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必備)《傲慢與偏見》讀後感

本文已影響 2.26W人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傲慢與偏見》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必備)《傲慢與偏見》讀後感

《傲慢與偏見》讀後感1

“光明給我們經驗,讀書給我們知識。”著名作家奧斯特洛夫斯基的這句話激勵着人們在追求知識的道路上不斷追尋。有人說,走遍天下書爲侶,讀一本好書,就像交了一個益友。最近,我讀了英國著名女作家簡·奧斯汀的名著——《傲慢與偏見》,感慨頗多。

這部著作主要敘述了這樣一個故事:美麗的伊麗莎白在舞會上遇見了傲慢的達西先生,並對達西先生產生的偏見,從而引起一連串誤會,最終誤會消除,並促成了一段美滿姻緣。

讀完這本書,思考良久,我認爲兩位主人公各有各的不足:伊麗莎白不應該不深入瞭解就對達西先生產生偏見,因爲偏見往往會矇蔽雙眼,使我們看不清真相,使我們對人、對事產生誤會;達西先生不應該過於傲慢,這樣會給人留下不好的印象,從而讓人產生誤會。

在我們生活中,我們經常多或少對別人產生偏見,有時還會盲目的'驕傲自大。就拿我來說吧,記得幼兒園時,班上有一位同學不講衛生,吃完飯總是雙手往嘴上一抹,還很淘氣,我非常討厭他,對他持有偏見,以至於我一直沒有發現他的優點——他跑步跑得很快,而且爲人大度。我那段時間從不把他放在眼裏,對他很不客氣,平時用他的文具盒,我從不和他打招呼,拿起就走,用忘往桌上一扔,連“謝”字也不說,可他從不生氣,對這一點我現在都很佩服他。因爲如果換作是我,我肯定會生氣,這一方面我就沒有他大度:如果碰到他沒有帶文具或作業本時,我是絕對不會借給他的,但他似乎從來也不介意。

還記得讀一年級上學期時,期中考試我考了全班第一名,這可是我上小學的第一次考試呀!當時我內心是非常驕傲的,雖然我從不流露出來我的驕傲。漸漸的,我開始盲目自大起來,不把別人放在眼裏,感覺是“學霸”,結果可想而知——期末考試我從班上第一名滑到了第三名,讀二年級時再滑到了第四名,這次的成績下滑,才讓我知道我學習上並不厲害,而保持謙虛好學才能取得優異成績的關鍵。

《傲慢與偏見》這部著作使我受益匪淺,從今以後我會對別人少一點偏見,少一點傲慢,做個謙和大度的人。

《傲慢與偏見》讀後感2

《活着》講述了一個人和他命運之間的友情,這是最爲感人的友情,他們互相感激,同時也互相仇恨,他們誰也無法拋棄對方,同時誰也沒有理由抱怨對方,《活着》講述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難,就像千鈞一髮,讓一根頭髮去承受三萬斤的重量,它沒有斷,《活着》講述了眼淚的豐富和寬廣,講述了絕望的不存在,講述了人是爲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爲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主人公曾經嫖賭輸光了家產,但是親人並沒有拋棄他,這令他悔悟。這時候他明白只要活着貧窮未必不好,只要有愛,有關懷。然而妻子得病,兒子被害,女兒難產致死,女婿事故死亡,孫子被自己的疏忽害死,一切一切的悲劇接連發生,最後只留下自己活着,然而經歷了種種的他卻有了超然的心境,面對自己的過去可以冷靜的回憶與論述。

他在剩下的日子裏與老牛爲伴,寄託着自己對親人的懷念,與對生活的感激,儘管不幸發生在自己身上,但卻慶幸自己曾經有那麼好的妻子,懂事的孩子。他的人生了無遺憾!

作者沒有發泄,沒有控訴或者揭露,而是向人們展示高尚。這裏的高尚不是那種單純的美好,而是對一切事物理解之後的.超然,對善和惡的一視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

主人公福貴經歷了一生的苦難,家人先後離他而去,一次次在絕望的邊緣徘徊,但是他卻有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對世界的樂觀態度。當他發現間接害死自己兒子的使自己昔日患難與共的春生是他選擇了埋葬仇恨,他們之間互相感激,互相仇恨,但是誰亞無法拋棄地方,同時誰也沒有理由抱怨對方。即使是在絕境面前他依舊勸解朋友要堅強地活着,只要活着,只爲能夠活着。

作者沒有發泄,沒有控訴或者揭露,而是向人們展示高尚。這裏的高尚不是那種單純的美好,而是對一切事物理解之後的超然,對善和惡的一視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

我們現在的生活中無疑也會有許許多多的困難也挫折,有的時候我們確實很難以承受,然而每當我想當福貴他依舊感恩生活的時候我就會自慚形穢,覺得自

己與福貴的差距,或許我無法在經歷這些苦難之後得到內心的昇華,然而我卻可以通過對福貴經歷的觀察感同身受,活的同樣的感慨!

無論怎樣,生活總要繼續。只要活着就好,只爲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爲了或者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傲慢與偏見》讀後感3

英國的歷史雖說沒有中國上下五千年之久,但是,英國的歷史卻別有一番風味,歷史給英國的文化帶來了一種高貴典雅的氣息。而閱讀《傲慢與偏見》你就能真正感受到這一種“別有一番風味”的享受。

《傲慢與偏見》(Pride and Prejudice)是英國女小說家簡·奧斯汀的創作的長篇小說。簡·奧斯汀自稱這本書是她“最寵愛的孩子”。小說描寫了小鄉紳班納特五個待字閨中的千金,主角是二女兒伊麗莎白。她在舞會上認識了達西,但是耳聞他爲人傲慢,一直對他心生排斥,經歷一番周折,伊麗莎白解除了對達西的偏見,達西也放下傲慢,有情人終成眷屬。

在奧斯汀之前,18世紀後期的英國小說中有一股女性感情潮流,充滿傷心流淚的感傷情調和爲憂鬱而憂鬱的嗜好。《傲慢與偏見》克服了這種傾向而接近於現代生活。她在小說中運用喜劇的手法表達對生活的嚴肅批評,探索女主人公的心理過程。這本書拋開了很多那個時代人們對於女性作者固有的思維,和當時的小說風格趨向,這是很可貴的。

這本書對於男同學來說可能並不感興趣,也許是因爲這是一本和愛情有關的長篇小說。站在我的角度,這本書不僅僅是在講愛情,作者簡·奧斯汀有更多她要表達、要傳遞的東西,所以,我一直很贊同這個觀點:一本書的真正含義並不如你想象的那麼簡單。

讀完這本書,我的第一感受是這本書真的好適合用來做公主夢,可是爲何能讓我有這種感受呢?我想,也許就是簡·奧斯汀動人心絃的文筆和字裏行間流露出的最真實的情感吧。對於一個作者來說,怎樣能將自己的情感、人物的'特點展現出來這件事是一直都在研究的,這也是影響一本書的重要因素。本書中有很多的細節令人回味無窮,很生活化,文章構思和描寫值得學習,有許多可以仿寫或摘抄的片段,作者很會從各方面突出人物性格,手法特殊,這本書反映出英國的社會現實,而映射出的含義也遠遠不止於“幸福婚姻”,更多的是女性對人格獨立和平等權利的追求,女權主義。看到這裏,也許大家就會知道爲什麼我會說我很贊同那個觀點吧。

要想真正理解到簡·奧斯汀、瞭解英國19實際的社會、感受英國文學的繁華、領略女作家獨特的魅力,不如就去讀一讀《傲慢與偏見》吧!

《傲慢與偏見》讀後感4

早就知道自己在外國古典文學方面是缺腿。近日閒來無事,隨手抄起一本《傲慢與偏見》。

作者簡·奧斯汀被譽爲“最偉大的小說家”。可惜,她的書我一本沒看過。終於可以焚香沐浴,一睹芳容了。

一口氣看到70頁。的確不錯。作者的風格確與衆不同。機智、幽默,娓娓道來。

不什麼原因,突然扔下了。直到前天又撿起接着讀。兩天讀到230頁(全書338頁)。讀不下去了。後面的匆匆一翻而過,就算是讀完了吧。

讀不下去的原因,我想有兩個:1、我讀書太苦。不會一目十行,必須一個字一個字看,很慢,很費時間。2、總是覺得還有更重要的書等着我,好時間應該花在刀刃上。3、毫無興趣可言。到我這個年齡,憑興趣讀書應該遠遠重於憑責任讀書。

我讀書有寫讀後記的`習慣。“讀完”此書,我這樣寫道:

1、這樣的書最適合過去西方的貴夫人讀。他們整天吃飽喝足,無所事事,用它來消愁解悶真不錯。作者的風格也是基於那個時代、那個圈子的特點。

2、今天對於一般中國人,這樣的書已經失去意義。兩個原因:一是時代、民族的隔膜。二是缺少需要讀此書的環境和語境。對比中國古典文學:張飛、林黛玉、孫悟空等形象整天在大家嘴頭上,你不讀點兒,連話都聽不懂、說不清。

3、在中國,20年以前,20歲以下的女孩讀此書還有點意義。現在連她們也不會買賬了。最適合或應該讀此書的是文學研究人士。或者包括文學愛好者,特別是外國文學愛好者。作爲文學史上的經典,你不讀,也沒法說話的。一般老百姓就沒有這個必要。

4、《傲慢與偏見》的社會意義終比《悲慘世界》、《上尉的女兒》等等差一些。不論是反映社會的深度上,還是表現人物的典型性格上。中外名著汗牛充棟,此書只能往後排。

5、它的表現手法雖然說是經典的,但也是過時的。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學。現代人再這樣寫小說,恐怕沒人看了。

6、附庸風雅的人,如我等,即使捏着鼻子讀了,也不會增加多少吹牛

的本錢,不如放手。

以上是我的“傲慢與偏見”,不足爲訓。

《傲慢與偏見》讀後感5

我是一口氣讀完這本書的。合上書的那一刻,我對男主角達西和女主角伊麗莎白在追求各自幸福中所顯露出來的執着的勇氣敬佩不已。真的難以想像,如果聰明的達西在第一次求婚遭到拒絕後,沒有勇氣去面對並改正自己的性格缺陷,或者他倆誰都沒有勇氣去克服財產與門第的懸殊,他們還會幸福嗎?

人生之旅中,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尋夢者。夢是巫山峽壁上綴着的那團閒適的白霧,不知何時來,何時去,去向何方;夢是一條伸向河裏的若隱若現的虹,現到最美的時候也是它即將消逝的時候。夢是何等神奇,令人魂牽夢繞!它引無數的追夢者揹負着黃河的淤泥,手捧長江的清純,邁着日月交替的腳步,追趕着問題的音符。這其間每一段艱辛的歷程,無不飽含着奮鬥的辛酸,無不需要我們以足夠的勇氣去面對,去承受,去拼搏。

有人曾經問我,你可曾關注過空氣中的那些塵埃?浩大的世界中它們什麼也不算,既沒有浮到空氣頂層的能力,亦缺乏徹底墮入低谷的魄力,他們以一種很不起眼的姿態被夾在世界的中央。然而我要說:他們是有思想的,他們也擁有夢,他們努力爭取過,可是最終他們選擇了沉默,放棄了與世抗爭的機會,放棄了一路的苦楚與災難,更放棄了成功後收穫的幸福。他們缺乏的是勇氣,一種超越自我的勇氣,一種不懈追求自己幸福的勇氣。

命運是奇妙的,你永遠不知道生活中將要發生什麼,生活就是生活,你想這樣,可它偏偏是那樣。人的手掌太小了,握不住它驚喜和傷害,只是聽由它傾盆而來。所以說,我們每一個人真的'需要勇氣來面對流言蜚語。勇氣絕不是衝動,而是追夢者對未來對理想的一種執着。也許你曾有過這種感覺:偌大的世界你孤單地前行,丟棄了合乎自己的理想而顯得空空蕩蕩,你以爲自己還要寂寞地站很久,以爲就算丟棄了整個世界也依然可以安穩地生存。這時,想想達西,想想他的勇氣,也許就該知道如何去做了。

事實上,像達西這樣的人物有很多。四面楚歌中,項王仍悲歌慷慨:“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曹孟德更是在“對酒當歌”中,一邊感嘆“人生幾何”,一邊執着地吟出“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此時的我們正值青春,就如絢麗的花朵在綻放,我們充滿希望,渴望自由呼吸,自由飛翔。而這一切,都需要我們有勇氣去爭取。幸福那麼近地懸着,親愛的朋友,你還在猶豫什麼呢?

勇者拾夢,相信破繭而出的,不再短暫,我們將擁有人生全程的美麗!

《傲慢與偏見》讀後感6

奧斯汀在這部小說中通過班納特五個女兒對待終身大事的不同處理,表現出鄉鎮中產階級家庭出身的少女對婚姻愛情問題的不同態度,從而反映了作者本人的婚姻觀:爲了財產、金錢和地位而結婚是錯誤的;而結婚不考慮上述因素也是愚蠢的。

因此,她既反對爲金錢而結婚,也反對把婚姻當兒戲。她強調理想婚姻的重要性,並把男女雙方感情作爲締結理想婚姻的基石。書中的女主人公伊麗莎白出身於小地主家庭,爲富豪子弟達西所熱愛。達西不顧門第和財富的差距,向她求婚,卻遭到拒絕。伊麗莎白對他的誤會和偏見是一個原因,但主要的是她討厭他的.傲慢。因爲達西的這種傲慢實際上是地位差異的反映,只要存在這種傲慢,他與伊麗莎白之間就不可能有共同的思想感情,也不可能有理想的婚姻。以後伊麗莎白親眼觀察了達西的爲人處世和一系列所作所爲,特別是看到他改變了過去那種驕傲自負的神態,消除了對他的誤會和偏見,從而與他締結了美滿姻緣。伊麗莎白對達西先後幾次求婚的不同態度,實際上反映了女性對人格獨立和平等權利的追求。這是伊麗莎白這一人物形象的進步意義。

《傲慢與偏見》通篇是伊麗莎白幽默的俏皮話,可是這種強顏歡笑下,隱藏的卻是那一時代人們無盡的苦惱、不滿、遺恨。或許不幸太多了,變成了麻木。可是令人羨慕、認可的“幸福”背後,堆砌着的又是什麼呢?是金錢、麻木、淚水、悔恨、遺憾,或許更多更多,但唯一沒有的便是真愛,彌足的真愛…… 。

當我讀完這部著作的時候,我爲伊麗莎白和達西最終美滿的結爲伉儷而感到欣慰和滿足。是的,是因爲他們有傲慢,有偏見,纔會有這一切的波折。伊麗莎白是個熱情、活潑、卻又不乏純真的鄉村少女形象。他不懂得勾心鬥角,不懂得如何區分真實或是虛假,因而偏見在她心中產生。達西是一位上流社會的貴族,如此鋒芒畢露的顯赫地位,怎會使他不在心中擰成一份傲氣?是的,他傲慢正因爲如此,才讓人們忽略了他身材魁偉,眉清目秀,舉止高雅,一表人才的形象,任憑他財產再多,人們也只會認爲他自高自大,目中無人,不好逢迎一樣。伊麗莎白也只因爲對達西的偏見,而使她清新了威克姆對達西人品的貶低之言。

《傲慢與偏見》讀後感7

人們總認爲,第一印象很重要。但是對某個人的第一印象並不能代表這個人的真實形象。

這是我讀了《傲慢與偏見》這本書後的感悟。

《傲慢與偏見》主要以四樁迥然不同的婚姻爲主線,以貴族公子達西的傲慢和伊麗莎白因此而產生的對達西的偏見爲線索,描寫了一樁迂迴曲折波瀾起伏的理想婚姻,一樁花好月圓的美好婚姻,以及兩樁無奈之中的不幸婚姻。

書中的女主人公伊麗莎白,有主見,且聰明過人。但她因第一次遇上達西時,達西所表現的傲慢和對她的怠慢給她留下了不好的初次印象,從而斷定達西是個性格孤傲、目中無人、愛發脾氣、討人厭煩的人。

第一眼看到威克姆時,伊麗莎白見他儀表不凡,談吐有力,被他僞君子的表面現象所迷住,留下了良好的初次印象,因此認爲他是個好男人,對他一見傾心,相信了他的謊言,對達西的誤會再次加深。

後來,經事實的驗證,伊麗莎白才知道了達西的美好品德和威克姆的醜惡嘴臉。隨即與達西誤會冰釋並揭開了威克姆的僞裝。

的確,人們常憑第一印象來妄加判斷,以此來了解人,判斷人。但往往是隻看某個人的第一印象是根本無法識其本質的。

記得我看過一個故事:從前有個好鬥狗的年輕人。因他的'狗驍勇善戰,全城的狗都不是它的對手。沒過多久,就沒有一個人再願和他鬥狗了。他的虛榮心得不到滿足,便到處帶狗尋找對手。走到一間老屋前,看到一個老人和一條脫了毛的老狗在屋前曬太陽。他認定這條老狗根本不是他的狗的對手,但再勝一次又何嘗不是好事?於是上前和老人要求鬥狗。老人說:“它已經老了,就不要再鬥了。”他認爲是老人膽怯,心中一陣竊喜,執意要比個高低。老人無奈,只得放狗去鬥。不一會兒,年輕人的狗就敗下陣來,且被咬得遍體鱗傷。年輕人驚呆了,忙問:“好厲害的狗!什麼品種?”老人緩緩地說:“我也不知道它現在叫什麼,只知道沒脫毛之前,人們叫它‘獅子’。”

一個人留給我們的第一印象固然很重要,但這並不能代表他的真實才學!所以,親愛的朋友們,請不要以第一印象來判斷下結論!

《傲慢與偏見》讀後感8

這本小說通過描寫四起婚姻,從中透露出了許多內容。小說不僅反映出了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處於保守和閉塞狀態下的英國鄉鎮生活和世態人情、反映出了作者的婚姻觀,還反映出了人與人之間交流的障礙。小說完全與現實社會相接壤,小說人物完全融入現實社會,小說中所刻畫的人物都具有其鮮明的性格特徵,文章中諷刺意味也比較強,奧斯丁的諷刺藝術,不僅表現在了人物性格上,也不僅表現在各種喜劇性處理的故事情節,而且還融匯貫穿在整個故事的反諷構思中,總的來說,雖然我不是閱讀、文學類的專家,但是我也看出了小說的筆法手法都處理的非常到位,至少我讀起來津津有味捨不得放下。

故事的情節引發了我很多思緒,作者的婚姻觀是:爲了財產、利益、地位而結婚是錯誤的,而不考慮這些因素的結婚是愚蠢的,既強調反對金錢婚姻,也反對把婚姻當兒戲,強調理想婚姻的重要性。除此之外,我也認識到,自己的幸福,是需要自己去爭取的,心裏想得到,行動上卻什麼都沒有,那隻能是毫無收穫;另外,看待一件事情也不能只看表面,俗話說,知人知面不知心,或許自己瞭解的`、知道的,都是對方裝出來的呢?其次,我們人類難免有些先入爲主的觀念,而要打破這個觀念,只有自己細心去挖掘、去發現、去咀嚼,才能明白其中的真諦。

傲慢與偏見,其實每個人的性格中或多或少都有這些缺點,當今社會上,存在不少有錢人看不起窮人,認爲窮人甚至鄉下人粗俗、低賤,這就是所謂的傲慢;比較貧窮的人因爲自己的自尊心,從而免不了對富人存在偏見,這也是一種被扭曲的傲慢。再說說理智和感情,人生在世,誰沒有點人情世故,但有時候偏偏就是因爲感情給自己惹了一身又一身麻煩,甚至可能葬送自己美好的年華,誰都會犯錯,但就是怕想改錯的時候已經沒了機會;

而理智呢?太理智,我們的生活就沒有了生氣,沒有了趣味,甚至可以說沒有了人情味,太理智地我們往往不被理解、往往遭人嫌棄,死板、苛刻已經成爲了我們的代名詞,而這樣的人生,又會有什麼意思?理智與情感的有機結合,就是生活,處理好兩者之間的關係,往往會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結果,這就是這本書帶給我最大的啓示。

《傲慢與偏見》讀後感9

“男大當婚,而一個富有的單身漢自然是要找個佳人結婚的。”試想一下,此“佳人”該擁有何種特徵?中國古代老話叫做“門當戶對”,如果是富有的單身漢,那麼按古話所說,自然也是一位富有人家的小姐了。但出乎意料的是,在《傲慢與偏見》中富有的達西先生卻娶了一位家世和身世都十分平凡的伊麗莎白。也許很多人會感到困惑,達西先生既有身份又有地位,怎麼就會娶了一位看起來和自己門不當戶不對的女人呢?

其實門當並不一定戶對,兩個人即便身份懸殊,但只要是兩情相悅,再多的也無法彌補那一份珍貴的情。就如達西先生和伊麗莎白一樣,是愛情令他們沒有了地位的懸殊,也是愛情讓他們最終走到了一起。所以,婚姻應以愛情而不是以財產與地位爲基礎的,門當並不一定就要戶對。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有的人卻過於追求以財產與地位爲基礎的婚姻。例如,在電視節目《非誠勿擾》上,就有一位女嘉賓曾提出過“寧願坐在寶馬上哭,也不願在自行車上笑”的婚姻觀,其實,我認爲這確實是一個可笑的觀點,如果僅僅只盲目追求物質生活,而忽略了生活,這與給了你一大筆錢卻讓你患上抑鬱症又有什麼區別呢?

不僅如此,從許多現實的女明星身上,同樣能看出這樣的問題。例如,港臺著名影星大S前不久就嫁給了著名食品集團的.董事長汪小菲;跳水運動員郭晶晶嫁入豪門……如此多的女明星嫁入豪門,這不我們懷疑,他們之間是否真的存在愛情,或是他們的婚姻僅僅只是以財產和地位爲基礎的婚姻,這個答案也只有真正的當事人才得知,但從許多的女明星嫁入豪門後的悲遇可推斷出,也許愛情在雙方的婚姻中都未能起到太大的效果。這也是女明星的可憐之處吧,她們曾在早年時揚名一時,卻在即將人老珠黃之時,爲保留原有的風光,只好另尋“貴人”,然而,這種只把財產和地位看作結婚首要條件的婚姻不要也罷。

其實,我很喜歡達西先生和伊麗莎白,他們一個傲慢,一個抱有,但最後在逐漸交流中,傲慢與漸漸消除,他們也在相互的瞭解中慢慢愛上了對方。沒有、身份和地位的,單純只是兩個人相愛了,但這足以讓結局皆大歡喜。

《傲慢與偏見》讀後感10

可能因爲看電影的原因讓我對書中的人物有一個想象的反差,電影中的達西並不是多麼英俊瀟灑,但書中的描寫是那樣的完美,但好多的故事情節還是比較符合原著的。

我喜歡書中的伊麗莎白,她雖然沒有姐姐那麼美麗有氣質,但她讀過很多的書,這讓她在精神氣質上勝人一籌,並且這也使她更加理性的看待事物,具有較好的分辨能力,擁有一般人沒有的靈性。她活潑卻又不失文靜,理智不失感性,她感情豐富,有自己的感情原則,不盲目追求愛情帶來的新鮮感,對感情較爲有主見。

最初,在盛裝的舞會上,達西始終是一副冰冷的樣子,當大家都沉浸在喜悅中時,他的冷淡顯得那麼的不入流,人們都認爲他是不合羣的人。在伊麗莎白的眼中,她覺得他充滿了傲慢,對誰都愛答不理,因爲他是大城市來的,他擁有着豐厚的家產,這在那羣鄉下人的眼中是一個很好的擇婿對象,各家都在努力讓自己的.女兒能有更多的機會與他交談,即使他看起來是如此的冷漠無情。但是,伊麗莎白她不,她不刻意逢迎,也不避諱什麼冒犯的話,她只是想說出自己想說的話,那是沒有人可以禁止的。

看似矛盾的兩個人,看似冷淡的一個人,看似不屈服的一個人,卻在兩人之間產生了愛的火花,那不是像鄰居女兒爲了嫁出去而盲目結婚的愛情,也不是像妹妹處於懵懂的時期的激情愛情,那是兩顆心在經歷了無數的坎坷與折磨,選擇與痛苦的愛情,他們追求的並不僅僅是那兩情相悅的喜悅,在他們的內心裏都在深深被對方折服,這是一種超越了一般愛情的愛情。兩個人最終走到了一起,這是命運的安排,也是他們自己的努力。

傲慢與偏見的存在可能會拉開人們之間的距離,使心與心逐漸遠離,但是那並不是永遠的,要相信時間,時間會解決一切,它會讓人忘記一段過去,忘記痛苦,它也會讓人在逐漸的磨合中消融冰川,解開塵封的心靈

雖然,像達西和伊麗莎白這樣的愛情只能是可遇不可求,但我們要做的還有很多,至少要多多的充實自己,使頭腦清晰,理性,理智,在理智中能夠感性的對待愛情,不做只有軀殼而沒有實質的人,那樣愛情會得到更過心靈與情感上的結合,也許走的會更長久。

《傲慢與偏見》讀後感11

直到昨天,我才真正讀完了這一整本書,這本書是上週日買的,看的速度似乎慢了點兒!

它是英國的簡·奧斯丁的作品,這部小說的主題是愛與婚姻,全書或詳或略涉及到了五門婚事:作者主要着墨於伊麗莎白和達西,這兩人的性格大不相同,伊麗莎白外向,活潑可愛,達西內向給人的感覺是非常傲慢,他們第一次相逢在舞會,達西得罪了伊麗莎白,後來伊麗莎白又聽信了別人對達西的中傷,覺得達西可惡極了,同時兩人的門第與財產有別,達西大富大貴,伊麗莎白家只算中產階級,由於父母膝下無兒,財產還得由一個遠親繼承。最糟的就是伊麗莎白的母親腦子笨,經常出洋相妹妹也行爲不儉,都被達西瞧不起。然而達西喜歡伊麗莎白的聰明,漸漸喜歡上了她把門第拋之腦後,伊麗莎白瞭解到了事實的真相後,不但消除了誤會,發現達西的心地善良、品德高貴,而且覺得他們倆不同的性格正好互補。這兩人的婚姻是美好的婚姻。

伊麗莎白的姐姐簡和賓利的婚姻與伊麗莎白的有共同之處,就是既有感情又有財產做基礎。

伊麗莎白的妹妹莉迪亞是真心喜歡威克姆的,最後與威克姆結了婚,卻不幸福。她單純追求外在美不問其他,儘管如願以償得到了一個美男子卻與幸福絕緣。威克姆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剛開始時迷惑了包括伊麗莎白在內的幾乎所有姑娘,但最終上當的是莉迪亞,原因是莉迪亞虛榮心太重。

伊麗莎白的好友夏洛特與牧師柯林斯的婚姻另屬一種情況,夏洛特長得不算好看,又沒啥財產難於出嫁,所求不在愛情,只在生活依靠,而柯林斯只要娶到女人就行,所以兩人一拍即合,他們的婚姻遠遠比不上伊麗莎白和達西、簡與賓利卻勝過莉迪亞和威克姆,雖然談不上愛情、幸福,卻有滿足、太平。

伊麗莎白的父母的婚姻又十分特殊,他們有財產,但沒有愛情,伊麗莎白的'父親年輕時認爲美貌女子能給他帶來幸福,也如願以償,娶到了一位漂亮的姑娘,婚後卻發現與美貌而不聰明的女人共度一生索然無味,他的生活寬裕,卻情感空虛。

這五門親事作者沒有各表一端,而是通過主人公伊麗莎白很自然地聯在一起。

我讀完整本書後就覺得,自己以前做的事太愚蠢蠢了,比如我以前看見長得醜的、不好看的我都不會對他們產生好感,甚至討厭他們。但是當我讀完這本書時,我才明白,一個人如何,不是靠美醜來衡量的,那只是外在的,我們要用心去體會內在的。一個人的長相如何,不能代表他的內心如何。

這本書雖然在寫婚姻,但其實揭示的都是這個道理。

《傲慢與偏見》讀後感12

最近讀完了英文原版的《傲慢與偏見》。不怕笑話,這是我幾年來讀完的第一本英文小說。小說裏的每一個情節都讓我印象深刻,拜讀的過程中我按照書中的描述在腦海裏勾畫出每個人物的形象。他們的形象不會像看電影那樣,一下子出來,她們每個人都像罩了一層紗,鮮明但卻無法看清楚,直到所有的文字都讀完,那層面紗纔會最終卸下,他們才神采奕奕地站在你的面前。或許這就是讀小說區別於看電影帶給人的快感之一,你就像導演在尋找合適的演員一樣,在腦海中不斷地修正、重塑、雕琢這些可愛的人物。這種快感是不能靜心讀書的時代,我無法感受到的,所以我想我沉浸於讀小說的日子開始了,享受英文原版小說滋養的生活開始了。

我喜歡甚至可以說愛上了書中的達西,這種主人公如果在當代他就是所謂的“高富帥”,不過只是這樣評價他過於膚淺,因爲不是每個“高富帥”都會那麼招人愛,至少不會持久的愛。更加可貴的是他的率直,和在爲消除世俗的“傲慢”與“偏見”中做的努力。

但如果說一個富人、高階層的人勇敢地拋棄“傲慢與偏見”是容易的,他們的財富和他們受到的別人的'尊重不會因爲他們拋棄“傲慢與偏見”就遠離他們,反而可能得到更多。但是對於一個窮人、底層人士來說,拋棄“偏見”真的是有些難,誰不願意攀附有錢有勢的人呢,誰不願意嫁給有錢人呢,拋棄“偏見”很可能讓他們失去這種改變現狀的機會。所以女主人公伊麗莎白的言行就顯得更加難得,也正是因爲她沒有受世俗毒害的女子,才顯得那樣獨立、倔強、自信、智慧和迷人,才能獲得真正的幸福。

正好說到“幸福”,我倒是也極其欣賞書中的夏洛特,她決定嫁給科林斯雖然似乎理由並不充分——自己年齡大了,是父母的負擔,同時自己不是很漂亮,並不富有,雖然科林斯並不那麼優秀招人喜歡,但畢竟有些財產,而且還是老實的人,同時夏洛特本也對婚姻沒有太高的期望。其實現實生活中,“高富帥”“白富美”不常有,倒是不完美的人兒很多,能夠認識清楚自己,同時享受自己選擇的人,都會活的更加灑脫和幸福。夏洛特知道科林斯是有些無趣的人,但是夏洛特還是能在他們的婚後生活中找到自己的興趣點,並享受這樣的生活。追求自己可以夠得到的,並且知足常樂沒有錯。

生活會因爲你的改變而變好或變壞,用心去感受。

《傲慢與偏見》讀後感13

第三起婚姻是伊麗莎白的姐姐簡與闊少爺賓利先生的。賓利原先居住在英格蘭北部,後再貝內特家附近租了一座莊園並舉辦了一場舞會,在舞會上他便對簡有所欣賞並邀請簡跳了兩次,賓利給予簡的印象也挺不錯,隨後在兩人可以見面的場合都會洽談好久,臨別時也略顯不捨之情,顯然兩人的感情正在逐漸升溫。

故事的轉折點發生在賓利先生的好友身上,賓利先生的好友是一名身家非常富有的達西先生,由於達西的身世和經歷導致了他有些傲慢的性格,認爲理應門當戶對人們纔會幸福,並且簡是一位不太會表達自己情感比較靦腆的`一個女孩,因此達西一直認爲簡對賓利是沒有感情的,從而致使簡與賓利有了一段比較長的分離與誤會,後來達西在伊麗莎白那兒瞭解了情況並且進行了一些措施之後,簡與賓利兩人又重新在一起,並且最後有了圓滿的婚姻。這場婚姻不僅有了經濟基礎,最重要的是結婚的雙方之間是有感情的,他們會幸福的。

第四起婚姻是伊麗莎白與達西先生的。他們兩,一個出身中產階級、教養頗好、聰明機智,從而導致看待事物時存有偏見;另一個出身富貴、教養頗高、眼光銳利,從而導致對待以及處理問題時存有傲慢心理。他們的相遇是在賓利先生舉辦的舞會上,也是在那次舞會上,伊麗莎白對達西種下了深深地偏見,而達西卻由剛開始的看不上眼到喜歡上伊麗莎白。

由於兩人之間的性格弱點,使兩人在後來每次見面時都會不知不覺的傷到對方,就像兩隻刺蝟一樣,一相互靠近就會彼此傷害。他們的關係開始緩和,是在伊麗莎白隨同舅舅舅媽夏遊德比郡期間,兩人時不時一起散步,伊麗莎白開始覺得達西的性格或許不是她剛開始認爲的那樣,在達西向她求愛受到她的拒絕後,他們的爭鋒相對都使對方陷入了思考,在後來發生的事中,不論是達西搭救莉迪亞還是使賓利又回到簡的身邊,都使伊麗莎白真正看清了達西真正的爲人,並且一點一點打動了她,在達西第二次向她求愛時,終於答應了。伊麗莎白對達西先拒絕後接受,中間經歷了她自身對達西的審視並且考慮,也是理智和情感的並存,所以說,他們也會是幸福的。

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在《傲慢與偏見》這本小說裏找到自己的縮影,有可能是一句話,也有可能是一個人,更有可能是一件事,總的來說,我們自己的路,應該考慮好了再走下去,我們自己的幸福,需要自己去經營。理智與情感並存,才能走的更遠。

《傲慢與偏見》讀後感14

最近讀完了英文原版的《傲慢與偏見》(Proud&Prejudice)。

不怕笑話,這是我長32年來讀完的第一本英文小說。小說裏的每一個情節都讓我印象深刻,拜讀的過程中我按照書中的描述在腦海裏勾畫出每個人物的形象。他們的形象不會像看電影那樣,一下子出來,她們每個人都像罩了一層紗,鮮明但卻無法看清楚,直到所有的文字都讀完,那層面紗纔會最終卸下,他們才神采奕奕地站在你的面前。或許這就是讀小說區別於看電影帶給人的快感之一,你就像導演在尋找合適的演員一樣,在腦海中不斷地修正、重塑、雕琢這些可愛的人物。這種快感是不能靜心讀書的時代(爲升學、考試而拼搏的青春時光裏)我無法感受到的,所以我想我沉浸於讀小說的日子開始了,享受英文原版小說滋養的生活開始了。

我喜歡甚至可以說愛上了書中的達西,這種主人公如果在當代他就是所謂的“高富帥”,不過只是這樣評價他過於膚淺,因爲不是每個“高富帥”都會那麼招人愛,至少不會持久的愛。更加可貴的是他的率直,和在爲消除世俗的“傲慢”與“偏見”中做的努力。

但如果說一個富人、高階層的人勇敢地拋棄“傲慢與偏見”是容易的–他們的財富和他們受到的別人的尊重不會因爲他們拋棄“傲慢與偏見”就遠離他們,反而可能得到更多。但是對於一個窮人、底層人士來說,拋棄“偏見”真的.是有些難,誰不願意攀附有錢有勢的人呢,誰不願意嫁給有錢人呢,拋棄“偏見”很可能讓他們失去這種改變現狀的機會。所以女主人公伊麗莎白的言行就顯得更加難得,也正是因爲她沒有受世俗毒害的女子,才顯得那樣獨立、倔強、自信、智慧和迷人,才能獲得真正的幸福。

正好說到“幸福”,我倒是也極其欣賞書中的夏洛特,她決定嫁給科林斯雖然似乎理由並不充分–自己年齡大了,是父母的負擔,同時自己不是很漂亮,並不富有,雖然科林斯並不那麼優秀招人喜歡,但畢竟有些財產,而且還是老實的人,同時夏洛特本也對婚姻沒有太高的expectation。其實現實生活中,“高富帥”“白富美”不常有,倒是不完美的人兒很多,能夠認識清楚自己,同時享受自己選擇的人,都會活的更加灑脫和幸福。夏洛特知道科林斯是有些無趣的人,但是夏洛特還是能在他們的婚後生活中找到自己的興趣點,並享受這樣的生活。追求自己可以夠得到的,並且知足常樂沒有錯。

生活會因爲你的改變而變好或變壞,用心去感受。

《傲慢與偏見》讀後感15

寒假在家終於讀完了早就想讀的《傲慢與偏見》。毋庸置疑,大部分讀過此書的人都知道,這本書主要表達了“感情是婚姻的基礎”這一思想。正如簡在得知妹妹伊麗莎白已經與達西先生時,告誡她:“什麼都可以沒有感情,唯獨婚姻不能。”

我看過這本小說後,除了感受到大家公認的這一主題外,還萌生了些許零零碎碎的小感受,然而回想起來讓我體會烈的一點,就是:人,惟優秀才可愛。

故事中貝內特家有五個女兒,最後有三個女兒出嫁了。大女兒簡溫和善良,相貌出衆,與賓利先生結爲夫妻;二女兒伊麗莎白伶俐可人,在經歷了雙方傲慢與偏見的種種曲折後,與英俊富有的達西先生終成眷屬;小女兒麗迪亞放蕩物無禮,與人品低劣的威克漢私奔,最後在達西的錢財相助下,威克漢才被迫娶了麗迪亞。當然,小說中不止這三樁婚姻,還穿插了貝內特先生的侄子柯林斯與伊麗莎白的.好友夏洛特的婚姻。在這些婚姻當中,真正幸福美滿的,無疑是簡和伊麗莎白。她們的丈夫不僅能使她們過上富足無憂的生活,更重要的是她們獲得了一份真摯的感情。簡和伊麗莎白的婚姻在經歷了重重波折後,最終都衝破了門第的差異,打破了當時社會中婚姻門當戶對的慣例。但這並不能說明只要有愛情的婚姻就可以完全不用考慮門第的因素了。事實上,簡和伊麗莎白在婚姻上遇到的阻礙很大程度上是因爲她們的身份地位和那些“粗俗的親戚”。這一點,達西先生在第一次求婚時就很坦誠地說明了。

同樣是貝內特家的女兒,最後的歸屬卻截然不同。其實這些都不是偶然,而是個人的性格、特質所決定的。簡和伊麗莎白在素質不高的親友中顯然是優秀的、突出的。“優秀”的定義並非固定的、統一的,它並沒有既定的模式,也並非要取得多大成就才稱得上優秀。正如簡,除了擁有漂亮的外表,關鍵是有一顆善良慈悲的心,真誠地對待他人,總把人們朝好的方面去想。而我尤其喜歡伊麗莎白,讓我想起《簡·愛》中的簡·愛的自信,她知道自己吸引羅切斯特的是她那“明亮的眼睛,雄辯的舌頭,火做的靈魂和既柔和又穩定,既馴服又堅定,能彎而不能折的性格”。這兩者是何其相似啊。她們的共性在於擁有超出平庸之輩的品質和特性,她們良好的自我修養讓她們顯得與衆不同。正是這些優秀的個性,讓她們變得更加可愛。

我時常聽到戀愛中的人說:我願爲你,變成一個更好的我。大概就是這個道理吧。愛情使人們想要變得美好,因爲人惟有更優秀了,才能變得更加可愛。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