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讀鏡花緣有感(精選9篇)

本文已影響 1.24W人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想必許多人都在爲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鏡花緣有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鏡花緣有感(精選9篇)

讀鏡花緣有感 篇1

以前,我總認爲古代中國是一個完全沒有歧視的國家。但讀了《鏡花緣》後,我才發現中國古代有些地方其實並不公平。

此書中,秀才唐敖與妻子的哥哥林之洋、還有多九公,一起去多個讓人目瞪口呆的國家冒險。

讓我印象最深的國家是君子國。在君子國裏,所有人都設身處地地爲他人着想。那裏沒有貧富歧視,沒有性別歧視,更沒有官位歧視。就連宰相也如此親民,在那裏,大家生活得如此快樂。

君子國這樣的品質值得發揚。然後他們去了小人國,小人國到處都是歧視。歧視會讓整個世界充滿了黑暗瘴氣。

如今社會,也有歧視。比如性別歧視,誰說女人就很卑微,男人就很尊貴了?既然大家都是人,何不男女平等呢?還有貧富歧視,貧困的人也可以擁有高尚的品德,而並非富人就高窮人一等。官位歧視也同樣十分不善,爲什麼領導可以高高在上,隨意指責部下?這些都是歧視。

身邊常常會出現歧視。比如,最近一篇新聞在報紙上火了。一個TOP5年輕作家在網上罵普通人。她說:“我身邊的人都有地鐵味,他們多麼卑微啊!還有那些刷馬桶的,真可憐!”這位女士,您坐着豪華跑車,那些人坐着地鐵。可您和那些人都是人,你憑什麼歧視那些憑自己勞動吃飯的人?他們也是有尊嚴的,他們不偷不搶不賭,也應該受到尊重。

最後我想說,歧視會讓整個世界失去歡笑,失去幸福。我倡議整個社會:拒絕歧視,纔會擁有幸福。

讀鏡花緣有感 篇2

這本書很明顯地分爲三個聯繫不夠緊密的部分。

第一部份是第一至六回,寫《鏡花緣》故事由來,鋪墊出謫凡神話的框架。這樣的構思在傳統小說裏頗爲常見。最著名的當屬《紅樓夢》的前五回,《水滸傳》的開篇也有這樣的色彩。這一部分寫王母做壽,各路神仙齊聚慶賀。神仙世界也不清靜,尤其是女仙們聚在一起時,那言語行動中的種種算計和交鋒,也比得上時下流行的後宮戲了。邀寵獻媚的嫦娥,煽風點火的風姨,清高自傲的百花仙子,息事寧人的元女,寬和風趣的麻姑,洞若觀火的王母,筆墨不多,塑造的形象卻個性鮮明。嫦娥到底是偷吃靈藥而飛仙的,仙家修養很是不足,一個爭執讓她記着多少年,終於她抓住天星“心月狐”下凡爲武則天的機會,讓其稱帝之後,於寒冬下令“百花齊放”,讓百花仙子違背天條,最終使得百花仙子同九十九位花仙謫降凡塵,需遍歷海外,遭險逢難,方可完劫。

第二部份是第七至五十回。百花仙子託生嶺南文士唐敖家,名唐小山。唐敖科名蹭蹬,心灰意冷,遂生出世之念,乃隨妻兄林之洋與舵工多九公出洋貿易,三人遊海外諸國,覽異聞奇景。途中經歷了“君子國”、“大人國”、“淑士國”、“白民國”、“黑齒國”、“不死國”、“穿胸國”、“無腸國”、“豕喙國”、“長人國”、“伯慮國”、“勞民國”、“女兒國”、“軒轅國”等地,也遇見鮫人、蠶女、當康、果然、麟鳳、狻猊等奇異生物,並見識許多奇風異俗。

旅行中見聞多出自《山海經》、《博物志》等古代地理博物小說,其中也發揮了作者奇妙的想象,最大的亮點在於作者運用了誇張、對比、漫畫式勾勒等手法,寄託了辛辣的諷刺與深刻的批判。

例如書中寫到無腸國的人飲食直接穿腸而過,往往有富人把糞便作爲僕人的食物,循環竟然至數次,這裏對那些爲富不仁者的諷刺簡直令人叫絕。淑士國連店小二都是滿口之乎者也,酸腐之氣,處處皆是。白民國的先生自詡學識高深,其實竟是滿口白字。兩面國的人正面對人笑臉相迎,背面猙獰可怖,現實生活中兩面三刀之人何嘗不是如此?

在諷刺的同時,作者也在一些章節中呈現了某種烏托邦的理想。最能體現這一點的是文中寫到的君子國。君子國是個“好讓不爭”“惟善爲寶”的"禮樂之邦",從君王丞相至販夫士卒,莫不具謙謙君子之風;小說以此來否定專橫跋扈、貪贓枉法的封建官場和爾虞我詐現實社會。另外如大人國的人腳下有云彩,好人腳下是彩雲,壞人腳下是黑雲,大官因腳下的雲見不得人而以紅綾遮住。黑齒國人雖面貌醜陋但個個追求學問,談吐不俗。作者對其所讚揚的風氣習俗,也用了誇張的筆墨,讓人讀來捧腹。

對女兒國的描寫更具匠心。作者設計出了與現實世界完全相反的價值觀念和行爲準則,女兒國中男女的角色與傳統的觀念完全相反。這個構思有對《西遊記》情節的借鑑,但作者的突破在於,他不僅通過這個情節表現對女子的政治才能的充分肯定,而且通過率直豪爽的林之洋被果王選入後宮,承受纏足、穿耳、責罰等種種磨難和痛苦的荒誕情節,對現實中女性的地位和遭遇給予了深刻同情。

第三部份從後五十回開始,唐小山改名唐閨臣回國應試,武則天開科考試才女,錄取百人,一如泣紅亭石碑名序。才女們相聚“紅文宴”,各顯其才,琴棋書畫,醫卜音算,燈謎酒令,人人論學說藝,盡歡而散。這部分文字以才學爲小說,情節和人物形象塑造缺乏藝術價值。這一百個才女都是個性模糊的,百人一面。作者塑造她們一爲稱許女子才華,一則爲逞自己的才學,遊戲筆墨以自娛。魯迅說其“論學說藝,數典談經,連篇累牘而不能自已矣”。這一評價頗爲恰當。其實這種傾向在黑齒國多九公和才女的談話中就可見此端倪。

小說最後寫唐功臣後代舉義兵勤王反周,攻克酒色財氣四關,斬張昌宗、張易之兄弟於城下,天下復歸李唐,中宗繼位。攻克四關的文字寫的'很有想象力,將抽象的說教形象化爲具體的情節和形象,讀來頗有趣味。

最後,關於這本書所體現出的女性意識,我認爲其中不乏矛盾之處。女兒國的情節和對一百個才女的刻畫很是旗幟鮮明地表明瞭對女性才華和能力的肯定與讚揚。唐小山尋父那段文字中有個有趣的情節:懼內的強盜被山寨夫人設計暴露出了想納妾的想法,結果被夫人痛斥、暴打。夫人更是提出強盜日後若要納妾必得先讓自己納男寵。作者藉此對道德體系中的雙重標準做出了尖銳的嘲諷。可是,全文處處又維護班昭《女誡》的教條;對三寸金蓮多有讚美;唐小山等幾位才女被強盜抓去後,想到的是自刎還是投井;最後多位才女隨夫殉節。總體來說,作者的思想還是受制於他所處的時代。

讀鏡花緣有感 篇3

“女子無才便是德”,突然在一本書中看到。這句話讓我很是“悲憤”。原來古代人都是這種思想,怪不得古代學堂裏見不到女子。但在《鏡花緣》中,我見識到了古代才女。她們的魅力是很多人想象不到的。

“蘇氏蕙蘭織錦回文璇璣圖”,乍一看,全是字。但聰慧的史幽探用七種色彩把文字區分開。每色中的字都可以組成數十首詩。史幽探她滿腹詩詞,行詩如風,讓人敬慕。

在《鏡花緣》的後一部分是記敘百名才女相會的情景。她們闊談“琴、棋、書、畫、醫、卜、星相、燈謎”,實話說,我確實是看不懂,但她們的浩博才學讓我震撼。若不是武則天開放女科,這些女子的才華還得不到展示。

書中讓我領略到了很多國家的怪異和有趣。如君子國,君子國裏的人都是彬彬有禮,買賣東西都要謙讓個半天;還有兩面國,兩面國的人遇到有錢有勢的,就露出恭維、親切的臉,而遇到沒錢沒勢的,則露出醜惡、鄙視的臉:還有穿胸國,穿胸國的人胸上都有一個洞,他們都再胸中穿一根長竿,把東西都掛在上面。

然而,讓我印象最深的是主人公在女兒國的遊歷。大概作者也和我有同樣的想法吧,暗暗地在文中批判當時社會的不平等。女兒國,恰恰是“女尊男卑”。“男子反穿衣裙,作爲婦人,以治內事,女子反穿靴帽,作爲男人,以治外事”,所以林之洋誤被選爲王妃。首先得纏足,所謂“纏足”,就是裹小腳,有“三寸金蓮”之美。可憐的林之洋十腳趾都爛了,化爲膿水。這只是誇張,但他所受的痛苦古代婦女沒有受到過嗎?有誰可憐過她們?作者在文中讓男性從女性的立場去體會纏足等種種陋習的醜惡和非人道性質。

唐敖、多久公在黑齒國的女學塾中遇到紅紅、亭亭。這兩名十四五歲的少女最引人注目的是她們極有才學,詩書禮樂無所不通,她們和多九公、唐敖討論學問,涉及音韻文字、經書義疏、學術流派,口若懸河,咄咄逼人,弄得倚老賣老的多九公面紅耳赤,汗流滿面。

《鏡花緣》若出在當時,定會改變一些人的觀點。這本書中,各種珍鳥奇草,各國的風俗習慣吸引力極大,但其中着重表現對女子的尊重,值得一讀。

讀鏡花緣有感 篇4

這個寒假我讀了許多書,其中我最喜歡的是充滿想象力的《鏡花緣》。

《鏡花緣》講的是百花仙子因爲得罪了嫦娥,觸犯天規,被貶下界。她的父親唐傲去海上游歷各國,尋找十二名花,遇到許多光怪陸離的事情。最後父女二人雙雙修成神仙的故事。這本書是半文言文的,剛開始讀,我覺得有點難懂,但後來發現,只要進到書的世界裏,這些都不是問題了。

這本書大部分的篇幅都是在講唐敖、林之洋和多九公一行人出海遊歷三十三個國家的經歷。每個國家都有不同的風土人情,有趣至極。

我喜歡其中的三個章節,第一站是東口山。東口山上有各種奇花異草,野鳥怪獸,有肉芝,木禾,躡空草,精衛鳥,果然獸等等。

肉芝,就是一個巴掌大小的小人,身騎小馬,快如流星,一旦抓住就要立馬吞下,不然小人便會化成灰。吃下後,能讓人神清氣爽。

木禾,是一種大樹,樹上無枝,長滿稻穗,每一粒米都比頭還大,夠吃好幾頓。更神奇的是吃上一口,一年都不會餓。

躡空草,是一支青草,葉子跟松樹的一樣,長滿了針刺。拿出它的籽,放在手心,吹一口氣長一尺,吹三口氣就能長到三尺。人要是吃了,就可以立在空中。

這幾種草我都想吃吃看啊!

精衛鳥,不是一隻,竟是一羣,就是那隻填海的精衛鳥的後代。長得像烏鴉,嘴白如玉,兩隻紅足,頭上還有花紋。

果然獸,特別重情義。有同伴死在路旁,那麼路過的果然獸,就會停下來,守在旁邊痛哭,任人捉住,也不逃竄。

這些東西太神奇了,讓我大開眼界。

再說黑齒國和白民國。黑齒國的人,皮膚黑,就連牙齒也是黑的。但別看他們黑,特別有學識。白民國的人,長得白淨,相貌堂堂,一看就特別有學問的樣子,事實上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可見,人不可貌相,不能以貌取人。

還有個我最喜歡的女兒國。跟西遊記的女兒國不同,這個國家是有男人的。但是,這裏的男女身份是互換的,女人穿男人的衣服,走在路上;而男人則穿女人的衣服在家裏織布。想像一下,一個像張飛一樣的壯漢,五大三粗,滿面虯髯,卻穿着女人的衣服,文靜地坐在那裏穿針引線,縫着鞋墊,這個畫面真是令人忍俊不禁。我被作者的幽默深深折服,真想去這樣的國家裏體驗一下女尊男卑的感覺呢。

看完書後,我特別佩服本書的作者李汝珍,他的想象力真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啊!

讀鏡花緣有感 篇5

蘇聯女漢學家費施曼曾稱讚《鏡花緣》爲“熔幻想小說、歷史小說、諷刺小說和遊記小說於一爐的傑作。”這個寒假,我親自感受了這部文學鉅著,感受頗多。

《鏡花緣》是清代小說家李汝珍著名的長篇小說。前五十回苗寫了秀才唐敖與林之洋等人在海外遊離後,拋棄妻子於蓬萊山隱遁,其女唐小山(百花仙子被貶人間託生爲唐敖之女)尋父,遵父命改名爲唐閨臣回國應考的故事。後五十回描寫了武則天科舉選才女,唐閨臣和其他被貶的花仙子託生爲一百位才女考中後,在慶賀宴會上展現書、畫、琴、棋、音韻、醫卜等諸多才幹,後唐閨臣再次尋父未回。小說末尾,側中描寫了徐敬業、駱賓王等人的兒子起兵討伐武則天,在仙人的幫助下,破了武家軍隊的酒色財氣四大迷魂陣,擁戴中宗繼位的故事。

在這本書中,有許多神奇國度,有趣極了!比如人們都以自己吃虧爲樂事,在集市上互讓互利的君子國;裝腔作勢,虛僞狡詐,討好有錢人,歧視窮人的雙面國;有云霧護足,不用車馬,壞人腳下架黑雲,好人腳下架彩雲的大人國;好學上進、孜孜不倦的黑齒邦;終日忙忙碌碌,停下來就不習慣的勞民國……不同風俗的國家,各式各樣的人物,讓人興味盎然。

但我最忘不了的還是女兒國。我覺得女兒國應該是作者極力批判封建社會的不平等而創作出來的這樣一個國家。

封建社會時都是“男尊女卑”,而讓人耳目一新的是女兒國的制度則是“女尊男卑””。在這裏“男子反穿衣裙,作爲婦人,以治內事,女子反穿靴帽,作爲男人,以治外事”。有趣的是林之洋到國王那裏取貨物,竟被國王一眼相中,封了王妃,擇吉日入宮。隨後便命幾個男人做的“宮娥”帶到一樓上,吃完飯,便將他的衣履脫淨,穿裙戴簪,塗粉梳髮,還穿了耳洞,弄得他大叫:“痛死了!”之後,便又給他纏足,纏完如炭火燒一般,便放聲大哭道:“坑死俺了!”未及半月,林之洋的雙腳已被彎曲折成兩半,十指俱已腐爛,日日鮮血淋漓,忍受疼痛。

讀到這裏,雖爲林之洋的遭遇悲傷,但是古時封建生活中的女子不也是這樣嗎?從很小便要纏足,不知忍受了多少次鑽心的疼痛,難道女子生來就要這樣嗎?有誰去同情她們過嗎?而作者李汝珍就是在文中讓男性從女性的立場去體會纏足等種種陋習的醜惡和非人性的封建。

全書在展現這些的同時,重點刻畫了一百個才女的才華,說明作者對當時“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否決以及着力頌揚女性才華,尊重女權的思想,也揭示了當時社會的惡劣風氣。以幽默的筆調嘲諷和批判了那些道德敗壞,品行惡劣,行爲不端的人,同時也寄予了自己的希望中的理想社會。

想想自己,真幸運能生活在現代的美好生活!沒有高低,沒有貴賤,有的只是平等;沒有封建的掩埋,沒有惡劣的風氣,有的只是民主與自由!從現在開始,刻苦學習,勤奮進取,不辜負美好的新生活,用實際行動去報答現代的祖國和社會!

讀鏡花緣有感 篇6

這次有幸得到浙江文藝出版社的足本《鏡花緣》,甚是歡喜,對於吾等愛書之人,遇到好書猶如遇到仙女一般的雀躍,高爾基雲:我愛書,就象飢餓的人撲在麪包上一樣。看到這本書,我自然也就大快朵頤了。

打開首頁,就是一副長的彩色插圖,精美度堪比繪本,演繹了書中光怪陸離的古風異想世界,插圖風格偏向於浮世繪,不過有作者自己的想象,這確實能給讀者一個閱讀的慾望,這裏要加上第一顆星。

全書總共100回,較之向前出版的各類版本,首先是校閱更加認真,更正了一些錯別字,也增加了註譯點,閱讀無壓力,全程無尿點。

在唐朝,男女平等的呼聲在武則天的統治下達到了高潮,在一些封建衛道士的無病呻吟下,這位氣勢高昂的女皇帝(其實她算不上是歷史上第一位女皇帝,第一位是唐朝高宗年間的起義軍女首領陳碩真,號文佳)大力推崇農桑,女子的地位也同樣得到大幅的提高,文官大都啓用女吏,而且都非常人,不是那種腹內空空如稻草的,也不是那種只會女紅的,而是同樣抱有男兒志,立志要用自己的才學報效國家的真正的才女,如上官婉兒,而且書中也說,她也會進行暗訪,尋訪真正有才學的女子,而不是片面的讓屬下去交辦,這就是她的一大優點。

書前幾回,主要着墨於武則天令百花在冬天開放,應牡丹未及時開放而龍顏大怒,下令放逐牡丹至洛陽,百花仙子因此受到牽連而違反天條,被罰下凡,成爲唐敖之女唐小山,唐小山涉海尋父,途中結識了九十九位花仙子轉世的才女,她們的命運如何?這些筆者還是不劇透,喜歡這本書的讀者可以購買一窺究竟,相信能夠滿意而歸。

一直很奇怪,多九公居然能夠如此的見識廣博,就連丁丁歷險記中酗酒的阿道克船長都自愧不如。大唐帝國屹立於世界之巔,不僅朝貢的國家舉不勝數,就連阿拉伯等國家都慕名前來學習交流,當然我們也是互惠互利的,於是絲綢之路就這麼打開了,東西方的貿易不僅讓西方見識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讓中國普通老百姓實實惠惠地體會到,原來西方的美食也是有很多的選擇的,既能滿足口腹之慾,也能無聊時談談美食,說說人生(中原內地通過與西北少數民族交流,引入了許多蔬菜和水果品種,如蔬菜有苜蓿、菠菜、蕓薹、胡瓜、胡豆、胡蒜、胡荽等,水果有葡萄、扁桃、西瓜、安石榴等,調味品有胡椒、沙糖等。與此同時,西域的烹飪方法也傳入中原,如乳酪、胡餅、羌煮貊炙、胡燒肉、胡羹、羊盤腸雌解法等都是從西域傳入中原地區的)。

書中的33個遊歷的國家,我們其實很有感觸的,看過柏楊先生的《西遊怪記》,其中關於唐僧師徒遇到的一些國家雖然有粉刺時局的意味,但是我們不難看出,這些都有着李汝珍的影子,所以清朝這本閒暇小說能對後世的這些志怪小說有如此深遠的影響,這也是我們樂於看到的。

這些國家的人對於現在仍有現實意義,比如,女兒國代表了男女平等,在現在的時代依然有教育意義,兩面國代表了人性的多樣性,有些人當面一套,背後一套,嘴上仁義道德,實際上無恥之極,翼民國代表了一些愛聽奉承的人,只要溜鬚拍馬舔菊花一概笑納,而當自己夕陽西下,無人奉承時,心裏又是失落萬分,結胸國的人胸前高出一塊,只緣好吃懶做,就在今天,還看到有年級輕輕的人在地鐵上冒充生病,博取同情,騙吃騙喝,可以說這些國家的人和現在的一些人一貼一個準。

這樣一幅天馬行空的瑰麗畫卷沒有理由不支持它,希望我們能夠從閱讀中學到一些知識,也能在掩卷之餘有一些感觸,我想嗎,這要比那些消磨人意志的遊戲要好得多,希望我們國人多讀書,增加文化底蘊。

我們國家正在大力推廣傳統文化,希望藉此能夠讓我們從浩瀚的傳統文化中豐富自己的涵養,提高全民的素質,這樣,我們的國家才能更加的一心,我們的祖國才能強大,前不久一直在追中央一套的《中國詩詞大會》,然後追《詩書中華》,現在迷上了中央一套的《中華戲曲大會》,你想想,連中國的戲曲都有這麼多的種類,我們能學得的知識要有多少,關鍵是你是一塊海綿,還是一塊廁紙,就看你自己的了。

願李老先生的足本《鏡花緣》大賣,也願中華讀書之風大盛,謝謝!

讀鏡花緣有感 篇7

鏡花水月一場夢,機緣巧合遊紅塵。經典,我想是對《鏡花緣》最好的評價。看了書籍簡介,我想起了一本與其極爲相似的一本書——《格列弗遊記》,看完兩本書只覺得無論是古今中外的作者都喜歡藉由小說來諷刺現實。

《鏡花緣》主要講述了主人公唐敖在航行途中,到了許多奇妙的島,體會了許多風情後來唐敖在途中嚐遍仙草,因而得道成仙,從此一去不復返,過着與世隔絕的生活。而百花仙子轉世的唐小山(唐傲敖女兒)年紀雖小,但十分孝順,曾與舅父兩度出海尋父。儘管沿途遭遇不少災難,卻都奇蹟般的化險爲夷,最後,百花仙子化身的小山,在受罰於人間的時間期滿,重回小蓬萊,繼續執行掌管百花的工作。

這部小說看似在描寫神話,實際上,在詼諧諷刺中也蘊涵着深刻的道理。故事中的島國特色即在訴說當代社會的面貌、作者自己的期許,如君子國:希望人人都能像君子國的人民般,不爭奪、不強求,社會安樂祥和;女人國:顯示作者關懷社會,對許多男女不平等制度的批判,想象女人亦可考科舉,從事男人做不到的事;黑齒國:人不可貌相,儘管貌若無鹽卻心思玲瓏,不能用刻板印象看人。

《鏡花緣》雖然是描述作者對當代社會制度的不滿,以及他個人向社會的反抗,但其中所包含的寶貴啓示仍是現代社會中值得我們借鑑、警惕的。就如同我曾耳聞的一句話:真理是不會隨着時代的變動,而有絲毫改變;人生最大的錯誤即是再犯相同的錯誤。但反觀現代社會,爲何人人不能少一點爭利,而多一點施捨,像君子國般?爲何有些人不能謙虛爲懷?反而像白民國般喜歡賣弄?社會要進步,內心的改革其實是最重要的。如果世界上各民族和平共存、沒有紛爭,哪需要什麼武器?但真實的情況又是怎樣呢?

聯想到世間很多事情,很多人爭得要去和功利謀緣,一旦無緣,哪個不垂頭喪氣,垂頭喪氣倒還好,更有甚者,因氣生怨,因怨生恨,猜疑,妒忌,誹謗,等等吧,總之做個無緣人的這份不甘心,真是荼毒生靈!再來看書中這段小山,既然知曉自己就是有緣人,又何必告訴旁人自己正是有緣人,其他人都不是?此種做法不管是無心或是有意,都不免張揚了,有緣就還罷了,一旦四處張揚自己有緣,不怪乎從頭到尾,一路坎坷。

有緣,無緣,都是各自緣法,原本沒有定數,相對這件事,這個人,你有緣了,但是相對另件事,另個人,你也許就無緣了。所以說不管是主動求有緣,或者避而成無緣,都是一種選擇罷了,既然有了選擇,就不如欣然接受選擇後的結果,何必強求,非得做個緣人,或者無緣人?有緣無緣,因緣聚會,其實最後結局都是大同,只是過程各有不同,體會各有辛酸罷了。

緣來緣去,三千紅塵,鏡花水月,大夢一場。如果,你能通過這黃粱一夢明白些什麼,纔算你真正合了這緣分。

讀鏡花緣有感 篇8

它寫的是由於百花仙子與嫦娥打了一個賭,必須是帝旨來到,才能百花齊放,即使下界人王有令,也不能應命,否則百花仙子到人間去受苦。結果百花仙子輸了,與其他仙子被貶到人間……

這本書又一次展現了“誰說女子不如男”的品格,寫了許多仙子轉換爲人類的事。

從中我體會到了人在生活中要學會勇敢,敢於“攀登高山”。比如有一次我在客廳裏發現了一隻蟲子,我心裏感到非常害怕,有時候我會大聲叫到“有蟲子”,媽媽總是說我大驚小怪。可讀完這本書後,我仔細想一想,這蟲子只不過在地上趴着,我一個小指頭就能把它壓死有什麼好怕的。

再比如又一次,我很膽小,到楓樹灣玩時,有一條清澈的小溪流,溪流間有幾塊大石頭,要過去,就必須踩過那幾塊石頭,可我不敢,最後我還是靠別人的幫助過去的。讀完這本

書以後,我想了想,我幹嘛那麼膽怯,石頭的距離不是很大嘛,有什麼好怕的。

讀鏡花緣有感 篇9

《鏡花緣》是繼《紅樓夢》之後比較優秀的一部現實主義長篇小說,在中國文學史上佔有一席之地。它是清代作家李汝珍晚年的一部作品,共一百回。《鏡花緣》可分爲兩個部分。第一部分寫武則天稱帝,打敗了唐室舊臣、駱賓王的反叛。有一天醉後觀花,令白花嚴冬齊放。衆花神不敢聖旨,就齊聚皇家噴蕊吐豔。哪知了天規,被玉帝貶下凡塵成了一百個才女。衆花白花仙子被貶到嶺南,託生爲唐敖的女兒小山。唐敖殿試落第,心情沉悶,就隨妹夫林之洋泛海出遊,經舵工多九公導遊,觀覽了海外異國風情,看到許多奇人異事。後來進入小蓬萊,求仙棄世,一去不返。小山思親心切,讓舅父林之洋帶她出海,尋父回家,歷經後終於找到小蓬萊,卻意外地在泣紅亭中錄下一卷“”,有一百名女子的事蹟。並遵照父親的意思改名爲唐閨臣。

第二部分寫武則天開科考試才女,錄取了一百人,名次和泣紅亭上載得分毫不差。這些才女及第後,拜見師,連日飲宴,賦詩遊戲,表演了書、畫、棋、醫、卜、、音韻、算術等,以及燈謎、酒令、鬥草、投壺等,盡歡而散,唐閨臣也重返仙山。這時,、駱賓王等人的兒子聯合劍南節度使文芸,起兵反對武則天,一些才女也因姻親關係加入軍中,不少人,終於打破了“武家軍”的酒、色、財、氣四座大陣,武則天失敗。後來唐中,仍尊則天爲“大聖”,則天又下新詔,宣佈明年重開女試,並命前科錄取的才女重赴“紅文宴”。

《鏡花緣》一書的思想意義十分突出,作者借書中人物之口,鮮明地表現了自己的一些觀點,對嫁娶、葬殯、飲食、衣服、居家用度都提出了一些的辦法。他還通過對風土人情的描述,無情地了好吃懶做、、奉承、不學無術等多種現象,對好讓不爭、待人寬大的“君子之風”、大人之度則給予讚揚和肯定。然而,書中的一個更重要、更鮮明的主題,就是要求提高婦女的地位,使婦女揚眉吐氣。在我們生活的這個中,雖然人們的觀念較以前已經有了很大轉變,但封建思想依然存在,有的還很嚴重,像男尊女卑的現象及男主外、女主內的思想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位生活在兩百多年前的封建中的作家都能打破,封建制度,主張男女平等,這是否能引起我們這些生活在中的當代人深思呢?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