於現代的先進建築設計的宮殿。如此先進的生活方式。這真是讓人驚歎不已。而如今的希臘,是歐洲最閒散的國家。這或許是人民擺脫被欺壓、國家被佔領的痛苦回憶的一種方式吧!但,過度的閒散也讓社會失去了活力,就如文中所說“很大一部分閒散走向了疲憊、慵懶和木然。”奧林匹克精神也因此逐漸消亡。

埃及,如今貧窮又落後,只剩下佇立在黃沙中的金字塔和斯芬克斯獅身人面像能讓我們窺見文明古國的冰山一角。古埃及文明更是因爲文字的失傳而徹底中斷。對於埃及文化,就如書中所說:我只知道它如何衰落,卻不知它如何構建;我只知道它如何離開,卻不知道它如何到來。

兩河流域是美索不達米亞文明所在地,以色列、巴勒斯坦,約旦,伊拉克等國家都在這個地區。令人難以置信的是,作爲如今世界上最動盪不安的地區,曾誕生了世界上第一種文字-楔形文字,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城市,編制了第一種法律等等。而現在在那法律是最沒用的東西。真是讓人感到諷刺又悲哀!

印度文明,是人類幾個最重要的古文明之一。但由於不斷受到外族入侵,又不斷分裂,使得他們的文明的傳承不斷重複着阻斷、跌碎、混合、異化的過程,依舊導致文明一片混亂。通過書中對印度的描述以及我在生活中所瞭解的,我認爲,如今的印度,整個社會都處於畸形的狀態,是一個病態的社會。貧富差距極大,階級制度森嚴,窮人並不覺得自己窮有什麼問題,富人也毫不在乎窮人怎麼生活,無家可歸的人遍地都是,整日在街上游蕩。往日聖潔的恆河裏,泡着黑壓壓的一片等死的人,希望恆河水能夠治癒傷病的人。大家都相信,恆河是最好的生命終點。惡濁的煙塵全部都融入了晨露,恆河彼岸的上方,隱隱約約的紅日托出一輪旭日,沒有耀眼的光亮,只是安靜上升。

文明,是人類歷史積累下來的有利於認識和適應客觀世界、符合人類精神追求、能被絕大多數人認可和接受的人文精神、發明創造的總和。文明是使人類脫離野蠻狀態的所有社會行爲和自然行爲構成的集合。如果沒有了文明,我們和其他野獸又有什麼區別呢?幾千年的.發展,幾千年的思索,幾千年的漫漫長路,文明一路走來,潤澤了我們,哺育了我們,我們又有什麼理由漠視它,看着它一步步走向消亡呢?

看過了那麼多文明的隕落,我不禁思索,我們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歷經多少風雨,卻依舊生生不息,這是爲什麼呢?縱觀各各文明消亡的原因,中華民族或多或少都經歷過。但是,在所有文明中,至今唯一沒有中斷和泯滅的,只有中華文明。中國爲和成了意外?我認爲,文字的傳承,是一個很重要的直接原因。因爲有了文字,我們才得穿越千年,與先輩對話,繼承和發揚他們的精神和思想。中華文明在歷經風霜之後依舊頑強的屹立在世界的東方,這也離不開每一代炎黃子孫對民族精神的傳承,而在當今多元化發展的社會,衆多文明碰撞交融的時代,作爲華夏血脈的我們更應該把我們五千年的文明延續下去,讓它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繼續閃耀獨一無二的光芒。

讀完此書,我的胸腔裏有一股強烈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我忽然醒悟,生在中國,是我這一生最大的幸事。我能書寫有幾千年歷史的文字,我能用流傳了千百年的語言交談,我走的每一步都有祖先的足跡,我爲之自豪!此生無悔入華夏,來世還做中國人!

《千年一嘆》讀後感 篇6

我常常在一個人的時候,坐在窗邊看看書,偷得浮生半生閒。陽光正好,透過窗戶斜斜地照進來,便就這樣度過了一下午的時間,而身上的每一處都還存留着暖暖的陽光,這樣,便十分滿足。

看《千年一嘆》,我很喜歡跟着餘秋雨先生去探尋那些失落的古文明,聽餘秋雨先生講述着一段段驚心動魄的歷程,和他一起感受着千年歷史所留下的厚重。餘秋雨先生堅守着“只相信實地考察,只相信文化現場,只相信廢墟遺址,只相信親自到達”的信念,冒着生命危險,毅然穿越數萬公里,考察文化遺產。期間,他貼地穿越了許多恐怖主義蔓延的地區,探尋了許多隕落的文明,並以文字的形式記錄了下來。

首站是希臘,其實起初我並不太瞭解希臘,對她的印象也僅僅只是停留在以前聽過的希臘神話,她給我的感覺就好像是一位蒙着面紗的少女,朦朦朧朧,無法窺見其全貌。我跟隨着餘秋雨先生的腳步,想要去探尋面紗後真實的希臘:看到了浩大溫和的愛琴海,海邊屹立着許多石柱,讓我們想起公元前五世紀屬於希臘的“軸心時代”;來到了希臘文明的早期搖籃——邁錫尼王城,這裏城牆頹敗,單調而乾澀,原因就在於窮兵黷武只會迎來自我毀滅;也不錯過永恆的地標——奧林匹亞,感受着希臘人有關人的完整理想,將智力健康和肢體健康集合在一起……這麼多的文明遺址,不禁讓人驚歎到希臘的盛極一時,也哀嘆如今文明的衰落。

在希臘,人們所崇尚的是閒散第一。希臘人會在城堡之下,釣魚、閒坐、看海,既然辛苦過後還是回到原地,所以希臘人一開始就選擇了留在原地。但正如餘秋雨先生所感嘆:“有很大一部分閒散走向了疲憊、慵懶和木然,很容易造成精神上的貧血和失重,結果被現代文明所遺落。”這也使我對中華的文明不禁暗自感嘆其好,隨着年歲的增長,中華文明慢慢沉澱,悄悄強健。

在之後,便是我眼中那個滿是沙漠和金字塔的地方,那裏的獅身人面像和木乃伊是那樣古老又神祕。現如今它的文化也漸漸衰落,它在全盛時是怎樣的輝煌我們更不得而知。看着這些零落破損的遺蹟,心中總會泛起一陣痛楚。也同時感恩中華文明直到現在還能得以發展延續,不會只留下一些時代的碎片。我們至今能從古書中,瞭解我們的歷史,瞭解我們的語言文字。

之後餘秋雨先生又去了許多的地方,看了許多的文明遺址,但遺憾的是,現在這些文明基本不是中斷,就是慢慢消失淡化了,但中華文明在經歷瞭如此漫長的歷史後,仍能在如今或看到、聽到或感受到它的存在。在此書的比較後,餘秋雨先生也結合着這次漫長的經歷做了分析,可能是我們的地理環境、也可能是我們的文明體量等等原因,中華文明到如今尚存。

他的這一趟旅行,說是探訪古文明,實際上也是在對中華文明的'源遠流長進行一個更深入的研究。不僅是對過去的一個個文明所發出的詫異和嘆息,同時也是通過這些零星的一角折射出一個文明是如何從輝煌到衰敗的。這本書所表達的不僅是這些燦爛的古文明,而且也包括它如今的淡化和遺忘。

其實看完這本書後,再看如今,所感受到的是中華文明現存的美好,它沒有消失,沒有經歷那些自然淘汰,國泰民安,文明與時代共同前進。它已經奔騰了千年,存在了千年。它的歷史仍在延續,現在也正走向更遠的未來。回望以前,心中會更加堅定,我們終將走向更遠。現在的文明,正以它飽經風霜的姿態再次顯現,已經荒涼與寂寥。它的出現在提醒着我們,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傳承不息。它會以更加厚重的姿態出現在我們每一個人的面前。

《千年一嘆》讀後感 篇7

餘秋雨是我最喜歡的作家之一,應該說是他的風格很適合我,可能他那種對現象理性的、客觀的分析就是個理科生的風格吧,所以我讀他的文字總能靜下心來,並且我也總能被他的文字所感動。

《千年一嘆》算是他的成名作之一吧,寫的是從1999年底到2000年初和鳳凰衛視在幾大文明古國考察的'歷程,被他們稱作是“千禧之旅”。在這本書裏面,作者面對了許多文明遺蹟的衰落和變遷,談到了很多文化方面的事情,讓我感觸頗深。在文章開頭的一張圖下面,有這樣的一句話:古文明的遺體已經冰冷。這句話確實很讓人心痛。這便是人類最輝煌的古文明,一種種輪着看過來,最後讓尋訪者成了一個站在街頭不知該說什麼纔好的泥人。

首先是希臘,希臘的文明是需要從很早就說起的,這裏曾經有荷馬的傑作、奧運會的輝煌,但是作者從第一篇文章開始,題目就顯得沉重——哀希臘。

文明之所以稱爲文明,是與他的周際生態相比較而言的,因此,他註定要與野蠻和愚昧爲鄰。可惜的是,一個雅典、一個邁錫尼,都無一例外地衰落了,就是常年的戰爭,拖垮了整個希臘的經濟。但是,儘管曾經有過衰敗,如今的希臘人卻有自己的人生觀。希臘人的生活確實是閒散的,我不敢說他們正確與否,我只是覺得有時候,人生要的不是常年爲到老時能過上安逸的生活而奮鬥的日子,而是那種純粹地用自己青春的熱血和激情去創造、去拼搏並以此爲樂的日子。我們的人生最後必然會從絢爛走向平淡,但平淡之時是否也需要一點回憶呢?就像我們的高中三年,如果所有人都只是爲了最後能上一個好的大學而學習、而奮鬥的話,那麼說我們的高中生活就絕對不會有那麼多值得回味、值得珍惜的記憶了。其實高中可以說是我們最後的天堂了,因爲到了大學之後,就有了許多我們不得不面對的現實問題,而不僅僅是考試這麼簡單的了。所以說,我一直覺得,生活就是要五彩繽紛,不光要做自己必須做的,還應該多體驗生活,畢竟“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嘛!

《千年一嘆》讀後感 篇8

看了《千年一嘆》之後,根本就沒有絲毫的喜悅。反而是越看越沉重,不忍再看,又不得不看。尋訪古禮貌的禮貌之旅。乍一聽,是一件美差。可其中卻蘊含着多少說不清,道不明的感覺。那些禮貌古蹟總讓我感覺它們是在沙漠上默默堅守的一座豐碑,一座很悲涼的豐碑。以前的它們是輝煌的見證者。而今的它們好似煙花燦爛之後留下來的與餘燼。以前創造了他們的人的後代子孫,此刻因爲各種原因,正在遭受這戰亂,貧窮,飢餓,恐怖主義的侵害。餘秋雨先生說,看到作爲一個以前創造過輝煌文化的國家,他們的子孫連學都上不起,他感到痛心。然而又何止是痛心!哭牆之下那不曾休止過的哭聲,醫院裏亟需藥物治療的孩子,那種就差武裝到牙齒的謹小慎微,如履薄冰,又豈是一個痛字可說得清,道得明。忘了是在哪個國家,爲了讓旅客能夠安全地觀賞古蹟,每個車隊都派兩輛車前後保護,餘秋雨先生那時候的情緒只剩下難過,他們只但是是想讓外人瞭解一下他們的歷史文化而已。

戰爭越來越讓我感到害怕。它是一個怎樣的惡魔,怎能讓以前的.輝煌化爲齏粉。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可他們卻像是一縷輕煙從歷史的上空飄過。恆河邊靜待死亡的老人,垃圾堆上密如林的腳能給出什麼樣的答案?

中國是一個很神奇的國家。幾千年來,大家打打殺殺,之後因爲外族的侵略,大家竟緊緊地團結在一齊,再也部分什麼外夷了。很期望中東有一天也能這樣。發現原先大家是一家人。還有那些製造惡魔的人。

《千年一嘆》讀後感 篇9

《千年一嘆》爲餘秋雨所著,作者非常有名氣,抱着好奇和崇敬讀完了這本書。這本書實際是一本每日艱苦旅行之間的日記,記錄了作者在千年之交,跋涉四萬多公里,不畏艱辛甚至是冒着生命的危險,到達希臘、埃及、以色列、巴勒斯坦、約旦、伊拉克、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最後又回到中國,幾乎整個亞歐大陸古文明,把希臘神話故事,埃及金字塔,耶路撒冷的衝突,侯賽因的陵寢,漢謨拉比法典的價值和泰姬陵的聖潔娓娓道來,記錄了一路上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思、所想。

閱讀《千年一嘆》,作者餘秋雨帶我們一起領略文明古國的遺址,慨嘆人類文明的精華,感受異國的風土人情,其中既有歡愉和敬仰,同時也承受着這些輝煌文明不同程度衰落所帶來的震撼。從古至今,希臘有着濃厚的文化氣息,遺憾的是,作者看到並記錄了希臘的狹小、陳舊和人民的閒散,談到希臘的文化正在一步步走向衰亡、沒落,並分析衰落的原因:一是雅典斯巴達人曠日持久的內耗;二是內憂外患,又不斷遠征,希臘始終沒有成立一個統一的集權國家。埃及昔日的輝煌,幾經割斷,作者痛心古文字現已無人能識,導致珍貴古文獻也無人能懂,對金字塔充滿了疑問!作者惋惜古巴比倫剷平重建古城遺址,同時也將那份強烈的歷史滄桑感和厚重感也給泯滅了。文明的衰敗也直接導致了當地人民的貧困,在伊拉克,祖先是世界上最早發明文字的人,但作者看到的現實是太多太多的兒童失學、衣衫襤褸在街上勞作,即使在最好的小學,孩子們上體育課踢的球也是完全沒彈力、裂了縫的硬塑料球;在兒童醫院缺醫少藥……在印度孕育古文明、被譽爲母親河的恆河邊,作者再次被“恆河晨浴”所震驚,無數黑乎乎的人全都泡在河水裏,因寒冷而顫抖,以爲這樣就可以將病痛治癒,還有在河邊等死的.人,因爲這樣他們死後免費被火化、自己的骨灰被撒入恆河;岸邊的焚燒惡臭撲鼻。

在文末,作者到達了尼泊爾,感嘆世界各國的文明人都喜歡來這裏,不是爲尋訪古蹟,而是來沉浸自然;並總結到中國文化在最高層面上是一種做減法的文化,是一種嚮往簡單和自然的文化。

作者考察了那麼多古文明遺址,一直在與中華文化對比,在所有的古文明中,至今唯一沒有中斷和湮滅的,只有中華文明,概括有五個方面的原因:一是仰仗於地理環境的阻隔,避開了古文明之間的互徵互毀;二是仰仗於文明的體量,避免了小體量文明的吞食,也避免了自身枯窘;三是仰仗於統一又普及的文字系統,避免瞭解讀的分割、封閉和中斷;四是仰仗於實用理性和中庸之道,避免了宗教極端主義;五是仰仗於科舉制度,既避免了社會失序,又避免了文化失記。

《千年一嘆》讀後久久不能平靜,更加爲中華文明而自豪,也更加理性思考和珍惜當下的和平與發展。

《千年一嘆》讀後感 篇10

每每翻開餘秋雨先生的《千年一嘆》,我的手就好像撫摸到了文明的碎片,歷史的車轍。歷史是沉重而滄桑的,每次回顧都會感到心靈深處傳來一聲聲嘆息:“法老的陵墓,巴比倫的牆,希臘海濱夜潮起,耶路撒冷秋風涼,我是廢墟的淚,我是隔代的傷,恆河邊的梵鍾在何方?”。

當曾經的輝煌逐漸走向淡漠,當原本宏偉的建築在時光的摧殘下變成一片殘垣斷壁,當人們開始不再問津不再關注,那聲聲嘆息變成了無奈,文明在逐漸衰落,歷史在逐漸褪色,

跟隨餘秋雨先生一起,沿着古代人類文明的路基前行,我們卻發現竟然有那麼多曾經顯赫一時的文明發源地如今卻戰壕密佈、荒草迷離、匪盜出沒。人類,原本是歷史文明的開創者,如今卻在親手毀掉自己的文明。

希臘,這裏曾是歐洲文明的發樣地,如今卻只有狹小、陳舊和閒散的人民。乾淨的痛苦一定會沉澱,沉澱成悠閒,悠閒是痛苦的補償,痛苦是悠閒的襯墊。然而希臘人的過分閒散的生活方式是整個社會失去了精氣神,有很大一部分閒散走向了疲憊、慵懶和木然。而希臘文明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奧林匹克精神,也在這種閒散中逐漸衰亡。

埃及,開羅城的殘破使曾經的輝煌已蕩然無存,而更令人感到悲哀的'是那段輝煌至今已無法解讀,只有從被風化的古代遺址和金字塔中可看到一點文明古國的樣子。如同書中對金字塔的感慨:我只知道它如何衰落,卻不知道它如何構建;我只知道它如何離開,卻不知到它如何到來。當法老將自己的遺體做成木乃伊時,埃及的歷史也成了木乃伊,靜靜地矗立在廣闊的撒哈拉沙漠上,每當黃沙吹起時,更教人感慨萬千。

兩河,童年童話的產生地,曾幻想着灰姑娘與王子在巴比倫的空中花園裏相遇、相知、相愛;曾幻想阿里巴巴與四十大盜除暴安良;曾幻想與中華文明齊齡的它也有一段厚厚的歷史!但現實很殘酷,戰爭摧毀了它原本的高層文化,然後又剝奪了一個民族中最勇敢的、最健康的生命,讓一羣老弱婦孺去承受種種荒唐。更具諷刺意味的是,這片產生最早的以《漢莫拉比法典》爲標誌的法律文明的地方,如今是法律最行不通的地方!

印度的人口數量已經遠遠超出了它所能承擔的負荷:人口中有三成擺攤、一成乞討、六成傻站着;似乎印度人更喜歡閒蕩在已經很擁擠的大街上。恆河永遠的失去了往日的聖潔與美麗。無數黑壓壓的人全都泡在恆河裏,以爲這樣就可以將病痛治癒,還有長時間擁塞在河邊等死的人,因爲這樣他們就可以將自己的骨灰撒入恆河。在恆河邊,所能看到的是,人的骯髒,人的醜陋,人的死亡,就這樣誇張的裸露,都可以毫無節制地釋放給他人,釋放給自然。惡濁的煙塵全都融入了晨露,恆河彼岸上方,隱隱約約的紅日托出一輪旭日,沒有耀眼的光亮,只是安靜上升。

曾經輝煌一時的文明,如今卻以淹沒在了歷史的塵埃中。然而究竟是人類創造了文明,還是文明孕育了人類?昔日的文明發源地現在卻在向世人展示着它的脆弱與無能爲力。漫天飛揚的泥沙,赤腳如密林的失學兒童,眼神空洞的乞討者,這還是文明的產物麼?幾千年前文明從這裏開始,幾千年後文明從這裏已經走上了衰敗的道路。我們又用什麼去衡量所謂的文明程度呢?

文明是抽象的,面對金字塔,長城,我們可以說這是文明,面對《漢謨拉比法典》,我們可以說這是文明。但是,它們只能說是文明的產物,並不能代表文明。文明是一個廣義的概念,它的外延太大了,大到可以將宇宙淹沒。時間的洪荒中,流逝了太多,只留給我們一些銘記歷史的廢墟。餘秋雨先生曾經寫過:沒有皺紋的祖母是可怕的,沒有廢墟的大地是擁擠的。廢墟是時間的見證,見證了文明的由盛到衰,彷彿生命的輪迴。

踏破璀璨的歷史長空,瞭望星輝裏斑駁的流光閃爍,千年的風霜,凍結了多少英雄傳說,那古今橫貫的天地長線,串聯着生命最初的力量,帶給人驚奇,帶給人追憶,那歷史的浩繁畫卷,是永不老去的心靈天宇。幾千年的發展,幾千年的思索,幾千年的漫漫長路,文明一路走來,潤澤了我們,哺育了我們,我們卻眼睜睜地看着它一步步走向消亡,我們有理由如此漠視文明麼?

在看過了那麼多文明的隕落,我們不禁思索我們中華文明歷經五千年的風風雨雨但生生不息的緣由。每一個歷史文明消亡的原因,中華民族都或多或少經歷過。但在歷經歷史的風霜後它依然頑強地屹立在世界的東方,展示着它博大的精深的文化。這同每一代炎黃子孫對民族精神的傳承密不可分,而在型時代的浪潮中,我們作爲華夏的血脈更應當把我們五千的文明延續下去,讓它在歷史的海洋永遠閃爍着耀目的光芒。

《千年一嘆》讀後感 篇11

《千年一嘆》是一部日記體遊記,創作者是這段時間十分火的文化名人——餘秋雨。

之前已經讀過了餘先生的《文化苦旅》對其中的作者的無奈,深有同感,這次讀《千年一嘆》就覺的這一定是一篇非常好的作品。

我對餘秋雨的作品算是非常熟悉。無論哪個國家和地區的作品,餘秋雨都能如數家珍般娓娓而談,好像全世界沒有什麼地區他都起過,沒有什麼名勝他沒有去過。"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古代人得話簡直非常有道理,學者的氣場與風采就來自此吧。

餘秋雨自己說他針對這部日記體的遊記沒有做過有意的改動,就是說每天遊玩結束返回賓館剛開始寫出一天的感語。"這種做法很像當代的行爲藝術,任何只在個人行爲全過程中進行,已不在個人行爲以外開展修飾;也很像我國的書法藝術,大筆一揮總有衆多的缺憾,卻不適合在收筆以後東修西描。"謝謝餘秋雨,更是那樣的創作方法帶來人們最真實的體會;欽佩餘秋雨,那樣的創作方法也是靠平常如何的積累呀。故此,我真實變成餘秋雨的"粉絲"。

千年一嘆,這上千年中包括着人類發展史的發源與摧毀。

古羅馬曾給後人產生是多少精神實質上的財富,但絕情的時間還是將它埋藏,沒有歷史時間的記述,只能聖殿、石柱、體育場館、廢區見證人着她往日的光輝。現如今的古希臘僅僅擺到以前的古希臘的肩膀,文明行爲早就中斷,交給大家的是一整片不明的地方。

常從電視機中見到的界面是那樣的:在夕陽西下的餘暉中,茫茫無際的金黃沙子上屹立着一座座蒼勁的金字塔,沒有鼻子的人面獅身像好像在日落中笑容。實在太美,實在太神往。餘秋雨的筆下這美麗的地方是什麼樣的呢?陳舊的開羅城,沒什麼確保的生命安全,稱爲四星的賓館等於一個小招待所,沒有爽口的食材。這就是說金字塔式的.家鄉現如今真實的樣子。

古希臘坐落於經濟發展比較發達的歐州,屬於小國、弱國。印度的經濟發展也是落伍。難道說這種以前雄霸於全球的文明古國在現如今的全球,除開有着古代人的墓葬以外一貧如洗何時?餘秋雨筆下的希臘人閒暇,埃及人更閒暇。不在意承諾的時間,不勤奮地工作中,連房屋都只蓋一大半,農作物是由着脾氣亂種,收穫只夠維持生計只能。

"我們也許不必嘲笑他們這種生活態度……使我疑惑的是,假如金字塔是這個人種修建的,那麼,他們的先祖以前承擔過世上長期性繁忙的工作,難道說,今日反過來的生態更是那一場艱辛後的大喘氣,一喘就回不過神來?

縱覽五大文明古國,在近現代都曾被國外帝國主義奴隸被壓迫過,包含人們我國。如今這種文明古國大量意味着着落伍與貧困,難道說先祖的智慧型與想像力沒有基因遺傳出來?

《千年一嘆》讀後感 篇12

千年一嘆,一嘆千年,在遙遠的歷史長河中,究竟有多少王朝,多少輪迴?誰也無法知曉它們曾經的輝煌,世人看到的,只不過是經過幾千年歲月蹉跎的落魄罷了,每每拾起此書,我都不禁感嘆歷史的滄桑,歲月的無情!

作者餘秋雨在千年之後重走,聽到卻只有陣陣嘆息,從那美麗的愛琴海面傳來,從那古老的金字塔上傳來;從那沉寂無聲的死海邊傳來,從那無邊無際、硝煙瀰漫的沙漠中

傳來;也從恆河邊傳來……當昔日的輝煌變得落寞,唯一的療傷者也只能是時間了。經過一代的變遷,人們逐漸遺忘,那一聲聲嘆息也變爲了無奈。文明慢慢衰落,曾經那些美麗的色彩也被時間沖淡了。在餘秋雨的書中,我彷彿能感受到一絲絲落寞的蒼涼,沒有鮮明的色彩;沒有繁華的景象,人民沒有一點快樂和幸福。只有往日鼎盛一時現如今如此慘淡的古文明,只有一片死寂的黑色。

希臘陷入了平靜,而埃及昔日的輝煌到了今日卻是一個快要湮滅的地步,令他們先人引以爲傲的古文字至今無人能懂,古文明對於埃及人有着一連串的問號。只有從被風化的'古蹟和金字塔中,隱約看見一點文明古國的模樣。伊拉克的失學兒童太多太多,連字也不認識。要知道他們的祖先是最早發明文字的人啊!戰爭讓本該天真爛漫他們承受了太多同齡孩子不該承受的痛苦,小小的肩膀上揹負着太多責任。小小年紀失去親人,連上學都成了一種奢望。也有無數人守在恆河邊,等待着死亡……

四大文明古國:古巴比倫、古埃及、古印度、中國。如今也只有中國這頭雄獅傲然挺立。我很驕傲,我是中國人!

《千年一嘆》讀後感 篇13

《千年一嘆》是餘秋雨先生寫的,“我們甘願在毫無保護機制的險境中去應對這一切,就像脫去手套撫摸它們的傷痕。”這句話是自序中的一段話,從世界各地最後回到中國。這一路走過的並不是什麼現代化的都市,車輪碾過的也僅僅只是一些讓我們感覺似乎很古老的地方。然而我又看見了希臘給人是藍色的,無論是美麗的愛琴海或是作爲希臘象徵的巴特農神殿。但這只是最初感受罷了。柏拉圖,他們滯留在千百年前對人生的思考已無法用現代的詞語形容。希臘的禮貌是健康的、閒散的,當讀到希臘人的快餐也要一個小時後才能上桌,我不禁感慨了,爲這種獨特的生活節奏感到一種搞笑。可惜的是,這種禮貌要衰落了,因爲它過於閒散,過於與世無爭。

埃及的土地絕大多數是沙漠彷彿是一種金色的。埃及給人的是神祕的,無論是金字塔、獅身人面像或是木乃伊。讓人們感覺法老們似乎一向所做的只是守着這些東西罷了。如果說希臘的街道還有一絲古今有聯繫的感覺的話,那麼埃及就完全沒有讓人有聯想的興致,彷彿除了數千年前留下的幾座建築便什麼都沒有了。

作爲那些古老禮貌的後代我們又做了些什麼呢,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戰火一遍一遍的摧殘着那些已經殘剩無幾的建築,在埃及,凱撒的焚書和羅馬教皇的禁異教使得那些能夠揭開金字塔奧祕的古文字無人能讀,在伊拉克,“復原”的巴比倫古城毫無原有的滄桑,無法讓人肅然起敬……因爲戰爭,因爲時代,因爲政治,因爲功利,那些原先就應流傳千年的建築、文字都差不多消失殆盡了。那麼,我不禁感到疑惑,幾千年以後,我們的後代又該如何去了解,去探索那些存在千年的禮貌呢?那些已經無人解讀的文字我們的後輩能夠讀懂嗎?那些老早殘破的建築我們的後輩又能重新複製嗎?

我們至今仍能夠學習千年以前的歷史,這可能要歸功於秦始皇早早的就統一了文字,要歸功於幾乎每個朝代都會命人撰寫史書,作者提出了疑問:“作爲我們的生命基座,中華禮貌也傷痕累累,卻如何避免了整體性的崩坍?”是的,盜墓者的層次不窮,每到一個名勝古蹟就會留下“到此一遊”的“見證”,古建築成了發展旅遊業的最好工具,太多太多的'商業化元素佔據了那些古舊建築所散發的古老而又吸引人的禮貌氣息。“更重要的是,此刻世界上生龍活虎的年輕禮貌,過多少時間,會不會重複多數古代禮貌的興亡宿命?”整部日記,都貫穿着這種疑問。作者可能纔想起千年一嘆的名字吧!正是這樣長城在哀嘆,泰姬陵在哀嘆,黃河在哀嘆……我們要盡我們所能的去學習去保護那些古老的禮貌,去教給我的後輩,去告訴他們中華禮貌千年的歷史,纔會有我們光輝的此刻。中華禮貌千年的歷史,是我們民族的傳承。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