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百年孤獨》讀後感1200字範文(精選22篇)

本文已影響 2.93W人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百年孤獨》讀後感1200字範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百年孤獨》讀後感1200字範文(精選22篇)

《百年孤獨》讀後感1200字 1

這是一個充滿神奇與狂歡的故事,是現實世界及其困境、迷信的一面鏡子;它也是一個充滿虛構的世界,吸引每一位讀者步入浮想聯翩的幻境。這部作品採取魔幻現實主義的寫作手法,把現實和幻想、直敘與諷喻、寫實和誇張結合起來,加上《聖經》和印第安人的一些神話和傳說故事,無異繪出“一幅巨型壁畫”,但卻再現了活生生的現實。

一部《百年孤獨》是一本人類心靈孤獨的苦難史。小說其實一直在交錯兩個主題:孤獨和宿命。一方面,以烏蘇娜爲代表的幾個長壽的女人,代表一種神祕力量,一種歷史的見證,一種家族的延續;另一方面,第三代阿卡迪奧爲對稱,第四代的孿生兄弟簡直就是第二代的兄弟倆的翻版,這象徵着一種命運的輪迴,一種註定無法改變的輪迴。而這種烙自家族徽記和生理本能的內驅力還鮮明地表現在這個家族人之間的衝動和論理規範的禁忌之間造成的緊張關係。即使是看上去最高尚最理性的奧雷連諾上校,也在數十年顛沛流離的戰爭生涯裏留下十七個私生子;而第四代奧雷連諾第二更是將這種情慾發泄到及至,並且神祕的引起了牲畜繁殖力的亢奮。到了最後,這種盲目的本能衝動到第五代阿瑪蘭塔·烏蘇娜和第六代小奧雷連諾身上徹底的無阻擋的爆發出來,這種被壓抑了幾代的衝動如決堤的洪水淹沒了家族的一切。馬爾克斯自己在解釋這部作品的人物的孤獨性時,曾認爲“布恩蒂亞整個家族都不懂得愛情,不通人道,這就是他們孤獨和受挫的祕密。”作者的觀點似乎是無可置疑的正確的。

但是時間並不可怕,因爲我們擁有孤獨,我們讓孤獨流淌在時間中。

然而,小說的一切悲慘結局皆源於馬孔多居民的落後、愚昧。他們不是面向過去,追懷昔日的寧靜與淡薄,就是關在小屋裏,沉湎於毫無意義的“制小金魚”、“織裹屍布”、“修破門窗”、“洗澡”等等。因此,他們只能等待着“豬尾巴”的重現。

看似荒誕的一個家族其實正折射出了拉丁美洲的歷史。這一個家族的孤獨與苦難也正是拉丁美洲人民的病苦與血淚。拉丁美洲神祕莫測的大自然,歷史悠久的古代神話,原始古樸的印第安習俗,混雜的種族和宗教,偏僻落後的鄉村生活,現代時髦的都市文明雨季激烈動盪的政局,所有這些因素都奇妙地混合在一起,夢幻的歷史與神奇的現實巧妙地融爲一體。而正是這種神奇的不可信的現實,讓拉丁美洲處於獨孤的氛圍之中。當你真正瞭解那一段歷史,你會發現《百年孤獨》是一本透過哈哈鏡的折射的南美洲史詩,他所揭出的不是單純的生活,而是表層下面一些更深刻的東西,不被理解的人,無法聯合的力量。這種孤僻貫穿了這本書。正如書中最後所說,“遭受百年孤獨的家族註定不會在大地上出現第二次了。”這正是作者對自己的出生地的希望或應說是絕望。

這也是一部極具現實批判意義的'小說。譯者的後記中寫到,“這部小說是一部反帝、反封建、反獨裁、反保守的作品。”作者把時間寫的很混亂,讓讀者從一個個的片段裏找尋故事的連接點。書的一開頭就連用兩個很多年,把讀者拉到沉重的歷史面前。讓人看書的心情變得沉重。我不知道作者描寫布恩地亞家族的時候有沒有一絲同情。他們七代人沒有一個人懂得愛,最後好不容易有了一個愛的結晶,卻是整個家族毀滅的開始。作者在書中作了很多這樣的描寫。這些帶有真實性的誇張,讀來不免讓人陷入深思。也就覺得作品充滿了無限的淒涼。

“多年以後……當……準會……”這就是馬爾克斯向我們展示的時間魔法。

他的小說,滿足了我們永不饜足的想象需求;只有在他的小說裏,我們才能體驗到什麼是現實、什麼是幻想,什麼高於現實也高於幻想。有時想象,如果生活真的如他所描寫的一般,人類會不會活得更真實、更單純、更可愛?

讀《百年孤獨》,從來只有一個感覺:但願長醉不願醒。

《百年孤獨》讀後感1200字 2

當一切趨於入定後,你往往只能品嚐到孤獨。——題記

這是一部以一個家族的興衰爲線索來表現當時作者所處的拉丁美洲的一種縮影。拉丁美洲的百年曆程就如同書中一般,不斷重複着怪圈:不是前進,而是徘徊。

“多年以後,面對行刑隊,奧雷利亞諾.布恩迪亞上校將會回想起他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下午。”就是這樣一段短小而深刻的句子帶着我們領略到魔幻現實主義世界的未來,過去和現在的三個時間層面,龐雜紛擾,眼花繚亂。

百年孤獨的那種魔幻主義色彩從人物的名字中你就能體會的到。整個家族七代人,不斷的重複着那幾個名字,就如同家族宿命一樣:“第一個人會被捆在樹上,最後一個會被螞蟻吃掉。”在不斷的重複中步入滅亡。

一直深刻贊同王菲的`《我也不想這樣》中的反正最後每個人都孤獨,在每段感情中,不管是暗戀還是相愛,到最後會發現不管是需求還是被需求,心靈永遠都要有自己的空間。所以仍然你是你,我是我,難免孤獨。你我都是一條直線,有人與我永遠很近但永遠不能相交,而相交的兩條線必然愈行愈遠。

其實就如同書名一般,全書所帶給我們的就是一種滿目蒼涼的孤獨感,孤獨首先集中在人物身上。就好比麗貝卡獨自一人老死於家中,被站爭迷失本性變得麻木的上校結局。還有阿瑪蘭坦的結局,她一直費盡心機想得到皮埃特諾的喜愛,到手了卻又死活不要,讓其落了個自殺的下場。後來又有了赫利索多上校,兩人情到深處又斷然拒絕其求婚,終使自己在孤獨和悲傷中度過。她大概是因爲失手殺死了梅蕾黛絲而產生的愧疚感,讓她自己無法釋懷,也不允許自己得到幸福吧!書中的人物多是這樣壓抑,在徘徊中走向了孤獨。

老實說讀完這本書的感覺挺壓抑的。我們每天都生活在一個日新月異的世界裏,科技發達,文明進步,我們馬不停蹄的向前奔跑。正如從第一批吉普賽人帶着各種新奇物品踏入馬孔多這座小鎮一樣,再到後來的什麼火車,香蕉公司。進步看似給馬孔多的居民帶來了便利和新鮮感,然而新鮮感過後帶來的又是一片孤獨。有人說孤單是一羣人的狂歡,狂歡是一個人的孤單。正是因爲孤單才使得一些不甘寂寞的人走到一起,真正孤單的人也有着自己的狂歡吧!

然而真正的孤獨,不是寂寞、無助等淺顯的意義,而是停留在人內心的冷淡。生命從來不曾離開過孤獨而獨立存在。真正意義上的孤獨猶如影子一樣存在,無論是我們出生、成長、相愛還是成功失敗,總會時不時的提醒我們它的存在。孤獨的存在提醒我們要珍惜眼前,督促我們體驗人生,讓我們在成功的時候可以清醒,在失敗的時候淡然一笑。

擡頭仰望星空吧,去審視自己。有時候我多麼希望所有人的孤獨都能消失,我們要的不是一個熱鬧的表象,而是一個真實的自我。

《百年孤獨》讀後感1200字 3

這是我這麼多年最爲珍藏的一本書,它是我愛上的第一本世界名著。

高中的時候,因爲好奇買下來它,爲了所謂的一點點虛榮心去閱讀這部作品,很認真地讀,它卻讓我恐懼。翻了兩章,便不敢再拿起來看。 現在經歷了許多不想經歷的事情,從一個故作孤獨的人變成了一個真正開始明白孤獨的人。卻沒有了過往的浮躁,在一個清冷的午後重新去閱讀它,我彷彿重新發現了一個被廢棄已久的寶藏。曾經晦澀難懂的文字如今卻像滔滔江水一樣一波一波的撞擊你的心靈。睡夢中還會讚歎怎麼會有這樣環環相扣精彩絕倫的'敘事方式。冷靜旁觀的口吻,讀罷卻激起心底最深處的蒼涼。

因爲當時的無知與浮躁,我差一點錯過了它。所以當你還未嘗過痛苦,當你還未開始嘗試看透生命,請好好的收着它,不要讀它。

《百年孤獨》的內容複雜,人物衆多,情節離奇,手法新穎。馬爾克斯在書中溶匯了南美洲特有的五彩繽紛的文化。他通過描寫小鎮馬孔多的產生、興盛到衰落、消亡,表現了拉丁美洲令人驚異的瘋狂歷史。

布恩迪亞家族,漫長的幾代人之中,有手藝靈巧的、有求知旺盛的、有聰明機靈的、有勇敢堅強的、有吃苦耐勞的、有光彩照人的……他們有堅毅的眼光,不輕易言敗的性格,無論是旅途勞頓的南征北戰,還是通宵達旦的歡娛,他們都可以用他們特有的魅力吸引體態美麗,性格豐滿的女性。我無法看出這個家族有什麼弱點,但他們最終也不過才經歷了短短百餘年,然後狂風襲來,他們的生命、他們的後代和關於他們的記憶,很快就那麼無影無蹤。但卻看不出有什麼值得惋惜後悔的地方。

我已經不記得自己在看這本書的時候是否有特別興奮或者特別悲痛的心情,只覺得文字像水一樣在我眼前流過,即便是難以理解的家族譜,時而現實時而魔幻的寫作手法,完全不熟悉的地方和歷史等等,這些那些打亂我讀書節奏的方方面面似乎理所當然地被我所接受,我仍然以幾乎不動的姿勢一頁頁地看下去,看的時候在想什麼我並不清楚,就好像小時候放暑假剛剛睡醒的午後,我躺在地上看着牆上時鐘一分一秒走過。我沒有起牀,也沒有在等待什麼,我在幹嗎呢?我自己也不清楚。但是,很不可思議的,在讀這本應該不算是喜劇的故事時,我竟然涌起一種類似於平靜恬然的快樂。就好像我知道人終究會衰老死亡,但在照耀到陽光的瞬間,仍然忍不住微笑。

最爲喜歡書裏接近尾聲的這一句話,姑且作爲我的讀書筆記吧:“過去都是假的,回憶是一條沒有歸途的路,以往的一切春天都無法復原,即使最狂亂且堅韌的愛情,歸根結底也不過是一種瞬息即逝的現實,唯有孤獨永恆。”

《百年孤獨》讀後感1200字 4

前幾天讀完了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一向打算寫篇讀後感,苦於無從下筆。一方面是對作品本身有一知半解之感,一方面想的太凌亂以至於理不出頭緒。

一向深刻贊同王菲的《我也不想這樣》中的反正最終每個人都孤獨,在每段感情中,不管是暗戀還是相愛,到最終會發現不管是需求還是被需求,心靈永遠都要有自我的空間。所以仍然你是你,我是我,難免孤獨。你我都是一條直線,有人與我永遠很近但永遠不能相交;而相交後的兩條線必然愈行愈遠。

對我而言,單從讀《百年孤獨》的直觀感覺來說,是十分的微妙且有意思的。與以往容易入書入戲的我不一樣,百年孤獨裏的悲歡離合、跌宕起伏、生離死別似乎和我之間隔了一層下雨中的玻璃牆。每當我似乎身臨其境的時候,總有一層新雨將玻璃重新淋得模糊。也許是因爲作者總以戲謔的口吻描述類似神話的種種場景,也許是因爲書中人物狂野的孤獨離世俗的`自我太過遙遠。

整本書中,每個人都是一個孤獨的個體。從家族第一個霍賽阿卡迪奧,到最終一個具有家族明顯特徵的奧雷良諾。從高傲果敢轟轟烈烈的奧雷良諾上將到精力充沛平凡而偉大的烏蘇拉老媽媽,從純潔如天使的俏姑娘雷梅苔絲到喜歡熱鬧以至於娶了兩個老婆的雙胞胎之一。

這些人,從出生開始就是孤獨,逐漸的,有人在孤獨中失去自我,比如第一個霍賽阿卡迪奧、梅梅;有人在對抗孤獨中失去自我,比如雷貝卡;有人清醒的明白自我的孤獨,可卻無能爲力,比如阿蘭瑪塔;有人孤獨一生卻不自知,比如烏蘇拉,比如俏姑娘雷梅苔絲;還有人在生命的最終幡然悔悟,可惜爲時已晚,比如我的上將奧雷良諾。

一部繁雜龐大的百年家族史,一部脈絡清晰的地方興衰史。在時間的洪流中,個人在大背景的起伏中顯得那樣無力。羸弱嬌小的被奪去生命,孤獨執着着的留下悲傷的痕跡。無端去世的雷梅苔絲的蘿莉像被作爲祖母的形象保存,到最終仍然在咬手指的雷貝卡執着的不肯死去。經歷奪走3人生命騷亂的阿卡迪奧得不到任何人的相信。他們都是人羣的異子,孤獨的極端。

對於我,則早已習慣了與孤獨爲伴,未必開心,但也未必悲哀。孤獨是一個陪伴人一生的夥伴是一個既定事實,與其否認,與其抗爭,與其無謂的逃避,不如理解它,擁擠的人羣裏讓它保護你回家,週六的上午讓它陪你吃早餐,整理陽光,週日的午時讓它陪你曬曬太陽,曬曬俱疲的身體與心靈。

如果你和我、和大多數人一樣,週期性的抑鬱,不妨看看這本書,讓書中孤獨人的魯莽激起你無畏抗爭的勇氣。也許,我們能夠活得更牛逼哄哄,至少在別人眼中。奧雷良諾上將死去的時候,我心中一陣痛楚,就是這麼想的。

我相信,這本書能給我的,遠遠不止於此。

《百年孤獨》讀後感1200字 5

記得曾經看過一句話:“世上有很多人都喜歡孤獨,卻沒有人真正能承受孤獨。”一開始體會這句話,並不能很好地理解:誰說這是絕對的呢?可讀了《百年孤獨》後,我也能略微領略這份痛徹心扉的孤獨。

這篇讀後感的標題是在“論情”,可孤獨又怎能和孤獨扯上關係呢?但是,《百年孤獨》卻把情與孤獨融合,不論是愛情、親情還是友情,都孤獨地刻骨銘心。

烏爾蘇拉,本書的主要人物之一。她那悲劇的孤獨體現在她淒涼的晚年。她多麼希望能有一個男人來繼承家族,振興家族啊!可是命運女神一次又一次令她失望,讓她在丈夫的死,兒孫的不爭氣中咀嚼着自己對昔日輝煌懷抱的希望以及苦澀的孤獨中慢慢腐爛,連一個長輩該有的尊重都不曾得到。

而阿瑪蘭妲與麗貝卡,卻雙雙因那令人瘋狂的愛情,一個負罪一生一個虛度一生。兩個人爲一個雙方都中意的'男子而把多年積攢的情誼統統捨棄反目成仇。可這段無果的愛情卻以麗貝卡另嫁了其他人,阿瑪蘭妲纏上註定要伴隨她一生的黑紗,蕾梅黛絲的死而告終。就好像妖精少女與墮入黑暗的國王的愛情,兩人都帶着“矛盾的詛咒”,越是尊重生命,越會奪走生命。如此被世界否定的兩人,在冥冥之中跌跌撞撞地相遇,開始只是朋友與師生的關係,可相處越久,他們越發現自己已離不開對方。再一次捫心自問,毫無疑問地,自己已愛上對方。於是,在夕陽下,兩人終於承認了自己的心意。

可就是這一吻,奪走了原本擁有不老之身的梅比斯的生命。那個年輕的國王,再也無法體會任何情感,在孤獨與空虛中游蕩了四百年。愛情就是如此美好,也就是如此殘忍,美麗又孤寂,讓多少個時代的人奮不顧身地深陷其中無法自救。

在書的最後幾章,奧雷里亞諾終於破解了家族幾代人都沒能破解的羊皮紙。可最令我悲傷的地方卻在何塞—阿爾卡蒂奧死後,奧雷里亞諾發現他的屍體時,作者寫道:“到這時奧雷利亞諾才明白自己多麼愛他。”讀完這句話,我的心狠狠抖動了一下,回聲震的我頭疼欲裂。我不明白爲什麼它會給我如此強烈的觸動,這種共鳴就好像你一直在尋找一樣東西,在心裏也爲它留好了位置,尋尋覓覓,終於找到它後,你近乎虔誠的將它放在特地準備的地方,那種幾乎將你引向瘋狂的震動。

不論是烏爾蘇拉還是阿瑪蘭妲與麗貝卡又或是梅比斯與傑爾夫,甚至是奧雷里亞諾,以及《百年孤獨》中所有的人物,當然也包括我們。都耗盡畢生在尋找一樣東西,一樣能夠拯救自己的東西,不論最後是否找到,其過程都是無比孤獨的。但,自己的孤獨不一定要自己承受,有時候,有些孤獨能在“情”中化解。

《百年孤獨》讀後感1200字 6

我在看《百年孤獨》前也問了多少人,這本書怎麼樣。很多人跟我說,很好看,很好看,真的很好看。但他們的評價只有很好看三個字。我試圖看過好幾次,每次都看了個開頭就看不下去了。幾年後某個朋友跟我提到說這本書很好時舉例說,你看頭一句:多年以後,奧雷連諾上校站在行刑隊面前,準會想起父親帶他去參觀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是不是很贊?其實我很早就聽說這句話很有名,但一直不曉得有名在哪兒。那個朋友解釋說:這短短一句就包括了過去時、現在時、將來時。馬爾克斯開創了一種新的敘述方式,讓小說迴歸到了敘述的本質,對後來的文學創作影響很大,許多人都效仿了這種敘述方式。那一刻,我忽然決定重新開始閱讀這部偉大的作品。

百年孤獨,何謂之孤獨?

奧雷連諾上校晚年不停地做金魚。金魚一共二十六條。他每天都做兩條,達到二十五條時,他又拿它們在坩堝裏熔化,重新開始。

阿瑪蘭塔的'晚年是在縫製殮衣中生活的。她白天縫,晚上拆,直到死。

烏蘇娜瞎了之後發現:當其他的人在房子裏漫不經心地來來去去時,烏蘇娜就憑自己剩下的四種感官注意別人的活動,使得誰也不會突然撞着她;很快她就發現,而家裏的每個人卻沒覺察到。他們每天走的都是同樣的路,重複同樣的動作,同樣的時匆幾乎說同樣的話。

重複,幾乎是每個人生命裏最大的一件事。起牀、洗漱、上學、上班、回家、吃飯、睡覺……我們每天都在不知不覺中重複着過日子。如果你仔細回顧,會猛然發現你幾個禮拜、幾個月幾乎都是這樣的日子,毫無特色。

忘記了初心,找不到人生的意義,機械麻木的重複,這就是孤獨。

張愛玲在《半生緣》裏說,對於年輕人,三年五年就是一生一世。但對於中年以後的人,三年五年不過是彈指間的事。

年輕人最大的毛病是什麼,是浮躁。這種浮躁無處不在。年輕的時候誰都想熱烈澎湃的生活。但那也累,過上幾年就吃不消,想要安定。可一旦安定了,冷寂了,日子開始重複了,又倍感無聊,甚至無聊得可怕,可怕到精神空虛,坐吃等死。

有時候我會想,究竟是熱烈澎湃的生活好,還是平淡安定的生活好?每個人對於生活道路的選擇都不盡相同。但我想,無論是要熱烈澎湃,還是要平淡安定,重要的是找到自己要走的路。沿着自己選擇的路,一直堅持着走下去,走出自己的精彩和意義。

《百年孤獨》中有一句話:“無論走到哪裏,都應該記住,過去都是假的,回憶是一條沒有盡頭的路,一切以往的春天都不復存在,就連那最堅韌而又狂亂的愛情歸根結底也不過是一種轉瞬即逝的現實。”

無論遇到了什麼樣的困難和迷茫都不要停下,唯有不忘初心,方能繼續前進,最終找到自己人生的意義。

《百年孤獨》讀後感1200字 7

這個寒假我讀了一本名爲《百年孤獨》的名著。

這是被譽爲“再現拉丁美洲歷史社會圖景的鴻篇鉅著”的《百年孤獨》,是西亞·馬爾克斯的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作品的代表作《百年孤獨》以魔幻主義的手法,模寫了布斯地亞一家七代人充滿神奇色彩的坎坷經歷,和馬貢多這個小鎮一百多年來,從興建、發展、鼎盛乃至消亡的歷史。

並從中藝術地再現了作家童年時代眼中的世界。

以複雜的背景和離奇的情節超越於整部拉美文學史之上,其中充滿了理想的光輝。

對光榮與夢想的憧憬,對愛與自由的崇拜,創造後的不屈和靈魂的不朽已超越於虛幻的手法之上,再此篇小說中,找到了最終完美無缺的歸宿。

從1830年至上世紀末的`七十年間,哥倫比亞爆發過幾十次內戰,使數十萬人喪生。

這本書以很大篇幅描述了這房間的史實,並且通過書中主人公帶有傳奇色彩的生涯集中表現出來。

政客們的虛僞,統治者們的殘忍,民衆的盲從和愚昧等等都寫得淋漓盡致。

作家以生動的筆觸,刻畫了性格鮮明的衆多人物,描繪了這個家族的孤獨精神。在這個家族中,夫妻之間,父子之間,母女之間,兄弟姐妹之間,沒有感情溝通,缺乏信任和了解。

這種古都不僅瀰漫在布恩地亞家族和馬貢多鎮,而且滲入了狹隘思想,成爲阻礙民族向上,國家進步的一大包袱。

作家寫出這一點,是希望拉美民衆團結起來,共同努力擺脫孤獨。

加西亞·馬爾克斯遵循“變現時爲幻想而又不失其真”的魔幻現實主義創作原則,經過巧妙的構思和想象,把觸目驚心的現實和源於神話傳說的幻想結合起來,形成五彩斑斕、風格獨特的圖畫,使讀者在“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的形象中,獲得一種似曾相識又絕陌生的感受,從而及其尋根溯源去追索作家創作真諦的願望。

魔幻現實主義必須以現實爲基礎,但這並不妨礙它採取極端誇張的手法。

我讀完這本書給我的感受就是:本書凝重的歷史內涵、綺麗的批判眼光、深刻的民族文化反省、龐大的神話隱喻體系是有一種讓人耳目一新的神祕語言貫穿始終的。

後來我還看到了有關介紹說有的評家認爲這部小說出自八歲兒童之口,加西亞·馬爾克斯對此說頗感欣慰。

這是很深切的批判目光,因爲這種直觀的,簡約的語言確實有效地反映了一種新的視角,一種落後民族《人類兒童》的自我意識,難道不是嗎?

當事人的苦笑取代了旁觀者的眼淚,“愚者”自我表達的切膚之痛取代了“智者”貌似公允的批判和分析,更能收到喚起被愚弄者羣體深刻反省的客觀效果。

《百年孤獨》讀後感1200字 8

《百年孤獨》是加西亞·馬爾克斯的一部作品。作者在小說中建立了一個自己的世界,一個濃縮的宇宙,其中喧囂紛亂而又生動可信的現實,映射了一片大陸及其人民的富足與貧困。

這本書以馬孔多這樣一個以前安靜而又單純的小村落爲端點,講述了生活於其中的布恩迪亞家族的百年曆史。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是村落組建人之一阿爾卡蒂亞的兒子。父親老布恩迪亞曾是一位極富進取心,勇於開拓的有志青年,直到吉卜賽人踏入了這個與世隔絕的村落,並帶來了外面的世界不可思議的發明。他與吉卜賽人梅爾基亞德斯成爲密友,將一腔熱忱在磁石、天文、鍊金幾件事世界奇觀上消耗殆盡,這或許就是布恩迪亞家族百年孤獨的先兆。此後相同的命運又一次次地在布恩迪亞家族人身上不斷重演,他們陷入了一個無法自拔的命運輪迴之中,直到一個世紀後家族最後一個孩子死去,奧雷里亞諾·巴比倫翻譯出了梅爾基亞德斯在一百多年前所寫的關於家族歷史的預言。

看似只是一個設計精密、情節波瀾的懸疑神祕故事,實際映射了哥倫比亞乃至拉丁美洲的歷史演變和社會現實。

例如在阿瑪蘭妲·布恩迪亞的命運之中,毫無理由的恐懼已佔據了她全部的內心,全部的生命。她對親人的怨恨使她喪失了“愛”,缺乏了愛使她不相信任何人,甚至是親人,也不相信世界上所有的愛,從而使她永遠活在在怨恨中,爲自己造了一個牢不可破的牢籠。一個無力去愛的人,又怎樣可能被愛?

在這個家庭中,歲月的.痕跡已經磨平了所有的回憶,將他們變成廢料,垃圾和污物,讓這個無數辛勞換來的家庭破碎,墮落。且造且毀,且毀且造,固執於自我,孤獨的宿命不斷重演。

奧雷里亞諾上校發動的幾十次戰爭,不是爲了理想,而只但是是爲了他那純粹的、罪惡的自大。他視高傲爲力量,所有的成功或是失敗都會讓他迷失,他經逼近過權利的極致,爲此他放下了許多東西,而最終,他也像放下那些一樣,堅定的放下了權利和榮耀,終其一生周而復始的在祖父的鍊金房裏鑄造小金魚。而最後才發現,戰爭已經將生命中最完美的部分永遠的奪走了,在臨終時,那些無法刪除的百年記憶儼然成爲了無法避免的折磨,就如同他將會無法避免的死去一樣。

還記得馬爾克斯上校“悲傷地敲擊發報鍵”說“馬孔多在下雨”,他儼然已經認識到了戰爭摧毀了太多,而換來的只是奧雷里亞諾的冷言冷語“別反混了,八月下雨很正常。”本性憂鬱,生來孤獨的上校對下雨毫無感觸,絕對理性地勸說革命同僚別犯渾。權利、戰爭已經改變了他,沒有“愛”,沒有“回憶”。

人心如鐵是否真的足以經受這樣多的痛苦和折磨對於命運,我們是否要逆來順受怨恨和迷失究竟摧毀了多少的生命不,我們要有一顆平和慈悲的心,無畏的勇氣始終堅定方向。

《百年孤獨》讀後感1200字 9

一開始讀這本書,是被它的名字吸引的,百年的孤獨,這到底闡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又表現了作者怎麼樣的心情?我翻開書,慢慢閱讀後,卻發現這是一個曲折離奇,令人眼花繚亂的世界。書中的故事發生在一個叫馬貢多的小鎮,圍繞着布恩地亞這個家族發生了一系列奇奇怪怪的事情,從第一代布恩迪亞,到剛出生就死掉的第七代布恩迪亞,故事圍繞着這七代人慢慢展開。

老實說,剛開始讀這本書,我的思路是比較亂的,因爲思維和外國人不同,我經常把書中的人物弄亂,因爲感覺每個人的名字都差不多。儘管如此,我還是能興致勃勃地把書看下去,因爲書中有很多神話而荒誕的情節。書最後的一部分我沒看完,而且幾年過去了,書中很多內容我都忘了,所以我就圍繞着書中的第一個主要人物霍·阿·布恩地亞稍微聊一聊。

布恩地亞從一開始,就是個充滿好奇心,敢作敢爲的小夥子。他要與表妹烏蘇拉近親結婚,而烏蘇拉擔心會像姨媽和姨父近親結婚那樣生出長豬尾巴的孩子而拒絕和他同牀。看到這裏,我突然笑了,這什麼理由!感覺這本書從頭到尾都充斥着一種光怪陸離的氣息。諷刺的是,我參考了一些讀後感後發現,最後他們的孩子當然是正常人,可是他們家族第七代的近親結婚生下的孩子,赫然就是一個長着豬尾巴的嬰兒,而他剛出生就死去了,這也代表了他們家族血脈的終結。

結婚後,由於殺了人,他們被迫逃到偏僻的小鎮馬貢多。而令我印象很深的是,小鎮經常有一些吉普賽人途徑,而布恩地亞徹底迷上了吉普賽人帶來的'各種小玩意,經常花了很多錢去買一些稀奇古怪的東西,例如磁鐵什麼的,爲此他經常被老婆責罵,可他依然樂此不疲地去搞一些小發明,雖然總是失敗收場。從這裏,可以看出他是一個充滿了好奇心和鑽研心的人,但總是因爲一些原因而不被人理解。後來,他又異想天開,想打通外界與小鎮的聯繫,修建一條鐵路,使外界的各種新奇事物和文明能夠進入到這個偏僻的地方。他帶領着一些年輕人,在小鎮周圍的灌木叢砍伐了七天七夜,最終仍然看不到盡頭,最終無奈地放棄了。布恩地亞甚至爲此發瘋了,被家人綁在樹上,到死也沒解開過。

我讀到孤獨了,本書中每個人的孤獨都不一樣,這只是霍·阿·布恩地亞的孤獨,而他的孤獨感覺是比較好懂的了。他就跟很多人一樣,心裏充滿了各種的奇思妙想和理想,卻不被別人所認可,也曾努力過,但正如那看不到盡頭的灌木叢一樣,看不到任何希望,最終惶惶無所作爲地度過一生,這就是不被人理解,看不到希望的孤獨。

如何才能戰勝這種孤獨?我想到的只有:堅持。面對看不到邊際的灌木,七天七夜砍不完,那十天十夜呢?一個月呢?當然,堅持需要莫大的勇氣和毅力,需要我們窮其一生去培養和爭取。

《百年孤獨》讀後感1200字 10

“多年以後,面對行刑隊,奧雷良諾·布恩地亞上校將會想起他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時那個遙遠的下午。”——題記

我始終記得這個句子,即使它短小,可我記憶深刻。這本書開篇就將我帶入了一個魔幻現實主義、世界未來和過去之中。這三個畫面,龐然紛擾,眼花繚亂。

馬爾克斯以小說作品的形式創作了一個自己的世界,一個濃縮的宇宙。其中喧囂紛亂卻又生動可現的生活,映射了一片大陸及人民的富足與貧困。這是1982年諾貝爾文學獎給《百年孤獨》的頒獎詞。《百年孤獨》是哥倫比亞作家馬爾克斯的代表作,被譽爲“再現拉丁美洲的歷史社會圖景”的宏篇著作。

《百年孤獨》通過革命家總部一家七代人的經歷,描述了整個家族百年來的辛酸、榮辱、愛憎、禍福以及文化的人性中根深蒂固的孤獨。當第七代的繼承人被螞蟻吃掉的那一刻,他的父親終於破釋了梅爾基亞德斯的羊皮卷手稿。手稿內容是:家族中第一人被綁在樹上,最後的人會被螞蟻吃掉。這手稿記載的是布恩地亞的家族歷史。在他譯完最後一章時,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風將村莊颳走了,從此無影無蹤。

像第七代人循環反覆的名字一樣,循環出現了情節與敘述,整個馬孔都被包裹成了一個環形廢墟,然而每個人的內心都是孤獨的,沒有一刻感受到家的溫暖——說明這個家庭是分散的。夫妻之間、父子之間、母女之間、兄弟姐妹之間……沒有了情感溝通,缺乏信任和了解。參與革命以及反覆做手工活、深迷情慾、讀書翻譯,卻始終無法將這些力量集中到一塊兒。逃不過家庭分崩離析的命運,彷彿房子只是一個家,一個載體,從不是一個給予人心靈安慰的溫暖的港灣。當然,除去貫穿靈魂的烏拉蘇拉,所有人都不值得愛或者被愛。他們所做的.不過是掩埋自己的私慾和空虛,以致自己活在執拗和孤獨之中。

這個不可實現的奇蹟和純粹的現實交錯的生活,就是哥倫比亞乃至拉丁美洲歷史的演變。其中,被隔離在現代與文明世界進程之外的憤怒與恨意,又是拉丁美洲的獨特生命力對生命的渴望。這不僅僅是在敘述一個家族,更是一個民族的自我反省。

作者是在用一顆悲愴的心靈去拉丁美洲尋找那迷失的溫暖和精神家園。如同我們現在,高樓林立,思想多元,但卻迷失了方向,成了百年孤獨,越來越感到我們那一顆心靈的脆弱。然而真正孤獨的不是無助的寂寞,而是停留在人性中的冷淡與漠然。

生命不曾離開,真正意義上的孤獨使我們成長道路的失敗,最後如你的影子一樣,時不時出來提醒一下你我她的存在。孤獨的存在或許是爲了告訴我們珍惜眼前,體驗人生,督促我們:成功要清醒,失敗要努力。

擡頭仰望天空吧,審視自己,認知社會;擁抱他人,向陽而生!

《百年孤獨》讀後感1200字 11

我常常自矜自己喜歡讀書,愛好書籍,卻又常常在讀書時極爲偏好,興起試讀名著,卻又爲那其中的晦澀難懂而撤退。事實上,於我而言,《百年孤獨》正是如此。

讀過一遍,心頭複雜感情簡直無法形容,最多的想法是:天哪,這寫的到底是什麼東西?什麼奧雷里亞諾,烏爾蘇拉,阿爾卡蒂奧,本就對各種又長又拗口的外文名敬而遠之的我,更是讀起來費力的將人物與身份對上。最要命的是,父親跟兒子常常會起同樣的名字,讓我毫無頭緒,一遍讀下來,腦子裏好像有漿糊,真是一點感想也沒有了。

不客氣的說,我實在是想着自己還有閱讀筆記,才硬着頭皮讀了第二遍。這一遍,我依舊不懂,卻感受到了內心有了什麼,咕嘟咕嘟的冒着泡泡。

它看起來那樣荒誕,在現實生活中不可能會有持續了四年多的雨,一個老年神父不可能只喝了一口可可茶就能浮在空中,死者更不會因爲耐不住寂寞就重返人間……但這一切都發生在了這個家族的身邊。更令人奇怪的是,書中這個綿亙了百餘年的世家中,男子不是叫做阿卡迪奧就是叫做奧雷良諾,而家族中各種奇怪的事情,在阿卡迪奧直到家族的最後一個守護者奧雷良諾的身上反覆的發生着。

讀書之前老師介紹說,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的魔幻現實主義正是由此影響。此時我也是切身的體會了。

《百年孤獨》描述的是霍塞·阿卡迪奧·布恩迪亞家族的一部興衰史,其脈絡就是自閉到開放,開放到繁榮;再由開放到自閉,自閉到毀滅。馬貢多文明的創始人霍塞·阿卡迪奧·布恩迪與妻子烏蘇拉以非凡的膽識和開放的精神,開創了馬貢多的繁榮。霍塞·阿卡迪奧·布恩迪曾向妻子抱怨說:“世界上正在發生不可思議的事情,咱們旁邊,就在河流對岸,已有許多各式各樣神奇的`機器,可咱們仍在這兒像蠢驢一樣過日子。”因爲馬貢多隱沒在寬廣的沼澤地中,與世隔絕。他決心要開闢出一條道路,把馬貢多與外界的偉大發明連接起來。可是,他卻被家人綁在一棵大樹上,他的拉丁語,在家人心中只是瘋言亂語,幾十年後他纔在那棵樹上死去。

之後的幾代人,夫妻之間、父子之間、母女之間、兄弟姐妹之間,幾乎如出一轍的沒有感情溝通,缺乏信任和了解,孤獨、苦悶、猜忌,導致了馬貢多狹隘、落後、保守直至沒落。

就像奧雷里亞諾,不斷的戰爭,他甚至已經忘記了當初的目的,而是在殺戮,血腥中度過。他的結局停留在小金魚中。

孤獨是感受,孤獨又無法感受。

當奧雷良諾參透了墨爾基阿德斯的羊皮卷的奧祕,一陣颶風將馬貢多抹去,從世人的記憶中根除,“因爲註定經受百年孤獨的家族不會有第二次機會在大地上出現。”書中如是說。

《百年孤獨》讀後感1200字 12

自6月7日晚開讀范曄譯本《百年孤獨》,經過10余天睡前醒後的臥讀,今日晨終於通讀一過,也算了卻了多年的夙願——終於讀過《百年孤獨》了,否則,在文化人面前怪沒面子的,哈哈,好在老張周圍文化人屬稀有動物。

孤獨的力量是可怕的。書中描寫的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都在孤獨中死去,他們的經歷大致是相同的,在馬孔多這一片土地上,沒有進步,沒有創新,每天重複上演同樣的劇情,生活在那裏的居民註定是不快樂的。政客們的虛僞,統治者們的殘忍,民衆的盲從和愚昧,拉丁美洲的歷史是不斷重複着的怪圈,不是前進,而是徘徊。荷塞·阿卡迪奧·布恩迪亞與妻子烏蘇拉以非凡的膽識和開放的`精神,開創了馬孔多的繁榮。因爲馬孔多隱沒在寬廣的沼澤地中,與世隔絕。他決心要開闢一條道路,把馬孔多與外界的偉大發明連接起來,他曾向妻子抱怨說道:“世界上正在發生不可思議的事情,咱們旁邊,就在河對岸,已有許多各式各樣神奇的機器,可咱們仍在這兒像蠢驢一樣地過日子。”可惜的是,他卻被家人綁在一顆大樹上,幾十年後纔在那棵樹上死去。荷塞死去了,連同馬孔多的文明。之後的幾代人,也重複上演着同樣的悲劇,導致馬孔多狹隘、落後、保守直至沒落,到最後整個馬孔多就被一陣來歷不明的風颳走了,從地球上消失了。

范曄先生青年才俊,不過文筆卻非常老到,這其中也許就有譯不下去時狂讀白先勇的“金大班”等中文經典作品之功,總而言之,譯文的“雅順”應該是老張能夠一氣讀完這部作品的重要原因。於老張而言,第二個原因恐怕就是書籍的裝幀與印製比較合乎老張的口味,套封魔幻、內封素雅,傳統大32開精裝,字體大小適中,書籤令老張喜愛有加,既便於閱讀,閒暇還可享受一番,哈哈,老張也許是過於看重形式了,但個人喜好沒有辦法。正是基於上述兩點,老張才得以欣賞馬爾克斯這部魔幻現實主義的鉅著。魔幻現實主義,這名字起得真正科學,或者說是很真理。歷史和現實,人世和它世,真實和虛幻,分不清、辨不明,剪不斷、理還亂,百年的孤獨融匯始終,馬孔多小鎮的興亡也貫穿始終。或許還有什麼更深層次的寓意,老張領會不了,至今連到底寫了老奧家幾代人也沒有理清。但這並不妨礙閱讀,照樣還能讀得津津有味,或許這正是名著的魅力或者說魔力。上海譯文黃錦炎等先生譯本各方面都很好,但老張一直未能通讀,今日想來也許有年齡的原因,年輕匆忙,很難在一個點停留過長時間,小張沒讀的書只能留待老張了,哈哈。

人與書,有沒有緣、有沒有分、有沒有緣分,或許冥冥之中早有定論,這個說不好,不好說,只好不說也罷。

《百年孤獨》讀後感1200字 13

我常常自矜自我喜歡讀書,愛好書籍,卻又常常在讀書時極爲偏好,興起試讀名著,卻又爲那其中的晦澀難懂而撤退。事實上,於我而言,《百年孤獨》正是如此。

讀過一遍,心頭複雜感情簡直無法形容,最多的想法是:天哪,這寫的到底是什麼東西?什麼奧雷里亞諾,烏爾蘇拉,阿爾卡蒂奧,本就對各種又長又拗口的外文名敬而遠之的我,更是讀起來費力的將人物與身份對上。最要命的是,父親跟兒子常常會起同樣的名字,讓我毫無頭緒,一遍讀下來,腦子裏好像有漿糊,真是一點感想也沒有了。

不客氣的說,我實在是想着自我還有閱讀筆記,才硬着頭皮讀了第二遍。這一遍,我依舊不懂,卻感受到了內心有了什麼,咕嘟咕嘟的冒着泡泡。

它看起來那樣荒誕,在現實生活中不可能會有持續了四年多的雨,一個老年神父不可能只喝了一口可可茶就能浮在空中,死者更不會因爲耐不住寂寞就重返人間……但這一切都發生在了這個家族的身邊。更令人奇怪的是,書中這個綿亙了百餘年的世家中,男子不是叫做阿卡迪奧就是叫做奧雷良諾,而家族中各種奇怪的事情,在阿卡迪奧直到家族的最終一個守護者奧雷良諾的身上反覆的發生着。

讀書之前教師介紹說,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的魔幻現實主義正是由此影響。此時我也是切身的體會了。

《百年孤獨》描述的是霍塞·阿卡迪奧·布恩迪亞家族的一部興衰史,其脈絡就是自閉到開放,開放到繁榮;再由開放到自閉,自閉到毀滅。馬貢多禮貌的創始人霍塞·阿卡迪奧·布恩迪與妻子烏蘇拉以非凡的膽識和開放的精神,開創了馬貢多的`繁榮。霍塞·阿卡迪奧·布恩迪曾向妻子抱怨說:“世界上正在發生不可思議的事情,咱們旁邊,就在河流對岸,已有許多各式各樣神奇的機器,可咱們仍在這兒像蠢驢一樣過日子。”因爲馬貢多隱沒在寬廣的沼澤地中,與世隔絕。他決心要開闢出一條道路,把馬貢多與外界的偉大發明連接起來。可是,他卻被家人綁在一棵大樹上,他的拉丁語,在家人心中只是瘋言亂語,幾十年後他纔在那棵樹上死去。

之後的幾代人,夫妻之間、父子之間、母女之間、兄弟姐妹之間,幾乎如出一轍的沒有感情溝通,缺乏信任和了解,孤獨、苦悶、猜忌,導致了馬貢多狹隘、落後、保守直至沒落。

就像奧雷里亞諾,不斷的戰爭,他甚至已經忘記了當初的目的,而是在殺戮,血腥中度過。他的結局停留在小金魚中。

孤獨是感受,孤獨又無法感受。

當奧雷良諾參透了墨爾基阿德斯的羊皮卷的奧祕,一陣颶風將馬貢多抹去,從世人的記憶中根除,“因爲註定經受百年孤獨的家族不會有第二次機會在大地上出現。”書中如是說。

《百年孤獨》讀後感1200字 14

在這一天,我隨着馬爾克斯最後那句“羊皮捲上所載一切自永遠至永遠不會再重複,因爲註定經受百年孤獨的家族不會有第二次機會在大地上出現”合上厚厚的這本《百年孤獨》。

書買來很久了,一直沒下決心看這部被譽爲“再現拉丁美洲歷史社會圖景的鴻篇鉅著”,最無爭議的諾貝爾文學獎著作。因爲一是我骨子裏並不是很喜歡讀外國小說,二是早聽說這裏麪人物衆多,名字重疊,光看這個書名也覺得甚是厚重。

但我仍在4月的某天打開了他,之前也做了一些功課,大概瞭解了一下小說的創作背景,作者的經歷,裏面人物之間的關係,否則一遍讀下來,便不會如此順暢。

簡單的說《百年孤獨》的故事發生在虛構的馬孔多鎮,描述了布恩迪亞家族百年七代的.興衰、榮辱、愛恨、福禍。用一個家族的命運,告訴世人:孤獨纔是人生的常態。在變老的路上,與其抗拒孤獨,不如學會享受孤獨;學會和自己相處,學會和內心相處,或許才能迴歸生命真正的意義。

雖然該書語言優美富有哲理,人物情節刻畫細緻深刻,但我仍無法像其他人那樣,去深切歌訟這本書,特別不贊同青少年讀這本書。因爲讀這本書的時候,我的心情是壓抑的,整本書幾乎沒有向上的積極氣息。

馬爾克斯說,“過去都是假的,回憶沒有歸路,春天總是一去不復返,最瘋狂執着的愛情也終究是過眼雲煙。”他讓我想起生命中那些孤獨頹廢的日子,讓我想起少年時曾經呆過而今已面目全非的白羊小鎮,讓我想起那些曾經熱鬧地陪伴在身邊而今已很久不見面不聯繫甚至天隔一方的人。

全書真實如一面鏡子照見我們每個人生命的旅程,孤獨和頹廢至始至終充斥了整個生命。每個人的宿命都如書中的羊皮卷一樣早早被寫下,哪怕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努力,奮鬥,抗爭,期望得到改變,可時光之軸又悄悄地將一切旋轉還原。就如同布恩迪亞家族一樣。無論第一代怎樣開疆拓土,向先進科技靠攏,無論後面幾代怎樣不屈反抗或縱情聲色,最終仍逃不去的是無人能解的孤獨,荒誕無聊的晚年,宿命的輪迴。正如書中那三袋鉅額金幣一樣,莫名其妙的得到,卻又離奇消散,果真如書中所說“生命中曾經有過的所有燦爛,原來終究,都需要用寂寞來償還。”

我們生活在日新月異的世界,科技發達,文明進步,大多數人都馬不停蹄地向前奔跑,唯恐落後於人,汲汲塵世間的名和利,刷着短視頻,吃着名星瓜,何曾停下腳步,思索一下生命的本源,我們從何地而來,又將往何處而去?

當然,看完書之後,也是有收穫的。你也許會明白,曾經得到的東西最後極大可能會回到起點;你也許會有所改變,從一開始畏懼孤獨到享受孤獨。人到中年,只有自己心態從容才能與生活共生,要想一路幸福,不妨改變自己的心態。

《百年孤獨》讀後感1200字 15

我讀完《百年孤獨》,掩卷冥思時,渾身涌起一股顫慄感,它並不是我所喜愛看的小說類型,故事中的情節讓人彷彿置身在一個發生了不可能事件的現實生活中,書中的每一個人物都讓人恐懼不已。

先說說情節,在現實生活中不可能會有持續了四年多的雨,一個老年神父不可能只喝了一口可可茶就能浮在空中,死者更不會正因耐不住寂寞就重返人間但這一切都發生在了這個家族的身上。書中有一個很有象徵意味的情節,就是不眠症的情節,馬孔多鎮上的居民隨着何塞何塞·阿卡迪奧·布恩迪亞夫婦的養女雷貝卡的失眠而相繼患上不眠症。患了這種失眠症,最可怕的不是睡不着覺,而是失眠症必然演變成健忘症。

開頭會忘掉童年時代的事兒,然後會忘記東西的名稱和用途,最後再也認不得別人,甚至意識不到自己的存在,失去了跟往日的一切聯繫。爲了生活,馬孔多的`居民不得不在物品上貼上標籤,如給牲畜、家禽和植物標上名字:“牛”、“山羊”、“豬”……看到那裏我不禁想了想,如果哪一天我們連標籤上的字的含義都忘記了,那又該怎樣辦?這些標籤上的字的含義,都是我們歷經幾千年的學習與探索才發明出來的歷史,如果我們忘記了歷史,的存在也許就會變得毫無好處。

故事中布恩迪亞家族的讓我覺得壓抑,並不是正因家族氛圍有多麼森嚴,而是這個家族人與人之間沒有感情溝通,缺乏信任和了解。家族七代人百年的坎坷歷程,這百年的蹉跎歲月中從無到有,再從有到無,終點回歸起點,社會的發展,家族的變遷,都在不斷重複圓周軌跡,到最後卻什麼也沒有留下。

馬爾克斯用短短几十頁勾勒出一個家族的興衰,這與中國的《紅樓夢》迥然不一樣,我們要用多少章節才能鋪墊一幕黛玉葬花。這個家族中的人總是不斷重複著名字:阿卡迪奧、奧雷良諾、阿瑪蘭塔……就像他們不斷重複在他們身上的輪迴宿命。在任何一個時候都是一種禁忌,而小說中不止一次描述了這種關聯:因戀愛受挫的阿瑪蘭塔與自己的侄子戀愛、第三代阿卡迪奧瘋狂地愛戀母親以至差點鑄成大錯、第六代奧雷良諾不知不覺地愛上了姨母發生了關聯生下了孩子……這都是正因孤獨所犯下的罪行。死亡、各種各樣的陰霾纏繞着他們,讓他們痛苦不堪地離開這個世界。

孤獨,冷漠,已經是這個家族的人的共性,誠如小說中寫道:“布恩地亞家族每個人臉上都帶着一種一望可知的特有的孤獨神情,長大後,他們都試圖以各自的方式突破孤獨的怪圈,但激烈的行動總是歸於挫敗地沮喪,他們又以不一樣方式,一個個陷入更深沉的孤獨之中,對他們來說,孤獨彷彿一種神祕的命運難以抗拒。”正是這種孤獨才讓他們走上杯具之路。

《百年孤獨》讀後感1200字 16

在讀《百年孤獨》之前,我還問了多少人這本書怎麼樣。很多人告訴我,很好看,很好看,真的很好看。但是他們的評價只有三個字好看。我試着看了好幾次,每次一開始都看不下去。幾年後,當一位朋友告訴我這本書很好時,他舉了一個例子,說:多年後,奧雷連諾上校站在行刑隊面前,會想起他父親帶他去參觀冰塊的遙遠下午。好嗎?事實上,我很早就聽說這句話很有名,但我不知道它在哪裏。朋友解釋說:這句話包括過去、現在和未來。馬爾克斯創造了一種新的敘事方式,使小說迴歸敘事的本質,對後來的文學創作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許多人都遵循這種敘事方式。那一刻,我突然決定重新開始閱讀這部偉大的作品。

百年孤獨,什麼是孤獨?

奧雷連諾晚年一直在做金魚。共有26條金魚。當他每天做兩條,達到25條時,他把它們融化在坩堝裏,重新開始。

阿瑪蘭塔晚年生活在縫製殯儀館。她白天縫,晚上拆,直到死。

烏蘇娜失明後發現,當其他人在房子裏漫不經心地來來去去時,烏蘇娜會用剩下的四種感官來關注別人的活動,這樣沒有人會突然撞到她;她很快就發現了,但家裏的每個人都沒有注意到。他們每天走同樣的路,重複同樣的動作,幾乎說同樣的話。

重複幾乎是每個人一生中最大的事情。起牀、洗漱、上學、上班、回家、吃飯、睡覺……我們每天都在不知不覺中重複生活。如果你仔細回顧,你會突然發現幾周幾個月幾乎都是這樣的`日子,沒有特色。

忘記初心,找不到生命的意義,機械麻木的重複,這就是孤獨。

張愛玲在《半生緣》中說,對年輕人來說,三年五年就是一輩子。但對於中年以後的人來說,三年五年只是彈指之間的事。

年輕人最大的問題是浮躁。這種衝動無處不在。當我年輕的時候,每個人都想過上溫暖而激動人心的生活。但這也很累,在過去的幾年裏,我無法忍受,想要穩定。但一旦穩定,寒冷,日子開始重複,感到無聊,甚至無聊,可怕的精神空虛,坐着吃,等待死亡。

有時候我會想,是溫暖澎湃的生活好,還是平淡穩定的生活好?每個人對人生道路的選擇都不一樣。但我認爲,無論是熱情澎湃,還是平淡穩定,重要的是找到自己想走的路。沿着你選擇的去,走出自己的精彩和意義。

《百年孤獨》中有一句話:無論你走到哪裏,你都應該記住,過去是假的,記憶是一條無盡的道路,所有過去的春天都不復存在,即使是最頑強和瘋狂的愛最終也只是一個轉瞬即逝的現實。

不管遇到什麼困難和困惑,都不要停下來。只有不忘初心,才能繼續前進,最終找到人生的意義。

《百年孤獨》讀後感1200字 17

“妄圖在虛幻中尋找真實感的人,腦子一定有問題。”

我在網上看到這句話時不禁一笑,右手邊是看了一半的《百年孤獨》。這本諾獎得主的魔幻現實主義的代表作品聲名遠揚,但此刻,我只是借翻閱它來消磨一個長長的無聊的下午。亦實亦虛的魔幻故事,龐雜的網絡虛擬世界,以及虛擬世界裏的一句話,和真實的我湊在永恆的時間裏,就發生着奇妙的化學反應。

我看了很多遍《百年孤獨》。最初的觀感是晦澀痛苦的,因爲一長串反覆出現的名字、人物癲狂而奇怪的行爲、神祕而混亂的環境。作爲一個學着“三觀端正”現實主義課文長大的學生,這種將與真實生活毫不相干的靈異傳說放在極具真實感的現實裏的敘述,實在彆扭難過。但不可否認,故事非常精彩。當我翻到最後一頁,看到這個苟延殘喘的家族永遠地消失不見,一羣啃食着血肉的螞蟻,一棵被綁着“瘋子”的大樹,我心中空落落的,意猶不止,也好像“大雪白茫茫真乾淨”的惘然。我可能自己也沒有發現,我正走向一條不那麼普通的文學之路。偉大的作家佈下隱形的指示,指示着每一個讀者,去虛幻中尋找真實。

我曾一度認爲自己的閱讀是膚淺的,因爲富有特色的文學表達相較於它的內核彷彿更能吸引我,這種隱蔽的羞愧在閱讀《百年孤獨》時尤甚。魔幻現實主義的描寫實在太迷人了,幻想現實碰撞,重彩寫實融合,爭鋒相對的.矛盾,水到渠成的和諧。而我這才發現,正是這種獨特的寫法,讓虛幻的文字處處體現着真實的張力。比如奧雷良若上校的孤獨。他整天埋頭於作坊中做小金魚,他的頭髮上可以長出蘑菇,口中長滿青苔,明明是陽光燦爛的日子,卻感覺“空氣中浸滿雨水的潮溼”。這是上校行將死亡之前的感受。我知道現實中,一個活着的人不可能頭上長着蘑菇口中長着青苔,但是這並不妨礙我感受、觸碰他的孤獨,一種隔絕與世的荒蕪,一種壓抑到窒息的孤獨,就好像生活在充滿雨水的空氣中一樣。故事是虛假的,但孤獨一樣沉重。

於是,我越來越熱衷於在虛擬故事中去尋覓真實,我不得不去尋找真實。先前我以爲真實觸手可及,周圍的一物一物皆爲真實,牛頓三大定律,科學唯物主義。《百年孤獨》卻告訴我,真實無處不在,但也極難尋覓。人們在真實的物質裏狂歡,不知覺將靈魂的真實亂丟一地,要麼僞裝成虛僞的美麗。於是我們身處熱鬧人羣,依舊如一個百年家族那樣孤獨。真摯純粹的孤獨,也是人類存在最後的依靠。如果,有一天連孤獨都能物化,真實又何處可言?

美麗的姑娘微笑,人們真正動心於一瞬間靈魂的美好,而不是皮囊的功勞。

《百年孤獨》讀後感1200字 18

在這個世界上,總有那麼些文學作品值得讓你用一生去閱讀,去思索,去品味,而《百年孤獨》無疑就是這樣的一部小說,它超越了時代的侷限,讓每一個閱讀它的讀者,都陷入了作者傳達出的那份情感和思想之中,歷久彌新,並在歲月的沖刷下愈加閃耀那份智慧的光華。

這部偉大的作品描寫了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的傳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鎮馬孔多的百年興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個世紀以來風雲變幻的歷史。作者用那份充滿着魔幻現實主義的文字,講述了一個個孤獨的人,孤獨的故事。

初讀這本小說,很多人可能會對其中反覆出現的人名以及錯綜複雜的人物關係望而生畏,從來喪失了閱讀的興趣,但只有真正靜下心來,通讀全文後,才發現這背後蘊含的深意。這些重複的'名字象徵着歲月的輪迴,代表了每個人都逃脫不了的宿命。

老何塞.阿爾卡迪奧.布恩迪亞,這位富有進取心的男人,帶領着村民們開闢出了馬孔多這個繁榮了百年的集鎮。但是他是孤獨的,因爲他對科學的狂熱,幾乎沒有人理解他,甚至包括他摯愛的妻子—烏爾蘇拉。他最後陷入了自己的精神世界中,被拴在了栗子樹上,直到死亡。

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前半生一直在爲自己的理想而戰,在經歷了三十二次起義失敗、躲過了十四次暗殺、七十三次埋伏和一次行刑隊的槍決之後突然發現,他竟然找不到自己所做的這一切的意義了,就連自殺也宣告失敗。他十七個兒子一夜之間死了十六個,第十七個也在隨後死亡,全部被人命中眉心,他最後只能孤獨的在自己的實驗室裏打造金魚,直到孤獨的死去。

老祖母烏爾蘇拉算是這個大家族中唯一算得上清醒的人,布恩迪亞家族從她手中發跡,也隨着她的死亡,終於宣告衰敗。在此後一任又一任的家族掌權者,身上無不揹負了孤獨的使命,甚至終其一生都在和孤獨的宿命做着抗爭。

他們的命運和馬孔多的命運,似乎早已經註定,雖然他們也曾想過要融入外面的世界,但是這一切努力都以失敗告終,在外來文明的衝擊下,布恩迪亞家族宛如在大海中孤零零懸着的燈塔,苦苦支撐,最終轟然倒塌。

“羊皮紙手稿所記載的一切將永遠不會重現,遭受百年孤獨的家族,註定不會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現了。”每個人都在孤獨的宿命下孤獨的死去,布恩迪亞家族最終泯滅於這塵世,作者用這樣的一個悲劇的皆爲表達了自己的憤懣。

這本小說爲我們展示了一個又一個孤獨的人生,以及他們爲了擺脫孤獨做出的努力,我們徜徉在作者筆下的文字時,更應該去尋找屬於自己的對抗孤獨的方法,活出不那麼獨孤的人生。

《百年孤獨》讀後感1200字 19

最近看完了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對孤獨、人性、宿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百年,是一個世紀,既是終點又是起點;換句話說,便是永遠。

百年孤獨,永遠的孤獨。

表兄妹關係烏爾蘇拉和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離開了村子,來到馬孔多生兒育女。每一代布恩迪亞家的人身上都有一種落落寡合的氣質:所有的奧雷里亞諾都性格孤僻,但頭腦敏銳,富於洞察力;所有的阿爾卡蒂奧都性格衝動,富於事業心,但命中註定帶有悲劇色彩。

不斷繁衍壯大的布恩迪亞家族,一個個小生命在孤獨中降生,度過漫長一生,又在孤獨中死去。不斷重複的名字與性格,屢禁不止的不倫之戀,歷史似乎在一遍遍重複上演。

他們沉浸在自己的.孤獨中,有着自己的一方天地,即使在最艱難的時候也從未想過分享孤獨。

他們似乎已經喪失了愛的能力,一切行動都憑着本能的驅使和命運齒輪的轉動。

他們連自己都拯救不了,更遑論他人。

終於,姑侄關係的阿瑪蘭妲?烏爾蘇拉和奧雷里亞諾不可避免地被對方所吸引,陷入瘋狂的愛情。阿瑪蘭妲?烏爾蘇拉在待產期間滿懷期待,想給孩子起名爲羅德里戈以打破家族的宿命,卻生出了一個長着豬尾巴的孩子,母親也大出血死亡。

隨着羊皮卷的破譯,奧雷里亞諾發現布恩迪亞家族的命運在冥冥之中早已註定。而就在譯出羊皮卷的瞬間,整個馬孔多被颶風一掃而光,就像從來沒有出現過一樣。

《百年孤獨》的結局讓我想起了《紅樓夢》中的“好似食盡鳥投林,落得個白茫茫大地真乾淨”。後者是預示腐朽的封建制度必將走向衰落,那麼前者呢?

越文明,越孤獨。在經歷了吉卜賽人帶來的新發明、香蕉公司的入駐、罷工導致的殘忍大屠殺,以及長達數年的暴雨後,馬孔多這個小鎮由封閉走向開放,由蠻荒走向文明,繁盛到極點後又不可避免地走向滅亡。

馬孔多再不會重現世間,但孤獨卻永遠留下。在現代社會,孤獨與幻滅甚至已經成爲一種常態。

人生而孤獨。孤獨有兩種解釋,一種是形單影隻的孤獨,一種是情感上的孤獨。作爲一個單獨的個體,人在漫長歲月中總會有那麼一個瞬間感受到孤獨,有時是情感上無法產生共鳴,有時是高處不勝寒,有時是衆人皆醉我獨醒,或者,死亡到來的那一刻。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孤獨感隨時都可能會出現。或許生活也只是一場幻覺,當你發現時間在某一刻停滯不前,一切都源自造物主的欺騙。幸好有《百年孤獨》來安慰你,在這個繁華喧鬧的世界裏,無數人陪你一起孤獨着。

再說了,孤獨着也挺好的,不是嗎?

《百年孤獨》讀後感1200字 20

在與世隔絕的馬孔多裏,濃縮着一個世界,濃縮着世界上的各類人,也濃縮着世上所有的孤獨。

在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裏的所有角色,像是一個個有血有肉的人,但更像是空虛無比的靈魂。我在讀這本書的同時,從裏面的人物的性格中,讀出了我們一生中可能遇到的種種孤獨。

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一位屢經失敗,卻又百折不撓的科學家,總是擁有着無盡的幻想和無窮的毅力。他身上映射着所有的科學先驅者的影子,狂熱和冷淡,魯莽和沉着,探知的慾望和放棄的意念,各類矛盾的品格在他的身上一一體現。他試圖用磁鐵挖掘黃金,試圖將望遠鏡作爲武器,試圖把水銀冶煉成金子。他的努力並沒有得到多少人的理解,乃至於朝夕相處的妻子烏爾蘇拉也排斥他的所作所爲。可是當他揭破了生命的所有謎底時,他卻被當作瘋子,被捆綁在慄樹樹幹上,被迅速地遺忘。昔日的鍊金夢想在看透生命的他的眼裏已成虛無,他只能忍受着生與死之間橫亙的痛苦——無盡的孤獨。馬爾克斯似乎在用這個,表達着對所有的開拓者的深深的同情。

至於烏爾蘇拉則是一位任勞任怨的勞動者。在那個時不時鬧得天翻地覆的家中,她永遠是這個家庭的經濟支柱和精神支柱。她從沒有唱歌的樂趣,也沒有遊玩的雅緻,各種勞動如同拼圖一般拼湊出她那緊湊而又孤獨異常的一生。她無處不在。她的身影出現在傢俱的迷幻倒影中,出現在樸實無華的天地中,出現在糖果小作坊的.喧囂聲裏。她又虛無縹緲,就像是來到人間通過勞動來贖罪的亡靈。到最後,伴隨着她的死亡,她的名字也被丟到了記憶的深淵之中。作者寫出她冗長的一生,同時也是對哥倫比亞所有孤獨的勞動着的讚歌。

至於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這位最爲孤獨的前行者,一生髮動了三十二大大小小的起義,卻又爲了重歸原先的生活毀掉了自己創造的戰爭成果。他逃過十四次暗殺、七十三次伏擊和一次槍決,官至革命軍總司令,卻只換來了一條以他名字命名的馬孔多街道。他的一生如颶風般浩蕩壯烈,又如死水般寧靜孤獨。就像那些在哥倫比亞爲自由而戰的人們,不論生時建立了多大的功績,死後依然被大多數人遺忘。

一個村莊中,有着一個世界的萬象。這個孤獨的村莊在雨季無盡的雨水中,在旱季無邊的乾旱中,在漫天飛舞的蝴蝶和遍地橫行的螞蟻中,品嚐着人間的各種苦澀和孤寂。

但是,如馬爾克斯所說:“註定經受百年孤獨的家族不會有第二次機會在大地上出現。”現代化的社會用文明將孤獨消除,還給這些與社會格格不入的人一個嶄新的天地。這樣,在新的社會環境中,他們會忘掉內心的迷茫,贏得充實的人生。

《百年孤獨》讀後感1200字 21

《百年孤獨》在大學的時候在圖書館讀過幾頁,但是死活讀不下去,就這樣一擱淺就是五年,五年後再翻開《百年孤獨》發現自己真的很孤獨。百年孤獨,七代人的百年孤獨。

上大學時,因爲我們法學班的課程裏有一門必修課叫經濟法,有幸結識了經濟法老師,她是復旦的高材生,曾留學於美國,偶爾上課的時候會給我們講她個人的經歷,她無意中說過的話給我們每個人心中都種下了一顆種子,她是我們心目中喜歡的老師的樣子。

她講國內那薄薄的翻譯本沒有全面展現百年孤獨的魅力,當講到她有幸在美國買到了厚厚三大本的英文版的那種欣喜,那個眼神我至今也忘不了,就這樣在我的心底留下深深的痕跡。

她鼓勵我們每個人有機會就出國門看看外面的世界,而我們也一直在努力看外面的世界。

近日想起她的話想起她的事。終於《百年孤獨》又到了開封的日子。

開篇先摘錄一部分《百年孤獨》多年以後體:多年以後,面對行刑隊,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將會回想起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

在這張唯一的全家福照片上,奧雷里亞諾身穿黑色天鵝絨正裝,夾在阿瑪蘭妲和麗貝卡中間,那倦怠的模樣和深邃的眼神與多年以後面對行刑隊時一般無二。

那個慢無盡頭的夜裏,赫裏內勒多.馬爾克斯上校追憶着在阿瑪蘭妲縫紉間裏度過的那些一去不返的午後時光,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則苦苦掙扎了數小時,試圖抓裂自己孤獨的硬殼。自從那個遙遠的午後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他唯一的快樂時光就是在金銀器作坊裏打造小金魚的時刻。他被迫發動三十二場戰爭,打破與死亡之間的所有協定,並像豬一樣在榮譽的豬圈裏打滾,最後耽擱了將近四十年才發現純真的可貴。

多年以後,在臨終的牀榻上,奧雷里亞諾第二將會回想起那個陰雨綿綿的六月午後,他走進臥室去看自己的'頭生子。

然而一天下午,他好像突然間激情驟至,神采煥發。多年以後,面對行刑隊,阿爾卡迪奧將回想起梅爾基亞德斯爲他朗讀那一頁也不可理解的文字時的顫抖,他自然是聽不懂,但那鏗鏘的音調聽起來彷彿教皇通諭的吟唱。

這些多年以後體,讓我想到了自己的多年以後體。多年以後,面對父親留下的油菜花田,回想起這裏曾經是一片油菜花田。

那個見識冰塊的下午,給奧雷里亞諾打開了一扇造小金魚的門,但終究抵不過被迫上戰場的命運,這是多麼無可奈何的事情。這與他的初衷大相徑庭,那場戰爭似乎更改了他之前擁有的一切,包括他的精神世界。我們多麼希望仍然活在那個見識冰塊的下午,但是這樣的經歷在很多年以後似乎變得不那麼重要。多年以後的經歷,在多年以前似乎一文不值,那些曾經走過的路在當下看來又是何其純潔美好珍貴。

《百年孤獨》讀後感1200字 22

第一次讀《百年孤獨》的時候,讀到70多頁就停在那了。說實話,讀不下去。但是,這本書的各種評價其中包括餘華、莫言,讓我對這本書又產生了興趣。開始第二次從頭閱讀《百年孤獨》又沒有堅持下去,讀了一小半。

而這個假期我第三次從頭開始閱讀。或許是我頭腦簡單,對於作品所傳達的內容,實在是一知半解,讀書的時候凌亂、複雜、想不通。所以,只能夠根據我的一知半解來寫一篇讀後感。

這是一本需要耐心去讀的書,百年孤獨裏的情節跌宕、人物關係複雜、敘事結構又有些反覆。尤其是七代人物,名字類似,關係極其複雜。建議讀這本書的時候記一下人物關係筆記。

這本書裏的人物都有些孤獨,在我看來是。我從中挑出我印象深刻的人物。第一代人中的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一個充滿幻想腦洞極大的人,在猛然感到孩子的存在以及孩子妻子在受苦後,一種強烈的情感將他拉了出來。馬孔多的傳奇由他開始。當他接觸到梅爾基亞德斯帶來的文明,他驚訝同時也對自己無知的害怕,對文化的自卑與對科學的自信,讓他逐漸執迷不悟。對於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會瘋,我也沒想太明白,還有他口中的星期一。最具有神祕色彩的人應該是梅爾基亞德斯,第一個死去的人,卻又回來,治療失眠症的人,還有羊皮卷。

而烏爾拉蘇我認爲是這幾代人中較理性的人,一直爲整個家族努力着,還是孤獨的`奮鬥者,一直是一個人在努力。何塞·阿爾卡蒂奧是一個身強力壯、繁殖能力……很強的人。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感覺他失敗的比較徹底。蕾梅黛絲認了他和庇拉爾的兒子爲長子,和十七個女人生了十七的兒子,加入自由派,被暗殺。阿瑪蘭丹和麗貝卡從小一起長大,但爲了一個男人互相仇恨。小何塞·阿爾卡蒂奧,回到馬孔多後發現了烏蘇拉爾藏起了外鄉人的金幣,因此而喪命。阿瑪蘭妲·烏爾蘇拉隨丈夫回到馬孔多,最後與奧雷利亞諾·巴比倫相戀併產有帶豬尾巴的男嬰後失血而死。烏爾拉蘇的第六代孫長大後研究各種文字和羊皮卷,卻也生下帶尾巴的男嬰。奧雷里亞諾巴比倫最終譯完了羊皮卷,布恩迪亞家族自此從大地上消失。

孤獨是這個家族的共同點,他們不斷的陷入孤獨、對抗孤獨卻離不開孤獨。最偉大而理性並且貫穿書本始終的人物是烏蘇拉爾。她很剛正,一直在做努力,但他們的子孫卻無一例外都走向孤獨。在這片馬孔多的土地上,是一個歷史的縮影,科技的發展,文化的推進,被入侵,反抗鬥爭到最後的聽天由命。

書裏的每個人都有自己對抗孤獨的辦法,有的人蔘加革命,有的人遠航,有的人暴政,有的人沉溺於情愛……所有人都在對抗,卻沒有人能夠讓孤獨消失,就連我們自己本身也是這樣。總有一些時刻讓你感受到孤獨。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